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25课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分层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1页
高中语文 第25课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分层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2页
高中语文 第25课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分层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3页
高中语文 第25课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分层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4页
高中语文 第25课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分层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5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喟然KU舞雩Y师旅L鼓瑟SB浴乎沂Y莫春M比及B曾皙XC千乘CHN率尔SHUI摄乎SH饥馑JND侍坐SH铿尔KN小相XIN哂笑SHN解析C“乘”应读“SHN”。答案C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以俟君子宗庙之事舍瑟而作春服既成B风乎舞雩喟然叹曰端章辅鼓瑟稀C因之以饥馑恃坐裕乎沂宗庙会同D千乘之国冉有无吾以也夫子栖之解析B端章辅端章甫,鼓瑟稀鼓瑟希。C恃坐侍坐,裕乎沂浴乎沂。D无吾以也毋吾以也,夫子栖之夫子哂之。答案A3与例句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以吾一日长乎尔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B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解析C介词,因为。A动词,用、做。B介词,用。D连词,来。答案C4从句式角度看与其余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居则曰“不吾知也。”B如或知尔,则何以哉C异乎三子者之撰D“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解析C介宾短语后置,其余三句均是宾语前置。答案C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是记录春秋末期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B孔子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开办私学的教育家。像“温故而知新”、“举一反三”等,都是他成功的教学经验。C孔子整理过的古籍有诗书礼易乐春秋,也即“六经”。D孟子是孔子学说的集大成者,他和颜回都是孔子当时的学生。解析孔子、孟子出生相距近二百多年,不可能成为师生。答案D阅读与鉴赏二、课内精读22分,选择题每题3分阅读课内语段,回答610题。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6下面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居则曰居闲居,指平日在家的时候。B摄乎大国之间摄夹处。C且知方也方义方,道义。D异乎三子者之撰撰说法,表述。解析D撰才能,指为政的才能。答案D7对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求也为之,比及三年为国以礼,其言不让非曰能之,愿学焉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A相同,相同B不同,不同C不同,相同D相同,不同解析“为”均作动词用,治理;“之”均是代词,但前一个意思是“这些事”,后一个意思是“诸侯”。答案D8加点词用法与其余三句不一样的一项是A端章甫,愿为小相焉B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C风乎舞雩,咏而归D范曾数目项王解析B形容词作名词用,其余三项均是名词作动词。答案B9下面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向学生问志,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孔子给人以态度和蔼、思想明智、胸襟开阔的印象。B子路先回答说,他有治理“千乘之国”的才能,孔子对他的话报之一笑。孔子认为治理国家要讲究礼让,可是子路的话表现得不谦让,所以笑他。C孔子对子路、冉有、公西华所谈的志向逐个加以评价,对冉有和公西华的谦逊态度是满意的,尤其是对公西华,从他的才德看,最适合做一个小司仪官。D曾皙表示不愿做官,但他所描绘的师生暮春郊游的美好图景,正是儒家所向往的“礼治”的最高境界,集中而形象地体现了儒家的政治思想。所以孔子对他的话非常感慨,当即表示赞同。解析“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意思是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相,那谁能来做大事呢因此C中“最适合做一个小司仪官”是误解。答案C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0分1如或知尔,则何以哉3分译文_2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3分译文_3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4分译文_答案1如果有人想了解你们请你们从政,那你们将怎么办呢2我治理它国家,等到三年以后,就可以使那里的百姓勇敢善战,并且懂得为人的道理。3宗庙祭祀和诸侯会同之事,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相,那谁能来做大事呢三、课外拓展23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1112题。8分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论语学而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论语宪问箪食瓢饮,不改其乐;子路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皆所谓不耻者。宋真德秀西山读书记11补出上面材料的空缺部分。4分解析本题考查相关文学常识的识记。平时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答案颜子恶衣恶食12根据上面的材料,简析孔子的观点。4分答_解析本题考查对古代文化经典的理解能力。孔子的观点体现在“贫而乐,富而好礼”“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两句话中,谈论的是在“富”与“贫”时应持怎样的人生态度。答案1贫穷而不抱怨是困难的,富有而不骄横是容易的,故处贫难,处富易,这是孔子对人之常情的体认。2处于贫穷时不仅要保持气节,更要安贫乐道;处于富有时不仅要不骄横,更要谦逊好礼。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314题。7分论语乡党“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句读可以标点为“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13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中孔子对人、马的态度。4分1_2_解析本题考查对传统文化经典论语的解读。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比较句读的不同所显示的语意的不同。1孔子只关心人的伤亡,对马的伤亡则不闻不问。2孔子既关心人的伤亡,也关心马的伤亡,只不过先人后马,先重后轻。答案1贵人贱马2人、马并重或“先人后马”14对照孔子的仁爱观,谈谈你对后一种句读的看法。3分答_解析本题考查对传统文化经典论语的分析评价,要透过现象认识孔子思想的核心。在当时,马很贵,而看护马的大抵都是奴隶贱民,在一般王公贵族眼里,马是比人要值钱得多的。但是,孔子以人道主义关怀,先问人后问马,体现了孔子的人本思想,值得尊敬。答案这种句读体现了后儒对孔子的推崇,但“人马并重”并非孔子的本意。因为孔子的“仁”并非兼爱,他主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1516题。8分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韩非子【注】为吾善自我完善。用使。不什数不能用十来计算,即不到十个。15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4分孔子_韩非子_解析本题两段文字分别截取于论语和韩非子。“仁”是论语这部书的思想核心;韩非子是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子是其代表作品,主张以法治国。答案孔子为政以德韩非子依法治国16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4分答_解析“仁”是论语这部书的思想核心,法家学说强调“法”法律、法令,是要求臣民必须遵守的、“术”权术,是君王控制驾驭臣民的手段和策略、“势”权势,包括地位和权力,是君临臣民的客观条件。法家人物对这些各有侧重,商君任法,申子用术,慎到重势,而韩非子则结合了法、术、势,所以说他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子也是最早提出君权至上以及“三纲”的法家代表人物。所以本题只要抓住了以上几点就不难回答了。答案孔子认为“法政”虽有一定的作用,但也有缺陷,所以要“德治”;韩非子认为能够自我完善的人很少,要管理众人,必须以法治国。两种观点各有侧重,各有偏颇,应相互补充。【参考译文】孔子说“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不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圣人治理国家,不是依赖于人们的自我完善,而是靠那种人们不敢做坏事的局面。要是人们靠自我完善,国内找不出十个;要是形成了人们不敢做坏事的局面,就可以使全国整齐一致。治理国家的人需要采用多数人都得遵守的措施,不能用只有少数人才能做到的办法,因此不应该推崇德治,而应该实行法治。书是我们时代的生命别林斯基书籍是巨大的力量列宁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统莎士比亚书籍是人类思想的宝库乌申斯基书籍举世之宝梭罗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别林斯基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