姻缘河桥满堂支架施工方案_第1页
姻缘河桥满堂支架施工方案_第2页
姻缘河桥满堂支架施工方案_第3页
姻缘河桥满堂支架施工方案_第4页
姻缘河桥满堂支架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浇全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满堂支架设计方案 (姻缘河桥 提篮式预应力钢筋砼梁拱组合桥) 一、工程概况 姻缘河桥位于常德大道上,跨径组合为 35+80+35,桥梁全宽 45m。桥梁高度上部结构为提篮式全预应力梁拱组合桥。主梁为单箱 11 室,在边、中支座及吊杆位置设置横梁,共计横梁 19 道;主拱肋采用哑铃式钢管拱,拱肋高 1.5m,其中肋板宽 0.3m,钢管直径 0.5m;拱肋 横梁为钢箱梁,断面尺寸为 0.5 0.8m。全桥共 15 根吊杆。 全桥主梁工程量如下:现浇 C50 混凝土连续箱梁 8238m3,主拱肋278.9m3,预应力钢绞线 394001.5kg,光圆和带肋钢筋 1616728kg。 二、 工程地质情况 工程地质勘查报告显示桥位处土层分布为如下: 河堤压实填土,已固结,厚 05.6m;地基容许承载力【 f】 =120Kpa。 抛石挤淤形成的块石 05.7m; 粉质粘土 5.28.7m; 粉土 1.75.7m; 圆砾大于 21.m。 三、 主梁荷载分布 姻缘河桥桥梁全长 150m,桥面宽度 45m。以桥面中心设双向纵坡1.5%,双向横坡 1.5%。梁体高度在中墩梁根处达到最高:桥中心线位置 3.638m,路缘带 3.3m。边支座及跨中梁体 高度最低:桥中心线处 3.638m,路缘带 2.3m。 主梁恒载分布情况如下: 其中腹板实心段 以中墩为中心纵桥向 28m 段落荷载分布较大:最低 70KN/M2(腹板变截面处),最高 94KN/M2(中横梁处),其余段相对较小,均不超过 70KN/M2,边支座及跨中最小 68.1KN/M2; 其中空心段 以中墩为中心纵桥向 28m 段落荷载分布较大:最低 40KN/M2(腹板变截面处),最高 64KN/M2(中横梁处),其余段落相对较小,均不超过 40KN/M2,边支座及跨中最小 14KN/M2。 因此满堂架重点 考虑腹板荷载 7094KN/M2,空心段 4064KN/M2。 四、 方案设计 按照现有可利用资源,满堂支架设计如下: ( 1) 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加顶托)。 ( 2) 立杆纵横间距 40cm,步距分两种: 0.6m 和 0.9m,其中 0.6m 用于恒载大于 7094KN/M2 的段落, 0.9m 用于小于 70KN/m2 的段落。 ( 3) 模板系统由底模、端模、边模、内模组成,其中底模、内模采用 15mm 竹胶板,端模、边模采用专门订做的大块钢模板。 ( 4) 底模下分配梁即次梁采用 10cm 10cm 方木,主梁采用 10cm15cm 方木。主梁间距 40cm,次梁间距 30cm。 ( 5) 满堂支架加固系统,由纵横向扫地杆(离地面不大于 20cm)、抛撑(沿四周设置)、剪刀撑(形成空间三维布置体系,除四周连续并贯穿整个桥梁高度外,满堂支架内部纵、横向每隔 6 排即 2.4m 连续设置剪刀撑)组成。 ( 6) 地基处理,清淤回填片石,回填素土压实,然后铺设 20cm 碎石,加 30cm 带有钢筋网片的混凝土。混凝土顶面设置 15cm 10cm 方木作为垫梁,传递并分布立杆的受力。 ( 7) 为了满足防洪要求,在 2#墩 3#台之间设置钢平台,钢平台上设置方木纵横梁(调整高度),整个钢平台由上到下依次为: 15mm竹胶板底模、方 木纵横梁(材料及配置同满堂支架上的纵横梁)、 20mm钢板满铺、 I28a 工字钢次梁(纵向间距 0.4m)、 H900 450 36 16mm主梁(横向间距 1.2m), 800 14mm 钢管桩(横向间距 1.2m,纵 向间距 6.0m)组成。钢管桩单根长度 22m,入土深度 18m。 H 型钢主梁采取在钢管桩(柱)上开槽嵌入,槽口周边及管桩顶部焊接 20mm 厚钢板封闭。为加强管桩的纵向刚度,在管桩顶部横向管桩之间焊接 14a 槽钢连系梁和剪刀撑。所有钢构件之间均采用焊接。 五、满堂支架验算 (一)荷载计算 主梁腹板荷载 g1-1=94KN/M2, g1-2=70KN/M2;(钢筋混凝土容重按照 26KN/M3 计算) 底模 g2=0.5KN/M2;(每块竹胶板 32kg,尺寸 122cm 244cm) 方木纵横梁 g3=1.2KN/M2;(纵梁间距 40cm,横梁间距 40cm,方方木容重 8KN/M3) 内模及支架 g4=2KN/M2( 15mm 竹胶板 +6 8cm 背木,间距 20cm,钢管脚手架支撑) 施工人员及设备 q1=3.0KN/M2 振动冲击 q2=3.0KN/M2 荷载组合 1.2( g1+g2+g3+g4) +1.4( q1+q2) =125.64KN/M2(腹板恒载较小段 96.84KN/M2); (二) 结构验算 按照传力顺序由上往下进行。