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系统检查_第1页
血液系统检查_第2页
血液系统检查_第3页
血液系统检查_第4页
血液系统检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血 液 系 统 检 查,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科杨 艳 丽,血液一般检查(血常规检查),RBC计数 Hb测定 WBC计数及分类,血常规,一、 RBC计数和Hb的检验,【概述】 【参考值】 红细胞数 血红蛋白 成年男性 (4.05.5)1012/L 120160g/L 成年女性 (3.55.0)1012/L 110150g/L 新生儿 (6.07.0)1012/L 170200g/L,【临床意义】 (一)RBC及Hb增多 1、相对性增多:各种原因致血液浓缩,一、 RBC计数和Hb的检验,(一)RBC及Hb增多 2、绝对性增多: (1)继发性RBC增多症:非造血系统疾病所致。 主要是Epo增多。 1Epo代偿性增多:缺氧。 2Epo非代偿性增多:与某些肿瘤或肾脏疾患有 关。 (2)原发性RBC增多症:真红。,一、 RBC计数和Hb的检验,( 二) RBC和Hb减少 即贫血 贫血分度: 临床上还根据血红 蛋白 减低的程度将 贫血分为四级: 轻度:HB低限至90g/L; 中度:6090g/L; 重度:3060g/L; 极度:30g/L。,一、 RBC计数和Hb的检验,( 二) RBC和Hb减少 即贫血 1、生理性减少 2、病理性减少 按病因和发病机制可将贫血分为三大类,一、 RBC计数和Hb的检验,(三)红细胞形态学改变 正常红细胞形态:正常红细胞呈双凹圆盘 形,在血涂片中见到为圆 形,大小较一致,直 径69m,平均7.5m。中央呈淡染区,大小 约相当于细胞直径的1/32/5左右。 1、大小异常 (1)小红细胞 (2)大红细胞 (3)巨红细胞 (4)红细胞大小不均,一、 RBC计数和Hb的检验,正常红细胞,巨红细胞,红细胞大小不均,小红细胞,大红细胞,(三)红细胞形态学改变 2、形态异常 (1)球形细胞 (2)椭圆形细胞 (3)口形细胞 (4)靶形细胞 (5)镰形细胞 (6)泪滴形细胞 (7)棘细胞 (8)裂细胞 (9)红细胞缗钱状形成,一、 RBC计数和Hb的检验,球形红细胞,椭圆形红细胞,靶形红细胞,镰形红细胞,泪滴形红细胞,棘形红细胞,红细胞形态不整,红细胞缗钱状形成,一、 RBC计数和Hb的检验,4、结构的异常 (1)嗜碱性点彩 (2)Howell-Jolly小体 (3)Cabot环 (4)有核红细胞,(三)红细胞形态学改变,3、染色反应的异常 (1)低色素性 (2)高色素性 (3)嗜多色性,正色素性红细胞,低色素性红细胞,高色素性红细胞,嗜碱性点彩,Cabot环,Howell-Jolly小体,有核红细胞,【概述】【参考值】 成人 (410)109/L 新生儿 (1520)109/L 【临床意义】(一)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 占5070%,二、WBC计数和WB C分类计数,五种白细胞的形态特征,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大、小淋巴细胞,(一)中性粒细胞,1、中性粒细胞增多 (1)生理性增多: (2)病理性增多: 反应性增多可见于:1)急性感染或炎症 2)广泛的组织损伤或坏死 3)急性溶血 4)急性失血 5)急性中毒 6)恶性肿瘤 7)其他,二、WBC计数和WBC分类计数,1、中性粒细胞增多 (2)病理性增多: 异常增生性增多见于: 1)粒细胞白血病 2)骨髓增殖性疾病 2、中性粒减少 (1)感染性疾病 (2)血液系统疾病 (3)物理、化学因素 (4)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 (5)其他,二、WBC计数和WBC分类计数,(一)中性粒细胞,3、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二、WBC计数和WBC分类计数,(一)中性粒细胞,(1)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定义: a、杆状核粒细胞增多5% b、或出现杆状核以前更幼稚阶段的粒细胞; c、正常时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的分叶以3叶居多,杆状核与分叶核之间的正常比值为1:13。如比值增大,即 Schilling 指数1/13; 分类: A、再生性核左移 B、退行性核左移:如感染性休克。