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与人类讲义_第1页
药物与人类讲义_第2页
药物与人类讲义_第3页
药物与人类讲义_第4页
药物与人类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药与保健,第一章 中医药保健的意义,人生最大的幸福是什么?拥有健康健康是人类生存发展的要素,它属于个人和社会。 现代健康观告诉我们,健康已不再仅仅是指四肢健全,无病或虚弱,除身体本身健康外,还需要精神上有一个完好的状态。 健康的含义是多元的、相当广泛的。,第一节 中医药保健的意义,健康是人类永恒追求的主题。人的寿命应该能达到100 至175 岁。人的健康与寿命,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先天因素、社会因素和医疗条件等,但最重要的、占约60%比重的是取决于个人的生活方式和后天调养,也可以说健康与长寿的主动权就掌握在自己手里。,第一节 中医药保健的意义,何谓中医药保健?中医药保健是指在中医药基本理论指导下,通过保健药品、保健食品以及运动养生等多种方法和手段,达到预防疾病、延缓衰老、驻颜美形的目的。,现代健康观已从过去的治已病发展到了现在的治未病-即防病。“治未病”也是中医的健康观,是古代医家几千年来在预防和治服瘟疫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和完善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科学思想,是中医学奉献给人类的健康医学模式。,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中提出“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可见中医历来防重于治。面对现代五花八门的疾病,以及发病年龄越来越低、亚健康人越来越多的状况,利用中医药进行养生保健无疑是最合适的方式。,养生,又称摄生、保生等,即保养生命之义。生长壮老已是人类的生命规律,但是,通过各种调摄保养,可以增强人的体质,提高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抗病能力;使机体的生命活动处于阴阳协调、体用和谐、身心健康的最佳状态,从而延缓人体衰老,减少疾病的发生。因而,养生对于预防疾病,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和延年益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老子的养生观点与主张,集中起来可以概括为顺应自然恬淡寡欲咽津养生,顺应自然: 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体与自然规律相适应才能生长,否则会生病折寿。这种朴素辩证的养生观,对我国中医养生学的形成与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黄帝内经便吸收了老子这一养生主张。,恬淡寡欲: 老子极力主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告诫人们不要贪心追求名利,要寡欲清心,经常保持心平气畅、体泰神清的心理状态,自然可获得健身延年,这是老子长寿的一个主要原因。他还认为,人之生难保易灭,气难清而易浊。只有节嗜欲,才能保性命。会养生的人,一定要薄名利,禁声色,廉货财,损滋味,除佞妄,去妒忌。,咽津养生: 老子认为,灵丹妙药也不如自己的唾液有益于自身,因此主张咽津养生。他平时“叩齿鼓漱”,再把津液咽下去,每日必做,久而久之,利于健康。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把他这种咽津养生之法总结为“服玉泉法”,认为叩齿服玉泉的作用在于坚齿发,利于益寿延年。,什么是健康? 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宪章上有关于“健康”的阐述:健康不仅仅是不生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 根据的解释,所谓健康指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格健壮、精力充沛,并具有良好劳动效能的状态。健康水平通常用人体测量、体格检查和各种生理指标来测量。,身体健康标准有足够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压力而不感到紧张;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善于休息,睡眠良好;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能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体重得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臀协调;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头发有光泽,无头屑;牙齿清洁,无龋洞,无痛感,无出血症状,齿龈颜色正常;肌肉、皮肤富有弹性。,心理健康标准对现实具有敏锐的知觉;热爱生活,热爱他人,热爱大自然;能和少数人建立深厚的友谊,并有乐于助人的热心;具有真正的民主态度、创造性观念和幽默感;在所处的环境中能保持独立和宁静;对于最平常的事物如旭日朝阳,都能经常保持兴趣;能承受欢乐与忧伤的考验;注意基本的哲学和道德的理论。