夏日海边的小教堂[文档资料]_第1页
夏日海边的小教堂[文档资料]_第2页
夏日海边的小教堂[文档资料]_第3页
夏日海边的小教堂[文档资料]_第4页
夏日海边的小教堂[文档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夏日海边的小教堂 本文档格式为 WORD,感谢你的阅读。 艾利德( Arild)是一个奇特的小海港。 居民的建筑紧挨着面对着海,海上有一条很长的堤防。站在堤防上可以看见灯塔,堤防的另一端,浅滩的石头群聚着海鸟。海鸟在黄昏的时候像猫一样啄着自己的羽毛,眼睛望向居民的建筑。小港口船只稀少。面对着堤防的居民房屋皆为浅色,形式淡雅,多半有花园。远近不见居民出来串门子,夏日连花园的狗儿也悄然无声 烈日将所有海岸的声音吸进去了。我甚至不曾听到艾利德 港边的海鸥笑,没有什么鸦雀在这儿喧闹。 我毕竟不曾好好欣赏艾利德的美。每年夏天到瑞典南方来,途经艾利德,以为它跟生产陶器的高鼻子小镇比起来是次要的。高鼻子小镇在附近二十公里处,悦然的父亲曾在这儿唯一的中学教书。那里有一个美术馆,收集了镇上陶器大师的作品。悦然少年时期认得所有做陶器的大小师傅们,常常跟他们摆龙门阵,练出看陶瓷釉色的好眼力。 我以为艾利德跟 “ 惠特 ” 比起来也是不那么要紧的。“ 惠特 ” ( Sk? ret)的瑞典语是 “ 海边的一块大石头 ” 的意思,那里有一个老渔民姓路得葛林,生养了五个女儿 ,女儿们长到十来岁,老路花了二百克朗买了一栋渔民的小房子送给五个女儿,说你们就开个咖啡店,养活自己吧。老路家的姑娘从此变成咖啡娘娘 乡村的童话故事喜欢称呼 “ 咖啡娘娘 ” 、 “ 茶婶婶 ” ,有着草房顶的渔民小房子从此飘出咖啡的浓香。 1938 年 “ 路姑娘的咖啡馆 ” 开张的头一天,恰巧悦然的父亲刚买了第一辆汽车,载着全家人来喝咖啡。五个咖啡娘娘都是悦然从少年到老年的好朋友。路姑娘家的咖啡香味居然招来了瑞典国王古斯塔夫阿道夫六世,没错啊,就是那位自学中国瓷器跟青铜器,非常有艺术鉴赏品味的老国王。连国王都说路姑娘家的咖啡好喝, 甜心派饼好吃,远近飘着青草的香味,路姑娘家的咖啡店当然是瑞典最好喝的一家庄园咖啡。 五个路姑娘如今仅存一个老路娘娘当家,戴着眼镜,梳着高高的发髻,整天在农庄里头穿梭,很有老派农庄主人的派头。而路姑娘的农庄夏日开满了玫瑰花、忍冬花,窗台上粉红的葵花,黄铜的咖啡壶在柜上发着亮光。在渔民小草房点餐的掌柜一看见悦然就赶紧说,老娘娘艾玛( Irma Marcus)今年搬进了老人之家啦。艾玛不是路姑娘家里的人,而是她们的好友,一个著名的犹太建筑家的妻子。她衣食无缺,热爱好酒跟美食,在路家农庄当了好久的娘娘,一直 到老年视力衰退才回家安养。悦然跟艾玛认识却不是在农庄,有一天他跟宁祖两人在 “ 惠特 ” 游逛,远远看见一座老旧的硕大风车,风车底下有一栋漆白的西班牙式的房子,房舍很美,他从外头低矮的围墙推开小木门进来,鼓起勇气问老娘娘这房子卖不卖、租不租。老娘娘说,房子不卖,房子的主人想请你们在花园里头喝威士忌,请进来哇! 我头一次看见那座大风车,以为坐在花园里头会听见磨坊历史的回音,脑子里头会嗡嗡响。没有什么幻境声响,只有草地的蟋蟀安静鸣唱。 艾玛的眼睛瞎了,仍然很爱吃,社福单位每天下午派人来访视独居的老人 ,会发现她正在厨房卤鸡腿。