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导论PPT课件_第1页
教育技术学导论PPT课件_第2页
教育技术学导论PPT课件_第3页
教育技术学导论PPT课件_第4页
教育技术学导论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讲:王心怡,四川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Email:2004.12,教育技术学导论,美国自然博物馆内设有一个“未来教室”,这个由70万美元装备起来的超级教室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教学设备,然而,在它的正墙上,却端端正正地贴着两张反映传统教室的大幅黑白照片,旁白上写着:18941994,第一章什么是教育技术学,.,4,教育技术学是现代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成果,教育技术参与教育过程,改变了整个教育过程的模式,改变了教育过程的组织序列,改变了分析和处理教育、教学问题的思路。,.,5,视觉教育,17-18世纪,夸美纽斯和裴斯泰洛奇等人倡导的直观教学主要采用图片、实物、模型的直观教具来辅助教学。它们可以向学生提供生动的视觉形象,于是产生了所谓经验的视觉教育的概念。,.,6,视听教育,20世纪30年代后半叶,无线电广播、有声电影、录音机先后在教育中获得运用,人们感到视觉教育名称已经概括不了已有的实践,并开始在文章中使用视听教育的术语。1947年,美国教育协会的视觉教育分会改名为视听教育分会。,.,7,戴尔与1946年提出了“经验之塔”理论成为当时以及后来的视听教育的主要理论依据。,.,8,经验之塔理论的要点,最底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上越抽象;教学活动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进入抽象经验;使用各种媒体,可以使教学活动更具体,也能为抽象概括创造条件;位于塔中间部位的那些视听教材和视听经验,比上层的语言和视觉符号具体、形象,又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弥补下层各种直接经验的不足。,.,9,从总体上看,视听教育的概念和视觉教育没有很大的差异,没有质的飞跃,主要是把原先的视觉辅助扩充成了视听辅助工具。到20世纪50年代初,传播理论和早期的系统观念开始渗入视听教育领域,逐渐引发了教育技术领域的一次质的飞跃。,.,10,视听教学论对教育技术发展的贡献,a、把学习经验分为具体与抽象,提出学习应从生动的直观向抽象的思维发展,符合人类的认识规律,提出了教学中应用视听教材的理论依据。b、提出了视听教材分类的理论依据,即应以其所能提供的学习经验的确具体或抽象程度作为分类依据,这对后来进行的教学媒体的分类及教学媒体的选择奠定了基础。c、视听教材必须与课程相结合。这一基本思想在教育技术理论研究中得致函发展与深化。,.,11,视听传播,20世纪50年代后,西方学校中视听设备和资料剧增,教育电视由实验阶段进入实用阶段,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风靡一时,计算机辅助教育开始了实验研究。这些新的媒体手段的开发和推广使用给视听教育注入了新的血液。同时,由拉斯韦尔等人创立的传播学开始向相关领域渗透,有人将教学过程作为信息传播的过程加以研究。,.,12,教育技术,由于媒体技术的发展和理论观念的拓新,国际教育界深感原有视听季奥域的名称不能代表该领域的时间和研究范畴,因此,在当时美国视听教育协会主席芬恩的建议下,由伊利领导成立了“定义和术语委员会”,致力于领域范畴、名称和定义的界定。,.,13,1970年6月25日,美国视听教育协会经过大会表决,根据多数代表的意见,决定改名为教育传播和技术协会,简称AECT。1972年,该协会将其实践和研究的领域正式定名为教育技术。,.,14,AECT94教育技术定义,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ssociationforEducationalCommunicationandTechnology,简称AECT)对教育技术作了全新的定义:,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使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15,设计,开发,利用,管理,评价,研究任务,研究形态,理论,实践,研究对象,学习资源,学习过程,媒体,.,16,电化教育的由来,电化教育是我国特有的名词,它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1936年,我国教育界人士在讨论为当时推行的电影、播音教育的定名问题时,提出并确定了“电化教育”这个名词。同年,南京教育部委托金陵大学举办“电化教育人员训练班”,第一次正式使用了这个名词。以后,“电化教育”这个名词便逐渐被引用开来,一直到现在。,.,17,电化教育,1985年出版的电化教育学(南国农)对电化教育定义表述为: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并与传统教育媒体恰当结合,传递教育信息,以实现教育最优化就是电化教育。,.,18,电化教育,这个定义说明了电化教育的研究对象是现代教育媒体在教育、教学过程的应用,并强调与传统教育媒体恰当结合,目标是实现教育过程最优化。,.,19,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基本思想,教育技术分析和解决教学问题的基本思想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与教的理论为指导,依靠资源,运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确定所要解决的教学的需求,然后针对问题设计、开发教/学过程的模型,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手段和方法,最后通过评价其效果再推广应用,从而获得有效(或优化)的教学效果。,.,20,教育技术解决教学问题的实践操作流程,操作过程可分为六个步骤,即鉴定、设计、选择、评价和修改与推广。