,青年人健康要点 (1)吃得正确:在青春期保持饮食平衡和有规律,有助于使你现在健美将来健康。(2)喝得正确:干净的水和果汁是有利于健康的,不要饮酒,喝醉是不明智的。(3)不吸烟:如果你想健美有吸引力,请别吸烟。(4)适当放松:运动、音乐、艺术、阅读与其他人交谈,可帮助你成为兴趣广泛的人。(5)积极自信:要积极自信和富有创造性,要珍惜青春。,青年人健康要点(6)知道节制:遇事能三思而后行,大多数的事故是可以避免的。(7)负责的性行为:了解自己的性行为并对此负责。(8)运动有好处:运动可以使你健美和感觉良好;参加运动的每一个人都可赢得健康。(9)常散步:散步是一种轻缓的运动,而且散步能使你感到舒适。(10)不吸毒:吸毒是一条死胡同,要坚决自信地说“不”。,中医的健康标准 从中医的角度看,人的健康可以从五个方面来说。即饮食、休息、大小便、体力、阳气。所谓饮食方面,就是指不偏食,嗅、味、食三种感觉正常,口不渴;所谓休息方面,就是指每天睡眠总量八个小时左右,其中包括午睡1小时,睡眠深而少梦,醒后精力充沛;所谓大小便方面,就是每天早晨有一次大便,不干不稀,并且通畅,一次时间不过五分钟;小便清且略黄,无泡沫、杂质,小便与饮水量成正比。所谓体力,就是能够胜任一般劳动,不感到疲劳,过重体力劳动,半小时左右能休息过来。所谓阳气,就是指身体温暧,手足温暧,头部无火,身不畏寒,有正常的性能力。达到这五条健康标准,此人则达到常态健康的最高水平。,中医十项健康标准具体体现眼睛有神:目光炯炯有神,无呆滞之感,说明精充、气足、神旺,脏腑功能良好。 声息调和:说话声音洪亮,呼吸从容不迫,反映出心肺脏功能及循环功能良好。 小便通畅:小便通畅,每天尿量1000至1500毫升,说明泌尿功能正常。大便通畅:大便每日一次或两次,无腹痛、腹泻,提示消化功能健旺。 体形适中:保持体形匀称,不胖不瘦。标准体重身高(厘米)-105(女性减100)(公斤)。,中医十项健康标准具体体现牙齿坚固:保持口腔卫生,基本上没有龋齿和其他口腔疾病。 腰腿灵便:保持每周3次以上的运动,每次半小时,使肌肉、骨骼和四肢灵活自如。 脉搏正常:脉搏从容和缓、柔和有力、节律整齐、不浮不沉、不大不小,说明心脏和循环功能良好。 饮食有节:每日定时定量,饮食均衡,不挑食,不偏食,不暴饮暴食,不酗酒,不吸烟。 起居准时:能按时起床和入睡,睡眠质量好。,标准体重的简单计算公式为:男子:身高(厘米)-105 = 体重 (公斤) 女子:身高(厘米)- 100 = 体重 (公斤),如超过或减少标准体重5公斤以内尚属正常范围,如超过或减少标准体重5公斤以上,应引起注意,超过10公斤以上,就属肥胖,为病态;如体重低于标准体重10公斤以上就属于极瘦,二者都不应忽视。,健康的判断 健康的基础是指一种平衡态、一种和谐状态。 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在维多利亚宣言中提出健康的四大基石为: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美国加洲大学公共健康系莱斯特布莱斯诺博士对约7000名1175岁的不同阶层、不同生活方式的男女居民进行了9年的研究,结果证实,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远远超过所有药物的影响。,据此,莱斯特博士和他的合作者研究出一套简明的、有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适合于所有人,如下:(1) 每日保持78小时睡眠。(2) 有规律的早餐。(3) 少吃多餐(每日可吃46餐)。(4) 不吸烟。(5) 不饮或饮少量低度酒。(6) 控制体重(不低于标准体重10%,不高于20%)。(7) 规律的锻炼(运动量适合本人的身体情况)。(8) 每年至少检查一次身体。,第二节 中医药保健的历史发展 中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我国医药经济中独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的发现相当早,在古代有神农尝百草的传说,现存最早的中药著作是汉代的神农本草经,记载药物365种;梁代陶弘景在神农本草经基础加以补充,著书名医别录,增加了魏晋以来300多年著名医家常用药物365种,共收录730种。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经过近30年勤奋工作,写成本草纲目192万字巨著,共载1892种中药,52卷,11096万及绘制1111幅精美插图,并完善了药物分类和检索体系。,儒家养生说 孔子“三戒”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孔子“仁者寿”:“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 ; “大德必得其寿。” 孔子饮食养生:“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儒家养生说 孟子:“养心莫善于寡欲” 、 “我四十不动心 ” 荀子:“欲不待可得而求者,从所可”。,道家养生说 道家一派,一方面崇尚自然,提倡所谓“返朴归真”、“清静无为”的处世哲学,一方面又提倡养生,希望能够“长生久视”。“寿敝天地”。所有这些思想,促进了他们对生命来源的探索和卫生保健的讲求。,先秦杂家养生思想 趋利避害,顺应自然动形以达郁,黄帝内经养生观 黄帝内经是我国医学现存最早的经典著作,它的问世不仅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也为中医养生学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三节 中医药的保健原理 中医理论通过药物扶正祛邪,调整阴阳,调理气血,调治脏腑,从而保健养生的目的。