,3、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 (2)中性粒细胞核右移: 如分叶核粒细胞分叶过多,分叶在5叶以上 的细胞超过3%时称为核右移。,二、WBC计数和WBC分类计数,(一)中性粒细胞,4、中性粒细胞常见的形态异常 (1)中性粒细胞的中毒性改变 a、大小不均 b 、中毒性颗粒 c、空泡形成 d、 核变性 (2)巨分叶核中性粒细胞 (3)棒状小体 (4)球形包涵体 (5)其他异常粒细胞,二、WBC计数和WBC分类计数,(一)中性粒细胞,胞体大小不均,胞浆中毒性颗粒,空泡形成,球形包涵体(Dhle体),核变性(固缩、溶解、碎裂),巨多分叶中性粒细胞,棒状小体(Auer小体),Pelger-Hut畸形,Chdiak-Higashi畸形,Alder-Reilly畸形,May-Hegglin畸形,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1)变态反应性疾病。 (2)寄生虫病:尤其是寄生在肠道外组织的寄生 虫,以及寄生在肠道的钩虫感染 时,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更为显著。 (3)皮肤病。 (4)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5)某些恶性肿瘤:尤其是肿瘤转移或有坏死灶的 恶性肿瘤。,二、WBC计数和WBC分类计数,(二)嗜酸性粒细胞,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6)某些传染病:传染病感染期时,嗜酸性粒细胞减 少,唯有猩红热的急性期时,嗜 酸性粒细胞可增高。 (7)其他:风湿性疾病、脑垂体前叶功能减低症、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低症。 (8)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 2、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其临床意义较小。,二、WBC计数和WBC分类计数,(二)嗜酸性粒细胞,仅占白细胞分类中的01%。嗜碱性粒细胞 增多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症、 慢性溶血及脾切除后。,二、WBC计数和WBC分类计数,(三)嗜碱性粒细胞,1、淋巴细胞增多 婴儿出生46天后淋巴细胞可达50%,至46岁 时,淋巴细胞比例逐渐减低,此为儿童期的淋巴细 胞生理性增多。病理性淋巴细胞增多见于: (1)感染性疾病:主要为病毒感染。 (2)肿瘤性疾病:急性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 巴瘤。 (3)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 (4)移植排斥反应。,二、WBC计数和WBC分类计数,(四)淋巴细胞,2、淋巴细胞减少: 主要见于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缺陷 性疾病、丙种球蛋白缺乏症等。 3、异形淋巴细胞:,二、WBC计数和WBC分类计数,(四)淋巴细胞,I型 泡沫型,II型 不规则型,III型 幼稚型,1、单核细胞增多 (1)某些感染:如疟疾。 (2)血液病:如单核细胞白血病。 (3)急性传染病或急性感染的恢复期。 2、单核细胞减少 一般无重要临床意义。,二、WBC计数和WBC分类计数,(五)单核细胞,是指机体对某些刺激因素所产生的类似白血病表现的血象反应。周围血中白细胞数大多明显增高,并可有数量不等的幼稚细胞出现。当病因去除后,类白血病反应也逐渐消失。引起类白血病的病因很多,以感染及恶性肿瘤最多见,其次还有急性中毒、外伤、休克、急性溶血或出血、大面积烧伤、过敏及电离辐射等。,附:类白血病反应,分型1、中性粒细胞型 此型最常见,其中以急性化脓菌感染为最常见。2、嗜酸性粒细胞型 常见于寄生虫病、过敏性疾病。3、淋巴细胞型 常见于某些病毒性感染,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4、单核细胞型 见于粟粒性结核、感染性心内膜炎。,附:类白血病反应,【原理】 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是晚幼红细胞到成熟红细胞之间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胞质中尚残存多少不等的核糖核酸等嗜碱性物质。由骨髓进入血液后,约经2448小时残存的嗜碱性物质才完全消失,成为成熟红细胞。