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我国农业自然灾害损失补偿机制研究农业经济管理硕士论文_第1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我国农业自然灾害损失补偿机制研究农业经济管理硕士论文_第2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我国农业自然灾害损失补偿机制研究农业经济管理硕士论文_第3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我国农业自然灾害损失补偿机制研究农业经济管理硕士论文_第4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我国农业自然灾害损失补偿机制研究农业经济管理硕士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密级 : 论文编号 : 中国农业科学院 学位论文 我国农业自然灾害损失补偿机制研究 on on I 摘 要 农业是一个特殊的国民经济部门。一方面,它在保证人民生活水平、稳定国民经济运行乃至国家自立方面所起的基础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另一方面,它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始终面临着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具有较高的风险性。因此,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把对农业的风险管理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内容之一。 从我国情况来看 ,水旱等气象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在我国自然灾害中占第一位。对农业威胁来说,旱灾占 60,涝灾占 30 。不仅频度高,而且损失大。这不仅影响了农民的收入水平,而且对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贫困人民的脱贫及整个社会产业稳定 和发展 都造成了很大影响。与此同时,我国自然灾害损失补偿机制极不健全,主要依赖国家财政救济,保险补偿还处于探索阶段。严重 的 农业自然灾害影响和滞后的补偿机制建设成为 制约 我国农业发展的一对矛盾。因此,有必要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 农业 自然灾害损失补偿机制。 本研究 首 先介 绍了农业自然灾害损失补偿的相关理论,并对各补偿方式的效率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了 对灾害损失补偿整体效率的追求,应主要体现在灾害损失补偿体系结构的合理组合 上的 结 论 。同时,还利用经济学的供求理论和博弈理论解释了农业保险供求双冷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农业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的种类、分布和影响进行了介绍,对我国现有自然灾害损失补偿机制 政府救济和农业保险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原因及效率对比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并借鉴了美国、日本、印度三国的发展经验。 本研究结果表明 :在我国现有农业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情况下,以有限的 资金达到较大程度上的有效灾害补偿,应该实行灾害救济与农业保险相结合的农业自然灾害损失补偿机制,并逐步提高农业保险 这种较高效率的灾害补偿方式 在农业补偿机制中的分量。 根据上述结论,本研究提出了 如 下政策建议: 高度重视补偿机制建设 ; 成立救灾领导部门,明确分工 ;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 加强立法 ; 建立长效机制,继续加强理论和实践探索 。 关键词 : 农业自然灾害,补偿机制,灾害救济,农业保险 is a On it a in s t be On to of As a in as an of in 0%, 0%. It of of s is of it is to a is to we of of we a it is to a is we of to of on we s of we of in to a of in at of a is by of in is a on to up a a of a in to of of 录 第一章 绪论 . 1 题的 目的和意义 . 1 内外研究现状 . 3 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4 究目标及内容 . 6 能的创新点 . 6 第二章 农业灾害损失补偿相关理论 . 