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执业护士考试_第1页
2013执业护士考试_第2页
2013执业护士考试_第3页
2013执业护士考试_第4页
2013执业护士考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执业护士考试,中医护理复习辅导,中医学史 第一部中医护理学的专著是侍疾要语,其作者是清朝钱襄头有疮则沐,身有疡则浴。首创汤液的是 商代 伊尹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学典籍是 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 :张仲景创编“五禽戏”的是 :华佗首创“麻沸散”的是 :华佗以高尚的医德著称的是 :孙思邈告诫医家对病者要不分贵贱,一视同仁等,一、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人与自然环境 如:四季衣着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人与社会环境 如:情志活动 辨证 前提、依据、理论、理 辨证论治 论治 手段、方法、实践、法(方、药),(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的。),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D),题1.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A. 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 B四诊八纲和辨证论治 C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D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E阴阳五行和五运六气,题2. 中医学博大精深,其整体观念的内涵是(试题金典),A. 人体是一个有内在联系的整体B. 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C. 人体是有机整体,并与自然界相统一D. 五脏六腑是一个统一的整体E. 时令晨昏对人体的整体影响,(C),(B),题3论治的主要依据是 (同步练习 A1 型 ) A病 B辨证 C病性 D病因 E病位,题4关于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最基本原则为(试题金典),A. 整体观念 B. 辨证论治 C. 辨病论治 D. 标本论治 E. 对证治疗,( B ),病、证、症的区别,风寒表证:恶寒发热 鼻流清涕 头身疼痛 感冒 风热表证 ,症,证,病,题5. 辨证论治的基本特点是,A. 辨证是中医认识疾病的方法 B. 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论治 C. 治疗效果是检验辨证正确与与否的标准 D. 辨证是治疗的前提和依据 E. 只有通过正确的辨证和治疗,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D),(C),题6下列表述中属于证的是 (轻松过 ) A水痘 B麻疹 C风寒感冒 D头痛 E恶寒,二、阴阳学说(一)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凡是沉静的、下降的、寒冷的、黑暗的、机能衰减的,均属于阴的范畴,凡是 活动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机能亢进的,均属于阳的范畴,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 对立 统一 现象 的概括。