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内科疾病诊疗指南及专家共识汇编_第1页
常见内科疾病诊疗指南及专家共识汇编_第2页
常见内科疾病诊疗指南及专家共识汇编_第3页
常见内科疾病诊疗指南及专家共识汇编_第4页
常见内科疾病诊疗指南及专家共识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常见内科疾病诊疗指南及专家共识汇编王全楚编著解放军第153中心医院感染科2013年元月终身学习是医生继续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代序)一个人最重要的两件事,一个是终身学习,一个是独立思考。这种持之以恒的有计划、有系统的专业学习正是我们医生成长的必由之路。所以说,医生是个比较辛苦的职业,为了不落伍不掉队,需要兢兢业业学习一辈子。据资料统计,一名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所获得的专业知识只够毕业后使用的10,其余90需要通过继续教育取得。那么医生究竟该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最终实现从一般医生到临床专家的升华并能享受医生职业的快乐呢过去为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我们更多采用读书、开会、进修三种方式,现今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医生的继续职业发展有了更多方便快捷的方式和选择,医生手中握有不断精进的新“三宝”网络、会议和指南。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其超强的导航性可以节省大量时间,方便实用,成本效益可观。网络的普及让基层医生享有了跟大城市医生同样的学习机会,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现如今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学术会议在全国地市级以上的城市轮番上演,对于大部分工作繁忙的医生来说,通过学术会议、同行交流以及越来越频繁的与制药公司及医药代表接触来获得必要的信息业已成为开展继续医学教育不可或缺的便捷途径。临床路径的广泛开展为新医改注入了新的活力。基于循证医学和规范化诊疗的临床指南的学习和推广对医生知识更新非常重要,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和借鉴。新年伊始,为了配合医院内涵质量年建设,笔者从浩如烟海的医学文献中挑选出临床急需的110条内科疾病诊治指南和共识,编成此书供大家学习参考。希望大家在需要时翻一翻,看一看,获得进步与提高王全楚2013年2月目录A【高血压】1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分册2009年版)之【治疗方案与原则】要点10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要点2532010年中国肺高血压诊治指南要点304利尿剂治疗高血压的中国专家共识(2011)要点355老年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1版)要点376新型单片联合制剂治疗老年高血压中国专家共识(2012)要点407中国糖尿病患者血压管理的专家共识(2012)要点42B【糖尿病】8内分泌及代谢疾病临床诊疗指南2005年版)之【治疗方案与原则】要点469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要点5310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HBA1C控制目标值的专家共识(2011)要点6411那格列奈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1)要点6612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胰岛素促泌剂应用的专家共识(2012)要点6713中国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管理的专家共识(2012)要点6914中国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共识(2011)要点70C【高脂血症】15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07的要点7216提高临床血脂控制达标率的专家共识(2010)要点7417血脂异常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中国专家共识(2010)要点7518血脂相关性心血管剩留风险控制中国专家共识)(2012)要点77D【冠心病】19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2007要点7920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07)要点8221推荐采用心肌梗死全球统一定义(2008)要点9022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2009版要点9223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非血运重建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要点9524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血糖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2009年版要点9725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010)要点9826硝酸酯在心血管疾病中规范化应用的专家共识(2010)要点10727慢性稳定性冠心病管理中国共识(2010)要点11328“急性胸痛”诊治规范中国专家共识(2010)要点11529冠心病介入诊疗对比剂应用专家共识(2010)要点11830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2012)要点12131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12(简本)要点12932高敏心肌肌钙蛋白在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2要点133F【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肌炎、心肌病、肺血管病】33慢性心力衰竭伴