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基础知识全集(选)_第1页
教育学基础知识全集(选)_第2页
教育学基础知识全集(选)_第3页
教育学基础知识全集(选)_第4页
教育学基础知识全集(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专用复习资料目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2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3第三章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4第四章教育目的4第五章教师与学生5第六章课程6第七教学7第八德育8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在我国,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使用的人是孟子。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学校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双轨制学制、单轨制学制、分支制学制。1902年我国颁布了第一个近代学制“壬寅学制”即钦定学堂章程;1903年颁布并正式实施了“癸卯学制”即奏定学堂章程;1922年颁布实施了“壬戌学制”即现在的“六三三”学制,沿用至今。中国早在四千多年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西周就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其典型特征“学在官府”和“政教合一”。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私学的规模最大。汉代,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隋唐以后盛行科举制度。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四书”、“五经”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北宋的程颢、程颐和南宋的朱熹)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模式。1905年,清政府下令废科举,兴学堂。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学为文士”成为一般奴隶主阶级追求的目标。“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成为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古代印度宗教权威至高无上,教育控制在婆罗门教和佛教手中。古希腊的教育是西方教育的源泉,其城邦国斯巴达和雅典的教育则成为两类不同教育的典型代表。统治阶级和谐教育斯巴达,军事实施办法。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的基本原则是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学生的身份和法律地位在我国体现在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学生的合法权利受教育权、人身权。受教育权包括受完法定年限教育权、学习权和公正评价权。人身权包括身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名誉权、荣誉权等。师生关系的两种对立观点教师中心论,其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儿童中心论,其代表人物是杜威第六章课程课程的核心各门学科设置的顺序和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的安排。课程的分类,按课程的设计形式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按学生选择课程的主动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按课程任务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按课程制订者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社会、知识和学生。我国最早使用“课程”一词的是朱熹。西方“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著作什么只是最有价值之中,罕有引导学生继续前进并达到预期培养目标的意思。美国学者博比特确定了现代课程领域的范围和研究取向,提出了研究课程的“活动分析法”。拉尔夫泰勒在1949年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被公认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之作。课程编制的四个步骤(被称作“目标模式”)确定目标、选择经验、组织经验、评价结果。现代课程理论影响较大的是学科中心课程理论、学生中心课程理论和社会改造课程理论。学科中心课程理论代表人物美国学者布鲁纳和课程论专家施瓦布。学生中心课程理论又分为三个流派卢梭,自然主义课程论;杜威,儿童经验主义课程论;罗杰斯,人本主义课程论。社会改造课程理论代表人物美国学者布莱梅尔德和巴西学者弗莱雷。课程设计主要涉及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三个方面。课程计划由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周学时安排构成。初中阶段课程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则以分科课程为主。课程标准结构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等。教科书的编排形式通常采用直线式和螺旋式。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影响课程实施的主要原因第一,课程计划本身的特性。第二,交流与合作。第三,课程实施的组织和领导。第四,教师的培训。第五,各种外部因素的支持。课程评价是对指课程计划及其实施实际达到教育目的的程度的价值判断活动。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第一,目标评价模式。这一模式是在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包括7个步骤P74页。第二,目的游离评价模式。这一模式是由美国学者斯克里文针对目标评价模式的弊端提出来的。他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来。第三,CIPP评价模式。包括背景评价CONTEXT、输入评价(IMPORT)、过程评价PROCESS、成果评价PROGENY。第四,CSE评价模式。包括需要评定、方案计划、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课程评价的基本步骤一是把焦点集中在所要研究的课程现象上;二是搜集信息;三是组织材料;四是分析资料;五是报告结果。2001年6月我国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3年3月,教育部又出台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试验)以及高中各科的课程标准,并从2004年秋季开始,启动高中新课程。新课程的主要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义务教育的综合实践活动包括指定性内容和非指定性内容两部分。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三方面内容。第七章教学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儒家思孟学派在礼记中庸中进一步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理论。19世纪初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第一个试图按照心理活动的规律来分析教学过程,他根据兴趣和注意的分析,提出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阶段论。后来他的学生席勒又将“明了”分为“预备”和“提示”两部分。