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烧伤治疗_第1页
小儿烧伤治疗_第2页
小儿烧伤治疗_第3页
小儿烧伤治疗_第4页
小儿烧伤治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 儿 烧 伤,小儿烧伤是指12岁以下儿童烧伤,占同期住院病人的32.82%。由于小儿发育未成熟,动作不协调,回避反应迟缓,故易发生烧、烫伤,致伤原因多为生活烧伤,其中以热液烫伤最多,火焰烧伤次之。电烧伤多为小儿握持或赤足碰到裸露电线而触电烧伤,也有较大儿童因攀爬变压器、高压线杆而致高压电烧伤者。,一、呼吸系统 新生儿40-48次/分,1-5岁约25次/分,8-12岁约20次/分。,二、神经系统 小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体表面积比成人较大,皮下脂肪少,发汗功能又不健全,因此小儿的体温容易随周围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在手术、换药、及暴露时间过长易发生低体温,过热容易引起惊厥。因此对小儿烧伤病室或手术室的适度保暖尤为重要。,小儿生理特点,三、循环系统:小儿全身血量约占体重的8%,小儿细胞外液占体重的25%-47%,维持体液平衡较成人差,所以耐受脱水的能力也差。四、消化系统:小儿肠壁薄,黏膜血管丰富,渗透性高,吸收率也高,易发生胃肠道感染而引起中毒性腹泻及肠功能紊乱。烧伤后应加强口服营养,给于高蛋白和低脂饮食。,五、泌尿系统:婴儿的膀胱容量为50ml,1岁时约为200ml,10岁约为750ml,15岁能达1500ml。六、免疫系统: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只有IgG抗体,没有IgM抗体,因此对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等无保护作用,对细菌的易感性比成人高。七、小儿皮肤嫩薄、附件少, 度烧伤极易因感染而变为度烧伤。,小儿烧伤面积评估,小儿体表面积的特点:头大、腿短伦-勃法:不同年龄小儿身体各部位表面积的比率(%)年龄(岁) 10,或有以下情形之一,总面积虽不足15%,仍属重度烧伤范围:1、全身情况严重或已有休克者;2、有严重创伤或合并化学药物中毒者;3、重度吸入性损伤者;4、婴儿头面积烧伤超过5%者;,急救和早期处理,一、气管切开,维持呼吸道通畅,头面部烧伤的早期往往水肿严重,甚至可因肿胀压迫气管引起呼吸困难;特别是火焰烧伤时,患儿常因恐惧大声呼喊致使烟雾吸入,引起吸入性损伤。临床表现为烦躁不安、呼吸增快(40次/分以上),伴有呼吸困难,应立即做气管切开。胸部环形焦痂影响呼吸者应及时行减张切开,并注意防止镇静剂过量引起的呼吸抑制,影响呼吸交换量。,二,建立静脉通路,进行液体复苏,烧伤面积超过5%的小儿均应经静脉补液、但因小儿耐受性差,补液过多或不足都对小儿有严重影响,可发生肺水肿或休克。伤后前8h补入总量的一半,后16h补入其余的一半。伤后48h以后需要根据病人具体情况予以调节。补液原则:先盐后糖,先晶后胶,补液临床指标:1、尿量:维持每小时尿量0.5-1ml/kg;2、神志清楚、安静、无烦躁、躁动等脑缺氧症状;3、心跳有力:能扪及足背动脉搏动,心率在140次/分以下;4、肤色正常,外周静脉及毛细血管充盈良好,肢端温暖。5、血压不低于80-90mmHg,脉压不低于20mmHg。,注意液体质和量的调控:1、胶体液应用血浆为好,不使用胶体胶体液者往往会使休克度过不平稳。2、电解质液以采用平衡盐溶液为宜,有酸中毒时或有血红蛋白尿需要碱化尿液时,再酌情加入碱性药物的比例。3、电解质液、葡萄糖液和胶体液应当交替使用。4、休克期少尿首先考虑血容量不足,应加快补液,如果补液量已较充足,其他休克指症不明显而仍然尿少时,可在补液的同时给于利尿药物,如20%甘露醇或呋塞米等;,小儿烧伤的创面处理,1、小儿体温易受环境温度影响,在气温较高时,包扎面积过大易发生高热,故应多采用暴露疗法,而在寒冷季节则以包扎为宜。2、创面用药浓度及面积不宜过大,以免引起药物吸收中毒。,3、创面感染时常易出现皮疹、瘀斑、出血点。荨麻疹或猩红热杨皮疹,严重全身感染时可于脓包疹,绿脓杆菌脓毒血症时创面坏死斑多见,此时应立即切除坏死组织和焦痂。4、小儿皮肤嫩薄,附件少,创面感染后易加深,但小儿生长力较强,创面愈合又较成人快,因此手术取皮时要特别注意不能过厚,以免供皮区不愈合。,常见并发症,一、高热烧伤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小儿体温超过39也十分常见。一般不需特别处理。如体温持续在39 或40 以上就要积极寻找发热原并进行紧急处理,以免延误治疗而引起惊厥、昏迷或其他更严重的后果。,1、创面感染:表现为局部潮湿、积脓或有臭味等,早期创周有明显的蜂窝织炎,严重者为创面脓毒症,或者可以见到创周有“虫蛀样”侵袭性感染。肉芽创面暴露过大可引起高热。,2、脓毒症:体温骤升或持续高热常是脓毒症的早期症状之一,除高热外,多伴有其它脓毒症的表现。