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讲义全文_第1页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讲义全文_第2页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讲义全文_第3页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讲义全文_第4页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讲义全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辅导人王力统计基础知识第一章总论第二章统计调查第三章统计整理第四章统计指标第五章时间序列第六章统计指数第七章抽样调查基础知识第八章统计分析基础知识第一章总论本章知识点1、统计的涵义2、统计中三组基本概念3、统计的任务及统计过程一、统计的涵义统计指对某一现象有关的数据的搜集、整理、计算和分析等的活动。现实中有三种涵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三者关系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是统计过程与活动的成果的关系;统计工作活动的目的就是取得统计资料;统计资料的取得必须依靠统计工作来进行。统计工作与统计学是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的关系。统计学一方面是统计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另一方面又指导统计工作的实践。统计工作是先于统计学而发展起来的。也就是说先实践,再形成理论。二、统计中常用的三组概念(一)总体与总体单位总体是将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整体,也叫统计总体,简称总体。总体单位构成总体的每一个事物的总称。关系总体是由总体单位构成的,根据研究事物和对象的不同,有时总体单位也可以构成总体。举例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如果要研究全国人口年龄、性别等情况,那么全国所有的人口就成了我们要研究的总体了,那么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就是总体单位。如果我们研究的范围缩小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话,那么此时又变成了总体,而不是总体单位了。再如我们想知道岳阳2011年8月止,全市产值过2000万元的1331家规模以上工业生产情况,那么全市1331家产值过2000万的企业就是我们需要统计的总体,每一个企业就是构成总体的总体单位。当要研究某一个企业内部问题,如企业职工工资待遇等情况,那么这个企业的所有职工成了统计总体,每个职工则为总体单位。结论总体和总体单位随着研究的对象改变是可以相互转换的。(二)指标与标志指标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标志用来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两者区别与联系区别主要表现在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标志可以分为不能用数值表示的品质标志和能用数值表示的数量标志。而指标是用数值表示的,没有不能用数值标志的指标。联系许多指标的数值是从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汇总出来的。指标与数量标志之间存在变换关系。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总体与总体单位也会不同,有的指标可能变成标志,有的数量标志也可能变成指标。(三)变异与变量变异标志在同一总体不同总体单位之间的差异。变量将数量变异标志称为变量。数量变异标志的表现形式是具体的数值,称为变量值。总体单位标志总体指标变量变量值具体表现数量变异标志组成说明品质标志数量标志三、统计任务及工作过程1任务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统计三大职能信息、咨询、监督。2统计工作过程依次为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四个阶段。3统计的认识过程从定性认识(统计设计)到定量认识(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再到定性认识与定量认识相结合(统计分析)的过程。第二章统计调查概念及作用统计调查是按照预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科学的统计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客观实际搜集统计资料的过程。要求准确、及时。一、分类按调查对象范围不同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按调查登记时间是否连续性连续调查和不连续调查。按调查组织方式不同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二、调查方案1、内容第一、调查目的;第二、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第三、调查项目和调查表;第四、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第五、调查的组织计划。2、第二条做为重点调查单位是调查总体中的个体,既每个被调查者;报告单位是负责向统计调查机关提交调查资料的单位。两者有时是一致的,有时则不一致。三、统计调查方式1、一句话建立以必要的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的抽样调查为主体,同时辅之以重点调查、科学推算和有限的全面报表综合运用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2、主要调查方式定期统计报表、普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普查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或时期内的现象的总量。如10年一次的人口普查和农业普查,人口普查逢“0”,农业普查逢“6”。经济普查每5年普查一次,逢“3”、“8”。抽样调查1、概念从研究的总体中按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研究,并根据这部分单位的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以达到认识总体的一种统计调查方法。