19世纪末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依据学生在“做中学”的认识发展过程,提出了教学过程的五个阶段“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五步教学法。教学过程是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为(1)间接性与简捷性。2交往性与实践性。3教育性与发展性。4引导性与指(2)导性。教学过程规律(3)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4)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最典型的是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形式教育论代表人物英国教育家洛克和瑞士教育家裴思泰洛齐(发展学生智力)。实质教育论的代表人物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和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教授学生生活常识)。(5)掌握知识与形成思想品德相结合。最早明确阐述二者之间辩证关系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提出“教学的教育性”观点。(6)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作用相结合。教学过程的结构一是引起学习动机二是领会知识,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包括使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三是巩固知识四是运用知识五是检查知识我国古代学记中的教学原则有“教学相长”“启发诱导”“藏息相辅”“预”“时”“孙”“摩”“长善救失”。夸美纽斯提出了影响后世的“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自觉性”等五大教学原则。我国,目前中学教学原则主要有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等。直观教具可分两类一类是实物直观,另一类是模象直观。中外教育教都很重视启发性原则。在中国,孔子提出了“不愤不起,不悱不发”的著名教学要求。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教求。苏格拉底在教学中重视启发,形成著名的“产婆术”。第斯多惠也有一句明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发现真理”。巩固性原则。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夸美纽斯提出了教与学的“巩固性原则”;俄国乌申斯基认为复习时学习之母。循序渐进原则。学记要求“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朱熹提出“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夸美纽斯提出“系统性教学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朱熹“孔子施教,各因其材”。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方式有讲述、讲解和讲演三种。(2)谈话法。(3)讨论法。(4)读书指导法。(5)演示法。(6)参观法。(7)练习法。(8)实验法。(9)实习法。教学组织形式是指完成特定的教学人物,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机授课制、分组教学制、道尔顿制和特朗普制。班级授课的辅助形式有现场教学和个别教学。一堂好课的标准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组织有效、体验积极。教学评价的种类根据评价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布鲁姆提出)。根据评价对象分为教师教学评价和学生学习评价。根据评价所运用的方法和标准分相对性评价和绝对性评价。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方法测验法、观察法、调查法和自我评价法等。根据测验的题目和性质为论文式测验、客观性测验、问题情景测验和标准化测验。衡量测验题目的质量指标主要有信度、效度、难度与区分度。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方式考察和考试。考察的方式主要有口头提问、检查书面作业、书面测验等。常用的记分法有百分制和等级制。第8章德育广义的德育泛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地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狭义的教育专指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方面地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地品德地教育活动。德育是由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教育构成。德育地特点社会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1995年颁布的中学德育大纲规定了我国中学德育的目标。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地统一过程。德育过程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我国中学德育的主要原则有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德育的途径是指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如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劳动和社会实践、共青团和少先队活动、班主任工作、校园环境建设等等。德育的方法(1)说服教育法。包括语言说服和事实说服两种。语言说服包括讲解、报告、谈话、讨论和指导阅读等。事实说服包括参观、访问、调查等。(2)情感陶冶法。(3)实际锻炼法。两种形式常规训练和实践锻炼。(4)榜样示范法。(5)评比竞赛法。(6)奖励与惩罚。第九章班级管理班级是学校教育管理的基层组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层组织,也是开展其他教育活动的基层组织。班级是指为实现教育目的而由学校按学生的发展水平所组成的、进行教育教学和学校生活的基层学生组织。班级是学生实现个体社会化的基本单位,它具有满足学生的要求、促进学生的发展、校正学生的行为等功能。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爱拉斯莫斯。19世纪初,英国学校中出现了“导生制”。是根据学胜的年龄和发展水平划分等级,对进度相同的学生系统性地开设科目,编制班级,实施同步教学;并且除教师之外还配备“导生”,他们在教师地指导下对低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与管理。陶行之“小先生制”。班级管理的功能(1)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2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3、锻炼学生能力,4、学会自治自理。班级管理包括制定计划、组织实施、评价总结三个基本环节。班级管理的原则主要有科学性原则、民主性原则、自觉性原则、整体性原则。班级管理的几种模式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学习指导(1)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2)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12生活指导(1)对学生进行礼仪常规教育。(2)指导学生的日常交往。(3)指导学生搞好生理卫生。(4)指导学生遵纪守法。(5)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13班会是以班级为单位,在办主任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主持进行的全班性会务活动。14班会的特点集体性、自主性和针对性。15班会一般有三类常规班会、生活会和主题班会。