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中国专家共识(2010)要点13534慢性心衰合并室性心律失常诊治及心脏性猝死预防中国专家共识(2010)要点13635老年人心房颤动诊治中国专家建议(2011)要点13836心肺复苏2011中国专家共识要点14537右心衰竭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2)要点14938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2)要点15739关于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参考标准的意见2001要点16140中国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2007要点16241心肌病诊断与治疗建议(2007)要点16642肺动脉高压筛查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07要点17043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治疗应用指南(2008)要点17244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0)要点17545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2010)要点183G【呼吸病和结核】46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2009年版)之【治疗方案与原则】要点18647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诊治与预防专家共识(2012)要点20048万古霉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1版)要点20349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06)要点20750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要点21051肺真菌病诊断治疗专家共识(2007)要点21452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版)要点21753合理应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治疗下呼吸道感染专家共识(2009)要点22154无创正压通气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09)要点22355耐药结核病化学治疗指南(2009)要点22556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2010)要点22757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年版)要点22858成人支气管扩张症诊治专家共识(2012)要点23159气管支气管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试行)(2012)要点233H【胃肠道病】60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2005年版)之【治疗方案与原则】要点23561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草案)(2004)要点24862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2009,杭州)要点25063食道胃静脉曲张出血的诊治建议(2006)要点25364BARRETT食管诊治共识(草案)(2006)要点25565胃食道反流病治疗共识意见(2007,西安)要点25666中国慢性便秘的诊治指南(2007,扬州)要点25767中国消化不良的诊治指南(2007,大连)要点25868肠易激综合征诊断和治疗的共识意见(2007)要点26069消化性溃疡病诊断与治疗规范建议(2008,黄山)要点26270肠道菌群失调诊断治疗建议(2009)要点26471老年人缺血性肠病诊治中国专家建议(2011)要点26672第四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2012)要点26973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2年广州)要点273I【肝肾疾病】73对比剂肾病中国专家共识(2009)要点27874老年人良性前列腺增生/下尿路症状药物治疗共识(2011)要点28275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1修订要点28576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1修订要点28777常用肝脏生物化学试验的临床意义及评价共识(2010)要点290K【甲状腺疾病】78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2007)要点29379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2007)要点29780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甲状腺疾病的实验室和辅助检查(2007)要点29981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甲状腺炎(2008)要点30282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甲状腺结节(2008)要点30783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2012)要点309L【神经精神】84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2006年版)之【治疗方案与原则】要点31285中国后循环缺血的专家共识2006要点32986偏头痛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06)要点33187规范应用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专家共识(2006)要点33388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中国专家共识(2007)要点33489卒中相关性肺炎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08)要点33790头晕的诊断流程建议(2009)要点33991神经病理性疼痛诊治专家共识(2009)要点