7 种灾害损失经济补偿理论 . 7 种补偿方式界定与比较 . 8 国农业保险现实的经济学分析 . 10 第三章 我国农业自然灾害 . 15 国农业面临的地理和气候环境 . 15 国主要农业自然灾害的种类及其分布 . 15 业自然灾害风险的特征 . 18 国主要农业自然灾害的影响 . 19 第四章 我国现行农业自然灾害损失补偿机制分析 . 23 府救济 . 23 业保险 . 27 国政府救济与保险补偿的比较 . 35 第五章 国外农业自然灾害损失补偿机制的经验借鉴 . 38 国 以农业保险为主,并辅以农业救济 . 38 本 完善的农业保险体系 . 40 度 发展中国家的典型代表 . 42 国补偿机制的启示 . 44 第六章 主要结论和对策建议 . 45 要结论 . 45 策建议 . 47 参考文献 . 49 致谢 . 53 作者简历 . 54 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章 绪论 题的目的和意义 我国农业自然灾害 频繁 且 损失 巨大 我国地处中纬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海陆大气系统形成复杂的反馈关系,加之大陆区的地形复杂,致使我国气象与海洋灾害众多而频发。同时,我国生态环境多样,具有多种病、虫害等滋生和繁衍的条件。另外,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的不合理干预增多,致使 地表植被减少、土壤沙化、酸雨形成,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自然致灾因子更加活跃,自然灾害的出现频率、影响范围和造成的损失进一步加大。这些自然和人为的因素都成为我国农业自然灾害的源头。 同时,我国农业生产力落后,小农户的个体经营居多,抗灾能力差,多半耕地尚处于靠天吃饭的状态,农业收成的好坏与自然灾害的发生有很大关系。 大量事实证明,我国和世界各地正处于一个气候激烈变化期,旱、涝、风暴将更加频繁。尽管灾害预报水平不断提高,但受灾人数不断增加。旱灾发展速度较慢,但量大灾重, 20 世纪 60 年代受灾人数平均每年 1850 万人, 70 年代增至 2440 万人, 80 年代有增无减。 水旱灾害连年发生, 50 年代 3 年一旱, 60 年代 2 年一旱,70 年代则有 8 年大旱; 50 年代发生洪涝灾害 3 次, 60 年代 5 次, 70 年代年年都有 1。 我国平均每年 干旱的受灾面积 2000 多 万公顷,成灾面积约 1000 万公顷,多发生在春秋两季;每年登陆台风约 7 个,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一带 ; 洪涝灾害的受灾面积为 1000 多万公顷,成灾面积在 500万公顷以上,时间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 。按 1990 年不变价格计算,自然灾害造成的年均直接经济损失为: 50 年代 480 亿元, 60 年代 570 亿元 ,70 年代 590 亿元 , 80 年代 690 亿元 ; 进入 90 年代以后 , 年均已经超过 1 000 亿元 2。 这表明, 随着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生产规模扩大, 而与此同时 减灾 机制 不能满足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造成自然灾害损 失呈上升趋势。 我国 农业自然灾害的社会影响大 重大农业自然灾害会影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 威胁粮食安全。以水旱灾害为代表的自然灾害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最直接、最迅速 , 反映在粮食产量增速减缓或出现负增长 , 同时引发畜、禽及相关制品产量的减少 , 农副产品收购量减少 , 农业产值降低 , 人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下降。粮食产量是代表农业 的最重要、最基本标志 , 也是稳定经济、稳定社会、提高生活水平的可靠保证。与农作物受灾面积相比 , 粮食产量能更准确、更定量反映自然灾害的损失程度 , 粮食产量的大起大落必将影响到农业以外的国民经济诸多方面。 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以来 , 我国大部分年份受灾面积占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都接近或超过 1/3, 很多年份的成灾面积比重超过 20%。 从时间趋势上看 , 近年来自然灾害影响并没有太大改观 , 而且表 现出一定的恶化趋势 , 这必然会影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 危及粮食生产和供给的安全性 3。 