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病虫害防治电子教案-第四章 作物害虫防治技术思考题_第1页
作物病虫害防治电子教案-第四章 作物害虫防治技术思考题_第2页
作物病虫害防治电子教案-第四章 作物害虫防治技术思考题_第3页
作物病虫害防治电子教案-第四章 作物害虫防治技术思考题_第4页
作物病虫害防治电子教案-第四章 作物害虫防治技术思考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作物害虫防治技术复习思考题答案1什么是地下害虫主要有哪些种类答地下害虫是指活动危害期间生活在土壤中,主要为害植物的地下部分如种子、地下茎、根等和近地面部分的一类害虫,是农业害虫中的一个特殊生态类群。我国已知地下害虫320多种,主要包括蛴螬、蝼蛄、金针虫、地老虎等。地老虎种类很多,为害农作物比较严重的有小地老虎、黄地老虎和大地老虎等。蛴螬的常见种类有大黑鳃金龟、暗黑鳃金龟和铜绿丽金龟等。金针虫常见的主要有沟金针虫和细胸金针虫,此外,还有褐纹金针虫和宽背金针虫。蝼蛄为害严重的有东方蝼蛄和华北蝼蛄。2简述三种地老虎的分布及小地老虎的越冬特点。答小地老虎属于世界性的大害虫,分布很广,国内各省均有发生。黄地老虎主要分布在黄河以北地区,常与小地老虎混合发生。大地老虎仅在长江沿岸局部地区危害严重,北方发生较少。小地老虎在我国由北到南每年发生17代不等,1月份平均气温0等温线为越冬分界线。在0等温线以北地区,越冬代成虫从南方迁入;04等温线地区越冬代成虫主要从南方迁入;410等温线地区,能安全越冬,但越夏困难;10等温线以南地区冬季能正常生长发育,不能越夏,秋季虫源从北方迁入。小地老虎为远距离迁飞害虫,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越冬代成虫均由南方迁入。3简述蛴螬、蝼蛄、金针虫的为害状特点。答蛴螬始终在地下为害,咬断幼苗根茎,断口整齐,使幼苗枯死,造成缺苗断垄甚至毁种;蛀食薯类、甜菜的块根、块茎,影响产量和品质,而且容易引起病菌侵染,造成腐烂。蝼蛄成、若虫都非常活跃,均喜欢取食各种农作物及蔬菜的种子和幼苗,特别喜欢取食刚发芽的种子,造成严重缺苗断垄;也咬食幼根和嫩茎,被害部常被咬成乱麻状,使幼苗生长不良或凋枯死亡。特别是蝼蛄的活动力强,善爬善窜,常将表土层窜成许多隧道,使幼苗根部与土壤分离失水干枯而死。金针虫长期生活于土壤中,可为害农作物和蔬菜以及果树、林木幼苗等。咬食种子的胚乳使之不能发芽;咬食幼苗根系或地下茎导致生长不良甚至枯死。被害部很少被咬断,伤口不整齐而呈麻丝状,还能蛀食薯类的块根、块茎,诱发细菌性腐烂。4简述地下害虫的防治原则和措施。答地下害虫种类多,食性杂,发生期长,尤以春、秋为害重,且隐蔽性强,多在地下或地面活动为害,是较难防治的一类害虫。因此,防治上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根据虫情,因时因地制宜,协调使用各项措施,做到“农防化防综合治、播前播后连续治、成虫幼虫结合治”,将地下害虫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以下,最大限度地减少为害。