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责任公司僵局问题研究_第1页
有限责任公司僵局问题研究_第2页
有限责任公司僵局问题研究_第3页
有限责任公司僵局问题研究_第4页
有限责任公司僵局问题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有限责任公司僵局问题研究(硕士论文摘要)由于有限责任公司具备设立简便,运营组织和管理相对灵活等优点,其在我国市场经济建设中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数量也越来越多。有限责任公司具有封闭性和人合性等特征,当股东之间或者董事之间发生矛盾并且两派股东或董事所持股份相同或不分上下时,对峙的局面很可能会使得公司股东会决策的作出受到阻碍,或者使得董事会无法行使正常的管理权,从而促成了公司僵局的产生。公司僵局具有极大的危害性,不但对公司、股东有害,还会造成公司债权人和社会的利益损失,使得各方蒙受巨大的经济利益或其他利益损失,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不利因素。我国公司法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修订通过并于2006年1月1日施行。尽管修改后的公司法内容和制度方面比修订前有了较大的进步和完善,但在有些制度的设计上仍然存在缺损和改进的空间,例如在公司僵局救济制度的设计上就显得太过笼统,对一些制度缺少具体的操作指南。此外,对公司僵局的替代性救济措施规定也不到位,仍然存在完善的空间。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四个案例引出有限公司僵局问题,对有限公司公司僵局的界定、特征和分类等进行简要说明。第二部分从公司股东和债权人等角度,并且运用了一些经济学和博弈论等交叉学科知识分析了公司僵局的危害性以及对其进行救济的必要性。第三部分从公司僵局救济的原则开始,整理分析了目前各国对公司僵局救济的一般途径,并且对我国公司僵局救济的法律途径进行说明。最后一部分则提出几点完善我国公司僵局法律救济途径的建议,认为法院应该积极寻求解散公司的替代性措施如强制收购等,同时对我国强制收购制度提出进一步的完善建议。关键词有限公司僵局完善救济制度股权强制收购RESEARCHONLEGALISSUESCONCERNINGCORPORATEDEADLOCKOFLIMITEDCOMPANYABSTRACTMAJORJURISMASTERRESEARCHFIELDCORPORATELAWAUTHORTUTORLIMITEDCOMPANYPLAYSANIMPORTANTROLEINTHECONSTRUCTIONOFMARKETECONOMYBECAUSEOFITSCONVENIENCEANDEFFICIENCYSOTHENUMBEROFTHELIMITEDCOMPANYHASBEENINCREASINGDAYBYDAYTHELIMITEDCOMPANYHASTHECHARACTERISTICOFCLOSUREANDHUMANRESOURCEINTEGRITY,WHICHMAYLEADTHECOMPANYTOTHECORPORATIONDEADLOCKWHENCONFLICTSOCCURAMONGTHESHAREHOLDERSORDIRECTORS,CORPORATIONDEADLOCKDOESHARMTONOTONLYSHAREHOLDERSORDIRECTORSBUTALSODEBTEESANDTHESOCIETYSOTHECORPRATIONDEADLOCKBECOMESTHENEGATIVEFACTORSINTHEPROCESSOFHARMONIOUSSOCIETYCOMPANYLAWOF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HASBEENREVISED,ANDITSIMPLEMENTEDIN1STJANUARY2006ALTHOUGHTHEREVISEDEDITIONMADESOMEGREATPROGRESSCOMPARINGTOTHEFORMERONE,ITSSTILLNOTENOUGHFORSOMERULES,EG,THERULESFORTHECORPORATIONDEADLOCKAREAMBIGUOUSANDNEEDSMOREEXPLANATIONINDETAILWHATSMORE,THEREGULATIONSOFALTERNATIVEREMEDIESNEEDTOBEREVISEDANDIMPROVEDTHEDISSERTATIONCONSISTSOFFOURPARTSBEGINNINGWITHTHEINTRODUCTIONOFFOURRELEVANTDEALOCKCASES,THEFIRSTPARTOFTHEDISSERTATIONDEFINESTHECORPORATIONDEADLOCK,ANDALSOEXPLAINSTHECHARACTERISTICSANDCLASSIFICATIONOFTHECORPORATIONDEADLOCKTHESECONDPARTOFTHEDISSERTATIONANALYSESWHYTHECORPORATIONDEADLOCKDOESGREATPOTENTIALHARMSTOTHEINSIDER,THECORPORATIONITSELFANDTHESOCIETYSOITSNECESSARYTOSOLVETHECORPORATIONDEADLOCKSTHEFOLLOWINGPARTOFTHEDISSERTATIONGIVESSOMEFUNDAMENTALPRINCIPLESFORSOLVINGTHEDEADLOCKANDINTRODUCESMEASURESFORTHEREMEDIESINMOSTCOUTRIESNOWADAYS,THENANALYSESTHECURRENTMEASURESUSEDINCHINATHELASTPARTPUTSFORWARDSOMESUGGESTIONSFORSUPPLEMENTTHECORPORATEDEADLOCKREMEDIESSYSTEMTHEAUTHORHOLDSTHATALTERNATIVEREMEDIESSHOULDHAVEPRIORITYTOBEAPPLIEDTOSOLVINGCORPORATIONDEADLOCKSKEYWORDSCORPORATEDEADLOCK,REMEDIESIMPROVEMENT,FORCEDBUYOUT目录导言1第一章有限公司僵局2第一节问题的提出2第二节有限公司僵局概述5一、公司僵局的界定5二、公司僵局的法律特征6三、公司僵局的分类8四、公司僵局的成因9第二章公司僵局的危害性及对其救济的必要性14第一节公司僵局的危害性14一、对公司及其股东的危害14二、对债权人的危害16三、对利益相关者的危害16四、对社会的危害17第二节对公司僵局救济的必要性17一、股东的视角17二、债权人的视角18三、利益相关者的视角18四、公司社会责任的视角19第三章公司僵局的救济途径研究20第一节公司僵局救济途径概述20一、公司僵局救济的基本原则21二、公司僵局救济的基本种类23第二节我国法律现有的救济途径分析29一、调解29二、仲裁29三、强制解散公司30四、强制收购32五、瑕疵决议的撤销申请33六、股东派生诉讼33第四章我国公司僵局救济制度的完善建议34第一节具体完善建议34一、完善章程制定的指引性规范,增强僵局预防意识34二、强化大股东的诚信义务35三、建立强制接管制度36四、完善司法解散制度36五、完善强制收购制度37结语39参考文献41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44有限责任公司僵局问题研究导言2005我国对公司法进行了全面的修改,这次修改在许多制度设计上都有所创新,并且解决了一些一直以来备受争议的理论问题,比如引入了一人有限公司、法人人格否定制度、司法解散制度等。虽然修改后的公司法(本文称新公司法)比较修改前在内容和体制方面有了较大的进步和完善,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对有些问题的设计上仍然不够完善。例如这次的公司法的修改使公司的设立门槛得到降低,为投资人设立公司创造了宽松的法律环境,使得有限责任公司的数目直线上升,结果伴随而来的就是公司僵局纠纷之诉的同步增加,但是新公司法中公司僵局救济制度的设计却仍然不够健全,如新公司法的第一百三十八条规定了“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通过其他途径不能解决的,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东,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解散公司”,即司法解散制度,但该制度的规定比较笼统,需要进一步释明;另外对于解决公司僵局的公司解散替代性救济措施的规定也不够,需要进一步完善。在写作论文前,根据笔者的检索,目前对公司僵局救济研究的论著并不是很多,在中国期刊网(CNKI)上以“公司僵局”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共有核心期刊36篇(截止2008年11月13日),其中鲍为民在2004年第4期法学上发表文章美国法上的公司僵局处理制度及其启示对公司僵局的基本特征,成因和分类进行了分析,并且介绍了美国法律对公司僵局的处理方法。范黎红发表在政治与法律2005年第1期的论司法对公司僵局纠纷的分类介入一文认为司法应该针对僵局纠纷的不同类型,有区别地介入。梁上上在2006年第2期浙江社会科学上的公司僵局案的法律困境与路径选择一文以一则典型案例入手来探寻僵局纠纷的救济途径。此外国外理论实务界特别是英美法系国家,对公司僵局的研究较早并且成果颇丰。公司僵局原本就是英美法上的概念,英美学者在对公司僵局司法介入的理性赞同的同时持有一种谨慎的观点和态度,他们主张应该积极寻求解散公司之替代性措施如仲裁、调解和强制收购等。在他们的论著中,美国芝加哥肯特法学院THOMASJBAMONTE教授在伊利诺斯州法院应当关心公司僵局吗中阐述了股东因僵局请求救济的条件和法院可使用的救济措施种类。罗伯特W汉密尔顿公司法概要中也对僵局问题进行了论述,同时对强制收购中的股权定价等问题都进行了探讨。本文在梳理分析既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有限公司僵局的救济问题作了一些探讨并且提出若干完善我国有限公司僵局救济途径的建议。本文开始通过案例的介绍,引出了有限公司僵局的问题,架起实务与理论沟通的桥梁。在文中将运用成本效益分析的方法和经济学角度对僵局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法律经济分析,并且在僵局的救济途径上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分析了一些国家对僵局的救济措施。此外,由于公司僵局最容易发生在股东人数相对较少,并且人合性、封闭性比较强的有限责任公司内,所以学者研究的视角一般聚焦于有限责任公司的僵局,本文限于篇幅,对公司僵局的论证范围亦界定在有限责任公司内。第一章有限公司僵局第一节问题的提出在人合性和封闭性较强的有限责任公司内,公司僵局问题是常见现象,公司僵局的发生会给公司及其股东、公司债权人和利益相关者带来严重的损害。如何面对公司僵局成为公司法上的一道难题。各国公司法在这一领域都投入了相当努力。我国公司法实践中,也出现了大量公司僵局引起的纠纷。这些纠纷涉及的问题非常广泛。例如,当有限公司陷入公司僵局,股东提出解散公司请求时,公司法第183条是否应当设定适用条件,公司法上是否还存在解散公司以外更加积极的替代性公司僵局救济方式我国公司法规定的强制公司收购制度是否能很好地解决公司僵局问题,以及在具体适用该制度时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这些都是是公司法实践中亟需解决的问题。