亦可概括为两个基本环节,鉴定问题和解决问题,即首先确定要解决的是什么性质的问题或需求,然后再根据问题的性质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21,系统科学的“三论”的引入对教育技术学的意义,信息论引入教育技术领域主要是其基本观点与方法,它启发我们以信息方法来分析教育教学系统。根据信息论的观点,教育活动中信息的传递应该是双向的,即有教师向学生传输的信息,也有从学生那里获得的反馈信息,并给予学生反馈评价,只有这们,师生配合默契,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由上述分析可知,如何对教学信息进行分析与处理、如何分析教育教学系统中的信息传播特点与规律,这都是教育技术关注的问题。信息论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与方法。,.,22,控制论在教育领域中应用所形成的理论,称为教育控制论,它是研究教育系统中,运用信息反馈来控制和调节教师的行为,从而达到既定目标的理论。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传递教育信息,其出发点和归宿在于教育最优化。而优化的关键就在于“信息反馈”:有了反馈,才能进行有效的调节,使教学设计有的放矢,不断完善,更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通过计算机获得的反馈及时对教育信息进行调整和控制。以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实现学习过程的最优化。把系统论和教育理论相结合,用以指导教育实践,就产生了教育系统论。教育系统论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教育系统论把教育视为一个复杂的系统。这个系统是由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媒体、教育方法、教育设施以及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等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教育系统整体功能的最优发挥,不仅需要各个组成部分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更取决于系统中各个部分进行综合的、整体的考虑,对教育过程进行系统设计,才是实现教育最优化的根本途径。系统论促使我们以整体的观点、综合的观点来考察教育教学过程与现象,运用系统方法来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第二章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24,教育技术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它综合了多门相关学科的相关理论,特别是许多随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新观念、新理论,它们交叉渗透,形成了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体系,推动着本学科的持续发展。,.,25,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教育技术的信息论基础;教育传播学教育技术的学习理论基础;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教育技术的认识论基础;客观主义与建构主义教育技术的哲学理念;人体主义与技术主义,.,26,教育技术的信息论基础-教育传播学,用传播学理论来研究媒体与教学过程,探索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机理,是教育技术学的一个传统研究途径,并由此诞生了教育传播学。教育传播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选定合适的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递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27,教育传播系统,环境过程目标效果,教师,学习者,媒体,教学信息,.,28,拉斯威尔传播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29,拉斯韦尔的5w模式为传播研究提供了简明的五分类法,初步揭示了传播过程的复杂性,在大众传播中获得广泛的应用。但这一模式过于简单,具有以下明显的缺陷:首先,它忽略了“反馈”的要素,它是一种单向的而不是双向的模式,由于他的模式的影响,过去的传播研究忽略了反馈过程的研究;其次,这个模式没有重视“为什么”或动机的研究问题。在动机方面,有两种值得重视的动机:一是受众为何使用媒体;二是传播者和传播组织为了什么去传播。即便如此,5w模式仍不失为经典的传播模式。这一模式对传播研究起过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于我们宏观地把握教育传播过程,进行教育传播过程分析具有重要的价值。,.,30,教育技术的学习理论基础-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在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体系中,学习理论是处于核心地位的。学习包括知识、技能的学习和个性品质的形成,是教育心理学研究最多的中心问题。心理学家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对学习问题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提出了各种学说、原理,旨在揭示人类学习过程的心理、生理机制和规律。,.,3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学习理论/心理学经历了重大的变革。前半世纪,占主导地位的关于学习的概念是以行为主义原则为基础的。学习被看作是明显的行为改变的结果,是能够由选择性强化所形成的。因此,在行为主者看来,环境的条件,如刺激和影响行为的强化,是学习的两个重要的因素,学习等同于行为的结果。