2、特点第一、随机原则第二、根据样本推断总体四、统计资料搜集方法1、初级资料与次级资料未做任何加工整理的原始资料,称初级资料;人为为其自己的研究目的调查、整理过的资料,称次级资料或文案资料。2、初级资料搜集的方法直接观察法报告法面谈访问法邮寄访问法电话访问法互联网访问法五、统计调查资料的质量控制1、统计调查误差的种类登记误差和代表性误差登记误差是由于调查过程中各个有关环节上的工作不准确而产生的误差;代表性误差是指用部分总体单位的指标估计总体指标时,估计结果同总体实际指标之间的差别。2、控制的途径(1)控制登记性误差(2)控制代表性误差小结登记性误差是可以消除的,代表性误差是无法消除,只能尽可能缩小。第三章统计整理一、概念及内容统计整理是统计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根据统计研究的任务与要求,对调查所取得的各种原始资料,进行审核、分组、汇总,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从而得到反映总体特征的综合资料的过程。内容包括A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与检查,发现错误,及时订正;B对各指标进行汇总,得到需要的各种数据;C将汇总的结果编制成统计表与分析表,以便进一步分析D对统计资料进行系统累积。二、统计分组统计分组是根据研究的任务和对象的特点,按照某种分组标志将统计总体分为若干个部分。作用如下发现社会经济现象的特点和规律;将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划分为性质不同的各种类型;反映总体内部结构;揭示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三、统计分组体系根据统计分组的要求,对同一总体进行多种不同分组而形成的体系。分类统计分组简单分组复合分组按照一个标志对总体进行分组按照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对总体进行分组四、次数分布(一)概念及作用将按某一标志进行分组后的总体再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形成总体单位数在各组间的分布,称为次数分布,各组的总体单位数叫次数或频数。把上述各组按顺序排列后,列出每个组的总体单位数就形成一个数列,叫次数分布数列,简称分配数列。(二)分配数列的种类根据分组标志不同,分配数列分为品质数列和变量数列。按照变量是否连续,分为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变量数列也可以分为离散变量数列和连续变量数列。(三)变量数列中几个概念1、组距与组数组距是每个组变量值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一般把最大值叫该组的上限,最小值叫该组的下限。2、组限与组中值组限是每个组的两端标志值,起点值为下限,终点值为上限。组中值是每个组上限与下限的中点值。划分组限,相邻可以重叠,可以不重叠,如果重叠,按照“上限不在组内”的原则计入下一组。3、频数与频率频数是分配数列中各组的单位数,也叫次数。频率是将各组的单位数与总体单位数相比,求得的用百分比表示的相对数,也称比率或比重。(四)变量数列的编制1、组距式变量数列的编制方法(综合应用)例某企业工人日产量资料如右表问1、上述数列属于变量数列、等距数列2、上列数列中的变量是日产量3、上述数列中工人数是频数4、各组的频率分别为是各组工人数与合计数之商,分别为6、11、11、13、14、17、21和7。日产量分组(件)工人数50606607012708012809014901001510011018110120221201308合计107(五)次数分布的表示方法1、列表法2、图示法直方图、折线图、曲线图、饼图五、统计表统计表是由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和指标数值四部分构成。2367105508重工业1446078462轻工业3813183970总计工业增加值(万元)单位个数(个)横行标题(主词)2007年全市规模工业单位数和增加值纵栏标题宾词统计表的内容分两部分一部分是统计表所要说明的总体及分组的名称,这一部分习惯上称主词;另一部分则是说明总体的统计指标,包括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这一部分习惯上成为宾词。统计表的格式一般是“开口”式的,即表的左右两端不划纵线。第四章统计指标1、统计指标的涵义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基本概念及其具体数值的总称。三大要素指标名称、计量单位和计算方法2、特点及作用特点同质事物的可量性、量的综合性作用一是记录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变化情况的工具,同时又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数量规律的手段;另外它提供以数量表现的事实,是进行社会管理和科学研究的基本依据。3、统计指标的种类指标数值统计指标按说明总体现象内容不同按作用和表现形式不同数量指标质量指标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标志变异指标总量指标概念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间、空间条件下的总规模或总水平的最基本的综合指标,用绝对数表示。分类按反映的内容不同分总体单位总量单位和总体标志总量指标。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区别时期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期长短有关,时点指标无关;时期指标各期数可以相加,时点指标相加无实际意义。相对指标概念应用对比的方法,将两个相互联系的指标数值加以对比计算的一种比值。计量形式有单位的复名数和无名数。如万元GDP能耗;百分数、千分数、系数或倍数、成数。相对指标的种类及计算原则分两类同一总体内部对比和两个总体之间的对比1、同一总体内部对比的相对指标主要有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计划执行进度相对指标、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和动态相对指标。2、两个总体之间对比的相对指标有比较相对指标和强度相对指标。举例1、某企业计划规定单位产品成本降低2,实际降低7,则其单位成本降低计划完成程度为17)/(12949。2、某建设施工对盖一栋大楼,计划320天完成,实际290天就完工了,则计划完成程度为290/3209063,超额937完成了计划。3、某城市20万人,零售商业网点600个,下列选项正确的是(DE)A商业网点密度正指标333人/个,逆指标3个/千人B商业网点密度为比例相对指标C商业网点密度为同一总体不同部分总量指数之比D商业网点密度为强度相对指标E商业网点密度正指标3个/千人,逆指标333人/个平均指标1、概念平均指标是将一个总体内各个单位在某个数量标志上的差异抽象化,以反映总体的一般水平的综合指标。