中药之所以具有上述作用,从传统中医药理论看,是因为中药各自具有若干性能及功效;从现代理论化研究看,是因为中药各自含有若干化学成分,具有不用的药理作用。 在养生思想的指导下,前人在养生实践基础上确立了一系列的养生原则在中医养生活动中必须掌握和遵循的一些基本法则。遵循这些基本原则,对于养生目的的实现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主要有:调阴阳、和脏腑、通经络、葆阴精、重养神、顺天时、调气机。,养生“八戒” 一戒疑。疑心病者,总以为别人在暗算自己,一言一行都得提防,因此坐立不安,经常失眠。 二戒妒。妒忌别人的成就,不考虑怎样奋起猛追,却希望别人栽跟头。 三戒卑。觉得自己处处不及旁人,在人前仿佛矮三分。不喜欢和人共事,愈来愈孤僻,越来越古怪。 四戒傲。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周围的人对他敬而远之,他却自鸣得意。生活空虚,无所寄托,缺少乐趣。,养生“八戒” 五戒躁。容易发脾气,脸红脖子粗或吵或闹,甚至骂人、打人、毁坏物件,然后心理上得到一种莫名其妙的满足。 六戒愁。整天生活在忧虑之中,愁容满面,心事重重。 七戒慎。时时提心吊胆,怕说错话,怕做错事,怕得罪人。 八戒悲。一生当中,一些不幸的事常常浮现在眼前,不觉悲从中来。,第四节 中医药保健总论 中国的传统医学,诞生于“道法自然”的哲学观念,所谓“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这纲纪,变化这父母,生杀这本始,神明这库府也。”因此中医“治病必求于本,本者本于阴阳。”医病先从推理入手,大自然“风寒暑湿燥火”循环往复、人的机体“心肝脾肺肾”相生相克、社会上“喜怒忧思悲恐惊”变幻无常,从天地变幻到人情事故,无一不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之内。 中医治的是人不是病,中医在治疗的过程中,是用药物的偏性来纠正人体的偏性,改善了人体的内环境,让被破坏的环境得到修复,让致病因子赖以生存的条件被破坏掉。,第四节 中医药保健总论 饮食对于人来说,同空气和阳光一样重要。自古以来我国劳动人民就十分谙熟事物的药理作用,并把食物喻为人的命脉。中医古籍太平圣惠方中说“夫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清神爽志,以资气血,若能用食平疴,适情遣病者,可谓上工矣。”事实上,许多天然的食物本身就是药物,祖国医学中有著药食同源,亦药亦食之说,亦药亦食的食物,能防治疾病,保健强身,延年益寿。,第四节 中医药保健总论 中药美容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并留下了许多传奇的故事。三国时,东吴孙权之子宠爱的邓夫人,不慎被刀误伤面颊,伤口较大。经医生用白獭脊髓与琥珀、朱砂等中药调配敷治,不仅疤痕消失,而且比往日更显白里透红,娇艳动人。据说,唐玄宗李隆基的女儿永乐公主,面容干瘪,肌肤不丰。后因“安史之乱”流落陕西大荔县白沙苑一带,常喝当地所产的蒺藜泡茶。两三年后竟出落得健美艳丽,风姿绰约。数千年来,经过历代研究积累,中药美容已成为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枝灿烂奇葩。,第二章 中医药基本理论,一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根据史书记载,我国远古医学典籍有黄帝针灸、素女脉诀和神农本草经,即所谓“三世医学”。但这些典籍大多可能早已散失,所以从现存的医学文献来看,汉以后历代医药学家的学术主张和理论依据,几乎都没脱离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和伤寒杂病论这几部古典著作的理论框架,这四部著作可说是汉代以前,也就是中医理论体系形成时期的代表经典著作,反映了从先秦至东汉末年之间,中医从基础医学到临床医学,以及药物、针灸治疗等已形成了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二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1.晋、隋、唐时期这一时期,主要表现在中医理论体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并更加系统化。这时期学术成就较大,对中医理论体系影响较深。,二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2.宋、金、元时期,临床医学有了较大发展,一些著名的医家在前人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践,大胆提出了自己的新见解。金元时期,更出现各具特色的医学流派,其中最突出的有寒凉派、攻下派、补土派和养阴派。四大派的代表人物刘完素、张从正、李杲和朱丹溪,被后世称为“金元四大家”。这些医家的创见,大大丰富了中医学理论体系。,二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3.明清时期,整理订正古代经典及历代名医著作之风甚盛,集大成之著作颇多,如明代楼英的医学纲目、王肯堂的证治准绳、清代国家组织编写的医宗金鉴、四库全书子部医家类。以及清代陈梦雷主编的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等等。这对于中医理论的普及和提高提供了很大的方便。这时期有不少杰出的医家提出新的见解。