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港5千吨级码头工程工可行性研究报告(优秀可研报告)_第1页
东营港5千吨级码头工程工可行性研究报告(优秀可研报告)_第2页
东营港5千吨级码头工程工可行性研究报告(优秀可研报告)_第3页
东营港5千吨级码头工程工可行性研究报告(优秀可研报告)_第4页
东营港5千吨级码头工程工可行性研究报告(优秀可研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东营港 项目 工程 2 5千吨级 成品油 码头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 讨论 稿)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 有限公司 中国 上海 2008 年 10 月 主管 总经理 : 杨 晖 公司 副 总经理 高级工程师 公司 主管总工程师: 杭建忠 公司 副总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 分 管所长: 陈夏波 综合设计所副所长 教授级 高级工程师 所 项目 总工程师: 陈洪钧 马举楣 主任 工程师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主任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 项目总负责人: 丁 翀 高级工程师 主要设计人员 专业名称 专业负责人 室主任 主任工程师 总图 丁 翀 李 冰 何小林 水文 刘蔚洁 孙士勇 张银苗 吞吐量及设计船型 马彦勇 史济辰 史济辰 油工艺 管春萍 马建汶 马举楣 工艺 艾 菁 吴沙坪 顾国祥 水工 孔友南 周晓春 程培军 道堆及路桥 杨伟佳 黄晋申 张歆瑜 供电 汪静娴 姚建新 姚建新 汪正国 通信 李瑞娟 姚建新 汪正国 控制 成荣生 姚建新 汪正国 给排水、消防 沈觉明 马建汶 马举楣 暖通、环保 钟 屏 严国梁 马举楣 土 建结构 钱志昆 池跃中 郭瑞隆 建筑 郭建洲 戴 静 杨有林 投资估算 张忠学 赵 弢 吴国强 效益分析 梁夙驰 施雄彪 吴国强 目 次 前 言 .1 第 1 章 概述 .4 1.1 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 4 1.2 研究依据 . 4 1.3 研究内容和设计范围 . 6 1.4 主要结论 . 7 第 2 章 港口现状及问题 . 10 2.1 地理位置 . 10 2.2 港口发展沿革 . 10 2.3 港口现状 . 11 2.4 港口存在的问题及约束条件 . 12 第 3 章 货运量、船型 . 14 3.1 货运量 . 14 3.2 设计船型 . 14 第 4 章 自然条件 . 15 4.1 地理位置 . 15 4.2 气象 . 15 4.3 水文 . 18 4.4 泥沙运动 . 25 4.5 工程地质 . 29 第 5 章 油品装卸工艺 . 33 5.1 概况 . 33 5.2 主要设计参数 . 33 5.3 装卸工艺 . 34 第 6 章 总平面布置 . 37 6.1 设计原则 . 37 6.2 码头前沿线的确定 . 37 7.4 泊位高程设计(当地理论深度基准面) . 38 7.5 总平面布置 . 40 7.6 航道 . 43 7.7 锚地 . 43 7.8 助航设施 . 43 7.9 作业天数 . 43 7.10 港作车船 . 44 第 8 章 水工建筑物 . 46 8.1 建筑物种类及等级 . 46 8.2 设计条件 . 46 8.3 设计船型 . 47 8.4 设计荷载 . 47 8.5 水工建筑物结构型式 . 49 8.6 主要水工结构方案比较 . 51 第 9 章 配套工程 . 52 9.1 生产主辅助建筑物 . 52 9.2 供电、照明 . 52 9.3 控制 . 55 9.4 通信 . 58 9.5 给排水 . 59 9.6 消防 . 61 9.7 采暖通风与空调 . 64 第 10 章 生态环境保护 . 66 10.1 设计依据及采用的环保标准 . 66 10.2 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 . 66 10.3 环保治理措施 . 68 10.4 安全管理及应急措施 . 70 10.5 对建设项目引起的生态变化所采取的防范措施 . 72 10.6 环境管理 . 73 第 11 章 节能 . 74 11.1 设计的指导思想 . 74 11.2 主要设计依据 . 74 11.3 本工程资源和能源 条件分析 . 74 11.4 资源和能源管理 . 75 11.5 节能措施 . 76 第 12 章 劳动安全卫生 . 77 12.1 设计依据 . 77 12.2 设计原则 . 77 12.3 工程主要职业危险、危害因素分析 . 77 12.4 主要劳动卫生危害因素分析 . 78 12.5 劳动安全卫生对策 . 79 第 13 章 外部协作条件 . 82 13.1 港区用地 . 82 13.2 水源 . 82 13.3 电源 . 82 13.4 通信 . 82 13.5 公路 . 82 13.6 材料供应 . 83 13.7 施工队伍 . 83 13.8 对地区建设条件的认识 . 83 第 14 章 施工条件 . 85 14.1 工程地点和工程内容 . 85 14.2 施工条件及特点 . 85 14.3 施工组织方案 . 86 14.4 施工进度安排 . 87 第 15 章 投资估算经济评价 . 89 15.1 工程概况 . 89 15.2 投资估算(详见总估算表) . 89 15.3 编制依据 . 89 15.4 其他取费 . 90 第十六章 招 标 . 94 第 16 章 问题与建议 . 