(1)农业防治水旱轮作、避免连作;秋季深耕细耙,春季耕耱耙耢;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化肥深施减少虫量;适时春灌和秋灌,恶化生境,减轻为害;早春铲除杂草寄主,可减少地下害虫孳生繁衍。(2)药剂防治结合播前整地,地面喷药液或施颗粒剂;药剂拌种或毒谷拌种;毒饵诱杀或毒沙壅苗;糖醋毒液诱杀;药液浇根;喷药防治。(3)物理防治光灯诱杀。(4)生物防治蛴螬乳状杆菌商品制剂及大黑臀钩土蜂防治蛴螬及金龟甲;颗粒体病毒防治黄地老虎等。(5)人工捕捉翻耕捡除;摇树捉金龟;除草捉象甲;清晨捕捉蛴螬、地老虎;新鲜泡桐叶诱集小地老虎高龄幼虫;查挖隧道;挖坑捕蝼蛄。5简述二、三化螟的为害特点和防治措施。答二化螟为多食性害虫,以幼虫为害水稻为主。初孵幼虫群集叶鞘内取食,造成枯鞘,2龄幼虫蛀入稻株内取食,水稻分蘖期造成“枯心苗”,孕穗期造成“死孕穗”,抽穗期造成白穗,成熟期造成虫伤株。三化螟为单食性害虫,仅为害水稻和野生稻,在长江流域及以南水稻栽培区危害严重。以幼虫钻蛀稻株,取食穗苞、叶鞘内壁和稻茎内壁,其为害状与二化螟相似。综合防治措施有1农业防治灌水淹杀;处理寄主茎秆;铲除田边杂草;改单、双季稻混栽为双季稻或单季稻为主;适插强管;选用抗虫品种;避免过量用氮;人工摘除卵块,拔除枯心株。2生物防治尽量使用微生物农药,保护天敌,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制的作用。3化学防治蚁螟盛孵期,秧田枯鞘率达01以上时喷雾防治。6如何区分稻飞虱和稻叶蝉答飞虱和叶蝉在稻田中常混合发生,大小很相似,主要区别飞虱头部较尖,触角粗短,末端锥状,触角位于复眼下方,后足胫节末端内侧有一个距,翅半透明,翅脉明显。叶蝉头部较圆,触角较长,鬃状,位于复眼间,后足胫节末端无距。7影响稻纵卷叶螟发生量的因素有哪些答影响发生量的主要原因有迁入期、迁入量、气候、食料和天敌。迁入期早、迁入量大、高峰期长是大发生的重要原因。稻纵卷叶螟年生111代,在北纬30以南地区越冬,属迁飞性害虫。成虫喜群集在生长嫩绿、荫蔽、湿度大的稻田和生长茂密的草丛中。夜间活动,有一定的趋光性,有补充营养习性。生长发育的适宜温湿度为2228,相对湿度90以上。温暖、多雨、高湿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发生。生长嫩绿、叶片下垂、密闭、阴湿的稻田产卵多。粳稻比籼稻、矮秆品种比高秆品种、阔叶品种比窄叶品种、杂交稻比常规稻受害重。密植比稀植的受害重,施氮肥过多的受害重。天敌多寡亦对发生量有较大影响。8简述麦红吸浆虫发生与小麦生育期的关系答麦红吸浆虫每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圆茧越夏、越冬。次年春天温度适宜时,破茧上升至土表化蛹。其发生与当地小麦生育期有密切的物候关系。次年春季当小麦处于拔节期,越冬幼虫开始破茧向上爬;小麦孕穗期,幼虫陆续在距地表约3CM的土层中作土室化蛹;小麦抽穗期,成虫盛发;幼虫孵化期又往往与小麦扬花、灌浆期相吻合;小麦渐近黄熟期,大部分幼虫老熟,离穗入土,结圆茧休眠。