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的诊断和治疗马媛媛_第1页
川崎病的诊断和治疗马媛媛_第2页
川崎病的诊断和治疗马媛媛_第3页
川崎病的诊断和治疗马媛媛_第4页
川崎病的诊断和治疗马媛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讲:马媛媛,川崎病的诊断及治疗,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概述,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KD)是一种病因不明,以急性发热、皮肤粘膜病损和淋巴结肿大为临床表现的全身性血管炎综合征。,概述,该病于1967年由日本的Dr Tomisacu Kawasaki (川崎富作医生) 用日文首先报道(1974年用英文首次报告了50个病例),因此国际上称之为川崎病。,Kawasaki T et al. Febrile oculo-oro-cutaneo-acrodesquamatous syndrome with or without acute nonsuppurative cervical lymphadenitis in infancy and children.(Jpn J Allergol 1967;16:178),概述,自首次报告30余年来世界各地均有报道,目前已是5岁以下幼儿常见的发热性疾病之一。由于其最危险病变发生在心脏,现已逐渐取代风湿热成为儿童获得性心脏病中最常见的疾病。,概述,1976年我国首例川崎病报导; 发病率逐年增多,呈散发或小流行;5岁以下占80% ,平均年龄1.5岁; 男:女=1.5:120%发生冠状动脉损害(CAL), 继发性心脏病居首位;,概述,KD发病率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别和种族差异。新近资料显示,以5岁以下儿童为统计对象,KD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病率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和中国香港地区,中国大陆和欧美国家缺少全国性的调查网络,不同地区发病情况不尽相同。但几乎所有报道均显示KD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病因及发病机制,1. 目前并不清楚2. 可能与以下一些因素相关: a. 感染: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支原体、真菌等) 均可能引起,但缺乏直接证据证明。 b. 免疫激活及细胞因子:介导免疫反应或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细胞因子分泌增加,血管内皮细胞激活,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和细胞间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 表达异常等,造成血管壁损伤。 c. 遗传学背景:存在易感人群。因为KD在亚裔人群发病率显著高于白种人群;家族发病率1%,双胎发病率13% 。,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认为: 本病发病机理是易患宿主对多种感染病原触发的一种免疫介导的全身性血管炎。,病理,基本病理变化:全身性血管炎,累及主动脉及其分支。,以冠脉为例: I期:约19天 冠脉壁上的小营养血管炎性细胞侵润。期:约1225天 冠脉主要分支全层血管炎。 弹力纤维和肌层断裂;瘤样扩张、血栓 栓塞。 此期心血管壁病理损伤正值高峰。,病理,期:约2831天 血管炎症逐渐消退,但血栓和肉芽形成,内膜增厚,可致冠脉阻塞。期:长达数月数年。心内膜心肌纤维化,阻塞血管可能再通。,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好发于婴幼儿,39 热程10-14天.至少5天 少数病人3周或10天 可有体温退后1-2天复升,或3次反复.,(一)发热,临床表现,89-100%患者,急性期发热后24-48小时之内出现,球结膜充血重于睑结膜充血。 无水肿及分泌物。 1-2周消退,自限性。,(二)眼结膜炎,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发病后24-48小时出现 持续9-12天 与眼充血时间相近 草莓舌 口唇黏膜及皮肤交界处皲裂,(三)口腔黏膜病变,临床表现,临床表现,急性期:手足末梢出现红斑,硬肿 恢复期:指趾端脱屑,(四)四肢变化,临床表现,急性期:手足末梢出现红斑,硬肿,临床表现,恢复期:指趾端脱屑,临床表现,发热后数天,于手足硬肿周期出现 多形性红色皮疹:播散性红斑、丘疹、斑丘疹、偶有小脓疱;可相似于荨麻疹、多形性红斑和猩红热。 