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_第1页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_第2页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_第3页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_第4页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1996年7月,国务院召开了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会议确定了国家环境保护“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发布了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部署了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和跨世纪绿色工程规划。“九五”计划确定到2000年力争使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得到基本控制,部分城市和地区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国务院决定“到2000年,全国所有工业污染源排放污染物要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标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使本辖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总量指标内”。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们除了要依法做好新污染源控制及老污染源限期达标,实行清洁生产等工作外,还要在工业污染防治工作中适时实ISO14000系列标准,并把ISO14000国际标准与中国现行的环境管理制度相结合,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环境管理体系,并逐步地加以实施,这是实施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1996年9月1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发布了ISO14001和ISO14004两个国际标准,同年10月1日,又发布了ISO14010、ISO14011和ISO14012三个国际标准。为了有效地在我国开展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工作,促进企业节约资源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物排放。同时,为了学习国际先进的环境管理经验,在环境管理审核上与国际接轨,国家环境保护局将五个正式国际标准转化为中国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作为各地区、各部门进行环境管理研究、宣传和人员培训时使用,并作为环境管理体系咨询、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技术依据。本指南的附录为提示性附录。本指南由国家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是由各国标准化团体ISO成员团体组成的世界性的联合会。制定国际标准的工作通常由ISO的技术委员会完成。各成员团体若对某技术委员会已确定的标准项目感兴趣,均有权参加该技术委员会的工作。与ISO保持联系的各国际组织(官方的或非官方的)也可以参加有关工作。在电工技术标准化方面,ISO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由技术委员会通过的国际标准草案提交各成员团体表决,只有取得至少75参加表决成员团体的同意,才能作为国际标准公布。国际标准ISO14001、ISO14004是由ISO/TC207技术委员会(环境管理)的第一分技术委员会SC1(环境管理体系)制定的。国际标准ISO14010、ISO14012是由ISO/TC207(环境管理)的第二分技术委员会SC2(环境审核与有关的环境调查)制定的。本标准的附录仅供参考。GB/T240011996引言现在,各种类型的组织都越来越重视通过依照环境方针和目标控制其活动、产品或服务对环境的影响,以实现并证实良好的环境表现(行为)。这是由于有关的立法更趋严格,促进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和其他措施都在陆续出台,相关方对环境问题包括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也在普遍增长。许多组织已经推行了环境“评审”或“审核”,以评定自身的环境表现(行为)。但仅靠这种“评审”和“审核”本身,可能还不足以为一个组织提供保证,使之确信自己的环境表现(行为)不仅现在满足,并将持续满足法律与方针要求。要使评审或审核行之有效,须在一个结构化的管理体系内予以实施,并将其纳入全部管理活动的整体。国际环境管理标准旨在为组织规定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要素,它们可与其他管理要求相结合,帮助组织实现环境目标与经济目标。如同其他国际标准一样,这些标准不是用来制造非关税贸易壁垒,也不增加或改变一个组织的法律责任。本标准规定了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该体系拟适用于任何类型与规模的组织,并适用于各种地理、文化和社会条件。其运行模式如图1所示。体系的成功实施有赖于各个层次与职能,特别是最高管理者的承诺。这样一个体系可供组织据以建立一套程序,用来设立环境方针和目标,实现对它们的符合,并向外界进行展示这种符合性;同时这一体系还可用来评定程序的有效性。本标准的总目的是支持环境保护和污染预防,协调它们与社会需求和经济需求的关系。应当指出的是,其中许多要求是可以同时或重复涉及的。本规范提出了对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认证/注册和(或)自我声明的要求,它和用来为组织实施或改进环境管理体系提供一般性帮助的非认证性指南有重要差别。环境管理包容了全方位的内涵,其中有些还具有战略性与竞争性含义。一个组织可以通过展示对本标准的成功实施,使相关方确信它已建立了妥善的环境管理体系。关于环境管理支持技术指南见其他标准。本标准仅包含那些用于认证、注册和(或)自我声明目的,可以进行客观审核的要求。