用煌焦油蓝或新亚甲蓝进行活体染色,这些嗜碱性物质即被凝聚沉淀并着色,在胞质中呈现蓝色细颗粒状,颗粒间又有细丝状联缀而构成网状结构,故称网织红细胞。,三、网织红细胞计数,【参考值】 百分数:成人0.0050.015 (0.5%1.5%,平均1%) 绝对值 :(2484)109/L,三、网织红细胞计数,网织红细胞,【临床意义】1、反应骨髓的造血功能 网织红细胞的增减可反映骨髓红细胞系统增生的 情况,故也间接地反映骨髓的造血功能。 (1)网织红细胞增多:表示骨髓红细胞系增生旺盛。 (2)网织红细胞减少:表示骨髓造血功能减低。2、作为贫血治疗的疗效判断和治疗性试验的观察指标。3、作为病情观察的指标。,三、网织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ESR)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 件下沉降的速率。【参考值】 成年男性015mm/1小时末 成年女性020mm/1小时末,四、红细胞沉降率测定,【原理】 红细胞沉降的速率受两种相反方向力量的相互作用,即红细胞的下沉力与血浆的阻遏力。正常情况下,因红细胞膜表面的唾液酸带有负电荷,红细胞互相排斥使细胞间距离约为25nm,彼此分散悬浮于血浆中,下沉受到的阻力较大,故沉降较慢。使红细胞沉降加速的主要原因是红细胞聚集,而影响红细胞聚集的因素则存在于血浆中。,四、红细胞沉降率测定,【临床意义】 (一)生理性变化 新生儿血沉较慢,妇女月经期、妊娠3个月以 后、老年人血沉加快,高原地区居民血沉低于 平原地区。 (二)病理性变化 1、炎症性疾病: 急性细菌性炎症时,血中急性时相反应 物质迅速增多。 风湿热为变态反应性结缔组织炎症。血中纤维蛋 白原及球蛋白含量增加,故临床上常用血沉率作 为观察风湿热及结核病有无活动性的参考指标。,四、红细胞沉降率测定,(二)病理性变化 2、组织损伤及坏死。 3、恶性肿瘤。 4、各种原因所致的高球蛋白血症 如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 5、贫血 血沉的加快并不与红细胞的减少成正比。 6、高胆固醇血症。,四、红细胞沉降率测定,【临床意义】,(一)血细胞比容测定 【原理】 血细胞比容又称血细胞压积,目前多用血细胞分析 仪仅用微量血通过电阻抗法即进行测定。 【参考值】 微量法:男0.4670.039L/L;女0.4210.054L/L,五、血细胞比容测定和有关参数的应用,(一)血细胞比容测定 【临床意义】 血细胞比容测定可反映红细胞的增多或减少。 1、血细胞比容增高 在各种原因所致的血液浓缩,使红细胞相对性增多 时。 2、血细胞比容减低 见于各种贫血。,五、血细胞比容测定和有关参数的应用,1、平均红细胞容积(MCV) MCV系指每个红细胞的平均体 积,以飞升(fl)为单位。 【参考值】 血细胞分析仪法:80200fl,五、血细胞比容测定和有关参数的应用,(二)红细胞平均值的计算,2、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 MCH系指每个红细胞内所含血红蛋白的 平均量,以皮克(pg)为单位。 【参考值】 血细胞分析仪法:2734pg。,五、血细胞比容测定和有关参数的应用,(二)红细胞平均值的计算,3、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MCHC系指每升血液中平均所含血红蛋白 浓度(克数),以g/L表示。 【参考值】 320360g/L(32%36%)。,五、血细胞比容测定和有关参数的应用,(二)红细胞平均值的计算,一、红细胞血型系统 1、ABO血型系统的抗原和抗体 根据红细胞表面是否具有A或B抗原,血清中 是否存在抗A或抗B抗体,ABO血型系统可分为四型。,第五节 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一、红细胞血型系统 2、ABO血型的亚型 ABO血型系统中重要的亚型是A抗原亚型。 A亚型:A型中主要的亚型有A1和A2。A1亚型的红 细胞上具有A1和A抗原,其血清中含有抗B抗体。A2亚 型的红细胞上只有A抗原,其血清中除含抗B抗体外, 尚可有少量的抗A1抗体,故A1与A2两亚型之间的输血 可能引起输血反应。,第五节 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一、红细胞血型系统 3、ABO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 (1)ABO血型鉴定: (2)交叉配血试验: 4、ABO血型系统的临床意义 (1)在输血上的意义: (2)新生儿同种免疫溶血病: (3)ABO血型与器官移植:,第五节 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第五节 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二、Rh血型系统,6种最常见的基因型,其中d基因不产生抗原,CE/ce基因是紧密连锁基因共同遗传,因此最为重要的是有无D基因,即红细胞表面有无表达D抗原,有则为Rh(D)阳性,反之为Rh(D)阴性。