,.,32,普莱西(S.Pressey)的自动教学机器经典的条件作用学说,刺激反应(SR)联结斯金纳(B.F.Skinner)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学说和强化理论。“应激性反应”“操作性反应”“刺激反应强化”理论,.,33,当一个刺激被重复呈现,且都能引起适当的反应时,则称该反应是受刺激控制的。建立刺激控制取决于二个条件:(1)积极练习,多次练习作正确反应;(2)跟随强化,练习后紧接着给反应以强化。刺激控制可以在四个技能习得水平上建立:辨别:学习从若干并列刺激中确定特定刺激;泛化:学习对属于同一类的任何刺激作反应;联结:学习使一个适当的反应与一个或一类刺激相联系;链接:学习将多个SR联结组合成一个完整的链,形成执行复杂任务的能力,.,34,认知主义学习理论,1957年,乔姆斯基(Chomsky)对斯金纳的言语学习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之后,学习心理学经历了一场科学的变革。学习理论从运用行为主义原则,转移到运用认识科学的学习理论和模型。认知理论不仅认识到了大脑的作用,而且研究了大脑的功能及其过程。根据认知理论,大脑是学习的代理,因此,应该从内部思想的角度来研究学习。,.,35,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真正形成是以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U.Neisser)1976年发表的认知心理学为标志。人的认知过程是认知主义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其研究目标是要说明和解释人在完成认知活动时是如何进行信息加工的,包括信息的获取、存储、加工和转换等方面。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西蒙(H.A.Simon)为代表的一些学者开始研究运用计算机模拟人类的问题解决的过程。也就是借助计算机及计算机语言来描述人类信息加工的过程。,.,36,认知学习理论的基本概念,或许是从计算机工作原理中得到启发,大多数认知理论采取大脑信息加工的理论假设,由此形成一系列基本概念。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知识表征编码与提取认知负担元认知知识状态,.,37,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人的认识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突破了行为主义仅从外部环境考察人的学习的思维模式,它从人的内部过程即中间变量入手,从人的理性的角度对感觉、知觉、表象和思维等认知环节进行研究,去提示人的学习心理发展的某些内在机制和具体过程。分析把握人的认知行为,提示了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桥梁,理解和说明认识活动中的主客体关系,成为现代认知主义的主要思路。认知主义理论把思维归结为问题解决,从而找到了一条研究人的高级学习活动的途径,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行为主义的不足,而且抓住了人的思维活动的本质特征。但同时也正面临着一些困境,它脱离社会实践来研究人的认识活动,把它归结为单纯的内部过程和意识系统,把人的认识活动归结为纯粹的认知行为,甚至类比或等同计算机对信息的机械加工。这是其片面的一面。,.,38,教育技术的认识论基础-客观主义与建构主义,从认识论角度来看,存在着二种比较对立的观点:客观主义与建构主义。客观主义认为世界是实在的、有结构的,而这种结构是可被认识的,因此存在着关于客观世界的可靠知识。人们思维的目的乃是去反映客观实体及其结构,由此过程产生的意义取决于现实世界的结构。由于客体的结构是相对不变的,因此知识是相对稳定的,并且存在着判别知识真伪的客观标准。,.,39,客观主义的教育理念:知识灌输,比利时罗汶大学校园雕塑,.,40,建构主义的教育理念:知识建构(理解依赖于个人经验),.,41,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学习是一种建构的过程学习是一种活动的过程学习必须处于丰富的情境中,.,42,建构主义下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的不同,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利用讲解、板书和各种媒体作为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则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在这种模式中,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学生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知识灌输的对象;教材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内容;教学媒体则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方法、手段。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43,四、教育技术的哲学基础:人本主义与技术主义,现代教育技术随着科技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教学体系和教学范式,由于教育技术一开始就受严密的逻辑科学及行为的影响,使得教育技术自身打上了“机械性、逻辑性、定量化”的烙印,在教学主体基本上丢失了自主性。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到多媒体网络教学阶段,为融入人本主义教学思想创造了条件,这就要求在开发、设计、实施、评价、组织管理的程序化时,汲取人本主义思想的合理成分,为学生的创造性学习创设科学的、人本的教学环境,促使学生有效地学习。