需要得到对环境管理体系中诸多问题更加全面指导的组织,可参阅GB/T240041996(环境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图1本标准环境管理体系EMS模式应当说明的是,本标准除了要求在方针中对遵循有关法律、法规和进行持续改进作出承诺外,未提出对环境表现(行为)的绝对要求,因而两个从事类似活动但具有不同环境表现(行为)的组织,可能都是遵守本标准要求的。系统地采用和实施一系列环境管理手段,有助于得到对所有相关方都是最优化的结果。然而,采用本标准本身,并不能保证取得最优化环境结果。为了实现环境目标,环境管理体系应能促进组织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根据需要考虑采用最佳可行技术。同时充分考虑到采用该技术的成本效益。本标准不拟涉及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方面的因素,因而不包含与之有关的要求,但它并不刻意限制一个组织将这方面要素纳入整个管理体系,尽管它的认证/注册过程仅适用于环境管理体系方面的内容。本标准与GB/T19000系列质量体系标准遵循共同的管理体系原则,组织可选取一个与GB/T19000系列相符的现行管理体系,作为其环境管理体系的基础。但应当看到,管理体系各要素的应用会因不同目的和不同相关方而异。质量管理体系针对的是顾客需要,而环境管理体系则针对众多相关方和社会对环境保护的不断发展的需要。本标准中规定的管理体系要求,不必独立于现行的管理体系要素。在一些情况下,可对现行管理体系要素加以修改,使之适合本标准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ISO14001ENVIRONMENTALMANAGEMENTSYSTEMSSPECIFICATIONWITHGUIDANCEFORUSE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使一个组织能够根据法律要求和重大环境影响信息,制定环境方针与目标。它适用于那些可为组织所控制,以及可能希望组织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但它本身并未提出具体的环境表现(行为)准则。本标准适用于任何有下列愿望的组织A)实施、保持并改进环境管理体系;B)使自己确信能符合所声明的环境方针;C)向外界展示符合性;D)寻求外部组织对其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注册;E)对符合本标准的情况进行自我鉴定和自我声明。本标准中所有的要求都适用于任何一个环境管理体系。其应用程度取决于组织的环境方针、活动性质、运行条件等因素。本标准还在附录A中对如何使用本规范提供了提示性的指南。对于本标准的任何应用,都应明确界定其范围。注为使用方便起见,“规范”部分和附录A中的条目采用了互相对应的序号,例如,433和A33的内容都是关于环境目标和指标的叙述,454和A54的内容都是关于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等。2引用标准目前尚无引用标准。3定义下列定义适用于本标准1持续改进CONTINUALIMPROVEMENT强化环境管理体系的过程,目的是根据组织的环境方针,实现对整体环境表现(行为)的改进。注该过程不必同时发生于活动的所有方面。2环境ENVIRONMENT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注从这一意义上,外部存在从组织内延伸到全球系统。3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ASPECT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注重要环境因素是指具有或能够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4环境影响ENVIRONMENTALIMPACT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5环境管理体系ENVIROMENTALMANAGEMENTSYSTEMS整个管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环境方针所需的组织机构、计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6环境管理体系审核ENVIRONMENTALMANAGERNENTSYSTEMAUDIT客观地获取审核证据并予以评价,以判断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是否符合所规定的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准则的一个以文件支持的系统化验证过程,包括将这一过程的结果呈报管理者。7环境目标ENVIRONMENTALOBJECTIVE组织依据其环境方针规定自己所要实现的总体环境目的,如可行应予以量化。8环境表现(行为)ENVIRONMENTALPERFORMANCE组织基于其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对它的环境因素进行控制所取得的可测量的环境管理体系结果。9环境方针ENVIRONRNENTALPOLICY组织对其全部环境表现(行为)的意图与原则的声明,它为组织的行为及环境目标和指标的建立提供了一个框架。10环境指标ENVIROMENTALTARGET直接来自环境目标,或为实现环境目标所需规定并满足的具体的环境表现(行为)要求,它们可适用于组织或其局部,如可行应予以量化。11相关方INTERESTEDPARTY关注组织的环境表现(行为)或受其环境表现(行为)影响的个人或团体。12组织ORGANIZATION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公司、集团公司、商行、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或社团,或是上述单位的部分或结合体,无论其是否法人团体、公营或私营。注对于拥有一个以上运行单位的组织,可以把一个运行单位视为一个组织。13污染预防PREVENTIONOFPOLLUTION旨在避免、减少或控制污染而对各种过程、惯例、材料或产品的采用,可包括再循环、处理、过程更改、控制机制、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材料替代等。注污染预防的潜在利益包括减少有害的环境影响、提高效益和降低成本。