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安全教育 网络安全教育论文_第1页
大学安全教育 网络安全教育论文_第2页
大学安全教育 网络安全教育论文_第3页
大学安全教育 网络安全教育论文_第4页
大学安全教育 网络安全教育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全理论课考试论文题目网络对大学生影响姓名马冲班级11级工商管理学院土地资源管理系2班学号11108030223手录一摘要3二关键词3三正文31大学生使用网络存在的问题311“网瘾”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危害性极大3111“网恋”对大学生的危害性3112“网游”对大学生的危害4113“网瘾”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危害412利用网络进行违法犯罪行为价值观的危害4121发表不当言论4122扮演黑客,进行网络攻击和入侵5123传播不良信息513大学生网络上当受骗514网络问题对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影响62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对策621加强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622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安全意识教育723富网络教育载体,创新网络教育形式73、结论8四、参考文献8网络对大学生影响一摘要在现代社会,互联网已不可避免的走进了大学校园,使用互联网已是不可避免的趋势。自互联网普及以来,他的巨大功能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益处,可是其负面影响也不可避免的蔓延开来。互联网也给高校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是高校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以及。二关键词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三正文1大学生使用网络存在的问题11“网瘾”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危害性极大“网成”对大学生的危害更大更明显,受害的人数多一些。据不完全统计,大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考试挂科被劝退的很多原因都是因为沉迷网络。大学生“网瘾”主要体现在“网恋”和“网游”。111“网恋”对大学生的危害性大学生基本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QQ号码,有的甚至还不止一个。如MSN、飞信、UC等。特别是一个比较内向、不善交流的学生,对网络聊天工具“情有独钟”。因为他们可以在网络上实现自己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愿望,比如交异性朋友甚或是网上“恋爱”。对于正处于青春萌动时期的大学生,很容易发生“网络恋情”。据调查,更多大学生是不可自拔,深深的陷入其中,逐渐失去对学习的乐趣,直至放弃学业。112“网游”对大学生的危害“网络游戏”的产生可以缓解大学生学习的压力,也能提高其自身的一些能力,比如判断能力,反应能力等。但是,我们又不得不面对其对大学生所带来的负面性。一些大学生过度的迷恋“网游”,经常旷课,最后考试挂科,甚至降级。很多同学最后的结果是被学校辞退或自动退学。113“网瘾”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危害沉迷网络的大学生,容易造成人际关系的淡薄,现实生活的麻木。有的出现了厌学焦虑、心情压抑以及交际冷淡等不良行为,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沉迷网络,使大学生失去了对生活的乐趣,不问实事,对正面的教育和引导产生抵触心理,再加网络上一些具有负面影响的文化攻击和侵蚀,这些都会对生活空虚的大学生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非常不利于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12利用网络进行违法犯罪行为121发表不当言论由于网络的开放性、虚拟性,大学生就可以在不同的网站随意发表自己的观点,这种观点正确与否发表者本人并不在意,他所得到的就是情绪的一种宣泄。这种不负责任的宣泄有可能会对国家,或某个组织,或是对某一个体造成伤害。严重的还会触犯国家的法律,造成犯罪。比如华南理工大学一名学生因个人爱好在电子公告上张贴武器发展的相关信息,造成了国家泄密事件,触犯了国家法律。122充当黑客,网络攻击和入侵大学生是一个具有较高智商的群体,这个群体对新生事物有着更多的好奇心理,网络的开放性使他们可以无所顾忌的放任自己。因此,一些大学生就制造计算机病毒,在网络上进行发布,对他人电脑进行攻击,侵犯其他隐私,甚至盗取国家机密,走上犯罪道路。123传播不良信息互联网提供的内容相当丰富,信息量很大,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是,互联网上存在的大量黄色网站,而在我国上网族中,25岁以下的青少年就占542,由于大学生涉世未深和可塑性较强,使得他们成为最大受害者,对正处在成长阶段的大学生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大学生一旦沉迷于这些不良信息,就会不可自拔,甚至会利用网络传播这些不良信息。13大学生网络上当受骗网络聊天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应运而生,大学生是一个思想活跃的群体,容易接受新生事物,而且喜欢研究和探索,追求时尚。网络聊天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乐趣,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和任何陌生人交流、沟通,甚或是交朋友的平台。因为网络是虚拟的,上网族通过它获取到的信息都是华丽的,而信息是否真实,却缺乏考证。