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MW燃料检修规程_第1页
600MW燃料检修规程_第2页
600MW燃料检修规程_第3页
600MW燃料检修规程_第4页
600MW燃料检修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电双鸭山发电有限公司技术标准 Q/112-1 110 01-2007 国电双鸭山发电有限公司 600MW 燃料检修规程 2007-03-01 发布 2007-03-01 实施 1 前 言 本标准根据部颁法规、设备说明书及有关技术资料,并结合我公司的实际情况,对 600MW 机组燃料检修规程进行编制,以适应燃料设备调试及检修的要求。 本标准自发布实施之日起,国电双鸭山发电有限公司三期 600MW 机组燃料检修人员均应遵照 执行。 本标准规定了国电双鸭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600MW 机组燃料设备规范、特性及检修的操作原则,适用于国电双鸭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600MW 机组燃料检修人员使用。 本标准为试行本。因资料不足,本标准仍需在运行调试过程中核实和补充。望所有使用本标准的人员和单位提出修改意见。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80技字第 205 号文 电力工业技术管理法规 电安生字 1994227 号文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热力和机械部分) 本标准起草单位 : 国电双鸭山发电有限公司燃料分场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主要审核人: 本标准批准人 : 2 目 录 燃料通用机械检修 1 圆柱齿轮减速器 1 1.1 圆柱齿轮减速器检修工艺及质量标准 1 1.2 圆柱齿轮减速器验收标准 4 2 蜗轮蜗杆减速器 5 2.1 蜗轮蜗杆减速器检修工艺及质量标准 5 2.2 蜗轮蜗杆减速器验收标准 7 3 开式齿轮传动装置 8 3.1 开式齿轮传动装置的检修工艺及质量标准 8 3.2 开式齿轮传动装置验收标准 10 4 SEW 减速 器 11 4.1 SEW 减速器 的检修工艺及质量标准 11 4.2 SEW 减速器验收标准 14 5 行星齿轮减速机 15 5.1 行星齿轮减速机检修工艺及质量标准 15 5.2 行星齿轮减速机验收标准 19 6 行星 摆线针轮减速机 20 6.1 行星摆线针轮减速机 的检修工艺及质量标准 20 6.2 行星摆线针轮减速机验收标准 21 7 液力偶合器 22 7.1 液力偶合器 的检修检修工艺及质量标准 22 7.2 液力偶合器 的验收标准 23 8 制动器 24 8.1 制动器检修工艺及质量标准 24 8.2 制动器验收标准 26 9 液压系统检修 26 9.1 齿轮油泵 26 9.2 柱塞油泵 28 3 9.3 油马达 30 9.4 控制阀 31 9.5 油液压缸 32 9.6 弹性柱销联轴器 33 10.7 十字滑块联轴器检修 35 10.7.1 检修项目 35 10.7.2 检修工艺 35 10.7.3 质量标准 35 10.8 齿轮联轴器 35 11.9 轴校正 36 12.6 轴、键、键槽与轴承 38 输煤系统设备 1 带式输送机 42 1.1 带式输送机的整机结构组成 42 1.2 带式输送机驱动装置组 42 1.3 输送带 42 1.3 带式输送机驱动装置组成 42 1.4 1.4 YOXII型液力偶合器 43 1.5 胶带机附件注意事项 43 1.6 胶带输送机技术规范 46 1.7 胶带机 设备定期检查保养及大小修内容 53 1.8 胶带机 检修工艺及质量标准 54 2 碎煤机检修 61 2.1 环式碎煤机设备参数 61 2.2 环式碎煤机常见故障 61 2.3 环式碎煤机易损件明细表 62 2.4 环式碎煤机检修工艺及质量标 