,.,44,人本主义,人本主义原则强调个体的重要性以及特殊的人类需要,人本主义理论的根本设想是:人性本善;个体是自由的、自治的,这样他们有能力作出自己的个人选择;人类的发展潜力是无限的;自我观念在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个体有着自我实现的欲望;现实是由每个个体定义的;个体不仅对自己而且对他人负有责任。,.,45,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到多媒体网络教学阶段,为融入人体主义教学思想创造了条件,这就要求在开发、设计、实施、评价、组织管理的程序化时,汲取人本主义思想的合理成分,为学生的创造学习创设科学的、人本的教学环境,促使学生有效地学习。人本主义倾向的教育工作者和理论家提倡采用自我导向的学习策略,包括在教学、学习中吸收自我导向学习的原则。其基本前提是(a)为自己的学习负责是非常重要的能力,(b)教学活动应该以学习者认识到的需要为基础。,.,46,技术决定论,技术决定论观点是关于社会变革的技术引导理论,将技术看作是历史的推动者。在经济学上,这被称为技术推动理论。根据技术决定论,某些特定技术的发展,传播技术或媒体技术或更广泛的技术,通常是社会变革的唯一的或主要的前因,并且技术被看作是社会组织模式的基本条件。,.,47,技术决定论认为,技术特别是传播技术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像书写、印刷、电视、计算机等技术“改变了社会”,最极端形式下,整个社会的形成被看作是由技术决定的:新的技术在每个层面上改变着社会,包括制度、社会交互和社会个体。至少,大量的社会和文化现象被看作是第二位的。传播技术领域普遍存在着决定论观点,认为传播技术的改变具有重要文化影响的理论家,要么认为这种改变对实践的影响是有限的,要么认为这些改变具有深远的心理影响,甚至改变了人类意识的本质。,.,48,技术主义与人本主义的协调,教学技术的运用并不排斥充满人本主义色彩的教与学的环境。恰恰相反,教学媒体能够有助于提供一个学习环境,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如果教学媒体在课堂中运用那么随心所欲打开或关上的是机器,而不是学生。,.,49,海涅克:技术和人文主义的四种组合,高人本水平低,A,C,D,B,低技术水平高,第三章媒体与教学,.,51,第一节媒体与教学媒体,一、媒体的概念和本质特性二、教学媒体的分类三、电教媒体的教育作用,.,52,媒体的概念与本质特性,“媒体”一词取源于拉丁语“Medium”,意为“二者之间”。现在人们用它泛指能够承载并传递信息的任何载体或工具。更加广义的解释,可将媒体看作是实现信息从信源传递到受信者的技术手段。,.,53,教学媒体,当某一媒体被用于传递教学信息为最终目的时,我们则称该媒体为教学媒体。,.,54,第二节视觉媒体及其教学应用,一、视觉媒体的特性二、非投影视觉媒体三、投影型视觉媒体,.,55,视觉媒体的特性,可是媒体是形象的,可与其表征的事或物相似或相像。当然,这种表征可能还与受信者的已有知识经验、地域、年龄差别有关。视觉媒体越形象化、图片化,就越贴近于它所代表的概念,从而也就越能克服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失真,提高信息传递的有效性。,.,56,非投影视觉媒体,粉笔、黑板印刷材料图示材料模型与实物教具,.,57,投影型视觉媒体,幻灯机投影仪,.,58,投影、幻灯这两种媒体的特点,幻灯可用于不同层次、不同课程的教学,主要是在认知目标的教学中提供对有关视觉刺激物的认识与鉴别。有时也用于动作技能和情感领域的教学中,但作用不如活动图像。优点:高质量的静止视觉画面;教师可自己制作;构造简单,使用方便,容易掌握。可遥控局限:信息形式单一:只有视觉方面的刺激对外部环境要求高必须要教师主动参与: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注意有效的集中在预定的内容上。如常用的激光指示笔,发出很亮的一束红光,老师可用它将学生的注意指引到屏幕上任何地方。幻灯片长期使用容易损坏,而且每次使用时间不宜过长.,.,59,投影主要用于课堂教学。优点: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易于操作使用方式、方法灵活,可以遮挡、补充可保持师生间的视线接触投影片易于携带、保管资料来源广泛:只要制作成投影片,就可以利用来传递教学信息。价格便宜.局限:信息表现形式比较单调:静态的视觉信息。不能连续放映,必须要教师主动参与:必须有教师的参与控制进程。不能投射不透明材料:这与投影机的本身光学原理有关,只能投影透明材料,利用光的折射来实现其功能。仅局限于课堂使用必须要教师主动参与注意事项:不要在使用中频繁写、画长时停顿时应关掉投影仪:否则投影机过热,对投影机的长期使用不利。注意使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的注意力:因为投影片的信息表现形式比较单调,所以教师应采用多种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突出主体。注意内容与讲解的一致性: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所呈现的内容。投影片较多时应作好目录和编号:才能不会打乱顺序,影响投影片的放映,以至影响正常的教学。,.,60,第三节听觉媒体及教学应用,一、听觉媒体的特性二、各种听觉媒体,.,61,“言传口授”,?声音信息从传播者向学习者传递时,传播的效率是受“听”、“觉”这两个过程的制约和影响。如听觉器官受损就会影响“听”的生理过程;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会影响“觉”的心理过程。,.,62,听觉媒体,听觉媒体适合远距离传播;能激发学习者的想象力,使听者集中注意力听,充分发挥想象力;这种媒体的信息传播可不受时间、地域空间的限制,它既适宜集体大范围的教学,也适合于个别学习,辅助于专用的设备还可反复重新学习;特别是它适合于视觉残疾以及没有或知识经验很少的人学习。,.,63,各种听觉媒体,唱片与电唱机传声器、扬声器激光唱片与激光唱机录音磁带与录音机,.,64,第四节视听觉媒体特性与教学应用,视听媒体由于同时作用与人的视觉、听觉两种感官,其作用并非是简单的1+1=2。它将直观、鲜明的图像与生动的语言、语音、语调有机配合,这种配合的默契创生出一种新的环境氛围,不仅是所需传递的教学信息充分表达,而有利于学习者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促进对信息的接收、理解与记忆。