因此,在聊天中对于分辨能力还不是很强的大学生来说,很容易相信网络上的人或信息,使得大学生上当受骗的几率大大增加,人身和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比如,大学生被“网络兼职”广告、“网络中奖”、“网络传销”和等网络虚假信息欺骗的案例很多,主要原因就是大学生对于网络上被一些不法分子所设置的“网络陷阱”辨别力较差。14网络问题对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影响在网络中的大学生不需要真实的姓名、身份,可以隐瞒性别、年龄、身份。在虚拟的空间里,人与人的交往没有责任也没有义务。大学生在网上经常这样缺乏责任感、不诚实,极不利于大学生道德意识的形成和道德行为的培养,势必降低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长期上网的大学生在网上表现出兴奋、注意力集中、反映敏捷等“积极”的情绪状态,在现实的学习和生活中则出现魂不守舍、烦躁不安等情绪,出现对网络的依赖和不可或缺需要的“网络强迫症”。由于大学生恋网,在人机相对封闭的环境里,使得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与别人交往的机会,减弱了与他人交往的愿望。人际交往的减少很容易加剧自我封闭心理,造成人际关系淡化,导致一部分大学生脱离现实,只满足精神需求。甚至还会出现“网络孤独症”等症状,造成人际关系障碍,这对人生的发展是非常有害的。“学会共处”是现代素质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2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对策21加强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互联网的开放、自由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好处。但是互联网的这种自由也不是绝对的,也是有度有边界的,这个度就是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因此,高校可以通过专题学习、法律宣讲、案例展示等形式进行网络法制教育,也可以通过开办网络法制网页、网络论坛来进行更加广泛的宣传教育,使大学生认识到哪些行为在网上是非法的,是法律严令禁止的。22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安全意识教育网络道德是时代的产物,与信息网络相适应,人类面临新的道德要求和选择,于是网络道德应运而生。网络道德是人与人、人与人群关系的行为法则,高校应大力提倡网上道德,树立良好的网上风气,要让大学生懂得不仅在现实中需要尊重他人、遵守伦理道德,在虚拟的网络里也要做到对他人的尊重。任课老师在讲授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同时,要把有关网络安全的相关知识渗透进去。辅导员老师更是要充分利用每次和学生接触的机会,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实现全员育人的效果。加强网络安全教育,使大学生懂得如何在网络中保护自己,不要轻信他人,更不能随意的接受他人的邀请,或将个人信息告知他人,避免上网受骗。通过网络阵地的建设,可以在传播先进文化知识的同时,正确的引导舆论,塑造大学生美好的心灵,使大学生在这种先进文化氛围中去思考和反思,净化灵魂,完善自己。23以网络教育载体,创新网络教育形式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使自己成为网络的驾驭者,而不要成为网络的奴隶。高校要丰富网络载体,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生存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弘扬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使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对网络道德和网络行为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使学生有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创新网络教育形式,为“网瘾”学生建立个人信息档案,进行心理干预和辅导。对无论是因网络聊天还是网络游戏而造成的“网络成瘾”的大学生,根据成瘾的程度不同分别建立个人信息档案,主动关注和关心其学习、生活状态,经常与其谈心和交流,加强其对网络的虚拟性的认识,引导他们把注意力转移到现实生活中。高校应该在充分保证其应有的教学功能外,开发其新的功能,为学生上网提供方便,减少学生到校外网吧上网的次数。在充分满足学生上网需求的同时,监督和培养学生有节制的上网,有选择的上网,使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在高校的有效监控之内。三结论网络在给我们带来巨大益处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坏处。我们青年学生一定要提高对网络的自制力,认清其两面性。合理利用网络。四、参考文献1朱波浅谈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J,经验心得2010(2)2邓英浅谈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08(6)3冬月浅谈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及其对策,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2(4)4联娇温金应浅谈当代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策略,法治与社会,2008(12)“从加到乘”评析静安区教育学院特级教师曹培英万航渡路小学副校长张敏万航渡路小学罗杰张“从加到乘”这节课,罗杰老师上得比较轻松,感觉效果蛮好的。我们发现罗老师的教学设计很有特色,把教材用活了。你能不能介绍一下,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活动安排的意图。罗“从加到乘”是数学新教材第三册第二单元中“乘法的引入”的第二课时。