34192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二版)(2009)要点342932010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要点34494血管认知障碍诊治指南(2011)要点35095神经系统疾病伴发抑郁焦虑障碍的诊断治疗专家共识(更新版)(2011)要点35296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大动脉粥样硬化影像检查专家共识)(2012)355M【风湿病】97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治疗指南(2010)要点35798强直性脊柱炎诊断及治疗指南(2010)要点36099反应性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2010)要点362100大动脉炎诊断及治疗指南(2011)要点364101混合性结缔组织病诊断及治疗指南(2011)要点366102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诊断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09)要点368103ICU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指南(2009)要点374104内科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的中国专家建议(2009)要点374105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2009)要点376N【肿瘤】106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11年修订)要点383107肝癌规范化诊治指南(试行)385108胃癌规范化诊治指南(试行)391109肺癌规范化诊治指南(试行)394110结直肠癌规范化诊治指南(试行)3991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分册2009年版)之【治疗方案及原则】要点一、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1一般治疗消除心衰的诱因,如感染、心律失常尤其是快速型房颤、电解质紊乱、脑梗死,以及用药不当;积极治疗和控制基础心血管病变;调整生活方式,如限制钠盐摄入23GD(轻度)或2GD(中重度心衰),限制液体摄入、低脂饮食、戒烟。失代偿期须卧床休息;加强心理疏导和减少各种精神刺激。2药物治疗已确定有效的药物如下ACEI;常用制剂、起始剂量目标剂量如下卡托普利62550,3次D;依那普利251020,2次D;贝那普利255510,1次D;福辛普利51040,1次D;雷米普利152510,1次D;赖诺普利2552040,1次D;培哚普利248,1次D。均从小剂量开始,每隔12周剂量加倍,直至目标剂量或最大耐受剂量。ARB适用于不能用ACEI且LVEF低下者,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如坎地沙坦4832,1次D;缬沙坦2040160,2次D;厄贝沙坦150300,1次D替米沙坦4080,1次D。受体阻滞剂酒石酸美托洛尓平片625,3次D,比索洛尓125D,卡维地洛3125,2次D,采用滴定法,每24周剂量加倍,直至目标剂量或最大耐受量。利尿剂首选襻利尿剂,从小剂量开始,如呋塞米1020D,逐渐增加,必要时可静脉给药。噻嗪类利尿剂仅适用于轻度体液潴留或伴高血压患者,如氢氯噻嗪12525/D,酌情可增至100。地高辛采用维持量疗法,即起始便用固定剂量0125025D,心衰伴快速房颤的患者,可适当增加剂量,以控制心室率。螺内酯适用于中重度心衰,NYHA级患者。起始剂量510D,一般应用剂量20D。3非药物治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心脏自动除颤复律器(ICD),以及兼有两者功能的再同步除颤器(CRTD)可酌情考虑使用。无其它可选择治疗方法的重度晚期心衰患者,为心脏移植的候选者。4心衰各个阶段的处理阶段A应积极控制各种危险因素,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有多重危险因素者可应用ACEI或ARB。阶段B除阶段A的措施外,对于心肌梗死后或LVEF低下者可用ACEI或受体阻滞剂。阶段C适用阶段A、B的措施,常规应用利尿剂、ACEI、受体阻滞剂,还可酌情应用螺内酯等。阶段D除上述措施,须应用特殊干预方法。急性心力衰竭1一般治疗应置于监护病房,密切观察病情和生命体征;体位取坐位,双腿下垂;高流量吸氧;四肢轮换扎止血带。2一般药物治疗吗啡35,静脉注射3分钟,必要时15分钟后可重复,共23次;或510皮下或肌内注射;呋塞米2040,静脉注射;必要时可重复;氨茶碱025G葡萄糖水稀释后静脉缓慢推注10分钟,必要时46小时后可重复;糖皮质激素510,静脉注射。3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硝酸酯类硝酸甘油静滴,起始剂量510GMIN,可递增至100200GMIN;硝普钠,起始剂量宜小,25GMIN,根据血压调整至合适的维持量;儿茶酚胺正性肌力药多巴胺515GMIN,多巴酚丁胺310GMIN,均静脉DI滴注;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米力农先给予负荷量50G,继以0375075GMIN静滴;BNP重组B型钠尿肽(RHBNP)先给予负荷量152G/静脉推注,继以静脉滴注维持00075001G/MIN。4伴低血压倾向患者静脉用药的选择收缩压100MMHG,有肺淤血可应用呋塞米加血管扩张剂(硝酸甘油、硝普钠);收缩压85100MMHG,有肺淤血应用血管扩张剂和或正性肌力药(多巴酚丁胺、米力农);收缩压85MMHG,无肺淤血,也无颈静脉怒张快速补充血容量;收缩压85MMHG,有肺淤血在血流动学监测下补充血容量(肺嵌压应18MMHG),应有多巴胺或去甲肾上腺素等。二、心律失常窦性心律失常一)窦性心律过速1窦性心律过速一般不必进行抗心律失常治疗。治疗应针对原发病本身,同时去除诱因。2症状明显者可选用腺苷、维拉帕米或地尓硫卓,持续心动过速可选用受体阻滞剂减慢心率。3对症状较重的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和不适当窦性心动过速可选择射频消融治疗。二)窦性心动过缓1如果患者无症状,可以不必治疗。2因心动过缓出现心排血量不足症状时,可选用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以及麻黄碱等药物,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去除引起窦性心动过缓的原因。但长期药物治疗往往效果不确切,易发生副作用。3药物治疗无效或者需应用负性变时作用药物时,应行永久起搏器置入。