,二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4近代和现代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医学大量传入我国,对我国传统医学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不少中医专家努力探索中医学术革新之路。分别有人提出中西医汇通、中医科学化等主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西医学术相互交流,对中西医相互了解起了一定的作用。,二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5.解放后几十年,在系统发展、整理中医典籍和现代各医家学术思想以及加强中医学科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现在更引入了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因而,使中医理论更充实、更系统化,学科更完备。 同时,中西医结合和中医现代化研究已经做了不少开创性的工作。,二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特点 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是经过长期医学实践(主要是临床实践,亦包括对人和动物的解剖观察等),在古代哲学思想指导下,并融合了当时的自然科学知识(天文、历学、农学等)而逐步形成的。千百年来,一直在指导临床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也就是说,这一理论体系产生年代古远,受古代哲学思想和当时的自然科学知识影响很深,同时,又来源于实践,并长期指导实践。因此,它是经过实践反复检验过的。这一独特理论体系有两个基本的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论治。,(一) 整体观念 整体,其含义就是指统一性和完整性。 中医的整体观念其内涵有二: 一是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是重视人与自然界的统一。,(一) 整体观念 中医把人体看成一个以心为主宰,五脏为中心的统一体,这个统一体可分为五个系统。这五个系统通过经络相互连结在一起,而以气、血、津液为其活动的物质基础,同时又通过相生相克而相互调节,维持整体水平的协调和平衡;这个统一体从另一角度可分为阴、阳两部分,这两部分既对立相互制约又互相联系以维持平衡。同时,中医又认为人与自然界以及社会有密切的关系。这种整体观念贯串于中医的生理、病因、发病、诊断、治疗、养生等所有领域。同时,我们可以发现,中医在整体观念指导下,衍生出了一个重要观点,就是“平衡”,强调人与外界环境的平衡;强调人体内各部分的协调与平衡。,(一) 整体观念 在上述这种整体观念指导下,中医在诊察疾病时,总是考虑到疾病发生的季节,患者的居住环境、生活条件、饮食嗜好等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患者某一部位的病变,不会仅注意患病的局部,更会从上面说的五个系统内部之间的关系来分析或从五个系统之间的关系来分析。例如,眼的病常考虑到肝;耳鸣、耳聋常考虑到肾;肌肉痿软无力常考虑到脾等等。因为,肝开窍于目,肾开窍于耳,脾主肌肉。又例如,肝病会传至脾脏,所以,可以通过先“实脾”以防止肝病传脾;肺病,有时可以通过补脾而取效,这就是“培土生金”的方法。,(二) 辩证论治 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有三种手段,即辨病治疗、辨证论治和对症治疗。而三者之中,中医又特别重视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所特有而西医没有的,对症治疗,就是俗语说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见血止血等。辨病治疗,就是根据诊断是什么病则用什么药。辨证论治是中医精华所在。,(二) 辩证论治 “辨证”就是把四诊(望诊、闻诊、问诊、切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又称为“施治”,即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通过辨证论治的效果可以检验辨证论治的正确与否。辨证论治的过程,就是认识疾病和解决疾病的过程。,三 中医理论的哲学基础 对中医理论体系形成影响较大的哲学思想主要有: 气一元论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气一元论 气是构成世界的本原,即世界本原于气。气是运动不息,变化不止的,其基本形式是升、降、出、入。物质世界的诸般变化均源于气的运动变化,即气化。 气一元论渗透到中医学中以说明精气是生命的本源,也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人体气的运动必须协调、通畅才能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精气与神密切相关等等。,阴阳学说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阴阳的最初涵义是很朴素的,表示阳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引申为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内外,运动状态的躁动和宁静等。 一般来说,凡是剧烈运动着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着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晦暗的,都属于阴。 