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旱育宽行密株栽培技术增产增效探讨_第1页
水稻旱育宽行密株栽培技术增产增效探讨_第2页
水稻旱育宽行密株栽培技术增产增效探讨_第3页
水稻旱育宽行密株栽培技术增产增效探讨_第4页
水稻旱育宽行密株栽培技术增产增效探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8水稻旱育宽行密株栽培技术增产增效探讨摘要阐述了水稻旱育宽行密植栽培技术增产增效措施,分析了该栽培技术增产增效的原因,并提出增产建议,以期为水稻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旱育;宽行密植栽培;增产增效 水稻旱育宽行密株栽培技术增产增效试验示范是一整套以水稻旱育秧、宽行密株栽培为主,结合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等配套的水稻栽培模式1,2。浙江省桐庐县旧县街道 XX 年引入进行试验示范,采用“旱育秧、强化栽培、宽行密株、测土配方、植保统防”等水稻旱育宽行密株栽培技术体系,为桐庐县水稻的增产增效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市场经济和农产品优质无公害的需求。该地水稻不论是原有品种还是栽培技术现状,都难以适应优质稻米加工的需求。为了从根本上提升桐庐县水稻产量和品质,促进水稻生产由产品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XX 年该县引进优质水稻品种“中浙优 1 号”,在桐庐县旧县街道进行了面积2 / 872hm2 的试验示范。其目的在于节本增效,逐步寻求适合本地水稻栽培的技术措施。 通过 XX2016 年的试验示范结果调查,示范方 72hm2单季稻平均产量 8 /hm2,产值 17 565 元/hm2,纯收入 8 835元/hm2;比桐庐县平均对照栽培增产/hm2,增收 1 965 元/hm2。由此说明,水稻旱育宽行密株栽培技术是一项投入少、效益好的先进实用技术,具有节种、节水、节工、节肥、节约秧田等特点,对于全面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节本增收效果显著。 1 增产措施 秧田培肥 前 1 年冬季种油菜和青菜作秧田的秧苗素质最好,地上部百苗干重比不培肥的提高以上。前 1 年冬季种油菜和青菜的秧田带蘖率为%,而冬季空闲田的秧田带蘖率反为%。 播种期与播种量 与常规育秧比较,降低播种量可以明显提高秧苗素质,使3 / 8水稻抽穗提前,增加每穗粒数,降低空秕率,提高千粒重,提高水稻成熟度,改善大米品质。播种期与播种量是影响秧苗素质的重要因素。旱育稀播处理的秧苗壮,插后返青快,抗逆性强,产量高。根据试验,中浙优 1 号品种宜选择 5 月1215 日播种,播芽谷 30g/m2 左右为宜,播种量为 225240 kg/hm2,秧本比为 120 左右3。 旱育秧田基追肥 前 1 年种油菜和青菜的土壤,本身含有大量的有机质,一般不安排施有机肥。旱育秧做畦时,用含氮、磷、钾各 15%的复合肥 600kg/hm2,均匀撒施在已经杂草清理好的畦面上,拖拉机干打松土,准备做畦播种,秧苗出苗后分别在一叶一心期和二叶一心期追施%尿素/hm2,实践表明,规范化旱育秧,秧田期追肥能明显提高秧苗素质,促进群体发展,提高分蘖成穗率,实现优质高产。 旱育秧栽培密度 秧苗宜在叶左右移栽,单本插,保基本苗万株/hm2 左右,行株距 30cm20cm。宽行有利于通风透光,提高土温,增加有效穗,达到增穗、增粒、增粒重的目的。 4 / 8旱育秧肥料施用 施纯 N 150225kg/hm2、P2O5 120kg/hm2、K2O 60kg/hm2。