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统计及分析_第1页
事故统计及分析_第2页
事故统计及分析_第3页
事故统计及分析_第4页
事故统计及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 全 管 理 学第10章 事故统计及分析,湖北理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安全工程教研室王成,2017/12/15,安全管理学,2,前 言,事故的统计分析是安全管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它是通过对大量的事故资料、数据加工、整理和综合分析,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研究事故发生的规律和分布特征(如右图形式)。,2017/12/15,安全管理学,3,本章内容,2017/12/15,安全管理学,4,10.1事故的分类,2017/12/15,安全管理学,5,1)按事故中人的伤亡情况进行分类,伤亡事故是指造成人身伤害或急性中毒的事故。其中,在生产区域中发生的和生产有关的伤亡事故叫工伤事故。,一般事故是指人身没有受到伤害,或受伤轻微,或没有形成人员生理功能障碍的事故。,事 故,2017/12/15,安全管理学,6,受伤者伤害划分标准,按人员遭受伤害的严重程度:暂时性失能伤害 ,受伤害者或中毒者暂时不能从事原岗位工作。永久性部分失能伤害 ,受伤害者或中毒者的肢体或某些器官功能不可丧失的伤害。永久性全失能伤害 ,受伤者完全残废。死亡。,2017/12/15,安全管理学,7,受伤者伤害划分标准,根据国标GB 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把受伤害者分为三类: 轻伤:损失工作日低于105天的失能伤害。 重伤:损失工作日大于或等于105天小于6000天的失能 伤害。 死亡:发生事故后当即死亡,包括急性中毒死亡, 或者受伤后30天内死亡的事故。 损失工作日大于或等于6000天的失能伤害。,2017/12/15,安全管理学,8,2)按事故类别分类,表10.1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的事故分类,2017/12/15,安全管理学,9,3)按事故严重程度分类,注:本表格源自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2007),2017/12/15,安全管理学,10,4)按是否由事故的原因引起的事故分类,一次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引起的事故。,二次事故是指在事故发生后,由事故本身及其产生的其它危害所引起的新的事故。,案例,事 故,2017/12/15,安全管理学,11,案 例,2000年12月25日晚9时左右,在洛阳东都商厦发生特大火灾,火势迅猛,虽未烧及二楼以上房间,但大火浓烟涌进四楼的歌舞厅,正在二、三楼施工的部分民工以及四楼歌舞厅内的数百人被困在大火中,导致正在厅内309名人员窒息死亡。,2017/12/15,安全管理学,12,5)按事故是否与工作有关系分类,工作事故是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或从事与工作有关的活动中发生的事故。,员工在非工作环境中,如旅游、娱乐、体育活动及家庭生活等活动中发生的事故,事 故,2017/12/15,安全管理学,13,10.2 事故统计方法及主要指标,伤亡事故统计分析是伤亡事故综合分析的主要内容。它是以大量的伤亡事故资料为基础,应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从宏观上探索伤亡事故发生原因及规律的过程。 通过伤亡事故的综合分析,可以了解一个企业、部门在某一时期的安全状况,掌握伤亡事故发生、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探求伤亡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有关的影响因素,从而为有效地采取预防事故措施提供依据,为宏观事故预测及安全决策提供依据。,2017/12/15,安全管理学,14,10.2.1 事故统计方法,2017/12/15,安全管理学,15,1)描述统计,描述统计主要是指在获得数据之后,通过分组、有关图表等对现象加以描述。 常用的描述统计有事故统计表和 伤亡事故统计图 。,2017/12/15,安全管理学,16,描述统计,2017/12/15,安全管理学,17,表10.2 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报表目录(部分),2017/12/15,安全管理学,18,(1)柱状图,柱状图以柱状图形来表示各统计指标的数值大小。 在进行伤亡事故统计分析时,有时需要把各种因素的重要程度直观地表现出来。这时可以利用排列图(或称主次因素排列图)来实现,如图10.1。,图10.1 伤亡事故发生次数的排列图,2017/12/15,安全管理学,19,(2)事故发生趋势图,伤亡事故发生趋势图是一种折线图。它用不间断的折线来表示各统计指标的数值大小和变化,最适合于表现事故发生与时间的关系。 某企业自1992年到2000年间伤亡事故发生趋势图如图10.2所示。由图可以看出,1995年以前千人负伤率下降幅度较大,之后呈稳定下降趋势。,图10.2 伤亡事故发生趋势图,2017/12/15,安全管理学,20,a.