三)窦性停顿参考窦性心动过缓四)窦房传到阻滞参考下文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五)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患者无明显心动过缓相关症状可不必治疗,需定期随访观察。2有症状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应接受起搏治疗。3慢快综合征患者,可在起搏治疗后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或行射频消融治疗心动过速。房性心律失常一)房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通常不需要治疗,当有明显症状或诱发室上性心动过速时应予治疗。首先应避免吸烟、饮酒、饮咖啡等诱因,药物治疗首选受体阻滞剂,必要时选择普罗帕酮、莫雷西嗪等。二)房性心动过速1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房速急性发作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可采取同步直流电复律,血流动力学稳定可采取抗心律失常药物复律,或应用药物控制心室率。导管消融是症状显著反复发作的局灶性房速患者治疗的首选。2折返性房速3多源性房速最常见于肺部疾病,其次是代谢或电解质紊乱或由洋地黄过量所致。治疗一般针对原发的肺部疾病和或纠正电解质紊乱。由于多存在严重的肺部疾病,通常禁用受体阻滞剂。慢性期治疗可应用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三)心房扑动1三尖瓣峡部依赖的心房扑动房扑急性发作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出现心力衰竭可采取同步直流电复律,血流动力学稳定可采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复律,或应用药物控制心室率。导管消融是典型房扑的一线治疗。2非三尖瓣峡部依赖的房扑四)心房颤动1转复房颤为窦性心律药物转复房颤药物复律主要用于新近发生,特别是48小时以内的阵发性房颤,类和类抗心律失常药可以有效复律。体外直流电同步复律经胸直流电复律可作为持续性(非自行转复的)房颤发作时伴有血流动力学恶化患者的一线治疗。复律前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进一步提高房颤转复成功率。2窦性心律的维持3控制房颤心室率现有的房颤指南中将心室率满意控制的标准定为静息时6080次分,中度活动后心室率在90115次分。受体阻滞剂和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常作为首选药物。地高辛控制心室率的作用较差,特别是控制运动时的心率。4房颤的抗栓治疗无论是阵发性房颤还是慢性房颤患者均需抗栓治疗,除非是孤立性房颤或存在抗栓治疗的禁忌证。华法林应用指征年龄75岁、心功能不全和或充血性心力衰竭(LVEV35或短轴缩短率25)、高血压病、或糖尿病作为脑卒中的中等危险因素,既往脑卒中史、短暂脑缺血发作、体循环栓塞史、二尖瓣狭窄和瓣膜术后为卒中高危因素。具有卒中高危因素或具有2项以上中等危险因素的房颤患者方推荐华法林治疗。具有一项中危因素的则即可应用华法林也可应用阿司匹林。抗栓的强度华法林凝强度需维持INR于2030在之间,机械瓣置换术后的患者INR应25。如果INR在2030之间时仍有血栓栓塞事件发生,则建议将INR调整为3035,并不推荐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对于年龄75岁或具有其它中危因素的患者,如果考虑出血的风险,INR维持于1625亦可。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在指南中推荐的剂量为81325MGD。房颤复律的抗凝房颤持续时间48小时,复律前不需抗凝,复律后遵照卒中风险进行抗栓治疗。房颤持续时间48小时或房颤持续时间未知时,传统抗凝方案是在复律前3周,复律后4周应用华法林,并将INR维持2030之间。5房颤导管消融对于年龄75岁、无或轻度器质性心脏疾患、左心房直径50MM的反复发作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在有经验的电生理中心,可以考虑将导管消融作为一线治疗手段。左心房内血栓是房颤导管消融的绝对禁忌证。多项研究证明了房颤导管消融的成功率明显高于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在可以接受的范围。要进行术后随访,早期复发患者的症状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控制,再次消融至少应于术后3个月后进行。6房颤的其它方法治疗起搏治疗有房颤病史且因心动过缓需要置入起搏器的患者,应选择生理性起搏器(双腔或心房)。外科手术主要适应证包括行其他心脏手术的症状性房颤,行其它心脏手术时经过选择的消融风险较低的无症状房颤,专门为治疗房颤而进行的外科手术仅限于症状性房颤而患者愿意接受外科手术、导管消融失败或不具有导管消融的指征。房室交界区性心律失常一)房室交界区性期前收缩房室交界区性期前收缩一般不需要治疗。如果期前收缩频发,患者有相关症状,可选择受体阻滞剂、IC类抗心律失常药或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二)房室交界区性逸搏与逸搏心律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有些情况下不需要任何治疗,但有些情况时需应用增加逸搏频率和改善房室传导的药物,或给予心脏起搏治疗。三)非阵发性房室交界区性心动过速首先治疗基础疾病。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可以密切观察而无需特殊处理,若怀疑为洋地黄中毒,则必须停用洋地黄,同时给予钾盐、利多卡因。四)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1心动过速急性发作的处理(考虑患者的病史、是否伴有器质性心脏病以及症状的耐受程度等因素)刺激迷走神经的物理措施。药物终止心动过速在持续心电监护下静脉用药,如腺苷、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洋地黄和受体阻滞剂等。直流电复律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尽早考虑电复律(1050J电能)。经食道心房调搏用于药物无效,或对药物和电复律有禁忌。2预防复发药物预防事先应评价是否有必要长期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预防心动过速反复发作。对于心动过速偶发、发作时间短、发作时心率不是很快、症状不重的患者不必长期使用药物预防其发作。对于需要药物预防发作者,多选用毒副作用相对较小的药物,如洋地黄、长效CCB、长效受体阻滞剂。