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针灸培训_第1页
董氏针灸培训_第2页
董氏针灸培训_第3页
董氏针灸培训_第4页
董氏针灸培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台湾董氏针灸讲义 李国政教授,台湾董氏针灸,我的师公景昌先生所传所创的七百余个奇穴,是近三百年来针灸界的第一人,董公承先启后,跳出传统十四经络巢臼,自成一体系的董氏针灸,言古人所未言,对针灸治疗的贡献极大。董公能在台湾传其针术,诚为台湾之幸。董氏奇穴在临床上极有显著疗效,笔者是研究传统针灸的人,曾写过国内第一本针灸草方美容著作(企业出版社出版),提倡针灸减肥与美容,笔者自认对传统针灸有一番认识,但自从拜师入董氏针灸之门后,个人诚感董氏针灸其疗效之奇效与奥秘,实较传统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这些年来在临床上诊治大都以董氏奇穴为主,并自许为董氏针灸的传人。我有个愿望,就是想将董氏针灸的绝学发扬光大,让从医者更加了解及学习,能够为病患提供更好的服务与保障。董公实是近代一位针灸界德奇才,其所留针术往后定将在针灸界中独得更多人肯定和更多人学习,董公当名留青史,永受世医者所崇敬和怀念。,董公景昌先生略传,董公景昌先生(1916-1975),山東平度縣人, 始自其先祖曾以針灸醫術救人,氏家道小康, 十八歲在原籍設立針灸診所,服務桑梓, 不計診費,抗戰時期,離鄉從戎,勝利後解甲歸里, 後在青島設立針灸 診所。未幾年,戰禍蔓延即重行入伍。 民國四十二年以舊病復發請準退役蟄居台北,重操舊業, 並為軍界同志義務應診。董氏羈身軍旅,先後達十三年, 每於軍旅人空傯之際,為同胞施針治病,卅年來診治病患 近四十萬人,即乙省登記可稽者達十萬人以上。以董氏針 法異於正統,取穴尤其奇驗,在針灸學術上夙自令成學派,殊為針灸學者所推崇。,李国政教授简介,董氏针灸真传传人贵阳中医学院针灸学客座 辽宁省特种针法研究会聘任名誉理事及国际培训部教学教授 沈阳沈河区第六医院特约顾问辽宁省中医研究院客座教授 辽宁省中国传统疗法国际培训中心客座教授 中华民国内功学会聘任顾问中华民国整体美容协会顾问 台湾省气功研究会第一届理事长台湾特种针法研究所主持人,穴道概述:,本人先祖之针灸医术设人体穴道为七百四十个比较正统经穴三百六十五个穴(多),此七百四十个穴分布在左右手臂、足、腿、面、耳等处,区分为十部,即:两手手指 一 一部位两手手掌 二 二部位两腕至肘 三 三部位两肘至臂 四 四部位两足足趾 五 五部位两足跖掌 六 六部位两足小腿 七 七部位两膝至股 八 八部位,两耳 九九部位左右面部 十十部位以上十部一一部位穴道做多,五五部位最少,每穴均有专名,各司治疗本职,但实际常用者约二百余穴,姑且名之为正经奇穴,但有兼治全身病效力,而胸背腰腹均不设穴,而作为三棱针的主要部位,此外尚有不定穴与天应穴相类似但作用不同,凡遇病因不明,施针后收效不著,即用不定穴下针指挥之,使奏奇功。,(乙)针法优点:,用董氏针法具有下列优点:(一)四肢面耳各部取穴,施针治疗各病时,毋需刺及胸、腹、背、腰之必要,避免各种危险。