阴和阳既可代表两个对立的事物,也可代表同一事物内部间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1、 阴阳对立:2、 阴阳互根:,阴阳学说认为宇宙间的事物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和阳两个方面, 如 天、地:则天为阳,地为阴; 昼、夜:则昼为阳,夜为阴; 动、静:则动为阳,静为阴; 火、水:则火为阳,水为阴; 热、寒:则热为阳,寒为阴;,阴阳学说认为阴阳双方不仅是互相对立的,而且是互相依存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 如 寒、热:热为阳、寒为阴,没有热也就无所谓寒,反 之没有寒也 就无所谓热。,3、阴阳消长: 4、阴阳转化:,阳,阴(转化),阳(转化),昼 阳消阴长,夜 阴消阳长,阴阳学说认为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阴阳双方不是处在静止不变的状态,而是处于“阴消阳长”或“阳消阴长”的运动变化中(量变)。 如 昼、夜:昼为阳,夜为阴;从半夜到中午是一个“阴消阳长”的过程,从中午到半夜是一个“阳消阴长”的过程。(如图),阴阳学说认为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各自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可以转化为阴,使事物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量变)。如 昼夜的交替(如图)四季气候的寒热变化 等。,三、五行学说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1、五行: “五” 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 “行” 运动变化,运行不息的意思; “五行” 就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 五行学说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所构成。自然界各种事物的现象和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物质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2、(五行)五种物质的特征木 具在能屈能伸、生长、生发的特性;火 具有发热、温暖向上的特性;土 具有载物、生化的特性,为万物之母;金 具有能柔能刚、变革肃杀的特性;水 具有滋润、向下、闭藏的特性。,3、自然界与人体的五行归类表,自 然 界 人 体五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脏 腑 五 五 五味 色 化 气 方 季 行 官 体 志酸 青 生 风 东 春 木 肝 胆 目 筋 怒苦 赤 长 暑 南 夏 火 心 小肠 舌 脉 喜甘 黄 化 湿 中 长夏 土 脾 胃 口 肌肉 思辛 白 收 燥 西 秋 金 肺 大肠 鼻 皮毛 悲咸 黑 藏 寒 北 冬 水 肾 膀胱 耳 骨 恐,(二)五行的生克规律,1、 相生:五行中具有的相互资生、相互助长的关系,其次序为: 生 生 生 生 生 生 木 火 土 金 水 木,克 克,2、相克:五行中具有相互制约、相互克制的关系,其次序为: 木 火 土 金 水 木 火,克 克 克,相生与相克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与成长;没有克,就不能维持正常协调关系下的变化与发展。事物只有生中有克,克中有生,才能维持和促进事物相对的平衡协调与运动变化。,相侮:反克 相侮:反克 相侮:反克 相侮:反克 相侮:反克,制化:正常状态下的五行相生相克关系,如果五行的平衡制化关系遭到破坏,便会产生“相乘”、“相侮”现象。 3、 相乘:就是相克得太过,即乘虚袭击其所克; 4、相侮:就是变相克为反克,即有反欺侮之义。 木 火 土 金 水 木 火 土 金 水 木,相克 相克 相克 相克 相克,相乘:相克太过 相乘:相克太过 相乘:相克太过 相乘:相克太过 相乘:相克太过,题7. 中医学中“阴中求阳,阳中求阴”治法的理论依据是(试题金典),A.阴阳协调平衡 B.阴阳对立制约 C.阴阳互根互用 D.阴阳相互转化 E.阴阳互为消长,(C),题8. 下列关于五行相生与相克的说法错误的是 (试题金典),A. 木为水之子 B. 水为金之子 C. 金为木之所胜 D. 土为水之所不胜 E. 金为水之母,( C ),四、脏 腑(一)脏腑的组成,五脏: 心 肺 脾 肝 肾 六腑:小肠 大肠 胃 胆 膀胱 三焦。 