首先介绍四个有限责任公司僵局的案件(案例一)2005年12月12日,A有限公司和上海B物业管理公司共同出资成立C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50万元人民币,其中A公司出资15万占注册资本的30,上海B物业管理公司出资35万占注册资本70。C公司的章程规定经营期限为自营业执照签发之日起至2009年12月31日,2007年3月,投资双方因有关费用问题发生纠纷,C公司停止了经营活动,C公司陷入僵局中,A公司遂提起诉讼,请求解散C公司。一审法院认为A公司和B公司双方因为纠纷已经丧失了互相信任,且C公司停止营业已经一年多,故A公司的诉讼要求解散C公司的诉讼请求应该准许。B公司不服判决进行上诉,后来,在二审法院主持下,A公司和B公司双方达成调解协议A公司将股权转让给B公司从,退出C公司。1(案件二)2000年6月,A有限公司与B自然人共同出资成立C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50万元人民币,2001年3月,C公司增资扩股,注册资本变更为4,000万元,其中D公司出资2,00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50;E公司出资1,95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4875;A公司出资45万元,占注册资本的1125;B出资5万元,占注册资本的0125。在正常经营过程中,由于A,B,E一方和D方管理理念和经营策略上存在较大分歧,并且僵持双方都互不让步,最后导致公司股东会多次不能形成有效的决议,C公司陷入公司僵局中,由此导致公司的连续数年经营亏损。2006年8月A、B、E起诉要求法院解散C公司,法院受理案件后,依法进行了调解工作,但各方当事人未能达成一致意见,一审法院认为C公司仍然存在摆脱困境的可能,还存有通过其它途径解决的可能性。采取解散公司的方式与司法提倡最大限度维持公司的存理念也不一致,公司和公司股东应该积极争取改善乃至消除相互之间隔阂来摆脱公司困境。对原告解散公司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2(案件三)C有限责任公司于2000年2月29日设立,注册资本为75万元,B公司持有第三人50的股份,50的股权由A研究院持有。2006年7月13日,代表B公司一方的总经理贾某以购房贷款的名义借用第三人营业执照副本、公章、法定代表人章和财务专用章;同月14日,贾某以总经理名义出具通知,将A研究院委派的工作人员陈某、刘某(副总经理)、何某(会计)予以调岗、停职、开除等处理。2006年7月至12月间,A研究院和B公司的人员多次发生1赵旭东主编新公司法案例解读,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418页。2见上海中级人民法院判决书(2006)沪二中民三商初字第76号判决书。肢体冲突,同年8月15日,C公司暂停了一切业务。2006年7月13日至2007年4月28日,C公司第五次召开董事会、股东会,商议解决两股东公司的冲突矛盾、证章管理、整改措施和经营亏损等问题,会议没有形成有效决议,或者未落实整改的措施。C公司陷入僵局中,2005年7月日至2006年12月,C公司共计亏损147万元。随即A研究院起诉请求解散公司,一审法院认为C公司股东的持股比例以及章程对议事规则的规定,从一开始就留下了隐患,股东、董事之间的利益冲突或者权利争执以及情感的对抗发展到了严重程度,股东之间已经丧失了最起码的信任,相互合作的基础已经完全破裂,C公司在A研究院、B公司的股东矛盾的冲突中,已经造成严重亏损,而且股东双方不能有效地遏制,亏损正在进一步扩大。本案中,行政主管部门要求第三人限期进行整改,未能见效,合议庭也曾责成原、被告召开C公司董事会、股东会,希望双方协商自己来解决矛盾冲突,可是董事会、股东会均未形成有效决议;而且A研究院、B公司均表示不愿转让自己的股权,在确实无法通过其它救济方式解决问题的情况下,法院最终判决解散C有限公司。3(案例四)A、B二人共同设立C有限责任公司,C公司开办某著名酒家。酒店开业后,由B负责经营酒家,渐有盈利。因A认为B在管理过程中财务方面存在问题而要求自己负责经营。双方遂起争执。公司陷入僵局,双方因争夺酒家控制权而致酒家停止营业。为此,A诉至法院请求解散公司。经法院二审判决,C公司被解散,但由于在公司僵局期间酒店业务无人照料,公司此时已陷入巨额债务中。上述案件带给我们一些公司僵局救济方面的疑问为什么这些案件中同为公司僵局纠纷,但法院的处理和判决处理结果却是不同的,有些公司得以继存而有些却被解散是不是针对存在不同类型的公司僵局,应该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和原则呢那么在僵局发生之前我们能不能通过一些方法对其进行事前的预防,从而避免僵局发生呢公司一旦发生僵局后,将如何对其进行救济以及有哪些救济方法这些救济方法是否存优先级别和适用顺序在解散过程中是否存在比较合理的公司管理方法,能够让公司在股东存在争议的情况继续保持营利状态另外,解散公司是不是最好最彻底的解决公司僵局的方法我们应3见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判决书2007静民二商初字第500号判决书。该如何适用司法解散制度,能不能寻求到一些比解散公司稍微缓和一点的替代性救济方法等一系列的现实问题。下文笔者将对公司僵局的基本问题及其救济方法进行分析并提出我国目前对公司僵局纠纷救济的不足和完善建议。第二节有限公司僵局概述由于公司僵局这个概念是来源于英美法,本章将对其基本理论和特征等进行简要的介绍,以期作为下文之基础。