农业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也极大地影响了农村贫困地区脱贫的 速度 , 加大了我国地区间经济1 孙绍骋 商务印书 馆, 2004,( 1): 2023 2 邹开亮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03,( 1): 2124 3 崔佳 农村经济, 2006,( 12): 8486 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 2 发展水平的不平衡。贫困问题一般是多种因素混合作用的结果 , 但是对于有些地区的贫困问题的产生 , 自然灾害、特别是水旱灾害所起的作用尤其显著。现实情况和众多的研究成果表明自然灾害与农村贫困呈正相关关系 , 中国的自然灾害大多发生在贫困地区 , 尤其是西部地区。据统计 ,国家级贫困县分布在西部 , 这些县既是传统农业生产区又是生态脆弱区和自然灾害的重灾区。由于水旱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造成农业生产直接依赖的生产资源数量少、质量差 , 为了生存农民只有选择开荒种地等一些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 , 这使本来 就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更加脆弱 , 接踵而来的只能是水旱灾害愈演愈烈 , 灾害使贫困的人们雪上加霜 , 形成灾害贫困一更大灾害一更贫困的恶性循环 4。 我国 现行 农业自然灾害 损失 补偿机制 不健全 我国农业受灾及损失是相当严重的,因此,建立科学的农业自然灾害 损失 补偿机制刻不容缓。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对 农业 自然灾害损失的补偿基本上依靠国家财政拨付和民间捐助,专门的 农业 保险基本上仍处于起步阶段, 不能满足灾后补偿的需要 。 府补偿的局限性 政府补偿因其具有应急性、集中性和款物相结合的优势,历来都是灾害 补偿中必要而基础的方式。然而,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政府能拿出的财政性自然灾害补偿金极为有限。且由于自然灾害的难以预计性,在很多年份,政府实际救灾补偿费用都超过了年度预算经费,扰乱了财政支出计划,影响其他事务的正常运行。而以贷款方式向国际金融机构借款缓解内部资金不足,易形成外债风险,不利于国民经济的稳步运转。此外,政府对灾区的税费减免制度,大都是一种临时性的措施,尚未制度化、规范化 、 上升至立法层面。 同时,我国政府在补偿管理方面尚存在不足。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的飞速发展,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分灾种的行业管 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当代灾情管理的需要,暴露出种种弊端。主要有: 缺少立法的保障。我国没有自然灾害 补偿 法,对 突发性 灾害及灾害并发的情况,则在目前尚缺少充分的法律依据。 救灾效率低下。 灾害应对沿用行政命令的方式,缺乏全局意义上的统一调度指挥,可协调性差 。 业 保险的发展困难重重 我国农业灾害商业保险事业发展滞后,不能保证对受灾农民的救济和灾区农业的恢复生产。虽然在保费的绝对数值上每年都有较大增加,但年度间增长比例较小,有时甚至出现负增长的状态。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政府支持力度不够。虽 然近几年,连续几个中央一号文件都对农业保险给予了关注,但是从具体 政策、 立法、 补贴 及支持力度 上来看尚 存在不足 。 农民保险需求不足。 首先, 我国农业经济组织化程度低,农民保险意识不够,保险公司吸收入保投入过大。 其次, 农民收入过低,保险商品对他们来说是奢侈品,除去日常所需,农民所剩极少,不能支付保费。 最后, 农产品价格持续下跌,农业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小,农民缺少投保的积极性。 商业保险公司供给不足。农业保险的特殊性,有悖于商业公司的 经营目标。 农业保险人才缺乏。农业保险的特殊性,要求有既懂农业,又懂保险、农 村现状及农民心理的农业保险人才,而这样的人才在我国还非常稀少。 4 王国敏 经济学家, 2005, 3 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 3 内外 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 综述 中国农业基础薄弱,农民收入水平低下,农业发展处于自然风险之中 , 如何通过建立行之有效的自然灾害补偿机制来最大限度的降低损失、发展生产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大难题。大量的学者专家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 在传统的救灾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后的风险管理需要一问题上 基本 达成了一致,认为随着农业经济体制的重大转变,补偿机制也应由灾害救济为主转向农业保险为主。 