个别数据点超出管理上限;b.连续数据点在目标值以上;c.多个数据点连续上升;d.大多数数据点在目标值以上。,图10.3 伤亡事故管理图,(3)伤亡事故管理图,2017/12/15,安全管理学,21,(4)饼状图,事故饼状图可以形象地反映事故发生的原因、种类、地点等在所发生的事故中所占的百分比。图10.4是某省20年来瓦斯事故发生地点的饼状图。,图10.4 瓦斯事故发生地点饼状图,2017/12/15,安全管理学,22,2)推断统计,推断统计指通过抽样调查等非全面调查,在获得样本数据的基础上,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为依据,对总体的情况进行科学推断。 在伤亡事故发生趋势预测方法中,回归预测法简单易行,具有一定准确度,因而应用地最为广泛。此外,还有指数平滑法、灰色系统预测法等方法。,2017/12/15,安全管理学,23,(1) 回归分析原理,回归分析是研究一个随机变量与另一个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数学方法。 当变量间既存在着密切关系,又不能由一个变量的值精确地求出另一变量值时,这种变量间的关系为相关关系。具有相关关系的两变量x和y之间的相关程度用相关系数描述:,(10-1),2017/12/15,安全管理学,24,当两变量x和y之间线性相关时,可以用一直线方程描述:,根据观测值来求得该直线方程的过程叫做回归,关键在于求出方程中的参数a和b。应用最小二乘法原理,使平方和,(10-2),最小的直线是最好的。把该式对a、b求偏导数并令其为零,整理得,(10-3、4),2017/12/15,安全管理学,25,当置信度为1-a 时,预测区间则为,(10-5),(10-6),这里,的分布值,s剩余标准差,,2017/12/15,安全管理学,26,由式(10-6)可以看出,当 时预测精度最好,随着远离,预测精度降低(图10.5)。,图10.5 回归预测区间,2017/12/15,安全管理学,27,(2)伤亡事故预测,伤亡事故发生状况随时间推移的变化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大量统计资料表明,伤亡事故发生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可表达为:,(10-7),式中,,伤亡事故发生率;,时间,把式(10-7)两端取对数,并令,则,这样就变成了线形回归问题。在线性回归中,置信度为1-a时的 预测区间为,则实际预测区间为,2017/12/15,安全管理学,28,10.2.2 事故统计主要指标,伤亡事故频率,事故严重率,其他,指标,2017/12/15,安全管理学,29,1)伤亡事故频率,在一定的时间内参加生产的职工人数不变的场合,伤亡事故发生次数主要取决于企业的安全状况。于是,可以用伤亡事故频率作为表征企业安全状况的指标。,(10-8),式中 伤亡事故频率 A伤亡事故发生次数,次 N参加生产的职工人数,人 T统计时间,2017/12/15,安全管理学,30,企业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86)对伤亡事故统计指标的规定,千人死亡率,千人重伤率,伤害频率,2017/12/15,安全管理学,31,2)事故严重率,我国的国家标准企业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86)规定,按下列指标计算事故严重率。,伤害严重率,伤害平均严重率,按产品产量计算的死亡率,2017/12/15,安全管理学,32,例 题,某钢厂2005年平均在籍职工60000人,年产钢250万吨。该度内因工伤事故死亡2人、重伤3人、轻伤120人。根据GB6441-86计算, 因重伤损失工作日累计8000日,轻伤损失工作日累计为9600日。试计算千人死亡率、千人重伤率、伤害频率、伤害严重率、伤害平均严重率、百万吨钢死亡率。(设每人每年工作300天,每天工作8小时),2017/12/15,安全管理学,33,解: (1)千人死亡率=,(2)千人重伤率=,(3)伤亡频率,设每人每年工作300天,每天工作8小时, 则百万工时伤害率=,(4)伤害严重率=,(5)伤害平均严重率=,(6)百万吨钢死亡率=,2017/12/15,安全管理学,34,3)其他统计指标,无事故时间是指两次事故之间的间隔时间。它适合于用来描述事故发生频率低的单位的安全状况。,以每108工时发生事故死亡人数作为死亡事故频率,它相当于每人每年工作300天,每天工作8小时,每年4千人中有一人死亡。,2017/12/15,安全管理学,35,4)应用伤亡事故统计指标应注意的问题,按伯努利大数定律,只有样本容量足够大时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才趋于稳定,可靠性才高。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利用上述指标进行伤亡事故统计时,应该设法增加样本的容量,可以从两个方面采取措施: 延长统计时间;在职工人数较少的单位,可以通过适当增加观测时间来增加样本的容量。 扩大统计范围。如以往的伤亡事故统计只包括造成歇工一个工作日以上的事故,有专家建议,应该把歇工不到一个工作日的事故也包括进去。,2017/12/15,安全管理学,36,10.3 事故经济损失统计,事故一旦发生,往往造成人员伤亡或设备、装置、构筑物等的破坏。在伤亡事故的调查处理中,不仅仅对人员的伤亡情况、事故经过、原因分析、责任人处理、人员教育、措施制定进行调查,还特别对事故经济损失进行统计。对伤亡事故的经济损失进行统计、计算,有助于了解事故的严重程度和安全经济规律 。 