以天地而言,天气轻清为阳,地气重浊为阴;以水火而言,水性寒而润下属阴,火性热而炎上属阳。,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认为阴和阳既可代表相互对立的两个事物又可代表一事物内部所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方。阴阳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相互间有着交感、制约、互根、消长、转化等关系。,阴阳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 阴阳与人体解剖部位的关系:根据上述之外为阳、内为阴;上为阳,下为阴;背为阳,腹为阴的规律,则人之皮毛在外为阳,脏腑在内为阴;头在上为阳,足在下为阴。,阴阳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 阴阳与人体生理的关系:人体的健康与否,决定于阴阳是否调和,如内经所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人体摄取饮食后,经过脾、胃的腐熟运化,将营养物质运送至全身各处,使肉体增长强壮、使生命活动力旺盛。食物消化后有形的废料,由前后二阴排出。人体之阴阳若是保持在平衡的情况下,人体就健康。,阴阳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 阴阳与人体病理的关系:人体阴阳失去平衡后,就会表现出各种症状来,古人对症状的分类,也是用阴阳来代表和说明的。阳证,一般表现的症状是:发热、口渴、脉数(快)等,这类症状,古人又称为热(即阳)证。阴证,一般表现的症状是:不发热,口不渴、手足冷、脉迟(慢)等,这类症状,古人又称为寒(即阴)证。这就是内经所说的:“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阴阳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 阴阳在诊断上的应用:阴阳是诊断的总纲。疾病虽然很多,但其属性不外阴阳两类,如:从疾病发展部位来看,不在表(阳),就在里(阴)。从疾病性质来看:热证(阳),寒证(阴),从疾病发展趋势来自看:实证(阳)虚证(阴)。总之,阴阳可以概括疾病的属性。,阴阳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 阴阳在治疗上的应用:中药种类甚多,但就其性能不外阴阳两类,从药性来看:寒、热、温、凉、温热属阳,寒凉属阴。从治疗上总原则是“调整阴阳,以平为期”,这就是治疗的基本出发点。针对阴阳盛衰,采取补其不足,泻其有余,使阴阳偏盛偏衰的异常现象得到纠正,恢复其相对平衡状态。中医常用“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实者泻之,虚者补之”的治疗原则,促使失调的阴阳重新恢复到相对的平衡。临床上借药性之偏,来纠正人体阴阳之偏,使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 阴阳在治疗上的应用: 阳虚和阴胜则寒,治法:寒者热之(用热药); 阴虚和阳胜则热,治法:热者寒之(用寒药); 正气不足,治法:虚者补之; 邪气偏胜,治法:实者泻之; 阴不足、阳偏亢,治法:滋阴潜阳; 阴阳两者均不足,治法:滋阴助阳(阴阳双补)。,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是古人用人们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功能属性为代表,来归类事物的属性,并以五者之间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的关系来论述和推演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复杂的运动变化规律的一种学说。,五行学说 中医学运用“五行学说”,首先以归类的方法,说明人体各部位之间,与外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其次是在五行归类的基础上,以五脏为中心,以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说明人体各部之间在生理过程中的关系。在病理情况下,也以这种关系分析判断病情。,五行学说 木代表生气旺盛的“木曰曲直”。 火代表炎热的、向上的“火曰炎上”。 土代表具有营养作用的“土爰稼穑”。 金代表具有摧残杀伤作用的“金曰从革”。 水代表寒冷的、向下的“水曰润下”。,五行学说 木克土,土生金,金克木。 火克金,金生水,水克火。 土克水,水生木,木克土。 金克木,木生火,火克金。 水克火,火生土,土克水。,阴阳与五行的关系 阴阳学说主要说明事物对立双方的互相依存、互相消长和互相转化的关系; 五行学说是用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及生克乘侮规律,以说明事物的属性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中医学里,二者皆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为其物质基础;都是从宏观自然现象(包括)人体的变化规律,用取象比类的方法,来分析、研究、解释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及人体内外的各种关系,并指导临床辨证与治疗。