62 2.5 验收标准 65 3 头部伸缩装置检 65 4 3.1 头部二、三工位伸缩装置设备参数 65 3.2 三工位伸缩 装置易损件明细 66 3.3 二工位伸缩装置易损件明细 67 3.4 头部伸缩装置检修工艺及质量标准 68 3.5 验收标准 68 4 入炉煤采样机检修 69 4.1 技术性能及参数 69 4.2 各设备参数 69 4.3 常见故障及解决措施 69 4.4 入炉采样装置检修工艺及质量标准 70 4.5 检修后的验收 71 5 叶轮给煤机检修 72 5.1 主要结构及性能 72 5.2 叶轮给煤机设备参数 72 5.3 叶轮给煤机检修周期 73 5.4 叶轮给煤机检修内容 73 5.5 检修后的验收 74 6 门式堆取料机检修 75 6.1 滚轮堆取料机主要结构 75 6.2 大车行走机构组成 75 6.3 滚轮机构组成 75 6.4 门式堆取料机设备参数 75 6.5 检修工艺及质量标准 80 7 一体化煤水沉淀过滤装置 97 7.1 含煤废水 97 7.2 设备和备品存放保管技术要求 97 7.3 加药系统维护与故障排除 98 7.4 废水提升泵、回收水泵的检修工艺及质量标准 98 7.5 检修后的验收 99 5 8 搅拌式液下泵 99 8.1 搅拌式液下泵技术规范 99 8.2 排污泵 检修工艺及质量标准 100 8.3 检修后的验收 100 9 滚轴筛煤机检修 101 9.1 设备性能参数 101 9.2 设备主要零部件的润滑剂种类和润滑周 101 9.3 易损件名称 101 9.4 检修周期 102 9.5 滚轴筛检修工艺及质量标准 102 9.6 验收标准 103 10 缓冲滚筒 103 10.1 设备构造 103 10.2 设备性能参数 103 10.3 检修周期 104 10.4 缓冲滚筒检修工艺及质量标准 104 10.5 验收标准 104 11 缓冲锁气器 104 11.1 缓冲锁气器结构 104 11.2 设备性能参数 105 11.3 检修周期 105 11.4 日常检查检修内容 105 12 杂物分离机检修 105 12.1 杂物分离机结构 105 12.2 设备性能参数 105 12.3 检修周期及设备的保养 107 12.4 大修项目 107 12.5 小修项目 108 12.6 检修工艺及质量标准 108 6 12.7 验收标准 108 13 除尘器检修 109 13.1 结构和工作原理 109 13.2 安装说明 109 13.3 机组的维护与保养 109 14 除铁器 109 输煤电气设备检修 1 三相 异步电动机 检修 110 1.1 三相异步电动机型号举例 110 1.2 电动机的检修周期 110 1.3 三相 异步电动机 大小修及特殊检修项目 110 1.4 三相 异步电动机 检修工艺和质量标准 111 1.5 防爆电动机检修标准 122 1.6 异步电动机常见故障原因及处理方法 123 1.7 验收标准 125 2 低压配电装置检修 126 2.1 空气开关的检修 125 2.2 接触器 129 2.3 继电器 130 2.4 硬母线与电缆 131 2.5 二次回路及照明设备 133 2.6 配电盘 134 Q/112 110 01-2007 1 第一章 燃料通用机械检修 1.圆柱齿轮减速器 1.1 圆柱齿轮减速器的检修工艺及质量标准 1.1.1 拆卸减速器上盖 ,设备解体 1.1.1.1 打好装配印记,记号应打在容易看到的侧面,不能打在工作面上,拆卸轴承端盖。用柴油或煤油清洗检查外壳有无裂纹现象。 1.1.1.2 拆卸上盖螺栓和联轴器螺栓,并检查螺栓有无残缺、裂损,将螺帽旋到螺杆上妥善保存。 1.1.1.3 将上盖用顶丝顶起,应 先检查有无被漏拆的螺丝和其它异常情况。确认无误后,将上盖吊起,放于准备好的垫板上。 1.1.1.4 用塞尺和压铅丝法测量各轴承间隙,每套轴承应多测几点,以最大数值为该轴承间隙并做好记录。 1.1.1.5 将减速器内的润滑油放净存入专用油桶。 1.1.2 齿轮的检修与拆卸 1.1.2.将齿轮清洗干净,检查齿轮的磨损情况和有无裂纹、掉块现象。轻者可修整,重者需更换。齿面应光滑,不得有裂纹、剥皮和毛刺现象,各处几何尺寸应符合图纸要求。 