奇恒之腑:脑、脉、髓、骨、胆、女子胞。,生理功能:生化和贮藏精、气、血、津液,生理功能:受纳、腐熟水谷,转化和排泄糟粕,“奇”:异,“恒”:常,形多中空,类似六腑,内藏精气,类似五脏,似腑非腑,似脏非脏,故称之。,为里 属阴,为表 属阳,(二)五脏的生理功能,心:主血脉 主神志 开窍于舌 其华在面。肺:主气、司呼吸 主宣发、外合皮毛 主肃降、通调水道 开窍于鼻脾:主运化 主统血 主肌肉、四肢 开窍于口 其华在唇肝:主疏泄 主藏血 主筋 开窍于目 其华在爪肾:主藏精 主人体发育与生殖 主水 主纳气 主骨、生髓、上通于脑 开窍于耳及二阴 其华在发,(三)六腑的生理功能,1.胆: 贮存和排泄胆汁,帮助饮食物的消化。2.胃: 受纳和腐熟水谷。3.小肠:受盛化物,分别清浊。4.大肠:传化糟粕。5.膀胱:贮尿和排尿 。6.三焦:总司人体的气化,是水液运行的道路。,题9. 中医的五脏是指心、肝、脾、肺和 ( 轻松过 ),A胆 B膀胱 C. 小肠 D肾 E胃,(D),题10具有“主运化”功能的脏是( 轻松过 ),A 肝 B. 心 C. 脾 D 肺 E 肾,(C),题11具有“主肃降”生理特征的脏是 ( 轻松过 ),A 肝 B 心 C 脾 D 肺 E 肾,(D),题12. 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实际上为 ( 轻松过 ),A. 虚实关系 B相生关系 C相克关系 D表里关系 E连带关系,(D),题13. 肝开窍于 ( 轻松过 ),A 目 B. 耳 C 口 D 鼻 E 舌,(A),题14. 肾为气之根与肾的哪项功能有关 ( 轻松过 ),A. 藏精 B 主水 C. 主纳气 D. 化生元气 E. 温煦全身,(C),题15. 主宰生长发育功能的脏腑为,A.心 B.肝 C.脾 D.肺 E.肾,(E),题16. 中医学中,广义的“精”是指,A. 血 B. 津液 C. 一切精微物质 D. 生殖之精 E. 脏腑,(C),五. 气、血和津液,1、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2、气的分类:元气,宗气,营气,卫气。 3气的主要功能: 推动作用、温煦作用、防御作用、固摄作用、气化作用。 4、津液是体内的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津液中清而稀薄的称之为津,浊而稠厚的称之为液。,5、血即血液,是运行于脉中的红色液体,主要来源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 6、对各脏腑组织器官起着营养和滋润作用。 7、气与血的关系:相互滋生,相互依存 气能生血 气为血之帅 气能行血 气能摄血 血能载气 血为气之母 血能养气,六、外感六淫 1. 六淫 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风、寒、暑、湿、燥、火在正常的情况下称为“六气”,是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是人类乃至万物生存的必要条件,对人体是无害的,所以正常的六气不会引起人体发病。只有在气候异常、变化急骤,人体的正气相对虚弱,不足以抵抗病邪的侵入时,六气才能成为致病因素,侵犯人体发生疾病。这时候的六气,便称为“六淫”,也称“六邪”。“淫”有太过和浸淫的意思。六淫是属于外感病邪的一类致病因素。,题17. 中医中的六淫指的是,A. 风、寒、暑、湿、燥、火在正常情况下称为六气。 B. 风、寒、暑、湿、燥、噪、火六种病邪。 C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D. 内风、内寒、内暑、内湿、内燥、内火。 E. 外风、外寒、外暑、外湿、外燥、外火。,(C),2. 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1) 风为百病之长。 (2) 风为阳邪,其性开泄。 (3) 风性善行数变。 (4) 风性主动。,3. 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2)寒性凝滞,主痛。 (3)寒性收引。,4. 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2)暑性升散,伤津耗气。 (3)暑多夹湿。,5. 