9简述麦蚜的主要种类和发生特点。答麦蚜包括麦长管蚜、麦二叉蚜、禾谷缢管蚜和麦无网蚜,均属于同翅目,蚜科。麦蚜年生1020代。长管蚜和二叉蚜终年在禾本科植物上繁殖生活,以成、若蚜或卵在冬小麦和禾本科杂草基部或土缝中越冬。长管蚜在小麦灌浆至乳熟期是繁殖高峰期,二叉蚜在小麦进入拔节至孕穗期达到繁殖高峰期。小麦蜡熟期,产生有翅蚜,飞离麦田,迁向禾本科植物上继续取食和繁殖,或在自生麦苗上越夏。冬小麦出苗后,麦蚜又回到冬麦田为害。长管蚜喜光照、潮湿,多分布在植株上部叶片正面和穗部,小麦抽穗后,蚜量急剧上升,多集中到穗部取食;二叉蚜喜干旱,怕光照,多分布在植株下部和叶片背面,喜食幼嫩组织或生长衰弱、叶色发黄的叶片。小麦灌浆后迁移出麦田。禾谷缢管蚜喜湿畏光,喜食茎秆、叶鞘,多分布在植株下部的叶鞘、叶背。10怎样用颗粒剂防治玉米螟答应在处理玉米秸秆,选用抗螟品种的基础上,在玉米心叶末期使用颗粒剂控制螟害。方法是在玉米心叶末期,“花叶”和“排孔”合计株率达到10时,及时进行集中防治。可选用辛硫磷颗粒剂,也可用辛硫磷乳油或溴氰菊酯、甲萘威等化学杀虫剂自制颗粒剂防治,“三指一捏,点到心叶”即可。11简述粘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答粘虫主要取食禾本科作物和杂草,是典型的暴食性、迁飞性、食叶性害虫。大发生年份,常将作物叶片全部吃光,造成严重减产或绝产。粘虫年生18代,无滞育特性,在我国东部的1月份8等温线以南地区,粘虫可终年繁殖为害;04等温线之间,以蛹和幼虫越冬;0等温线以北的地区,越冬代成虫是从南方远距离随气流迁飞来的。粘虫发生的最适温度为1922,相对湿度70以上。密植和肥力、灌溉条件好的小麦田,田间小气候有利于粘虫的生长发育,受害重。粘虫具有远距离迁飞习性,各发生区又互为虫源地,必须注意了解异地虫源和本地虫源的动态,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利用诱蛾器诱集成虫和谷草把诱集成虫产卵,根据诱集成虫和卵块的数量预测发生量。如果田间幼虫数量较多,要采取果断措施将幼虫消灭在3龄以前。1农业防治及时耕耙及中耕除草,清除草害,减少粘虫食源。2人工防治人工采卵、捕杀幼虫草把诱卵等。3化学防治小麦田多于15头/的地块要在3龄前全面喷药防治。12如何防治东亚飞蝗虫答东亚飞蝗的综合防治必须贯彻“改治并举,根除蝗患”的方针。改造蝗虫发生基地的自然环境,形成不利于飞蝗发生的生态条件,从根本上控制飞蝗为害。此外,根据蝗情监测,当种群密度达到防治指标时,及时采用药剂防治方法抑制群居型种群的形成。1改造蝗区完善排灌系统,达到旱能灌、涝能排,从根本上治理因旱涝形成的蝗区。精耕细作,提高植被覆盖率,改善田间小气候条件和昆虫种群结构,增加天敌数量,发挥天敌控制蝗虫种群的作用。2药剂防治防治适期为蝗蝻3龄以前,防治指标为045头/M2,狠治夏蝗,减少秋蝗虫源基数。点片发生时,用毒饵或机动喷雾器进行药剂防治;大面积发生,可采用飞机喷雾,防止迁移或迁飞。13简述棉蚜的发生特点及化学防治方法。答棉蚜是一种多食性害虫,越冬寄主和夏季寄主种类多,繁殖力极强,每年约发生1030代,全周期型以卵在冬寄主上越冬,不全周期型可全年繁殖为害。