1.1.2.2 利用千分表和专用支架,测定齿轮的轴向和径向晃动度,如不符合 质量要求,应对齿轮和轴进行检查修理。 1.1.2.3 转动齿轮,观察齿轮啮合情况和检查齿轮有无裂纹、剥皮、麻坑等情况,用钢棒敲击法,检查齿轮在轴上的坚固情况 1.1.2.4 用塞尺或压铅丝的方法测量齿顶、齿侧间隙并做记录。 1.1.2.5 用齿形样板检查齿形,按照齿廓制造样板以光隙法检查齿形。根据透光程度,判断轮齿磨损和变形程度。 1.1.2.6 检查平衡块有无脱落。 1.1.2.7 齿轮需要从轴上卸下时,可用压力机或齿轮局部加热卸下 1.1.3 齿轮各部尺寸的校合 1.1.3.1 用游标卡尺测量齿顶圆直 径 da-1.齿顶间隙为齿轮模数的 0 25 倍; 1.1.3.2 测齿高 h Q/112 110 01-2007 2 1.1.3.3 近似测量周节 P 1.1.3.4 测量齿轮内孔、键、轴颈其配合公差均应符合要求 1.1.3.5 齿轮接触斑点的检修,齿顶间隙为齿轮模数锝 .25 倍;点蚀面积沿齿宽齿高超过 60%;齿厚磨损超过原齿厚 70%;轮齿部分或整齿折断的。 1.1.4 吊出齿轮部件 1.1.4.1 在齿轮啮合处打好印记。 1.1.4.2 吊起齿轮,取出轴承端盖、滚珠外套及调整垫。 1.1.4.3 吊出齿轮后,放在干燥的木板上,排放整齐、稳妥, 防止碰伤。 1.1.5 轴的检查修理 1.5.1 测量轴的弯曲,可以在车床上,有 V 形铁的支架或平台上,用百分表测量弯曲值,据值做出弯曲直线图,根据直线图找出最大弯曲部位在轴上的对应部位,并做好标记。 轴应光滑完好 ,无裂纹及损伤现象 ,其椭圆度圆锥度公差应视精度等级和轴颈大小确定 ,一般应小于0 03mm。 1.1.5.2 轴有弯曲部位找出后,可采用捻打、局部加热、局部加压和内应力松驰等方法进行直轴。 1.1.5.3 对于磨损的轴,可采用镀铬或金属喷漆、刷镀,不太重要的轴,还可以用堆焊焊接等方法进行修复,然后按图 纸要求进行加工,为了减少应力集中,在加工圆角时,一般应取图纸规定的上限,只要不防碍装配,圆角应尺量大些。发现轴上有裂纹时,应及时更换;受力不在的轴可进行修补。 1.1.5.4 发现键槽有缺陷时,应及时处理。 1.1.5.5 被直好,加工好的轴在存放时,应防潮、防锈蚀。细长轴应用多支点支撑或垂直悬吊法来存放。 1.1.5.6 发现轴严重扭曲或有裂纹时,应及时更换,受力不大的轴可以进行修补。 1.1.6 清理检查轴承、轴承盖和油封 1.1.6.1 对磨损严重,有裂纹的轴承盖要进行更换或修理,已经漏油的 应更换或修整,防止漏油现象再次发生。轴与轴端盖的间隙在 0 10mm 0 25mm,并且四周均匀一致,密封填料填压紧密与轴吻合,转动时不得漏油。滚动轴承其工作表面不许有暗斑、凹痕、擦伤、剥落或脱皮现象。轴承内套与轴紧密配合,内套端面应与轴肩等贴全紧密,配合公差应与图纸相等,外圈与箱体配合也应符合设计要求。 Q/112 110 01-2007 3 1.1.6.2 对油封已经硬化、歪斜、磨损严重的应更换,新更换的油封应用机油浸透,安装时应切为斜口。 1.1.7 清理检查箱体 1.1.7.1 对上、下机壳,先内后外,全部清洗。注意死角和油槽,勿留油垢 。清理检查油面指示器,使其标示正确明亮。齿轮箱完整 ,不得有较大变形,不得有裂纹。油面指示器清楚、正确。通气孔回油槽畅通。结合面紧固后用 0 03mm 塞尺不得塞入其内,定位孔与定位销接触面积在80%以上。 1.1.7.2 使用酒精、棉布、细纱布、刮刀清理上、下结合面上的漆片胶,用平板或平尺等工具检查接触面平面度。 1.1.7.3 若箱内有冷却水管时,应检查有无缺陷,必要时应做水压试验。 1.1.7.4 机壳内壁油漆剥落要及时补刷。 1.1.8 减速器组装 1.1.8.1 组装前应将各部件清洗干净。 1.1.8.2 吊起齿轮,装好轴承端盖,平稳就位。就位时不得碰伤齿轮和轴承。 1.1.8.3 按印记装好轴承端盖,并按要求调整轴承位置。有调整螺丝的用螺丝调整,无调整螺丝的用加垫片方法解决,并做好间隙记录。 1.1.8.4 检查齿轮装配质量,用压铅丝法或使用塞尺法测出齿轮啮合间隙。