2、作用可以消除因总体规模不同而带来的总体数量差异,从而使不同规模的总体具有可比性。可以反映同一总体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趋势。可以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可以进行数量上的推算和预测。对总量指标进行补充说明。平均指标的分类可分为数值平均指标和位置平均指标。1、数值平均指标按计算方法分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2、位置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加权算术平均数1、概念利用各组变量分别与其次数相乘后加总求得标志总量,再除以总体单位数而求得的数值,公式为加权算术平均数(各组变量值各组次数)各组次数举例1、甲、乙两企业人数及月工资分组资料如下月工资(元)甲企业人数(人)乙企业人数(人)400以下424006001518600800847380010001261031000以上2842(1)各组组中值分别为300、500、700、900、1100(2)采用平均数计算方法为加权算术平均(3)甲、乙两企业工人月平均工资为甲30045001570084900126110028/4158412628211700/25782374元)乙30025001870073900103110042/218731034283866(元)调和平均数1、应用范围在没有掌握各组单位数及总体单位数的情况下,只掌握各组的标志值和各组的标志总量及总体总量的条件下,适宜采用调和平均数来计算平均指标。2、分类简单调和平均数和加权调和平均数。例某总公司设甲、乙两家分公司,甲、乙两家分公司员工的月工资资料如下表月工资(元)甲公司工资总额乙公司工资总额2000100000800002500130000150000300090006000问1、若计算两家分公司的月平均工资,采用什么方法加权调和平均数2、三个档次的月工资员工数依次为多少人50,52,3;40,60,23、甲乙公司员工平均工资分别为多少227619元;231373元几何平均数1、概念是计算平均指标的一种方法,将N个变量值连乘再开N次方根。2、应用大多用于计算平均发展速度。此部分内容仅作了解。标志变异指标1、概念表明总体中各个单位标志值的差异程度,或者说是离散程度的指标。2、指标全距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距平均差总体各变量值与平均数之差标准差总体各变量值与平均数的离差的算术平均数的平方根。离散系数标准差和平均数的比值。标志变异指标(一)1、全距统计意义全距越小说明标志变动值越集中,全距越大说明标志变动值越分散。全距只考虑变量的两个极端值的差异,不能反映各单位标志值的变异程度。2、平均差统计意义它不同于全距,它是根据所有变量值计算的,可以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离散程度,平均差愈大说明标志变动度愈大,平均数代表性愈小;反之,平均差愈小说明标志变动度愈小,平均数代表性愈大。标志变异指标(二)1、标准差标准差愈大说明标志变动程度愈大,因而平均数代表性愈小;反之标准差愈小说明标志变动程度愈小,因而平均数代表性愈大。2、标准差系数(离散系数)离散系数小平均数的代表性越高,反之。举例1、甲、乙企业工人月产量资料如下表按月产量分组(件)工人数(人)按月产量分组(件)工人数(人)40505040501050601005060186070120607054708080708050809060809060甲企业9010030乙企业901008合计440合计200问1、若比较两企业工人月平均产量,采用什么平均数的方法加权算术平均2、两企业工人平均月产量为甲67件;乙72件。甲(45505510065120758085609530)/44067件乙(45105518655475508560958)/20072件3、两企业工人平均月产量标准差分别为甲45672505567210065672120756728085672609567230/440得出的结果再开方1407件同理算出乙1224件4、两企业工人平均月产量标准差系数分别为甲1407/6721,乙17。由于乙标准差系数小于甲,所以乙企业的工人平均月产量代表性大于甲。第五章时间序列1、概念将同一统计指标的数值按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成数列成为时间数列,也称动态数列。2、作用、可以描述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状态和结果;、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趋势和发展速度;、探索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变化规律;、进行预测;、通过不同时间数列的对比,进行统计分析。时间数列的种类按其排列的统计指标不同分总量指标时间数列、相对指标时间数列、平均指标时间数列总量指标时间数列概念将同一总量指标的数值按其发生的时间先后排列而成的数列,叫总量指标时间数列。分为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时期数列反映经济现象在某一段时期内发展过程的总量时。如经济总量GDP,财政收入等总量指标特点指标数值可以相加;数值的大小与时间长短有关;数列中每个指标通常是经过连续不断地登记取得的。时点数列反映经济现象在某一瞬间所达到的水平。如人口数是最为典型的时点数列。特点指标数值不能相加;数列中的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间长短没有直接联系;数值的取得是每隔一定时期登记一次取得。时间数列的水平指标主要有发展水平、平均发展水平、增长量、平均增长量。重点关注序时平均数的计算。例某市2009年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数列资料如下表时间1月1日3月1日7月1日11月1日12月31日从业人员14021425144114951488分析此数列是属于时点数列,数列中的每个指标数值不能相加,如果要计算2009年该市年平均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人数就要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法,具体算法14021425/214251441/2414411495/2414951488/22/1214512万人时间数列的水平指标一增长量与平均增长量1、增长量是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所增长的绝对数量的指标,它是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差。