本节将系统介绍伤亡事故经济损失及其计算方法 。,2017/12/15,安全管理学,37,10.3.1伤亡事故经济损失,2017/12/15,安全管理学,38,国内外对伤亡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做了不同规定。 1)国外对伤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的划分 在国外,特别在西方国家,事故的赔偿主要由保险公司承担。于是,把由保险公司支付的费用定义为直接经济损失,而把其他由企业承担的经济损失定义为间接经济损失。 下面分别介绍海因里希和西蒙兹对间接经济损失内容的规定。,2017/12/15,安全管理学,39,(1)海因里希的间接经济损失内容,2017/12/15,安全管理学,40,(2)西蒙兹规定的间接经济损失内容,2017/12/15,安全管理学,41,2)我国对伤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的划分,1987年,我国开始执行国家标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 6721-86)。 该标准把因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及善后处理所支出的费用,以及被毁坏的财产的价值规定为直接经济损失;把因事故导致的产值减少、资源的破坏和受事故影响而造成的其他损失规定为间接经济损失。,2017/12/15,安全管理学,42,(1)伤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人身伤亡后支出费用,善后处理费用,财产损失价值,2017/12/15,安全管理学,43,(2)伤亡事故间接经济损失,停产、减产损失价值;工作损失价值;资源损失价值;处理环境污染的费用;补充新职工的培训费用;其他费用。,2017/12/15,安全管理学,44,3)伤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与间接经济损失的比例,伤亡事故间接经济损失很难被直接统计出来,于是人们就尝试如何由伤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来算出间接经济损失,进而估计伤亡事故的总经济损失。 海因里希最早进行了这方面的工作,得出直接经济损失与间接经济损失的比例为1:4的结论。这一结论至今仍被国际劳工组织(ILO)所采用,作为估算各国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的依据。 一般来说,我国的伤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所占的比例应该较国外大,其伤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与间接经济损失的比例约为1:1.21:2之间。,2017/12/15,安全管理学,45,10.3.2 伤亡事故经济损失计算方法,伤亡事故经济损失可由直接经济损失与间接经济损失之和求出,即 (10-9) 式中, 直接经济损失 间接经济损失 由于间接经济损失的许多项目很难得到准确的统计结果,所以人们必须探索一种实际可行的伤亡事故经济损失计算方法。下面介绍几种比较典型的计算方法。,2017/12/15,安全管理学,46,1)我国现行标准规定的计算方法,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1986),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的计算方法如下: (10-10) 式中, 经济损失,万元; 直接经济损失,万元; 间接经济损失,万元。,2017/12/15,安全管理学,47,2)海因里希算法,海因里希通过对事故资料的统计分析,得出伤亡事故间接经济损失是直接经济损失的4倍的结论。进而,他提出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的计算公式为 (10-11) 于是,只要知道了直接经济损失,则很容易算出总经济损失。 如前所述,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企业,甚至同一企业内事故严重程度不同时,其伤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与间接经济损失的比例是不同的。因而,这种计算方法主要用于宏观地估算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伤亡事故经济损失。,2017/12/15,安全管理学,48,3)西蒙兹算法,西蒙兹把死亡事故和永久性全失能伤害事故的经济损失单独计算。然后,把其他的事故划分为4级。 (1)暂时性全失能和永久性部分失能伤害事故。 (2)暂时性部分失能和需要到企业外就医的伤害事故。 (3)在企业内治疗的、损失工作时间在8h之内的伤害事故,以及与之相当的20美元以内的物质损失事故; (4)相当于损失工作时间8h以上价值的物质损失事故。,2017/12/15,安全管理学,49,根据实际数据统计出各级事故的平均间接经济损失后,按式(10-12)计算各级事故的总经济损失,即 (10-12) 式中, 第i级事故发生的次数; 第i级事故的平均间接经济损失。 由于该算法按不同级别事故发生次数、平均间接经济损失来考虑,其计算结果较海因里希算法的结果准确,因而在美国被广泛采用。