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1)湿性重浊 (2) 湿性粘滞。 (3) 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 (4)湿性趋下。,6. 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 (2)燥易伤肺。,7. 火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1)火为阳邪,其性炎上。 (2)火易伤津耗气。 (3)火易生风动血。 (4)火易致肿疡。 (5)火易扰心神。,附:疠气,1. 疠气外感致病因素中一种具有强烈传染性和流行性的致病因素。 2. 疠气致病的特点是:发病急骤,病情严重,传染性强,易于流行。,题18. 六淫致病,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特点的邪气是,A风邪 B. 寒邪 C湿邪 D燥邪 E火邪,(A),题19. 六淫致病中,性属“黏滞”的病邪为,A. 风邪 B. 寒邪 C. 暑邪 D. 湿邪 E. 燥邪,(D),题20. 风邪的特点,A. 易伤阳气 B. 火易耗伤津液 C. 燥易伤肺 D. 善行而数变 E. 易致肿疡,(D),题21. 疠气的致病特点是,A病情重,预后差 B高热持续不退 C易伤津耗气 D扰动心神 E. 传染性强,(E),七. 内伤“七情”,1.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7种情志变化 2. “五志”分属于五脏,即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悲”,肾“在志为恐”。3. 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思则气结、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八. 痰饮、瘀血,1. 痰饮,是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一般以稠厚者为痰,清稀者为饮,合称痰饮。2. 凡体内血液运行不畅,或局部血液停滞,以及滞留在体内没有消散的离经之血,都称为瘀血。3. 瘀血的致病特点:疼痛 、肿块 、出血,九. 病 机,1. 邪正相争与阴阳失调是两个最基本的病机。2. “正”即“正气”,指人体的机能活动及其抗病能力;“邪”即“邪气”,是指各种致病因素。3. 阴阳失调是指机体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因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导致机体阴阳消长,失去相对的平衡,从而形成阴阳偏盛、偏衰的病理状态 。4. 阴盛则寒、阳盛则热 、阳虚则寒(虚寒)、阴虚则热(虚热)。,十.中医的四诊,1.中医的四诊包括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是调查了解疾病的基本方法,是辨证论治的依据。2.切脉(脉诊)的部位为寸口即桡动脉的腕后搏动部位。,十一. 中医的辨证方法,1. 八纲辩证:就是表,里,寒、热、虚,实,阴, 阳八个辩证的纲领。2. 表证常见证候表现: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脉浮 、苔薄白为主。3. 里证常见证候表现(基本特点):无新起恶寒发热,以脏腑症状为主要表现。4. 辨别表证和里证:主要是审察寒热症状,内脏证候是否突出、舌象,脉象等变化。,题22. 某男,66岁,胸闷气喘,病逾十年,少气不足以息,此因,A. 肺阴虚 B. 肺肾阴虚 C. 痰饮停肺 D. 肺气虚 E肺肾气虚,(B),题23. 某女,26岁,小便频数,尿急尿痛,小便短赤已3天,此因,A膀胱湿热 B. 肝胆湿热 C大肠湿热 D. 肾虚不固 E脾虚气陷,(A),题24. 某男童,9岁,自觉发热轻微,遇风则冷,自汗,脉浮缓,此为,A风寒表证 B风热表证 C伤风表证 D伤湿表证 E. 伤暑证,(C),题25. 下列哪项不是鉴别寒证与热证的要点,A. 身热与身冷 B面赤与面白 C. 口渴与不渴 D. 舌苔黄与白 E头痛与不痛,(E),题26. 表证与里证最主要的鉴别点是,A寒热是否并见 B. 是否有汗 C舌苔黄与白 D是否头身疼痛 E是否咳嗽有痰,(A),题27. 