基肥占 75%,分蘖肥占 15%,穗肥占 10%。穗肥施含氮、磷、钾各 15%的复合肥 75kg/hm2,在播种后 60d 时追施效果较好。根据调查,在旱育壮秧浅插的条件下,氮肥施用量 210225 kg/hm2,可保证水稻产量和经济用肥,防治水稻贪青晚熟不利等因素4。 水稻大田基肥施用 全层施肥,肥料入渗较均,肥效不易散失,有利于诱导根系向下生长,可提高肥料利用率,均衡供应整个生长期内对养分的需求,进而达到高产、稳产。 培育壮秧和秧苗素质 第 1 叶鞘长度以少于 3cm 的秧苗分蘖成穗率高,因此应采取控水控温措施,严防第 1 叶鞘过度伸长。秧苗带蘖移栽,其成活率较高,在%左右,未成活蘖多于 7d 内死亡,生产上要采取浅插、插后浅水层等措施管理,提高秧苗带蘖的成5 / 8活率。旱育秧与常规育秧相比具有发根力强、根系生长旺盛的特点,在分蘖肥的使用上应宜早不宜迟,旱育秧分蘖节位在 18 节,其中以 36 节为优势节位,生产上应采取有利措施,促进低节位分蘖早生快发,促使其健壮生长。 2 增产分析 旱育秧与常规秧比较 培肥秧田,降低了播种量,改善了秧苗生长环境,为秧苗根系和地上部分健壮生长、培育壮秧创造了良好的生长环境条件,秧苗素质明显提高。壮秧主要表现在秧苗的充实度,发根力、茎粗、干物质量、第 1 叶鞘等几个方面,其根系发达,养分充足,发根快,抗逆性强,返青早、生长速度快。旱育秧苗移栽到大田返青快,不败苗;而常规育秧苗移栽到大田返青慢,败苗严重。说明在同等肥水措施下旱育秧的秧苗素质较高,通过合理稀植及大田管理,旱育秧的每穗总粒数增多、千粒重增加,空秕率下降,有效穗数减少,产量要素达到了最佳产量水平组合。在大米品质上,提高了整精米率和透明度,提高了效益。 6 / 8个体发育与群体发展协调 宽行密株基本苗万株/hm2,比常规减少万株/hm2,落田苗万株/hm2,比常规减少万株/hm2。从宽行密株栽培技术角度来看,其结构有利于水稻整个生育期过程,个体能得到充分的发育,协调个体发育与群体发展的关系,为丰产打下基础。 分蘖成穗率及群体质量提高 宽行密株栽培插秧时做到壮、早、稀、浅(壮苗、早插、稀植、浅插),则分蘖发生早、多、快、育秧秧苗素质高,且在较低温条件下(日均气温达到 15)插秧,主茎生长点分化每片叶片的时间延长,可使其下部叶片叶腑里的一个分蘖原基有较多的分化时间,使形成分蘖的机会增加,早插后昼夜温差大,可诱发分蘖早生快发;早插后低温条件下,秧苗生长缓慢,人为拉长了水稻的营养生长期,使有效分蘖期延长,有效分蘖增多,分蘖成穗率提高。旱秧应适期早播,优势才能越明显,一般比常规育秧分蘖期提前 7d,齐穗期提前10d。 结实率和千粒重提高 7 / 8由于旱育秧秧苗素质高,插得早,行株距大,分蘖早,有效分蘖多,营养生长期拉长,干物质积累多,单株发育好,加之由于宽行密株分蘖多,新根部数量多,保持时间长,后期叶片、根系不早衰,抽穗早,灌浆时间长,成熟好,有利于提高结实率、千粒重和大米品质。 3 增产建议 从试验示范效果来看,水稻旱宽行密株栽培技术在桐庐县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但应用此项技术增产增效,提高社会和生态效益还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一是要强化主导品种的宣传推介,优化品种布局;二是进一步统一思想,规范栽培方式;要统一育苗,统一播种管理;三是实现水稻品种由高产型向优质型转变;四是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升技术标准和技术到位率,在育秧技术上坚持固定秧田,培肥秧床,适时早育,适量播种量,科学灌水、控温,培育带蘖健壮秧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