因此,随着现代视听技术的不断发展,视听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65,媒体学习记忆保持,.,66,教学功能,利用蒙太奇语言和特技技巧,视听媒体的教学功能可归纳如下:,时空的自由变换时间的压缩与扩展表现宏观、微观世界气氛的渲染,具有感染力可定格或反复重放特技的使用更加的丰富了表现力通过复制可以扩大受众,.,67,电影媒体的优点和局限,优点:能够展现“活动”,动态表现过程;可以达到时间和空间的扩展与压缩;允许人们安全地观察直接观看危险现象或实验;变换电影画面节奏能唤起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适于创造情境,提出问题,引发思考;能将事情与情景戏剧化,特别适合于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教学,能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重复播放,适合那些需要重复观察和模仿的学习场合;富有感染力,在转变态度方面比较有效;可以创造出各种特技效果,引发注意或突出关键部分。局限:制作费较高,对制作人员要求也较高;制作时间较长;电影胶带无法抹除,也无法重新使用;电影对温度和湿度比较敏感。,.,68,电视媒体的优点和局限,优点:a、电视是一种独特的学习资源。能演示试验或实验情景;演示与时间和空间有关的原理;向学生提供案例学习材料;提供存档的视听资料;展示过程。b、电视可以把教学的程序与认识过程紧密结合起来,从而能促进学习过程。图像式:电视可以用强烈的视听形象来代表重要的概念和思想,并可以使学生加强记忆。模式化:电视能为抽象的概念提供具体的模型。例如,可以用以立方体模型表示出数学公式(a+b)*3概念。替代式:电视可以向学生提供适当形象的替代物,这些替代物有助于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69,c、电视能以独特的结构和风格组织教学内容。通常,电视教学节目有以下各种方式:(a)讲授型的节目。教师通过图像讲解内容。(b)系列节目。这种方式对将一门新课内容介绍给学生尤为有用。(c)戏剧性节目。戏剧方式作为一种技巧,在教学电视节目中很有用。例如,“忠诚”这一概念,对入学不久的儿童,可以通过戏剧进行教学。教师设计几个角色,从正面和反面告诉学生什么是“忠诚”。戏剧方式生动,感人,容易引起兴趣。(d)治理游戏节目。这类节目可以检查学生理解程度。(e)专题节目,文献型节目。这类节目属纪录片。通过拍摄生活实景,使学生学到的原理、原则应用于实践。这类节目的结尾常常可以是开放式,启发似的,结构可以复杂。(f)讨论型节目。可以让学生边看边思考,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讨论的主题可以不断变化,情节结构较为复杂,学生可以参与其中(情感参与)。,.,70,局限性:a、广播电视信息是单方向传播的。学生不能及时提出问题,教师不能及时判断学生的学习情况,缺少反馈信息。b、学习者不能在行为上参与教学活动,比较被动,消极。c、电视以固定的速度播放,它不能为学得慢的学生而放慢速度,也不能为学得快的学生加快速度。d、电视课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对学习者的接受能力是建立在假定的基础上。e、所有学生都接受相同的信息,并按计划严格安排。f、设备价格较昂贵。,.,71,录像媒体的特点及其教学功能,摄录像媒体具有即时重放、记录电视图像,特技重放,便于保存和复制、重放、重复利用,随时消去不需要的内容,重新记录新的内容以及按需要进行电子编辑的特点。其教学功能有:a、电视录像在制作辅助教育、教学软件方面具有很大的灵活性;b、电视录像可以表现与时间、空间、运动等有关的教学内容;c、电视录像可以提供情景、烘托气氛: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加强真实感。,.,72,多媒体展示台的优点和局限,优点:a、系统结构灵活,可以根据需要改变配置b、功能完善,同时支持视频和音频材料c、系统高度整合,便于信息在不同媒体间进行传递和复制d、允许教师以最熟悉的方式使用各种媒体材料局限:a、设备非常昂贵b、需要占据教室较大空间c、只能在固定教室里使用,无法携带,.,73,第五节交互媒体及其教学应用,所谓交互媒体(InteractiveMedia)是指媒体系统具备类似于机体的行为特征,能够独自与用户发生互动并相互影响,这就是交互性。,.,74,教学上常用的交互媒体,程序式课本教学模拟/游戏机交互型CAI交互型影碟机交互型远程教学系统,.,75,第六节多媒体系统在教学中的应用,?什么是多媒体(Multimedia)两种理解1、姑且叫传统的多媒体2、“多媒体计算机技术”,.,76,多媒体的概念,多媒体技术就是:计算机交互式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文本、图形、图象、声音、视频等,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系统并具有交互性。集成性、交互性、和控制性是多媒体技术的三个最基本的特征。,.,77,多媒体的信息表达元素,文本(Text)静图矢量图形(Graphic)点位图象(Image)音频波形音频(WAVE)MIDI音频动画(Animation)视频(MotionVideo),.,78,多媒体信息的教学特性,一、感官整体交互,提高学习效率二、信息的多维化为思维方式的多维化奠定了基础三、多媒体信息的非线性组织结构和立体信息空间有利于实现个性化、多层次、创造性的学习目标四、多媒体信息的冗余性,有利于消除学习过程中的干扰和符码的多义性,.,79,多媒体信息的教学特性,五、多媒体人机界面自然友好、操作简便,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克服人机心理阻抗六、多媒体信息量大,传输速度快,质量高,应用范围广七、多媒体信息提供虚拟现实,使学习者如身临其境,.,80,多媒体电子出版与传统的印刷出版相比的优越性,a、信息量大、存取速度快。每片CD-ROM上具有650MB的存储容量,因此在一片光盘上可以容纳上千幅照片,可存储3亿多个汉字(相当10年的人民日报合订本),而且可以实现快速的查询和检索。b、信息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由于存储容量大,使得声音和活动影像的存储也成为可能,因而可具有声音,图像、文字和活动映像等多种信息表现形式,使电子出版物同时具有报刊、杂志、无线电广播和彩色电视的全部效果。