(二)施针用正刺、斜刺与上转、下转手法(不采取补泻手法)故无理论上之拘泥。(三)施针深度,浅者二分,深者一寸五分,甚少发生晕针现象。(四)注重肤色气血之查看,施针后所取之穴是否对症,即可查出调整。,(五)奏效神速,即显反应,立除沈疴。 (六)不采捻针或捣针以及弹、掏、烧、啄等手法减轻病患之痛苦。 (七)医者如明查病因,看清穴道,在老练的手法下疗病,则可迅速而不劳顿。 (八)针法经口传面授指示穴道与诊法正确,易奏奇功,减少 病患痛苦,不致偏差。,诊治方法,本针法必须与诊断相配合,但董氏诊断方法,系先查两手或胳膊颜色,次看看两脸颜色,两者合参详断,即可查出病情与症状。然后循经穴道,未有过失,其治法比较切脉与不经诊断迅行施针者,其效尤彰。,出血法,本针法时以三棱针出血方法配合应用,此效更大。例如,某种病症几次对症取穴,未有反应者即应查明血管有无阻滞现象,此时先在有关部位施三棱针出血少许,再行对症取穴,病症自愈。如头痛或小腿发炎,屡治不愈者,即在有关经络之脚面放血,再行取穴,施针必愈。,董氏特有針法,董氏倒馬針刺治療法 董氏放血療法 董氏手足對應針法 董氏秘傳之獨有掌診 導引行氣針法 掣引針法 補瀉原則,一、董氏倒馬針刺治療法的意義,在董公所傳七百多位穴位中,有將近百分之六十的穴位皆為成組的穴位,其觀念的來源乃在於,董公認為久病痺症,若只用一、兩針來治療,效用不高,且療效較為有限,故發展出董氏針灸特有的倒馬針法。倒馬針法即用三根針來治療,以直三針最常用,橫三針較少用,視臨床所需而靈活運用。例如董氏奇穴中的大間、側間、小間,天陽、人陽、地陽,土水一、二、三穴,心靈一、二、三穴,以及上三黃、下三皇、三重穴等,皆為倒馬針法的穴位,而在董公所傳的穴位中,便有百分之六十為倒馬針法成組的穴位,可見董公十分重視此針法的運用,且其具有極佳的療效。,二、董氏倒馬針法的取名源由,董公很喜歡馬,故其許多穴位取名皆與馬有關,例如足駟馬、指駟馬、馬金水、馬快水等,故此針法取名亦與馬有關,稱為倒馬針法。另馬跑得很快,即迅速之意,取馬為名亦有速效之意。而且此倒馬針法,更是名符其實的“倒馬”,因為若是馬缺少一隻腳,剩下三隻腳便會倒下,故此倒馬的意思便是使“馬倒”,即剩三隻腳,運用於針灸治療上,即是用三根針,針刺的意思。從董公所傳之奇穴中,大都為三穴一組之佈置即可體會董氏奇穴之真諦。此道理很容易便可明白。故可知三針倒馬為主要,兩針的運用較屬特例。,三、董氏倒馬針法的效果,古代擅用針灸的名醫,對於寒氣小深的疾病,天冷、久病的治療上,曾用“齊刺”來治療,其效果頗佳。但是董公更深入地研究,而發展出倒馬針法,其療效可通全身臟腑,做整體性的治療,尤其中醫治療的觀念,乃在於重視整體性的調理,而非西醫的局部治療。董氏倒馬針法可使各臟腑間起整體協調作用,對於治療的效果更能強化提高,加強患者的針感,直通三焦,故其效果當然較其他針刺為強,董氏倒馬針刺治療法的特性,1 針通三焦:董氏倒馬針刺治療法,因利用三根針同時治療,其療效可通三焦,治療範圍可達所有臟腑,不像傳統針法,只對某一臟腑下一、兩針,因此倒馬針法較其他針法,針效來得強的原因。2 整體療法:很多疾病的發生,並非單純只是一臟一腑的病變,乃是諸臟腑間皆有整體性的關連,故倒馬針法便具有整體治療的特點,對循環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生殖系統、排泄系統等,常做整體性的治療與調整,使治病的療效發揮達到最高的針效。