全身性分布,持续5-7天 卡介苗接种处红斑硬结,(五)多型性皮疹,临床表现,多形性红色皮疹,临床表现,卡介苗接种处红斑硬结,临床表现,70%病人发生,发病后1-2天出现持续约10天 颈淋巴结肿大1.5cm以上,多单侧发生 非化脓性,触痛不明显 偶有颌下弥漫性肿胀,可能被误诊为“腮腺炎”,(六)颈部淋巴结肿大,其它临床表现,消化系统:1/3-1/4急性期 泌尿系统:1/3急性期 骨骼肌肉系统:1/3急性期及亚急性期 中枢神经系统:15%急性期 心血管系统:1/2急性期及亚急性期,多器官侵犯,其它临床表现,腹痛、腹泻,偶有恶心 肝细胞侵犯:10-20% 轻度黄疸及转氨酶升高 胆囊肿痛:10%,(一)消化系统,其它临床表现,蛋白尿 非特异性尿道炎 无菌性脓尿,(二)泌尿系统,其它临床表现,关节炎、关节疼痛,多大关节受累,(三)骨骼肌肉系统,(四)中枢神经系统,无菌性脑膜炎,主要通过脑脊液诊断,其它临床表现,心肌炎:50(心脏炎不严重,不易发现) 心包炎:30 冠状动脉瘤:1520 心肌梗死:极为少见,(五)心血管系统-决定该病病死率的主要原因,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增高,以中性为主 ESR & CRP升高 贫血,血小板升高 低钠血症 低白蛋白血症 转氨酶升高,(一)血液相关检查,实验室检查,窦性心动过速、非特异性ST-T改变、QRS 低电压、PR/QT延长、心肌缺血,心律失常,(二)心电图,实验室检查,常常不具特异性;急性期有一过性心脏扩大 。(发生率约为20%),(三)X光,实验室检查,(四)CT扫描,实验室检查,(五)动脉造影,实验室检查,冠状动脉内膜回声增强 冠状动脉扩张 冠状动脉瘤,(六)二维超声心动图彩色多普勒,实验室检查,冠脉管壁回声增强及扩张,实验室检查,冠状动脉瘤,诊断标准,发热5天以上 结膜充血 口腔黏膜变化 四肢变化 多形性皮疹 颈部淋巴结肿大,(日本2002年修订的第5版诊断标准),注:6个主症状中,含发热在内的5条即可确诊;或具四个主症状但超声心动图或心血管造影显示冠状动脉病变者也可诊断KD,诊断标准,诊断标准的基本临床表现并非特异,因此需除外类似表现的其他疾病:病毒感染(麻疹、腺病毒、肠道病毒、EB病毒);猩红热;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中毒休克综合征;细菌性淋巴结炎;药物过敏反应;StevensJonhson综合征;幼年性类风湿性关节炎;钩端螺旋体病;汞过敏反应(红皮水肿性多神经病)。,不完全川崎病的诊断,该类患儿的临床特征少于典型KD患儿,并非患儿表现不典型,所以应用“不完全(incomplete)” KD比“不典型(atypical)”KD更为确切。 Freeman AF Issues in the diagnosis of Kawasaki diseaseProg Pediatr Cardiol。2OO419:123128发生率:不完全川崎病约占总病例的10%。注意:不是轻症,恰恰相反,此型多发于高危人群,冠脉瘤发生率更高,预后相对更不好。,不完全川崎病的诊断,患儿具有发热5 d,但是在其他5项临床特征中仅具有2项或3项,都应该考虑不全性川崎病。 不完全KD的症状出现频度分别为发热75 ,结膜变化75,四肢末端改变70 ,口唇变化65 ,皮疹50 ,颈部淋巴结肿胀出现频度较低35。因此不完全KD中,以发热及恢复期肢端膜状脱屑多见,而颈部淋巴结肿胀少见。,不完全川崎病的诊断,发热5天以上,另有2-3条主征,评价患者临床特征,符合KD,不符合KD,KD可能性小,继续发热,评价实验室检查结果,CRP3.0mg/dl和ESR 40mm/hr,CRP3.0mg/dl和ESR 40mm/hr,逐日随访,继续发热2天,发热消退,未出现蜕皮,典型蜕皮,不必随访,超声检查,实验室辅助指标符合3条,实验室辅助指标符合 3条,超声检查,IVIG治疗并做超声,超声(),超声(),IVIG治疗,持续发热,发热消退,重复超声请专家会诊,KD可能性小,川崎病的治疗,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IVIG) 12g/kg, 812hr 注完,发病10天内使用,肠溶阿司匹林 3050mg/(kgd), 热退后3天渐减为 35mg/(kgd),持续 68周 冠状动脉损害者应延长治疗,糖皮质激素不宜单独使用,对IVIG无效者可考虑加用,川崎病的治疗,抗血小板聚集 双嘧哒莫(潘生丁)35mg/(kgd),对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