,1、Rh血型系统的抗原和抗体,第五节 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二、Rh血型系统,Rh Neg Blood,Rh Pos Blood,2、Rh血型系统的鉴定,Rh抗体主要是不安全抗体,在Rh抗原中,抗原性最强、出现频率高、临床意义较大的是D抗原,故一般只作D抗原的鉴定,粗略地分为Rh阳性及阴性两类。,(1)Rh血型系统所致的溶血性输血反应 (2)新生儿Rh溶血病,第五节 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二、Rh血型系统,3、Rh血型系统的临床意义,溶血性贫血是由于各种原因使红细胞生存时间缩短、破坏增多或加速,而骨髓的代偿造血功能不足以补偿其损耗时所发生的一类贫血。正常人骨髓具有的代偿造血能力,当溶血程度较轻,骨髓代偿能力足以补偿红细胞的损耗时,可不出现贫血,称为代偿性溶血病。,第二节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按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 (一)红细胞内在缺陷所致的溶血性贫血 大多是遗传性的,如遗传性球形细胞 增生症,但也可有获得性的红细胞膜蛋白 结构的缺陷,如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 尿(PNH)。,第六节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一、溶血性贫血的分类,按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 (二)红细胞外来因素所致的溶血性贫血 溶血可因免疫因素(如自身免疫、药物 免疫、同种免疫等)、化学因素、物理和机 械因素、感染因素等作用于红细胞而发生, 这一类溶血性贫血都属于后天获得性的。,第六节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一、溶血性贫血的分类,按溶血发生的主要部位分类:(一)血管内溶血(二) 血管外源血。,第六节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一、溶血性贫血的分类,(一)显示红细胞破坏增加的依据 1、红细胞寿命缩短,破坏增加的有关检验 (1)红细胞寿命测定:是确诊溶血性贫血最直接而 确定的证据。 (2)红细胞形态改变:某些溶血性贫血的血片中可 见到红细胞破裂的征象,常可为病因诊断提供 重要的线索。 (3)血浆乳酸脱氢酶测定:LDH1、LDH2释放入血, 使乳酸脱氢酶增高。,第六节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二、溶血性贫血确诊的实验室检验,(一)显示红细胞破坏增加的依据 2、血浆中游离血红蛋白增高的有关检验 (1)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检验: 【参考值】 50mg/L(15mg/d1) 【临床意义】血管内溶血时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明 显增高。血管外溶血时血浆游离血 红蛋白正常。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 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可轻度 增高。,第六节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二、溶血性贫血确诊的实验室检验,(一)显示红细胞破坏增加的依据 2、血浆中游离血红蛋白增高的有关检验 (2)血清结合珠蛋白检测: 【参考值】0.71.5g/L(70150mg/d1) 【临床意义】各种溶血时血清结合珠蛋白均有减低,以 血管内溶血减低为显著。,第六节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二、溶血性贫血确诊的实验室检验,(一)显示红细胞破坏增加的依据 2、血浆中游离血红蛋白增高的有关检验 (3)血浆高铁血红素清蛋白检测: 【正常结果】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结果表示为严重血管内溶血,此时 结合珠蛋白已消耗殆尽。