,董氏倒馬針刺治療法的特性,3 療效特強:董氏倒馬針法乃利用三根針達到治病的效果,而其治療的方法亦非只針對某一臟腑,只做局部的治療,乃是針對全身整體臟腑間做協調,其療效當然比傳統一針或兩針或多針的療效較佳,而且根據實際的臨床經驗,若只下一、兩針的效果有限且較慢,若利用倒馬針法三根針,其效果常較迅速,針感較強,且療效亦較佳。4 特重區段:倒馬針法不重經絡,特別重視區段的取穴方法,亦是異於傳統針法的一大特點。其穴位區分為一一十十部位,每個部分的區段,皆可獨立成一系統,由局部代表人的整體,其各區段內,皆有倒馬針法的穴位,例如一一手指部位的大間、側間、小間,二二手掌部位的土水一、二、三穴,三三下臂部位的土胃一、二、三穴,四四部位的天宗、地宗、人宗,五五部位的婦靈穴,六六部位的火連、火菊、火散,七七部位的三重一、二、三穴,八八部位的上三黃,九九部位的神耳上、中、下穴,十十部位的正會、前會、後會等。,董氏倒馬針刺治療法的特性,5 手法簡明:董氏針灸不講古傳各種,彈、啄、飛、搯等手法,不講手法技術上的補瀉,針法簡單明確,與傳統大談補瀉、手法,使整體針灸治療繁雜,而且眾說紛芸,沒有統一明確的說法,於臨床施治上常有實際與理論未能結合不易掌握的情況,故董氏針灸不用任何手法補瀉及多樣變化的各種得氣手法,而其倒馬針法亦是如此,簡單明確,易於操作,針效不錯。6 危險性低:董氏倒馬針剌治療法,取穴位置大都以四肢、頭部、耳部為主,不在腹部、胸部取穴,避開了人體的一些危險臟器,其身上的穴位,在董氏針灸上大量採取所謂放血針刺,不用豪針直剌,故取穴容易且方便,而且危險性極低。,董氏放血療法,一、董氏放血療法的意義 董氏放血療法,不單只在病灶上放血,有時亦可在臟腑相關相對應之點、線、面反應處放血,這時大都選擇膝後膕窩、肘窩、背部、小腿外側等處點刺放血,即可調理臟腑陰陽之平衡、疏通氣血通道,改善病勢,此為董氏放血療法之要點。例如:“後背、心、肺區”點刺放血,可治重感冒、發燒、胸痛、背痛、冠心病、心肌梗塞等;“肩胛手足區”可治手足痛、手足麻痺、膝蓋痛等;“膝後太陽區”可治頭痛、項緊、腰背酸痛、膽固醇過高等;至於牙痛、舌下腺發炎、肝病、各種急慢性腸炎、消化不良等,皆可在六六部位之“足跗陽明區”放血;七七部位之“小腿陽明區”放血,將惡血穢氣排出,往往久年沉疴常能立即減輕。,二、董氏放血療法的醫療功能 素問調經論:“血氣不和,百病乃變化而生”。千金方亦說:“諸病皆因血氣壅滯,不得宣通”。董公在臨床上常說“久病必瘀”、“怪病必瘀”、“痛病必瘀”、“重病必瘀”,因此董公非常重用三稜針放血,三稜針放血可說是董氏針灸最重要的部份,在董氏針灸中堪稱一絕。素問針解亦說:“菀陳則除之者,出惡血也”。董氏放血療法經過多年的臨床驗證,有退熱、止痛、鎮靜、消腫、開竅救急、清血排毒等醫療作用。,三、董氏放血療法的取配穴原則,董氏針灸放血療法經長期臨床的累積經驗,其取陪穴方法,形成一些指導原則,在進行放血療法前,亦先透過董氏獨門之掌診,才能準確地知道該用哪個取穴原則,唯有如此,才能確定療效,取得結果。