按所采用的基期不同,分为逐期增长量和累计增长量。累计增长量(相应逐期增长量)2、平均增长量用来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期增长的数量指标。平均增长量累计增长量/(时间数列项数1)时间数列的速度指标主要有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发展速度是表明发展程度的相对指标,它是根据不同时期发展水平对比求得,说明报告期水平是基期水平的几倍或百分之几。按采用的基期不同,发展速度分为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定基发展速度AI/A0I1,2,3,N环比发展速度AI/AI1I1,2,3,N关系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时间数列的速度指标(一)增长速度也是表明发展程度的相对指标,它是根据增长量与其基期水平求得,说明报告期水平是基期水平的几倍或百分之几。按采用的基期不同,增长速度分为定基增长速度和环比增长速度。定基增长速度定基发展速度1环比增长速度环比发展速度1关系两者不存在直接关系,不能直接相互推算,必须转化为相应的发展速度,才能再推算所需的增长速度。计算平均发展速度通常采用水平法和累计法举例某企业20042009年期间工业增加值资料如下表年份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工业增加值200220231240252262问1、该企业20042009年期间工业增加值数列属于(总量指标时间数列、时期数列)2、该企业20042009年期间工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量(124)万元。220200231220240231252240262252/5124万元3、该企业20042009年期间工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速度是(55)(262/200)开5次方根14、该企业20042009年期间年平均工业增加值为(23417)万元(200220231240252262/623417万元第六章统计指数统计指数的涵义和分类某指一经济现象在某一时期内的数值和同一现象在另一个作为比较标准的时期内的数值的比数。按计入指数的项目多少不同,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个体指数反映某一项目或变量变动的相对数。总指数反映多种项目或变量变动的相对数。总指数计算方法综合指数法和平均指数法。综合指数是由两个总量指标对比而形成的指数;平均指数是通过对个体指数加权平均核算的指数61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法首先要明确同度量因素;其次确定同度量因素(权数)所属时期。一定要记住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时应将质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要将质量指标固定在基期。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时应将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要将数量指标固定在报告期。62指数因素分析步骤1、确定分析的对象和影响因素;2、确定分析对象指标和影响因素指标,并列出关系式;3、建立分析指数体系及绝对增减量关系式;4、分析各因素变动对对象变动的影响。例1某商场三种商品销售量和销售价格资料如下表产品名称价格(元/件)销售量(件)甲20022040005000乙10012080006000丙16015030004000根据上述资料编制三种商品的销售量指数和零售价格指数,并分析销售量和价格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销售量指数(500020060001004000160)(400020080001003000160)2240000/208000010769零售价格指数(500022060001204000150)(500020060001004000160)2420000/224000010804销售额总指数销售量指数零售价格指数11635统计意义由于销售量的变动,使得销售额增长了769,增加了(224208)16万元;由于商品价格的变动,使得销售额增长804,增加了(242224)18万元。例2某企业三种产品的单位成本和产量资料如下表产品名称单位产品成本(元/吨)产量(万吨)甲3503205060乙1801765050丙3030160200根据上述资料编制三种产品的总成本指数、成本总指数、产量总指数,并分析由于单位产品成本和产量变动对产品总成本的影响。总成本指数(603205017620030)(503505018016030)34000/3130010862成本总指数(603205017620030)(603505018020030)34000/360009444产量总指数(603505018020030)(503505018016030)36000/3130011502统计意义该企业总成本报告期比基期增长862,总成本增加2700万,其中由于单位产品成本的变动,使得总成本下降556,减少2000万,由于产量的变动,使得总成本上升1502,增加4700万。63几种常用的统计指数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反映居民购买并用于消费品及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用它来反映通货膨胀程度。2、国房景气指数3、消费者信心指数反映消费者消费信心强弱的指标。4、企业家信心指数5、股价指数第七章抽样调查概念从研究的总体中按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研究,并根据这部分单位的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以达到认识总体的一种统计调查方法。特点按照随机原则抽取样本。根据样本的资料推断总体的数值。费用低。时效性强。抽样调查有时是唯一的选择。71抽样调查的种类非概率抽样和概率抽样非概念抽样用主观方法从总体抽选单位进行调查,它是一种快速、简便且省钱的抽样方法,但非概念抽样具有很大的风险,因为主观选定的样本很难肯定其对总体是否具有代表性。概率抽样通过从总体中随机抽选单位来对总体进行推断,避免了人为的倾向性。概率抽样两个基本准则样本随机抽取;总体中每个单位都有一个非零的入样概率。72概率抽样1、按抽样过程中总体单位数是否相同,分为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如果每抽取的样本单位再放回总体中,继续参加下一次抽选,属于重复抽样。如果每抽取的样本单位不放回总体中,每抽一次,总体单位数会相应减少,每个总体单位只能被抽中一次,属于不重复抽样。