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版】2015中级经济师金融知识重点全集汇总小抄打印版资料_第1页
【备考版】2015中级经济师金融知识重点全集汇总小抄打印版资料_第2页
【备考版】2015中级经济师金融知识重点全集汇总小抄打印版资料_第3页
【备考版】2015中级经济师金融知识重点全集汇总小抄打印版资料_第4页
【备考版】2015中级经济师金融知识重点全集汇总小抄打印版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考版】 2015中级经济师金融知识重点全集汇总小抄打印版资料 第一章 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 1. 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主体,客体,中介,价格。 2.金融市场主体包括:家庭(主要的资金供应者)、企业(金融市场运行的基础)、政府、金融机构(最活跃的交易者)、中央银行及监管机构。 3.金融工具的性质:期限性、流动性、收益性、风险性。 “丰收限流” 4.金融市场按交易的标的物不同分: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衍生品市场,保险市场和黄金市场。 5.直 接金融市场和间接金融市场的主要的差别在于中介机构在交易中的地位和性质。 6.金融市场的功能:资金积聚(最基本的功能)、财富、风险分散、交易、资源配置、反映、宏观调控。 7.货币市场(准货币)主要包括:同业拆借市场,回购协议市场,票据市场,银行承兑汇票市场,短期政府债券市场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8.货币市场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保持资金的流动性。 9.同业拆借市场的特点:期限短、参与者广泛、交易的主要是超额准备金、信用拆借 10.证券回购是一种证券买卖,但实际上它是以证券为质押品而进行的短期资金融通。卖出价格小于 购回价格,差额是借款利息。 11.证券回购作用: 1)证券回购交易增加了证券的运用途径和闲置资金的灵活性; 2)回购协议是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的重要工具。 12.商业票据是理想的货币市场工具。 13.银行承兑汇票的特点:安全性高、流动性强、灵活性强。是最欢迎的短期信用工具。 14.短期政府债券(国库券)特点:几乎不违约,极易变现流动性强,面额小,收益免税。 15.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CDs:花旗银行为规避金融约束而创造。特点:不记名可流通,面额较大且固定,不可提前支取只能在二级市场流通转让,利率有固定有浮动且 高于同期限的定期存款利率。 16.债券按性质划分:信用债券,抵押债券,担保债券。 17.债券特征:安全性,收益性,偿还性,流动性。 “安收长流” 18.债券市场的国债利率通常被视为无风险资产的利率,债券市场也是央行实施货币政策的重要载体。 19.投资基金的特点:集合投资,降低成本;分散投资,降低风险。 20.狭义的外汇市场是银行间的市场,即批发市场;广义的外汇市场是银行和客户之间的市场,是批发和零售市场。 21.外汇交易类型:即期外汇交易,远期外汇交易,掉期外汇交易(常用于银行间外汇市场)。 22.金融衍生品的特征:杠杆比率高,定价复杂,高风险性,全球化程度高。 23.金融衍生品市场上的交易主体:套期保值者,投机者(利润),套利者(利用价差),经纪人(佣金) 24.金融衍生品:金融远期(最早的,非标准化的,无固定场所),金融期货(标准化的,有交易场所),金融期权,金融互换,信用衍生品 CDS 25.信用衍生品 CDS:买方(商业银行)向卖方(投资银行)支付保险费,卖方向买方支付基础资产面值的损失部分。缺陷:柜台交易缺 乏监管,没有统一的报价和清算系统,没有保证金要求,市场不透明,风险大。 信用衍生品设计复杂,涵盖了信用风险与市场风险双重内容 . 26.我国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市场规模小、间接融资比重过高直接融资比重过低、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分离比较严重且货币市场发展滞后。 28.我国证券回购市场已经成为市场参与者进行短期融资、流动性管理的主要场所,成为央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实施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平台。银行间回购利率也成为货币市场资金价格的市场化利率基准,为货币政策的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29.我国债券市场:银行间市场,交易所市场,商业银行柜台市场。 30.银行间市场:是批发市场,结算方式为逐笔结算,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公司一级托管。包括现券交易、质押式回购、买断式回购、远期交易和债券借贷。 31.交易所市场:是零售市场,结算方式为净额结算,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公司一级托管和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二级托管。包括现券交易,质押式回购、融资融券( 2010年成立)。 32.商业银行柜台市场:是银行间市场延伸的零售市场,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公司一级托管和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二级托管。现券交易。 33.股票市 场: A股 B股 H 股 F股。主板市场(上交所,深交所,传统产业)。中小板市场( 2004年 5 月成立,与主板的区别在于上市规模)。创业板市场( 2009年 10月成立,高新技术或新兴经济企业)。 2013年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正式运营。 