有翅蚜有趋向黄色的习性,每年迁飞扩散35次。迁移蚜随着气温增高,棉苗出土前后,迁飞到棉花等夏季寄主上,形成棉蚜在棉田中的点片发生。其迁飞高峰常和春播棉的始蕾、始花和棉铃始裂期相吻合。气温偏高,天气干旱,空气湿度小,天敌数量少,偏氮徒长发生重。用化学农药防治棉蚜,苗蚜要掌握在三叶期前后,当卷叶株率4550,百株蚜量45006000头时;伏蚜在7月中下旬,当平均单株上中下3叶蚜量一、二、三类田分别达到260头、160头、140头时用药。方法有药剂处理棉种可选用吡虫啉拌种剂或克百威颗粒剂拌种,也可在播种时将克百威颗粒剂按施入播种沟内。涂茎治蚜可选用氧乐果制成涂茎剂,用毛笔沾取涂刷在棉苗茎红绿交界处,涂刷面积约麦粒大小,可控制蚜害,并可避免对天敌的杀伤。喷雾防治可在蚜量达到防治指标,而天敌数量尚不能控制蚜害时采用。可选用灭多威、吡虫啉、阿维菌素、敌敌畏、溴氰菊酯乳油等。熏蒸灭蚜可选用敌敌畏拌麦糠,在下午4时以后撒于棉田进行熏蒸。14简述棉铃虫的防治措施。答防治棉铃虫应采用农业、生物、化学等综合措施。(1)农业防治深耕冬灌减少虫源基数;及时灭茬降低羽化率。间套种植,增加棉田天敌;套种玉米诱集产卵;人工抹卵抓虫灭蛹。推广转基因抗虫棉。采用黑光灯、高压汞灯、杨树枝、水盆等诱捕成虫。(2)生物防治保护利用棉田天敌,发挥自然控制作用。从棉铃虫产卵初盛期开始释放赤眼蜂;初龄幼虫期喷BT乳剂或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3)化学防治2代棉铃虫防治指标为高产棉田百株36头;中产田百株12头;低产田和3代百株8头。防治2代棉铃虫时,主要喷洒棉株上部嫩叶和顶尖,采取“划圈点点”的方式。第3、4代要喷洒在群尖和幼蕾上,做到四周打透。15影响棉叶螨发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棉叶螨在北方年生1220代。以雌螨在干枯的棉叶、棉秆、杂草根际、土块、树皮缝隙等处吐絮结网,聚集成块越冬。影响棉叶螨发生的主要因素是温湿度条件。在2630时发育速度最快,繁殖力最强,取食危害最重;相对湿度3555时,为害最严重。因此,高温干燥的年份或季节,棉叶螨常大发生。此外,有草蛉、瓢甲、蓟马、钝绥螨、食虫蝽、蜘蛛等棉叶螨天敌控制螨害。但在长期过量使用化学农药的棉田,大量杀伤天敌,常引起棉叶螨的再猖獗。16简述棉红铃虫的发生危害特点及主要防治措施。答红铃虫在我国年生27代。以老熟幼虫在仓库的墙缝、屋顶及棉籽堆、枯铃中结茧越冬。越冬代成虫出现时间与棉花的现蕾期大体相吻合。1代卵集中产在棉株顶芽及上部果枝嫩芽、嫩叶和幼蕾苞叶上。幼虫孵化后蛀食花蕾,造成花蕾脱落花不能张开形成玫瑰花状。2代卵大部分产于棉株下部的青铃上,幼虫孵化后,从棉铃基部蛀入铃壳侵害棉絮、棉籽。3代卵多产在棉株中上部青铃上。1头幼虫只侵害1个蕾、花或铃,但往往1个棉铃内有几头幼虫同时取食。幼虫老熟后随棉花的采收分散到越冬场所越冬。防治上应在坚持栽培防治的基础上,按照化学防治指标用药。(1)栽培防治适时早播、育苗移栽和地膜覆盖,促进棉花早熟,减轻危害。延迟播种,推迟现蕾期,减少虫口密度。