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1总要求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本章描述了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2环境方针最高管理者应制定本组织的环境方针并确保它A适合于组织活动、产品或服务的性质、规模与环境影响;B包括对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的承诺;C包括对遵守有关环境法律、法规和组织应遵守的其它要求的承诺;D提供建立和评审环境目标和指标的框架;E形成文件,付诸实施,予以保持,并传达到全体员工;F可为公众所获取。1规划(策划)1环境因素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确定其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它能够控制,或可望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从中判定那些对环境具有重大影响,或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组织应确保在建立环境目标时,对与这些重大影响有关的因素加以考虑。组织应及时更新这方面的信息。2法律与其他要求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用来确定适用于其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环境因素的法律,以及其它应遵守的要求,并建立获取这些法律和要求的渠道。3目标和指标组织应针对其内部每一有关职能和层次,建立并保持环境目标和指标。环境目标和指标应形成文件。组织在建立与评审环境目标时,应考虑法律与其他要求,它自身的重要环境因素、可选技术方案、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以及各相关方的观点。目标和指标应符合环境方针,并包括对预防污染的承诺。4环境管理方案组织应制定并保持一个或多个旨在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的环境管理方案,其中应包括A规定组织的每一有关职能和层次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的职责,B实现目标和指标的方法和时间表。如果一个项目涉及到新的开发和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或服务,就应对有关方案进行修订,以确保环境管理与该项目相适应。1实施与运行1组织机构和职责为便于环境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应当对作用、职责和权限作出明确规定、形成文件,并予以传达。管理者应为环境管理体系的实施与控制提供必要的资源,其中包括人力资源和专项技能、技术以及财力资源。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指定专门的管理者代表,无论他(们)是否还负有其他方面的责任,应明确规定其作用、职责和权限,以便A确保按照本标准的规定建立、实施与保持环境管理体系要求;B向最高管理者汇报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以供评审,并为环境管理体系的改进提供依据。1培训、意识与能力组织应确定培训的需求。应要求其工作可能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所有人员都经过相应的培训。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使处于每一有关职能与层次的人员都意识到A符合环境方针与程序和符合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B他们工作活动中实际的或潜在的重大环境影响,以及个人工作的改进所带来的环境效益;C他们在执行环境方针与程序,实现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包括应急准备与响应要求方面的作用与职责;D偏离规定的运行程序的潜在后果。从事可能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工作的人员应具备适当的教育、培训和(或)工作经验,从而胜任他所担负的工作。1信息交流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用于有关其环境因素和环境管理体系的A组织内各层次和职能间的内部信息交流;B与外部相关方联络的接收、文件形成和答复。组织应考虑对涉及重要环境因素的外部联络的处理,并记录其决定。1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组织应以书面或电子形式建立并保持下列信息A对管理体系核心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描述;B查询相关文件的途径。1文件控制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以控制本标准所要求的所有文件,从而确保A文件便于查找;B对文件进行定期评审,必要时予以修订并由受权人员确认其适宜性;C凡对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具有关键作用的岗位,都可能得到有关文件的现行版本;D迅速将失效文件从所有发放和使用场所撤回,或采取其他措施防止误用;E对出于法律和(或)保留信息的需要而留存的失效文件予以标识。所有文件均须字迹清楚,注明日期(包括修订日期),标识明确,妥善保管,并在规定期间内予以留存。应规定并保持有关建立和修改各种类型文件的程序与职责。1运行控制组织应根据其方针、目标和指标,确定与所标识的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运行与活动。应针对这些活动(包括维护工作)制定计划,确保它们在程序规定的条件下进行。程序的建立应符合下述要求A对于缺乏程序指导可能导致偏离环境方针和目标与指标的运行,应建立并保持一套以文件支持的程序;B在程序中对运行标准予以规定;C对于组织所使用的产品和服务中可标识的重要环境因素,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管理程序,并将有关的程序与要求通报供方和承包方。1应急准备和响应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以确定潜在的事故或紧急情况,做出响应,并预防或减少可能伴随的环境影响。必要时,特别是在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后,组织应对应急准备和响应的程序予以评审和修订。