2005 年股权分置改革启动, 2007 年完成。 34.1994 年汇改:实施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银行间外汇市场成立。 35.2005 年汇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36.我国衍生品市场:起步最晚,发 展缓慢; 2010年推出股指期货; 2005 年以来,利率衍生品市场不断发展。 2003 年中国票据网启用。 1994 年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建立, 1996 年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建立。 37.远期合约和期货合约均有避险功能,也可为投机者所用。二者的区别是:远期合约场外交易,而期货合约多在交易所进行;远期合约的交易双方可以按各自的愿望对合约条件进行磋商,合约是非标准化的;而期货合约是标准化合约。 第二章 利率与金融资产定价 1.利息 =积数 *日利率 积数 =本金 *时间 2.利率的风险结 构是由三个原因引起的:违约风险、流动性(变现的能力)和所得税因素。 3.利率期限机构的理论解释:预期理论(长期债券的利率等于在有效期内人们所预期的短期利率的均值。)、分割市场理论(不同到期期限的债券市场完全分割,完全独立,其利率仅仅取决于该债券自身的供给与需求)、流动性溢价理论(把预期理论与分割市场理论结合起来。) 4.长期债券的利率由两部分构成:一是长期债券到期之前预期短期利率的平均值,而是随债券供求变动而变动的流动性溢价。 5.利率决定理论:古典的真是利率理论(纯实物分析)、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纯货 币分析,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独立于利率的变动)、可贷资金理论(之前两种组合,即:投资的变动率+货币需求变动率 =储蓄变动率 +货币供给变动率) 6.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由央行直接控制,货币供给独立于利率变动,是一条垂线。 7.流动性偏好的三个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 6. 股票定价:股票价格 =预期股息收入 /市场利率 或 股票价格 =预计每股税后盈利 *市场所在地平均市盈率 7.债券流通价:由票面金额、票面利率和实际持有期决定。债券发行之后,发行价格、票面利率对于交易价 格没有影响,影响交易价格的主要因素有债券的交易时间、剩余到期时间、市场利率和投资者期望达到的到期收益率等。 8.弱势有效市场:所有历史信息;半强势有效市场:历史信息和公开信息,有内幕可能获得超额利润;强势有效市场:所有信息。 9.资本资产定价理论假定: 1)投资者根据预期收益率和标准差来评价投资组合; 2)投资者总是最求效益最大化; 3)投资者是厌恶风险的; 4)市场上存在无风险资产; 5)税收和交易费用忽略不计。 10.股票预期收益率: Ri= *( Rm-Rf) +Rf ( Rm-Rf)表示某市场风险溢价; *( Rm-Rf)单组产品风险溢价; 11.投资组合的预期收益率( Rm)是各组合证券预期收益率的加权平均数,投资组合的风险系数()是组合中单个股票的系数的加权平均数。 12.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提供了测度系统风险指标,即风险系数。 13.期权价值的决定因素:执行价格,期权期限,标的资产的风险度,无风险市场利率 代表人物:布莱克和斯科尔斯 14.股票欧式期权价值决定因素:股票的市场价格,期权的执行价格,期权距离到期时间,标的股票的波动率,无风险利率。 15.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 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 16.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思路:先放开货币市场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再逐步推进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 17.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是中央银行希望培育的基准利率体系,是自主报出的人民币同业拆出利率。 Shibor(Libor):单利、无担保、批发性利率。 18.证券利率市场化: 1991,国债发行开始采用承购包销方式; 1997,放开银行间债券回购和现券交易利率 ; 1998,放开银行间市场政策性金融债、国债发行利率; 2007 年推出远期利率协议,目前只有债券远期、利率互换两个品种。 19.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条件: 1)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 2)推动金融产品与服务价格体系的市场化; 3)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20.根据利率的风险结构理论,各种债权工具的流动性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在价格一定的情况下,它们的变现所需时间不同。 第三章 金融机构与金融制度 1.金融机构的性质:以追逐利润为目标的金融企业。经营的是特殊商品:货币资金。 2.金融机构的职能: 1)信用中介(最 基本最能反应其经营特征的职能); 2)支付中介; 3)将货币收入和储蓄转化为资本; 4)创造信用工具(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职能的延生); 5)金融服务。 3.