98 东营港项目工程 2 5 千吨级 成品油 码头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 1 - 前 言 东营市是我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所在地,该市区位优越:处在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环抱的地理中心、环渤海经济圈与黄河流域经济带的交汇点,是连接东北经济区和中原经济区海陆通道的控制点、连接山东半岛和京津塘地区的重要通道。 始建于 1984 年 5 月的东营港位于东营市的东北部,其地理位置处于渤海湾和莱州湾的交界处,具有整个渤海湾与莱州湾难得的区位优势。该港目前属地方区域性港口,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东营港的建设初衷主要是为胜利油田浅海石油勘探开发服务 。其后,为适应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需要,东营市委、市政府决定发挥临海优势,扩建东营港,目前,东营港由北港区和南港区两部分组成,建设投资已达 7.8 亿元,其中南港区投资 1.8 亿元。北港区由胜利石油管理局海洋石油开发公司管理,建成北防波挡沙堤 2300m,现有码头泊位 10个,其中内港池千吨级以下泊位 6 个,外港池卸油码头、材料码头、临时码头,滚装码头各 1 个,为油田生产性自备码头。南港区属公用性商港,主要承运地方商贸货物,南港区建有简易防波挡沙堤 1450m,现有码头泊位 4 个及与之相配套的堆场、仓库、生产辅助建筑等配套设 施,其中 3000 吨级泊位 3 个,滚装泊位 1 个,码头货物设计通过能力为 95 万吨,但是由于航道淤积,自 2002 年起已停止生产。东营港目前的通过能力为 300 万吨 , 刚竣工 的 3 万吨级的多用途泊位通过7km 引桥与后方相接,码头前沿天然水深达到 -13m, 将新增设计通过能力 245 万吨 ,投资 15 亿元 。 东营市是一座新兴的海滨石油城,具有得天独厚的油气、盐卤资源,且开发程度高,该市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快,综合经济实力较强:2 5 千吨级 成品油 码头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东营港项目工程 - 2 - 2005 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高于山东省人均值 2.3 倍,居全省第一位,城市综合实力居全国百强城市第 37 位;外向型经济 快速发展: 2005年,全市进出口总值比上年增长 40.4%;以石油工业为主导的东营市第二产业在经济总量中占绝对地位: 2005 年石油开采和采掘业、石油加工业两项增加值占 GDP 的 59%。至 2005 年,东营港经济腹地内石化企业原油初加工量达到近 2000 万吨,加工能力达到 3500 4000万吨,如原油市场放开,进口原油需求量达 2500 万吨以上,年出港成品油数百万吨,保守估计,仅原油及液体化工产品的吞吐量就将达2000 万吨以上。但目前东营港港口泊位 300 万吨 (其中现有原油码头为 20 万吨)的 通过能力现状已远远不能适应腹地 经济发展的需要。 山东省委、省政府已批准在东营建设山东加工制造业基地, “ 十一五 ” 时期,将东营市纳入山东半岛城市群,以加快打造现代化城市群和制造业基地品牌为目标,发展成为全国开放程度最高、发展活力最强、最具核心竞争力的地区之一;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的发展更是先后被列入国家 “十一五 ”规划,今年,省政府又决策实施以东营为主战场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东营港凭借其在渤海湾畔的良好区位优势和发展环境,将大有可为。 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简称中国海油) 签订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东营市人民政府与 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关于发展石油化工产业的合作协议及补充协议 , 中国海油拟整合地方炼油小企业,初步规划到 2010 年达到 1000 万吨炼油、 300 万吨化工产品规模;到 2015 年,达到 2000 万吨炼油、 100 万吨乙烯规模;其中东营港临港开发区将建成 1000 万吨炼油, 100 万吨乙烯;到 2020年,达到 4000 万吨炼油、 200 万吨乙烯规模。并进行相应的营销网络的建设,为提供油品批发和配送提供保障。 东营港项目工程 2 5 千吨级 成品油 码头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 3 - 鉴于 东营港的现状 , 中国海油拟收购现有的 2 个 3 万吨级散杂货码头,同时 拟 新建 散杂货堆场,作为 2 个 3 万吨级散杂货码头配套使用 ,并改造 3 万吨级散杂货码头,使其具备油品的车船直取功能 ;新建 5 万吨级油码头泊位 2 个,主要用途为进口原油 (燃料油) ;新建5 千 吨级 成品油 码头泊位 2 个,主要是出口 汽油柴油 ;新建油库区,作为仓储中转使用 。 目前 2 个 泊位 的 5 万吨级油码头 工程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山东省发改委批复。 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简称“炼化公司”)是由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出资的国有独资公司 现 委托我院 进行 2个 5千 吨级 成品油码头的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工作 。 目前我院编制工可报告初稿 供本项目各行业评估。 