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项目检测临床应用_第1页
凝血项目检测临床应用_第2页
凝血项目检测临床应用_第3页
凝血项目检测临床应用_第4页
凝血项目检测临床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赵峰,凝血系统检测临床意义,积水医疗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凝血系统组成,凝血系统:纤维蛋白肽 A( FPA)、 凝血酶原 1+2 (F1+2)、 可溶性纤维单体复合物(SFMC)等抗凝系统: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 抗凝血酶(AT)、 蛋白 C (PC) 、蛋白S(PS)等纤溶系统:FDP、D-dimer、 纤维蛋白肽 B (FPB)、 纤溶酶原(PLG,观察血液凝固纤溶的活动性指标,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功能检测PT、APTT、 TT 、 Fib各种凝血因子、Vwf(血管性血友病因子,一种重要的血浆成分,减少或质量异常导致出血)AT、PC、PSFDP、 D-Dimer狼疮抗凝物等,常用的检测项目,1、血液凝固系统:PT(凝血酶原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TT(凝血酶时间)、各种凝血因子2、纤溶系统:D-二聚体、FDP(纤维蛋白降解产物)3、抗凝系统:ATIII(抗凝血酶-3)、蛋白C、蛋白S。,各系统对应检查项目,包含凝血三大系统的检测才是完整的,凝血七项:PT、APTT、TT、Fib、DD、FDP、AT1、含盖凝固系统、抗凝系统和纤溶系统主要指标2、为临床提供患者血栓与止血功能的基础信息3、能实现自动化快速检测4、避免医疗事故、医疗纠纷,推荐常规检查凝血七项,D-Dimers是一项阴性排除试验。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手段,在急性肺栓塞(PE)、深静脉栓塞(DVT)、血管内弥漫性凝血(DIC)排除诊断中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数值高低与栓子形成时间、大小、距离心脏远近有关;检测结果不同的仪器和试剂间没有可比性,横向不可比,纵向可比。,D-Dimers临床应用时应注意问题,陈旧性血栓形成时, D-dimer不增高。原发性纤溶症时, D-dimer不增高,与继发 性纤溶亢进的鉴别要点。 短时间内的D-dimer改变。常见于药物应用 后。 D-dimer半衰期68h。低于1mg/L,可基本除外深静脉血栓 (DVT),肺栓塞(PE),D-dimer不增高时,注意假阴性假阳性,FDP与D-二聚体联合检测的意义,日本熊本大学医学院心梗病人案例:病人在出现心梗临床表现时,单独检测D-Dimer正常为0.6mg/L,但FDP结果明显升高。结论:在血栓形成早期,纤维蛋白溶解后还未形成稳定的D-D结构,检测D-Dimer在正常值范围内为假阴性,需联合检测FDP。,D-Dimer、fdp联合检测案例,抗血液凝固系统与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是人体内重要的防御系统,他们之间保持动态平衡,机体就可以在出血时,有效的止血,又防止血块堵塞血流。抗凝系统: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抗凝血酶(AT)、PC 、PS 等,抗血液凝固系统,正常的抗凝血机制是由细胞抗凝和体液抗凝系统两方因素来完成的。抗凝血酶 (AT):是体内主要的抗凝物质,其抗凝作用占生理抗凝作用的70%-80%抗凝机制:凝血酶与AT结合,引起凝血酶的构型发生改变,从而使这些酶失去活性,发挥抗凝作用。,体液抗凝作用(主要作用),抗凝系统,I,II,III,IV,V,VII,VIII,IX,X,XI,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PS,PC,AT,PL,APA抗磷脂酸抗体,XIII,抗凝血酶(AT)什么是抗凝血酶?抗凝血酶(antithrombin,AT)曾称为抗凝血酶III和肝素因子, 是一种单链糖蛋白,属于2球蛋白,其生理半衰期为17.526.5小时,它是血浆中重要的生理性抗凝因子,对凝血酶的灭活能力占所有抗凝蛋白的70-80%,AT缺乏是发生静脉栓塞和肺栓塞的常见原因之一AT缺乏(活性 70 %)1、遗传学AT缺乏: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患病率1/5000,患者常在手术、创伤、感染妊娠和产后发生静脉栓塞,并可反复发生。,AT检测的临床意义,2、获得性AT缺乏:(1)合成减低:肝脏是合成AT的主要器官,因 此在肝硬化、重症肝炎、肝癌晚期、急性 肝功能衰竭、早产儿等,由于合成减少, AT活性与水平减低,可伴发血栓形成。,(2)丢失增加:肾病综合征时,由于AT的分子量较小 易从尿液中随蛋白流失,高血压所致慢性肾功能 衰竭、烧伤和多发性创伤失血等原因也会造成AT 的大量丢失,进而导致高凝状态或血栓形成。,(3)消耗增加: 见于血栓前期和血栓性疾病。凝血系 统活化,消耗AT,如心绞痛、心肌梗死、脑血管 疾病、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DIC、外科 手术后(各种手术)、口服避孕药、深静脉血栓 形成、肺梗死、妊高征时,AT活性显著降低,其 降低程度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AT水平增高表明血液抗凝活性增强,血友病、口服抗凝药物、使用黄体酮类药物及急性出血期肝素是一种粘性多糖,自身的抗凝血能力很弱,主要是与AT结合后,增强AT与凝血酶的亲和力,加速凝血酶的失活,让AT的抗凝作用提高1000倍。从而产生抗凝作用。,出现AT异常时注意询问病人用药情况,不管任何原因导致的AT水平降低都会使机体处于高凝状态,极易形成血栓,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