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5课 词三首(二)第1课时同步练习 语文版必修3.doc_第1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5课 词三首(二)第1课时同步练习 语文版必修3.doc_第2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5课 词三首(二)第1课时同步练习 语文版必修3.doc_第3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5课 词三首(二)第1课时同步练习 语文版必修3.doc_第4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5课 词三首(二)第1课时同步练习 语文版必修3.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课词三首(二)第1课时导学与探究1字音(1)给加点字注音故垒()羽扇纶巾()樯橹() 一尊还酹()膻腥() 隔水毡乡()区脱纵横() 空埃蠹()巷陌() 佛狸祠下()(2)多音字卷发2为下列各组字组词 3词语释义千古风流人物:_。一尊还酹江月:_。空埃蠹:_。若为情:_。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_。可堪回首:_。4词语辨析(1)萧索萧条同:都有寂寞清冷的意思。异:“萧索”指缺乏生机、不热闹。“萧条”可形容经济衰微,不景气;也可形容景象的寂寞清冷,毫无生气。例句:岸边的柳树叶子早就落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柳枝,更添_的气氛。尽管新城市广场少部分区域几次做了经营调整,但始终未能摆脱_的状态。(2)湮没淹没“湮没”,埋没,多指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埋没。“淹没”是(大水)漫过,盖过。例句:当主持人朱宝训宣布比赛结束时,场下蓄势已久的众多小棋迷争先恐后拥上台寻找两名棋手签名,常昊、古力瞬间被_在“粉丝”群中。近几年来,随着“国学热”的兴起,被现当代中国历史_已久的不少著名学者,又重新引起学术界、出版界乃至传媒的注意。一、整体感知1梳理文本结构。二、深层探究2念奴娇赤壁怀古(1)上阕描绘了怎样的赤壁之景,有什么作用?(2)讨论下阕刻画了周瑜怎样的形象,比较周瑜与作者的际遇,讨论作者为什么要着意刻画周瑜的形象。3六州歌头(1)词的上片是如何描摹情景的?(2)词的下片作者是如何抒情的?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运用了哪些典故?有什么作用?三、技法迁移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文本回顾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了一些极富表现力的字词,这些词各有特点,运用了各种各样的修辞,从方方面面的角度,共同创设了一幅豪迈奔放、气势恢宏的画面。技法点拨在古代诗歌的创作中,作者常常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是为炼字。佳酿总是经过长久的酿造才有它独特的芳醇,文章也是一样,经过锤炼的语言才是有生命力的语言。对于作文而言,要想做到语言的新鲜、生动、活泼,充满灵气与文采,锤炼的功夫必须具备:其一,巧用动词,把事物写活。动词不仅能够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地表现物或事物,还能够化动为静,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其二,活用形容词,绘声绘色绘形。灵活运用形容词能把事物描写得既生动又贴切,能够调动人的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让人充分感知所描写的对象。其三,多用修辞,尤其是比喻、拟人和排比。比喻能让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让平淡的事物变得生动,让深奥的理论变得浅显而通俗。拟人可以化无情为有情,使形象生动,意蕴丰富。而不管是散文还是议论文,排比从来都是一种能让文章熠熠生辉、文采顿生的一种修辞。其四,化用、引用古诗词、名言警句和典故。技法运用进行一段景物描写,精选一些字词,体现一定的技巧,形成统一的意境。(120字左右)【答案解析】基础梳理1(1)liunqin lzn lishnzhnudmb(2)junjunff2砌墙沏茶寒蝉婵娟蚊帐账簿暮霭和蔼怀瑾握瑜谨慎万事胥备女婿3杰出的。往地上或水中洒酒,以示祭奠。名词用作动词,积满尘土,生出蛀虫。何以为情。英雄的业绩。不可堪,不能忍受。4(1)萧索萧条(2)淹没湮没文本互动六州歌头虚实结合 对比反衬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2(1)绘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乱”写出岸边岩石山崖之险怪。