使其圆周晃动量(以分度圆上弧长计)和中心距在规定范围内。 - 1.1.8.5 在齿轮面上薄而均匀的涂上颜色(颜色配制通常用蓝色颜料配以适量的蓖麻油或红丹粉加少许机油),在轻微的制动运转后,观察轮齿上分布的接触擦亮痕迹。从接触痕迹的位置 ,判断齿轮组装质量;从接触痕迹的大小,判断齿面的啮合好坏。 1.1.8.6 箱体结合面清理干净,压铅丝,测量轴承紧力。选用铅丝直径为 0 5 2mm,长 15 30mm,在结合面上及轴承上部对称地摆放几道铅丝,把上盖就位,对称地紧固螺栓,各螺栓的紧力必须一致。然后松掉螺栓,取下箱盖,用外径千分尺测量受压铅丝厚度,做好记录并计算出各点数值差。根据差值,分析箱盖对各轴承的紧力和间隙,如果过大或过小,应对结合面刮研修整,直到差值为 0 或趋近于 0 为止。 1.1.8.7 对没有润滑油槽的齿轮箱,其轴承在装配时,要加上 #1 钙基润滑脂,加油时应用手从轴承一侧挤入,另一侧挤出。 1.1.8.8 经工作负责人确认减速器内清洁无异物后,在结合面上呈线状倒上密封胶,立即把清 Q/112 110 01-2007 4 理干净的箱盖盖好,装上定位销,校正好上盖位置,然后对正,均衡地将全部螺栓紧固。 1.1.8.9 从检查孔加入质量合格的润滑油。 1.1.9 联轴器找中心 1.1.9.1 联轴器一般都按原配对使用,若其中一侧的半联轴器需要更换时,对新换的半联轴器必须经精确测量,并符合图纸技术要求。 1.1.9.2 各半联轴器及与之相配装的轴径、键槽、键都应进行测量并确证正确。 1.1.9.3 影响测量值的各个面必须圆滑平齐,不得凹凸不平。 1.1.9.4 电动机的基准应低于机械侧,并有前后左右移动,调整的余地 。 1.1.9.5 联轴器安装时,应使用调整螺栓或千斤顶移动设备,不准用大锤敲打。从轴上拆装联轴器应使用专用工具,必要时可用火焰加热到 250左右(齿轮联轴器应用矿物油加热到 90 100)。 1.1.9.6 对称地拧紧地脚螺栓。 1.1.9.7 装好联轴器螺栓和安全罩。 1.2 圆柱齿轮减速器验收标准 1.2.1 静态验 收 齿面应光滑,不得有裂纹、剥皮和毛刺 现象,各处几何尺寸应符合图纸要求。 a 记录齐全、真实、准确。 b 齿面应光滑,不得有裂纹、剥皮和毛刺现象,各处几何尺寸应符合图纸要求。 c 齿轮端面跳动和齿顶圆的径向跳动公差,应根据齿轮的精度等级、模数大小、齿宽和齿轮的直径大小确定。其中一般常用 6、 7、 8 级精度,齿轮直径为 80 800mm 时径向跳动公差为 0 02 0 10mm;齿轮直径为 800 2000mm 时径向跳动公差为 0 10 0 13mm;齿宽为 50 450mm的齿轮端面跳动公差为 0 026 0 03mm。 d 齿轮与轴的配合质量,应根据齿 轮的工作性质与设计的要求确定:当附有键联接时,键的配合应符合国家标准,键的顶部应有一定间隙,当键顶部间隙过大时,键底不准加垫,必须换上合格的键。 e 减速器组装后,用手盘动应灵活、轻快;啮合平稳,无冲击和断续卡阻现象。 f 找正时地脚螺栓处垫片每处垫片不准超过三片,总厚不得大于 2mm,地脚螺栓要对称轮番紧固。其联轴器间隙应符合要求 , 联轴器不同轴度在 0 05-0 10mm,端面不平行度 0 2-1 0mm。 k 安全防护罩齐全,油位计清洁明亮,安全防护罩齐全,油位计标记清楚、正确、不漏油,润滑油无变色现 象。 Q/112 110 01-2007 5 l 检修完工后,应清扫现场。 1 2 2 动态验收 a 齿轮运行平稳,无冲击声和不均匀的音响。 b 试运行不少于 30min,轴承无杂音,滚动轴承的使用温度不应超过 70 。 c 箱体无明显的振动现象 ,振动值应在 0 05mm 以下。 d 减速器壳体应清洁,无油垢,其结合面与轴承密封处不漏油。 2. 蜗轮蜗杆减速器 2.1 蜗轮蜗杆减速器的检修工艺及质量标准 2.1.1 拆卸前的工作 2.1.1.1 将电动机电源切断,拆下联轴器防护罩及螺栓,将电动机移位。 2.1.1.2 清理减速器外壳, 检查其有无裂纹和其它异常情况。 2.1.1.3 拆卸放油堵头,将油放入专用的容器。 2.1.2 减速机解体、蜗轮蜗杆 拆卸测量间隙 。 2.1.2.1 打好装配印记,拆卸轴承端盖。 2.1.2.2 拆卸上盖螺栓,并检查螺栓有无缺陷。把垫圈穿上,螺帽旋到螺杆上,妥善保管。 2.1.2.3 吊下上盖放于准备好的垫板上,注意不得碰伤结合面及蜗杆。 2.1.2.4 用塞尺或压铅丝法测量各部轴承间隙,并做好记录。 2.1.2.5 用压铅丝法测量齿顶间隙和齿侧间隙。 2.1.2.6 把蜗轮、蜗杆做上装配标记 ,以便回装时参考。 2.1.2.7 将蜗轮、蜗杆缓缓吊出,放到干燥的木板上。 2.1.3 检查测量蜗轮和蜗杆磨损情况 2.1.3.1 用煤油把蜗轮和蜗杆清洗干净 ,检查外观有无裂纹、毛刺 ,用细锉刀将毛刺清除掉。 1轮心无裂纹等损坏现象。当青铜轮缘与铸铁轮心配合,一般采用 H7/S6。当轮缘与铸铁轮心为精制螺栓联接时,螺栓孔必须铰制,与螺栓配合应符合 H7/m6,蜗杆齿面无裂纹毛刺 2.1.3.2 用铜棒敲击法检查蜗轮和蜗杆有无松动,观察其与轴配合处有无滑动痕迹。 2.1.3.3 拆卸蜗轮和蜗杆最好使用专用工 具。当使用锤击法时,拆卸蜗轮、蜗杆、轴头部位应垫有铜板等软质垫板,拆下后将轴头因受力而涨粗的部分修复 - 2.1.3.4 当蜗轮、蜗杆与轴配合紧力过大时,应当使用螺旋压力等方法进行拆卸,拆卸时可使用 120以下的矿物油加热,加热过程中为使大部分热油浇在齿轮上,可用石棉带等将轴裹严, Q/112 110 01-2007 6 然后使用长嘴油壶浇泼。蜗轮与轴的配合:一般为 H7/h6,键槽为 H7/n6 2.1.3.5 更换的蜗轮、蜗杆应进行全面检查,符合质量标准方可使用。检查新换蜗轮齿数,蜗杆头数;用游标卡尺和千分尺测量蜗杆及蜗轮齿顶圆直径;用深度游标卡尺直 接测量出蜗杆齿高;用钢板尺或游标卡尺测量蜗杆轴向齿距,用量角器测量压力角,测量出的数据应与图纸相符。蜗轮齿的磨损量一般不准超过原齿厚的四分之一。蜗杆齿形的磨损,一般不应超过原螺牙厚度的四分之一。 2.1.3.6 用细锉刀和 0#砂布分别将蜗轮、蜗杆和与轴的配合处打磨干净。分别测好它们的配合公差。当过紧或过松时需加工修理,直至符合质量标准为止。 为了避免损伤轴,蜗轮或蜗杆以温差法装配为好。分别将蜗轮、蜗杆悬吊在加热油中,油温控制在 90 100为宜(不能超过 120),待内孔热涨均匀时,应立即将它们分别套装 在各自的轴颈上,位置准确无误后,自然冷却。 2.1.3.7 装后应检查有无松动和涨裂现象。 2.1.4 检查轴承磨损的情况 2.1.4.1 检查滚动体,保持架和内外套有无麻点、裂纹和起皮现象;轴承外套表面有无相对滑动痕迹;轴承内套与轴的装配是否松动。 滚动轴承应清洁无麻坑和锈蚀斑点,转动应灵活,不得有卡助现象。其径向或轴向间隙,根据不同系列和内径查取不同的数值。滑动轴承要接触均匀,间隙应在( 0 15 0 2) D%的计算数值内(其中较大的系数适用于较小的轴颈),两侧间隙应为顶部间隙的一半,滑动轴承的最 大磨损间隙,不得大于装配间隙的二倍。 2.1.4.2 拆卸轴承要用专用工具(拉马等),以防损坏轴承。如果轴承内圈与轴配合很紧时,为了不损坏配合面,可先用 100的热油浇在轴承的内圈上,使内圈膨胀后再行拆卸。 2.1.5 清理检查箱体 2.1.5.1 由里向外清理减速器箱体。 2.1.5.2 检查油位计是否完好。 2.1.5.3 若箱内有冷却水管时,应对其进行检查,必要时做水压试验。 2.1.5.4 检查箱体不应有较大变形,不得有裂纹,各结合面平滑。 2.1.5.5 通气孔畅通。 2.1.6 减 速器组装 2.1.6.1 修理轴承端盖,更换密封填料;, 2.1.6.2 使用煤油、汽油、毛刷清洗所有的零部件,视不同的要求使用棉布、棉纱擦拭 Q/112 110 01-2007 7 2.1.6.3 吊起蜗轮部件,将轴承端盖等套好摆正,将轴承外套摆正进行就位。 2.1.6.4 调整好轴承间隙,按印记装好端盖。 2.1.6.5 组装上蜗杆,调整好间隙后紧固,用压铅丝方法测量齿顶和齿侧间隙。在蜗轮或蜗杆上(一般在蜗轮上较多)薄薄地涂上一层红丹粉,然后互相啮合转动,观察蜗轮齿面上出现的接触斑点。装配齿顶间隙应符合 0 2 0 3mt(mt 为蜗轮端面模数 )的计算数值。 2.1.6.6 经工作负责人检查验收合格后,把清理干净的上盖吊起,在结合面上呈线状倒上密封胶,立即将上盖盖上。