导管射频消融此法根治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有效率达95以上,且安全、迅速。五)预激综合征心电图上预激但从无心动过速发作的患者可以不进行治疗,或可先行心电生理检查以对旁路的不应期特征作出评价。对于心动过速反复发作或有房颤发作病史的患者则需要治疗。1急性发作期的处理顺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可参考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治疗原则处理。可静脉应用腺苷、维拉帕米或普罗帕酮终止心动过速。伴有房颤或房扑的患者,应选用延长房室旁路不应期的药物,如胺碘酮、普罗帕酮等,避免使用加速预激伴房颤时心室率的药物(如洋地黄、利多卡因、维拉帕米)。出现频率很快的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或房颤快速的心室率造成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应立即同步电复律。2预防发作导管射频消融是根治预激综合征的有效方法。对于不接受导管射频消融的患者,可选用IC类抗心律失常药、胺碘酮和索他洛尔。室性心律失常一)室性期前收缩(VPB)和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NSVT)治疗VPB和NSVT的目标是减轻相关症状和降低心脏性猝死。1无器质性心脏病且无症状的VPB和NSVT均无需处理。无器质性心脏病但有症状患者以心理治疗为主,无效时给予抗焦虑药物和受体阻滞剂作为一线治疗。类和抗心律失常药也有效。对于频发的单源VPB和NSVT(如24小时超过10000次或超过总心率的20),药物无效或不能、不愿长期使用药物治疗,或症状明显不能耐受,或曾经、可能导致恶性心律失常者(如RONT性VPB),射频消融治疗安全有效。2有器质性心脏病的VPB和NSVT应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危险分层,治疗目的主要为预防心脏性猝死,其次才是缓解症状。现已明确,对于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如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或心肌肥厚者,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增加死亡率,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不增加死亡率,可以缓解症状。植入式转复除颤器(ICD)被证明是唯一能预防心源性猝死的有效办法。随着射频消融方法和技术的进展,射频消融成为治疗器质性心脏病VPB和NSVT的重要辅助手段。二)室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VT)的治疗应根据不同的类型、合并的基础心脏病以及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进行个体化治疗。1急性期治疗对于血流动学不稳定者首选电复律。血流动力学稳定者,也可先尝试药物治疗。首选胺碘酮、索他洛尔和普鲁卡因胺,过去常用的利多卡因可作为二线药物或与一线药物联合使用,普罗帕酮用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VT也较为有效,腺苷可以试用于终止左心室特发性VT,维拉帕米对于特发性左心室分支VT有效,硫酸镁可以用于尖端扭转性VT的首选治疗。受体阻滞剂在阻滞VT时交感神经的作用非常有效,是急性心肌梗死和长QT综合征VT治疗的有效药物。此外,去除致VT的病因或诱因很重要,如急性心肌梗死尽早再灌注治疗,纠正低钾、低镁等。2慢性期治疗VT的慢性期治疗目标是预防复发及心源性猝死。药物包括传统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和非传统抗心律失常药物。B对于抑制VPB、室性心律失常有一定效果,更重要的是可降低各类心脏病的死亡率和猝死率,目前可作为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主流药物,也可与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联合应用。导管消融抗心律失常手术再血管化治疗除颤治疗(ICD)3特殊类型VT的处理特发性流出道VT左心室特发性VT束支折返性VT尖端扭转性VT不间断VT离子通道病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VT、BRUGADA综合征、长QT综合征、短QT间期综合征。三)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立即心肺复苏(CPR)和电复律,预防复发和心源性猝死。心脏传导阻滞一)房室传导阻滞1首先针对病因进行,如用抗生素治疗急性感染,肾上腺皮质激素抑制非特异性炎症,阿托品等解除迷走神经的作用;停止应用导致房室传导阻滞的药物,纠正低血钾。2药物治疗阿托品(0220MG,静注)适用于阻滞位于房室结的患者。异丙肾上腺素(14GMIN)适用于任何部位的房室阻滞,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慎用。药物治疗适用于无心脏起搏条件的应急情况,条件许可时应及早给予临时性或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治疗。3起搏治疗适用于症状性房室传导阻滞(AVB),包括症状性一度、二度和三度房室阻滞。一度AVB慢性一度AVB常不需要治疗,但应注意避免使用加重传导延迟的药物。当PR间期持续过度延长(035秒)时,可引起二尖瓣反流及心功能不全,可置入双腔起搏器。二度AVB型常是良性,预后较好,无需特殊治疗;型易发展成三度AVB,常需起搏治疗。任何阻滞部位和类型的二度AB产生症状性心动过缓为起搏器置入类适应证。无症状的二度型AVB,心电图表示为宽QRS波,应列为起搏器置入类适应证。无症状的二度型AVB,心电图表现为窄QRS波,为起搏器置入A类适应证。三度AVB心室率在40次分以上,无症状者,可不必治疗,如心室率过缓可试给麻黄碱、阿托品、小剂量异丙肾上腺素510MG,每日4次,舌下含化。如症状明显或发生过心源性晕厥,可静滴异丙肾上腺素(14GMIN),并准备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下列三度AVB无论有无症状均列为起搏器置入类适应证有AVB所致的症状性心动过缓(包括心衰);需要药物治疗其他心律失常或其他疾病,而所用药物又能导致症状性心动过缓;虽无临床症状,但业已证明心室停搏3秒或清醒状态时逸搏心率40次分;射频消融房室交界区导致的三度AVB;心脏外科手术后发生的不可逆性房室阻滞;神经肌源性疾病伴发的AVB。无症状的三度AVB,清醒时平均心率40次分,尤其是伴有心肌病和左心功能不良,列为起搏器置入A类适应证。二)室内传导阻滞慢性单侧束支阻滞者如无症状无需治疗。