金融机构的分类: 1)按融资方式分类:直接金融机构(投资银行、证券公司)和间接金融机构(商业银行); 2)按金融活动的目的:金融调控监管机构金融运行机构; 3)按业务特征:银行(已存款、放款、汇兑、结算为核心业务)和非银行机构; 4)按是否承担政策性业务:政策性金融机构和商业性金融机构; 5)按经营金融业务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存款性金融机构、投资性金融机构、契约性金融 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 4.存款性金融机构:商业银行(显著特征:吸收活期存款,创造信用货币);储蓄银行(吸收居民存款,主要用于长期投资);信用合作社(城乡居民合股) 5.投资性金融机构:在直接融资领域为投资活动提供中介服务或直接参与投资活动,有投资银行,投资基金。投资基金的优势:投资组合、分散风险、专家理财、规模经济。 6.契约性金融机构:保险公司,养老退休基金;特点:资金来源稳定,流动性较弱。 7.政策性金融机构:经济开发政策性金融机构(世界银行集团:世界银行、国际开发协会、国际金融公司);农业政策性银行 ;进出口政策性银行;住房政策性金融机构。 8.中央银行组织制度:一元式(总分行制);二元式(美德);跨国式(欧盟);准央行制度(香港,新加坡) 9.中央银行资本构成:实收资本,留存利润,财政拨款等。 10.中央银行资本构成形式:全部资本为国家所有;国家和民间股份混合(日本、墨西哥);全部资本为非国家所有(美意瑞);无资本金(韩);资本为多国共有(货币联盟) 11.商业银行组织类型:单一银行制,总分行制(分支银行制),持股公司制,连锁银行制。 12.单一银行制优缺点: 1)防止集中垄断,但限制竞争; 2)降低营业 成本,但限制业务创新和发展; 3)强化地方服务但限制规模效益; 4)独立自主性强,但防御风险性差。 13.总分行制优缺点: 1)竞争力强; 2)规模效益高; 3)易于监管。 缺点: 1)加速银行集中垄断; 2)管理难度大。 14.持股公司制和连锁银行制都是为了规避设立总分行的法律限制而形成,主要区别在于连锁银行制没有持股公司的存在。 15.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主要职能: 1)倡导性(诱导性); 2)选择性(主动选择融资领域); 3)补充性(弥补商业融资的不足); 4)服务性(为业务对象和政府提供服务) 16.政策性金融 机构的经营原则:政策性、安全性、保本微利。 17.金融监管制度:集中统一的监管制度(优点:监管成本低,避免重复监管和出现监管真空;缺点:缺乏竞争性,低效率,官僚主义)、分业监管制度(优点:竞争性,高效率,分工明确;缺点:监管机构多成本高,协调困难,容易出现交叉监管和监管真空)、不完全集中统一的监管制度(牵头式和双峰式) 18.我国金融中介结构: 1)商业银行:国家四大控股: 1979,陆续恢复、分设; 1994,政策性业务剥离 ; 1999,不良资产剥离; 2003建、中、工、农先后股改 ; 股份制商 业银行: 1987交行第一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资金来源:境内外企业法人、公众投资) 城市商业银行: 农村银行机构: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 2007 四川惠民村镇银行)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2006 年 12 月开业,以零售业务和中间业务为主 外资商业银行:(外资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外国银行分行、外国银行驻华代表机构) 2)政策性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 1994)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1994) 3)证券机 构:证券公司,证券交易所,证券等级结算公司( T+1)。 4)保险公司:人保,太平洋,平安等 5)其他金融机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农村信用社,信托投资公司(受人之托,代人理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小额贷款公司 19.证券公司主要职能:推销政府债券、企业债券股票、代理买卖和自营买卖已上市流通的各类有价证券,参与企业收购、兼并、充当企业财务顾问。 综合类:承销,自营,经纪 经济类:职能 -充当交易中介 20.证券交易所:提供场所,制定规则,组织监督交易 21.小额贷款公司:不 吸收存款,经营小额贷款。坚持“小额、分散”原则。资金来源:股金,捐赠资金,不超过 2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入资金(资本净额的 50%) 22.中国人民银行性质与地位:执行与制定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23.银监会: 2003年批设,监管对象: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政策性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以及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及其他金融机构。 24.证监会: 1992年成立,监管证券市场 25.保监会: 1998年批设,监管保险业 26.外管局: 1979 年成立,在央行领导下, 统一管理国家外汇。 27.国家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以财务监督为核心,每年定期检查 2次,不定项专项检查。 28.行业自律组织:银行业协会 2000、证券业协会 1991、财务公司协会 1994 第四章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 1.商业银行经营的对象是:货币和信用。 2.商业银行经营的主要内容: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 商业银行管理的主要内容:资产负债管理、资本管理、风险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管理。 3.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原则:安全性(首要原则)、流动性、盈利性。 