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困难群体再就业问题的调查与思考_第1页
对困难群体再就业问题的调查与思考_第2页
对困难群体再就业问题的调查与思考_第3页
对困难群体再就业问题的调查与思考_第4页
对困难群体再就业问题的调查与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3对困难群体再就业问题的调查与思考近年来,*区坚持从加快发展、稳定大局出发,把做好困难群体再就业工作作为党和政府的重要职责,摆在突出位置,采取一是鼓励各类企业大力开发就业岗位,优先安置一批;二是积极推进政府购买的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一批;三是努力拓展社区服务业岗位,优先安排一批;四是强化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优先帮扶自主择业和自主创业一批;五是实施机关企事业单位结对帮扶,优先援助一批;六是组织困难群体专场招聘活动,优先推荐输出一批。XX 年,全区新增就业人员 7373 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5174 人,帮扶困难群体就业 1834 人,其中“4050”人员 878 人,帮助一家有两个以上下岗失业人员家庭实现再就业 273 人,单亲家庭实现再就业 490 人。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大量增加,其中部分下岗失业人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技能单一,成为就业困难群体,形势十分严峻。一、就业困难群体的现状今年年初,我们对所辖 33 个社区的就业困难群体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以“4050”下岗失业人员为主的困难群体就业状况不容乐观。主要呈现如下特点:比重大。截止 6 底,全区下岗失业人员约万人,其中就业困难群体 5779 人,占下岗失业人员总数的%。主要2 / 13是:“4050”下岗失业人员 2686 人,家庭中两个及两个以上下岗失业人员 2599 人,单亲家庭下岗失业人员 494 人。分别占下岗失业人员总数的%、%和%。就业困难人员总数已接近下岗失业人员总数的一半,如此大的比重,给再就业工作带来了相当的压力。职业介绍成功率低。据统计 XX 年 7 月12 月,*区人才市场共发布就业信息 8800 个,职业介绍成功 4320 人次。其中, “4050”人员介绍成功 968 人次,成功率为%,双下岗失业人员介绍成功 850 人次,单亲下岗失业人员介绍成功 212 人次,成功率仅为%和%。困难群体职业介绍成功率总体偏低,均未超过 30%。女性较男性更难就业。在这些困难就业群体中,女性 3121 人,占 54%,男性 2658 人,占 46%,女性比例高出男性 8 个百分点以上。可见女性在就业上比男性处于更困难的地位。其次,在 45 岁以上的困难群体当中,男性就业观点较女性更为现实,期望值低于女性。失业周期长,再就业周期短。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人连续 2 到 3 年未能就业,连续 5 年失业在家的也不在少数。长期的无岗可上使他们产生了消极念头,再就业积极性日益降低。即使其中一部分人实现了再就业,但他们普遍对工作岗位的满意程度不高,工作不到 1、2 年又面临再次失业。3 / 13二、困难群体就业难的原因就业岗位有限近几年,预计我区城镇每年需要就业人数达 11000人左右,然而,从目前的经济增长规模来看,每年新增的就业岗位却只有 7000 个左右,年度供大于求约 4000 人,就业岗位的增加远远满足不了就业需求的增长。所以,缓慢的就业岗位增长速度和有限的就业岗位数量是导致困难群体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就业竞争力弱困难就业人员年龄普遍集中在 35 岁至 50 岁之间,而据有关资料表明,目前的劳动力市场对 35 岁以上年龄段的需求仅占总需求的 25%。同时,绝大多数下岗失业人员只有初中或高中文化水平,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 5779 人的 71%。在 5779 人中,有就业能力的有 1063 人,仅占 18%。年龄过高,能力有限,职业技能不高,且已有的职业技能不能满足转岗的需要,致使困难群体在劳动力市场中越来越没有竞争力。屡次失败,他们的再就业信心严重受挫。用人单位的“高消费”现在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存在着多种歧视,如性别歧视、年龄歧视、学历歧视等。就业人员增多与岗位不足的矛盾直接导致用人单位的“高消费”:明明是专科生能干的活,却因本科生的报名踊跃而导致前者求职无望,4 / 13明明是 40 岁以上的求职者能够胜任的岗位,却因 30 岁的人报名多而使前者落榜。有的单位无论工作岗位是否需要,在招工时一律要求男性,年龄 35 岁以下且学历必须大专及以上。从而造成符合条件的人不愿意做,愿意做的困难就业人员又因条件不符合而不敢应聘。 