c、有形象直观的演示功能。在传统的印刷出版物中,涉及具体操作或抽象思想概念的说明,往往显得枯燥无味并难以理解;而这些电子出版物中则可通过现场操作表演和具体形象的实例并配合声音加以说明,使读者获得第一手的感性认识,因而使有关内容变得易于理解。d、不易损坏,可长期保存。由于纸张易霉烂、变质、虫蛀,所以印刷出版物不仅占用较大空间,而且难以长期保存;电子出版物由于用CD-ROM光盘作存储媒体,不仅存储容量大,占用空间小(10年的人民日报合订本存放在资料室有一个多高,要占较大窨,若用光盘存储,只用很薄的一张就够了)且寿命长。,.,81,多媒体教学系统的优点,a、多重感观刺激。根据心理学研究,多重感官同时感知的学习效果要优于单一感官感知的学习效果。例如,视觉与听觉同时感知的信息要比单用视觉或单用听觉更全面、更深刻,也更有利于保持。b、传输信息量大、速度快。利用多媒体系统的声音与图像压缩技术可以在极短时间内传输、存储、提取或呈现大量的语音、图形、图像乃至活动画面信息,这是一般的微机系统所难以达到的。c、信息传输质量高、应用范围广。由于多媒体系统各种媒体信息的存储与处理过程都是数字化的,这就使得多媒体教学系统可以高质量地实现原始图像与声音的再现、编辑、特技处理,使真实图像、原始声音、三维动画以及特殊的一体化达到实用而完美的程度,从而使多媒体技术和产品可以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尤其是教学、培训和娱乐等方面。,.,82,d、使用方便、易于操作。这是广大用户乐于使用多媒体教学系统的一个重要原因,同传统的键盘输入操作相比,多媒体教学系统以鼠标、触摸屏、声音选择输入为主,辅以键盘输入,并有直观的操作提示,这就使不熟悉计算机的人也可以轻松自如地进行操作。e、交互性强。多媒体教学系统提供丰富的图形界面反馈信息,与一般的CAI系统相比,用户拥在更大的操作自由度,用户可以完全按自己的意愿去控制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过程,从而能实现更为理想的人机交互作用。,第四章学习资源,.,84,第一节什么是学习资源,一、关于学习资源的AECT定义二、学习资源的分类三、学习资源的综合视图,.,85,关于学习资源的AECT定义,AECT77定义曾经把教学资源分为两大类:(a)设计的资源;(b)利用的资源。这种划分在今天仍不乏指导意义。,.,86,设计的资源,所谓设计的资源,是指为教学目的而专门预备的资源;所谓利用的资源,是指那些本来并非为教学而专门设计,但被发现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资源。无论是设计的资源还是利用的资源,它们都可被用来作为教学系统的组成部分。,.,87,讯息人员材料设备执法设施,资源(教学系统成分),.,88,学习资源的分类,综合AECT77和AECT94这二个定义的优点,我们将学习资源分为学习材料与教学环境二大类。对每类又分为设计的与利用的种形态,对环境资源类又分为授递型与信息资源型。最后,还有一类叫作集成化教育环境,在一定程度上综合了以上各类资源的特点。,.,89,教学资源分类,.,90,学习资源的综合视图,教学资源,教学软件,传播环境,教育资料,资源环境,集成化教育环境,.,91,第二节教学软件资源,一、教学软件的概念二、课件的一般特点三、CAI课件四、学习工具软件五、教育软件资源的获取,.,92,教学软件的概念,在教育技术领域,教学软件泛指各种媒体化学习材料及相关的使用说明资料,如计算机辅助教学程序、教学音像带、教学投影片、幻灯片、电子讲稿等。,.,93,还有一个与教学软件相关的名词是“课件”。课件的本意是课程软件,也就是说,课件中必须含有个具体学科的教学内容。按照上述教学软件分类法,从严格意义上说,课件应属于内容特定的教学软件。有些内容相关的软件产品,如电子百科和某些教学游戏,严格说来不是课件,我们可以称之为教学参考资料或辅助性教学软件。鉴于课件一词在概念上的局限性有些CAI专家建议用“电子学习材料”(ElectronicLearningMaterials;ELM)代替“课件”名称,泛指内容特定软件与内容相关软件。,.,94,第三节教学授递环境,一、什么是教学授递环境二、教学授递环境的类型与功能三、INTERNET作为新型授递环境,.,95,什么是教学授递环境,教学授递环境是一种支持教学传播功能的硬件、软件组合。罗密佐斯指出,教学扶手系统具有三回(three-ways)信息交流的特点。如图所示,首先,系统向学习者发送关于教学内容的信息;接着,系统从学习者获得反映他学习行为的信息;最后,系统再向学习者发送反馈与控制信息来调整学习者的行为,.,96,反馈/控制信息,控制信息,教学信息,教学环境,学习者,.,97,教学授递环境的类型与功能,关于教学授递环境的分类,当然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我们这里采取按教学楼授众的大小来划分的方法,将它们分为个人学习型、小组学习型、大组(班级)教学型和众体教学性。,.,98,支持教学信息的传播,起到信息增强和扩散的作用。按传播范围有同地(近距离)和异地(一般为远距离)之分支持教学活动的多自由度,可以有同时(实时)和异时之别,教学授递环境的基本功能,.,99,计算机网络的诞生对教育产生的影响,a、有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学习者全方面,信息能力、创新能力等的增强。b、促成了现代远程教育的诞生与发展:为现代远程教育提供了技术支持。c、有助于国家教育资源的整体优化配置:有助于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d、有助于教育的终身化、社会化、民主化:使教育的终身化、社会化、民主化成为可能,且有利于终身化学习。e、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社会需要适应发展的人才,因此教育观念要变,不只是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是合适会需要的人才。,第五章学习过程,.,101,第一节学习过程与教学过程,一、学与教的关系二、教-学过程模式,.,102,学与教,学习(learning)是人类普遍的行为,人类进化与社会进步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教学(instruction)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学校教育行为,并且它主要体现在课堂中。