双分支与不完全性三分支阻滞不必预防性起搏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发生双分支、三分支阻滞,或慢性双分支、三分支,或慢性双分支、三分支阻滞,伴有晕厥或阿斯综合征发作者,应及早考虑心脏起搏治疗。双分支或三分支阻滞伴间歇性三度AVB或伴二度型AVB以及双侧束支阻滞,均列为起搏器量入类适应证。双分支或三分支阻滞患者,虽未证实晕厥由AVB引起,但可排除由于其他原因(尤其是VT)引起,或虽无临床症状,但电生理检查发现HV间期100毫秒,或者电生理检查时,由心房起搏诱发希氏束以下非生理性阻滞,均列为起搏器置入A类适应症。三、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现场抢救心肺复苏(CPR)是提高存活率的关键。更强调早期、高质量CPR。四、先天性心血管疾病五、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1治疗目标降低血压,使血压恢复正常(14090MMHG)或理想水平(12080MMHG),对中青年患者(60岁)、高血压合并肾病患者应使血压降低至13080MMHG以下。老年人尽量降低至15090MMHG。2非药物治疗包括改善生活方式,消除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因素,如控制体重、减少膳食中脂肪的摄入量、适当限盐、保持适当运动、戒烟限酒、保持乐观心态、提高应激能力等。3药物治疗常用的降压药物通常分为6大类利尿剂、受体阻滞剂、CCB、ACEI、ARB、受体阻滞剂。4降压药物的选择合并心衰者,宜选择ACEI和ARB、利尿剂。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宜选用利尿剂、长效二氢吡啶类CCB。合并糖尿病、蛋白尿或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可选用ACEI和ARB。心肌梗死后可选择无内在交感活性的受体阻滞剂和ACEI和ARB,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也可选用CCB。伴有脂质代谢异常的患者可选用受体阻滞剂。伴妊娠、禁用ACEI和ARB,可选用甲基多巴。合并支气管哮喘、抑郁症患者不宜用受体阻滞剂痛风患者不宜用利尿剂;合并心脏传导阻滞不宜用受体阻滞剂及非二氢吡啶类CCB。总之,高血压病的治疗绝不是单纯降低血压,治疗的总目标是防治心脑血管损伤,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继发性高血压1肾实质性疾病引起高血压肾脏原发病参考有关专著进行处理。降压治疗降压目标为13080MMHG,24小时尿蛋白1G者,降压目标为12575MMHG2肾血管性疾病引起的高血压原发病的治疗针对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危险因素给予相应处理。高血压的处理抗高血压药物的治疗、肾动脉介入治疗及手术治疗。3内分泌性高血压肾上腺皮质醛固酮分泌腺瘤和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患者,手术切除为根治方法,而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增生患者,则倾向于药物治疗。嗜铬细胞瘤的高血压确诊后应尽早手术切除肿瘤,但术前应作充分的药物准备,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4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引起的高血压内科治疗包括减轻体重、侧卧睡眠、戒烟酒和治疗合并存在的血脂异常、血糖异常等措施。ACEIARB除了有较强的降压作用外,还有对代谢有益作用,可考虑首选。此外还有无创正压通气和腭垂软腭咽成形术等外科治疗。5先天性主动脉缩窄主要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内科治疗效果较差,应慎重权衡。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稳定性心绞痛1一般治疗控制易患因素治疗可加重心绞痛的疾病。2心绞痛治疗药物治疗轻度心绞痛患者,可选用受体阻滞剂或合并硝酸酯类药物。严重心绞痛患者,必要时加用短效二氢吡啶类外的CCB。介入治疗对于绞痛症状不能药物控制,或无创检查提示较大面积心肌缺血,且冠脉病变适合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者,可行PCI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糖尿病伴多支血管病变、严重左心室功能不全和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CABG疗效优于PCI。其他特殊治疗对药物治疗不能控制症状且又无行血运重建的可能性的难治性患者,可试行激光血运重建术,增强型体外反搏、脊髓电刺激等。3二级预防抗血小板阿司匹林75150MGD,氯吡格雷主要用于PCI术后,及阿司匹林有禁忌证者。调脂治疗他汀类药物ACEI合并糖尿病、心力衰竭或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的高危患者从ACEI治疗获益大,但低危患者获益可能较小。受体阻滞剂可降低心肌梗死后患者的死亡率PCI治疗对二级预防无明显作用。不稳定型心绞痛(UA)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1一般治疗急性期卧床休息13日,吸氧、持续心电监护。2抗缺血治疗硝酸酯类药物心绞痛发作时,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每次05MG,必要时每间隔5分钟重复,可以连用3次,或使用硝酸甘油喷雾剂,还可以静脉滴注硝酸甘油。吗啡应用硝酸酯类药物后症状不缓解或是充分抗缺血治疗后症状复发,且无低血压及其他不能耐受的情况时,可静脉注射吗啡。受体阻滞剂高危及进行性静息性疼痛的患者,先静脉使用,然后改为口服。常用的有普萘洛尔、美托洛尔、阿替洛尔、比索洛尔等。CCB已经使用足量硝酸酯和受体阻滞剂的患者,或不能耐受硝酸酯和受体阻滞剂的患者或变异性心绞痛的患者,可以使用CCB。3抗血小板与抗凝治疗阿司匹林如果既往没有用过阿司匹林,可以首剂嚼服阿司匹林,或口服水溶性制剂03G,以后75150MGD。氯吡格雷负荷剂量300MG,然后75MGD。血小板膜糖蛋白(GP)BA受体拮抗剂,用于准备行PCI的UA患者,或不准备行PCI,但有高危特征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肝素应早期使用。4他汀类药物ACS患者应在24小时内检查血脂,早期给予他汀类药物,在出院前尽早给予较大剂量他汀类药物。5冠状动脉血运重点治疗(包括PCI或CABG)具有下列高危因素者,应该早期进行冠脉血运重点治疗尽管已采取强化抗缺血治疗,但是仍有静息或低活动量的复发性心绞痛或心肌缺血。CTNT或CTNI明显升高。新出现的ST段下移。