2 5 千吨级 成品油 码头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东营港项目工程 - 4 - 第 1 章 概述 1.1 建设 单位基本情况 1.1.1 建设单位名称 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 1.1.2 企业性质 国有独资公司。 1.1.3 负责人(法人代表) 吴振芳。 1.1.4 建设单位简介 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简称“炼化公司”)是由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下称“中国海油”或“总公司”)出资的国有独资公司。公司于 2005 年 11 月成立,注册地在北京,注册资本 10 亿元人民币。炼化公司的主要经营范围为:石油炼制;汽油、煤油、柴油(限分支机构经营)零售业务;石化产品的生产、销售、仓储;进出口业务;石油炼制及石油化工技术开发、技术转让。炼化 公司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炼化公司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海油炼油、石化及炼化产品营销专业化管理业务板块正式形成,是中国海油成长为国际一流综合型能源公司的一个关键里程碑。 1.2 研究依据 1.2.1 基础资料 ( 1)东营港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 “水文气象及泥沙冲淤调查研究报告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 2004 年 7 月 ) ; ( 2)东营港码头扩建工程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青岛地矿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2004 年 11 月(已有)和东营港扩建工程 “补充地质东营港项目工程 2 5 千吨级 成品油 码头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 5 - 勘察报告 ”天津市海岸带工程有限公司 ( 2006 年 3 月); ( 3)东营港扩建工程 “1:500 现状地形测量图 ”东营市勘察测绘院( 2004 年 10 月); ( 4)东营港扩建工程 “1:500和 1:2000 水深测量图 ”海军北海舰队勘测队( 2004 年 6 月 ) 和东营港扩建工程 “1:2000水深测量图 ”青岛地矿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2004 年 7 月 ) ; ( 5)山东东营油码头工程航道、锚地、港池水下地形测量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 2006 年 7 月); ( 6)东营港油码头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勘察工程公司( 2006 年 7 月); ( 7)东营港 项 目码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要求 中国海油( 2008 年 6 月 18 日 ); ( 8) 有关本项目的会议纪要 ( 2008 年 6 月 20 日 ) 。 1.2.2 依据规范和国家标准 ( 1) 海港水文规范( JTJ213-98) ( 2) 海港总平面设计规范( JTJ211-99) ( 3) 开敞式码头设计与施工规程( JTJ295-2000) ( 4) 港口工程钢结构设计规范( JTJ283-99) ( 5) 高桩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 JTJ291-98) ( 6) 港口工程荷载规范( JTJ215-98) ( 7) 港口工程桩基规范( JTJ254-98) ( 8) 港口工程地基规范( JTJ250-98) ( 9) 港口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JTJ240-97) ( 10) 水运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JTJ225-98) ( 11) 港口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J221-98) 2 5 千吨级 成品油 码头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东营港项目工程 - 6 - ( 12) 港口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JTJ267-98) ( 13) 海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 JTJ275-2000) ( 14) 水运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JTJ225-96) ( 15) 码头附属设施技术规范( JTJ297-2001) ( 16)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J13-86) ( 17)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6-87、 2001 年版) ( 18) 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151-92, 2000 年版) ( 19)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J140-90, 1997 年版) ( 20) 10KV 