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资料7_第1页
高考化学资料7_第2页
高考化学资料7_第3页
高考化学资料7_第4页
高考化学资料7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学资料 - 1 - 用十字消去法解离子推断题 十字消去法是一类离子推断题的解法,采用“十字消去”可缩小未知物质的范围,以便于利用题给条件确定物质,找出正确答案。下面通过具体实例加以说明。 例:有 A、 B、 C、 D、 E 五种溶液,它们的阳离子分别是 阴离子分别是 都不重复 ,现进行如下实验: 1 C 溶液中加入纯铁粉 ,溶液质量增加。 2 A、 E 溶液都呈碱性。测得 01 L 的 3。 3 在 现沉淀,继续加入氨水,沉淀消失。 4 在 D 溶液中加入硝酸钡溶液,无现象。 由上述现象可推知各种溶液中所含的阴、阳离子是 溶 液 A B C D E 阳离子 阴离子 解析:由于题中阴、阳离子不能重复出现,可采用“十字消去法”求解。把阴离子写成一纵行,阳离子写成一横排,一种阴离子与一种阳离子可组成一种物质,不溶于水的用“ ”划之。银盐中只有 于水,故可排除其余银盐和硝酸盐,以“ ”划之。碳酸盐只可能是 余碳酸盐以“ ”划之。此时, 与之结合生成强碱的就是 H2,其余钡盐和碱又划去,构成十字交叉,最后剩下 如下图所示 因此,按物质溶于水,通过逻辑推断,得出 7 种物质: H2、 。 由题意 2可知 强碱弱酸盐,即 E 是强碱,即 H2;由 3知 可溶性的银盐只有 1知 C 应含 故 D 应含 再由 4知 D 中无 故 D 是 C 是 。 结论: 溶 液 A B C D E 阳离子 阴离子 运用“十字消去法”解实验推断题应注意题目的特点和方法: 1 每种离子只能出现一次,否则不能应用此法; 2 所推断的物质是溶于水的化合物,这样才能排除不溶物,缩小供选择的物质范围; 3 离子推断中,只要有 必是 为银盐中只有 于水。由此可排除其它银盐和硝酸盐,这点是不可忽视的。 4 应先考虑生成难溶物多的离子,后考虑生成难溶物少的离子,这样便于排除不溶物,减少写出的物质数目。 5 如果 运用“十字消去法”后得出的物质种数,大于题中要推断的物质数目时,就必须结合题中有关条件加以分析,给予肯定或否定。 例 2可溶性离子化合物 A、 B、 C、 D,分别由以下阴、阳离子中的各一种构成 每种离子只可选一次 。阳离子: 、 4阴离子: 把等质量的 A、 B、 C、 D 溶解于水,配制成相同体积的溶液,则 它们的物质的量浓度按 A B C D 的顺序排列,可以推测: A , B , C ,D 。 解析:可采用十字消去法列出可能的物质。 化学资料 - 2 - M: 度与 M 顺序相反。 答案: 由上可知,十字消去法的作用是缩小未知物质的范围,以便于利用题给条件确定物质。 例 3有 a、 b、 c、 d、 e 五种无色水溶液,分别由下列一种阴离子和一种阳离子组成 每种溶液中所含的阴、阳离子各不相同 。 阳离子可能是 4 阴离子可能是 1 分别加入氨水, a、 c、 e 都生成沉淀,其中 c 的沉淀溶于过量氨水,加 a、 e 的沉淀中, a 的沉淀溶解, e 的沉淀不溶解; 2 将 d 溶液加入 a、 b、 c、 e 中,只有 e 无沉淀,在生成的各沉淀中分别加盐酸, a、c 溶液中的沉淀不变, b 溶液中的沉淀消失; 3 将 b、 e 分别加盐酸,都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若将 b、 e 分别加入 b 有气体放出。 试判断: 用化学式填写 a 是 , b 是 , c 是 , , e 是 。 4 ; 解析: 用十字消去法列表如下: 排除掉有色的 然后画十字, 肯定有 写出 可溶盐, 能是 能是 剩下的组合可能是:、 ; 、 、 。 再由题给条件画下 表: a b c d E 加氨水 加氨水至过量 加 加入 d 化学资料 - 3 - 加 加 由实验 1知 c 为 a 含 e 含 由实验 3知产生气体为 e 为 , a 为 , b 为 下的 d 为 本题后面的三种组合中,一般找出一种物质,就可确定一组物质。 找出 除外 以下几题供使 用练习: 1 A、 B、 C、 D 四种可溶性盐,它们的阳离子可能是 K+、 阴离子可能是 彼此不重复。进行如下实验: 1 将四种盐分别配成少量溶液,其中呈现淡绿色的只有 2 向上述溶液中分别加入盐酸, C 盐溶液中有沉淀生成, A 盐溶液中有无色无味的气体逸出。 试确定: , , C 是 , D 是 。 1 有三种可溶性离子化合物 A、 B、 C,它们分别是由阳离子 4 阴离子 、 、 两结合组成。取质量相等的 A、 B、 C 分别溶解于水,配成等体积的溶液,这三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顺序是: B A C。 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 推断 , , C 是 。 2 这三种溶液的 。 