可行时,组织还应定期试验上述程序。1检查和纠正措施1监测和测量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套以文件支持的程序,对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运行与活动的关键特性进行例行监侧和测量。其中应包括对环境表现、有关的运行控制、对组织环境目际和指标符合情况的跟踪信息进行记录。监测设备应予校准并妥善维护,并根据组织的程序保存校准与维护记录。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个以文件支持的程序,以定期评价对有关环境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2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用来规定有关的职责和权限,对不符合进行处理与调查,采取措施减少由此产生的影响,采取纠正与预防措施并予完成。任何旨在消除已存在和潜在不符合的原因的纠正或预防措施,应与该问题的严重性和伴随的环境影响相适应。对于纠正与预防措施所引起对程序文件的任何更改,组织均应遵照实施并予以记录。3记录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用来标识、保存与处置有关环境管理的记录。这些记录中还应包括培训记录和审核与评审结果。环境记录应字迹清楚,标识明确,具备对相关活动、产品或服务的可追溯性。对环境记录的保存和管理应使之便于查阅,避免损坏、变质或遗失。应规定其保存期限并予记录。组织应保存记录,在对其体系及自身适宜时,用来证明符合本标准的要求。4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组织应制定并保持用于定期开展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一个或多个方案和一些程序,进行审核的目的是A判定环境管理体系1是否符合对环境管理工作的预定安排和本标准的要求;2是否得到了正确的实施和保持。B向管理者报送审核结果。组织的审核方案(包括时间表)的制定,应立足于所涉及活动的环境重要性和以前审核的结果。为全面起见,审核程序中应包括审核的范围、频次和方法,以及实施审核和报告结果的职责与要求。1管理评审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按其规定的时间间隔,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体系的持续适用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管理评审过程应确保收集必要的信息,以供管理者进行评价工作。评审工作应形成文件。管理评审应根据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结果、不断变化的客观环境和持续改进的承诺,指出对方针、目标以及环境管理体系的其他要素加以修正的可能的需要。附录A(提示的附录)规范使用指南本附录对“要求”作了进一步说明,以防止对“规范”的错误解释。本附录仅涉及第4章中所述的关于“要求”的内容。1总要求实施“规范”所规定的环境管理体系的目的,是改进环境表现(行为)。“规范”立足于这样一个基本概念,即组织将定期评审与评价其环境管理体系,以寻求对它进行改进的可能性并予以实施。而对环境管理体系的改进,是为了实现环境表现(行为)的进一步改进。环境管理体系为持续改进的实现提供了一个结构化的过程,改进的程度和范围由组织根据其经济状况和其他客观条件自行决定。尽管可以期望通过采用系统化的方法,实现环境表现(行为)上的某些改进,但应当认识到,环境管理体系毕竟只是一种工具,其作用是帮助组织去实现和系统地控制它自己设定的环境表现(行为)水准。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本身并不必然地导致立即降低有害环境影响的结果。是在整个组织内,还是仅在一些特定的工作部门或活动中实施本标准,可由组织自行决定。如果仅在特定的工作部门或活动中实施,可以采纳组织内其他部分业已建立的方针和程序,用来满足本标准的要求,只要它们适用于行将采用本标准的这些特定部门或活动。环境管理体系的详尽与复杂程度,文件提供的程度,支持体系运行的资源,都取决于组织的规模及其所从事活动的性质,对于中小型企业尤其如此。把环境事务纳入整个管理体系,将有助于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同时有助于提高效能,明确责任。本标准规定的管理体系要求,是建立在一个由“计划(策划)、实施、检查、评审”诸环节构成的动态循环过程的基础上。该体系应使组织能够A制定适宜的环境方针;B确定其过去、当前或计划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的环境因素,以判定其中的重大环境影响;C确定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D确定优先事项,建立适当的环境目标和指标;E建立组织机构,制定方案,以实施环境方针,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F顺利开展规划(策划)、控制、监测、纠正措施、审核与评审活动,以确保对环境方针的遵循和环境管理体系的持续适宜性。G根据不断变化的客观条件作出修正。1环境方针环境方针是实施与改进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的推动力,具有保持和潜在改进环境表现(行为)的作用。因此,环境方针须反映最高管理者对遵循有关法律和保证持续改进的承诺。环境方针是组织建立目标和指标的基础。对方针的规定应当作到意义明确,使内、外相关方都易于理解。应当对方针进行定期评审与修订,以反映不断变化的条件和信息。方针的应用范围应当是可以明确界定的。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规定其环境方针并将其形成文件。如果它从属于一个更大的组织,其环境方针还应符合后者的方针,并得到后者的认可。注最高管理者可以是对组织负有执行职责的个人或集体。2规划(策划)A31环境因素431提供了一个过程,组织可据此确定哪些重要环境因素应作为其的环境管理体系的优先事项。该过程应考虑到分析工作的费用和时间,以及可靠数据的可得性。可以利用出于法规或其他目的所取得的现有信息。组织还可以把他们所关心的环境因素的实际控制程度也纳入考虑范围。组织应当考虑其现行的,以及与此有关的过去的活动、产品和(或)服务所伴随的投入和产出,以确定自身的环境因素。如果一个组织尚未建立环境管理体系,首先应当通过评审的方式来确定自己的环境状况,这样做的目的,是对组织所具有的一切环境因素予以考虑,以此作为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基础。