,2017/12/15,安全管理学,50,4)辛克莱算法,与西蒙兹算法类似,其不同之处主要在于辛克莱(Sinclair)把伤亡事故划分为死亡、严重伤害和其他伤害事故三级。首先,计算出每级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的平均值,然后按各级事故发生频率和事故平均经济损失计算每起事故的平均经济损失: (10-13) 式中, 每起事故的平均经济损失,元; 第i级事故的发生频率; 第i级事故的平均直接经济损失,元; 第i级事故的平均间接经济损失,元。 于是,N次事故造成的总经济损失为 (10-14),2017/12/15,安全管理学,51,5)斯奇巴算法,斯奇巴提出了一种简捷、快速的伤亡事故经济损失计算方法。他把经济损失划分为固定经济损失和可变经济损失两部分,分别计算各部分损失的基本损失后,以修正系数的形式考虑其余的损失。该方法的计算公式为 (10-15) 式中, 固定经济损失,元; 可变经济损失,元。 其中,固定经济损失为 (10-16) 式中, 伤亡事故保险费,元; 考虑预防事故的固定费用的修正系数,一般取a1.11.5。,2017/12/15,安全管理学,52,可变经济损失按下式计算; (10-17) 式中, N伤亡事故次数; D 每起事故平均损失工作日数,天; S 平均日工资(包括各种补助费),元; b 考虑企业具体情况的修正系数,一般地,b1.23.0。 该计算方法省去了大量的统计工作,但是计算结果 可能与实际情况差别较大。,2017/12/15,安全管理学,53,6)直接计算法,该计算方法以保险公司提供的保险等待期为标准,把伤亡事故划分为三级。,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受伤害者能够在发生事故当天恢复工作的伤害事故。,受伤害者丧失工作能力的时间少于或等于保险等待期的伤亡事故。,受伤害者丧失工作能力的时间超过保险等待期的伤害事故。,2017/12/15,安全管理学,54,每一级伤害事故的经济损失可按下式计算: (10-18) 式中, 第i级伤害事故的经济损失,元; 用于防止伤害事故的投资,包括固定投资、 可变投资及额外投资三部分,元; 职业伤害的保险费,包括固定保险费和可 变保险费两部分,元; 事务性费用,元; 材料损失费用,元; 因停、减产造成的损失,元。,2017/12/15,安全管理学,55,其中,在企业没有多余人员、满负荷生产的情况下,停、减产造成的损失按下式计算: (10-19) 式中,B 按生产计划预计的单位产量净效益; L 由于伤亡事故造成的工作时间损失; r 正常生产条件下的全员劳动生产率。 于是,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等于各级伤亡事故经济损 失之和。为 (10-20) 式中, 第i级伤害事故发生次数; 第i级伤害事故经济损失,元。,2017/12/15,安全管理学,56,10.4 事故的原因,根据事故的特性可知,事故的原因和结果之间存在着某种规律,所以研究事故,最重要的是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直接原因,间接原因,是指使事故的直接原因得以产生和存在的原因。,主要原因,是在本次事故中,直按原因和间接原因中对事故的发生起主要作用的原因。,2017/12/15,安全管理学,57,在“主要原因”的分类中,包括间接原因和直接原因的主要内容。但这并不是说主要原因的分类是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分类的“算术和”。 在一般情况下,根据直接原因确定直接责任者。如果不安全状态是直接原因,则造成此状态的人为直接责任者,如果不安全行动是直接原因,则有这种行动的人为直接责任者。 造成间接(管理)原因的人为领导责任者。造成主要原因的人为主要责任者。主要责任者是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两者之一。,几点说明,2017/12/15,安全管理学,58,1)事故的直接原因,大多数学者认为,事故的直接原因只有两个,即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为统计方便,我国国家标准GB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对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了详细分类。 在判定直接原因时,有时较难分清主次,要判断安全状态和不安全行为与事故发生的关系,然后,通过比较,看哪种因素起了主要作用。,2017/12/15,安全管理学,59,相关统计,据美国有关方面统计,某年全国休工8d以上的事故中,有96的事故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有91%的事故与物的不安全状态有关。日本全国某年休工4d以上的事故中,有94.5的事故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83.5的与物的不安全状态有关。这些数字表明,大多数事故既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也与物的不安全状态有关,也就是说,只要控制好其中之一,就能控制大多数事故,减少不必要的损失。,2017/12/15,安全管理学,60,2)事故的间接原因,下面介绍几种间接原因的分类方法 (1)北川方法 日本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