董氏放血療法的取穴原則,有病區穴位直接取穴法、臟腑反應背區取穴法、臟腑肢體反應取穴法、人體全息對應取穴法、臟腑歸經穴位取穴法等方法,四、董氏放血療法的特點,1 安全可靠:全身無不可放之穴、不可放之區,放血所取之區穴最廣,而對較危險的胸、背、腹、腰,董公所傳都是採放血療法,不採針刺,避免了各種危險。2 實虛皆治:古代大多數名家都認為放血為大瀉,身體虛弱的人則不宜,而董氏放血療法不拘寒熱虛實都可放血。董公認為不拘虛實,只要有血氣瘀滯、氣血不通,就得先放血,疾病才會好轉。3 特重放血:董公認為若氣血瘀滯嚴重時,平常的針與藥是治療不動的,當先察看血道是否閉塞,因氣血閉塞不通,針藥作用便不能達到病所,此時應先打通氣血循環、放出惡血,氣血通暢再採用針藥,才能發揮其療效。,四、董氏放血療法的特點,4 療效迅速:氣血阻滯,針藥不能發會作用,若能找出阻滯閉塞之穴,在此相關穴區放出惡血,許多經年久病常能立即改善,其迅速之作用較針藥更快,如在外踝上放血治療外踝扭傷,常能一針見血,療效迅速。5 簡便經濟:董氏放血穴位雖有一百九十餘穴,但是透過整理歸納,可相併幾個區組而已,只要掌握幾個區組,找出病位放血,易學、易掌握,療效特佳,所使用工具,誠簡便經濟。6 預防保健:放血療法不單專治有病者,亞健康者亦可放血。每月定期一至二次,在身體背部、膝後太陽區放血,可藉此清血排毒,當氣血循環正常,像血管硬化、心肌梗塞、中風、膽固醇過高等病皆能避免,可達預防保健之效。,放血療法的注意事項,一.氣血虛弱體質差者,不宜放血,否則易引起虛脫.目前一般 認為有以下情況,不宜施行用 三稜針放血的療法. 1.貧血,低血糖.有血液或出血傾向者. 2.肝腎或心臟有嚴重疾患,孕婦,年老體弱者宜慎用.二.針具和放血部位必須嚴格消毒以防引起感染. 三.放血前,要對病患做好解釋工作,消除對放血的顧慮,以免引起患者緊張,發生暈針等意外事故.放血引起的暈針,與一般毫針針刺所致類似:頭昏.眼花.眩暈:重者.可能有臉色蒼白.脈搏微細.汗出肢涼.血壓下降.甚者失去知覺.其除理方法亦同;應立即停止治療.輕者令患者平臥,雙腳抬高,喝點溫開水即可;重者可用艾條薰炙百會穴,或針刺人中,湧泉等.四.放血一般是指刺破靜脈出血,切忌刺中動脈,故在有動脈分佈的部位刺絡時,極宜謹慎.,手足對應針法,手足對應針法就是董氏針灸中用來治療四肢痠痛疾病常用的針法之一,其療效之迅速常令醫者及患者都讚嘆不已。簡述其對應方法為:手指對足趾、手背對足背、手掌對足掌、手腕對足踝、下臂對小腿、肘部對膝部、上臂對大腿、肩部對髖部。,特色掌診,導氣針法,導氣針法,又稱導引行氣針法,不管用任何針法治療四肢軀幹酸痛時,一定要配合導引行氣,療效才會提高,手足對應針法更是如此,即是在對側取穴扎針後的同時,患部導引運動,以引導針氣平衡行氣至患部,要患者主動運動患部,調勻呼吸,觀想患部酸痛逐漸減輕、慢慢消失。所以不只是光叫患者運動患部,更須配合呼吸與意念,尤其意念的觀想很重要。此乃結合氣功與針炙之導引行氣針法,即下針後除了患部須活動下外,需結合放鬆呼吸及意念觀想,如此一來,因患者身、口、意三者放鬆且專注地配合,可使針效更加提高。,導氣針法,例如:用丘墟穴治療手腕上下擺酸痛,在針完對側的丘墟穴後,即要求患者上下擺動其手腕,將其最酸痛的姿勢擺出,並觀想手腕愈來愈靈活,酸痛慢慢消失,幾秒鐘至幾分鐘後酸痛完全消失即可出針,若手腕患部另有確定的明顯病點浮現,則再取相對應的穴道再扎一針,繼續活動手腕並按揉此一明顯酸痛點,數秒鐘至數分後酸痛就會慢慢消失,此時即可立刻拔針。