上一篇:坚持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食品药品检验事业跨越发展 下一篇:领导干部科学发展能力调研报告 受主观条件的影响1、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数困难就业群体还向往着已往的国有企业待遇,看病由国家全额报销,住房由国家统一分配,退休后还有退休金保障,认为只有到全民所有制企业才算就业,只有取得固定工身份才算就业,于是滋生了等、靠、要思想,不愿到临时性、季节性、灵活性岗位就业。调查发现,有接近 80%的困难就业群体愿意重新走上工作岗位,但由于不胜任新的工作岗位、工资低、怕丢面子、工作地点离家远、工作脏、累等原因自动放弃了工作机会,其中以前 3 个原因最为突出。2、家庭环境的影响。在“4050”下岗失业人员和单亲下岗失业人员家庭中,大多数是上有老,下有小,家庭负担较重,他们不得不放弃外出打工的机会在家照顾老人5 / 13和孩子。3、受“低保”政策的负面影响。 “出去做事淘神费力,除去车费、饭钱所剩无几,被居委会知道了还没了低保金,太不划算。 ”个别“低保”户把社会保障当作永久性福利,拿着每月固定的“低保工资” ,即使有劳动能力也不愿出去工作。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目前,我国已建立起了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和城市低保制度为主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但在部分私营企业落实情况不够理想,多数私营企业老板认为“能给你口饭吃就不错啦,还能给你上保险?”虽然近几年我们加大了劳动保障监察力度,但仍有部分私营企业主对劳动法规政策知之不多,认为市场经济就是我想用谁就用谁,导致劳动合同的签订率不高,招用人员录用备案率也达不到要求。这些大大挫伤了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困难就业群体的就业积极性。扶持政策还不完善根据中央下达的再就业扶持政策,困难就业群体可享受税费减免、小额贷款政策自谋职业或自主创业;服务型企业和社区也可利用社保补贴、岗位补贴招用下岗失业人员,扶持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群体。但因小额贷款程序复杂、条件苛刻,造成自主创业起步资金难以6 / 13到位,再就业愿望难以实现。而各项补贴资金使用规模较小,打击了企业吸纳困难就业群体的积极性,阻碍了社区公益性岗位开发的进度。三、对促进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的建议当前,我区困难群体再就业工作的对策思路主要是继续坚持“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围绕就业政策、促进就业制度及开发社区就业岗位展开,概括起来,要重点解决以下几方面问题:解决就业无信息的问题。要加快对劳动力市场的规划和管理,推动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和完善。具体来说,要打破地域之间、行业之间的界限,培育和发展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就业市场,通过劳动力供求信息的采集、发布、传递,实现双方的沟通,以达到双向选择、合理配置、安置就业的目的。要尽快建立供求信息网、就业信息库和职业介绍网络,使得人才信息的交流、就业再就业不再受地域的限制。可以参考借鉴“岗位储备银行”的做法,在各街道开通“人找事,事找人”专线,架起沟通下岗失业人员与就业岗位的桥梁。解决上岗无技能的问题。调查显示职业技能的不足是困难群体下岗失业的主要原因。因此,要按照“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7 / 13的思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下岗失业人员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转岗培训,突出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着力提高下岗职工再就业率。建议与企业合作,选择在场地、设备、人才、经费等综合实力较强的企业建立再就业技能培训基地。通过培训为企业培养人才,为我区储备人才,向外输出人才。要筛选适合本地发展的创业培训项目,积极开展创业培训指导,把“送饭碗”变成让下岗失业人员自己“造饭碗” 。解决政策不完善的问题。对困难群体进行再就业政策援助是政府促进就业的主要措施,这几年来国家在不断探索促进就业的政策,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结合我区实际,我们认为某些政策还可以更细一些。 上一篇:坚持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食品药品检验事业跨越发展 下一篇:领导干部科学发展能力调研报告 一是对不同年龄下岗失业人员要实施不同的就业政策。如:年龄在 2535 岁间的以市场就业为主,辅之以政府的职业指导,培训和资金税收的支持。对年龄在 3545岁间的中年人以半市场半政策扶持为主,引导进入非正规部门就业。对这部分人重点是解决好就业观念的转变,帮8 / 13助他们树立起重新就业的信心。二是挖掘企业潜力,鼓励企业吸纳下岗职工。