八纲辨证是指:表里、寒热、虚实、和,A. 浮沉 B. 盛衰 C. 润燥 D. 正邪 E. 阴阳,(E),题28. 表证和里证的鉴别要点为,A. 咳嗽是否伴有咳痰 B. 寒热症状、内脏症候是否突出 C. 头身疼痛与否 D. 舌象的变化 E. 出汗量之多少,(B),题29. 下面属虚证的临床症状为,A. 体质多壮实 B. 精神萎靡,声低息微 C. 声高气粗 D. 胸腹按之疼痛,涨满不减 E. 脉象有力,(B),30. 患者恶寒与发热同时出现,常见于,A. 里实寒证 B. 阴虚或气虚发热 C. 外感病的表证阶段 D. 少阳病和疟疾 E. 实热证,(C),题31询问汗的有无,可以判断感受外邪的性质和卫阳盛衰,表证有汗常见于,A. 多属外感寒邪所致的伤寒表实证 B. 外邪人里的里热证 C. 外感风邪所致的中风表虚证,或为外感风热所致的表热证 D. 里热炽盛 E. 阳气不足,蒸化无力所致,(C),十二. 中药的基本知识,1. 中药的四气五味(药物的药性和滋味 ) (1)四气 就是中药寒、热、温、凉四种药性,故也称四性, (2)五味 就是辛、甘、酸、苦、咸五种,故称五味。(药物的滋味,药物的作用) 2.口服给药 :是临床使用中药的主要给药途径 3.煎药用具: 不锈钢锅,搪瓷锅,玻璃烧杯可用,忌用铁锅。 4.煎药时加水要适量:第一煎加水至超过药面3 -5cm为宜,第二煎加水至超过药面23cm为宜。,砂锅最常用,,5. 中药煎煮时间表,第一煎于沸后煮一般药 30分钟解表药 20分钟滋补药 60分钟 煎药用火:通常是“先武后文”即沸前用武,沸后用文。,第二煎于沸后煮,25分钟,15分钟,50分钟,6. 中药服法,(1)一般疾病服药量:每日一剂,每剂分23次服用。 (2)一般汤药多宜温服,寒证宜热服,风寒表实证宜热服、服药后需加盖衣被。 (3)驱虫、攻下、治疗胃肠道疾病药物:饭前服。 (4)安神药:宜睡前30分钟1小时服。,题32. 中药的四气为,A是指中药的四种特殊气味 B寒凉药具有散寒、助阳的作用C是指中药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D是指中药的辛、成、甘、苦四种味道E温热药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C),题33. 为防止发生化学变化,影响疗效,煎药用具不宜选,A砂锅 B瓦罐 C搪瓷罐 D铁锅 E不锈钢锅,(D),题34-36共用题干: 患者,男性,30岁,于1天前因受凉,自感恶寒,头身疼痛,鼻塞、流清涕、喷嚏、咽喉痒病等症就诊。,题34. 该患者应属于A表证 B里证 C寒证D热证 E半表半里证,(A),题35. 医生开了3付汤药,护士给病人讲解前煎药时 A 煎煮中药时第一煎于沸后煮30分钟,第二煎于沸后煮 25 分钟B. 煎煮中药时第一煎于沸后煮40分钟,第二煎于沸后煮20分钟C. 煎煮中药时第一煎于沸后煮20分钟,第二煎于沸后煮15分钟D. 煎煮中药时第一煎于沸后煮60分钟,第二煎于沸后煮50分钟E. 煎煮中药时第一煎于沸后煮80分钟,第二煎于沸后煮30分钟,(C),题36. 服药时的注意事项 A凉服 B少饮水 C温服,服药后加盖衣被,使微汗出 D出汗后立即冼浴 E服药店叫进一些冷饮,(C),快 速 复 习 检 测1.瘀血所致出血的特点是A.出血伴有疼痛 B.出血量少 C.出血夹有血块 D.出血量多 E.出血不畅2.临床出现自汗、多尿、出血、遗精等症,是气的哪一种功能减退的表现A.温煦作用 B.推动作用 C.气化作用 D.防御作用 E.固摄作用3.人体有机整体的“主宰”是A.肾 B.心 C.经络 D.神 E.脑4.风邪伤人致病位游移无定处,主要由其哪种性质决定A.风性轻扬 B.风性开泄 C.风为阳邪 D.风性数变 E.风性善行,5.下列除哪项外,均属于发病的外环境A.情志因素 B.地域因素 C.气候因素 D.工作环境 E.生活环境6.心主神志的物质基础是A.精液 B.津液 C.宗气 D.营气 E.血液7.根据十二经脉流注次序,手少阳经应流注至 A.手厥阴经B.足少阳经 C.足厥阴经D.手少阴经 8.下列不宜用阴阳的基本概念来概括的是 A.寒与热B.上与下C.动与静D.邪与正,9. 按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以下哪一条是错误的? A.木为水之子 B.水为火之所不胜 C.火为土之母 D.金为木之所胜 10.素问五脏别论称为“满而不能实”者是指 A.五脏B.六腑C.奇恒之腑D.脏腑 11. 