其他所有四肢酸痛治療以此同理類推。故利用手足對應針法治療四肢病症時,務必配合導引行氣針法,療效才會顯著。,掣引針法,根據經絡之所過,為其所主治之病的原理,可取同區段中離病位較遠距離而同經絡的穴道,來做為導氣之用,並且取穴後須確保患處可適度活動為原則,以便進行導引行氣針法,在其痛點的同區段遠距離同延伸線的穴位上扎一針作為掣引針,將病氣下導使氣血得以舒通,則痛點可消失,即為掣引針法,掣引針法,例如:左手臂內側痛,扎完對側右足的正筋、正宗、正士穴後,發現其他地方都好了,剩下中央有一痛點出現,則可取左手的心靈一穴做為掣引針之用,並按揉此痛點,活動一下左手臂,則痛點會慢慢消失,此時即可出針告癒。左腳小腿脛骨前緣痛,針完右手火串穴、火陵穴、火山穴後活動患部,發現小腿一帶的酸痛全部消失,剩下胃經上一壓痛點,則可取同樣胃經上的門金穴,然後按揉一下患部,則因門金穴將病氣導散,瘀結的氣血得以舒通,病痛點自然消失即可消失後即可拔針。,補瀉原則,董氏針灸不講古傳各種,彈、啄、飛、搯等手法,不講手法技術上的補瀉,針法簡單明確,而傳統大談補瀉、手法,使整體針灸治療繁雜,而且眾說紛芸,沒有統一明確的說法,於臨床施治上常有實際與理論未能結合不易掌握的情況,故董氏針灸不用任何手法補瀉及多樣變化的各種得氣手法。,一一部位,大間穴,定位食指掌面第一節正中央 偏外側三分。主治心臟病、膝痛、小腸氣、疝氣。眼角痛。針法與應用正下一分為心臟;二至二分半為大小腸。,小間穴,定位掌面食指第一節大間穴 上二分半處。主治 同大間穴,另可治支氣管炎、吐黃痰、胸部發燒。針法與應用正下一分治心臟,二至二分半為肺。,中間穴,定位 食指第一節正中央。主治 心跳、胸部發悶、膝蓋痛、頭暈、眼昏、疝氣。針深一至二分半。,浮間穴,定位食指第二節中央外開三分上一分半處。主治疝氣、尿道炎、小腸氣、牙痛、胃痛。針深二分至三分。,外間穴,定位掌面食指第二節浮間穴下三分處。主治同浮間穴。大、小、中、外間四穴下針主治疝氣。用三分或五分針直刺,針深二分。,木穴,定位掌面食指第一節正中央內側三分處,以及上下各二分半處各一穴,共三穴。主治肝火旺、脾氣燥、肩膀緊痛、頸強痛、右脅下痛、膽固醇過高、胃脹痛。 針深二至四分。雙手取穴效果更佳。,脾腫穴,定位掌面中指第二節中央線上。主治脾腫大、脾炎、脾硬化、胃腸脹氣、胸背痛、腳趾酸痛。針深二至四分。治脾腫大配三重穴。,心常穴,定位掌面中指第一節中線內側三分處,及上下各二分半處。主治心悸、心臟病、風濕性心臟病、心肌梗塞、狹心症、肺癌、肺結核。針深二至四分。治肺癌、肺氣腫配靈骨、大白穴。,還巢穴,定位 掌面無名指第二節中央線偏外側五分線上。主治 子宮痛、子宮炎、月經不調、赤白帶下、輸卵管不通、子宮不正、小便過多、陰門發腫、安胎。五分針,針深二至三分。還巢穴為治療婦科常用穴。,木炎穴,定位 掌面無名指第一節之內側三分線上。主治 肝炎、肝腫大、肝硬化、腹水、兩脅痛、腳抽筋。針法 五分針直刺,針深二至三分。,三眼穴,定位在掌面無名指第一節正中央外側三分線上。共三穴。主治 補針;效同足三里穴,另治消化不良、胰臟炎、脾臟炎、下痢、胃病嘔吐。針深半分至一分。本穴有預防、保健、強壯之效。,復原穴,定位 在掌面無名指第一節正中央內側三分線上,共三穴。