4.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原则: 安全性(首要原则)、流动性、效益性。 5.追求盈利是商业银行经营的核心目标。 6.市场营销是商业银行经营的核心,客户是中心。 7.商业银行的新型业务运营模式区别于传统业务运营模式的核心是:前后台分离。 8.营销策略:一、 4P 产品( product)价格( price)渠道( place)促销( promotion);二、 4C 消费者( consumer)成本( cost)便利( convenience)沟通( communication); 4R 关联( relativity)反应( reaction)关系( relation) 回报( retribution) 8.影响存款经营的主要因素:支付机制的创新、存款创造的调控、政府的监管措施。 9.存款经营的衍生服务:现金管理。 10.贷款经营:一)选择贷款客户;二)培养贷款客户的战略;三)创新的贷款品种和进行合理的贷款结构安排;四)在贷款经营中推销银行的其他产品 11.选择贷款客户的实质是选择市场和开拓市场,从两方面着手:客户所在的行业、客户自身情况及贷款用途方面。 12.要完成对客户自身及项目的了解,信贷人员通常要完成: 1)贷款面谈; 2)信用调查( 5C标准:品格、偿还能力、资本、经营环 境、担保品); 3)财务分析 13.中间业务的特点: 1)不运用或不直接运用银行自有资金; 2)不承担或不直接承担市场风险;3)接受客户委托为前提,为客户办理业务; 4)以收取服务费、赚取差价方式获得收益; 5)种类多、范围广,在商业银行收入中占比日益上升。 14.我国商业银行自 1994年以来,逐渐认识到中间业务发展的重要性; 2001 年,首次将中间业务作为银行正常业务加以规范。 15.中间业务经营的基本内容: 1)不断提升中间业务的金融创新能力(我国吸纳型和模仿型创新多,原创型和再创型创新少); 2)不断提升中间业务的金 融科技化、金融信息化水平; 3)重视开展关系营销; 4)注重人才培养,提高专业人员素质。 15.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一)资产管理理论( 20世纪 60年代:商业性贷款理论、转移理论、预期收入理论)二)负债管理理论( 20世纪 60年代至 70 年代)三)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20世纪 70 年代后半期) 16.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原理:规模对称(建立在合理经济增长基础上的动态平衡)、结构对称(动态资产结构与负债结构的相互对称)、速度对称、目标互补(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互补)、利率管理(差额原理、利率敏感性资产与负债管 理)、比率管理原理(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指标)。 17.规模对称原理是指商业银行资产运用规模必须与负债来源的规模相对称,是建立在合理经济增长基础上的动态平衡。 18.资产负债管理的内容: ( 1)资产管理(资产管理的重点,主要包括贷款风险管理、贷款期限结构管理、信用贷款和抵押贷款比例管理、对内部人和关系户的贷款予以限制。):一)贷款管理(我国实行:集中授权、统一授信、审 贷分离、分级审批、贷款管理责任制相结合。);二)债券投资管理;三)现金资产管理(库存现金、存款准备金、存放在同业或其他金融机构款项)。 ( 2)负债管理:一)存款管理(吸收存款方式的管理、存款利率的管理、存款保险管理)二)借款管理 19.1994 年开始我国商业银行全面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 2003 年,银监会提出管风险、管法人、管内控、提高透明度的监管理念 20.2005 年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分为三个层次:风险水平、风险迁徙和风险抵补。风险水平类指标包括流动性风险指标、信用风险指标、市场风险指标、操作风险指标。 21.2010 年,探索建立腕骨监管指标体系( CARPALs) :资本充足性、贷款质量、大额风险集中度、拨备状况、附 属机构、流动性、案件防控等七大类十三项指标 22.国际银行业较为通行的资产负债方法主要包括:缺口分析(利率敏感性缺口、流动性期限缺口),久期分析,外汇敞口分析 23.利率敏感性缺口 =利率敏感性资产( IRSA) 利率敏感性负债( IRSL)。 24.银行资本:商业银行经营必须注入的资金。功能:吸收经营亏损,缓冲意外损失,保护正常经营,提供启动资金。核心功能:吸收损失。包括:账面资本,监管资本,经济资本(虚拟资本) 账面资本(股本、资本公积、留存收益),反应实际拥有的资本水平,不是应该拥有的资本水平。 经济资本:为了承担风险而真正需要的资本,其最主要的功能是防范风险和创造价值。 25.1988 年巴塞尔协议:银行资本分为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核心资本包括永久性股东权益和公开储备;附属资本不得超过核心资本的 100%;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 4%,总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 8%。 26.2004 年新巴塞尔协议资本监管的三大支柱:最低资本充足要求,监管当局的监督检查,市场约束。 27.我国监管资本构成:核心一级资本、其他一级资本、二级资本。 28.风险加权资产:信用风险加权资产、市场风险加权资产、操作风险加权 资产 29.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在 2018年全面达到巴塞尔协议所要求的资本监管要求。达标要求:一般银行 7.5%, 8.5%, 10.5%;重要银行 8.5% 9.5% 11.5% 30.储备资本 2.5%,逆周期资本要求 0-2.5% 31.商业银行风险成因:主观原因(决策环节,管理环节,风险控制环节),客观原因 32.商业银行风险特征:杠杆性、传递性和连锁反应、负外部性 33.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基本流程:一)风险识别(基本要求);二)风险计量(基础和关键环节)三)风险检测;四)风险控制。 