,.,103,学习的四种形态,知识型教学活动体验型教育活动研究型实践活动不定型随意学习,.,104,第二节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又称教学结构,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建立的比较典型的、稳定的教学程序或构型。教学方法是与一定教学目标和任务相关的具体操作程序,它规定了教学参与者在教学任务中的角色、不同角色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每一角色的具体任务。,.,105,教学模式的分类,对教育技术研究比较有用的分类方法:基于学习理论的教学模式分类基于教学论的教学模式分类,.,106,第三节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策略在一般意义上是指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方法或手段。,.,107,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指为完成特定教学目标所采取的教学行动方案,包括内容组织、具体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媒体的选择、学习的管理等方面。,.,108,制定教学策略的要求,a、学习准备:学生为了完成要求他们学习的任务,必须熟练必备的知识技能,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这不仅保证他们在新的学习中有可能成功,而且还使他们的学习在时间和精力的消耗上合理。学生也应借着这种准备状态,对新的学习获得适当的“心向”(以特殊方式反应的倾向),明白主观条件的利弊。为此,教学策略中应包含对学习准备的验明、起动或补偿等。b、学习动机:如果学生对所教的东西具有学习的欲望、就会产生积极和进以的态度,增加行为内驱力。这种欲望能够通过让学生确认掌握教材的价值,以及通过设计他们期盼的而且能够完成的目标来加以激励。说明学习对社会和个人的意义、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教材、组织学生感兴趣的活动等。都能够增进其学习的欲望。提供的学习内容和活动方式,应当对学生具有挑战性。并且要使学生相信能够成功。当然,为了使学生保持积极而长远的学习动机,还需要帮助他们建立对于教材和教学、成功或失败等的正确态度。,.,109,c、目标范例:不但要明确陈述教学目标,而且应当尽量展示给学生其学习活动结束时所要产生或完成的行为表现的典型例子,使学生对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有理解的方向和模仿的榜样。例如,向学生提供规范的解题程序或正确的行为实例,展览前届学生的优秀作业或成果等,都能显著促进学习。d、内容组织:把教学内容按照逻辑层次和心理程序组织起来,慎重地安排教材的呈示序列,学生就能循序渐进地理解知识并长久地记亿住知识。每次呈示教材的份量,即组块(Chunk)的大小应根据内容的复杂和困难程度,以及学生的特点、学习的类型而定。组块过小,学生会感到太容易而浪费时间;组块过大,学生可能不胜负担而失去信心。e、适当指导:在学生尝试作出所要学习的行为表现的时候,应该给予指导和提示。这种指导或提示应该随着教学的进程逐渐减少,即把注意必要信息和加工处理信息的责任转移给学生,以致他们最终在没有教师的指导或提示的情况下也能完成课题的学习任务。f、积极反应:在教学开始的时候,学生看到或听到目标范例固然有益,但也只有当他们能将此行为表现出来,才会达到熟练。因此,要有意识地引发学生对所呈示的教学信息以各种方式作出反应。在语词讲解或演示示范时不断提问,要求学生思考和回答,是最常用的刺激反应的措施。讨论、角色扮演、实习等,更能引发学生积极的反应。学生在学习时所接受的刺激和作出的反应,应当尽量与终点教学目标的刺激反应相匹配。,.,110,g、重复练习:应当提供给学生种种机会,以重复表现其习得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或定期地练习新学的行为能够促进记亿和迁移,锻炼应用的能力。需要在各种不同的情境应用的知识技能应在相应的不同情境中予以练习。如果练习的行为与终点目标接近或相似,效果更为明显。h、知道结果:学生应该及时地或经常地明白自己理解和反应的正确与否的情况。并且,为了强化学生的行为,必须让学生知道成功反应后能够得到的好处。可能的话,应该提供给学生一种效果标准,以评定自己反应的正确性。当学生个人自信反应正确,则外部的证实也许没有必要。但是,当他们不能确信的话,则这种反馈绝对必要。当学生的反应不正确的时候,则应适时告之正确的反应。i、个别差异:人类个体的心理特征,如兴趣、能力、气质和性格等各不相同,因而学习的速度和方式不同,教学活动的安排需适应这种情况。制定教学策略时要设身处地以学生为出发点,尊重学生的独特的认知特征、情感特征和人格特征,尤其是对于差生,应更加注意理解和尊重。教学设计要把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各自的原有基础上不断提高作为根本目的。,.,111,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指学生能够自觉地运用技巧来提高学习成效的谋略.它实际上包括两方面:,.,112,认知策略,指学生懂得如何获取、选择、组织信息,复习学得的内容,将新内容与记忆中的信息发生联系,以及保持和检索不同类型的知识。元认知策略,是关于如何“学会学习”的高级认知策略,包括检查督察、规划、预测等认知活动。具备元策略的人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思维过程和学习活动。,.,113,学习风格的分类,活跃型与沉思型感悟型与直觉型视觉型与言语型序列型与综合型,.,114,活跃型与沉思型,活跃型学习者倾向于能过积极地做一些事讨论或应用或解释给别人听来掌握信息。而沉思型学习者更喜欢首先安静地思考问题。,.,115,感悟型与直觉型,感悟型学习者喜欢学习事实,而直觉型学习者倾向于发现某种可能性和事物间的关系。,.,116,视觉型与言语型,视觉型学习者很擅长记住他们所看到的东西,言语型学习者更擅长从文字的和口头的解释中获取信息。,.,117,序列型与综合型,序列型学习者习惯按线性步骤理解问题,每一步都合乎逻辑地紧跟前一步。