装上定位销,校正好上盖位置,将螺栓对称地紧固。端盖与轴的间隙应四周均匀,填料与轴吻合,运行时不得漏油。上盖与机座结合严密,每 100mm 范围内应有 10点以上印痕,未紧固螺栓前用 0 1mm 塞尺塞不进去且结合面处不准加垫。 2.1.6.7 加入合格适量的润滑油,把加油孔上好。 2.1.7 联轴 的 找中心 2.1.7.1 从轴上拆装联轴器应使用专用工具进行必要时可用火焰加热到 250左右(齿 轮联轴器应用矿物油加热到 90 100)。 安全防护罩与转动部件不准有摩擦碰撞现象,且四周空隙均匀一致。 2.1.7.2 联轴器一般都按原配对使用,若其中一侧的半联轴器需要更换时,对新换的半联轴器必须经精确测量,并符合图纸技术要求。 , 2.1.7.3 各半联轴器及与之相配装的轴径、键槽、键都应进行测量并确证正确。 , 2.1.7.4 影响测量值的各个面必须圆滑平齐,不得凹凸不平。 , 2.1.7.5 电动机的基准应低于机械侧,并有前后左右移动,调整的余地。联轴器找正误差应符合通用部分联轴器找中心规定误差的 标准。采用弹性柱销联轴器时,柱销螺栓不得有弯曲和变形。装后受力均匀,其橡胶弹性圈与联轴器孔配合应有 0 5mm 左右的间隙。 2.1.7.6 装好联轴器的螺栓和安全防护罩。安全防护罩与转动部件不准有摩擦碰撞现象,且四周空隙均匀一致。 2.2 验收标准 2.2.1 静态验收 a 记录齐全、真实、准确。 b 齿面应光滑,不得有裂纹、剥皮和毛刺现象,各处几何尺寸应符合图纸要求。 c 轴应光滑,无裂纹,最大挠度应符合图纸的有关数据,其圆锥度、椭圆度公差应小于 0 03mm。 d 齿轮与轴的配合质量,应根据齿轮的工作 性质与设计的要求确定:当附有键联接时,键的 Q/112 110 01-2007 8 配合应符合国家标准,键的顶部应有一定间隙,当键顶部间隙过大时,键底不准加垫,必须换上合格的键。 e 减速器组装后,用手盘动应灵活、轻快;啮合平稳,无冲击和断续卡阻现象。 f 找正时地脚螺栓处垫片每处垫片不准超过三片,总厚不得大于 2mm,地脚螺栓要对称轮番紧固。其联轴器间隙应符合要求 , 联轴器不同轴度在 0 05-0 10mm,端面不平行度 0 2-1 0mm。 k 油位计清洁明亮,油位计标记清楚、正确、不漏油,润滑油无变色现象。 l 检修完工后,应清扫现场。 2.2.2 动态验收 a 蜗轮与蜗杆运转应平稳、连续,检查无卡阻现象,电流值正常,无摆动增大现象 . b 试运行不少于 30min,轴承无杂音,滚动轴承的使用温度不应超过 70 。 c 检查箱体的振动情况,其振幅应在 0 05mm 以内。 d 减速器壳体应清洁,无油垢,其结合面与轴承密封处不漏油。 e 油面指示器要指示正确、清楚、不漏油。 f 安全罩安装要牢固可靠。 3.开式齿轮传动装置 3 1 开式齿轮传动装置的检修工艺及质量标准 3.1.1 拆卸前的工作 3.1.1.1 拆卸前应切断电源,拆下齿轮和联轴器的防 护罩 . 3.1.1.2 拆下电机地脚螺栓和联轴器螺栓,将电动机移位。 3.1.1.3 准备好检修工具 . 3.1.2 设备解体清理检查部件 3.1.2.1 使用专用工具把齿轮、轴承座,端盖和安全防护罩等部件的油垢清除干净。 3.1.2.2 使用棉丝、柴油或煤油清洗齿轮和其它部件的油污。将清理后的油垢,废棉丝和废油等分置到专用的容器。 3.1.2.3 检查轴承座有无裂纹和齿轮有无异常现象。 3.1.3 检查齿轮磨损 用塞尺或压铅丝的方法,测出齿顶或齿侧间隙,并做好记录。 3.1.4 检查轴承轴承座的磨损情况 3.1.4.1 将轴承座的位置、齿轮位置打好印记,以备回装时参考。 Q/112 110 01-2007 9 3.1.4.2 拆卸轴承座螺栓及其它连接紧固件,并检查轴承有无缺陷,并妥善保存。轴承座不得有裂纹,端盖密封严密,加油装置齐全、整洁,轴承座各配合 不得有机械损伤,其支撑面的直线度、平面度的公差允许值应在的范围内。滚动轴承应清洁,且无明显的斑点。滑动轴承要接触均匀,接触角应在 70 80之间。 3.1.4.3 将各部件吊出,排放到指定的垫板上。 3.1.5 检修齿轮和轴 3.1.5.1 将齿轮清洗干净,检查齿轮的磨损情况和有无裂纹、掉块现象。