一、公司僵局的界定关于公司僵局,布莱克法律词典定义为“发生在封闭公司中的一个或者多个不同意公司某些方面政策的股东派别通过利用公司的控制结构而阻止公司正常运营所导致的僵持状态。”4。麦尔廉韦伯斯特法律词典则将其定义为“由于股东投票中,拥有同等权力的一些股东之间或股东派别之间意见相左、毫不妥协,而产生的公司董事不能行使职能的停滞状态”。另外还可以从一些公司法学者的论述著作中去理解公司僵局。美国公司法学者罗伯特W汉密尔顿教授认为“僵局是指能有效阻止公司采取行动的控制安排”。5我国学者周友苏教授认为“公司僵局是指公司在存续运行过程中由于股东或董事之间发生分歧或纠纷,且彼此不愿妥协而处于僵持状况,导致公司不能按照法定程序做出决策,从而使公司陷入无法正常运转甚至瘫痪的事实状态”。6还有一些学者根据大陆法系公司法精神和理念提出“公司僵局的内涵即有限责任公司人合性的丧失。人合性是大陆法系有限责任公司的基本特征之一。但是,合作与矛盾往往相伴相生。股东之间的摩擦,往往造成公司运作失灵。当公司运作机制的失灵无法完全在公司内部解决时,便会出现整个公司运作的瘫痪,造成公司僵局。”7此外,2008年5月19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中第一条明确列举了的四种情形,实质这些情形上就是对公司僵局的具体化阐述,即“(一)公司持续两年以上无4SEEBRYANAGARNER,EDITORINCHIEF,BLACKLAWDICTIONARY,STPAUL,MINN,WESTGROUP,1999,P404。5美罗伯特W汉密尔顿著公司法概要,李存捧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12页。6周友苏著新公司法论,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358页。7范黎红论司法对公司僵局的分类介入,载政治与法律2005年第1期。法召开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的;(二)股东表决时无法达到法定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比例,持续两年以上不能做出有效的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的;(三)公司董事长期冲突,且无法通过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解决,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的;(四)经营管理发生其它严重困难,公司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的情形。”8笔者试图将公司僵局界定为公司存续运营的过程中,不同派别的股东或董事间由于各种原因而产生了激烈的矛盾冲突,双方持续对抗,导致股东会或董事会无法根据法律和公司章程的规定来作出决策,使公司的决策管理机制处于瘫痪状态,严重损害到公司、股东以及债权人等相关利益体的利益。二、公司僵局的法律特征(一)股东或董事间的对抗性公司僵局往往是由股东或董事之间利益的冲突或心理对抗造成的。利益冲突在一般情况下是可以通过协商或妥协得到解决。但是,形成公司僵局的利益冲突或心理对抗,则通常具有不可调和性。所以,许多公司僵局形成后,股东会或董事会内部将会有两个甚至多个相对立的派别存在,相互抗衡,决不妥协一直僵持着,致公司无法形成有效决策。这一行为是造成公司转陷入僵局的直接性因素。公司控制失灵,股东和董事将无法依据法律和章程行使决策和经营管理职能,一系列损害后果也在严重的对抗中显现。所以出现僵局的公司内部的火药味都很重,其股东或董事的派别之间存在严重对抗性,这是公司僵局内部一个显著的特征。(二)公司僵局状态具备严重性公司发生僵局后,公司运营处在一种极端严重失灵停滞状态。一般来说,公司内部的对抗和纠纷只有达到了严重的程度,才能被称之为公司僵局。严重性指股东或董事之间出现根本意义上的对立,使得公司决策断层以及有效的执行系统机制被人为地阻断,根本无法形成任何决议,股东等人无法控制公司的8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第1条。日常运营管理。公司处于失灵状态如股东会或董事会无法召集或无法形成任何决议、公司主要职能部门无法正常行使职责等,公司在持续的内耗中挣扎,公司不能依靠自己就轻易地摆脱如此严重的困境,继而使僵局持续而难以停止。(三)公司僵局状态具备持续性公司僵局状态的另一个特征是持续性。持续性是指公司僵局保持在一种不间断并且无缓和的失灵状态不可自拔,由于公司长期持续处于病态甚至停滞的状态,致公司的日常管理和工作的开展受到严重阻碍,公司和股东等人的利益遭受较大损害。公司僵局的持续性一般表现为公司持续两年以上无法召开股东会;由于存在分歧,连续两次或以上的股东会或董事会无法达成有效的股东会或董事会决议;在董事任期届满后,分歧的存在造成连续两次以上股东会均无法选出新董事,致使董事会没办法达到形成有效经营有效决策的人数要求等情况。僵局状态持续性和严重性相互影响造成公司内部恶性循环,严重的僵局状态使得僵局的持续性成为可能,反之公司僵局的持续性又也得公司僵局状态的严重程度进一步恶化。(四)公司僵局状态具备损害性公司僵局具备损害性的特征。首先,公司僵局会造成公司经营成本的上升,站在公司合同理论的角度,“公司乃一系列合约的联结。这一系列合约,根据约翰逊和麦克林的见解,包括法律拟制(企业)与原材料或服务的卖方签订的供应合同,同向企业提供劳动力的个人签订的雇佣合同,同债券持有人、银行及其它资本供应方签订的借贷合同以及与企业产品买方签订的销售合同。它们包括文字的或口头的、显性的和隐性的、明示的和默示的各种合约。”9企业作为一种交易的方式而存在,它的内容可以且必须被分解为以个人为基本分析单位的一系列合同关系即合同束。