,第六节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二、溶血性贫血确诊的实验室检验,(一)显示红细胞破坏增加的依据 2、血浆中游离血红蛋白增高的有关检验 (4)血红蛋白尿检验: 血红蛋白尿通常抵见于急性血管内溶血发作后 的首12次尿中。肉眼观察液呈樱红色,酸性尿时, 部分血红蛋白被氧化成为高铁血红蛋白,使尿液呈 棕黑色。将尿液离心沉淀后取上清液进行隐血试验 呈阳性。,第六节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二、溶血性贫血确诊的实验室检验,(一)显示红细胞破坏增加的依据 2、血浆中游离血红蛋白增高的有关检验 (5)含铁血黄素尿试验(Rous试验) 【原理】含铁血黄素的铁离子在酸化的低铁氰化钾溶液 中作用,生成呈蓝色的铁氰化铁,即普鲁士蓝 反应。如尿液中脱落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含有 含铁血黄素,用尿沉渣进行此反应,然后在显 微镜下观察尿沉渣中有呈深黄色物质即为阳 性。 【正常结果】阴性,第六节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二、溶血性贫血确诊的实验室检验,(一)显示红细胞破坏增加的依据 2、血浆中游离血红蛋白增高的有关检验 (5)含铁血黄素尿试验(Rous试验) 【临床意义】慢性血管内溶血可呈现阳性,并持续 数周。常见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在溶血初期, 肾小管上皮细胞尚未充分将再吸收的血红蛋白转变为含 铁血黄素,以及含有含铁血黄素的上皮细胞尚未衰老脱 落,因此本试验暂可呈阴性。,第六节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二、溶血性贫血确诊的实验室检验,(一)显示红细胞破坏增加的依据 3、胆红素代谢异常的表现 (1)血清非结合胆红素增高。 (2)尿中尿胆原排泄量增高,尿胆红素阴性。,第六节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二、溶血性贫血确诊的实验室检验,(二)显示红细胞代偿增生的依据 1、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增多。 2、外周血涂片中见到提示骨髓中红细胞系增生旺 盛的红细胞形态改变,如红细胞大小不均、出 现嗜多色性红细胞、点彩红细胞、有核红细胞 等。 3、增生性贫血骨髓象。,第六节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二、溶血性贫血确诊的实验室检验,第六节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三、溶血性贫血常用的实验室检查,(一)红细胞渗透脆性 【原理】是测定红细胞对不同浓度低渗氯化钠 溶血的抵抗力。这种抵抗力即为红细胞的渗透脆性, 它与红细胞膜面积与红细胞容积的比值有关。如红 细胞膜面积减少,使面积与容积的比值减少,红细 胞厚度增加,逐渐趋向变为球形,则对低渗氯化钠 溶血的抵抗力也减少,易于溶血,称为渗透脆性增 高。反之,抵抗力增强者称为渗透脆性减低。,(一)红细胞渗透脆性 【参考值】 开始溶血:0.42%0.46%(4.24.6g/L)NaCl溶液 完全溶血:0.28%0.34%(2.83.4g/L)NaCl溶液 【临床意义】 1、脆性增高 主要见于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温抗体 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遗传性椭圆形细胞 增多症。 2、脆性减低 常见于海洋性贫血,也可见于缺铁性贫血,第六节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三、溶血性贫血常用的实验室检查,(二)自身溶血试验及纠正试验 【原理】先天性非球形细胞性溶血性贫血 (congenital nonspherocytic hemolytic anemia)病人, 由于红细胞内酶缺陷,葡萄糖酵解障碍,不能提供足量 ATP,以维持红细胞内的钠泵作用。将病人红细胞,无 菌条件下在自身血浆中温育48小时,经孵育的红细胞不 能继续从血浆摄取葡萄糖供作能量来源,使ATP储备减 少,钠泵作用减弱,导致溶血增强。