3 写出 溶液混合加热发和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 写出 B、 C 两溶液混合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答案: 1 A: B: C: 2 B、 A、 C 3 4 4 3 H3 3实验室中有 A、 B、 C、 D 四种物质,它们由 24 、的八种离子两两结合而 成,这四种物质具下表所列的性质。 溶解性 水溶液颜色 加入 滴入稀盐酸 加入 A 易 无色 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 B 易 无色 无沉淀 臭鸡蛋气味气体 黑色沉淀 C 易 无色 白色沉淀 无现象 白色沉淀 D 易 无色 白色沉淀,无色气体 无现象 白色沉淀 1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分别判断各是什么物质: A , B , C , D 。 2 写出 程式。 答案: 1 2 2H+ 2 注意:下面这个问题用十字消去法就不行。因为消去后不确定物质太多。 4已知五种电解质溶液中分别含有下列阴、阳离子各一种,并且不重复。 4 H+ 将这五种未知溶液分别标记为 A、 B、 C、 E、 D、 E 进行实验,其结果如下: 1 在 10 或 10 中滴入数滴 D,均有沉淀生成; 化学资料 - 4 - 2 在 10 中滴入数滴 C 也有沉淀生成; 3 E 与 C 反应时生成的气体能被 4 反应时生成的气体能被 C 吸收; 5 为了进一步区分 ,在这两种溶液中分别滴入其他一种电解质溶液 F,结果 写出 A F 溶液中各电解质的分子式: A , B , C , D , E , F 。 分别写出 反应和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反应: 。 反应: 。 答案: ; 4 2 化学资料 - 5 - 怎样解答离子存在与否的推断题 这些推断题的解法在于掌握离子的特有反应以及离子间的共存情况。在解题之前,应对所提供的离子在溶 液中能否大量共存进行分析,做到心中有数。一般来说,离子间能生成沉淀、或气体、或弱电解质,以及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就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例如, H+与 , H+与弱酸根阴离子, 与弱碱阳离子, 、 、 I 、 酸性条件下 , , 等等,都不能在溶液中共存。 在具体推断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把推断离子的肯定与否定存在结合起来考虑,不要单打一。 2 推断过程中,前后的结论不应该矛盾。因此,前面已下结论的离子,在后面的推断过程中可不再重叙。若在分析中发现前后结论有矛盾,则应找出错误原因。 3 在作推断结果时,应该考虑三个方面,即肯定存在的离子,肯定不存在的离子,不能判定存在与否的离子。并且这三个方面的离子应是互相独立的,任何一种离子只能出现一次,不能重复出现 。当然有的题目中不一定三种情况都需要回答,但分析问题时都应该考虑到。 例 1有一瓶澄清的溶液,其中可能含有 、 K+、 和 I 。取该溶液进行以下实验: 1 用 明溶液呈强酸性; 2 取部分溶液,加入少量 振荡后 ; 3 另取部分溶液,逐滴加入稀 溶液从酸性转变为碱性,在滴加过程中及滴加完毕后,溶液中均无沉淀生成; 4 取部分上述碱性溶液,加 白色沉淀生成; 5 将 3得到的碱性溶液加热,有气体放出,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根据上述实验事实确定: 在该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 ,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 ,还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是 。 解析: 首先考虑题目所给离子间的共存情况。 I 、 H+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由步骤 1知,溶液中有大量的 H+,因而可排除 存在。 由步骤 2知, 溶液中含有 I 。 由步骤 3加入 无沉淀生成,可排除弱碱金属阳离子 当 然也排除 的存在。 由步骤 4知,生成的沉淀是 液中含有 由此可排除 当然也排除 的存在。 由步骤 5知,产生的气体是氨气,故溶液中含有 。 结论;肯定存在的离子是 、 I ,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 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是 K+、 、 例 2一种澄清透明的溶液中,可能含有下列离子: K+、 、 、 现做以下实验: (1) 将溶液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呈红色; (2) 取少量溶液, 加入用稀 生白色沉淀; (3) 将 (2)中的沉淀过滤,向滤液中加入 生白色沉淀; (4) 另取溶液,逐滴加入 看到有棕色沉淀生成,且沉淀质量不减少。 