综合型学习者习惯大步学习,吸收没有任何联系的随意的材料,然后突然获得它。,.,118,从学生的认知方式对学习风格加以分类,a、场依存型和场冲动型:场依存性是指个体依赖自己所处的周围环境的外在参照,从环境的刺激交往中去定义知识、信息。场独立性是指个体依赖自己所处的生活空间的内在参照,从自己的感知觉出发去获得知识、信息。b、沉思型和冲动型:沉思与冲动反映个体信息加工、形成假设和解决问题过程的速度和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当学生面临某一学习情境并出现许多相似答案,但其中只有一个是测验题的正确答案时,沉思型的学生运用充足的时间考虑、审视问题,权衡各种问题解决的方法,然后从中选择一个满足多种条件的最佳方案,因而只要他们作出反应,往往是正确的。冲动型的学生往往倾向于根据问题的部分信息或未对问题作透彻的分析就仓促作出决定,反应速度较快,但容易发生错误。,.,119,c、整体策略和序列策略:学生倾向于把问题视为一个整体,注重全面地看问题,在同一时间内,从各个角度对问题进行观察和思考,并依据对主题综合的、广泛的浏览,在大范围中寻找与其它材料的联系。这些学生采用的学习策略就是整体性学习策略,也被称之为同时加工策略。而序列性学习策略则相反,它是通过对外界信息逐一进行加工而获得意义,是按部就班地以线性方式处理信息的。这种策略也被称之为继时加工策略,采用该策略的学生往往把注意力集中于小范围,擅长用逻辑严谨、紧抓要点的方法,把学习材料分成许多段落来学习。,.,120,第四节学习过程的技术支持:从教学技术到学习技术,到目前为止,教育技术实际上是一种教的技术。现代教育技术已经给教学过程带来许多重大变化,主要表现在:,.,121,声光电技术的教学应用使教学信息得到有效增强。电讯传播技术的运用使教学突破空间限制。多媒体技术拓宽了人们接收信息的通道带宽。智能技术改变了教学系统的功能结构。传播技术与记录技术的结合改变了教学系统的结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改变了教育的形态,产生了“虚拟教育”。,第六章教学系统设计,.,123,教学系统设计方法论,系统教学系统,.,124,教育技术系统分类,.,125,教学设计的基本任务,分析学习需要分析学习者特性编写学习目标分析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媒体,.,126,与传统教学相比,个别化学习的优点,a、精心设计的自学活动能体现大多数教学原则,从而提高学生的领会和保持水平,并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b、允许程度各异的学生都能按自己的能力选择相应的学习条件,如内容的水平和资源的种类等,让每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获得学习效益,并可减少差等生。c、要求学生自定学习步调,自负学习责任,这有助于在其它教育活动、工作职责和个人行为方面形成良好习惯。d、允许教师花更多时间去关注个别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e、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的灵活性大,特别适应于成年的、在职的学生的主客观条件。,.,127,认知主义对教学设计产生的影响,认知学派为教学设计带来的主要启示有:学习过程是一个学习者主动接受刺激、积极参与和积极思维的过程;学习是要依靠学习者的主观构造作用,把新知识同化到他原有的认知结构当中引起原有认知结构的重新构建才能发生。因此学习必须以原有的旧知识为基础来接受和理解新的知识,也只有丰富的知识才能启迪智力的发展,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要重视学科知识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的关系,以保证发生有效的学习。因此,相应的在教学设计中,重视学习者特征的分析,以学习者原有的知识和认知结构作为教学起点;重视学习内容分析,充分考虑学科内容的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协调性,以保证学生对新知识的同化和认知结构的重新构建顺利进行。教学设计还特别关注教学策略的制定、媒体的选择以保证学习者积极参与,促进有效学习的发生。,.,128,教学理论对教学设计产生的影响,教学理论是为解决教学问题而研究教学一般规律的科学。教学设计是科学地解决问题、提出解决方法的过程,为了解决好教学问题就必须遵循和应用教学客观规律,因此教学设计离不开教学理论。首先,教学设计的产生是教学理论发展的需要。其次,古今中外教学理论的研究和发展为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科学依据。教学设计从其指导思想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学习者的分析;从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等一系列具体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制定到教学评价都从各种教学理论中汲取精华,综合运用而保证设计过程的成功。,.,129,传播理论对教学设计产生的影响,a、传播过程的理论模型说明了教学传播过程所涉及的要素。b、传播理论揭示出教学过程中各种要素之间的动态的相互联系,并告之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动态的传播过程。c、传播理论指出了教学过程的双向性。d、传播过程要素构成教学设计过程的基本要素,其相应领域如传播内容分析、受众分析、媒体分析、效果分析等研究成果也在不同程度上为教学设计中的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教学媒体的选择以及教学评价等环节所吸收。,.,130,教学媒体的设计原则,a、目标控制原则:教学目标是贯穿教学活动全过程的指导思想,它不仅规定教师的教学活动内容和方式,指导学生对知识内容的选择和吸收,而且还控制媒体类型和媒体内容的选择。以外语教学为例,让学生掌握语法规则和要求学生能就某个情景进行会话,是两种不同的教学目标。前者往往通过文字讲解并辅以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