,第三章 中药基础理论,一 中药的概念 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应用的药物,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及其人工合成的药物。,二 中药的性能 1.四气:就是药物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 2.五味:就是药物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味道。 3.升降浮沉:指药物作用于人体上、下、表、里的四种趋向而言。 4. 归经:是说明某种药物对某些脏腑经络的病变具有选择性的治疗作用,是定位、定向的药性理论。 5.中药毒性:是指药物对机体的伤害性,是反映药物安全程度的一种性能。,三 中药的用法1.配伍:根据病情需要和药物性能、功用,以安全有效用药为目的,按照一定法则,有选择地将两种以上的药物合在一起应用。配伍规律:单行:单用一种药物,不需要其它药物辅助,如独参汤。相须:两种功效相似的药物合用,能取得协同作用而互相促进疗效。如石膏配知母、大黄配芒硝。相使:两种不同功效的药物合用,一药为主,一药为辅,辅药能增强主药的疗效。如黄芪配茯苓、石膏配牛膝。相畏:两种药物合用后,一种药物能抑制另一种药物的烈性或毒性。如半夏畏生姜。相杀:一种药物能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如绿豆杀巴豆毒;防风杀砒霜毒。相恶:两种药物合用后,一种药物可以减弱或破坏另一种药物的功效。如生姜恶黄芩;人参恶莱菔子。相反:两药合用后,能增强原有的毒副作用或产生新的毒副作用。如乌头反半夏。,三 中药的用法 2.配伍禁忌 十八反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 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注:半夏、瓜蒌(天花粉)、贝母、白蔹、白芨 反乌头。海藻、大戟、甘遂、芫花反甘草 。人参、党参、沙参、玄参、丹参、苦参、细辛、芍药反藜芦。 十九畏 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砣僧,巴豆畏牵牛, 丁香畏郁金,牙硝畏三棱,川乌、草乌畏犀角,人参畏五灵脂,官桂畏赤石脂。,三 中药的用法 3.中药煎法 煎药法:宜选用导热均匀,不易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的器具,如砂锅、搪瓷等。煎药前加冷水浸泡药物3060分钟,水量适当,以高出药为度。 一般每剂药煎煮两次,第二次煎加水量和煎煮时间均应适当减少。解表药宜用武火,煎的时间不宜长,沸后1015分钟即可;补益药宜文火久煎,沸后煎4060分钟左右。两次药煎好后合并搅匀,分早晚两次分服。,三 中药的用法 4.中药服法 服药法:一般汤剂宜温服,解表散寒剂热服;治疗呕吐剂宜小量频服。滋补药宜饭前服,驱虫或泻下药空腹服;对胃肠有刺激的药宜饭后服;宁神安眠药宜睡前服。,四 中药的分类 1按药物功能分类-如解表药、清热药、理气药、活血化瘀药等。 2按药用部位分类-如根类、叶类、花类、皮类等。 3按有效成分分类-如含生物碱的中草药、含挥发油的中草药、含苷类的中草药等。 4按自然属性和亲缘关系分类-先把中草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动植物药材再根据其原植物原动物的亲缘关系来分类和排列次序。,五 方剂基本知识 方剂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根据病情需要,选择主药和辅药,酌定剂量,按一定的配伍原则,组合成的一种处方。,五 方剂基本知识 方剂的组成原则:君、臣、佐、使。 君药: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臣药:是协助主药以加强治疗作用的药物。 佐药:一是治疗兼证或次要症状的药物; 二是用于主药有毒,或药性峻烈须加以制约者。 三是反佐药,即与君药药性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使药:一是引经药,即引导它药直达病所的药物。 二是调和药性的药物,如方剂中常用甘草、大枣以调和药性等。,五 方剂基本知识举例:麻黄汤组成:麻黄 桂枝 杏仁 甘草主治:伤寒表实证:发热恶寒,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脉浮紧作用:散寒解表,宣肺平喘方解:麻黄 辛温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君药 桂枝 辛甘温 温经解肌助麻黄发汗解表-臣药 杏仁 苦温 下气降逆,助麻黄宣肺平喘-佐药 甘草 甘温 调和诸药- -使药,六 影响中药作用的因素药物因素:产地、采收季节、贮藏条件、炮制机体因素:生理状况、病理状况环境因素:地理条件、气候寒暖、饮食起居、家庭环境、居住部位,第四章 中医养生,养生:即保养生命之义。又称摄生、道生、保生等。就是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所进行的保健活动。 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内篇。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培养、补养、护养之意。养生是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寒温等各种方法去实现的,是一种综合性的强身益寿活动。