已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的组织,可以不进行这一评审。评审范围应覆盖下列四个关键方面A法律、法规要求;B重要环境因素的确定;C对所有现行环境管理活动与程序的审查;D对来自以往事件调查的反馈意见的评价。在所有情况下,都应当考虑到组织内的正常和异常运行条件,以及可能发生的紧急状态。评审的适宜作法可包括使用调查表、面谈、直接检验和测量,利用以往审核或其他评审的结果等,应视活动性质而定。应对涉及下列因素的工作部门的活动所伴随的重要环境因素的确定予以考虑A向大气的排放;B向水体的排放;C废物管理;D土地污染;E原材料与自然资源的使用;F其他当地环境问题和社区性问题。这一过程中应考虑到正常运行条件,关闭与启动时的条件,以及可合理预见的情况或紧急状态所伴随的潜在的重大环境影响。这一过程的目的在于确定与活动,产品或服务所伴随的重大环境影响,而不要求作具体的生命周期评价。组织无须对它的每一种产品、部件和原材料投入都作出评价。他们可以从活动、产品或服务中选择出某些属类,从中确定那些最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因素。对产品环境因素的控制和影响,因组织所面临的市场情况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相对说来,组织的承包方或供方的控制作用较微弱,而由于组织负责产品的设计,它能通过这一过程明显地改变环境因素,如通过更换某种输入材料。考虑到组织在他们产品的使用和处置过程中控制作用有限,在可行时,他们应考虑建立适当的贮运与处置机制。但这一规定不意味着改变或增加组织的法律责任。A32法律与其他要求组织应遵守的其他要求示例A行业规范;B与有关机构的协定;C非法规性指南。A33目标和指标凡属可行,目标均应具体,指标均应可测量,必要时应将预防措施考虑在内。对技术的选择,可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考虑选用效益高、成本低。适于应用的最佳可行技术。正文中提及对组织的财务要求,不意味着组织必须采取环境成本核算。A34环境管理方案制定与执行一个或多个方案是成功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的一个关键要素。方案中应说明如何实现组织的环境目标和指标,包括时间进度和负责实施环境方针的人员。方案可予细化,具体到组织运行的基本要素。方案中应包括对新活动的环境评审。在适当和可行时,无论对现行还是新增的活动、产品或服务,方案中可包括对计划设计、生产,营销和处置的考虑。对于产品,可从设计、材料、加工、使用及最终处置等方面进行考虑。对于安装工作或工艺上的重大修改,可从计划、设计、施工、试运行、运行,以及根据组织决定的适当时间予以关闭等方面考虑。1实施与运行A41组织结构和职责环境管理体系的成功实施需要组织内全体员工的承诺。因此,不能认为环境上职责仅限于环境职能部门,事实上,组织内的其他部门,如运行管理部门,人事部门等,也可以有这方面责任。这一承诺始于最高管理者,他(们)应制定组织的环境方针并确保环境管理体系的实施。作为上述承诺的一部分,是指定专门的管理者代表,规定他(们)对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的职责和权限。对于大型或复杂的组织,可以有不止一个管理者代表。对于中、小型企业,可由一个人承担这些职责。最高管理者还应确保提供环境管理体系的实施与保持所需的适当的资源。另一重要事项是妥善规定环境管理体系的关键职责,并落实到有关人员。A42培训、意识和能力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确定培训需求的程序。同时,它还应要求代表它工作的承包方证实其员工接受过必要的培训。管理者应对确保人员胜任性(特别是行使环境管理职能的人员)所需的经验、能力和培训水平予以确定。A43信息交流组织应实施对有关信息和相关方要求的接受、归档与答复的程序。该程序可包括与相关方的对话和对他们所关注的问题的考虑。在某些情祝下,对相关方所关注事务的答复中,可包含有关组织运行所造成的环境影响的内容。这些程序中,还应包含就应急计划和其他问题与官方机构的联络事宜。A44环境管理体系文件文件内容应足够详尽,以充分描述环境管理体系的核心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情况。同时,还应能指示出获取关于环境管理体系中具体运行部分的更详细信息的途径。可将环境文件纳入组织实施的其他体系的文件。不强求编制专门手册。有关文件应包括A过程信息;B组织机构图;C内部标准与运行程序;D现场应急计划。A45文件控制445旨在确保组织对文件的建立与保持能够充分适应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的需要。但组织应将主要注意力放在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及其环境表现(行为)上,而不应过分追求一个繁琐的文件控制系统。A46运行控制将来修订时可能会增添这方面的内容。A47应急准备和响应将来修订时可能会增添这方面的内容。1检查与纠正措施A51监测和测量将来修订时可能会增添这方面的内容。A52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组织在制定与保持用于调查与纠正不符合的程序时,应包含下列基本内容A确定引起不符合的原因;B确定并实行必要的纠正措施;C实施或修改必要的控制措施,以防再度发生不符合;D记录由纠正措施所导致的对书面程序的任何更改。根据情况的不同,有时纠正措施可能只需略为计划,并能迅速见效,但有时可能是一项复杂、长期的活动。相应的文件应与纠正措施的规模相适配。A53记录用来标识、保持与处置记录的程序,应将重点放在那些为实施与运行环境管理体系所需的和关于环境目标和指标实现程度的记录上。环境记录可包括A关于适用的环境法律与其他要求的信息;B投诉记录;C培训记录;D过程信息;E产品信息;F检查、维护与校准记录;G有关的供方与承包方信息;H事故报告;I应急准备与响应信息;J重要环境因素信息;K审核结果L管理评审。应对机密业务信息的管理给以适当考虑。A54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审核方案与程序应包括A待审核的活动与区域;B审核的频次;C管理与实施审核的职责;D审核结果的通报;E审核员的能力;F如何实施审核。审核工作可由组织内部人员或组织聘请的外部人员承担,无论哪种情况,从事审核的人员都应做到公正,客观。1管理评审为了保持环境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适用性和有效性,从而取得良好的环境表现(行为)。组织的管理者应按规定的时间间隔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与评价。