由此可以推断: 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有 _; 溶液中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有 _; 溶液中不可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有 _。 解析: 首先考虑离子间的共存: 不能大量共存。 由 1知该溶液为酸性溶液; 化学资料 - 6 - 由 2知,溶液中一定有 而否定 存在; 由于 2溶液中加入了 ,对 3中加入 l ; 由 4知,产生的棕色沉淀是 H3,肯定溶液中有 由于加入过量碱后沉淀量没有减少,说明没有 答案: K+、 、 、 以上解题过程可概括为:有无要相伴,前定后不管;前后无矛盾,结论议三方。 怎样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 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是一种常考题型,其正误的判断可根据书写离子方程式的几个标准加以考虑,看是否违背了什么原理或规则。 1客观性原理:反应 的生成物必须正确。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如铁与稀盐酸反应,写成 2H+ 错了,因为该反应只能生成 又如水解,写成 22S 2也错了,因为 是分步水解,第一步只能生成 由于中学化学里讲的是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故不在水溶液里进行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如铜与浓硫酸的反应,浓硫酸中水只有约 2,硫酸大部分都未电离,得到的硫酸铜也不是处于溶解电离状态,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同理,铵盐 (固体 )与碱 ( 固体 )反应制氨气,氯化钠固 体与浓硫酸反应制氯化氢,硝酸钠固体与浓硫酸反应制硝酸等,都不能写离子方程式。这也可以看作是违背了客观性原理。 2等量性原理,即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应该相等。违背这种原理的考题一般较少。 3等电性原理,即电荷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离子的电荷数应该相等。这是离子方程式区别于化学方程式的一个显著特征。如 2 2 H+ 都违背了等电性原理。 4书写规则:只有易溶于水的强电解质 (即易电离 的物质 )才能写离子形式,其余物质,包括沉淀 (即难溶物 )、气体 (即挥发性物质 )、弱电解质 (即难电离的物质 )、非电解质和单质都应写原式。如把 H)2、 成 2H+ 把盐酸、稀硝酸和稀硫酸写成分子式,这些都违背了书写规则。对于微溶物,到底应该写离子形式还是化学式,总的原则是:清离浑分,左离右分。譬如,澄清石灰水参加反应就该写成离子形式,若是石灰桨或石灰乳就应写化学式;若是未写明清浊,则微溶物作为反应物时写离子形式,作为生成物时写化学式。 5. 组成原则:凡是在离子方程式中没有出现参加反应的离子被部分消去时, 强电解质所电离出的阴、阳离子数之比必须等于其组成比。如硫酸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写成 H+ 违背了 H)2和 如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过量的氯气,其离子方程式应该是: 2 4 32 26如果写成了 4 2 34 6就违背了组成原则。 6. 规范原则: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及化学式必须正确书写;是等号还是可逆符号;沉淀符号和气体符号不能漏掉。如制取氢氧化铁胶体,写成: 3e( 3H+就是错的,应该写为: 3e(胶体 3H+。另外,把离子电荷写成了化合价,等等,都是违背了规范原则。 7. 数量关系:离子方程式要符合题目条件中有关物质的量的关系。例如,把 112 准状况 )0 L _。由于 此就不能写成 2 2 2知还原性: 故 后氧化 且 1,不可能再氧化溴离子,其离子方程式应为: 22 2又如在 H)2溶液中加入过量的 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 2 2 a(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果把上述两个离子方程式写反了,就违背了量的关系。 有人可能看出最后这个离子方程式违背了组成原则, 比不是 1 2,其实化学资料 - 7 - 这是由于部分 被消去的结果。如何来判断这种情况的正误呢 ?对于酸式盐溶液参与 的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完全反应的物质的阴、阳离子数之比一定与该物质的化学式相符合,过量物质的阴、阳离子数之比则不一定符合其化学式的组成。 以下是书写离子方程式中常见的一些问题。 