34.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策略 :风险预防、风险分散、风险对冲、风险抑制、风险补偿。 35.2004 年美国 COSO 发布企业风险管理 整合框架,构建展与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体系。 36.财务管理的核心:基于价值的管理,即股东的投资价值。三个模型:经济增加值模型、现金增加值模型、投资的现金流收益模型。经济增加值模型已经被国内一些大银行广泛采用。 37.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以经济增加值( EVA)为核心业绩指标。 38.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成本管理 39.成本管理基本原则:成本最低化、全面成本管理、成本责任制、成本管理科学化 40.现代商业 银行财务管理的目标就是银行价值最大化。 41.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原则:科学、统一、审慎、规范 42.商业银行四项内控原则:全面、审慎、有效、独立 43.商业银行利润总额构成: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 44.增加利润的途径: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加强经营管理、灵活地调度资金、提高资产质量,减少资产风险流失。 45.商业银行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主要内容:人力资源规划、员工的考核和任用、人力资源的激励制度、员工绩效评价、人力资源的心理及只能开发、人力资源的环境开发 46.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化:一) 改革人事制度,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专业技术职务管理);二)实行行长负责制;三)加强员工培养和教育。 47.商业银行良好的公司治理内容:健全的组织架构;清晰的职责边界;科学的发展战略、价值准则与良好的社会责任;有效的风险管理和内控;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完善的信息披露机制。 48.成功银行内控基本特征:一)审慎经营的理念和内部控制的文化氛围;二)职责分离、相互制约的部门和岗位设置;三)纵向的授权与审批制度;四)系统内部控制和业务活动融为一体的控制活动;五)完善的信息系统。 49.建立科学的激励 约束机制最根本的路径是充分借鉴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薪酬制度。 第五章 投资银行业务与经营 1.直接投资:政府或企业等通过发行证券或股票的方式在金融市场上直接向资金供给者融通资金。 2.投资银行的功能:一,资金供求的媒介(期限中介、风险中介、信息中介、流动性中介);二,证劵市场的构造者(经纪商、自营商、做市商);三,资源配置的优化者;四,产业集中的促进者。 3.证劵市场的构成:发行人,证券投资人,中介机构,自律性组织,证券监管机构等。 4.经纪商:接受客户委托买卖证券;自营商:以自己的名义买卖证券;做市商:以 做市商的名义买卖证券,以维持价格稳定。 5.投资银行业务特征:专业性,广泛性,创新性 6.投资银行三大类重要业务:一,证券经济活动中介类业务;二,以自有资金或借入资金进行的证券相关投资活动;三,以自身专业机构优势帮助客户进行证券投资。最后两类是 20世纪 70 年代重要发展方向。 7.投资银行最本源、最基础的业务是证券发行与承销。 8.相对估值法:采用比率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是一般倍数。主要有:市盈率( P/E)、市净率( P/B)、EV/EBIT、 EV/EBITDA、 EV/EBITDAR。 9.绝对估值法:通过估算企 业未来的预期收益并以适当的折现率这算成现值进行估算。主要模型: DDM(股利折现模型)、 DCF(折现现金流模型)。 10.新股发行的方式主要有:薄计(累计订单定价)、竞价(拍卖)、固定价格、混合方式。 11.我国 2013 年 12 月新询价方式:不是完全的薄计,也不是完全的竞价,而是结合两种的定价方式。 12.新股发行询价对象:特定机构投资者、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保险机构投资者、合格境外投资者、主承销推荐的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没有商业银行。 13.新股发行初步询价,确定发行价格区间和市盈率区间 。股票数量 4亿股以下,询价对象数量20 家;股票数量 4 亿股以上,询价对象数量50家。 14.网下发行:证券承销商对询价对象和战略配售对象销售股票。网上发行:利用证交所的交易系统,公开挂牌销售。 15.绿鞋期权:市场股价 发行价,按发行价配发(行权);市场股价 发行价,以市场价购进按发行价配售(不行权)。“平衡市场股价原则” 16.股票发行监管核准制度:审批制、注册制、核准制。我国是保荐制。 17.债券发行:( 1)国债发行:凭证式,承购包销;记账式,公开招标 ( 2)企业债券发行:信用评级、保证人 ( 3)金融 债券发行:发行方必须是政策性银行,全部采用市场化招标。 18.私募: 3.股票私募:股东分摊(配股)和第三者分摊 4.债券私募:个人和机构投资者 19.证券经纪业务基本要素:委托人、证券经纪商、证券交易场所、标的物( A 股 B股基金债券)。 20.场外交易市场类型: 场内交易市场:证券交易所;场外交易市场:柜台市场(在证券交易机构柜台上进行的股票交易,简称 OTC);第三市场(店外市场,会员直接从事大宗上市股票交易的市场);第四市场(投资者之间直接交易市场,一般是大企业、大公司) 21.证券经纪业务特点: 业务对象的广泛性和价格波动性、证券经纪商的中介性、客户指令的权威性、客户资料的保密性。 22.证券经纪业务流程:一,开立证券账户(股票户可以买卖股票、债券、基金;债券户只能买卖债券;基金户只能买卖基金 );二,开立资金账户(现金户:最普通,不能透支;保证金账户:允许客户使用经纪人或银行的贷款购买证券(虚盘交易、按金交易) )三,进行交易委托。