即底模 横梁 纵梁 (顶托)立杆 地基承载力 其他。 1.底模验算 15mm 竹胶板的截面特性为: 竹胶面板的静曲强度: 纵向 70Mpa, 横向 50Mpa。 竹胶板受力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 l=0.3m。取 10cm板条,其截面惯性矩 I=bh3/12=0.1 0.0153/12=2.813 10-8m4,截面抵抗矩 W= bh2/6=0.1 0.0152/6=3.75 10-6m3。 受到弯矩 M=k q l2=0.1 12.575 0.32=0.113KNM;弯曲应力 WM / 0.113/3.75 103=30.18Mpa 70Mpa( 50Mpa),满足要求。 2.方木横梁验算 截面特性如下: 12MPa, E 910 103Mpa, W 10 102/6167cm3, I=10 103/12=833.34cm4; g=8KN/m3 0.1m 0.1m=0.08KN/m。 同样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承受均布荷载,弯矩 M=kql2=0.1( 12.575 3+0.091) 0.42=0.604,弯曲应力 WM / 0.604/167103=3.63Mpa 12Mpa,满足要求。 3.方木纵梁验算 截面特性如下: 12Mpa, E 910 103Mpa, W 10 152/6375cm3, I=10 153/12=2812.54cm4,每延米重量 1.2KN。 方木纵梁承受横梁集中荷载及自身均布荷载,为多跨连续梁,按三跨连续梁计算,梁长 l=0.4m。由横梁传来的最大集中力为P=kql=37.783 0.4 1.1=16.625KN,故 M=k1ql2+k2Pl=0.1 1.20.42+0.175 16.625 0.4=1.165KNM。 纵梁弯曲应力 WM / 1.165/375 103=3.11Mpa 12Mpa,满足要求。 4.立杆强度验算 当最大恒载按 125.64 计算时,每根立杆受力按反力法计算 N=R=1.4 16.625+1.1 0.12 0.4=23.33KN; 当最大恒载按 96.84 计算时,每根立杆受力按反力法计算 N=R=1.416.625+1.1 0.12 0.4=18.01KN; 立杆截面特性: 48 3.5mm 无缝钢管 A 489mm2, I 10.78104mm4,回转半径 cmAIi 59.1 , E=2.1 105Mpa , W= 4.40 10-6m3。 立杆压应力 AN / 23.33/489 103=47.7Mpa 215Mpa,满足要求。 5.立杆稳定性验算 步距 0.6m 时,长细比 =l0/i=37.73 100,查稳定系数 =0.899, )/( AN 23.33/( 0.899 489) 103=53.06Mpa 215Mpa,满足要求; 步距 0.9m 时,长细比 =l0/i=56.6 100,属于短杆,查稳定系数 =0.807 , )/( AN 18.01/( 0.807 489) 103=45.60Mpa215Mpa,满足要求。 5.地 基承载力验算 查工程地勘察报告,地基允许承载力为 120Kpa,地基应力,f=N/A=23.33/0.16=145.81Kpa,大于地基允许承载力,因此采用素土回填、加铺 20cm 碎石垫层、现浇 30cm 配 10 10 12 钢筋网片的混凝土,并垫 15 10cm 方木分散应力。 N:每根钢管受到的支架反力 A:钢管立杆的作用面积,按照 0.4m 0.4m 计算。 六、 钢平台验算 1.底模 底模同样采取 15mm 竹胶板。验算结果同上。 2.分配横梁验算 分配横梁同满堂架布置,采用 10cm 10cm 方木,间距 30cm。验算结果同上满堂支架。 3.模板承重主梁,采用 10cm 15cm 方木,间距 40cm。验算结果同上满堂支架。 4.钢横梁验算 钢横梁采用 I28a 工字钢,纵向 0.4m 间距密铺,受力主要是自重及分配梁传力,集中力 P 按照反力法计算,由钢板传来的反力P=k1Q+k2ql=2.351 16.625+1.132 0.12 0.4=39.14KN,按照三跨连续梁验算。 