1违背客观性原理 (1) 检验 离子方程式写成: ,因为 是血红色溶液,而非沉淀。 (2) 铵盐溶液与稀碱溶液反应: 错了, 因为氨气的溶解度很大,只有两者的浓溶液加热反应才能 写这个离子方程式;两者的稀溶液不加热反应,其离子方程式是: (3) 不对;应为 违背书写规则 (1) 液与 H)2 溶液反应不能写成: ;应为 2 H)2 (2) 液与 H)2 溶液反应不能写成 : H+ 个离子方程式,应为 : 2 2H+ 2违背组成原则 (1) 足量的 a(溶液反应: 2H+ 2 2 2写成 1 个 错了。 下面提供一组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的选择题: 1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 氨气通入醋酸溶液中 B. 澄清的石灰水跟盐酸反应 H+ . 碳酸钡溶于醋酸 2H+ D. 金属钠跟水反应 22 2 2 1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上海 C A. 氯化铁溶液中通入硫化氢气体 2 2 S B. 碳酸钡中加入稀硫酸 2H+ . 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 4H+ 2. 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 下列离子方程式 不正确 的是 ( D A. 氨气通入稀硫酸溶液中 H+ B. 二氧化碳通入碳酸钠溶液中 2C. 硫酸铝溶液跟偏铝酸钠溶液反应 3 6 4H)3 D. 氯气通入冷的氢氧化钠溶液中 22 3 下列离子方程式 不正确 的是 ( D A. 氢氧化钡溶液与盐酸的反应 H+ 学资料 - 8 - B. 三氯化铁溶液与过量氨水反应 3 H)3 3. 小苏打溶液跟烧碱溶液反应 . 氯气能通入冷水中 2H+ 3 下列离子方程式中 不正确 的是 ( A. 碳酸氢钙溶液跟盐酸反应: 2H+ 22 B. 碘化钾溶液跟适量溴水反应: 2I 2 C. 将金属钠加入水中: 2 2 D. 将氯气通入氯化亚铁溶液: 2 2 2 6下列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北师 D A. 铝片与烧碱溶液共热 B. 硫化氢通入醋酸铅溶液 = 2H+ C. 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 . 工业制硝酸尾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2 = 2 下列离子方程式中,书写正确,且能正确表示复分解反应的是 ( C ) A. 2 2 B. C. H 2 2. 2 2 2 (广东 8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在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过量的小苏打: . 碳酸钙与醋酸反应: 2 2 C. 漂白粉溶液中通入少量 2 2. 明矾水溶液显酸性: 3H)3 3H+ 9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 A. 硫化亚铁跟稀盐酸反应: 2H+ B. 氯气跟水反应: 2H+ C. 钠跟水反应: 2 2 H+ D. 硫酸铜溶液跟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10已知 3642 112 准状况 )通入 10 L 的 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B A. 2 2 B. 2 2 2C. 2 2 22 4 D. 2 4 32 26 化学资料 - 9 - 11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不正确 的是 A. 醋酸加入氨水: . 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 . 碳酸钙加入醋酸: 2 2 . 硫氰化钾溶液加入三氯化铁溶液: 2+ 12下 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氯化铵溶于水: 23O+ . 铁跟盐酸反应: 26H+ 2 3C. 钾跟冷水反应: K 2 K+ D. 氢氧化铜溶于盐酸: H)2 2H+ 23下列离子方程式中 不正确 的是 . 碳酸氢钙溶液跟盐酸反应: 2H+ 22 B. 碘化钾溶液跟适量溴水反应: 2I 2 C. 将金属钠加入水中: 2 2 D. 