主治 消骨頭脹大、筋腫痛、骨膜炎。五分針直刺,針深二至三分。,眼黃穴,定位掌面小指第二節之中央點。主治眼發黃、太陽穴頭痛、黃疸病。五分針,針深二至三分。,五虎穴,定位 掌面拇指第一節中央外側五分,共五穴。主治 治全身骨腫、肺炎、支氣管炎、扁桃腺炎、肝腫大。針深二分,五虎穴常用來治療對側指(趾)關節。,止涎穴,定位 大拇指背第一節中央偏內側五分線上,共五穴。主治 小孩流口水、中風患者流涎、視神經萎縮。針法與應用 針深二分,可五穴取三穴使用。,制污穴,定位大拇指背第一節正中央上,共三穴。主治久年惡瘡、惡瘤開刀後刀口流血不止,不結口。針法以三稜針扎出黑血者當時見效。,婦科穴,定位 手背大指第一節之外側,從掌指橫 紋起,每二分一穴,至第二節橫紋,共五穴。主治 子宮炎、子宮痛(急、慢均可)、子宮瘤、小腸脹、婦人久年不孕、月經不調、經痛、月經過多或過少。五分針,針深二至三分。婦科穴為治療婦科諸疾之主要用穴。,指駟馬穴,定位食指背第二節外側,中央線外開三分之直線上。主治肋膜炎、肋膜痛、皮膚病、臉面黑斑、鼻炎、耳鳴、耳炎。針深一至二分。功效與足駟馬穴相當。,指五金、指千金穴,定位手背食指第一節中央外開三分直線上,各穴相距二分半主治急慢性腸炎、腹痛、魚刺鯁喉、肺虛畏寒。針深一至二分。另下臂及小腿亦有五金、千金穴可供使用。,木火穴,定位 手背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各第二、三節間橫紋正中央,共四穴。主治 半身不遂。(此穴曾用於治療高棉國總統龍諾元帥之半身不遂)。橫刺皮下一至二分。通常一次不超過五分鐘,五日後限用三分鐘。,心膝穴,定位 中指背第二節中央偏內、外側各五分,共二穴。主治 膝蓋痛、肩胛痛、頸項痛。針法與應用 針深二至三分。,肺心穴,定位中指背第二節中央線上,共三穴。主治脊椎疼痛、頸項痛、小腿脹痛。針法與應用橫針皮下一至二分。可一針透二穴。,二角明穴,定位 中指背第一節中央線上,共二穴。主治 閃腰岔氣、腎痛、眉酸骨痛、鼻骨痛、眼壓太高之脹痛。橫針皮下一至二分。亦可一針透二穴。,膽穴,定位中指背第一節正中央內側、外側五分處各一穴。主治心驚、小兒夜哭、黃膽病、腿酸脹。針深二至三分或以三稜針扎出血。,指三重穴,定位手背無名指第二節中央外側三分線上,共三穴。主治驅風、臉面神經麻痹、乳頭腫大、肌肉萎縮,乳瘤、乳癰。針深一至二分。三穴宜並用成為倒馬針法。,指腎穴,定位 手背無名指第一節中央外側三分線上,三穴各相距二分半。主治 口乾、腎虛、心臟衰弱、背痛、心臟性氣喘、胸部疼痛。治背痛宜三針同下。即為倒馬針法,以提高療效。,火膝穴定位手背小指第二、三節橫紋內側端。主治膝蓋痛、關節炎、風濕性心臟病。亦治眼球痛、膝內側痛、膝扭傷。針法與應用用三分針或五分針直刺,針深一分。,二二手掌部位,土水穴,定位在手掌拇指第一掌骨之外側骨下。共三穴。主治胃炎、久年胃病。針深五分至一寸。,重子穴,定位 手掌虎口下一寸,大指掌骨間。 主治背痛、感冒、肺炎、咳嗽、氣喘。針法與應用 針深三至五分。,重仙穴,定位 手掌大指骨與食指骨之間 ,與手背靈骨穴相通。主治 背痛、肺炎、退燒、心跳、膝蓋痛。針法與應用 三至五分。重子、重仙同時下針治背痛。,手解穴,定位 小指與無名指掌骨間,距掌指橫紋一寸為手解一穴,一穴上五分為二穴。