我们推门进去的时候,老娘娘从厨房走出来,手上拿着削马铃薯的刮刀,指头有点血痕,身上的衣服有泥渍。艾玛听见悦然的声音,说她的心脏差点跳出来。她指示我到厨房取杯子出来喝威士忌,我一进屋子就被那四处挂满价值连城的好画吓了一跳,那些画作比起瑞典首都任何一家美术馆艺廊都毫不逊色,选画的眼光更接近一个荷兰博物馆策展人的手笔,此刻却放在一个独居的瞎眼老娘娘的房子里。艾玛的丈夫继承了他的舅舅、著名的犹太艺术家 Ernst Josefson 的遗作。屋内陈设典雅,窗台成对的银烛台与红色绒毛的沙发椅,使人 心情轻松,门不闭户竟然没有窃盗来打劫么?真是太平天堂。 如今艾玛离开了磨坊的白房子住进了老人之家。我们去看艾玛,老娘娘坐在日光下沉思,精神可好着呢,一点也不怀忧丧志,还给我们介绍了周围的环境,就像当年我跟她第一次见面,她摸了一把我的腰围,说下次再见面会记得住我大约的样子。 我还以为艾利德不如 “ 新港 ” 重要。新港的海岸浩荡平整,海上的陆地宽敞,近海的房屋皆大,还有老式的四合院。宁祖曾在新港靠近大路处买过一间外观一般的带花园的房子,建筑师善于利用空间的高度,层层叠叠的,设计奇妙,房屋小却容有三 房两厅,房子的地势高,花园与客厅都可看海。悦然小时候曾在新港的海岸边住过一个夏天,开往挪威的大船笔直从天涯往来。 悦然的父亲栽培过一个残疾的学生柯纳福( Nils Folke Knafve),后来成为有名的画家,就住在转角处的黄房子。柯纳福对悦然很讲义气,常把房子借给悦然住。 1985年春天悦然跟诗人特朗斯特罗姆到中国访问,在北京获知入选瑞典学院的院士,四月一回到瑞典,悦然跟宁祖就驱车赴南方住进柯纳福的房子。柯纳福饱读诗书,收藏许多文学书籍,悦然入选第五把椅子院士,继承研究诗歌的文学教授欧勒森( Henry Olsson)的椅子。这年冬天学院年会,新院士的宣誓仪式必须做继承上一任院士文学贡献的总结演说,柯纳福的书房里所有欧勒森研究的诗人诗集都有,甚至不需要到图书馆走一遭就写完了演讲稿。宁祖的房子住了几年赠给大儿子,儿子北上发展,转卖给一个著名的字体设计书法家佛斯拜里( Karl Erik Forsberg)。佛氏创造了 “Berlings Antikva” 字体,广泛使用于美术设计书籍。他没有使用自己的姓氏作为字形的名字,而将其赠给合作的出版社,欧洲书籍业完全了解他的地位之重要。佛氏的第二任妻子吉特也是一位字体 书法家,吉特寡居继承了房子,我们有好几年夏天拜访吉特,就住在她家,花园里繁花盛开,读者若看过马悦然的散文集另一种乡愁台湾版,书上有一张悦然跟北岛坐在花园里的照片,就是在这个房子拍摄的。当我们坐在书法娘娘吉特的花园里,悦然很自然地猛抽起烟斗(那时他还没戒烟)。大海的大船从视线的西方航向东方,黄昏的云朵聚集东方,天光泄出一道强烈的金光打在大船的身上,那是海神献给航海者一个美丽的向晚。 “ 新港 ” 虽好似乎又不如 “ 泥港 ” 来得好。 “ 泥港 ” 离 “ 艾利德 ” 真近哇! 汽车沿着蜿蜒的山坡开向广阔的平原,可以望 见一座古老的磨坊大风车的形象,隔着一条道路,大风车俯瞰着平原底下的一块低地,低地上有一栋形式简单而雅丽的石头房子,是这个地区有名的老房子,建于 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低地、平原、风车形成一种自然幽静的氛围,悦然在这儿住过几个夏天,给房子命名 “ 石轩 ” 。