评审范围应当全面,但不必在一次评审中涉及环境管理体系的所有要素,同时评审过程可以延续一段时间。对方针、目标与程序的评审,应由制定它们的相应管理层承担。评审内容应包括A审核结果;B目标和指标的实现程度;C面对变化的条件与信息,环境管理体系是否具有持续的适用性;D相关方关注的问题。观察结果、结论与建议应形成文件,以便采取必要的措施。GB/T240041996引言01综述随着对维护和改善环境质量以及保护人类健康的日益关注,任何规模的组织越来越重视他们的活动、产品或服务对环境的潜在影响。一个组织的环境绩效对于其内部和外部相关方都越来越重要。要实现良好的环境绩效,就要求组织对采用系统的方法和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EMS)做出承诺。本标准旨在为组织实施或改进环境管理体系提供帮助。它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始终保持一致,并适用于各种文化、社会和组织结构。应当注意,只有ISO14001包含那些以认证/注册或自我声明为目的,可予以客观审核的要求。而ISO14004则包括一些实例、说明和可选方案,以便为环境管理体系的实施以强化它和组织全部管理工作的关系提供帮助。一个环境管理体系使组织通过资源配置、职责分工以及对惯例、程序和过程的不断评价,来有序、一致地处理环境事务。本标准对环境管理体系要素进行了阐述,并对实施或加强这样一个体系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同时还向组织提供了关于如何有效地建立、改进或保持环境管理体系的建议。这样一个体系对于一个组织确定并实现其环境目标,以及确保始终满足国家和(或)国际要求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环境管理是组织的全部管理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环境管理体系的设计是一个不断发展和交互作用的过程。实施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所需的组织机构、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应与其他领域(如运行、财政、质量、职业安全卫生)中的现行工作相协调。管理者实施或加强一个环境管理体系的主要原则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几点承认环境管理是组织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建立并保持与内外相关方的信息交流。确定与该组织活动、产品或服务有关的法律要求和环境因素。明确职责,使管理者和员工对环境保护做出承诺。鼓励在产品或过程的生命周期内进行环境规划。建立一个实现预定环境绩效水准的过程。提供适宜和充分的资源,包括培训,不断实现预定的环境绩效水准。对照组织的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评价环境绩效,并寻求适宜的改进。建立一个审核和评审环境管理体系的管理过程;寻求改进体系工进而改进环境绩效的机会。鼓励承包方和供方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组织可考虑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下列不同用途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用于一个组织取得对其环境管理体系的第三方认证/注册或自我声明。使用本标准或其中一部分,指导组织建立和(或)改进其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4不拟用于认证/注册目的。以本标准作为指南,ISO14001作为规范,可适用于某些商务关系中签约双方间的第二方认可。使用相关的ISO文件。对本标准的选用程度取决于如下因素组织的方针;组织的成熟程度是否已具备能为引进系统化环境管理提供便利的系统化管理;组织的市场地位、声誉和外部联系等因素所带来的优势与劣势;组织的规模。本标准可供任何规模的组织使用。与此同时,中、小型企业(SME)的重要性越来越为政府和商业部门所认识。本标准承认并顾及到SME的需要。02环境管理体系的效益组织应实施一个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以帮助保障人类健康与环境不受其产品、活动或服务所带来的潜在影响的危害,并为维护和改善环境质量提供帮助。拥有环境管理体系的组织,可使相关方相信管理者己对实现组织预期的方针、目标和指标作出承诺;重点是放在预防而不是纠正措施上;能提供具备必要的审慎和遵守法规的证据;体系设计体现持续改进的过程。一个将环境管理体系纳入其管理体系的组织,可有效协调环境利益和经济利益,并使之融为一体。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的组织可以获得显著的竞争优势。应确定实施环境管理体系所能获和的经济利益,以便向相关方,尤其是股东证明良好的环境管理对于组织的重要价值。同时,这也使组织得以将环境目标和指标与具体的经济效益联系起来,确保将资源投向最能取得经济和环境效益的地方。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伴随的潜在效益包括使顾客相信存在对可验证的环境管理的承诺;保持良好的公共/社区关系;满足投资者准则,拓展资金来源;降低投保费用;提高企业形象和市场份额;满足卖方认证要求;改进成本控制;减少责任事故的发生;证实具备必要的审慎;降低材料和能源消耗;便于获得许可和授权;促进发展并共享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改善产业与政府机构之间的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环境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ISO14004ENVIRONMENTALMANAGEMENTSYSTEMSGENERALGUIDELINESONPRINCIPLES,SYSTEMSANDSUPPORTINGTECHNIQUES1范围本标准为建立与实施环境管理体系和原则,以及与其他管理体系相协调提供指导。本标准中的指南适用于任何对建立、实施和(或)改进一个环境管理体系感兴趣的组织,无论其规模、类型或成熟程度如何。本指南拟供组织作为自愿使用的内部管理工具,而非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注册的准则。2引用标准目前尚无引用标准。3定义下列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持续改进CONTINUALIMPROVEMENT强化环境管理体系的过程,目的是根据组织的环境方针,改进整体环境绩效。