,养生的重要意义: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缓衰老,养生的必要性 据联合国的资料报道:日本人的寿命是世界冠军。他们女性的平均寿命是87.6岁,而我们国家是67.88岁,距离日本整整差20岁。 在国内普查高知识科研人员和企业家及名人名星,由于不重视养生,生命透支,平均寿命只有52.5岁。目前我国死亡率最高的是30-50岁左右的人。 同样因工作和精神压力大,生活不规律,又没有得到有效的身体和心理调整,英年早逝的:李媛媛、梅艳芳、陈逸飞、古月等等给人们留下多少惋惜,多少遗憾。 专家认为,如果预防医学措施做的好,重视养生的重要性,疾病可减少一半,寿命可延长10年以上,医药消费支出也会大大减少。,俗话说:“病从口入”,从养生的角度理解此话颇有道理,吃不洁之物污染肠胃,暴饮暴食、多吃生冷之物伤脾,五味过量伤脏腑。饮食维持生命,如不当也可损坏生命,所以养生须食之有道。,第一节 饮食养生,一、三通一平,肠要常清 人体是由管子组成的。在众多管子中有三条主管道:气道、血道、谷道,人呼吸靠气道,血液循环靠血道,食物变成能源靠谷道。 人健康长寿,须3条主管道及附属细管道畅通及五脏六腑平衡,即三通一平。 饮食与三通一平有直接关系,所以必须从理论上了解与其相关的道理。“肾是先天之根,脾为后天之本”。肾的强弱一般是父母遗传的,脾胃的好坏往往是后天形成的。所以,肾虚弱的人靠后天的脾胃滋养,可延年益寿;反之,肾强的人脾胃不好,也会减短寿命。,第一节 饮食养生,一、三通一平,肠要常清 按五行学说,脾为土,肺为金,土生金。脾胃正常肺的功能才好;反之,肺气虚,人必乏力。 脾统血,若脾虚,统血的功能发生障碍,会使“血不循径”,引起鼻血、血斑、吐血、崩漏、便血等。 由上可见,调养好脾胃系统使谷道通畅,对气道和血道均有益处。谷道通,应保持肠要常清。 肠要常清,主要指肠胃应保持相对的清淡、清新、清净。,第一节 饮食养生,二、注意饮食勿偏 现代人所偏爱的三高一低的饮食结构(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出现了很多肥胖人群,这类食品带来的胆固醇沉积在血管壁上,会导致心血管疾病,世界每年夺走1/4的人口性命。,第一节 饮食养生,二、注意饮食勿偏 提倡在一定程度上以植物蛋白代替动物蛋白,多食豆类及豆制品,主食以米类为主,多食杂粮、粗粮,它们往往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2、VE和多种氨基酸等营养物质,有些食品如玉米,还能起到利尿排石、降脂、降压、降血糖的特殊功能。还应多食蔬菜、水果这些富含维生素的粗纤维食物。对于嗜食辛辣或寒凉的人来说,应注意少吃为佳,长此下去,会损伤后天之本-脾胃。,第一节 饮食养生,三、饮食有节 有人曾做过这样的试验:一组大鼠限制饮食,只给吃八分饱,一组大鼠自由取食,随便吃,结果发现,只吃八分饱的大鼠寿命比较长。美国人用蠕虫、白鼠、老鼠和猴子做观察,把它们摄入的食品减少30%的热量,则它们的寿命比普通饮食的同类长30%。观察人类,长寿者肥胖的少。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位于南宁北郊山区,经济欠发达,但却是长寿县,年逾百岁者很多见。他们的养生之道之一就是吃饭只吃八分饱,而且经常素食。当然,长寿的后天因素还有很多,养生之道的方法也不少,但长寿者们食不过饱,只吃八分饱的习惯是值得仿效的。,第一节 饮食养生,三、饮食有节 在进食的量和时间上都要有一个合理的把握,进食饥饱适中则消化、吸收功能正常,饮食过饱伤及脾胃,也影响睡眠。 如何做到“八分饱”呢?首先要有毅力,面对山珍海味不动摇,在还稍有饥饿感的情况下,毅然离开饭桌。在下一顿该就餐时确实有饥饿感了,这就说明脾胃好,有食欲。饭前先喝汤或喝稀饭会提前产生饱腹感,有助于防止暴饮暴食。,第一节 饮食养生,四、食宜清淡 如饮食过咸,可产生高血压病,影响心肾功能。对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群,在饮食上有针对性的选用健脑食品,在中医食疗学经常使用的是以脏补脏的方法。当感到头部空痛、精神疲惫、记忆力减退时,可用猪、牛、羊、鱼等动物的脑髓来补充,此外,如:粳米、荞麦、核桃、荔枝、大枣、百合、山药、黑芝麻、黑木耳、菠萝、松子、花生、大豆及豆制品等等,它们大都能宜精养血、补肾健脾,脾肾健旺、气血充足,髓海便得到充养。,第一节 饮食养生,五、腹胀 有三种情况:积食腹胀、内脏失调引起的腹胀及心气不足(有句养生古话“精气足不畏寒,心气足不思饭)。不论何种原因造成的腹胀,最好的办法是先停食,这样有利于自身内部的调整。如果在腹胀情况下仍然进食,必然导致伤脾,使消化吸收功能紊乱,使人感到腹胀加剧,甚至呼吸困难。久之,则出现脂肪肝、高血脂、高血压、肥胖之类症状。重则出现中毒之症。,第一节 饮食养生,六、琼浆玉液,延年益寿 自古以来多有高贵者寻琼浆玉液一说。琼浆玉液在何处?就在人的口中。人的口水即玉液,也叫津液,它搅拌食物于牙齿之间,食物磨细被口水中的酶转化为极易消化吸收的物质,此乃琼浆。,第一节 饮食养生,六、琼浆玉液,延年益寿 (一)生津:生津的方法很多,外国人喜欢嚼口香糖,中国女性喜欢含话梅之类食品。更重要的是意念,将舌下想象为一眼涌冒的甘泉。有此意念,神经系统可调节津液的大量生产,使各条管道疏流畅通。,第一节 饮食养生,六、琼浆玉液,延年益寿 (二)惜津:惜津十分重要,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适量饮水,保持体内的充足水分;二是少说废话惜津养神,口干舌燥多因废话过多所致;三是勿养成常吐唾液的毛病。,第一节 饮食养生,六、琼浆玉液,延年益寿 (三)用津:津液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分解口中的食物,二是入胃协助消化,并与养份一起滋养肌体。在生活中相当一部分人不会用津。