在大风车俯瞰的视角下, “ 石轩 ” 自顾自 望着一望无际的大海。悦然当时将他收藏最好的书画与家具都布置在石轩,热情的宁祖带着亲戚跟访客四处逛游海港农庄与森林。 马悦然的翻译工作十分依靠大海。作家李锐是个非常着重细节的人,有一次他为我找出早年宁祖写给他的信,描述 悦然住在石轩的情景: “ 悦然一早起来先到海里游泳先把自己 冻醒 ,回家来才冲了咖啡,准备一天的写作与翻译。 ” 日后李锐也到过石轩,坐在花园里面跟悦然一同面对着大海喝茶。 好了,终于要说艾利德。我对小村庄仅有一个印象,似乎它有一种特殊的美感,悦然父亲的好友画家马丁 欧白( Martin ? berg)为了夏天能到艾利德居住,曾经卖掉一张好画,得以住在一间优雅的黄色木屋,正对着海。 还有一个画家拉士 劳森( Lars Larsson),在瑞典艺术史上默默无闻。他的图画设色非常奇特,他喜欢画海边的风景 ,你看不出海与港湾的真相,只看见一切无有的抽象形体,颜色与形象同时达到一种纯净与愉悦的效果。有一个眼光很好的朋友看过我们家里劳森的三张画,咕哝了几句,说叫人想到凡 高。 刚来瑞典时,我去谁家里都能看到劳森的油画版画:在诗人特朗斯特罗姆的家里、在瑞典学院院士埃斯普马克家里、在优斯宏一个器官移植的医生家里,可我后来才明白这个居住在艾利德的画家,简直没有多少人知道他。幸运的是宁祖跟悦然夏天在泥港 “ 石轩 ” 的那段日子里,宁祖帮助了劳森,很多好友都买了劳森的画。 我看过哥德堡美术馆所藏卡尔 胥白( Carl Kylberg)的画作红色的帆船(悦然十岁的时候,陪他父亲一起去隆德看此画首展,报纸给了很差的评价,悦然父亲为了舆论看不懂这样的艺术作品,气得差点哭了),我就明白劳森跟胥白是同一种天才画家,他们明白将真实的形体与风景抽象到极点,将 “ 真有 ” 变成 “ 无有 ” ,将颜色与形象的感知融合在一起,绘画与人的内心感受互相契合,你永远不会对它厌倦。 这天我们来到劳森描绘过的艾利德海港,背对着堤岸与海洋,朝山坡民居密集的房舍群落走去,马丁 欧白住过的浅黄色房子正对着堤岸。许多房屋建造有如水彩画颜色一般的浅淡 ,恰如其分地诠释英文当中的一个字 “Pastel” 。奇妙的是这么多年来艾利德的居民从未改变其颜色,他们的房舍永远这么清淡如画,葵叶浅绿、粉蓝或者更淡的奶油黄,屋主多数是在航海业有所收获、见过世面的人。他们的房舍有一种低调的美感,美丽当中带着素净,整个艾利德的民居群落拥有从容自得的审美。 有一年冬日,悦然来到艾利德,海风严峻,整个小港山坡只有一个老人家出来走动,攀谈了几句。此处只剩七户人家冬日还住在这儿,其他的居民留下他们体面的房子,到大城市里生活,等到夏日再回来迎接温暖的海风。日子还是要过。港口 有一家邮局,即使知道自己收不到信件,邮局总有一个人可以跟老人交谈, “ 练一练舌头 ” 。 我们先到了大的艾利德教堂,大门深锁,又非周日做礼拜的日子。回到山居小径,往深邃处走去,不认路的人跟着认路的人走。绿色拱门小径里头有两处院落,左右各一座大的草房石屋,这种丹麦草秆房顶防水,能持续使用百年,悦然特别喜爱草房石墙漆白边线,黑色衬着白漆十分的洁丽。认路的人推门进去,我咕哝着担忧闯进私人领域,两个院落当中竟有一个小教堂,教堂与房子之间可以望见海。