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GB50053-94) ( 21) 建构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94, 2000 年版) ( 22) 工业企业通信设计规范( GBJ42-81) ( 23)港口地区有线电话通信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JTJ/T343-96) ( 24) 甚高频海岸电台工程设计规范( JTJ/T345-99) ( 25) 港口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JTJ/231-94) ( 2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 ( 27)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 ( 28)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GB3096-93) ( 29) 石油化工码头装卸工艺设计规范 ( JTS165-8-2007) ( 30) 装卸油品码头防火设计规范 ( JTJ237-99) 1.3 研究内容和设计范围 研究内容: 新建 2 个 5 千 吨级 成品油 码头泊位 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经济的 合理性 , 码头功能 主要 为 出口 汽油柴油 ,管道输送通过现有的引桥 。 东营港项目工程 2 5 千吨级 成品油 码头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 7 - 本次工可报告涉及的 具体 专业 包括水文航道、总图、水工建筑物、装卸工艺、供电照明、通信、给排水、消防、环保、控 制 、土建 、投资估算和经济效益分析 等。 设计分工: 本工程 有关市场分析的基础资料 由 建设方 提供,我院进行整理 分析 。有关油库区的设计由 建设方 委托 中国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东北分公司 完成 ,该部分内容 由该院 单独出版成册 。 设计范围: 我院负责水域 码头引桥 的全部内容 的设计 ; 陆域库区设计 由 中国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东北分公司 完成。 双方交接点在引堤接岸处 “黄河海港大 门”位置 。 1.4 主要结论 1.4.1 建设的必要性 东营港位于渤海西南岸中部、黄河三角洲的西北端,是黄河流域经济开发带与环渤海经济圈的交汇点,又是连接东北经济区和中原经济区、山东半岛和京津唐地区的重要通道,具有十分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东营港地处全国第二大油田 胜利油田油气富集区,东营、滨州、淄博市等鲁北地区腹地内油气资源丰富,石化企业众多,原油一次加工能力高,而这一地区临海却无大中型出海口岸,严重地影响了这一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为了打开黄河流域的东部出海口,实现沿海与内地经济要素的互补,带动 区域经济乃至黄河流域经济发展,满足日益增长的货运量要求,开辟海上运输通道,加快东营港建设,不仅十分必要,而且非常迫切。 而依托港口的良好疏运条件,中国海油拟整合东营周边炼化企业,建设大石化的规划,对企业的 发展 也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项目作为炼化的产品的水上出运通道 ,2 5 千吨级 成品油 码头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东营港项目工程 - 8 - 它的建成将大大减低产品运输成本,提高产品的辐射范围。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1.4.2 建设规模及主要内容 建设规模: 成品油(汽油、柴油) 码头: 190 万吨 ,其中汽油 80 万吨,柴油 110 万吨 。 新建 5 千 吨级 成品油 码头泊位 2 个,主要是出口 汽油、柴油 ,设计船型为 3 千吨级 5 千 吨级 油 船。 1.4.3 技术上的可行性 通过对工程地点的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的调查、研究,根据类似工程的建设经验对码头平面布置、装卸工艺、基础结构等的分析,包括对拟利用的在建引桥的强度复核,并充分考虑现有的外部协作条件、施工技术,认为该项目的建设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1.4.4 投资分析 根据估算: 本工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详见表 1-1。 东营港项目工程 2 5 千吨级 成品油 码头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 9 -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表 1-1 序号 项目 单位 分析内容 备注 1 年吞吐量 万吨 190 其中: 汽 油 80 柴油 110 2 泊位数 个 2 内外侧靠泊 3 设计船型 (总长型宽型深满载吃水) (单位:米) 5 千 吨级 油船 125 17.5 8.6 7.0 3 千吨级 油船 97 15.2 7.2 5.9 4 泊位长度 m 208 5 引桥尺度 m 120 5 千吨级 泊位引桥 7000 已建接岸引桥 6 工程 总投资 费用 万元 14039 7 财务经济效益指标 财务内部收益率 % 8.3 税后 投资回收期 年 12 税后 2 5 千吨级 成品油 码头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东营港项目工程 - 10 - 第 2 章 港口现状及问题 2.1 地理位 置 东营港位于山东省北部,黄河三角洲的东北端,渤海湾南岸,渤海湾和莱州湾交界的三角洲突出部,它南距黄河入海口约 50 公里,地理座标为北纬 380539.9,东经 1185727.6。 