在孵育过程中,分 别加入葡萄糖和ATP作为纠正物,并以氯化钠溶液为对 照,观察溶血是否能被纠正,可用作遗传性球形细胞增 多症和先天性非球形细胞性溶血性贫血的鉴别诊断。,第六节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三、溶血性贫血常用的实验室检查,(二)自身溶血试验及纠正试验 【参考值】 正常人红细胞经孵育48小时后,仅轻 微溶血,溶血度3.5%;加葡萄糖和加ATP 孵育,溶血明显纠正,溶血度均1%。,第六节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三、溶血性贫血常用的实验室检查,第六节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二)自身溶血试验及纠正试验 【临床意义】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时,红细胞经孵育后溶血明显增强。但因其红细胞并无酶的缺陷。故加入葡萄糖及加入ATP后孵育,溶血均得到明显纠正。型先天性非球形细胞性溶血性贫血(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症)时自身溶血加重,但加葡萄糖和ATP均可使溶血部分纠正;型先天性非球形细胞性溶血性贫血(丙酮酸激酶缺陷症)自身溶血明显增强,因酶缺乏不能酵解葡萄糖以产生ATP,故加入葡萄糖孵育,溶血不能得到纠正,只有加入ATP才能纠正。,三、溶血性贫血常用的实验室检查,(三)酸溶血试验 【原理】酸溶血试验又称Ham试验或酸化血清 溶血试验。正常人红细胞于自身血清中,在弱酸性 (pH6.66.8)条件下,经37孵育1小时后不发生溶 血现象。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病人的 红细胞膜对补体敏感,加入用稀盐酸酸化的血清中 (内含补体及备解素),经孵育后可呈现溶血现 象。如血清先经灭活(补体被破坏),就不出现溶血。,第六节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三、溶血性贫血常用的实验室检查,(三)酸溶血试验 【临床意义】正常人本试验结果呈阴性。但对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具有特异性,本试验常为 阳性,假阳性少,故可作为此病的诊断依据。,第六节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三、溶血性贫血常用的实验室检查,(四)蔗糖水溶血试验 【原理】蔗糖水溶血试验的原理与酸溶 血试验相似,也属于检测补体敏感型红细胞 的一种试验。蔗糖溶液离子强度低,经温孵 育后可加强补体与红细胞的结合,使对补体 敏感的红细胞膜上形成小孔,遂使蔗糖进入 红细胞而导致溶血。,第六节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三、溶血性贫血常用的实验室检查,(四)蔗糖水溶血试验 【临床意义】正常人本试验结果阴性。阵发性 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时常呈阳性反应。本试验较酸溶 血试验为敏感,但特异性不强。故本试验被用作 PNH诊断的筛选试验,如呈阳性再做酸溶血试验 以进行确诊。,第六节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三、溶血性贫血常用的实验室检查,(五)抗人球蛋白试验 【原理】抗人球蛋白试验,又称Coombs试验,是检查温反应性抗体(不完全抗体)敏感的方法,是诊断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的重要试验。在AIHA病人的血清中,常含有抗自身红细胞的不完全抗体,且多已与表面附有相应抗原的红细胞结合,使之成为致敏红细胞。由于此种不完全抗体是7S IgG,分子长度均短于25nm,故致敏红细胞在盐水介质中并不出现凝集。但在致敏红细胞的盐水悬液中,加入用人血清球蛋白免疫家兔所获得的抗人球蛋白血清,抗人球蛋白抗体通过与红细胞表面的不完全抗体相结合,将已致敏的红细胞相互联接起来而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此即抗人球蛋白直接试验阳性,用以证实病人红细胞表面有不完全抗体存在。,第六节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三、溶血性贫血常用的实验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