73概率抽样的组织方式六种方式1、简单随机抽样2、系统随机抽样3、分层抽样4、整群抽样5、多阶抽样6、与大小成比例的抽样74抽样误差一、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1、样本单位数量2、总体标志变异程度3、抽样方法4、抽样的组织方式二、抽样误差的允许范围抽样极限误差也叫允许误差,是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抽样误差的可能范围。75样本单位数的确定1、影响样本单位数的几个主要因素A、抽样推断的可靠程度B、总体标志的变异程度C、极限误差的大小D、抽样方法与组织方式的不同E、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可能条件。第八章统计分析基础知识1统计分析的概念从一定目的出发,根据统计调查整理所掌握的大量数据及相关资料,运用统计特有的方法,对客观现象进行分析研究,透过现象的数量表现来揭示现象的本质及规律,并预测其发展趋势的一种认识活动。2、统计分析的特点(以下易出多选)数据性、目的性、时效性3、统计分析的作用(3个作用)企业经营决策的依据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提高统计人员综合水平的途径4、统计分析的程序(6个步骤)确定分析课题拟定分析提纲搜集、整理统计资料编制统计分析表进行系统分析撰写统计分析报告81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包括对比分析法、比例分析法、速度分析法、动态分析法、弹性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相关分析法、模型分析法、综合评价分析法。重点比例分析法常用一些财务比例都是通过比例分析法计算出来的,如净资产收益率、成本费用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率等。82统计分析报告写作(一)统计分析报告写作的特点1、明确的目的性2、文体的特殊性3、明显的综合性4、鲜明的实践性(二)统计分析报告写作的原则1、主题要突出2、结构要严谨3、观点和材料要统一4、语言要力求准确、简洁、通俗易懂5、要有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第一章统计报表制度综述统计报表制度根据调查项目的不同可分为国家统计报表制度、部门统计报表制度和地方统计报表制度三大类别。目前我国国家统计报表制度分为周期性普查制度、经常性调查制度和非经常性调查制度三大类别。周期性普查制度包括人口普查、经济普查和农业普查三项。经常性调查制度常规性统计调查制度(目前有30项)非经常性调查制度临时性统计调查制度11统计报表制度的管理一、统计报表制度管理的相关法律依据二、管理机构与职责权限(重点)政府综合统计机构统一管理和协调国家统计调查制度、部门统计调查制度和地方统计调查制度。其中国家统计局负责管理和协调国家统计调查制度和部门统计调查制度和由省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单独制定或和有关部门共同制定的地方统计调查项目省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负责管理和协调省级以下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单独制定或和有关部门共同制定的地方统计调查制度。县及县以上地方各级政府统计机构负责管理和协调同级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的地方各类统计调查制度。12统计调查报表的法定标识经过批准或备案的合法统计调查报表的右上角需标明法定标识。法定标识至少包括表号;制定机关;批准文号/备案文号;有效期限。13统计报表制度的贯彻和实施(一)普查制度的贯彻和实施普查的数据处理工作由县级以上各级经济普查机构组织实施。(二)经常性和非经常性调查制度的贯彻和实施各级统计部门通常采用的调查方法有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等。第二章统计分类与统计分类标准化1、统计分类、统计分类标准、统计分类标准化三个概念统计分类根据事物内在特点,按照一定的标志将重复出现的社会经济现象区分为不同的类型。统计分类标准由统计主管部门对统计分类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一般是以国家标准或统计标准形式发布的。统计分类标准化由统计主管部门制定和发布一系列统计分类标准,并在统计工作中贯彻实施这些统计分类标准,以适应统计信息采集、处理及管理的规范化和自动化的要求,实现统计的功能和统计的最佳效益。21常用统计标准分类介绍此节为重点八大统计标准分类1、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2、统计用区划代码3、国民经济行业分类4、三次产业划分规定5、关于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6、关于统计上对公有和非公有控股经济的分类办法7、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8、统计上大中小型企业划分办法(暂行)22分别介绍几种统计标准分类1、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由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登记主管机构(技术监督局)赋予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和社会团体,并颁发由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制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2、统计用区划代码由12位代码组成。岳阳市岳阳楼区王家河街道王家河社区如430602015004湖南省22几种统计标准分类(续)3、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三次产业划分规定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制定本规定。三次产业划分范围如下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第三产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22几种统计标准分类统计上大中小型企业划分办法以法人企业作为划分规模的对象,以从业人员数、销售额和资产总额三项指标为划分依据。第三章基本单位统计概念基本单位是指在我国境内除住户以外拥有一定活动场所并从事一定生产活动的社会基本单位。