四,委托成交;五,股权登记、证券存管、清算交割交收。 23.投行利用保证金账户从事信用经纪业务。融资:客户委托买入证券时,投行以自有或外部融入资金为客户垫付部分资金完成 交易,客户要还本付息;融券:客户卖出证券时,投行以自有、客户抵押或借入的证券,为客户代垫部分或全部证券以完成交易,以后由客户归还。 23.成交原则:价格优先、时间优先;竞价原理:集合竞价和连续竞价。集合竞价:我国开盘价是集合竞价( 9:15-9:25),其余连续竞价(最高买进申报和最低卖出申报相同。) 24.狭义并购:吸收合并:也称存续合并, A+B=A;新设合并 :A+B=C;控股: A 收购 B,但是双方仍是相互独立的企业法人。 25.广义并购:扩张、售出、公司控制、所有权结构变更 26.并购类型:( 1)按照市 场关系:横向并购、纵向并购与混合并购类型( 2)按照出资方式:现金购买资产、现金购买股票、股票购买资产、股票交换股票(又称交换发盘、换股,是最常用的方式) ( 3)按照收购动机:善意收购(白衣骑士)和恶意收购(黑衣骑士)( 4)按照持股针对性:要约收购: 30%的比例,恶意收购多采取要约收购的方式协议收购:一般属于善意收购( 5)按照融资渠道:杠杆收购: LBO ;管理层收购: MBO,注意其资金来源:银行借贷、民间借贷、延期支付及 MBO 基金、担保融资) 27.投行在并购中的作用: 强大的金融产品配销能力,敏锐的经济、 社会与政治动向的研判能力,丰富的金融知识和应变能力,正确的设计及执行投资机会的能力,专业的会计、税务及法律知识能力。 28.自营证券投资注册资本要求:注册资本不低于 1亿元人民币,净资本不低于 5000万人民币 29.私募股权投资:通过非公开形式募集资金,主要对非上市企业但不局限于非上市企业的股权投资,涵盖企业首次公开发行前各个阶段的权益投资。 30.全球投行发展趋势:混业发展 -国际化 -网络化(承销发行与交易) -多样化和专业化 -加强监管(最重要的趋势) 31.我国投行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监控和预警制度使投行监 管走上了常规道路。净资本与净资产的比例 40% ;净资本与负债的比例 8% ;净资产与负债的比例 20%。证券公司的重新分类: 5 类( A/B/C/D/E) 11 个级别我国尚未出现AAA 级券商。 AA 表现最佳。 32.我国投行存在的问题:整体规模偏小,对金融体系影响力弱;融资渠道窄,业务拓展能力差;专业服务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足;激励约束长效机制不完善,高端人才匮乏;研究能力较低。 第六章 金融创新与发展 1.金融创新:在金融领域内各种要素之间实行新的组合。 2.金融创新理论:西尔伯的约束诱致假说、凯恩的“自由 -管制”、诺斯戴维斯的制度学派、西尔克尼汉斯交易成本理论。 3.金融创新的动因:金融管制的放松、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利润最大化的驱动、科学技术的进步。 4.金融深化的原因 :( 1)信息不对称 ( 2)交易成本 5.金融创新按主体分类:市场主导型和政府主导型;按金融创新动因分类:逃避管制型、逃避风险性、技术推进型和理财型;按金融创新的内容分类:制度创新、工具创新和业务创新。 6.金融制度的创新是指金融体系与金融结构的大量变化:( 1)分业管理制度的改变、( 2)对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实施不同管理制度的改变、( 3)金融市场准入制度趋向国民对待,促使国际金融市场和跨国银行业务获得极大发展。 7.金融业务创新内容:一,负债业务的创新(改变传统业务,创设与拓展新型存款方式;创设新型存款账户;扩大借入款的范围和用途)二,资产业务的创新(贷款结构的变化、贷款证券化、不断推出与市场利率密切联系的贷款方式、贷款业务表外化)三,中间业务的创新(结算业务的创新、信托业务的创新、现金管理业务的创新、信息咨询方面的创新、自动化服务的创新) 8.负债业务创新的目的就是扩大商业银行原始存款的资金来源,减少法定存款准备金的约束,创造更多的派生 存款。 9.资产业务创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风险、服务客户、扩大收益、减少资本充足率指标对商业银行资金运用能力的限制,以及业务范围方面的监管制度等。 10.贷款业务表外化具体有:回购协议、贷款额度、周转性贷款承诺、循环贷款协议和票据发行便利。 11.金融工具的创新是金融创新中最主要的内容,金融工具的创新包括:基本存款工具的创新、大额可转让订单存单、金融衍生工具的创新(金融合约 -转嫁风险、金融期货 -风险转移和价格发现、金融期权、金融互换) 12.金融创新的积极作用:一,提高了金融市场的运作效率(提高了市场价格 对信心反应的灵敏度、增加了可供选择的金融工具类型、增强了防范非系统风险的能力);二,提高了金融机构的运作效率;三,提高了金融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和配置效率。 13.金融创新的负面影响:加大原有的系统风险,产生了新的金融风险。 14.金融创新是内部变化,金融深化是金融创新作用于经济程度的反映,包括货币化影响和信用化影响。 15.金融深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对金融服务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其金融中介、金融工具、金融市场不断进行创新,市场可以运用的资金潜力不断被挖掘,市场规模不断增加,同时不断走向专业化和复 杂化的过程。 16.金融深化一般用“货币化”程度来衡量,即国民生产总值中货币交易总值所占的比例。 M2/GDP 越高,经济的市场化程度越高。 17.金融深化与金融发展的关系: 金融深化并不等于金融发展; 金融深化表现为金融资产规模与金融机构数量的扩张,或者为金融产品的复杂化等;金融发展不单是指数量或质量上的变化,更主要的是金融效率的提高。 没有发展的金融深化是危险的。 18.金融深化的表现:( 1)具体表现专业生产和销售信息机构的建立 ( 2)政府出面进行管理( 3)金融中介的出现 -最重要的表现( 4)限制条款的使用 19.金融抑制含义:金融市场受到不适当的限制和干预。 20.金融抑制的表现:( 1)利率管制( 2)汇率管制 ( 3)金融“欠发达”状态 21.