轻者可修整,重者 需更换。 3.1.5.2 利用千分表和专用支架,测定齿轮的轴向和径向晃动度,如不符合质量要求,应对齿轮和轴进行检查修理。齿轮与轴的配合应符合图纸要求。当有键联接时,键的配合应紧密,并视其大小在顶部留有 0 1-0 4mm 的间隙,当键的顶部间隙大时,键底不准加垫铜皮。 3.1.5.3 转动齿轮,观察齿轮啮合情况和检查齿轮有无裂纹、剥皮、麻坑等情况,用钢棒搞击法,检查齿轮在轴上的坚固情况。齿轮的齿面应光滑无裂纹,不得有剥皮和麻坑现象。 3.1.5.4 用赛尺或压铅铅丝的方法测量齿顶、齿侧间隙并做记录。齿顶间隙应为模数的 0 25倍。齿轮啮合接触斑点的分布位置,应趋于齿面中部,齿顶和两端部棱边处不准接触。其齿轮啮合沿齿 长和齿高的接触百分之比。 3.1.5.5 用齿形样板检查齿形,按照齿廓制造样板以光隙法检查齿形。根据透光程度,判断轮齿磨损和变形程度。 .磨损是开式齿轮传动的主要破坏形式,它的磨损指标可根据设计时的磨损系数 Km 和具体的机器设备要求确定,一般允许齿厚的最大磨损量为原齿厚的 30%。 3.1.5.6 检查平衡块有无脱落。 3.1.5.7 齿轮需要从轴上卸下时,可用压力机或齿轮局部加热卸下。 3.1.5.8 测量轴的弯曲,可以 在车床上,有 V 形铁的支架或平台上,用百分表测量弯曲值,据值做出弯曲直线图,根据直线图找出最大弯曲部位在轴上的对应部位,并做好标记。 轴应光滑 ,无裂纹 ,键槽无变形 ,丝扣完好 ,重要部分的尺寸公差应加以校核 ,其椭圆度与圆锥度的公差一般应小于 0 03mm 3.1.5.9 轴有弯曲部位找出后,可采用捻打、局部加热、局部加压和内应力松驰等方法进行直轴。 3.1.5.10 对于磨损的轴,可采用镀铬或金属喷漆、刷镀,不太重要的轴,还可以用堆焊焊接等方法进行修复,然后按图纸要求进行加工,为了减少应力集中,在加工圆角时,一般应取 图纸 Q/112 110 01-2007 10 规定的上限,只要不防碍装配,圆角应尺量大些。发现轴上有裂纹时,应及时更换;受力不在的轴可进行修补。 3.1.5.11 发现键槽有缺陷时,应及时处理。 3.1.5.12 被直好,加工好的轴在存放时,应防潮、防锈蚀。细长轴应用多支点支撑或垂直悬吊法来存放。 3.1.5.13 发现轴严重扭曲或有裂纹时,应及时更换,受力不大的轴可以进行修补 - 3.1.6 将组装好的齿轮部件逐一就位进行回装 3.1.6.1 先把一组齿轮(一般是大齿轮)就位紧固。定位时须用塞尺检查轴承间隙是否均匀,不一致时应调整轴承座的左右或高低位 置。 轴与轴承座端盖的间隙在 0 1-0 25mm,密封真料填压紧密与轴吻合。 3.1.6.2 第二组齿轮应以第一组齿轮为基准调整确定位置。当齿顶间隙,轮齿中心位置,轴承座位置等适当后,将地脚螺栓初步紧固。 3.1.6.3 把红丹粉薄而均匀地涂在齿面上,然后将齿轮盘动数圈,观察轮齿啮合斑点不同情况,若啮合面积沿齿长方向和齿高方向达不到接触标准时,应进行修齿,直至符合标准为止。 3.1.7 联轴时找中心 3.1.7.1 联轴器找中心 , 从轴上拆装联轴器应使用专用工具进行必要时可用火焰加热到 250左右(齿 轮联轴器应用矿物油加热到 90 100)。联轴器在轴上组装牢固,不得有轴向滑动现象,弹性销式联轴器的柱销不准有弯曲变形现象,弹性圈不得破裂和变形,与柱销配合不得松动,与联轴器孔配合应有 0 5mm 左右的间隙。 3.1.7.2 其它地脚螺栓完全固 3.1.7.3 把齿轮清洗干净后 ,用棉布擦干 ,均匀地涂润滑脂 ,立即安装好齿轮防护罩。安全防护装置应内外清洁,无油污。经检修后应油漆一新,不准有漆皮脱落现象。 3.2 开式齿轮传动装置验收标准 3. 2 1 静态验收 a各项检修记录齐全、正确。 b检修现场应整洁 无异物。 c各处紧固螺栓应有防松装置 ,螺栓紧固后的外漏部分应以超出螺母 2 扣 -3 扣为准。 d联轴器不同轴度在 0 05-0 10mm,端面不平行度 0 2-1 0mm。 Q/112 110 01-2007 11 e检修完工后,现场应清理干净。 3. 2 2 动态验收 a齿轮啮合良好,运转正常、平稳,无冲击声。 