公司僵局本质上是公司合同履行过程中的运营障碍,其妨害了合同当事人尤其是股东的合理预期的实现,致使公司无法形成有效的决议,无法再继续维持正常的管理和营运,严重地危害了公司股东和公司自身以及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公司的经营计划和目标化为泡影,9罗培新著公司法的合同解释,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123页。公司合同不能履行。公司不能达到其存续的价值和初衷即为了节约经营成本,相反要承受巨大的成本损耗。此外,公司僵局导致公司内部经营决策无法做出,决策效率降低。对外的业务活动也不能正常进行,公司的财产持续耗损流失,公司营利能力大大降低甚至无营利可言。内部的持续严重对抗致使股东和董事们的精力被无谓地耗损,各方股东之间也丧失了最起码的信任。在此情况下,债权人的债权恐怕也难以得到实现,从公司社会责任的角度来看,公司僵局对消费者或者社会整体利益都是有危害的。三、公司僵局的分类尽管实践中的公司僵局表现形式复杂多变,我们仍然可尝试依照一定的划分标准将僵局归为不同的类型,这样将有利于我们对僵局问题分析论证的条理化。(一)根据公司僵局起因的分类根据引起公司僵局的起因来划分,可以把其分为无恶意僵局和恶意僵局。无恶意僵局是股东和董事之间纯粹是由于个人性格、追求的价值目标、商业判断和理念等不完全相同,导致在公司的经营管理和决策上等方面出现了正常的商业观念分歧和不合,双方在主观上都不存在压迫对方等恶意,仅仅是持有不同的观念并各自坚持己见不能协商,互不相让从而发生对抗,形成了公司僵局。恶意僵局则是股东或董事为了满足自身一方的根本利益,想取得对公司的控制权以达到更好地操控公司运转或其它目的。一般表现为一方或双方股东或董事滥用权利、违反法定义务和章程规定,或存在大股东压迫或欺诈小股东等恶意行为,从而导致公司内部股东会或董事会之间的矛盾爆发,双方严重持续对抗,一旦他们两派之间的实力不分上下,这种对抗将长时间存在而不可化解时,僵局就不可避免的产生了,这种僵局的发生与一方或双方对抗势力的主观恶意是密不可分的。(二)根据公司僵局产生机构的分类根据僵局产生的机构来划分,可以将其分为股东会僵局和董事会僵局。股东会僵局是由于股东之间存在严重分歧和对抗,致使股东会无法及时做出符合法律规定和公司章程约定的方式或条件的有效合法决议,公司陷入僵局中。董事会僵局指董事中存在的分歧和对抗使得董事会无法做出合法有效的决议,使得公司的经营管理陷入僵局。至于监事会,由于它本身的职能使然,一般不会产生监事会僵局,即使监事间存在分歧对抗一般也不会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行,不会导致公司僵局。(三)根据公司僵局表决机制的分类根据公司表决权机制来划分,可以将其分为表决权均等僵局和否决权僵局。表决权均等僵局基于分歧对立的股东或董事双方拥有的表决权是相等或相当的,不分上下,双方又互不相让,必然出现决议不能争取到过半数的赞成票而无法通过陷入僵局的状况。否决权僵局指只要对立一方持有行使否决权需要的票数,就能阻止决议的通过,使得对抗双方僵持不下从而使公司陷入僵局。在各个国家公司法中的特别决议如公司增资、减资、合并、分立、变更形式等大多规定必须由持有超过三分之二有表决权股份的股东同意方可通过,一些小股东为了保护自己的权益往往事先约定对某些事项的通过与否拥有否决权,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反对方持股比例远低于百分之五十,仍然可能造成公司僵局。(四)根据公司僵局发生阶段的分类根据来公司僵局发生的阶段,可以将其分为经营阶段中的僵局和清算阶段中的僵局。经营阶段的僵局是公司在依法成立后,在经营过程中由于股东或董事之间发生分歧或纠纷,且彼此不愿妥协而发生的僵局,公司僵局发生的时间在公司的正常运营阶段中。清算阶段的僵局是指在公司发生了公司法规定的清算事宜而进入清算程序后,在清算阶段由于各种原因发生的纠纷对抗陷入僵局,致使清算活动不能正常进行。本文主要是对经营阶段的公司僵局进行讨论分析。四、公司僵局的成因(一)制度方面的原因1有限公司的封闭性和人合性的原因有限公司具有封闭性、人合性等重要特征,封闭性的有限公司内,一旦出现一些因素导致人合性的丧失,处于纠纷中的一方股东不能轻易退出公司,那么就有可能导致僵局的发生。封闭性是指在有限责任公司中,如果股东想要转让出资必须征得其它股东的同意,并且在同等条件下,其它股东享有优先购买权。另外公司法规定了股东不得抽回出资原则。虽然新公司法规定了异议股东的股份回购请求制度,但其适用条件也是相当地严格苛刻,股东一般是很难轻易地实现退出公司。有些封闭公司甚至以合同的形式来禁止转让股份。另外,由于缺乏公开交易的市场并且股份价格的确定机制不完善,即使对股权转让的限制减少,有限公司股东的股权也同样很难实现自由流动,等于股东出资被紧紧的套牢了。如果一旦股东间丧失了相互信任,由于公司的封闭性,存在矛盾甚至反目成仇的股东就无法通过畅通的退出机制来脱身,互不兼容的势力持续对抗,很可能就演变成了公司僵局。美国公司法学者说道“封闭公司好像是培植细菌的器皿,极易滋生出形形色色的仇恨、贪恋和奸诈。”10此外,有限公司中不仅仅强调资本的结合,更重要的是股东之间的合作与互信,即有限公司存在较强的人合性。公司在开始的运行中股东们一般都很团结。但是随着公司的不断经营,股东们在经营理念的差异、利益分配上的冲突公司以及控制权上的冲突等不和谐因素日渐突出,譬如有些股东以追求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效果为其目标,但是另外的股东却把目标放在投资一些风险较小收益平稳的项目;有的股东希望将利润留在公司为公司扩大规模的,而有的股东则希望立即把利润进行分配,追求收益实在化等一系列的不合拍。如果存在不同想法的股东都很坚持己见不肯妥协,必然会导致股东之间发生严重分歧以至于他们之间失去相互的信任,人合性基础丧失,这样公司就失去了维系正常发展运行的人合性基础要素。