16主题班会的形式主题报告会、主题汇报会、主题讨论会、科技小制作成果展评会、主题竞赛、主题晚会等。17主题班会的组织确定主题、精心准备、具体实施、效果深化等几个阶段。18组织主题班会注意的问题主题不能过杂;要有的放矢;办主任要做好“导演”而不是“演员”。19班主任与家长通讯联系方式主要有书信联系,学生手册或学校家庭联系手册联系,电话联系,网络联系等。教育基础知识专项练习试题第1组题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A对B错答案B2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五条新的教学原则,不在此列的一条是()A高难度原则B高速度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答案C3将对象从背景中分化出来的知觉特性是()A选择性B恒常性C理解性D整体性答案A第2组题1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A对B错答案B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A心理过程B信息过程C认识过程答案C3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进程是()A先快后慢B先慢后快C等速的D匀加速的答案A第3组题1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A对B错答案A2“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所体现的德育原则是()A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B知行统一的原则C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答案C3追求个人特有潜能的充分发挥以及理想和人的价值的完美实现属于()A生理与安全需要B尊重需要C归属与爱的需要D自我实现需要答案D第4组题1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A对B错答案B2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B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C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答案A3“情急生智”所描述的一种情绪状态是()A心境B激情C应急D理智答案C第5组题1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加主动地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A对B错答案A2在三结合教育中,占主导地位的是()A家庭教育B学校教育C社会教育答案B3“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俗语为人格的哪种特点作了最好的诠释()A稳定性B独特性C整合性D功能性答案B第6组题1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有权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总的设计。A对B错答案B2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而又特殊的教育途径是()A课外校外教育B各科教学C班主任工作答案C3早晨的学习效果一般较好,这是因为这一阶段的学习不受下列哪一选项的干扰()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单一抑制D双重抑制答案A第7组题1发展性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改革就是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的改革。A对B错答案B2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A主导地位B主体地位C被动地位答案B3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能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是()A性格B气质C能力D兴趣答案C第8组题1注意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A对B错答案B2在社会心理学中,由于第一印象的形成所导致的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A近因效应B首因效应C最近效应答案B3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_课程,自小学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_课时。()A必修33B必修11C选修33D选修34答案A第9组题1解决复杂问题,中等偏低的兴奋水平比较有利。A对B错答案A2“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哪一种德育方法()A陶冶教育B榜样示范C品德评价答案A3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答案B第10组题1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不是同步的。A对B错答案A2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A感知教材、形成表象B理解教材、形成概念C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答案B3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这是下列哪种气质类型的特点()A胆汁质B粘液质C多血质D抑郁质答案A第11组题1智力年龄的概念是比纳提出的。A对B错答案A2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A示范性B复杂性C主体性答案A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解答问题有启示作用的相类似的事物叫()A原型B原型启发C问题情境D问题对象答案A第12组题1良好的记忆力是天才的特征之一。A对B错答案A2教育科学有诸多的分支学科,其中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A教育学B教育心理学C教学论答案A3记忆过程包括()A识记、保持和遗忘B识记、再认和回忆C识记、保持和联想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答案D第13组题1强调教师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表明传授知识已经不再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了。A对B错答案B2哪个社会的教育具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特点()A原始社会B古代社会C资本主义答案B3野战部队身穿迷彩服以达到与周围背景相混淆的效果,这主要是利用知觉的()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答案B第14组题1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把实验新课程的过程作为自己专业成长的过程。A对B错答案A2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A观察力B想象力C思维力答案C3闭卷考试时,学生主要的记忆活动是()A识记B保持C再认D回忆答案D第15组题1个体早期的心理发展对人的一生有深远的影响。A对B错答案A2“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A复杂性、创造性B主体性、示范性C长期性、间接性答案B3受过去经验与习惯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是()A原型B定势C迁移D原型启发答案B第16组题1在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中先天遗传起决定作用。