注该过程不必同时发生于活动的所有方面。32环境(ENVIRONMENT组织运行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注在这一意义上,外部存在从组织延伸到全球系统。33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ASPECT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要素。注重要环境因素是指具有或能够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34环境影响(ENVIRONMENTALIMPACT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35环境管理体系(ENVIRONMENTALIMPACT全部管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环境方针所需的组织机构、规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36环境管理体系审核(ENVIRONMENTALMANAGEMENTSYSTEMAUDIT客观地获取证据并予以评价,以判断一个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是否符合该组织所规定的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准则的一个系统化,并形成文件的验证过程,包括将这一过程的结果呈报管理者。37环境目标(ENVIRONMENTALOBJECTIVE)一个组织依据其环境方针规定自己所要实现的总体环境目的,如可行应予以量化。38环境绩效(ENVIRONMENTALPERFORMANCE)一个组织基于其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控制其环境因素所取得的可测量的环境管理体系的成效。39环境方针(ENVIRONMENTALPOLICY)一个组织对其全部环境绩效的意图与原则的陈述,它为建立组织的行为及环境目标和指标提供了一个框架。310环境指标(ENVIRONMENTALTARGET)直接来自环境目标,是为实现环境目标所需规定并满足的具体的环境绩效要求,它们适用于组织或其局部,如可行应予以量化。311相关方(INTERESTEDPARTY)关注组织的环境或受其环境绩效影响的个人或团体。312组织(ORGANIZATION)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公司、集团公司、商行、企业、政府机构或事业单位,或是上述单位的部分或结合体,无论其是否法人团体、公营或私营。注对于拥有一个以上运行单位的组织,可以把一个运行单位视为一个组织。313污染预防(PREVENTIONOFPOLLUTION)采用防止、减少或控制污染的各种过程、惯例、材料或产品,可包括再循环、处理、过程更改、控制机制、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材料替代等。注污染预防的潜在利益包括减少有害的环境影响、提高效益和降低成本。4环境管理体系原则和要素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模式(见图21),体现了一个奉行下列原则的组织的基本观点。原则1承诺和方针一个组织应制定环境方针并确保对环境管理对环境管理体系的承诺。原则2规划一个组织应为实现其环境方针进行规划。原则3实施为了有效地实施,一个组织应提供为实现其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所需的能力和保障机制。原则4测量和评价一个组织应测量、监测和评价其环境绩效。原则5评审和改进一个组织应以改进总体环境绩效为目标,评审并不断改进其环境管理体系。根据以上原则,最好将环境管理体系视为一个组织框架,它需要不断监测和定期评审,以适应变化着的内外部因素,有效引导组织的环境活动。组织的每一个成员都应承担环境改进的职责。图21本标准管理体系运行模式41承诺和方针原则1承诺和方针一个组织应制定环境方针并确保对其环境管理体系的承诺。411总则组织应从有显著效益处入手,例如把重点放在遵守法规,减少责任根源,或更有效地利用材料。随着组织经验的增长及其环境管理体系开始形成,就可以着手开展程序、方案和技术工作,以进一步改进环境绩效。此后,随着环境管理体系的成熟,对环境的考虑便可纳放所有的经营决策。412最高管理者的承诺和领导建立或改进一个环境管理体系,首先需要取得组织最高管理者对改进其活动、产品或服务的环境管理工作的承诺,才能确保成功。最高管理者自始至终的承诺和领导具有决定性作用。413初始环境评审组织可通过初始环境评审,确定其现有的环境状况。初始评审可包括如下内容明确法律和法规要求;识别其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的环境因素,以便判定那些具有或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和责任的环境因素;对照相关的内部准则、外部标准、法规、实施规范和一系列原则及指南,进行环境绩效评价;现行的环境管理惯例和程序;认定与采购和签约活动有关的现行方针和程序;对以往的违章事件进行调查所取得的反馈信息;取得竞争优势的机会;相关方的观点;组织的其他体系中有利或不利于环境绩效的职能或活动。对于上述所有内容,都应考虑到全部运行状况,包括可能的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组织应将初始环境评审的过程和结果形成文件;并确定环境管理体系发展的时机。实用指导初始环境评审一个重要开始步骤是编制一份评审范围清单,其包括组织的活动、特定作业或特定场所。实施评审的一些常用方法包括问卷调查面谈检查清单直接检验和测量记录评审水平对比法1)组织(包括中、小型企业)可从以下一些方面寻求外部帮助;主管法律和许可授权的政府机构地方或地区性图书馆或数据库从事信息交换的其他组织产业协会较大的客户组织所用设备的制造商业务关系(诸如废物运输和处置部分等)专业机构1水平对比法是研究最佳操作的一项技术,可以是组织内部、同行业或其他行业中的最佳操作,可供组织加以采用或对其进行改进。414环境方针环境方针为组织确定了总的指导方向和行为原则;为组织的环境职责和绩效水准设定了目标,并以此作为评判一切后续活动的依据。国际上越来越多的组织,包括政府部门、产业协会和民间团体都制定了一些指导原则(见附录A中的两个例子)。这类指导原则帮助组织规定其对环境承诺的总范围。同时也帮助不同的组织确立一系列共同的价值观。这类指导原则可帮助组织制定自己的环境方针,它既是个人的,也是该组织的方针。制定环境方针的职责通常属于组织的最高管理者。