人合性使得有限公司僵局的产生有了一定的条件土壤。10朱伟一著公司法判例解析,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第1版,第233页。2有限公司决策表决制度的原因与公司僵局密切相关的公司决策表决原则,即显示资本民主性的“资本多数决”原则,给公司僵局的形成提供了一个可能。“从表面上看,公司僵局形成的原因来自于股东或董事之间的分歧和对立。但进一步看,更为深层的原因则来自于公司的制度安排,即建立在资本基础上的公司存续和运作的基本原则。”11“资本多数决”作为一种议事规则是指在符合法定人数的股东会上,决议以出席股东会股东表决权的多数通过,才能生效12。将股东所具有的表决能力与其所持股份进行正比例的形式挂钩,股东以其在公司中投入资本的寡众来对公司的决策进行发言,体现了同股同权原则,被视为公司中的的民主。这个制度可以鼓励股东投资的积极性,至少实现形式上的公平,对促进公司经营决策的效率确实具有某种意义,因此资本多数决制度被许多国家的立法所普遍采用。但是由此产生了一些问题,像有限公司这种股东人数有限的情况下,一旦处于对立的股东或董事双方实力相当,即双方拥有相同或相当的表决权时,那任何一方都不能达到资本多数决所要求的表决权多数,就意味着有效的公司决议将无法形成,将导致公司运营的停滞从而使得公司僵局的发生。我国公司法规定“股东会的议事方式和表决程序,除本法有规定的外,由公司章程规定。股东会会议作出修改公司章程、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的决议,以及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者变更公司形式的决议,必须经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董事会的议事方式和表决程序,除本法有规定的外,由公司章程规定。”可见我国在公司的特别事项上的议事表决规则采取资本大多数决原则,并把公司一般事项的议事表决规则授权给公司的章程来进行规定,不过,在实践中经常发生的情况是很多公司并不把公司的章程制定当作一件重要的事情来处理对待,缺少对僵局的预防意识和对章程重要性的认识,“我国的公司章程大都抄袭法律条文,并且互相仿照,从而表现出缺少个性的雷同化倾向,而公司登记机关备置的章程格式和有关机关发布的章程指引等也加剧了这种雷同化的趋势。由此,我国公司中少有超出法律之外的特别规定。”13在一般事11郑泰安、杜渝公司僵局中的股东权益救济,载社会科学研究2004年第3期。12毛亚敏著公司法比较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第165页。情的议事表决规则方面更加粗糙,很多都是几乎照抄“资本多数决”的议事规则,所以一旦处于对立的公司股东或董事拥有相等的表决权,可能双方都不愿意让步,就会出现任何一方都不能达到公司法律和公司章程要求的表决多数而导致决议无法通过使公司陷入僵局的结果。这个结果就像波斯纳在其著作法律的经济分析一书中写到的“尤其在有选举权的人数很少的情况下,多数人规则可能是很不可靠的”144公司章程制度流于形式我国现行公司法缺乏对股东制定章程的指引性规范。实践中很多公司不重视章程的制定,在章程的制定上简单的复制抄袭法律条文或按公司登记机关置备的章程格式和指引的现象十分普遍,公司股东在成立公司之初缺乏对公司僵局的预见和预防意识,僵局事前预防意识薄,根本不会去结合本公司自身的实际情况而制定一些预防僵局发生以及僵局发生后解决争议方式的条款,尤其缺乏支配公司的大股东对小股东负有诚信义务相关的条款设定,因此,一旦公司内部发生纠纷,股东或董事在章程无法找到有关的规定去化解干戈或和解,使僵局状态更加趋于严重化和持续化,最终公司无奈地陷入僵局中。此外公司法律对公司大股东的欺压行为抑制无力,客观上使得股东的违法成本过低,这些也是直接导致公司僵局发生的原因之一。(二)股东商业判断与博弈方面的原因由于每个个体的主体观念、认识上的差别和社会事物的纷繁复杂性,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着各自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在公司的运营中同样也是如此,不同的股东和董事可能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公司的经营战略,或者是从各自不同的利益角度出发,当然就会得出不同的商业判断,例如有些股东或董事想把利润投入到公司的扩大规模上面而另外一些股东董事们却想将利润进行分割发放,对问题认识角度的不同将致使股东或董事们难以达成形成一致,并且大多情况下这些公司内部问题很难有一个绝对的对错标准,所以导致持有不同商业意见的股东董事相互持续博弈,在博弈的过程中很容易就使公司陷入僵局。13齐奇主编公司法疑难问题解析法律出版社2006第3版,第61页14美理查德A波斯法律的经济分析,蒋兆康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第550页。下面将简要说明股东或董事之间的博弈与公司僵局的产生的关系。“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候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的”15,如果我们把发生公司纠纷当中的两派股东看作进行博弈的双方主体,显然双方都是强调各自商业判断和利益的主体,符合非合作博弈的假设,根据纳什均衡原理,如果有两派人参与博弈,在给定另外一派人战略的条件下,他将选择自己的最优战略,双方参与人选择的战略一起构成一个战略组合。纳什均衡就是这样一种战略组合即博弈双方的战略组合,给定另外一方战略的情况下,没有任何一方有积极性去选其他战略,从而没有一方有积极性去打破这样的均衡,纳什均衡实际上是一种僵局。