,原因:由于小儿体温调节中枢尚未成熟,易受各种刺激而发生高热,3、创面包扎过多过厚:可以致散热不良,特别是炎热天气,改为暴露疗法,体温即可下降。,4、换药热:因换药面积太大,扰动太多,尤其是对创面进行浸泡以后,易引起明显发热,这种高热,多为”一过性“,与换药有明显关系。同样,湿敷面积过大也可引起高热。,5、肺部感染:常同时有呼吸道症状,如咳嗽、气急、肺部湿罗音等。X线片有助诊断。,6、环境温度过高:多见于温度过高的夏季,或者冬季保温温度过高,致使小儿体温发散不好。多见于婴幼儿。,7、合并颅脑损伤:影响体温调节中枢8、输血输液反应:持续4-6h9、过敏性反应:如药物过敏10、药物热:持续应用大量抗生素后,治疗:,1、病因治疗:针对高热的原因进行治疗是主要的、根本的,而重点又,在于防预。,2、降温处理:避免发生惊厥、昏迷。、物理降温:温水,擦浴,多用于发热初期并伴有寒战时;、当寒战消失后,即可,采用冷敷、冰袋置大血管部位或用酒精浴,直至皮肤发红为止。,、药物降温: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等;,3、镇静止痉剂:小儿高热,尤其是婴幼儿的突起高热,容易发生惊,厥。所以,在退热的同时,应用镇静止痉药物,以防止惊厥发生。,二、惊厥惊厥是大脑功能失常的临床表现往往抽搐与昏迷同时存在。1、病因:、高热惊厥:以半岁到3岁多见,一般与发热开始时发生,为大发作,持续数分钟即可缓解,较长可达十几分钟,惊厥缓解后,神智即恢复正常,无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发作次数一般不超过2-3次,热退惊止。但有半数病儿在下次发热时再次发生惊厥。,中毒性脑病:由烧伤脓毒症引起;脑缺氧、脑水肿;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营养不良;高血压脑病;药物中毒或过敏;其他:如癫痫、破伤风、感染后血栓、脑出血坏死、颅内出血或积液及脑膜脑炎等。,3、防治 重点在于预防,关键在于针对发生惊厥的原因进行预防。如降温、防治脓毒症和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的失衡。如已发生惊厥,应及时抢救。,、急救:将患儿口扩张,放压舌板,以防咬伤舌部;立即给氧,并密切观察呼吸和心跳情况;持续抽搐时间较长可引起窒息,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及实行人工呼吸,抽搐伴有呕吐者应立即侧卧,以防止误吸和吸入性肺炎;创面要妥善保护,以免擦伤。、止痉:药物止痉,苯巴比妥钠、地西泮、氯丙嗪及异丙嗪等。,、窒息的处理:呼吸困难青紫者,给氧,必要时行人工呼吸,或机械通气。、并发症的处理:惊厥反复发作或持续不止可引起脑缺氧、脑水肿,必要时可给20%甘露醇注射液或速尿注射液行脱水治疗,同时还应密切注意呼吸和心功能状况,随时给予必要的处理。、病因治疗:最关键,加强创面处理,彻底引流,及早消灭创面,积极防治脓毒症,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三、胃肠功能紊乱,3岁小儿最常见,由于小儿消化道发育不完善,胃酸分泌能力较差,消化功能不足,中枢神经系统尚未健全,胃肠运动能力较弱调节功能不稳定,因而在受到外界刺激时易引起消化功能紊乱。,临床表现:,轻者以消化道为主,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大便次数增加,每日数次,大便为“蛋花样”或稀糊状,酸臭味,有少量黏液,但无脓血镜检有大量脂肪球、不消化食物残渣和少许白细胞。重者大便可增至数十次,呈“水样便”。呕吐频繁或出现肠麻痹,并可伴有脱水、酸中毒、低血钾等一系列水与电解质紊乱。由于肠内毒素的吸收,小儿常有中毒症状,如精神萎靡、嗜睡、或躁动不安,甚至惊厥、昏迷。,防治:,、重点在于预防:如积极控制创面感染,及早消灭创面,预防脓毒症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等。饮食的选择要注意营养,易消化和适合于小儿的消化功能。、分析发病原因,进行病因治疗:如系肠道感染,应给与敏感抗生素;如系菌交替症则应当调整抗生素的应用,是喂养不当则予以纠正。,、合理调节饮食:轻度者,适当减少饮食量,并选择易于消化的食物;重度者,应立即禁食数天,然后依病情先从流汁开始,逐渐增加饮食量。在禁食期间为保证热量的供应,可以补充静脉营养液。、注意隔离、清洁、腹部保暖,以及口腔护理,准确记录出入量。、注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四、脓皮病和创面溃疡,烧伤后,新愈合的创面或者植皮后的上皮均极薄,抵抗力更低,如不注意清洗或因保护不妥,极易因搔抓或被单衣服擦破而致感染扩散,造成极广泛的脓皮病。深度创面,残存的皮肤附件有大量细菌生长,具有皮脂腺的分泌,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