金融抑制的原因:不适当的金融管制、缺乏金融发展的良好环境 金融抑制的主要危害 :导致资源被错误配置、导致生产和投资机构不合理、导致可贷资金的非价格配给、导致生产者和投资者决策错误。 22.金融管制是指政府对金融业的严格限制。 23.金融自由化的原因:经济金融的全球化、 国际组织的推动、金融创新。 24.金融自由化的条件:宏观经济稳定;财政纪律良好;法规、会计制度 、管理体系完善;充分谨慎的商业银行监管;取消对金融体系歧视性的税负;监管配套条件,如专业人才等。 25.金融自由化的顺序:先国内实际部门的自由化(价格自由化、贸易自由化),再国内金融部门的自由化;先国内金融部门的自由化, 再对外金融部门的自由化。 26.金融约束是指通过选择一组金融政策,对准入加以限制和对来自资本市场的竞争加以限制等,为金融部门和生产部门制造租金机会,从而为这些部门提供必要的激励,促进它们在追逐租金机会的过程中把私人信息并入配置决策中。 27.租金创造的直接目的是为竞争者提供适当的激励, 诱发出一种对社会有益的活动。这是金融约束论与金融抑制论的根本区别。 28.金融对经济发展的基础作用:直接承担商品和服务交换的资金清算、动员增加社会储蓄、分配社会资本资源、监督企业经理人员的管理活动、转移和分散金融风险。 29.金融对经济增长和发展发挥的作用:对长期的经济平均增长水平的总体贡献、对减少贫困的带动性贡献、对稳定经济活动和收入的贡献。 30.衡量一国金融发展水平的相关指标:某一时点现存金融资产总额与国民财富。 31.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模型:哈罗德多马实物增长模型、托宾货币增长模型、麦金农和肖发展中国家模型。 32.制约我国金融创新的因素:金融体制僵化、利率市场化程度不高、金融市场不完整、金融创新的环境不理想、科技水平和通讯业发达程度的制约 第七章 货币供求及其均衡 1.货币需求是经济主体对执行流通手段和价值贮藏手段的货币的需求。 2.凯恩斯把金融资产分为两类:货币和债券,债券的市场价格与市场利率成反比。 3.基础货币:又称为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通常是指流通中的现金和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准备金存款之和。 4.高能 货币:由银行持有后,转化为准备金,可以创造存款货币 5.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三条渠道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再贷款;收购金、银、外汇等储备资产投放的货币;购买政府部门的债券:注意不是对政府部门贷款。 6.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划分: M0 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 M1 M0活期存款(包括邮政汇划制度或国库接受的私人活期存款) M2 M1储蓄存款定期存款政府债券(包括国库券) 7.我国的划分: M0 =现金 M1 M0单位活期存款(狭义) M2 M1居民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 其他存款(广义) M3 M1+M2 +商业票据 +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8.派生存款创造的前提条件是:部分准备金制度、非现金结算制度 9.派生存款的大小取决于两个基本因素:原始存款量的大小、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高低。 10.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关系: A.原始存款以派生存款为基础 B.派生存款以原始存款为基础 C.二者只是理论上的区分 D.派生存款是银行体系业务运营过程整体运行的结果。 11. D 表示存款货币的最大扩张额, B 表示原始存款额 存款乘数: K=1/r+e+c ( r:法定准备金率 e:超额准备金 率 c:现金漏损比率) D= B*K 12.货币乘数: m=( 1+c) /( r+e+c) 13.在二级银行体制下,货币供给量 Ms 等于基础货币( MB)与货币乘数( m)之积,即: Ms=m MB 14.货币均衡的条件:( 1)国民收入等于国民支出,没有国民收入超分配现象 ( 2)利率水平达到均衡状态。 15.货币均衡的标志:物价变动率是市场经济下衡量货币均衡与否的主要标志。 货币流通速度与物价指数的结合是转轨经济时期货币均衡与否的标志。 16.货币均衡的实现机制: 1)健全的利率机制:最主要的实现机制; 2)发达的 金融市场; 3)有效的央行调控。 17.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认为:恒常收入对货币需求量有重要影响、货币需求量是稳定的、货币政策的传导量是货币应量、货币政策实行“单一规则”。 第八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1.通货膨胀是在在一定时间内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现象 :( 1)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而不是个别商品或劳务价格的上涨在非市场条件下,通胀表现为商品短缺、凭票供应、持币待购以及强制储蓄等( 2)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是一定时间的持续上涨,而不是一次性、暂时性上涨( 3)一般物价水平上涨必须超过一定的幅度。 2.通 胀程度: 爬行式 、温和式、奔腾式、恶性 3.只有非预期的通胀才有真实效应 4.通货膨胀理论分析成因:需求拉上型、成本推进型、供求混合作用、结构性。 5.需求拉上: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商品; 6.成本推进: 70 年代“滞涨”,工资成本:工资 物价螺旋上升,垄断利润:利润推进型通胀;原材料等生产成本提高:汇率变动、石油危机、资源枯竭等造成; 7.经济结构变化:( 1)需求转移 ( 2)部门差异 ( 3)国际因素。 