除了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企业增加就业岗位外,目前最重要的是怎样用足用好现有政策,鼓励企业扩大雇佣下岗职工。而鼓励企业多用下岗职工关键是降低雇佣下岗职工的人工成本。在这方面可研究一些优惠政策,如:凡招用下岗职工并与其签定一年以上合同的企业,当地政府可按招用人数发给一定的工资性补贴;对招收下岗职工达到一定比例的企业也可享受一定时间内减免税收的待遇,并优先享受小额贷款或贷款贴息等多种优惠政策鼓励,提高用人单位使用下岗职工的热情。三是要大力鼓励灵活就业。当前,我们认为促进灵活就业发展的关键是要分类指导,区别对待,突出重点。针对灵活就业领域广泛、种类庞杂的情况,根据不同灵活就业形式的特点,确定不同的政策指导重点。对自雇型灵活就业人员,重点是制定实施支持小型企业创办和发展的政策措施;对受雇于大中型企业的临时工、小时工、劳务工和季节工,重点应放在规范这些企业的用工行为和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上;对非正规部门即小型企业的劳动者,重点是通过调整和完善现行劳动法律制度,做到既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又切实维护受雇于这类企业的劳动者权益;对那些从事独立服务的灵活就业人员,如家庭小时工、街9 / 13头小贩、打零工者以及其他一些难以确定其劳动性质的如推销人员等,重点是加强对他们的就业服务,同时抓紧研究这一就业领域出现的一些新问题。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解决困难群体的社会保险接续问题,是推动和促进他们灵活就业的关键。比如目前单独从事家政服务的工作人员的权益难以得到保障,而家政公司的工作人员则相对好得多。解决社区就业无组织的问题。即推进社区服务产业化,积极倡导多种方式组织社区就业。社区服务产业化是社区服务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实现了社区服务产业化,才能真正地促进社区就业的发展,更好地解决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推进社区服务产业化可通过三个方面逐步实现:实现社区服务多元化。我们的社区服务不仅应包括与居民吃、穿、住、行、娱乐、健身等方面有关的服务,还包括诸如保洁、保绿、保安、保养等公益服务以及其他方面的服务,这样就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实现社区服务市场化。将社区服务引入市场机制,由于经营者置身市场之中,他们的神经比政府官员的神经更加敏感,更能把握需要和创造需求。实现社区服务规模化。今年,我们主要是通过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建设商贸园、工贸园和农贸园等再就业载体,大批量的开发社区就业岗位,目前已新增就业岗位近 200 个。从运行情10 / 13况来看,社区服务的规模化促进了专业分工,进一步拓展了社区服务的内容,同时,降低了服务成本和服务价值,扩大了社区服务的需求。 解决自主创业顾虑多的问题。一是加大对社区创业资金的扶植力度。创业资金短缺是社区就业生存、发展面临的一大困境。一方面,由于社区服务业大多是微利甚至是亏损运营,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社会投资资本不愿涉足这一领域,从而缺少资本投入;另一方面,社区服务业启动资金少,尽管政府各职能部门对社区就业实体也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但均是后期拨款,且资金到位周期过长,企业前期运作颇为困难。所以建议财政进一步加大对社区就业的补助,包括对就业人员的工资补助、对下岗职工转岗培训费的投入、承担部分或大部分社区服务非盈利组织的服务成本或支出等。 二是尽量从制度上降低非正规就业带给人们的心理上不安全感和风险性。社区服务业大都具有不固定、不稳定、阶段性等特点,难以形成稳定的劳动关系。当务之急一方面要纠正人们在就业形式认识上的偏差,转变全日制、固定工制和就业的地域观念,提高对自由式就业、非正规就业的认同感;另一方面,在鼓励人们接受非正规就业方式的同时,应尽量从制度上去设计和完善与该种就业形式相适应的劳动合同制,小时工资、周工资制度,以及保险11 / 13关系等安全保障方式。 上一篇:坚持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食品药品检验事业跨越发展 下一篇:领导干部科学发展能力调研报告 三是解决社区就业的场地问题。应采取行政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方式,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资源共享的原则,引导社区驻地企业向社区开放,为社区居民服务;政府在新建和旧城改造时,应预留出为居民提供服务的场地,并真正落到实处。四是建立公益性载体。可由各社区安排一定场地和一名负责人,鼓励辖区大学毕业生、企业老板、再就业明星和社会各界热心人士踊跃加入,成立类似社团性质的促进就业组织。这类组织的主要任务是对有意创办实体的人员提供创业咨询,帮助办理申请认定手续等服务;对各种非正式就业组织提供经营指导服务;或者直接组织一些服务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