按作用和性质不同划分为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31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法人单位的条件1、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承担民事责任;2、独立拥有和使用资产,承担负债,有权与其他单位签订合同;3、会计上独立核算,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产业活动单位的条件1、在一个场所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社会经济活动;2、相对独立组织生产经营或业务活动。3、能够掌握收入和支出等业务核算资料。两者关系法人单位由产业活动单位组成,一个法人单位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产业活动单位。32基本单位统计的主要内容见湖南省统计局关于印发2009年基本单位定期统计报表制度修订内容的通知文件基本单位统计调查方法1、经济普查年份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2、非经济普查年份一般采用重点调查的方法。第四章生产活动统计统计范围包括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贸易业以及其他服务业等国民经济行业门类的生产活动统计。生产活动价值量统计增加值所有常住单位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之和,国民经济各行业增加值之和就是我们常说的生产总值(GDP)。GDP三种表现形态及三种计算方法价值形态生产法收入形态收入法产品形态支出法41GDP核算的三种算法1生产法生产法是从生产角度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一种方法。即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总产品价值中,扣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的价值,从而得到各部门增加值,各部门增加值的总和就是国内生产总值。计算公式为GDP各部门总产出该部门中间消耗各部门的增加值2收入法收入法是从生产过程中各生产要素创造收入的角度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一种方法。即各常住单位的增加值,等于固定资产损耗、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四项之和,这四项也称为最初投入价值。计算公式为GDP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3支出法支出法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使用去向的一种方法。国内生产总值的最终使用包括货物和服务的总消费、总投资和净出口三部分。计算公式为GDP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举例某市2009年有关经济发展的综合统计资料如下农业总产出120亿元,其中中间投入40亿元;工业总产出350亿元,其中中间投入250亿元;建筑业总产出150亿元,其中中间投入90亿元;运输邮电业总产出110亿元,其中中间投入70亿元;贸易、餐饮业总产出100亿元,其中中间投入50亿元;盈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90亿元,其中中间投入30亿元;非盈利性服务业经常性费用支出为35亿元,固定资产价值100亿元,虚拟折旧费按固定资产价值的5计算;该市劳动者报酬为320亿元,固定资产消耗40亿元,生产税收入100亿元,生产补贴60亿元,营业盈余30亿元。问1、该市地区生产总值(GDP)可采用的方法(生产法和收入法)。2、该市地区生产总值(GDP)为430亿元。GDP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40320(10060)30430亿元。3、该地区工业增加值率为(350250)/3501002864、收入法增加值由()组成。举例某工业企业报告期内劳动者报酬为210万元,生产税为80万元,财政补贴为20万元,所得税为15万元,固定资产折旧为25万元,营业盈余40万元,已知增加值率为中间投入率的两倍。问1、该企业报告期增加值为(335万元)。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赢余210(8020)2540335万元。2、该企业报告期中间投入为(1675万元)。3、该企业报告期总产出为(5025万元)。4、下列关于增加值的表述中,错误的是(C、D)A、增加值是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的价值表现B、增加值可以用生产法和收入法计算C、生产法增加值等于总产出加中间投入D、生产法增加值一般采用“产品法”进行计算42生产、销售与库存价值量统计特别注意批发零售业的购进、销售与库存商品购进包括(1)从工农业生产者、批发和零售业企业、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出版社或报社的出版发行部门和其他服务业企业购进的商品;(2)从机关团体、事业单位购进的商品;(3)从海关、市场管理部门购进的缉私和没收的商品;(4)从居民收购的废旧商品等。商品购进不包括(1)企业为本单位自身经营用,不是作为转卖而购进的商品,如材料物资、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办公用品等;(2)未通过买卖行为而收入的商品,如接受其他部门移交的商品、借入的商品、收入代其他单位保管的商品、其他单位赠送的样品、加工回收的成品等;(3)经本单位介绍,由买卖双方直接结算,本单位只收取手续费的业务;(4)销售退回和买方拒付货款的商品;(5)商品溢余。43商品销售额商品销售包括(1)售给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消费用的商品;(2)售给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邮电业、服务业、公用事业等国民经济各行业和社会各部门用于生产、经营用的商品,包括售予批发和零售业作为转卖或加工后转卖的商品;(3)对国(境)外直接出口的商品。商品销售不包括(1)未通过买卖行为付出的商品,如随机构变动移交给其他企业单位的商品、借出的商品、归还受其他单位委托代保管的商品、付出的加工原料和赠送给其他单位的样品等;(2)经本单位介绍,由买卖双方直接结算,本单位只收取手续费的业务;(3)购货退回的商品;(4)商品损耗和损失;(5)出售本单位自用的废旧物资。44商品库存额库存商品包括(1)存放在本单位(如门市部、批发站、采购站、经营处)的仓库、货场、货柜和货架中的商品;(2)挑选、整理、包装中的商品;(3)已记入购进而尚未运到本单位的商品,即发货单或银行承兑凭证已到而货未到的商品;(4)寄放他处的商品,如因购货方拒绝付款而暂时存在购货方的商品;(5)委托其他单位代销(未作销售或调出)尚未售出的商品;(6)代其他单位购进尚未交付的商品。