2.2 港口发展沿革 东营港始建于 1984 年 5 月,即现东营港北港区。其时,建设港口主要是为胜利油田浅海石油勘探开发和运输服务:胜利石油管理局于现黄河出海口以北约 50 公里的神仙沟附近开始筹建东营港,至1988 年建成,东营港成为胜利油田的生产、生活服务基础设施。随着海上油田的发展,后勤供给任务愈来愈繁重, 1993 年,油田开 始了北港池北岸港区的建设,先后有油建一公司、海洋船舶公司、海洋石油开发公司、油建二公司、井下作业公司、海洋钻井修船厂等企业在港池北侧建设海上补给基地和海上油田开发设施的修造基地。 1992年 8 月 26 日,东营港开通了东营 旅顺客货滚装航线。 1995 年 12 月 22 号,国务院批准东营港为一类开放口岸,为了满足东营市经济发展对港口运输的需求,开始了现南港区的建设。港口于 1997 年 12 月 28 号正式宣布对外开放,随后东营港进入一个南北港区共同发展的时期。 南港区建成后一段时间内对当地的物资运输提供了服务,促进了地方经济的 发展。但由于港池缺少有效的防护设施,进港航道及港池口门处淤积严重(目前水深不足 2 米,已近乎淤死),无法发挥港池东营港项目工程 2 5 千吨级 成品油 码头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 11 - 内泊位的能力,航线难以开辟, 2002 年以来,南港区基本处于停产状态。 近年来,山东半岛城市群区域发展规划的实施、山东省加工制造业基地在东营确立、东营国际绿色产业示范区的建设、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的全面开发等,为东营市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加快东营港建设已成为决策层的共识,东营港将开始新的发展阶段。 2.3 港口现状 目前 ,东营港共有生产性泊位 15 个,通过能力 545 万吨,其中公用码头 6 个,通过能力 345 万吨,货主码头 10 个,通过能力 200万吨。泊位等级最大为 30000 吨级。 东营港以现有东防潮堤为界分为内港池和外港池,由北港区和南港区两部分组成。 北港区:由胜利石油管理局海洋石油开发公司管理,服务于胜利油田海上生产作业。 1986 年建成的引堤(挡沙堤) 2300m,堤身结构为抛石斜坡堤,从堤根向海中延伸 1800m,堤顶宽度为 30m,再向前延伸 200m 然后折向东、延伸 300m,堤顶宽度 9m;另建有防潮坝1700m;现有码头泊位 10 个,其中外港池(引堤南侧) 4 个 1000 吨级泊位,自西向东依次为滚装码头、材料码头 、勘探码头和原油码头,码头前沿底标高 -5m -4.5m;内港池千吨级以下简易泊位 6 个,为胜利油田在海上的开发和生产活动服务,主要用于收集海上开采的原油、海上人员接送、海上燃物料的供应、以及海上钻井平台的维修等,是油田生产性自备码头。 南港区:指内港池南侧,由东营市东营港务管理局管理,为公用性商港;建有防潮坝 430m,防沙堤 1445m,堤顶宽度为 6m,堤身结构为两侧木桩中间填石的直立式结构,现损坏比较严重,该防沙堤与2 5 千吨级 成品油 码头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东营港项目工程 - 12 - 北防波挡沙堤形成了 1700m 宽的东营港外港池,但对航道的掩护效果并不很理想。南港区现有码头泊位 4 个: 3 个 3000 吨级杂货泊位和 1 个 1000 吨级滚装泊位,码头前沿底标高为 -4.5m,码头货物设计通过能力为 95 万吨,主要为城市客货运输服务。 刚竣工 的两个 3 万吨级的散杂货泊位位于自北港区卸油码头向外海延伸约 7.02 公里处,通过 7 公里引桥与后方相接,建成后将新增设计通过能力 245 万吨。 目前东营港没有靠泊 5 千吨级的成品油运输码头。 2.4 港口 存在的问题及约束条件 ( 1)自然环境制约港口发展的问题尚未得到解决 东营港地处现代黄河冲积扇的前缘,泥沙运动比较活跃,淤积制约港口发展的问题比较突出。目前,南港池由 于缺少有效的防护设施,进港航道及港池口门处淤积严重,屡清屡淤,以至于港口正常经营难以维持,导致 2002 年以来南港区港口生产完全停止。 针对目前港口存在的回淤问题,应该系统地积累港口回淤的资料,尤其在港口保护性设施建设完成后,应不间断观测全港区的水文、泥沙回淤等情况,为港口防淤减淤创造条件,并为港口今后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 2)港口发展及其资源利用水平与东营市经济发展状况不相适应 近年来,东营市国民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取得了较强的综合经济实力: 2005 年人均 GDP 居山东省第一位,高于全省水平两倍多,在国家 统计局发布的 中国城市综合实力排行榜 中列第 37 位。而港口发展相对比较落后,港区后方大片的土地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利用,东营港项目工程 2 5 千吨级 成品油 码头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 13 - 港口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没有得到体现,因此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东营市迫切需要加快港口的建设。 