“穿”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惊”本意为马受惊狂奔,写出了江水的汹涌。“拍”突出了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卷”波涛力量之浩大。第一、二、三句总写长江,引起人的怀古思绪,这几句具体写赤壁之景。先写江岸石壁,“乱”写出险怪,“穿”写出高峻。再写江面波涛,“惊”写汹涌,“拍”描绘出水石相搏的情状。“卷”句写出浪花四溅、狂澜奔腾起伏的异景,声音、色彩、姿态,无不逼真。这几句,作者抓住悬崖、陡壁、惊涛、波浪这些可视性极强变化宏大的形象,大刀阔斧横画纵抹,描绘了一幅奇险雄伟的画面;并暗写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和英雄豪杰们的雄姿,表现了作者的豪迈奋发。(2)描写了周瑜雄姿英发、风流俊雅的英雄形象。“小乔初嫁”,美人衬英雄,写尽其俊伟风姿。据史书记载,建安三年(198)乔玄把自己美丽的女儿嫁给周瑜,不久吴主孙权又拜周瑜为大都督,这时周瑜才24岁。“羽扇纶巾”,描写周瑜儒将装束,手握羽扇,头戴纶巾,从容闲雅,一派儒将风度。“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以曹操水军的惨败衬托周瑜指挥若定蔑视强敌的气概。小乔初嫁距赤壁之战(建安十三年,瑜34岁)10年,放在一起写,是为了更好地刻画周瑜少年得志建立功业的形象。周瑜苏轼建功年龄二十多岁四十多岁职务东吴都督团练副使(虚职)际遇功成名就功业未成外貌英俊儒雅早生华发婚姻幸福美满屡遭不幸抒发对英雄业绩的仰慕之情,引发自己未能建功立业的感伤。苏轼这年47岁,不但没有建树,反而戴罪贬谪黄州。怀古思今,感慨万千。3(1)上片侧重写惨遭敌人蹂躏的中原故土凄凉衰败的景象和敌人的骄横跋扈。“长淮望断”五句,写南宋的边防。“长淮”,淮河;“望断”,看到极限。这五句是说,面对淮河,极目远望,边境上萧条冷落,死气沉沉,看不到军队活动的踪迹,没有战争时的戒备状态。这怎能不使爱国者满腔悲愤呢?“黯销凝”一句,用高度概括的艺术手法,道出了作者对国事的无限忧虑,凝神沉思,悲痛欲绝,却又无可奈何的神态。“追想”三句,写南宋统治者的麻木不仁,使作者联想起当年中原大好河山的往事。本来,那是统治者妥协投降导致的历史悲剧,词人无法也不能道出事情的真相,只好用“殆天数,非人力”来表达自己难言的苦衷。“殆”,是约略之词,意为“大概”。以下分三层写敌占区的情景。“洙泗”三句为第一层,写昔日的文化之邦,弦歌之地,也充溢着膻腥的气味;“隔水”之句为第二层,写昔日的中原沃土,如今的“毡乡”,耕田荒芜,变成了放牧牛羊的场所;“看名王”四句为第三层,写敌军的“宵猎”,兵盛马壮。上述描写旨在说明敌兵势力强大,南宋国势衰败,中原人民惨遭涂炭,国家前途令人焦虑。同时,从侧面反映出北方游牧民族女真族(金人)经济落后的状况,说明他们的入侵,已经导致中原文化经济等各方面的倒退。(2)下片,作者关心国家人民的前途命运,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前八句写想起“腰间箭,匣中剑”白白地落满灰尘,为蠹虫所蛀,自己徒有雄心壮志,也只能虚度光阴,怀念路途茫茫,在敌人占领下的故都“神京”。想到“神京”,便自然联想到南宋统治者眼前正在推行的政策。“干羽方怀远”以下六句是对南宋王朝的统治者和主和派义愤填膺的谴责、辛辣有力的讽刺。“闻道中原遗老”以下三句写沦为亡国奴的中原人民殷切盼望王师北伐的心情和眼巴巴地“南望”的动人情景,这是作者听说的(“闻道”),并非目睹,倘使南方的臣民见到这动人的情景,只要有爱国心肠,就会无法抑制满腔的悲愤,泪水就会像泉涌般倾泻。结尾三句,是作者自己真挚感情的抒发,也是当时无数爱国人士思想感情的真实写照。4(1)“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三国志吴志吴主传注引吴历中曹操称赞孙权的话,“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开(刘表)父子若豚犬耳”。作用:表现词人怀念英雄、收复失地的理想,同时也是对南宋统治者偏安于江南一隅、不图收复失地的讽刺。(2)“斜阳草树,寻常巷陌”:唐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作用:感慨人世沧桑、盛衰变化。(3)“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晋安帝义熙五年(409),刘裕出兵攻灭南燕,夺得淮北河南大片土地。义熙十二年(416),再次统率晋兵北进,次年灭掉后秦。作用:说明出身寒微之人也可大有作为,表明北伐的坚定决心。(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宋文帝在元嘉二十七年(450),草率出师,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