在棉花仓库、村庄附近种茼麻、蜀葵等作物诱集产卵,集中消灭。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及使用性诱剂诱杀雄蛾。帘架晒花及搞好仓库、工具清洁。(2)药剂防治2代百株68粒卵或百铃2030头幼虫;3代百株200粒卵或百铃4060头幼虫,立即进行喷药防治。17两种苎麻蛱蝶的生活史与为害状有何区别答苎麻赤蛱蝶年生25代,以成虫在杂草、田埂、屋檐和树林中越冬。卵散产。幼虫孵出后群栖取食,卷食顶端嫩叶,3龄以前咬食叶面青绿部分,残留叶背白色表皮。3龄以后在植株上部较大的叶片上吐丝卷叶取食,或在叶片基部咬断主脉,使叶片枯萎。幼虫老熟后在卷叶中化蛹。苎麻黄蛱蝶年生24代,以幼虫在麻田附近的杂草、落叶、树丛、石缝、土缝等处以及屋檐、墙缝中越冬。成虫白天活动,飞翔力较强。在麻叶背面沿叶脉处产卵,多在距顶端46片叶子上,每个卵块有卵数十粒到数百粒。幼虫群集嫩叶上取食叶肉。3龄后分散为害,以78龄幼虫食量最大。除1龄幼虫外,均有假死性。两种蛱蝶均以幼虫群集取食麻叶。赤蛱蝶幼虫先取食麻苗的嫩叶,破坏生长点,再吐丝卷叶,取食麻株上部叶片,受害严重时,麻田叶片完全包卷,呈现一片白色,最后枯死。黄蛱蝶初龄幼虫群集叶面取食叶肉,呈“火烧叶”,但不卷苞,3龄后分散取食麻叶,被害叶出现缺刻、孔洞,甚至全株叶片被吃光,仅残留叶柄和主脉。18简述麻叶甲的发生规律。答麻叶甲年生1代,以成虫在杂草丛中、植物残体下、土块和土缝内越冬。麻苗出土至6、7片真叶期是被害最严重时期。成虫白天活动,取食苗叶,多数集中心叶上取食。成虫善跳,寿命极长,有时长达近一年,并陆续产卵。卵多散产在大麻根际附近土中。幼虫终生栖于土中取食嫩根,老熟后在土中作土室化蛹。成虫于7月下旬至8月间陆续羽化出土,大量成虫集中成株顶部取食心叶。大麻收割后,集中到种麻上取食花序和正在发育的种子。发生严重时,不仅种麻叶片被吃光,而且花序遭受严重破坏,未成熟的种子被咬伤,造成麻籽减产。9、10月,成虫陆续越冬。19怎样用敌敌畏熏蒸法防治大豆食心虫答药剂防治大豆食心虫,应在8月10日开始,每天下午46时进行田间调查。拨动大豆植株,如果发现蛾量骤增和少数成虫交尾,预示23天后进入成虫高峰期,为防治成虫的适宜期。可采用80敌敌畏乳油熏蒸防治成虫。方法是用2节长的高粱秸或其它秸秆,1节去皮蘸药,1节留皮插入田间,每200根浸500ML药剂,600750根/HM2均匀插在垄台上,也可用其它颗粒或块状载体拌入药液,均匀撒布在田间。20为什么说草地螟是突发性害虫答草地螟成虫有远距离迁飞习性,其种群数量有地区同期突增、突减现象。因为迁出、迁入区蛾量变动与气象条件有密切关系,当迁出区形成上升性气流时,有利于成虫起飞和沿着气流方向远距离迁飞。而在远距离迁飞中遇到下沉性气流,又有利于迁飞的成虫在迁飞区降落,形成新的繁殖中心。此外,幼虫喜欢取食柔软多汁的叶片,进入暴食期后,可将农田和草场的植物叶片吃光,当食物缺乏时,幼虫可成群迁移数千米,造成异地突发。21简述豆荚螟的防治措施。答防治豆荚螟应把其控制在蛀荚为害之前。1农业防治避免与豆科植物连作或邻作;秋、冬灌水促使越冬幼虫死亡;选用早熟、丰产、结荚期短、豆荚毛少或无毛的抗虫品种;调整播种期,使大豆的结荚期与豆荚螟的产卵期错开;豆科绿肥结荚前翻耕,大豆成熟及时收获能减少越冬幼虫数量。