这个原理可以运用到公司法上来说明公司僵局形成具有博弈纳什均衡的原因,下面结合一个图表来说明公司僵局双方怎么样形成纳什均衡这种僵局的。B派不让步主动让步不让步8,80,10A派主动让步10,01,1(图表一)图表一表示处于公司纠纷僵局状态的两派A和B的博弈效益图,他们都知道各自选择不同的策略的后果,即如果僵局双方都选择让步,那么后果是双方都损失较小的利益为1(图中负号表示损失,下同),如果一方主动让步而另外一方不让步,那么不让步一方将毫无损失而让步一方会有比较大的损失10,如果双方都不让步的话,那双方都损失8,(表中每格的两个数字分别表示A,B方的损失,其中第一个数字是A的损失),不论B选择让步还是不让步,A都会选择让自己损失最小的策略不让步,同样B也会选择不让步,所以最后就达到双方都不让步的僵局状态,公司陷入僵局。在此,我们可以看出,其实僵15张维迎著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1版,第4页。局双方可以通过做出让步的协议来打破僵局,使得各方利益损失最小,这本质上就是股东或董事的协商解决公司僵局的方式。(三)经济利益冲突方面的原因虽然公司股东和董事的利益在某些方面存在一致,并使得公司得以建立和正常运转。但是公司内部往往存在不同派别的股东或董事,他们之间有着各自不同的核心经济利益,公司不可能同时满足这些不同的利益,股东董事为了实现其自身的经济利益而发生冲突在公司中十分常见,利益争夺过程中蔓延到公司控制权争夺,企图使公司的运营和商业战略有利于自身的方向,在双方不断的冲突对抗中,公司也在一步步走向公司僵局状态。法律经济学中存在一个原理“阿罗不可能性定理”,这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J阿罗提出,其基本意思是如果众多的社会成员各自都有不同的偏好,恰好社会又提供多种备选的方案的话,那在民主的制度下,是不可能得到一个让所有的社会成员都满意的结果。即“没有一种方案能把个人的偏好加总为一组正确的社会偏好”16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我们的社会是由具有各自自己的价值偏好和评价标准的不同个体组成,每个人的偏好和标准有可能是一些相互矛盾和冲突的,所以使每个人都满意的方案是不存在的。同理,在公司运营的层面上,股东或董事往往具有不同商业判断或理念、各自的核心利益,导致公司在经营政策上发生严重分歧。而一般情况下基于利益冲突的矛盾是不可能通过常规途径进行和解处理即“阿罗不可能性定理”所论述的,让所有股东或董事的利益都满足的股东会或董事会决议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有效决策决议无法形成、双方继续僵持不下、公司运营停滞,僵局发生。第二章公司僵局的危害性及对其救济的必要性第一节公司僵局的危害性前文说明了处于僵局公司的股东或董事之间具有严重对抗性和公司僵局状16美曼昆著经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492页。态具有严重性和持续性等特点,公司僵局发生后,不仅公司及其股东将会遭受严重损害,这种危害还可能会波及到债权人、公司利益相关者甚至整个社会层面上。一、对公司及其股东的危害公司僵局发生后,公司的经营成本大大上升、经营效率迅速降低、盈利能力下降或丧失。根据公司的合同理论,公司“乃一系列合约的联结”。这些合约包括公司与原材料或服务的供应商签订的供应合同、与公司雇员签订的雇佣合同、与银行的借贷合同以及与公司生产的商品买受方签订的销售合同等等。当公司陷入半死半活的僵局状态当中时,这一系列的公司合同的实现将变成非常艰难的事情,合同的目的无法实现,并且公司财务状况的恶化让那些公司合同的相对方处于一种危险的地步从而利益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在科斯看来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是节省大量的交易费用,生产要素通过一次性谈判达成较稳定的合约后就可以运用企业来协调和配置,因而可以节省交易费用。“市场的运行是有成本的,通过形成一个组织,并允许某种权威来支配资源,就能节约某些市场运行成本。”17绝大部分之商业活动都可将之简化为生产活动,各种各样的生产要素皆可于市场上取得,不过一旦进入市场后要受价格机制之制约。所以为了节省价格机制引发的成本,我们可以利用上下间之支配关系去进行生产工作,而绕过了向外交涉活动以取得生产要素的环节。另一方面,企业内部行政成本一般而言要远低于市场上的交易成本,企业利用内部行政行来代替市场上的交易行为确实可以达到减省降低成本,这便是公司存在的经济价值。所以公司的价值是为了节约交易成本。公司陷入僵局后,导致任何决议无法通过或得到有效执行,公司投入的一切资本,如机器、厂房,人力资本等都陷入瘫痪和无谓的损耗之中,白白空闲浪费,公司无法正常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承担巨大的机会成本,不能实现公司的营利。公司不但不能实现公司的存在价值即节省大量的交易费用,反而会浪费其占有的资源,使交易成本大大增加。与公司设立的初衷完全背离,公司的存在和运行毫无意义,其巨大危害性显而易见。此外,公司僵局会使股东投资目的落空。公司出现僵局后,由于无法形成17美科斯著企业、市场和法律,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40页。有效的决议或决议无法有效被地贯彻执行,其经营业务遭受严重打击,公司不能正常地开展经营活动,公司的正常运行管理也会陷于瘫痪中,这样公司不但不能实现其设定的营利目标,很可能还因为持续的内部斗争和空耗以及一笔不小的开支而陷入财务亏损,“公司的财产在持续的耗损和流失;因相互之间的争斗,股东和董事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被无谓的耗费;眼望公司的衰败和破落、公司财产的耗损和流失,投资者却无能为力。