形成的主要观点如下: 梅方权 ( 1996) 指出, 农业经济收入水平的差异使得农业保险的启动需要国家增加保险基金的投入。具体方式为中央、地方、集体和农户共同筹资,实行股份制联办。同时,要加快农业保险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建立和健全农业保险机构网络系统。 郭永利、黄元亮等则强调保险的发展分区,认为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区域差异,必须结合各自的具体情况,充分发挥地区优势,拟定区域农业保险发展规划。郭永利还指出,长期以来我国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决定了农村合作保险必须以县以下为基本单位,通过组织农民互助合作,来建立农村、农民、农业的综合风险保险体系和 社会化服务体系。 齐霞等则注重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的阶段性、区域性设计。分近期、中期和远期对农业保险经营模式进行了设计,提出了以商业保险为主、政策性保险为辅的多家办保险的机器模式,农业保险合作社的中期模式和政策性保险为基础、商业性保险为补充的远期模式。 在保险经营体制改革方面,申曙光认为发展“混合型”合办保险是改革的一条可行途径。同时提出要根据农业风险的特点,开辟新的筹资渠道,建立农业风险专项基金。具体为,政府出资支持,乡镇企业及与农业具有依存关系的高收入行业出资补贴和集中管理运用资金,保证逐年增值。 任素梅、 朱焰、赵春梅等人则突出了农业保险立法的重要性。认为由于农业保险的业务经营的分散性、层次性和经济制约性,使得农业保险的管理要求将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综合加以利用,其中法律手段较其他手段更成熟、更稳定,因而更具有严肃性。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农业自然灾害向来是困扰各国农业发展的一大阻力,各国学者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和探索。形成的观点主要有: R约瑟夫森指出,农作物保险计划已不是农场主的唯一选择,很多农场主都认为农作物保险计划仅是其全部风险管理战略中的一种手段。他还认为,分别处于不同 阶段的农场要求有不同的风险管理手段,并且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的管理水平要求程度也不同。 查尔斯 F弗瑞明翰偏重于法律的作用,深入研究了特殊法律原则下农业保险合同的签约的基本法律要件和原则,并给出了如何用上述原则来形成一个特定地区的农作物保险合同。对于农业保险法不健全的我国来说,他的提法值得我们借鉴。 尼尔汉密尔顿则认为要想使灾后补偿机制能很好的发挥作用,特别是农作物保险计划能够稳步实施,农作物保险项目经营中保险费、保障水平的确定显得尤为重要。这对我国建立作为灾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 4 后补偿机制的一个重要环节 农业保险,具有很高 的参考价值。 盖布兰切提出进一步发展农作物保险 5的内容,并通过此项计划来达到降低生产者和两级政府的保费补贴,减少管理成本,逐渐消除投保人存在的你选择和道德风险这两个问题。这对于处于起步阶段的我国保险业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从以上可以看出,各学者虽然侧重点有所区别,但是研究重点均是农业保险。这对于一个完整的灾后补偿机制来说,是片面的,但保险方面的经验又是值得我们关注和学习的。从现有状况看,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对农业自然灾害补偿的主要的措施为 农业保险。 立法比较成熟的国家有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等国,他们的农业保险法 律虽然风格各异,但在具体条款上都充分反映了各自的国情,对我国的启示主要有: 立法必须恰当选择立法目标。从国外的实践看,各国举办的农业保险的政策目标主要有两类:一类主要是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同时兼顾农业的发展;另一类主要是促进农业稳定发展。一般来说,发达国家的农业保险属于前一种,发展中国家属于后一种 。 立法的有效性依赖于有该法确定的利益诱导机制。由于农业自然灾害的特殊性和保险的消费者 农民的收入水平较低,因此大部分纯商业性的农业保险,其供给和需求都是有限的。这样,要成功的举办商业保险,利益诱导机制必 不可少。 此外,农业保险作为一种有效的补偿措施,其主要制度模式可归纳为五种。政府主导模式、政府支持下的相互会社模式、政府垄断模式、民办公助模式和国家重点选择性扶持模式。其中前三者是作为社会保障的农业保障政策组成部分的农业保险,民办公助模式是适用于一般商业保险政策的农业保险,最后一种模式是作为农业发展政策组成部分的保险。 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研究范围及概念界定 业 农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农业即农作物种植业,广义农业则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园艺业等。