库存商品不包括(1)所有权不属于本单位的商品,如商品已作销售但买方尚未取走的商品,代替他人保管、运输、加工的商品,代其他单位销售(未做购进或调入)而未售出的商品;(2)委托外单位加工的商品(包括本单位所属加工厂和其他生产单位加工生产尚未收回成品的商品);(3)外贸企业代理其他单位从国外进口,尚未付给订货单位的商品;(4)代国家储备部门保管的商品。第五章能源统计能源统计指标按其不同的属性和计量单位分为价值量指标和实物指标。计算购进量的能源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已实际到达本单位;2、经过验收、检验;3、办理完入库手续。谁购进、谁统计能源消费量统计的原则是1、谁消费、谁统计。2、何时投入使用,何时计算消费量。3、消费量只能计算一次。4、耗能工质,不论是外购还是自产自用的,均不统计在能源消费量中。5、企业自产的能源,凡作为企业生产另一种产品的原材料、燃料,又分别计算产量的,消费量要统计。51能源使用企业用于消费的库存企业用于消费的库存的统计范围主要是1凡是本单位有权支配的,不论来源自行采购的、借用的、外单位拨来得等,也不论存放在什么地方总库、分库、车间、工地、本单位之外的其他地方等,均应统计在本单位的库存量中;2在统计时点上尚未投入消费的,包括车间、工地、班组从仓库已领取但尚未投入第一道生产工序的应办理假退料手续;3外单位来料加工或自外单位借入的,在报告期末尚未消费的;4已决定外调卖出、借出、捐赠等,但尚未办理出库手续的;5委托外单位代保管的;6不属于正常周转库存的超出积压或特准储备、战略储备;7清点盘库时查出属于帐外的。企业用于消费的库存不包括1已拨交外单位委托加工的;2已外调借出、捐赠等,已经办理出库手续的;3供货单位错发到本单位的;4代外单位保管的;5已查实确属损失或丢失的;6已付货款,但还在运输途中的;7已运到本单位,但尚未办理或尚未办完验收入库手续的。第六章财务统计1、企业财务统计包括三大部分2、企业资产负债财务统计中的三大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3、企业损益财务统计4、利润及分配掌握主营业务利润、营业利润和利润总额是如何计算的。5、增值税的税率4、6、13和17。第七章劳动统计需要掌握1、单位从业人员的概念及范围。2、在岗职工的概念及范围。3、从业人员统计的原则和方法。4、从业人员变动统计5、就业人员的概念和范围6、失业人员的概念和范围7、城镇失业率的算法8、在岗工资的构成9、平均工资和平均实际工资第八章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固定资产及固定资产投资的概念固定资产是使用期限在规定的年限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的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来实物形态的资产。规定年限通常指一年以上,对不同单位而言,固定资产的界定有不同的标准企业使用一年以上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及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若不属于,但价值2000元以上,使用期限超两年的也作固定资产。行政、事业单位价值5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设备和物品。农村非农户200元以上农村农户50元以上81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主要内容1、建设项目统计2、投资完成额统计3、资金来源统计4、新增固定资产统计5、新增生产能力统计82几个重要知识点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计算方法完成的实物量乘以相应的价格2、计算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完成额的基本方法单价法和部位进度法3、新增固定资产的计算对象能独立发挥生产能力的工程。4、投资效益指标反映了固定资产投资活动中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5、投资回收率也称投资利税率,是投资回收年限的逆指标,是建设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平均利税额与建设项目全部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率。6、房地产开发投资包括房屋基础和结构建设投资,房屋内水、电、暖、卫工程建设,房屋装修,但不包括单纯的土地交易活动。7、房地产开发投资按工程用途分住宅、办公楼、商业营业用房和其他。8、竣工房屋价值一般按结算价格计算。第一章统计法概述一、政府统计与一般统计活动的四个基本特征1、主体特定,是政府机关2、政府统计必须严格依法实施。3、政府统计具有强制性4、政府统计的结果具有共享性。二、政府统计的功能信息、咨询、监督三、政府统计的任务1、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和分析;2、提供统计资料和咨询意见3、实行统计监督11统计法的表现形式(一)统计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二)统计行政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全国经济普查条例全国农业普查条例关于加强统计工作的决定(三)地方性统计法规湖南省统计管理条例(四)统计行政规章上述统计法的表现形式的法律地位和效力从大到小依次排列,法律地位和效力最大,行政法规次之,也就是说制定统计行政法规的时候不能与统计法律相抵触。12统计法的基本原则1、保障统计工作统一性原则2、统计机构依法履行职责原则3、统计调查对象依法履行义务原则4、维护统计调查对象合法权益原则5、保障统计信息社会共享原则13统计管理体制主要内容根据新统计法第三条规定国家建立集中统一的统计系统,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第四条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统计工作的组织领导,为统计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统计机构和编制管理双重管理为主,有三种情况1、国家统计局及其派出的调查队国家统计局是国务院直属机构,调查队人员和编制归国家统计局垂直管理2、县级以上地方各级统计局和乡镇统计员机构由当地政府成立,编制归当地党委管理,业务由上级统计部门指导。3、部门统计系统编制和人员由部门自行管理。经费管理分级负责业务管理实行高度统一管理14统计法发展历程1、我国最早的统计法律始见于周朝上计制度。2、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统计法律,是1932年国民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统计法。