横梁采用 I28a 工字钢,横梁截面特性如下: l=1.2m, g=43.37kg/m, A=55.37cm2, Ix=7115cm4, W=508cm3,每米重 43.37kg, q=0.434KN/M; M=k1ql2+k2Pl=0.105 0.434 1.22+0.281 39.4 1.2=13.263KNM 每根横梁对纵梁的反力 R=3.281 39.139+1.132 0.434 1.2=129KN 弯曲应力 xxWM /13.263/(1.05 508 103)=24.86Mpa215Mpa,满足要求。 挠度验算(按三跨连续梁): f=0.677ql4/100EI+ Fl3 =910-4m1.2/400=3 10-3m。( 按结构力学求解器计算) 3.钢纵梁验算 纵梁采用 H900 450 36 16 型钢,横截面特性如下: l=6.0m,g=498kg/m, A=456.48cm2, W=15130cm3。受力模型为单跨简支梁。 纵梁受到弯矩 M=0.125 4.98 62+1.867 129 6=1467.21KNM。 对钢管桩的反力为: 8 129+3 4.98=1046.94KN。 ( 1) 弯曲应力 xxWM /1467.21/( 1.05 15130) 103=92.4Mpa 215Mpa,满足要求。 ( 2) 局部压应力 tlFc / 129/(0.122 0.0085)=124.4Mpa215Mpa,满足要求 ( 3) 刚度验算,跨中挠度 f=3.8 10-4m6/400=0.015m,满足要求。(按照结构力学求解器求得) ( 4) 因为上部采用钢横梁焊接, l1/b=120/4516,整体稳定性能保证。 符号含义: x 截面塑性发展系数; F 作用在主梁上的集中力; t 主梁腹板厚度; l 集中力分布长度; l1 主 梁受压翼板自由边长度,因为主梁上焊接间距 120cm的次梁,故取 1.2m。 b 主梁翼缘板宽度。 (公式详见工程结构设计原理 东南大学出版社) 4.钢管桩验算 钢管桩采用 800 14mm 钢管桩,入土深度 18m,自由端 5m,截面特性如下: A=0.502m2。 单桩承载力计算如下: 按照地质资料,钢管桩入土层为:河堤压实填土 2.0m;抛石挤淤形成的块石 3.0m;粉质粘土 7m;粉土 3.7m;圆砾大于 2.0m。 ppkssk QQR / ,安全系数取 1.6。 skQ = skiiqlu=0.8 3.14( 2 24+3 14+7 80+3.7 53+2 127)=2763.45Kpa, pkQ = pkApq =0.502 8400=4216.8Kpa。 Qsk:桩总侧阻力 Qpk:桩总端阻力 u:桩周长 li:分段土层相应桩长 qsk:桩侧极限阻力标准值 Ap:桩截面积 qpk:桩端极限阻力标准值 (公式详见基础工程设计原理同济大学出版社) 故单桩承载应力 R=4362.5Kpa,可承受的竖向力为 2190KN。 每根管桩承受的反应力为 R =1046.94/0.502=2085.5Kpa。故满足要求。但要确保钢管桩打进砾石层至少 2.0m。 七、施工注意事项 1、 满堂支架宽度考虑两侧施工通道要求,宽度定位 47.0m,地基处理宽度 49.0m。 2、 立杆受力主要承受轴向受压,因此立杆要安装顶托。(兼具调整标高的功能)。为扩散地基应力,立杆下采取方木支垫或槽钢支垫。 3、 在预压结束后安装底模,方便调整标高。 4、 剪刀撑间距不得超过 6 根立杆间距,倾角在 4560 度之间,必须沿四周形成封闭的剪刀撑,并且沿高度到支架全高。在靠近底模处、靠近 墩台处设置水平纵横分布的剪刀撑,和墩台钳固成整体。(要确保全宽度、全高度、全长度布设 !) 5、 顶层的脚手架平杆之间、平杆和立杆之间必须采用扭矩仪牢固拧紧,扭矩在 4050NM。 6、 梁底标高的调整采用方木楔或钢板进行。 7、 根据梁底曲线计算梁段标高,现场测量放样,调整钢管高度,符合曲线线性。 8、 纵梁与横梁之间采用上下扒钉连接,方木纵梁与脚手架之间用铁丝捆牢。 9、 钢管桩入土深度必须满足进入圆砾石层至少 2.0m。 10、 钢平台上所有构件全部采用焊接。角焊缝焊脚尺寸 1012mm,焊缝饱满。 c c 满堂支架及钢平台所用材料性质及截面特性 序号 项目名 称 型号或规格 截面积A(cm2) 抗弯惯性矩 I( cm4) 截面抵抗矩 W( cm3) 弹性模量 E( Mpa) 容许应力 ( Mpa) 备注 1 底模 15mm 竹胶板 0.15 2.813 3.75 984 纵向 70Mpa,横向 50Mpa。 244122cm ,取 10cm板条。 2 方木横 梁 1010cm 方木 0.01 833.34 167 91010 3 12 3 方木纵 梁 1015cm 方木 0.015 2812.54 375 91010 3 12 4 钢管 4.89 10.78 4.4 2.110 5 215 回转半径i=1.59cm 5 钢横梁 I28a 55.37 7115 508 2.110 5 21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