目前,东营港泊位等级低,规模较小,难以适应各类运输船舶到港的需要和船舶大型化的发展要求,不仅限制了港口的发展,而且也限制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同时,东营港整体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港口机械设备落后,码头泊位生产设备陈旧,既影响生产效率也存在安全隐患;港口的支持系统和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等设施的建设也较为落后,这 些都影响了东营港的进一步发展。 ( 3)港口缺少大型液体石化专业泊位,不能适应区域重点产业发展的需要 石油工业是 东营市 的主导 产业 ,在经济总量中占绝对地位, 2005年 石油工业约占全市经济总量的近 60%,是东营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2005 年石油开采和采掘业 以及 石油加工业两项增加值占 GDP 的59%,占工业增加值的 79.5%。 2005 年该市原油产量为 2694.5 万吨,占山东 省 产量 的 100%, 占全国产量的 14.97%;原油加工量达到 752.1万吨,东营港腹地各市原油加工量合计则已达到 2879 万吨。根据规划,未来石油化 工产业将仍然保持区域第一优势产业地位,形成以石油化工为主体的国家大型化工产业基地。到 2010 年,仅东营市原油加工能力将达到 2500 万吨以上。同时将加快培育壮大盐化工、精细化工等拥有资源比较优势产业。 东营港现有的原油码头年通过能力仅 20 万吨,规模难以适应区域石油产业发展的要求 。 2 5 千吨级 成品油 码头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东营港项目工程 - 14 - 第 3 章 货运量、船型 3.1 货运量 本工程为成品油出运码头,年设计吞吐量为 190 万吨,其中汽油为 80 万吨,柴油 110 万吨。 3.2 设计船型 成品油方面以内销为主,主要流向是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 本工程 国内成品油疏运以 5000吨级的船型为主。 设计船型尺度 表 3.7.3.1 船舶吨级 DWT( t) 设计船型尺度( m) 备注 总长 L 型宽 B 型深 H 满载吃水 成品油船 3000 99 14.6 7.6 6.0 5000 114 17.6 8.8 7.0 东营港项目工程 2 5 千吨级 成品油 码头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 15 - 第 4 章 自然条件 4.1 地理位置 东营港位于山东省东营市东北部、渤海西南岸,黄河入海口以北约 50Km处。地理概位坐标为东经 118 58,北纬 38 06。东距龙口港约 72海里,北距天津港约 90海里,隔渤海与大 连港相望,距离约 122海里。出渤海可与国内外各港相通,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拟建 2x5千吨级成品油码头位于引桥 -10等深线北侧海域。 4.2 气象 东营属北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其气候特点为冬冷夏热,年气温差较大,冬夏季风向具备明显的季风特征,多大风天气,年降水量较少。 4.2.1气温 多年年平均气温 11.7,最高气温 39.6,最低气温 -18.0。各月气温变化见表 4-1。 各月气温特征值统计表 表 4-1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年 最 高气温 9.5 14.1 19.6 31.2 36.3 39.6 36.6 35.2 34.5 30.3 21.8 18.6 39.6 平均气温 -3.5 -2.2 3.2 11.8 18.9 22.1 24.9 25.9 20.8 14.3 5.3 -1.7 11.65 最低气温 -16.6 -12.7 -8.0 -2.0 5.0 11.5 17.3 16.4 10.1 -2.6 -8.2 -18.0 -18.0 4.2.2降雨 本区年降水量偏少,降水季节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 7-8月,占全年降水量 的 48.4。 年均降水量 542.4mm,年均降雨日数 70天,日降雨量 25mm的年出现天数平均为 6.5天。降水量特征见表 4-2: 2 5 千吨级 成品油 码头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东营港项目工程 - 16 - 各月降水量特征值表 表 4-2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年 降水量 2.9 2.1 8.3 26.6 52.2 42.7 176.2 86.5 61.3 28.8 14.8 13.8 542.4 降水日 2.3 2.5 3.8 4.3 8.0 5.7 12.3 11.0 7.3 5.3 3.0 3.3 70.0 最大日降水 2.7 3.0 13.0 24.3 60.6 37.2 72.4 50.9 45.6 28.6 13.0 16.4 72.4 25mm 日数 0 0 0 0 0.5 0.7 3.3 1.0 0.7 0.3 0 0 6.5 4.2.3降雪 降雪初日最早为 10月 5日,最晚为 2月 8日,平均在每年的 12月 3日前后;降雪终日最早为 2月 5日,最晚为 4月 10日,平均在每年的 3月 27日前后。年均降雪天数 9.6天,最多为 22天,最少为 4天,最大积雪厚度 15cm 。 4.2.4 雾 东营海域海雾主要为平流雾和混合雾。能见 度 1000m的多年平均雾日数为 10.1天,雾日大多出现在 5-6月, 1986年全年大雾时间累计为 50小时。各月雾日数分布见表 4-3。 