一些人饭前先喝茶,冲淡胃液;饮茶之后再喝一碗汤,进一步稀释胃液;然后一边吃饭一边喝饮料。中年以上的人本来消化机制已弱,再将消化液稀释,还怎么能分解食物呢?另外,口中的食物需要津液搅拌下咽,才能有利于消化,用饮料冲下去无疑对胃增加了压力。由于食物在口中未被分解,到胃中又没有足够浓度的消化液,食物不能被有效地吸收,造成人体营养不良。所以,我国南部地区的一些人整天进补,却面黄肌瘦。这叫做“浪费了钱财,劳碌了脾胃”。 正确的方法是,吃饭前和吃饭后半个小时不喝水,以保持消化液足够浓度。可以在饭前半小时喝水,以保证有足够的消化液参与咀嚼。,第一节 饮食养生,七、不吸烟,少喝酒 现代社会对戒烟的呼声越来越高,理由是吸烟有害于健康。烟是能提神的,但一个人的神要靠一种物质来提,又是不足取的。所以,不吸烟的人不要学,以免吸烟成瘾。,第一节 饮食养生,七、不吸烟,少喝酒 酒能活血,亦可引起神经兴奋,因此人们长饮不衰。中医也称“酒为百药之首”。适度地饮酒于人体无害,但长期过量饮酒对人体有害无益。 饮酒有三法:一是秋冬季节喝少许白酒,少喝啤酒,防止胃寒;二是春夏季节适量饮啤酒,利于泻火。但切不要喝冰镇啤酒,会伤脾伤胃;三是饭前喝少许无勾兑食物酒精的果酒,有助于消化肉食。四是睡前适量喝红酒可改善睡眠,并有美容的效果。,第一节 饮食养生,善养生者,要避免进食被污染的食物和腐败变质的食物。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说:“不欲极饥而食,食不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可过多。饱食过多,则结积聚;渴饮过多,则成痰癖。”即身体为饮食所伤,主要是过量饮食,损伤脾胃,以致痰湿内生,气血瘀阻,或营卫气血化门元不足,疾病从而生焉。 中医饮食养生强调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正确选用饮食,得益的饮食人人不同,不可用一种模式定天下人饮食,提倡五味合和,主张节制饮食。具体来说,就是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菜为充,使气味相和,达到补养调节人体的效果。,第一节 饮食养生,(一)调神养生 精神情志是人生理活动的表现之一,它是脏腑气血的基础上产生的,正常的精神情志活动对人体健康有正面的意义和帮助,所以古人非常重视精神活动的调摄,这就是调神。保持思想清静,便能获得调养精神、祛病延年的目的。心静血清,血清无疾。,第二节 心态平衡,(一)调神养生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人的各种情绪活动与机体的生理反应有极密切的关系,人在激动或紧张的时候,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出现呼吸加速、脉搏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增高、血糖增加的状况;突然惊恐时会使血管收缩、脸色变白、出冷汗、甚至呼吸暂时停止或导致心脏病发作;忧虑、抑郁的人容易发展成为高血压病,长期忧郁的人因为抑制了肠胃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引起食欲减退、消化不良或引发肠胃病;长期悲伤、怨恨和处于敌对关系的人,比别人容易患癌症,特别是那些精神受过重创或精神压力大、长期紧张、情绪过度抑郁或无法解决的悲哀,似乎都是癌症的前兆。,第二节 心态平衡,(二)爱心养生人活在社会上,时刻都要有一颗爱心,既爱自己亦爱他人。爱自己是养生的前提和基础,其道理不言自明。未有不爱己身而养生者;爱人知人是对他人的爱,爱他人便能用自己之所学为他人的养生服务,保护他人的健康。须知爱人知人除了能帮助他人的健康,反过来也对自己的养生有益。一个人为对方着想、体谅对方、帮助对方、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体会,将心比心亲爱对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这些便是仁的内容,是儒家精神的最高境界。,第二节 心态平衡,(二)爱心养生佛家以宽大为怀、慈悲为本,不仅爱人,还要爱世上一切的生命。爱人爱世,如此便会给自己精神上带来愉悦、舒坦、充实、宁静,这才是保障心里健康进而达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措施,是养生的途径。,第二节 心态平衡,(三)顺其自然 是养生的最高境界。老子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即规律,规律又有大小之分。一定时空下的规律不是永恒不变的。例如:在常规下,水加温到100度沸腾,可是在喜马拉雅山上,水温到70度即可沸腾。道法自然中的“自然”二字,指宇宙的大规律无始无终,大到无穷,小到无形。,第二节 心态平衡,(三)顺其自然 养生能懂得顺其自然,才真正开始接近天地,谁离天地越近,谁就能更多的获得天地的滋养。人生于天地之间,顺则生,逆则亡。老子讲:“天地没有私心、没有偏见。他不因牡丹花名贵而让其常开不落,也不因狗尾巴花卑俗而不准其生长,他不为盛夏的百花齐放而欢呼,也不为秋冬的花凋而忧伤。花开必有落,落是开的继续。,第二节 心态平衡,(一)春季 春季从立春开始,历经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共6个节气,止于立夏前一天,春季阳气生发、大地回春、万象更新、生机盎然,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然而,春天不但是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