主治主解暈針與下針後引起之麻木感及氣向錯亂之刺痛。針深三分至五分,停針十至二十分鐘即解,或點刺出血。,靈骨穴,定位 在手背虎口處,手背拇指與食指 叉骨間,即第一掌骨與第二掌骨 接合處,與重仙穴相通,靈骨穴為董氏常用要穴之一。主治 肺機能不夠之坐骨神經痛、腰痛、腳痛、半面神經麻痹、半身不遂、骨骼脹大、婦女經脈不調、經閉、經痛、難產、背痛、耳鳴、耳聾、偏頭痛、腸痛、頭昏腦脹。 針深五分至二寸,可透過重仙穴。亦可向外斜刺二至三寸。孕婦禁針。因此穴有強烈收縮子宮之功能。,大白穴,定位 手背面,大指與食指叉骨間陷中,十四經合谷穴外一寸骨邊下陷中, 距靈骨穴一寸。 主治 小兒氣喘、發高燒、肺機能不夠引起之坐骨神經痛。 針四分至六分或用三稜針治小兒氣喘、發高燒及急性肺炎。孕婦禁針。,上白穴,定位手背第二掌骨與第三掌骨間,距掌指關節上五分。主治眼角發紅、坐骨神經痛、胸痛。針法與應用一寸針,針深三分至五分。,中白穴,定位手背第四掌骨與第五掌骨間,與十四經中渚穴相差五分。主治腎病之腰痛、腰酸、背痛、頭暈、散光、乏力、腎臟之坐骨神經痛、足外踝痛、四肢浮腫。針深三分至五分。中白穴入腎經為董氏治腰、腎疾病的要穴之一。,上白穴.中白穴.下白穴,下白穴,定位 手背第四掌骨與第五掌骨間 ,即十四經液門穴下五分處。主治 牙齒酸、肝微痛,以及中白穴主治各症。針法與應用 針深三分至五分。中白、下白穴常一起使用,主治上述各症。,腕順一穴,定位 手背小指掌骨外側下緣, 距手腕橫紋一寸五分。主治 腎虧之頭痛、眼花、坐骨神經痛、疲勞、腎臟炎、四肢骨腫、嚴重腰兩邊痛、背痛。針法與應用 針深二分至一寸。腕順穴入腎經,為治療耳疾、腎疾、腰痛之常用穴。,腕順二穴,定位 在小指掌骨外側下緣, 距手腕橫紋二寸五分處。 亦即腕順一穴上一寸處。主治 鼻出血、失枕、以及與腕順一穴同時下針,可治療腕順一穴主治之各症,另腕順二穴亦可治療頸椎、胸椎酸痛。針法與應用 針深二分至一寸。腕順二穴亦可治療頸椎、胸椎痛。腕順一、二穴須貼骨下針效果才會顯著。,三三下臂部位,其門穴,定位 在手背橈骨之外側上緣,手腕橫紋正中央上二寸靠內側一寸處。主治 子宮炎、卵巢炎、子宮頸瘤、尿道炎、婦科經脈不調、赤白帶下、大便脫肛、痔瘡痛、膀胱炎。三穴同時下針亦可治婦女性冷感、便秘痔瘡。臂側放,針斜刺約與皮下平行,由橈骨上緣以十五度向外斜刺一寸至一寸半,貼骨進針,效果更佳。其門、其角、其正三穴同時使用成倒馬針法。為治療痔瘡、便秘及婦科之常用針法。,其正穴,定位 在手背橈骨之外側,其門穴直上二寸。主治 子宮炎、卵巢炎、子宮頸瘤、尿道炎、婦科經脈不調、赤白帶下、大便脫肛、痔瘡痛、膀胱炎。三穴同時下針亦可治婦女性冷感、便秘痔瘡。臂側放,針斜刺約與皮下平行,由橈骨上緣以十五度向外斜刺一寸至一寸半,貼骨進針,效果更佳。其門、其角、其正三穴同時使用成倒馬針法。為治療痔瘡、便秘及婦科之常用針法。,其角穴,在手背橈骨之外側,其門穴直上四寸。主治子宮炎、卵巢炎、子宮頸瘤、尿道炎、婦科經脈不調、赤白帶下、大便脫肛、痔瘡痛、膀胱炎。同其門穴。同其門穴。三穴同時下針亦可治婦女性冷感、便秘痔瘡。針法與應用 其門、其角、其正三穴同時使用成倒馬針法。為治療痔瘡、便秘及婦科之常用針法。,火串穴,定位在手背腕橫紋上二寸五分,兩筋骨間陷中。主治便秘、心跳、手下臂痛、胸痛、背痛、小腿前側痛。