本文中所 指农业如无特殊说明,均为狭义农业。 业 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指自然界中发生的、能造成生命伤害与人类社会财产损失的事件。 通俗一点讲,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力的作用而给人类造成的 灾难 。例如地震、洪水给人类造成的灾害是纯粹自然灾害,煤矿中瓦斯引起的安全事故是准自然灾害,而战争的破坏不是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由于自然界发生的各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给人类造成灾难的不正常现象 6。 因为研究的需要, 本研究 所指的自然灾害主要为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的水、旱灾害等。 偿 方式 从各国的实际情况看,对自然 灾害所造成的损失补偿方式主要有社会捐助、国际支援、财政补偿和保险补偿四种。本文仅讨论后两种。而在财政补偿中,主要考虑 灾害救济 ;保险补偿为农业保险。 5 加拿大魁北克省实行的一种新的农作物保险计划,主要针对饲养牲畜所用的干草、饲料、玉米和谷类作物而设计。主要特点为,对处于同一地理区域的所有生产者的每一种农作物,提供平均损失的补偿。 6 黄崇福 科学出版社, 2005,( 1): 3 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 5 救灾 是指自然灾害发生过程中和发生后,对灾区和灾民的救助。主要 内容是 紧急救援、安置灾民、安排灾民生活,帮助灾区恢复生命线工程,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等。灾害没有对人类和社会造成损失以前是防灾或抗灾,灾害造成损失以后的工作是救灾 7。本文 的灾害救济 ,主要 指 农业自然灾害损失 形成 后,政府为恢复农业生产所投入的资金补偿。 农业保险,是保险人组织农业生产经营者进行风险损失分摊,建 立保险资金,对被保险人在种植业、养殖业生产过程中因自然灾害或者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给予保险责任范围内的经济补偿的一种方式 8。农业保险根据生产对象不同,分为种植业保险、养殖业保险和林木保险。本文所指农业保险主要指种植业保险。种植业保险,主要是农作物保险,即以各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为主要保险对象的保险。 论文的研究思路 由于自然灾害和国情的差异,因此我国在建立农业自然灾害补偿机制时,不能 完全 照搬国际经验和模式。然而,目前我国学者对此问题的研究结论或侧重于救济,或侧重于农业保险。而将二 者中的任何 一个作为我国农业自然灾害补偿机制,历史的经验证明都是不合乎我国国情的,也不能起到补偿机制的应有作用。 本文拟从 我国农业自然灾害的严重性和灾后补偿机制的落后性这一矛盾出发,对我国农业自然灾害补偿机制的现状、问题及原因 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比较灾害救济和农业保险补偿的效率,在借鉴 国外 经验 的基础上,提出 适应我国国情的 农业自然灾害损失 补偿机制。 论文的研究方法 业自然灾害补偿机制的制约因素、现有的政策及存在的补偿方式等用定性分析的方法,揭示其现状、规律、存在的问题。而灾害的 发生频率、造成的损失等 则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 论文将以规范的理论作为指导,在结合中国实际情况下进行分析。通过实际数据进行研究 , 论证现有理论的正确性并形成自己的创新点。 。农业自然灾害补偿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含有政府、商业保险机构及农民各个方面 , 应按照系统分析的方法,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采用历史分析的方法分析我国农业自然灾害补偿机制的演变历程,论证我国农业自然灾害补偿机制存在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实施补偿的最佳时机和方式。 型 有助于对经济现象进行直观和抽象的理解,增强分析的严密性。本研究在进行经济学分析时,将采用供求分析法和博弈模型。 虑补偿措施时要考虑到地区和灾情的差异性,建立地区的局部均衡。同时国家还要着眼于全国的情况。 研究将对吉林省农业保险开展情况进行调研,其中包括对政府、保险公司和农民三方的调查。还将对农业部和财政部的生产救济的管理和资金划拨进行调研。 