教堂没锁门。事后听悦然说到,一切的布置跟他六十年前看到的相同,保 持得很好。 我看到了墙上的大画像,死神骑着一匹骏马,手里拿着沙漏。 我也看到了名叫艾利德的小男孩与他母亲的故事。 这座隐秘的小小的石头教堂的壁画的色彩,反映了此地居民建筑选择的颜色。 从前,从前,有一个小男孩叫做艾利德。 艾利德出生在 12 世纪 “ 司图博坝 ” ( Stubbarp)富有的家庭,位置就在 “ 艾利德 ” 的上方。母亲叫英格,她有三个孩子,老大是女儿吉儿,老二、老三是儿子荼尔与艾利德,艾利德最小。他们的爸爸死了以后,英格必须再嫁,第二个丈夫大卫是个伪君子,他瞒骗 新婚的妻子说男孩们该出去见见世面,带他们出去玩。 大卫把孩子送上一艘船,跟船长商量好了谋杀三个孩子(另有一说是两个儿子)。给孩子喂酒喝令其熟睡后,船长放火烧船,眼见船漂远了,方才离去。 艾利德跟荼尔在周身火焰的情况下惊醒,这时艾利德在胸前划了个十字,跟他的哥哥一起跳进海里。荼尔的尸体漂流到了后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荼尔科夫( Torekov),艾利德漂流到一块大石头边,这时出现了一个天使,朝艾利德吹了一口气,艾利德就漂流到现在地名叫艾利德的海港外头。他的继父大卫在海岸边发现艾利德的尸体,摘下艾 利德手上的金戒指,戴到自己的手上,把尸体扔向大海。 英格看见大卫手上的金戒指,约莫猜到情况不对劲,孩子的生命有危险,赶紧派遣侍女到海岸找寻,果然在岸上找到了艾利德的尸体。人们要将他的尸体挪动搬运回家,尸体却沉重到人无法抱起。终于抬起来以后,艾利德的尸体底下流出汩汩不绝的泉水。那是一个星期四,人们知道男孩已成为圣灵,传说喝了圣艾利德的泉水可以治病。悲伤不已的母亲英格在艾利德的圣体坟墓上以石头建造了 “ 艾利德教堂 ” ,人们尊敬男孩为 “ 圣艾利德 ” ,此地也改名艾利德。 13 世纪石头建造的教堂原来在海 边,损毁以后,上个世纪的 20 年代又往岸上的小山坡挪移重建起来。 艾利德属于古老丹麦的属地, “ 圣艾利德 ” 的故事透过几首丹麦民歌的记载流传下来。石头教堂在墙上彩绘了艾利德的故事,天花板上天使吹了一口仙气,叫艾利德漂回了靠近母亲的海岸。 “ 死神骑着骏马 ” 对应的大肖像画是 “ 圣克里斯多夫 ” ,神 象征着具有奇特神力与勇气保护旅行与海洋的神,也是保佑男孩渡海的神,画像展现他强悍的形象,肩膀上坐着一名男娃。 圣艾利德使我想起电影导演伯格曼的处女之泉,十五岁如花绽开的小少女独自出门,却遭到流浪的吉普赛人残害。流浪人恰巧来到少女的家里投宿,展示了抢夺来的少女珍贵的外衣,主人因此识破女儿已死,遂将流浪人杀死复仇,在森林中寻获女儿的尸体,抬起女儿时,新生的泉水汩汩不绝流出,父亲发誓要用自己的手造起石头教堂还愿。 13 世纪的民歌记录启发了伯格曼拍摄处女之泉,我相信跟艾利德的教堂故事无关。至于死神的形象,更使人想起第七封印的剧情。导演常常收集北欧古老的传说,死神在北欧的神话、传说与童话里头十分鲜活。 我觉得这个艾利德教堂的死神形象潇洒秀逸,整个教堂壁画的色调散发着一股诗意的童话色彩,墙上 古老的题字字体,美丽隽永而耐人寻味。骏马上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