另火串穴與支溝穴位置與主治不同須重新辨清,不可混淆。,火陵穴,在火串穴上兩寸,腕橫紋上四寸五分。胸痛及發悶、發腫、手抽筋。同火陵穴。深刺透過側腰靈穴時,又可治腎盂炎、腰酸、坐骨神經痛。針法與應用針深三分至一寸半。左手下臂痛針右手穴;右手下臂痛針左手穴。胸部痛及發悶、發脹則火陵、火山兩穴同時用針。,火山穴,在火陵穴上一寸五分,腕橫紋上六寸。十四經四瀆穴下一寸。同火陵穴。深刺透過側腰靈穴時,又可治腎盂炎、腰酸、坐骨神經痛。針深三分至一寸半。左手下臂痛針右手穴;右手下臂痛針左手穴。胸部痛及發悶、發脹則火陵、火山兩穴同時用針。,火腑海穴,定位手肘橫紋下二寸五分處,橈骨與尺骨之間陷中。主治咳嗽、氣喘、感冒、鼻炎、坐骨神經痛、腿酸、腰酸、貧血、頭暈、眼花、疲勞過度。針法與應用五分至一寸。治貧血頭昏眼花、疲勞過度、下針十分鐘後取針,改用艾灸。,手五金穴,定位尺骨外側,腕橫紋上六寸五分。主治坐骨神經痛、腹痛、小腿發脹、腳痛、腳麻。針法與應用針深三分至一寸。常與手千金穴一起配用。,手千金穴,定位尺骨外側,手五金穴上一寸五分。主治同手五金穴。兩穴皆屬董氏三十二解針為解麻、解脹、解毒之要穴。針法與應用針深三分至一寸。手五金、手千金兩穴同時取用。,腸門穴,定位在尺骨之內側,距腕豆骨橫紋三寸。主治腸炎(肝炎引起)、頭昏眼花、膽囊炎、嘔吐。針法與應用針深三分至五分。針下後立止肝痛,將針向右旋轉,胸悶即解;將針向左旋轉,腸痛亦除。腸門穴與肝門穴同時使用,可治肝炎引起之腸炎。腸門、肝門、心門三穴倒馬亦可治小腿內側痛。,肝門穴,定位在尺骨之內側,距腕豆骨橫紋六寸。主治急性肝炎、急慢性胃腸炎、胸悶痛、兩肋痛。針法與應用針深三分至五分。腸門穴與肝門穴同時使用,可治肝炎引起之腸炎。腸門、肝門、心門三穴倒馬。,心門穴,定位在尺骨鷹嘴突起之下端,去肘尖一寸五分陷中。主治心臟病、心悸亢進、胸悶、嘔吐、肺霍亂。針法與應用針深三分至五分。腸門、肝門、心門三穴倒馬,人士穴,定位在前臂橈骨上緣,去腕橫紋三寸。主治氣喘、手掌及手指痛、肩臂痛、背痛、胸痛、心悸、蛋白尿。針法與應用針深五分治氣喘、治手掌及指、肩臂、背痛。針深一寸治心臟。,地士穴,定位在前臂橈骨外緣,人士穴上三寸,即十四經孔最穴下一寸處,距腕橫紋六寸。主治氣喘、感冒、頭痛、腎虧、心臟病、疝氣、便秘、腰痛。針法與應用針深一寸治氣喘、感冒、頭痛及腎虧。針深一寸五分治心臟病。,天士穴,定位在前臂橈骨之外緣,地士穴上三寸。主治氣喘、鼻炎、臂痛、感冒、胸部發脹、胸痛、支氣管炎。針法與應用針深一寸五分。天、地、人士三穴配靈骨穴雙手同時用針可治哮喘。,曲陵穴,定位肘窩橫紋中央直下一寸五分,即十四經尺澤穴直下一寸五分處。主治抽筋、陽霍亂、氣喘、肘關節炎、心跳、重感冒、咳嗽、支氣管炎、鼻塞、胸痛、背痛。針法與應用針深三分至一寸。或點刺曲陵穴內側動脈血管,可治陽霍亂、肝霍亂、心臟麻痺。,心靈穴,定位手掌朝上,腕橫紋上一寸五分為心靈一穴, 上兩寸五分為心靈二穴;上三寸五分為心靈三穴。主治心臟內膜炎、狹心症、心律不整、心臟擴大、心肌梗塞、胸悶、小腿痛、前額頭痛、手腳麻痹,亦可當麻醉用治頸項手術。針法與應用針深五分至一寸半,亦可配地宗穴為治療心臟病之董氏要針。下針深度不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