b轴承经一定时间试运后,温升不得急剧变化,最高温度不得超过 75。 c轴承座不应有明显的振动,摆动空窜动现象,其振幅应在规定的 0 05 以内。 d安全罩不准与转动部件发生摩擦或因振动而发生音响现象。 4.SEW 减速器 4 1 SEW 减 速器 的检修工艺及质量标准 4.1.1 拆卸减速器上盖 4.1.1.1 打好装配印记,记号时应打在容易看到的侧面,不能打在工作面上,拆卸轴承端盖。用柴油或煤油清洗检查外壳有无裂纹现象。 4.1.1.2 拆卸上盖螺栓和联轴器螺栓,并检查螺栓有无残缺、裂损,将螺帽旋到螺杆上妥善保存。 4.1.1.3 将上盖用顶丝顶起,应先检查有无被漏拆的螺丝和其它异常情况。确认无误后,将上盖吊起,放于准备好的垫板上。 4.1.1.4 有塞尺和压铅丝法测量各轴承间隙,每套轴承应多测几点,以最大数值为该轴承有间隙并做好记录。 4.1.1.5 将减速器内的润滑油放净存入专用油桶。 4.1.2 齿轮的检修与拆卸 4.1.2.1 将齿轮清洗干净,检查齿轮的磨损情况和有无裂纹、掉块现象。轻者可修整,重者需更换。齿面应光滑,不得有裂纹、剥皮和毛刺现象,各处几何尺寸应符合图纸要求。 4.1.2.2 利用千分表和专用支架,测定齿轮的轴向和径向晃动度,如不符合质量要求,应对齿轮和轴进行检查修理。 4.1.2.3 转动齿轮,观察齿轮啮合情况和检查齿轮有无裂纹、剥皮、麻坑等情况,用铜棒搞击法,检查齿轮在轴上的坚固情况。 4.1.2.4 用塞尺或 压铅铅丝的方法测量齿顶、齿侧间隙并做记录。 4.1.2.5 用齿形样板检查齿形,按照齿廓制造样板以光隙法检查齿形。根据透光程度,判断轮齿磨损和变形程度。 4.1.2.6 检查平衡块有无脱落。 Q/112 110 01-2007 12 4.1.2.7 齿轮需要从轴上卸下时,可用压力机或齿轮局部加热卸下。 4.1.3 齿轮各部尺寸校合 4.1.3.1 用游标卡尺测量齿顶圆直径 da 4.1.3.2 测齿高 h 4.1.2.3 近似测量周节 P 4.1.2.4 测量齿轮内孔、键、轴颈其配合公差均应符合可求 - 4.1.2.5 齿轮接触斑点的检修。齿 顶间隙为齿轮模数的 0 25 倍;点蚀面积沿齿宽齿高超过 60%;齿厚磨损超过原齿厚 70%;轮齿部分或整齿折断的; 4.1.4 吊出齿轮部件 4.1.4.1 在齿轮啮合处打好印记。 4.1.4.2 吊起齿轮,取出轴承端盖、滚珠外套及调整垫。 4.1.4.3 吊出齿轮后,放在干燥的木板上,排放整齐、稳妥,防止碰伤 。 4.1.5 轴的检查修理 4.1.5.1 测量轴的弯曲,可以在车床上,有 V 形铁的支架或平台上,用百分表测量弯曲值,据值做出弯曲直线图,根据直线图找出最大弯曲部位在轴上的对应部位,并做好标记。轴应 光滑完好 ,无裂纹及损伤现象 ,其椭圆度圆锥度公差应视精度等级和轴颈大小确定 ,一般应小于0 03mm。 4.1.5.2 轴有弯曲部位找出后,可采用捻打、局部加热、局部加压和内应力松驰等方法进行直轴。 4.1.5.3 对于磨损的轴,可采用镀铬或金属喷漆、 刷镀,不太重要的轴,还可以用堆焊焊接等方法进行修复,然后按图纸要求进行加工,为了减少应力集中,在加工圆角时,一般应取图纸规定的上限,只要不防碍装配,圆角应尺量大些。发现轴上有裂纹时,应及时更换;受力不在的轴可进行修补。 4.1.5.4 发现键槽有缺陷时,应 及时处理。 4.1.5. 被直好,加工好的轴在存放时,应防潮、防锈蚀。细长轴应用多支点支撑或垂直悬吊法来存放。 4.1.5.6 发现轴严重扭曲或有裂纹时,应及时更换,受力不大的轴可以进行修补。 4.1.6 清理检查轴承轴承盖和油封 4.1.6.1 对磨损严重,有裂纹的轴承盖要进行更换或修理,已经漏油的应更换或修整,防止漏 Q/112 110 01-2007 13 油现象再次发生。轴与轴端盖的间隙在 0 10mm 0 25mm,并且四周均匀一致,密封填料填压紧密与轴吻合,转动时不得漏油。滚动轴承不准有制造不发或保管不当所存在的缺陷。其工作表面不许有暗斑 、凹痕、擦伤、剥落或脱皮现象。轴承内套与轴紧密配合,内套端面应与轴肩等贴全紧密,配合公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