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肺主气,司呼吸 B.肺主升清 C.肺主通调水道 D.肺主治节 12. 脾统血的含义是 A.脾有推动血液在经脉中流行的作用 B.脾有调节经脉中血流量的作用 C.脾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中运行的作用 D.脾有贮藏血液的作用,13.对机体各脏腑组织起着推动温煦作用的主要是 A.心阳B.肺气C.脾气D.肾阳 14.下列不属于奇恒之腑的是 A.脉B.筋C.髓D.骨 15.干咳少痰,或痰液胶粘难咯,多因感受哪种病邪? A.风邪B.寒邪C.暑邪D.燥邪 16.下列属于“用寒远寒”治法的是 A.阴盛慎用寒药 B.阳虚慎用寒药 C.冬季慎用寒药 D.假寒慎用寒药,17.能产生天癸的物质是 A.水谷精微B.肾精C.冲任气血D.命门之火 18.五行中土的特性是 A.生发、柔和 B.阳热、上炎 C.长养、化育 D.清静、收杀 19.膀胱贮存和排泄小便,主要依赖于 A.肝的疏泄作用 B.肺的宣发肃降作用 C.膀胱的气化作用 D.肾的气化作用 20.气的上升运动太过,称为 A.气滞B.气逆C.气不降D.气脱 21.分布于面颊部的经脉是 A.足阳明胃经 B.足少阳胆经 C.手少阳三焦经 D.手太阳小肠经,22.湿邪致病往往缠绵难愈,是由于 A.湿为阴邪B.湿性重浊 C.湿性粘滞D.湿性趋下 23.痰、饮、水、湿同源而异流,其中最清稀的是 A.痰B.饮C.水D.湿 24.对津液不具有直接固摄作用的是 A.肝B.肺C.脾D.肾 25.孙络是指 A.十五别络 B.行于浅表部位的络脉 C.络脉中最细小的分支 D.十二皮部的络脉 26.由于暑性升散,故致病可见 A.易伤人体上部及肌表 B.易生风动血 C.易耗气伤津 D.易为阳热症状,27.能调节十二经气血,主生殖功能的经脉是 A.督脉B.带脉C.任脉D.冲脉 28.心悸不安,精神涣散,多由下列何种因素引起? A.喜伤心B.怒伤肝C.思伤脾D.悲伤肺 29.形成阴疽流注的病因多为 A.暑邪B.热邪C.痰饮D.瘀血 30.脾病面色黄,见何种脉时为逆 A.浮脉B.洪脉C.弦脉D.缓脉 31.肺的生理特性是 A.喜润恶燥B.不耐寒热 C.体阴用阳 D.喜燥恶湿,32.循行于下肢内侧前缘内踝上八寸以下的经脉是 A.足太阴脾经B.足厥阴肝经C.足少阴肾经D.足阳明胃经 33.十二经中具有两条别络的经脉是 A.足少阴肾经B.足太阴脾经C.手少阴心经D.手太阴肺经 34.导致人体生命死亡的根本病机是 A.阴阳偏盛B.阴阳偏衰C.阴阳离决D.阴阳失调 35.对虚实错杂证运用先攻后补治则的主要根据是 A.先祛邪不会伤正 B.先扶正可致留邪 C.正气虽虚尚可耐攻 D.标症紧急先治其标 36.肾所藏之精是指 A.先天之精 B.后天之精 C.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 D.生殖之精,37、李某,男,岁,胃脘冷痛,遇寒加剧,得温则减,口淡不渴,肠鸣漉漉,舌淡苔白滑,脉弦或迟,此属()。A.脾阳虚 B.寒湿困脾C.寒滞胃肠D.脾胃气虚E.以上都不是,38、舌苔由厚变薄为()。A.正气渐复,病情好转B.邪从火化,热势加重,津液耗伤C.胃气绝D.邪气入里E.由虚转实39、寒湿困脾可见()。A.面目肌肤黄如橘子B.饥不欲食C.便血,肌衄D.头身困重E.少气懒言,40.某患者,女,50岁,症见面色暗滞,心悸气短,自汗乏力,咳喘,胸闷发憋,舌有瘀斑,脉细弱,辨证为A.肺肾气虚B.心肾阳虚C.心肺气虚、血瘀D.心血瘀阻E.脾肺气虚,41.称为气之主的是()。A.心B.肝C.肺D.脾E.肾 42.风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是()。A.凝滞B.开泄C.耗气伤津D.重浊粘滞E.干涩 43.情志为病,过悲则()。A.气上B.气下C.气缓D.气结E.气消,44、脏腑功能低下或衰退,多形成哪种证候A.气逆B.气滞C.气陷D.气虚E.气脱45、祛邪法则适用的病证是()。A.正虚邪实的病证B.正气虚,邪亦不盛的病证C.邪实正不衰的病证D.正虚为主,邪实为次的病证E.邪实为主,正虚为次的病证46、主皮毛的是()A.心B.肝C.脾D.肺E.肾,47、肺气上逆的病理表现,主要是指()。A.噁心,呕吐B.呃逆,嗳气C.吐血,咯血D.咳嗽,气喘E.奔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