将氯气通入氯化亚铁溶液中: 2 2 2 14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D A 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等物质的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2 2 2B 碳酸钠溶液中加入等物质的量的乙酸 2 2 C 液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硫气体 2 2 用碳棒作电极电解氯化钠饱和溶液 2 2 解析: A B 2 C 具有氧化性,将生成 2H+ 化学资料 - 10 - 怎样确定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数目 一般来 说,已知分子式确定同分异构体的数目,只需写出碳骨架,而不必把相连的氢原子全部写出;已知结构简式确定同分异构体数目,则可用箭头或用阿拉伯数字表示,而不必将其结构式一一写出;这样可以节约很多时间。要判断两种结构简式是否互为同分异构体,首先要看分子式是否相等,然后看结构是否不同。 1、 等效氢法 烃的一取代物数目的确定,实质上是看处于不同位置的氢原子数目。可用“等效氢法”判断。判断“等效氢”的三条原则是: 同一碳原子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如甲烷中的 4 个氢原子等同。 同一碳原子上所连的甲基是等效的;如新戊烷中的 4 个 甲基上的 12 个氢原子等同。 处于对称位置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如乙烷中的 6 个氢原子等同, 2,2,3,3 四甲基丁烷上的 24 个氢原子等同,苯环上的 6 个氢原子等同。 在确定同分异构体之前,要先找出对称面,判断等效氢,从而确定同分异构体数目。 例 1:下列有机物的一氯取代物其同分异构体的数目相等的是 ( ) 解析:首先判断对称面:和无对称面,和有镜面对称,只需看其中一半即可。然后,看有否连在同一碳原子上的几个甲基:中有两个甲基连在一碳上,六个氢原子等效;中有也有两个甲基连在同一碳原子上,加上镜面对称,应有十二个氢原子等效。最后用箭头确定不同的氢原子。如下所示,即可知和都有七种同分异构体,和都只有 4 种同分异构体。应选 B、 D。 例 2:含碳原子个数为 10 或小于 10 的烷烃中,其一卤代烷烃不存在同分异构体的烷烃共有 ( ) A. 2 种 B. 3 种 C. 4 种 D. 5 种 解析:按照等效氢原则,小于 11 个碳原子的烷烃中,只有一种一卤代物的,甲烷和乙烷符合,以及甲烷型的新戊烷和乙烷型的 2,2,3,3 四甲基丁烷符合,共 4 种。故应选 C。 2、轴线移动法 对于多个苯环并在一起的稠环芳烃,要确定两者是否为同分异构体,则可画一根轴线,再通过平移或翻转来判断是否互为同分异构体。 化学资料 - 11 - 例 3:萘分子的结构式可以表示为 或 ,两者是等同的。苯并 a芘是强致癌物质 (存在于烟囱灰、煤焦油、燃烧烟草的烟雾和内燃机的尾气中 )。它的分子由 五个苯环并合而成,其结构式可表示为 ( )或 ( )式,这两者也是等同的。现有结构式 (A)(D),其中 (1) 跟 ( )、 ( )式等同的结构式是 _; (2) 跟 ( )、 ( )式是同分异构体的是 _。 (19) 解析:首先要看出 C 式中右上边的环不是苯环,因有一个碳原子连有 2 个氢原子。其次在连在一条线上的 3 个苯环画一条轴线,如下图,再移动或翻转便可看出 A、 D 与 ( )、( )式等同,为同一物质。 )、 ( )式结构不同,另两个苯环分别在轴线的两侧,故为同分异构体。本题答案是: (1). A、 D (2). B。 3定一移二法 对于二元取代物的同分异构体的判断,可固定一个取代基位置,再移动另一取代基位置以确定同分异构体数目。 例 4:若萘分子中有两个氢原子分别被溴原子取代后所形成的化合物的数目有 ( ) B. 7 C. 8 D. 10 解析:萘分子中两个苯环是等同的,除并在一起的两个碳原子外,只存在两种不同的碳原子, 即 位的和 位的碳原子。定一个 位的碳原子,再连接其余的 位的和 位的碳原子,这样形成的二溴代物就有 7 种;定一个 位的碳原 子, 再连接其余的 位的碳原子,这样形成的二溴 代物就有 3 种。如图所示。因此,总共有 10 种, 应选 D。 四、排列组合法 例 5:若萘分子中有两个氢原子分别被溴原子取代后所形成的化合物的数目有 ( D ) A. 5 B. 7 C. 8 D. 10 化学资料 - 12 - 解析:萘环上只有两种不同的氢原子: 和 ,二取代物的组合有 3 种情况: :3 种, : 4 种, : 3 种,共 10 种同分异构体。 例 6:有三种不同的基团,分别为 X、 Y、 Z,若同时分别取代苯环上的三个氢原子,能生成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是 A A. 10 B. 8 C. 6 D. 4 解析:邻位 3 种: 间位 6 种: , , , , ;间位 1 种: XYZ,共有 10 种。 例 7:分子结构中含有两个 个 一个 基、一个 属于酚类的同分异构体有 6 种,其结构简式为: _、 _、 _、 _、_、 _。 解析:由于是酚类,且只有 3 个取代基,实际上是 取代基处于邻间位,共有 6 种: , , , , , 。 例 8: 可简写为 。两个环共用 2 个以上碳原子的多环烃叫桥环烃。双环桥环烃的命名是根据环上碳原子的总数称为二环某烃。以几个碳桥交会处的两个碳原子为桥头,在环字后面的方括号内用阿拉伯数字标明一个碳桥上碳原子的数目,几个数字按大小次序列出,数字之间在下角用逗号分开。