2生物防治成虫产卵始盛期释放赤眼蜂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3药剂防治成虫盛发期至幼虫孵化盛期以前为药剂防治适宜时期。22简述马铃薯瓢虫的为害状特点及生活习性。答马铃薯瓢虫主要取食茄科植物,成虫和幼虫取食叶肉残留表皮,形成透明密集的条状刻纹,受害叶片常皱缩干枯,严重时植株停止生长或枯萎。马铃薯瓢虫年生2代,以成虫在背风、向阳的石块、杂草、灌木等缝隙中过冬。越冬成虫翌年先在龙葵等野生茄科植物上取食,当马铃薯苗高17CM左右时,转移到马铃薯上取食。成虫早晚栖息叶背,白天取食活动,遇惊扰时假死坠地并分泌有特殊臭味的黄色液体。成虫有取食卵块、幼虫有自残的习性。卵多产于叶片背面。初孵幼虫群集于叶背,2龄以后开始分散为害。马铃薯瓢虫喜温暖湿润的气候。适宜温度为2228。天气干旱影响成虫产卵、卵的孵化和幼虫存活,暴雨显著压低虫口基数。此外,成虫必须取食马铃薯才能正常发育和繁殖,幼虫不取食马铃薯也发育不正常,因而在春播秋收的马铃薯产区发生较重。23简述甘薯麦蛾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答甘薯麦蛾年生39代。在北方以蛹在残株落叶下越冬;在南方、多以成虫在田间杂草丛中或屋内阴暗处越冬,少数以蛹在残株落叶下越冬。成虫昼伏夜出,趋光性强。卵多散产在叶片背面叶脉间。1头幼虫可转移为害12个叶片,老熟幼虫在卷叶或土缝中化蛹。甘薯麦蛾严重发生的重要条件是高温低湿。适宜发生的气温为2528,相对湿度6065。叶片肥厚形似洋梨的甘薯品种受害较重;叶片较薄,缺刻深的品种,不利于幼虫卷叶,受害较轻;甘薯生长前期。防治甘薯麦蛾的农业措施有清除残枝落叶和杂草,消灭越冬的蛹和成虫。幼虫卷叶危害时,结合田间管理,人工捏死幼虫。药剂防治可在百叶有虫10头以上时喷药防治。24简述烟青虫与棉铃虫成虫的主要区别。答烟青虫成虫体翅黄褐色,斑纹及横线明显,中横线较直,未达到环形纹正下方,外横线的末端达肾形纹边缘的下方。亚外缘线锯齿排列参差不齐,亚外缘线至外缘线之间为褐色宽带。后翅黄褐色,外缘的黑褐色横带较窄,内侧中部稍向内凸,外侧有黄斑直达外缘。棉铃虫雌成虫赤褐色,雄成虫灰绿色。中横线由肾形纹内侧斜伸至后缘,末端达环形纹的正下方;外横线末端斜伸至肾形纹正下方;亚缘线锯齿较均匀,与外缘大致平行。后翅灰白色,脉纹褐色;沿外缘有黑褐色宽带,宽带中部2个灰白斑。25简述蔗螟的综合防治措施。答甘蔗螟虫是发生最普遍,危害较严重的甘蔗害虫。甘蔗从苗期至收获前,不断受蔗螟为害,苗期幼虫蛀食生长点,形成枯心苗;生长中、后期蛀入蔗茎,破坏茎内组织,影响甘蔗生长,降低糖分,且易遭风折,虫伤部分还常引起赤腐病菌侵染,对甘蔗产量和品质影响更大。综合防治措施有(1)农业防治甘蔗收获后采用开垄倒蔗、低斩蔗茬、火烧残茎、水浸蔗头等方法进行处理,可有效减少越冬蔗螟,降低翌春的发生数量。选栽无螟害的健壮种苗,在当地黄螟的卵盛发期,及时剥除枯叶,既能消灭螟卵,又可以改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