7 孙绍骋 商务印书馆, 2004,( 1): 127130 8 孟春等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6,( 1): 5 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 6 究 目标 及内容 本研究 从农业的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需要保障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 通过对比各补偿方 式的效率,介绍我国农业自然灾害损失情况,分析我国现有补偿机制问题与不足,并在借鉴国外经验和教训 的 基础上, 建设 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自然灾害损失补偿机制。 并提出有效政策建议, 使我国农业自然灾害损失的补偿机制对农业发展能够真正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本 文共分为六章。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选题的目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同时对研究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第二章则主要介绍了农业自然灾害损失补偿的理论,并进行了效率分析,得出了 对灾害损失补偿整体效率的追求,应主要体现在灾害损失补偿体系结构的合理组合 上 的结论 。第三章 对我国农业面临的 地理、气候环境和主要灾害种类进行了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主要农业自然灾害影响。 第四章分别介绍我国农业自然灾害损失补偿的两种主要方式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还应用了供给理论和博弈理论对我国农业农险现实进行了经济学分析。第五章主要介绍值得我国借鉴的国外经验。第六章为结论和政策建议 。 能的 创新 点 对农业自然灾害 损失 补偿机制的研究,前人主要 有的集中于灾害救济的研究,有的 集中于农业保险的研究,而本研究将 则 探讨适当 将灾害救济与农业保险 的结合作为补偿的有效机制, 具体来说,本研究的创新就是要 建立合理 农业自然灾害 损失的补偿机制, 针对我国自身特点,吸取世界各国先进经验,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保险 制度,充分发挥保险在我国自然灾害补偿中的作用,与此同时,也不排斥灾害救济,使之能与保险制度相结合,形成一个严密的灾害 补偿网络,确保补偿机制充分发挥作用。 中国农业科学院 硕 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农业灾害损失补偿相关理论 7 第二章 农业灾害 损失 补偿相关理论 种灾害损失经济补偿理论 灾害的不可避免与损失的客观存在,使得人类社会不能不考虑如何补偿灾害事故损失这一重大问题 , 否则,灾害事故造成的损失得不到补偿,社会再生产就不可能顺利进行。基于灾害损失补偿的必要性,国内外许多学者,均提出过相应的 灾害损失经济补偿理论与方法。 政府补偿论 政府补偿论认为,灾害是一种不可预料的意外损失,是非个人能够抵御的风险,因此,政府应当承担起补偿灾害事故损失并维护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和社会成员生活秩序不致于因灾中断的责任。这种观点将政府看成是补偿灾害事故损失的直接责任主体,并以财政分配作为补偿灾害事故损失的主要资金来源。政府救灾通常被看成是政府补偿论的具体实践。 自我补偿论 自我补偿论认为,灾害事故造成的损失是受灾者自己的事情,因此,受灾者应当有风险意识和补偿可能发生的灾害事故的财力储备。 这种观点将灾害事故损失的补偿纯粹看成是受灾者自己的事情,将个人在社会财富中的分配额看成是补偿灾害事故损失的资金来源。储蓄性的防灾和通过参加保险公司的保险来转嫁风险通常被看成是自我补偿的具体实践。 社会补偿论 社会补偿论是介于政府补偿论与自我补偿论之间的一种理论,它强调社会各界的参与和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援助,其中亦必然包含有政府补偿的部分和个人自我补偿的部分。 宗教补偿论 西方国家宗教盛行,宗教教义中有不少关于救灾方面的论述,许多宗教组织亦将参与救灾看成是自己的一种应尽责任,宗教补 偿论从而成为一种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灾害损失补偿理论。 混合型补偿论 混合型补偿论的内涵包括,一方面,用于补偿灾害经济损失的资金来源应当是混合型,其中既有社会总产品初次分配中的份额 (直接扣除部分 ),又有属于社会总产品再分配的份额 (如国家财政拨款救灾等 ), 还应当有属于社会总产品第三次分配 (即个人分配 )中的份额 (如社会成员的救灾捐献等应当是社会总产品的第三次分配 ); 另一方面,对灾害损失的经济补偿既需要有国家的补偿或政府补偿,也需要有灾民的自我补偿,还需要有社会成员之间或社会各界的互助补偿。 纵观中外 灾害损失补偿理论,可以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西方国家更多地强调自我补偿,东方国家则更多地强调政府在灾害事故损失中承担的补偿责任。