公司僵局表明,股东或董事之间的利益冲突或权利争执以及情感的对抗已经发展到登峰造极的程度,各方之间已经丧失了最起码的信任,相互合作的基础已完全破裂。”18股东在加入或创建公司时的期待利益完全不能实现,使得股东的投资目的落空。公司的股东的参与决策和资产收益权也将受到严重伤害。由于公司运行状态的的僵局,股东会无法达成有效的决议或有效地去执行决议,股东的行使决策权等于一纸空文。此外处于僵局状态的公司想从竞争激烈的残酷市场中获得收益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了,股东原本投资公司的预期收益目的也彻底的落空。随着公司股东各方之间也彻底丧失了信任,虽然公司处在僵局状态,但是并不排除实际控制公司的一方股东直接侵害另一方股东利益并从公司获取利益的情况,对少数派股东来说,公司僵局对其损害是绝对的,“多数派也很可能利用各种手段来折磨少数派,比如罢免他们所担任的带薪的职务,停止支付股利,让他们坐等一年,等等”。19由此可见,公司僵局将带给股东们巨大的伤害。二、对债权人的危害公司僵局一般会危害到债权人的利益。公司陷入僵局时,公司资产财富一般都会在空耗和股东董事间的斗争中严重亏损,公司职能部门的工作中断,一些合同得不到履行,公司对债权人的合同价款不能如期支付,公司甚至已经是人去楼空。大股东们利用其对公司的控制力,可能会出现侵占公司财产,逃避税收等行为严重损害公司的资产,此时的公司已经失去正常的持续经营和营利能力,还债能力几乎为零,但是公司的“法人面纱”可能依然继续存在,股东18赵旭东主编公司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2版,第501页。19美罗伯特W汉密尔顿著公司法概要,李存捧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13页。可能会利用有限责任的面纱对抗债权人的请求,债权人权益受到严重的损害,债权人对公司的债权也基本成为水中之月,债权人在经济上受巨大打击。此外,公司因僵局而解散后,债权人需要等待公司清算,并按自己所持债权占公司总债务的比例来实现债权,债权人实现债权的时间被延后,债权人债权能否得到完全的实现也是未知。以此可见,公司僵局对债权人也有很大的危害。三、对利益相关者的危害公司僵局除对公司和其股东带来危害以外,公司僵局还可能损害到公司利益共同体中的其他成员,即对公司利益相关者的严重损害,包括公司的员工、供货商和客户、以及社区公众等。公司僵局发生带来公司的运营困难或停滞,公司的有形资产和商誉等无形资产遭受巨大损害,公司盈利功能将降至冰点,员工工资奖金将可能不能按时支付,拖欠工资的现象将出现,公司的经营难以为继,没有能力继续从供货商那里采购物资等,使得供货商的经营效率受到较大影响,特别是处于一条产业链上面的供货商受到更大的影响。同时公司的生产经营断档,客户的货物或服务无法按时提,可能导致社会影响恶劣等一连串的连锁反应陆续登场。所以公司陷入僵局将可能损害公司的利益相关者利益,严重的甚至危害到整个市场安全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四、对社会的危害公司僵局极大威胁影响到公司继续存续,从而会影响社会就业等社会政策目标的实现。这也是为什么发达国家从上世纪中后期开始注重公司僵局防治的核心原因。在现代社会中,公司不再仅仅追求其自身利益最大化、担负为股东赢利作为唯一目标,公司还担负着社会责任,包括对于劳动者的保护,对社会就业治安稳定等方面的回报。公司陷入僵局,不仅公司自身利益无法保障,还构成了对劳动者和社会安全的危害。公司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整个社会财富的增加,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当地甚至国家的经济较好的增长。公司持续的僵局状态则使社会财富空耗,导致员工薪水降低,严重的可能使工人失去工作而下岗,对所在的政府的税收也产生不利影响,公司长期的僵局状态也可能会使得公司偿还债务能力急速下降,给债权人心理带来冲击,容易导致群体性事件发生,严重威胁社会安全,并可能造成社会动荡等社会不稳定因素。所以公司僵局对社会危害后果不容轻视,其直接影响到社会政策目标的实现和破坏社会的安定局面,公司僵局如果不能得到较好地处理,无疑将会成为经济社会目标实现的严重障碍。第二节对公司僵局救济的必要性一、股东的视角股东期待利益理论表明“股东在加入公司时,享有一种期待权,期待通过公司带来利润。当公司僵局出现时,这种期待权无法实现”20。在封闭性的有限公司中,每位股东都希望通过设立的公司来获取合理的经济利益、期待对公司具有所有权的关系、能够参加到公司日常管理运营和执行公司业务中去,他们期待能够谋得一份职业,在公司的管理层里获得一个职位或其它形式的保障。总而言之期望能获得投资收益并且参与经营管理,对公司事务进行控制,这就是有限公司股东的合理期待。令人遗憾的是当公司僵局的出现后,股东的合理期待也将破灭。僵局导致公司日常运营的瘫痪,股东无法通过正常行使权利参与决策和控制公司事务管理。并且由于股东间的对抗和资产的闲置导致公司成本急剧上升,公司盈利能力受损,对投资回报的期望最终以投资遭受损失收场,股东的一切合理期待都会受到否定,期待落空。同时有限公司的封闭性决定了股东想要退出公司也亦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情,身处困境却没有自行解脱的机会,可以想象得到此时公司的投资者如同热锅中的蚂蚁。在此情形下显然需要有效的措施对公司僵局进行救济。二、债权人的视角受到公司僵局影响的不仅仅是公司内部股东,还有与公司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