这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在上节课初步接触了几个几,会写连加算式的基础上,让学生懂得同数连加用乘法简便,会把同数连加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怎么写、怎么读,以及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这节课的教学设计,首先是进一步加工教材内容。新课程理念强调不要一味地“教教材”,而是“用教材”。“乘法的引入”这部分教材是由游乐园、几个几和从加到乘三部分组成的。我将游乐园作为一个贯穿全课的情境,利用这个情境展开从加到乘的教学。为此,我适当处理并拓展了教材内容。在引入环节,借助课件让学生观察游乐园里划船的项目,数几个3来引出同数连加。教材中是6个3,但现在的学生计算水平还是比较容易算出答案的。于是,我一边引导学生数数有几个3,一边把6个3拓展到了10个3来进一步感知几个几。这样,当学生要一口气报出10个3连加的算式时,当他们看到长长的板书时,明显地感到同数连加太繁了,造成一种强烈的冲突,他们迫切地想去找到用何种方法使同数连加的算式简便,为乘法的引入打好了基础。其次是采用了自学的方法。这节课中有关乘法的认识、读法、写法和各部分的名称,都是需要学生理解并掌握的。我是用了看书自学的方式,让课本来告诉学生。虽然,他们只有二年级,但是通过新教材一年多的学习,完全有能力独立看书理解。通过课堂实际反馈,学生也的确具备了基本的自学能力。还有就是让学生尝试把同数连加改写成乘法。学生看书自学后,他们是否真正理解了呢这时,关键是让学生交流,通过表达把这些知识内化。反馈后再通过进一步应用,引导学生把引入部分几个几的同数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这个过程既是一种展现数学思维的互动的过程,也是一种数学文化的渗透过程。这个过程始终紧扣课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加号和乘号、加法和乘法的关系。张从实际教学效果看,你的设计思路和安排意图,得到了较好的体现。请你再介绍一下这节课的练习设计是怎样考虑的。特别是谈谈你在用好、用足教材方面的经验。罗如果认真钻研教材,找到教材内容之间的关系,我们会发现新教材中有些内容的设计是可以反复使用的。例如,我在巩固练习层次中引导学生“找找还有什么内容求总数也可以用同数连加来表示的”学生回到游乐园这幅图中找到了有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手中有5个气球。4个5,4520。后面,判断是不是同数连加的香肠图、馒头图的题目和最后把12个小圆点圈一圈,说说有几个几,并用乘法算式表示的这些题目,都是课本前面一课时几个几中的内容。我充分利用课本资源,进行了运用和拓展。比如,由馒头图引出了3个0。张这些练习设计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们还是请曹老师对这节课作一些更深入的分析。曹“从加到乘”这节课的成功经验,罗杰老师刚才自己总结了四点第一,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加工,也就是在理解了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从教学实际出发,对教学内容作出进一步的加工、处理。第二,采用了让学生阅读课本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第三,让学生尝试把同数连加改写成乘法,以此检验学生的阅读成效,是不是真正看懂了。第四,充分利用课本资源,一题多用,一图多用,而且用的比较自然,比较有效。这些都是其他老师可以借鉴的。我再谈三点。首先,从教学目标的达成来看这节课的主要目标是初步认识乘法,具体地说,就是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会写、会读乘法算式,以及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其中最重要的是乘法的含义,包括对引进乘法必要性的认识,即为什么要引进乘法。怎样让学生获得这些认识,当然,最好是让学生自己体会、感悟,而不是简单的办法就是教师讲,学生听。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自己感悟呢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让学生经历从加到乘的过程。这正是这段教材和罗老师这节课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它反映了新的课程观,即课程应当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经历。由此可以看出,教材的这个课题取得非常好,凸现了学习的过程性。老师对教材的加工,把6只小船增加到10只,可以说也是为了让学生经历更为强烈的认知冲突,便于学生感悟乘法的简便。老师对教学的处理,引领学生边观察边数,一个3,两个3一直到十个3,也起到了强化同数连加概念的效果。其次,从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来看在这节课中,学生经历了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也就是由直观的小船,抽象成连加算式,再抽象成乘法算式。还经历了由一般到特殊的思维过程,即由一般的几个几到几个。再次,从数学的人文性来看教师采用话外音的方式,介绍了乘号的来历,乘号为什么用一个来表示,原来,发明者认为,既然乘法是一种特殊的加法,那就把加号旋转45,用来表示乘,不是很好吗。介绍这个背景知识,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乘法与加法的关系。可以说结合教学内容,有机地渗透数学的人文性,是这节课与众不同的一个亮点。罗我感到自己这节课中还有不少可以改进的地方。例如在学生理解了同数连加可以用乘法来表示时,我原先的设计是让学生把2个3、3个3、10个3的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后,一起来考虑1个3可以写成13,更有利于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完整性。可当时在拍摄课堂实录的时候,一紧张把这个环节给漏了,我觉得挺遗憾的。曹不必遗憾。因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