但是,结 合 我国实际,中国农业科学院 硕 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农业灾害损失补偿相关理论 8 我们不应该单纯依赖某一种补偿方式来解决灾害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应探索各种灾害损失补偿方式应当合理组合,多管齐下的混合补偿才是当代社会需要的合理的灾害损失经济补偿方式。 种补偿方式界定 9与比较 方式界定 根据组织形式划分的灾害补偿结构可以作为解析的具体对象,可将灾害损失的经济补偿划分为政府补偿、保险补偿、自我补偿和互助补偿等四 种方式。 政补偿 财政补偿是以政府为直接责任主体,以国家财政为直接经济后盾,由政府有关职能部门承担具体实施任务的灾害损失补偿方式。在实践中,财政补偿又通常会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来承担对灾害 损失补偿的责任,即各国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均 负 有补偿有关灾害损失的任务,职责的划分一般以本国的财政体制为划分依据,即根据各级政府所拥有的财力来共同分担对相关灾害补偿的责任 。 在补偿的灾害种类结构方面,政府主要负责自然灾害尤其是地震、洪水等重大自然灾害的损失补偿,而对小型的自然灾害及人为事故则较少关注;在补偿的 具体对象方面,财政补偿侧重于对受灾人口的紧急救助(救灾)和对公共设施、相关资源等的补偿,其中救济灾民的任务往往最为急切。因此,财政补偿在任何时代和任何国家都是必要的,但不同时代与不同国家的财政补偿在补偿内容与对象方面又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险补偿 保险补偿是以投保人交付保险费并形成保险基金为经费来源,由经过法定程序获得经营保险业务的企业 保险企业承担具体组织实施灾害损失补偿任务且仅仅面向签订了保险合同的受灾体的灾害损失补偿方式。在实践中,保险补偿的直接责任者在形式上是保险公司,但实质上是投 保人自己,因为投保人向保险公司交纳的保险费是保险公司用于补偿灾害损失的资金的源泉,从而在经济上只是投保人用一笔固定的保险费支出来转嫁自己某些风险的一种风险处理办法,从而亦可以称之为宏观意义上的受灾体自我补偿。 在现代社会,保险业日益发达,组织保险补偿的公司一般按照财产保险与人身保险业务进行划分 , 绝大多数国家均规定一家保险公司不能同时兼营财产保险与人身保险业务 , 因此,财产与责任保险公司往往经营着各种财产物资或费用的损失风险,从事的亦是有关财产物资或费用损失的补偿:人寿保险公司则主要经营人寿保险、健康保险和意外 伤害保险,从事的亦是对受伤害的自然人进行经济上的补偿。不过,由于保险公司是企业,保险公司经营风险业务 纯粹 是一种企业行为,哪些人 (法人或自然人 )可以投保、哪些财富可以投保、哪些灾害事故风险可以投保等,均要受到保险公司追逐利润目标的制约,即凡会影响其利润目标的投保人、投保标的、投保风险等均可能被保险公司拒之门外,或者需要另行加费才能投保。因此,保险补偿虽然具有社会化程度高、经济效率高、补偿程度高等优越性,但亦有其内在缺陷,它并不能完全替代其他各种补偿方式,从而始终只能是灾害损失补偿方式的一种发达形式,其在灾害损 失补偿体系中的主体作用的9 赵领娣 以风暴潮灾害为例, 7282 中国农业科学院 硕 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农业灾害损失补偿相关理论 9 发挥还需要其他补偿方式的配合。 我补偿 自我补偿是指各受灾体自己在平时积蓄一定的财物或储蓄,在发生灾害事故并造成损失时用作补偿。在政府财力有限和保险补偿不发达的条件下,自我补偿往往是受灾体恢复灾害损失的主要方式。在实践中,受灾体自己为自己的灾害损失补偿提供资金,自己根据自己的补偿资金储备对灾害损失进行补偿。一般而言,受灾体并非是特意为自己准备灾害损失补偿基金,而是在平时注意积蓄以防灾害事故的发生而己,这种积蓄并非一定像保险基金或政府的救灾基金等一样,只能用于灾害损失 补偿,而是根据需要安排并运用。自我补偿的存在,表明政府的补偿既有限,保险公司的保险又并非是无所不保,而是留下了一些灾害事故损失的缺口需要受灾者自己来承担,从而需要有自我补偿。从宏观意义出发,保险补偿虽 也 应当属于自我补偿的范畴,但此处的自我补偿,显然是指受灾体在灾害事故发生后由自己直接支付补偿费用的补偿方式。 助补偿 互助补偿是指建立在经费分担、相互补偿的基础上的一种灾害损失补偿方式,它是补充上述补偿方式不足的一种特殊的补偿方式。它包括 : 家族内部的互助补偿,即以血亲关系为纽带、以家族成员为 对象,在家族内部筹集补偿资金并仅仅对家族成员负责的灾害损失补偿; 社区性的互助补偿,即以社区为单位、以社区内的社会成员为对象、在社区内筹集补偿资金并仅仅对社区成员负责的灾害损失补偿。团体内的互助补偿,如工会互助即在工会成员间筹集补偿资金并对工会会员的灾害损失给予相应的补偿。此外,社会性的救灾捐献,实质上也是一种在宏观层面上具有互助意义的损失补偿。 上述各种补偿方式,共同构成了当代社会灾害损失补偿的宏观体系,每一种补偿方式,均有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和合理性。 不同 补偿方式的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