A对B错答案B2“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B启发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答案C3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原则是()A自然适度B克服羞怯C真实坦诚D留有余地答案A第17组题1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的智慧只停留在动作水平。A对B错答案A2“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答案C3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答案A第18组题1记忆是一个被动保持信息的系统。A对B错答案B2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教师劳动的哪种特点()A主体性B创造性C示范法答案C3当一个人的外表具有魅力时,他的一些与外表无关的特征也常常被肯定,这种现象被称为()A宽大效应B晕轮效应C中心品质D刻板印象答案B第19组题1新课程提倡的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就是要求老师讲课时多提问,学生积极地举手回答。A对B错答案B2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A教育现象B教育方针C教育政策答案A3智力测验中解释测验结果的依据是()A信度B效度C智商D常模答案D第20组题1行动研究法的操作步骤和程序一般是计划行动考察反思。A对B错答案A2澳大利亚的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录像带并向空中抛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这种直观的手段是()A实物直观B模象直观C虚拟直观答案B3活动方式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在执行方面能达到高度的完善和自动化的阶段是()A操作定向B操作模仿C操作整合D操作熟练答案D第21组题1布卢姆将认知目标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A对B错答案A2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A大学B中庸C春秋答案A3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下所引起的情绪状态称为()A心境B应激C激情D热情答案B第22组题1教学设计中、教师了解不同的学生特定有效的学习方式可以改进教学设计质量。A对B错答案A2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上课B备课C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答案A3在全人类中,智力呈()A常态分布B偏态分布C正偏态分布D负偏态分布答案A第23组题1在考试改革方面,纸笔测验仍然是考试的唯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A对B错答案B2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A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B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C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答案B3人们看书时,用红笔画出重点,便于重新阅读,是利用知觉的哪种特性()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答案A第24组题1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基本特点是人机互动与交流。A对B错答案A2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是()A活动课程B学科课程C必修课程答案C3能力是一个人顺利完成活动的()A个性心理条件B心理过程C生理条件D个性倾向性答案A第25组题1头脑风暴法是一种集体激励的策略。A对B错答案A2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形式为()A自觉性B独立性C创造性答案C3一般地,教学中的感知可以区分为如下方式()A学习感知、生活感知B课内感知和课外感知C直接感知、间接感知D形象感知、抽象感知答案C第26组题1“学”主要指获取知识技能,“习”主要指巩固知识技能。A对B错答案A2“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A直观性原则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答案C3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种情绪状态属于()A激情B应激C心境D热情答案C第27组题1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A对B错答案B2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A个别教学B课外教学C课堂教学答案C3“矫正错误”是注意的()A选择功能B整合功能C维持功能D调节和监督答案D第28组题1在知识、技能、行为方面的临时性变化也是学习。A对B错答案B2“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求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是()A因材施教原则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答案C3“灵感或顿悟”是()A创造思维B再现思维C分析思维D直觉思维答案D第29组题1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就是编写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教材。A对B错答案B2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这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有()A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B精深的专业知识C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答案A3鲁班发明锯是借助()A定势B变式C问题D原型启发答案D第30组题1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唯一的结论。A对B错答案A2课外教育与课堂教学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A师生共同参加的B学生自愿选择的C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答案C3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反映是()A感觉B知觉C表象D后像答案B第31组题1负强化就是惩罚。A对B错答案B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A连续性B创造性C长期性答案C3校本教研的核心要素是()A自我反思B同伴互助C专业引领D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答案D第32组题1非智力因素可以通过教育手段加以培养。A对B错答案A2气质类型()A有好有坏B都是好的C无好坏之分答案C3校本教研的基本特征是()A基于学校B在学校中C为了学校D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答案D第33组题1家长具有很强的暴力倾向,子女相对来说也比较容易对人采取侵犯性行为。A对B错答案A2少年早慧和大器晚成表现了()A能力类型差异B能力水平差异C能力表现早晚的年龄差异答案C3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A以综合课程为主B以分科课程为主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答案A第34组题1看见武器的人比没有看见武器的人具有更强烈的攻击性行为。A对B错答案A3智力的高级表现是()A创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