3、新中国成立后,1983年12月8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于1984年1月1日实行。1996年和200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统计法进行了两次修改,新的统计法2010年1月1日实行。第二章统计调查管理统计调查项目新统计法第十一条第一、二款的规定,我国的统计调查项目分为三类,既国家统计调查项目、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地方统计调查项目。各自调查项目的制定及审批1、国家统计调查项目由国家统计局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制定,报国务院备案。其中,重大的国家统计调查项目报国务院审批。2、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由有关部门制定,若调查对象属于本部门管辖系统的,报国家统计局备案;若调查对象超出本部门管辖系统的,报国家统计局审批。3、地方统计调查项目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分别制定或共同制定。其中,由省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单独制定或和有关部门共同制定的,报国家统计局审批。21编制统计调查项目的原则1、明确分工,相互衔接2、避免重复3、政府综合协调部门需要资料,应从本级统计机构和部门取得4、节约原则5、调查前试点与征求意见6、要有人员与经费保证22统计调查证件统计法第三十条第二款规定统计人员进行统计调查时,应当出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或者有关部门颁发的工作证件;未出示的,统计调查对象有权拒绝调查。统计调查证件的种类统计调查证、临时统计调查证、工作证、普查员证和普查指导员证。第三章统计资料的管理和公布管理原则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管理职责范围1、国家统计调查和地方统计调查,其统计资料分别由组织调查的国家统计局、省、市、县(区)统计局统一管理。2、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的统计调查,其统计资料由组织调查的部门统计机构统一管理。3、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等统计调查对象为履行统计调查义务,完成国家、部门、地方的统计调查任务所设置的原始记录、统计台帐等统计资料,由自己管理。31统计资料的审核统计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等统计调查对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原始记录、统计台账,建立健全统计资料的审核、签署、交接、归档等管理制度。统计资料的审核、签署人员应当对其审核、签署的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统计资料的审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统计调查对象审核和签署统计资料;2、统计调查对象设置原始记录、统计台帐;3、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对录入的统计资料进行审核。32统计资料的提供管理原则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管理职责范围1、国家统计调查和地方统计调查,其统计资料分别由组织调查的国家统计局、省、市、县(区)统计局统一管理。2、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的统计调查,其统计资料由组织调查的部门统计机构统一管理。3、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等统计调查对象为履行统计调查义务,完成国家、部门、地方的统计调查任务所设置的原始记录、统计台帐等统计资料,由自己管理。33统计资料的管理管理原则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管理职责范围1、国家统计调查和地方统计调查,其统计资料分别由组织调查的国家统计局、省、市、县(区)统计局统一管理。2、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的统计调查,其统计资料由组织调查的部门统计机构统一管理。3、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等统计调查对象为履行统计调查义务,完成国家、部门、地方的统计调查任务所设置的原始记录、统计台帐等统计资料,由自己管理。34统计资料的公布第二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公布统计资料。国家统计数据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为准。公布统计资料的权限1、国家统计数据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为准2、国务院有关部门统计调查取得的统计数据,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公布。3、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公布其统计调查取得的地方统计资料,应当遵守统计法、行政法规、国家有关规定以及地方性法规和本级政府的规定。35统计资料的保密属于国家秘密的统计资料分为绝密、机密、秘密。统计法第二十五条统计调查中获得的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统计调查对象身份的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外提供、泄露,不得用于统计以外的目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也不得将统计调查中获得的能够推断或者识别单个统计调查对象身份的资料用于统计以外的目的。例如,税务机关不得依据统计机构通过统计调查获得的资料来计征税款等。第四章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统计机构分为政府综合统计机构和部门统计机构。1、政府综合统计机构的设置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派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