各月雾日分布表 表 4-3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年 雾日 3.5 1.5 1.5 1.0 2.0 3.0 4.0 2.3 1.0 3.3 4.0 8.5 35.6 小于 1km 天数 1.0 1.0 0.8 0.8 1.3 1.3 0.3 0 0 1.0 0.3 2.3 10.1 4.2.5风 本区自 9月开始受北方冷 空气的影响, 9-10月以 NE向风为主, 10月转为 NW向风; 1月份以偏北向风为主。本海域常风向 SSE、 E向,频率各占 10,次常风向为 ENE、 S向,频率各占 9。强风向为 NW向,最大风速 21m/s,次强风向为 NNE向,最大风速 20m/s。 1998年 7月本区曾出现 36.9m/s的极大风速,风向 N。 各向风要素表 表 4-4 N NNE NE ENE E ESE SE SSE S SSW SW WSW W WNW NW NNW 平均风速 6.4 7.0 8.4 7.9 6.4 6.0 4.7 4.3 4.5 4.3 4.6 5.6 6.0 6.7 8.0 8.1 最大风速 15.0 20.0 16.3 18.0 17.0 14.7 17.0 16.3 17.7 13.0 12.0 18.7 17.0 15.3 21.0 19.0 频率() 6 4 7 9 10 5 3 10 9 5 6 6 5 4 5 5 东营港项目工程 2 5 千吨级 成品油 码头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 17 - 本海域秋、冬季大风日较多,夏季大风日相对较少。本区 6级以上大风各月分布见表 4-5。大风出现频率最多的方向依次为 NNW、 NE、ENE、 NW。 6级以上(大于 10.8m/s) 大风 天数年均 94天, 7级以上(大于 13.8m/s) 大风天数年均 40天, 8级以上(大于 17.2m/s) 大风天数年均 15.7天。 50年一遇 10分钟最大风速为 29.9m/s, 2分钟最大风速为33.0m/s。 各月 6级、 7级、 8级以上大风日数 表 4-5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年 6 级风 6.8 6.6 8.6 13.8 12.6 8.6 5.6 4.2 4.6 7.0 8.0 4.8 94 7 级风 4.5 3.0 4.5 7.0 6.5 2.0 3.0 1.5 2.0 2.5 2.5 1.0 40 8 级风 2.1 1.8 0.8 0.6 1.0 0.7 0.7 1.0 1.0 2.3 2.0 0.7 15.7 4.2.6灾害性天气 台风每年影响本区约 2.9次,寒潮每年影响本区约 6.3次。寒潮和台风常常引发风暴潮灾害,使得潮位暴涨、海水倒灌、海堤毁损,造2 5 千吨级 成品油 码头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东营港项目工程 - 18 - 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4.3 水文 4.3.1基准面 本工程水深及高程基准面均采用当地理论最低潮面。 当地各相关基准面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下: 4.3.2潮位 4.3.2.1潮汐特征 本海区潮汐为正规日潮,一个月中有 20天左右每天只出现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潮位曲线较规则; 10天左右每天出现二次或三次,甚至四次高潮和低潮,潮位曲线不规则,潮差很小。在分点潮与回归潮的过渡时期,潮位曲线出现复杂的变化,高潮有时出现双峰,低潮有时出现双谷,或者出现平潮时间的拖长。由于该海区平均潮差只有0.7m左右,水位的天文潮属性较弱,其他因素影响而造成的非周期性水位相对增强,有时反而起主导作用。 根据东营 港海域的潮汐观测资料,工程海域特征潮位和设计潮位如下: 平均海平面: 0.93m 当地理论最低潮面 平均海面 0.153m 0.78m 1985 国家高程基准 东营港项目工程 2 5 千吨级 成品油 码头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 19 - 最高潮位: 2.75m 最低潮位: -1.10m 平均高潮位: 1.50m 平均低潮位: 0.76m 最大潮差: 2.42m 平均潮差: 0.76m 4.3.2.2设计潮位 根据海港水文规范,本工程设计潮位如下: 设计高水位: 1.86m(高潮累积频率 10) 设计低水位: 0.08m(低潮累积频率 90) 极端高水位: 3.46m( 50年一遇最高潮位) 极端低水位: -1.54m( 50年一遇最低潮位) 4.3.2.3风暴潮 渤海湾 是我国北方受风暴潮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近百年来就出现了 6次大的风暴潮灾害, 4次由寒潮引发, 2次由台风引发。其中以1969年发生的风暴潮最为严重,莱州湾南部羊角沟地区最大增水达3.55m,埕口水文站最大增水达 2.27m。风暴潮是造成工程海域潮位异常变化的主要原因。 风暴潮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每年秋 -冬及冬 -春转换季节最为频繁。冬半年增减水发生次数远大于夏半年,且增水过程多于减水过程。夏季以增水为主,极少出现减水。东北风为东营海区的迎岸风,该海区 1m以上的增水,几乎都是东南风急转东北大风的天气过程所形成。而西 北大风则能引起大的减水。 2 5 千吨级 成品油 码头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东营港项目工程 - 20 - 本海区风暴潮引起的增水极值一般在 1.3-1.8m之间, 5年一遇增水值为 1.57m, 10年一遇增水值为 1.66m , 20年一遇增水值为 1.85m ,50年一遇增水值为 2.0m。 4.3.3潮流 4.3.3.1潮流特征 本海区海流为正规半日潮流,潮流运动形式为往复流,主流向与岸线基本平行,涨潮流偏东南向,落潮流偏西北向。 -10 -15m等深线区域潮流相对较强,平均大潮流速为 1.0m/s,实测最大流速1.34m/s,一般落潮平均流速大于涨潮平均流速。经潮流准调和分析计算,工程海域表 层最大可能流速可达 1.5m/s。本海区余流较强,在-10 - -15m等深线区域表层余流流速可达 0.31m/s。 根据 2006年 7月 26日 -8月 2日我院在码头附近海域的实测水流资料, 1测点涨落潮最大流速分别为 0.79m/s、 1.05m/;最大涨、落潮流速相应流向为 125、 306; 2测点涨落潮最大流速分别为0.80m/s、 0.91m/s,最大涨、落潮流速相应流向为 138、 311。测验成果详见表 4-6所示。 2006年 7-8月 水文 测验 统计结果 表 4-6 测量日期 站位 潮段平 均 潮段最大 涨潮 落潮 涨落潮平均流速 涨潮 落潮 流速 流向 流速 流向 流速 流向 流速 流向 7月 2627 日 1# 0.47 126 0.54 308 0.50 0.79 125 1.05 306 2# 0.42 131 0.49 314 0.46 0.80 138 0.91 311 8月 2 3日 1# 0.45 144 0.40 301 0.43 0.75 133 0.75 300 2# 0.41 135 0.41 317 0.41 0.68 139 0.71 326 单位:流速( m/s), 流向( ) 东营港项目工程 2 5 千吨级 成品油 码头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 21 - 4.3.3.2流向与码头走向夹角: 根据目前的平面布置方案,各码头前沿线与涨落潮流的夹角均在0-4之间,且由于水流为顺流,对船舶靠泊作业影响很小。 4.3.4波浪 4.3.4.1波浪概况 为了解黄河三角洲海域波浪状况及分布规律,近二十年来,中科院海洋所、北海分局、青岛海洋大学、第一海洋研究所等单位先后进行了大量波浪观测及分析工作,对东营海域的波浪有了较深刻的认识。 东营港海域位于半封闭的渤海湾内,波浪主要为风成浪,涌浪较少,因此本海区波浪受风变化规律的控制,具有明显的 季节性变化特征。大浪一般由台风、寒潮和气旋产生。从四次实测波高大于 5m的大浪看,三次为寒潮浪,一次为台风浪,其相应周期在 8.0-9.0s之间。本海区常浪向为 NE向,频率为 10.3,次常浪向为 SE向,频率为 8.0,强浪向为 NE向,实测最大波高 5.2m,周期 8s, NE向。 东营海区风浪的波高和周期有着良好的对应关系,一般状况下,波高越大,周期也大,但由于本区受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的阻挡,黄海的涌浪不易传入,故本海区的最大周期一般为风浪周期。根据长期实测资料,风浪波高基本集中在 3.0-6.0s,只有极少数大浪周 期超过8s,但一般不超过 10s。 表 4-7为东营港月平均波高、最大波高及最大波周期统计表 : 东营港实测波要素统计表 表 4-7 月份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最大波高( m) 3.9 3.1 3.2 3.4 2.0 2.2 2.6 4.2 5.8 3.7 H 1/10 2.8 2.7 2.7 2.8 1.5 1.6 1.6 3.6 4.2 2.7 平均波高 0.6 0.4 0.4 0.4 0.5 0.4 0.4 0.6 0.7 0.7 最大波周期( s) 8.3 8.9 6.7 7.5 4.8 5.9 5.6 7.6 9.0 6.8 2 5 千吨级 成品油 码头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东营港项目工程 - 22 - 4.3.4.2波浪季节分布 春季为季风转换季节,波向较乱,偏东向浪占 62%。春季常浪向为 NE,频率为 16.7;次常浪向为 E、 SE,频率为 15.6。 夏季常浪向为 ESE,频率为 13;次常浪向为 SE,频率为 11.0。 秋季由于冷空气活动频繁,偏北向浪出现频率增多,其频率达68%。常浪向为 NE,频率为 10.1;次常浪向为 NNW、 SSW,频率为 9.0。 冬季由于海水温度较低,不同程度会出现流冰和固定冰,无法进行波浪观测。由于冬季偏北向风较多 ,本区波浪主要为偏北向浪。 东营海域 14m水深处全年各级各向波浪分布见表 4-8和波玫瑰图。 14m水深处全年各级各向波浪分布 表 4-8 波高分级 N NNE NE ENE E ESE SE SSE S SSW SW WSW W WNW NW NNW 合计 0.5m 2.3 1.8 2.7 1.5 2.4 3.5 3.5 3.5 3.7 4.6 4.3 3.3 3.9 3.1 5.2 1.8 51.1 0.51.4 2.1 1.9 4.0 2.5 4.1 2.3 3.8 2.1 1.4 1.7 0.9 0.9 1.0 1.4 2.5 3.7 36.3 1.52.9 0.4 1.4 3.4 3.0 1.2 0.7 0.8 0.2 0.2 0.1 0.1 0.1 0.2 11.8 3.05.0 0.1 0.2 0.1 0.1 0.5 频率合计 5.0 5.1 10.3 7.2 7.7 6.6 8.1 5.9 5.3 6.4 5.3 4.3 4.9 4.5 7.7 5.6 100 最大波高 4.6 3.8 5.2 4.1 3.6 4.7 4.5 3.4 2.1 2.7 2.0 3.4 2.7 2.2 3.0 3.5 东营港项目工程 2 5 千吨级 成品油 码头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 23 - 4.3.4.4设计波浪 5万吨级油码头处 50年一遇各向设计波浪(方案一 -14.1m水深处) 表 4-9 水位 波向 H1 H4% H5% H13% T(s) L(m) 极端高水位 NE NNE 7.18 6.22 6.04 5.18 9.8 112.8 SE ESE 5.80 4.98 4.83 4.10 8.7 96.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