8.通货膨胀现实分析成因:( 1)财政原因:发生财政赤字或推行赤字财政政策; ( 2)信贷原因:信用膨胀 ;( 3)其他原因:投资规模过大、经济结构比例失调、国际收支长期顺差。 9.通货膨胀对社会再生产的负面影响:( 1)不利于生产正常发展。初期有刺激作用;( 2)打乱正常的商品流通秩序:商品长期滞留流通领域,成为倒卖倒买的对象,迟迟不能进入消费领域;( 3)通胀是强制性的国民收入再分配:有利于债务人,不利于债权人;( 4)实际消费水平下降。 10.通货膨胀对金融秩序的影响:挤提存款、银行业危机、丧失对本位币信心。 11.紧缩的需求政策:( 1)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减少政府支出、增加税收(所得税)、发行公债(注意挤出效应);( 1)紧缩性货币政策: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再贴现率、 公开市场卖出业务、直接提高利率。 12.积极的供给政策:( 1)减税:降低边际税率,提高工作积极性,增加商品供给减低边际税率,提高储蓄和投资的积极性;( 2)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3)适当增加货币供给,发展生产;( 4)精简规章制度。 13.从严的收入政策:工资 物价指导线;以税收为基础的收入政策;工资 价格管制及冻结:战争时期、严重通胀。 14.其他治理措施:( 1)收入指数化:与通胀和平共处,只能减轻通胀造成的损失,但不能消除通胀本身;( 2)币制改革:废 旧币,发新币,变更钞票面值。 15.收入指数化政策的好处: 20 世纪 70 年代多数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缓解收入再分配的不公平现象,降低了政府实行通胀政策的强烈动机, 若实际通胀率低于预期通胀率,指数化条款使名义工资下降,避免实际工资上升造成的失业增加。 16.通缩判断标准:通胀是否由正变负;下降是否持续了一定时期。 17.通货紧缩的标志:( 1)价格总水平持续下降(基本标志):美国;( 2)货币供应量持续下降:日本;( 3)经济增长率持续下降。 18.通缩的成因:货币紧缩;资产泡沫破灭;多种结构性因素;流动性陷阱。 19.通缩的危害:加速经济衰退(有利于债权人而损害债务人)、导致社会财富缩水、分配负面效应显现、可能引发银行危机(通缩有利于债权人,有损于债务人,导致银行形成大量不良资产)。 20.治理通缩的政策主张:( 1)凯恩斯主义的主张:主张以财政政策为主、货币政策为辅;( 2)货币主义的主张:提出坚持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国家干预,货币政策最重要的经济思想,提出以稳定货币、反对通胀为中心的政策主张;扩张性财政政策如果没有相应的货币政策配合,只能产生排挤效应,不可能产生乘数效应。 21.治理通货紧缩的政策措施:( 1)扩张性 财政政策:减税和增加财政支出;( 2)扩张性货币政策( 3)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形成新的消费热点;( 4)其他措施 :( 1)工资、物价管制:制定工资增长计划或限制价格下降( 2)股票市场干预。 第九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1.中央银行产生的三个途径:由商业银行转化为中央银行(英法德)、专门设置的央行(美联储)、由综合型银行改革为单一的央行(中国人民银行) 2.中央银行独立性:独立的货币发行制度;独立制定、实施货币政策;独立监控整个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 3.中央银行的职能 :发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银行的银行;管理金融的银行 4.政府的银行:( 1)代理国库:主要是预算收入缴纳与预算支出拨付( 2)对政府融通资金(直接向财政贷款、一级市场购买政府债券)( 3)代理政府金融事务:代理国债发行等( 4)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活动( 5)充当政府金融政策顾问。 37.财政不得向中国人民银行透支,中国人民银行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不得向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提供贷款。 5.银行的银行:( 1)集中保管存款准备金( 2)充当最后贷款人( 3)主持全国银行间的清算业务( 4)主持外汇头寸抛补 业务 6.管理金融的银行:( 1)合理制定实施货币政策:在稳定前提下谋求经济增长( 2)颁布金融法律法规( 3)管理境内金融市场 7.中央银行的业务: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 8.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是资产业务的基础:货币发行、代理国库、集中存款准备金 9.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贷款(贷款对象是商业银行和政府)、再贴现、证券买卖:直接买卖、回购协议、管理国际储备、其他业务。 10.中央银行的中间业务(以清算业务为主):集中办理票据交换、结清交换差额、办理异地资金转移 11.金融宏观调控的特点:针对经济的短期运行 ;由政府部门实施操作:不是运用行政权力,而是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与市场经济并不对立。 12.金融宏观调控存在的两个前提:商业银行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实行二级银行体制 13.金融宏观调控的类型:计划调控、政策调控、法律调控、行政调控。计划经济体制下:计划调控和行政调控。市场经济体制下:政策调控和法律调控。 14.货币政策的基本特征: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货币政策是调节社会总需求的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