例如: 二环 2,2,1庚烷 二环 4,4,0癸烷 分子式: 分子式: 据上述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 某桥环烃的结构简式为: , 名称: _,分子式: _。 (2) 二环辛烷 (构体较多,其中属于双环桥环烃的异构体就有 6 种,它们是: _ _ (3) 上述二环 2,2,2辛烷的一氯取代物有 _种同分异构体 (不考虑空间异构 )。 此题可从组合上去考虑, 6 种情况为: 5,1,0; 4,2,0; 4,1,1; 3,3,0; 3,2,1; 2,2,2。为2,2,2;为 3,2,1;为 4,1,1;为 5,1,0;所以剩下的两种就是 4,2,0 和 3,3,0。 化学资料 - 13 - 答案: (1) 二环 3,2,2壬烷; (2) (3) 2 例 9:下 面是稠环芳香烃中蒽和并五苯的结构简式: 由于取代烃的位置不同,产生的异构现象称为官能团位置异构。一氯并五苯有 个异构体;二氯蒽有 填数字 个异构体。 解析:由下列图示中可知,并五苯有两个对称面,分子中碳原子上连接的氢原子有 4种位置: 、 、 、 ,故其一氯并五苯应有 4 种。蒽也有两个对称面,分子中碳原子上连接有 3 种氢原子: 4 个 氢原子、 4 个 氢原子、两个 氢原子,按照组合原则, 有 3种, 有 4 种, 有 2 种, 有 3 种, 有 2 种, 有 1 种,一共 有 15 种,故二氯蒽应有 15 种。 答案: 4; 15 例 10: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 ;其中属于芳香醇的同分异构体共有 A 3 种 B 4 种 C 5 种 D 6 种 解析:分子式为 考虑为 4 个侧链 有邻、间、对有 3 种。共 5 种,应选 C。 例 11:联苯 由两个苯环通过单键连接而成。假定二氯连苯分子中 ,苯环间的单键可以自由旋转,理论上由异构而形成的二氯联苯共有 D A 6 种 B 9 种 C 10 种 D 12 种 解析:每个苯环上只有三种不同的 、 、 ,用定一移二法时要注意等效氢的存在。同一苯环上有 6 种,不同苯环间也有 6 种,共 12 种。 化学资料 - 14 - 如果用排列组合法,则同一苯环上有 一种, 两种, 一种, 一种, 一种;不同苯环间有 一种, 一种, 一种, 一种, 一种, 一种等 6 种。如图: 化学资料 - 15 - 怎样确定原子的电子层排布 一、电子层容量原理 在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中,每个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 2个规律在一些无机化学教材中叫做最大容量原理。我认为,该原理并不能全面反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真实情况,其一,它只适合于离核近的内电子层,且不是最大,而是等于 2二,离核远的外电子层,实际排布的电子数则远远小于 2本不能用此原理来描述。离核近的内电子层与离核远的外电子层,各有其电子容量的规律,原子的电子层排布,就是这两种规律结合 而成的。为此,我总结出内电子层和外电子层的各自的容量规律,并将两者结合起来,称为“电子层容量原理”,其内容如下: 设 为原子的电子层数, n 为从原子核往外数的电子层数, m 为由原子最外层往里数的电子层数。 当 n22时,为内电子层,每个电子层容纳的电子数 2 当 n22时,为外电子层,每个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 2m 12。 核外只有 k 层时,最多容纳 2 个电子。 由上述两个关系组成的电子层排布如下: 从以 上图示可知,原子的电子排布是两头少,中间多。 应用电子层容量原理,可使外电子层不用 2免出现太大偏差。 应用外电子层的公式,可以取代中学教材中的如下规律: 1 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 8 个 最外层为 不超过 2 个 。 2 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 18 个。 3 外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 32 个。 因为这些规律可直接从外电子层的公式推出。 稀有气体原子的电子层排布则是很规整的相等关系,其内电子层电子数为 2电子层电子数为 2m 12,因此,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电子层结构是一种稳定结构 。主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未达到 2m 12个电子 即 8 个电子 ,一般副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和次外层的电子数均小于 2m 12。原子的电子层数越多,出现未填满电子数 2m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