复发性心绞痛或心肌缺血伴有与缺血有关的心力衰竭症状、S3奔马律、肺水肿、肺部啰音或恶化的二尖瓣关闭不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STEMI的治疗原则是尽快恢复心肌的血液灌注(到达医院30分钟内开始溶栓或90分钟内开始介入治疗)以挽救濒死的心肌,防止梗死扩大或缩小心肌缺血范围,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及时处理严重心律失常、泵衰竭和和各种并发症,防止猝死。1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监护持续心电、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监测卧床休息和吸氧对血流动力学稳定且无并发症的患者卧床休息13天,对病情不稳定及高危患者卧床时间适当延长。建立静脉通道保持给药途径通畅。镇痛吗啡3MG静脉注射,必要时每5分钟重复1次,总量不宜超过15MG。硝酸甘油无禁忌证者通常使用硝酸甘油静滴2448小时,然后改为口服硝酸酯制剂。硝酸甘油的禁忌证有低血压(SBP90MMHG)、严重心动过缓(50次分)或心动过速(100次分)。下壁伴右心室梗死时,因更易出现低血压也应慎用。抗血小板药物无禁忌证者即服水溶性阿司匹林或嚼服阿司匹林150300MG,然后每日1次,3日后改为75150MG/D,长期服用;氯吡格雷初始剂量300MG,以后剂量75MGD维持;GPBA受体拮抗剂用于高危患者。抗凝肝素(或低分子肝素)应常规使用或与溶栓、PCI联合应用。受体阻滞剂无禁忌证者常规使用。ACEI适用于前壁STEMI、伴肺淤血、LVEF40的患者,不能耐受者可使用ARB替代。抗焦虑剂应常规使用。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阿托品主要用于下壁STEMI伴有心动过缓、心室停搏和AVB患者,可给予阿托品051MG静脉注射,必要时每35分钟可重复使用,总量应25MG。阿托品非静脉注射和用量太小(05MG)可产生矛盾性心动过缓。饮食与通便需禁食至胸痛消失,然后给予流质、半流质饮食,逐步过渡到普通饮食。所有患者均应使用缓泻剂。2再灌注治疗包括溶栓和PCI优先溶栓的指征发病3小时;不能行PCI者;PCI耽误时间(急诊室至首次球囊扩张时间90分钟),而溶栓相对较快。优先急诊PCI的指征PCI条件好(急诊室至首次球囊扩张时间90分钟),有心外科支持;高危患者(如心源性休克或合并心力衰竭);溶栓禁忌(有出血或颅内出血风险);发病3小时;疑诊为STEMI者。3并发症的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吸氧、吗啡、速尿、硝酸甘油、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和ACEI等。低容量低血压补液、输血、对因和升压药等。心源性休克升压增加组织灌注。心律失常抗心律失常药物、电复律或起搏对症处理。机械并发症尽快行外科手术治疗。4置入ICD的指征STEMI后48小时以上未发生VT或室颤,1个月时间LVEF30;或LVEF3040,合并心电不稳定加上电生理检查阳性。5出院后的二级预防控制危险因素戒烟。控制血压(受体阻滞剂和ACEI)。降血脂(他汀类药物,必要时加用贝特类或烟酸)。其它临床类型的冠状动脉疾病一)无症状冠心病无症状冠心病时指有心肌梗死病史、血运重建病史和或心肌缺血的证据、冠状动脉造影异常或负荷试验异常而无相应症状者。1控制冠心病危险因素。2药物治疗参照慢性稳定性和不稳定型心绞痛。3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治疗适用于药物治疗后有频繁、持续性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者。二)心脏X综合征治疗目的主要时缓解症状类使用硝酸酯类、受体阻滞剂和CCB单一治疗或联合治疗。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使用ACEI治疗。A类其他抗心绞痛的药物,包括尼可地尓和代谢类药物曲美他嗪。B类心绞痛持续而使用类药物无效时,可试用氨茶碱。心绞痛持续而使用类药物无效时,可试用抗抑郁药。三)心肌桥1避免剧烈运动。2药物治疗受体阻滞剂可作为首选,以改善患者症状和提高运动耐量。CCB用受体阻滞剂有禁忌或合并冠状动脉痉挛者。抗血小板药物用于心肌桥伴不稳定型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着。(4)应避免使用硝酸酯类药物。3介入治疗冠状支架置入术选择有持续性心绞痛且药物治疗无效者。4手术治疗主要有心肌松解术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应严格掌握适应证。七、心脏瓣膜病八、感染性心内膜炎基本原则早期用药,剂量要足,疗程宜长。选用杀菌剂,监测血清杀菌滴度。调整药物剂量,联合用药,根据血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药。抗生素治疗对确定的细菌选择敏感的抗生素是内科治疗的重要措施。九、心肌疾病原发性心肌病一)扩张型心肌病DCM治疗目标阻止心肌损害,有效控制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预防猝死和栓塞,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率。1病因治疗对于不明原因的DCM要积极寻找病因,控制感染,严格限酒或戒烟、改掉不良的生活方式等。2药物治疗治疗心力衰竭、预防栓塞、改善心肌代谢。3非药物治疗少数DCM患者心率过于缓慢,有必要置入永久性起搏器。少数有严重心律失常、危及生命、药物不能控制、LVEF30,伴轻至中度心力衰竭症状、预期临床状态预后良好的患者建议置入心脏复律除颤器(ICD)。4外科治疗左心室辅助装置治疗、心脏移植(适于常规内科或介入等方法治疗无效的难治性心力衰竭)。二)肥厚型心肌病本病的治疗应缓解症状,预防并发症和减少死亡危险为主要目标。1一般治疗应避免劳累、激动、突然用力,避免使用增强心肌收缩力和减轻心脏负荷的药物,以免心室流出道梗阻加重。2受体阻滞剂。3CCB。4抗心律失常药主要控制室性心律失常与心房颤动。5双腔起搏器(DDD)。6ICD。7酒精室间隔化学消融术8外科手术治疗。三)限制型心肌病四)致心律失常型右心室心肌病特异性心肌病一)酒精性心肌病1戒酒。2内科治疗治疗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二)围生期心肌病1安静、增加营养、服用维生素类药物。2治疗心力衰竭。3心律失常的治疗偶发房早、室早可不予处理。多发、多源室早可能为VT的先兆,应及时处理。及时控制快速性心律失常(房扑、房颤或室上性心动过速等)。4对栓塞病例应使用抗凝剂。5采取避孕和绝育措施预防复发。三)药物性心机病四)克山病心肌炎1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应注意休息,进富含维生素及蛋白质的食物。2心力衰竭时使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ACEI等,期前收缩频发或有快速心律失常者,采用抗心律失常药物。