组织的管理者要对方针的实施负责,并对制定和修改方针提供各种投入。环境方针应考虑到该组织的任务、见解、价值观和信念;相关方的要求和与他们的信息交流;持续改进;污染预防;指导原则;与组织的其他方针(诸如质量、职业健康和安全)协调一致;地区或区域的具体条件;相关的环境法规、法律和其他本组织应遵从的准则。环境方针应考虑的一些问题1组织是否具备了与其活动、产品和服务相应的环境方针2环境方针是否反映了组织的价值观和指导原则3环境方针是否经过最高管理者批准是否已授权专人监督与实施这一方针4环境方针是否能指导环境目标和指标的建立5环境方针是否能指导组织监控有关的技术和管理活动6环境方针包含哪些承诺,如支持持续改进,支持污染预防、监测、满足或高于法律要求,考虑相关的期望等。实用指导环境方针所有活动、产品或服务都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环境方针应体现这一认识。结合附录A中的指导原则进行详尽评审,可有助于拟定适宜的环境方针。方针内容依组织的性质而定。除遵守环境法规外,方针中还可作如下承诺通过对新开发项目实施一体化的环境管理与规则,最大限度地降低它所造成的重大有害环境影响制定环境绩效评价程序和有关的指标参数体现生命周期思想对产品的设计要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使用和处置过程中的环境影响预防污染,减少废物和资源(材料、燃料和能源)消耗,承诺进行回收和循环,而不是只要方便即行处置教育和培训共享环境方面的经验相关方的参与和与他们的信息交流为可持续发展而努力鼓励供方和承包方采用环境管理体系标准42规划原则2规划一个组织应为其环境方针制定规划。421总则与规划有关的环境管理体系要素包括环境因素的确定和相关环境影响的评价;法律要求;环境方针;内部绩效水准;环境目标和指标;环境计划和管理方案。422环境因素的确定和相关环境影响的评价组织的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应建立在认识与其活动、产品或服务相关的环境因素和重大环境影响的基础上。这样便可以确保与这些因素有关的重大环境影响在制定环境目标时得到考虑。确定环境因素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它要判定组织的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积极的或消极的),包括过去的、现在的和潜在的影响。这一过程还包括确定对组织有影响的法律、法规和经营要求。此外,还可以包括确定对健康和安全的影响,以及环境风险评价。确定环境因素和评价环境影响应考虑的一些问题1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包涵那些环境因素2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是否产生重大不利环境影响3组织是否具备评价新项目环境影响的程序4组织所在地是否有特殊的环境要求,如是否环境敏感区域5主动改变或增添活动、产品或服务,对环境因素及其环境影响有何作用6如果一个过程发生故障,其潜在的环境影响有多大或多严重7可能造成环境影响的事件出现频率有多高8从影响、可能性、严重性和频率方面考虑,有那些重要环境因素9这些重大环境影响是地区性、区域性还是全球性的实用指导环境因素的确定和相关环境影响的评价环境因素和环境影响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因果关系。环境因素是指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对环境可能造成有益或有害影响的要求。例如,它可包括水、排气、辐射、噪声、某种材料的消耗或回用。环境影响则是指由环境因素而导致的环境的变化。环境影响的事例可包括水体污染或自然资源枯竭。确定环境因素和评价环境影响的过程有下列四个步骤步骤1选择活动、产品或服务选择的活动、产品或服务应大到能对其进行有意义的验证,小到能对其充分理解。步骤2确定活动、产品或服务的环境因素应尽可能多地确定与选择的活动、产品或服务有关的环境因素。步骤3确定环境影响对每个被确定的环境因素,应尽可能多地确定其环境影响,包括实际的和潜在的,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有关三个步骤内容的事例如下活动、产品或服务因素影响活动搬运有害材料潜在的泄露事件土壤或水污染产品产品改进产品改型后体积减小保护自然资源服务车辆维护废气排放减少空气污染步骤4评价环境影响的重要程度所确定的每一种环境影响的重要程度因组织而异。对环境影响予以量化可有助于进行判断。考虑下述因素可便于评价从环境方面考虑环境影响的规模环境影响的严重程度发生的概率环境影响的持续时间从经营方面考虑有关的法规和法律要求改变环境影响的难度改变环境影响的费用这种改变对其他活动和过程的影响相关方的关注对组织的公众形象的影响423法律和其他要求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用于确定、获取和理解直接适用于其他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环境因素的所有法律以及它应遵守的其他要求。围绕法律和其他要求应考虑的一些问题1组织如何获取并认定相关的法律和其他要求2组织如何跟踪法律和其他要求3组织如何跟踪法律和其他要求的变化4组织如何使员工了解法律和其他要求中的有关信息实用指导法律和其他要求为遵守法规,组织应认定和理解适用于其活动、产品或服务的法规要求。法规可有如下几钟形式针对组织活动的(如现场运行许可)针对组织产品或服务的针对组织所属产业的环境法律授权、执照和许可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认定环境法规及其发展变化;各级政府产业协会商业数据库专业性服务为了跟踪法律要求,组织可建立并保持与其活动、产品或服务有关的所有法律和法规的目录。424内部绩效水准当外部标准不存在或不能满足组织需要时,应确定内部重点和准则并加以实施。内部表现(行为)准则和外部标准可以帮助组织制定其自身目标和指标。实用指导内部绩效水准一个组织需要使用内部绩效水准的领域可有管理体系员工的职责征地资产管理和丧失供方承包方产品管理环境信息交流法规关系意外环境事件的反应和准备环境监测和改进过程风险的降低污染预防和资源保护基本建设项目工艺更改有害材料的管理废物管理水管理(如废水、暴雨、地下水管理)空气质量管理能源管理运输425环境目标和指针组织应制定符合环境方针的目标。这些目标构成环境方针所确定的环境绩效的总体目的。制定目标时,还应考虑与之相关的环境评审结果、所确定的环境因素及其环境影响。随后,可设立环境指标,以便在规定的时间内实现这些目标。指标应是具体并可测量的。在制定这些目标和指标时,应考虑制定可测量的环境绩效指示参数。它们可用作环境绩效评价体系的基础,并可提供环境管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