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敏灸疗法治疗腰突症_第1页
热敏灸疗法治疗腰突症_第2页
热敏灸疗法治疗腰突症_第3页
热敏灸疗法治疗腰突症_第4页
热敏灸疗法治疗腰突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田宁,热敏灸疗法治疗腰突症,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2,3,一、热敏化现象的表现形式,1、透热: 灸热从施灸点皮肤表面直接向深部组织穿透,甚至直达胸腹腔脏器。,4,1透热:灸热从施灸点皮肤表面直接向深部组织穿透,甚至直达胸腹腔脏器;,说明:艾灸腹部关元,患者感觉热感向深部渗透,显示骶部温度逐渐升高(如图中标记1处),5,2、扩热:灸热以施灸点为中心向周围扩散。,一、热敏化现象的表现形式,6,2扩热:灸热以施灸点为中心向周围片状扩散;,说明:艾灸患者双肺俞,患者感觉艾热扩散整个背部。,7,3、传热:灸热从施灸点开始沿某一方向传导。,一、热敏化现象的表现形式,8,3传热:灸热从施灸点开始循某一方向传导;,说明:艾灸双侧三焦俞,患者感觉热感向脊柱中间汇聚,并向下传导。,9,说明:落枕患者,艾灸肩井,艾热向颈部传导。,10,4、局部不(微)热远部热:施灸部位不(或微)热,而远离施灸部位的病所处感觉甚热。,一、热敏化现象的表现形式,11,4局部不(微)热远部热:施灸部位不(或微)热,而远离施灸的部位感觉甚热;,说明:艾灸患者左侧肺俞,患者感觉左前臂外侧下段发热(图中1处所示)。,12,5、表面不(微)热深部热: 施灸部位的皮肤不(或微)热,而皮肤下深部组织甚至胸腹腔脏器感觉甚热。,一、热敏化现象的表现形式,13,6、产生其他非热感觉: 施灸(悬灸)部位或远离施灸部位产生酸、胀、压、重、痛、麻、冷等非热感觉;,一、热敏化现象的表现形式,14,6其他非热感觉:施灸(悬灸)部位或远离施灸部位产生酸、胀、压、重、痛、麻、冷等非热感觉;,说明:艾灸患者双侧肺俞,患者觉双手发胀感,TTM显示双手温度升高。,15,这些施灸部位产生的热、胀、痛等感觉发生深透远传,所到之处,病症随之缓解。 我们称这种现象为腧穴热敏化现象,这些已热敏化的腧穴称为热敏点或热敏化腧穴。,16,热敏灸疗法是基于热敏化腧穴热刺激以激发经气运行的一种新疗法,关键操作技术:,二、热敏灸疗法的关键技术,17,调定灸态:灸态就是艾灸时的状态,它包括环境、患者和医生三方面因素。概括来说就是静、松、匀、守四个字。 静:静是指环境安静,心神安静。患者和医生都必须保持心神的安定宁静,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经络感传。 松:松是指患者肌肉的放松。使机体处于最自然的状态,有利于激发经络感传。 匀:匀是指患者呼吸匀而慢。均匀的呼吸有利于调整机体内环境,有利于增加机体反应的敏感性。 守:守即是意守施灸点。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患者应意守施灸点以利于经络感传的发生,二是指医者必须将艾热固守在热敏化穴上。,调定灸态,18,灸位是指艾灸施术部位,是热敏灸疗法技术的关键。 热敏点是热敏灸疗法的最佳作用部位。,确定灸位,19,热敏灸的选穴原则,在辨证选穴的基础上辨敏选穴,高发区域病痛及其临近部位 特定穴与疾病相关的经络循行部位 与疾病相关的神经节段分布部位,20,艾条悬灸法是热敏灸疗法的最佳灸法,运用这种灸法能充分激发经气的感传活动,从而达到开通经络的目的。具体灸疗手法为: 先回旋打基础 继雀啄激经气 再温灸通经络,选择灸法,21,22,23,24,艾条悬灸分为单点灸、双点灸、三点灸。,25,即同时对两个腧穴热敏化进行艾条悬灸操作。,双点灸,26,三点灸,包括三角灸和T形灸,即同时对三个腧穴热敏化进行艾条悬灸操作。三点灸的适用部位为颈项部、背腰部、胸腹部,如风池(双)与大椎、肾俞(双)与腰阳关、天枢(双)与关元等。,27,灸量即艾灸的每次施灸剂量。施足灸量也是一个技术关键。最佳剂量是以完成灸性感传为度的灸量。不管时间长短,完成灸性感传所需的时间,就是一次艾灸所需的剂量。,施足灸量,28,、凡是传统灸法的适应症都是新灸法的适应症、凡是产生了腧穴热敏化的病症都是新灸法的适应症目前我们已观察了对以下病症有良好的效果:感冒、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原发性痛经、盆腔炎症、男性性功能障碍、偏头痛、面瘫、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枕神经痛、疱疹后神经痛、脑梗塞、失眠、过敏性鼻炎、荨麻疹、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网球肘。,三、热敏灸疗法的适应症,29,四、腧穴热敏化的规律,腧穴热敏化有其自身的出现规律,不能以经穴定位来替代。,30,1、 热敏点的出现率,普查健康人群的结果显示,热敏点出现率约5,而对神经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等20种 疾病进行艾灸腧穴观察,热 敏点的出现率平均可达70 左右。寒证、湿证、瘀证、 虚证中居多,急性病和慢性 病均可出现。疾病痊愈后, 热敏点出现率下降至10 左右。,31,2、热敏点与经穴定位的关系,腧穴热敏化作为一种疾病的病理反应,出现的部位与经穴定位不完全符合,但它可以经穴为参照坐标系来定位。,32,热敏点与经穴、压痛点的重合率,注:* 经穴重合率与压痛点重合率有显著性差异,33,结果表明,热敏点与经穴的重合率为43.50%,与压痛点的重合率为34.75%,二者有显著差异,热敏点与经穴重合率较高(P0.05);不同疾病之间经穴与热敏点的重合率没有显著差异,压痛点与热敏点的重合率亦无显著差异(P0.05)。,34,3、热敏点的分布,腧穴热敏化有其自身的分布规律,研究热敏点的分布规律对于临床推广辨敏取穴新灸法及阐述其产生机制有重要意义。我们多年来已研究了神经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等20种疾病,初步掌握了这些疾病的热敏点分布部位的高发区,如面瘫在翳风、感冒在风府和上印堂、盆腔疾病在三阴交、眼科疾病在耳垂区耳穴等。,35,热敏灸与传统灸法的异同,传统灸法,基于腧穴热刺激的一种治疗方法,热敏灸,基于热敏化腧穴热刺激以激发经气运行的一种治疗方法,腧穴热刺激,1.热敏化腧穴2.激发经气运行,相同点,不同点,36,五、热敏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突症的热敏点分布以腰骶部及下肢为高发区,多出现在腰骶部区域、至阳、关元俞、委中、委阳、阳陵泉、昆仑等区域。,37,灸疗操作 依序进行回旋、雀啄、往返、温和灸四步法施灸操作:先行回旋灸2分钟温热局部气血,继以雀啄灸1分钟加强敏化,循经往返灸1分钟激发经气,再施以温和灸发动感传、开通经络。,38,灸腰骶部区域热敏化穴热感可深透、扩散,39,灸至阳穴热感透至胸腔且沿督脉传向腰骶部,40,灸昆仑穴热感深透并传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