高度AVB、快速室性心律失常或窦房结功能损害而出现晕厥或明显低血压时可考虑使用临时性心脏起搏器。3目前不主张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但对有AVB、难治性心力衰竭、重症患者或考虑有自身免疫的情况下则可慎用。4近年来采用黄芪、牛磺酸、辅酶Q10等中西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有抗病毒、调节免疫和改善心脏功能等作用,具有一定疗效。5干扰素也具有抗病毒、调节免疫等作用,但价格昂贵,非常规用药。大多数病毒心肌炎患者经过适当治疗后能痊愈,但有心律失常尤其是各型期前收缩常持续较长时间,并易在感冒,劳累后期前收缩增多,也可以在一年后AVB及各型期前收缩持续存在,如无不适不必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干预。十、心包疾病急性心包炎治疗以针对原发病和对症处理为原则。若有心脏压塞宜首先心包穿刺解除压塞。1内科治疗对症治疗(胸痛用非甾体抗炎药);病因治疗(非特异性心包炎使用非类固醇抗炎药物,结核性心包炎予以抗结核治疗,化脓性心包炎用抗生素,风湿性心包炎应用抗风湿性药物等)。2心包穿刺用于缓解心脏压塞症状。3外科治疗心包切开适用于化脓性心包炎抗生素效果不明显者排脓;心包切除适用于非特异性心包炎药物治疗无效者。缩窄性心包炎1内科治疗限盐、利尿、病因治疗(如结核性心包炎抗结核治疗);治疗并发症(心律失常、贫血等)。2心包切除术手术是缩窄性心包炎有效的治疗方法。通常在原发病控制后可进行手术。十一、梅毒性心血管疾病十二、血管疾病主动脉夹层一旦疑及为或诊断为本病,即应立即住院监护治疗。治疗目标是使收缩压控制在100120MMHG,心率6075次分。1内科治疗控制疼痛,降低与控制血压,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2介入治疗。3外科治疗。大动脉炎1约20呈自限性如无并发症可随诊观察,发病早期有上呼吸道、肺部或其他脏器感染因素存在,应有效控制感染;高度怀疑结核菌感染者,应同时抗结核治疗。2肾上腺皮质激素为本病活动时主要的治疗药物,及时用药可有效改善症状、缓解病情。一般口服泼尼松每日1,早晨顿服或分次服用,维持34周后逐渐减量,每1015天减总量510,剂量减至每日510时,应长期维持一段时间。危重者甚至可大剂量静脉冲击治疗。3免疫抑制剂常用药物环磷酰胺、硫唑嘌呤和甲氨喋呤。现多认为大动脉炎一经诊断,应积极早日开始免疫抑制剂与激素的联合治疗法。4扩血管抗凝改善血循环如地巴唑、妥拉唑林、阿司匹林、双嘧达莫等。对高血压患者应积极控制血压。5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目前已用于治疗肾动脉狭窄及腹主动脉、锁骨下动脉狭窄等,获得较好疗效。6外科手术治疗主要解决肾血管性高血压及脑缺血。周围血管病(周围动脉闭塞症)1保守治疗控制危险因素,如调整饮食、控制体重、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及戒烟;静息痛的患者采用抬高床头的方法增加下肢血液灌流,减少疼痛发作;对间歇性跛行的患者鼓励规律的步行锻炼,促进侧支循环形成。2药物治疗服用他汀类药使LDLC降至26MMOLL以下;降高血压,受体阻滞剂不是禁忌;戒烟;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推荐应用阿司匹林75325/D降低心肌梗死、卒中和血管性死亡的风险;氯吡格雷作为阿司匹林的替代剂;无心力衰竭的患者服用西洛他唑(100,2次D)有效,所有间歇性跛行严重已影响日常活动的患者应考虑应用西洛他唑试验性治疗。3血运重建治疗仅适应于缺血症状急剧加重出现静息痛并有致残危险的患者,或由于职业需要必须消除症状者,包括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十三、肺血管病肺栓塞一)肺动脉血栓栓塞症1内科治疗对高度疑诊或确诊肺栓塞的患者,应进行严密的监护,监测呼吸、心率、血压、静脉压、心电图及血气的变化。呼吸、循环支持治疗对低氧血症患者采用鼻导管或面罩吸氧,也可给予机械通气。抗凝治疗常用药物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溶栓治疗主要适用于大面积或次大面积肺栓塞病例即出现因栓塞所致休克或/或低血压的病例。溶栓时间窗一般为14天以内,常用药物尿激酶、链激酶、RTPA。治疗并发症(如心律失常、休克、右心衰竭)。2介入治疗如有抗凝、溶栓治疗禁忌症,可采用介入治疗。经静脉导管碎解和抽吸血栓,置入下腔静脉滤器等。3外科治疗二)非血栓性的肺动脉栓塞症肿瘤栓塞、细菌栓塞、羊水栓塞、空气栓塞、脂肪栓塞等。肺动脉高压1治疗原发疾病2内科治疗基础治疗吸氧、强心、利尿等积极改善心功能及对症治疗。钙离子拮抗剂(CCB)仅适用于血管扩张性试验阳性患者,不宜滥用。如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等,剂量往往较常规用量要偏大。前列环素吸入(伊洛前列素),磷酸二酯酶5选择性抑制剂(西地那非),内皮素受体阻滞剂(波生坦)。波生坦改善肺动脉高压的能力不如依前列醇,且亦有一些不良反应,如30的患者可出现肝脏毒性、贫血等。3外科治疗肺动脉高压由反复发作的肺动脉血栓栓塞引起者,可采用抗凝、下肢静脉滤器置入、肺动脉血栓切除、血栓内膜剥脱术等治疗方法。肺移植。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要点要点1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要点1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仍呈增长态势,每10个成人中就有2人患高血压;估计目前全国高血压患者至少2亿;但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较低。2高血压是我国人群脑卒中及冠心病发病及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控制高血压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及死亡。3我国是脑卒中高发区。高血压的主要并发症是脑卒中,控制高血压是预防脑卒中的关键。4降压治疗要使血压达标,以期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和死亡总危险。一般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为140/90MMHG以下;在可耐受情况下还可进一步降低。5钙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噻嗪类利尿剂、受体阻滞剂以及由这些药物所组成的固定复方制剂均可作为高血压初始或维持治疗的药物选择。联合治疗有利于血压达标。6高血压是一种“心血管综合征”。应根据心血管总体风险,决定治疗措施。应关注对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