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2005年中国建材行业煤炭需求研究报告_第1页
(word)-2005年中国建材行业煤炭需求研究报告_第2页
(word)-2005年中国建材行业煤炭需求研究报告_第3页
(word)-2005年中国建材行业煤炭需求研究报告_第4页
(word)-2005年中国建材行业煤炭需求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5年中国建材行业煤炭需求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宏观经济环境分析及预测第一节2004年我国宏观经济总体运行概况第二节2005年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分析第二章煤炭产业概况描述第一节煤炭产业的定义和细分一、煤炭产业的定义二、煤炭产品分类第二节目前全球能源结构分析第三节煤炭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第三章2004年度煤炭产业发展现状分析第一节2004年度煤炭产业平均水平分析一、年度煤炭产业重要经济指标二、煤炭产业总体财务分析第二节2004年度煤炭产业年度需求状况分析第三节2004年度煤炭产业年度生产情况分析(分产品述说)第四节2004年度煤炭产业规模结构分析第五节2004年度煤炭产业所有制结构分析第六节2004年度煤炭产业运输状况分析第四章煤炭产业发展趋势预测第一节所有制结构变化预测第二节集中度变化预测第三节煤炭产业相关政策分析及预测第四节煤炭产业运输状况发展趋势预测第五章建材产业整体状况分析第一节建材产业的定义和细分一、建材产业的定义二、建材产品分类第二节建材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一、建材企业现状分析二、建材产品产量分布结构三、建材产业年度重要财务指标分析第三节建材产业相关政策分析第六章建材产业发展趋势预测第一节行业发展前景预测第二节相关政策发展趋势预测第三节行业集中趋势预测第四节产品结构发展趋势预测一、水泥产量预测二、墙体材料产量预测三、石灰产量预测第七章建材行业煤炭消费量影响因素分析第一节建材行业煤炭消费的行业结构分析第二节水泥、墙体材料和石灰三个子行业煤炭消费量的影响因素分析第三节建材行业其它子行业煤炭消费量的影响因素分析第八章煤炭需求预测第一节煤炭整体需求预测第二节建材产业煤炭需求预测第一章宏观经济环境分析及预测第一节2004年我国宏观经济总体运行概况2004年度,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3651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95。其中,第一产业总值20744亿元,增长63;第二产业总值72387亿元,增长111;第三产业总值43384亿元,增长83。第一、第三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92和290,分别比上年提高52个百分点和28个百分点。2004年我国的总体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如下表1我国2004年总体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年季度总值增长率总值增长率总值增长率总值增长率2004271276982028845156341169464880200458788197617744933821911518788881200493144495125611555163081092895268520041365150952074463723870111433840832004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9,其中服务价格上涨23,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8,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61,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14,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56,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31。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980万人,比预期目标多80万人。全年有510万下岗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比上年末下降01个百分点。2004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68,是1997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2元,实际增长77。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72,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77。按年人均纯收入低于668元的标准,年末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为2610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90万人;按年人均纯收入669924元的标准,年末农村低收入人口为497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640万人。200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073亿元,比上年增长258,增速比上年回落19个百分点。其中,城镇投资增长276,农村投资增长174。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40242亿元,比上年增长248;中部地区投资15126亿元,增长302;西部地区投资13749亿元,增长266。2004年年末国家外汇储备达到6099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2067亿美元。人民币汇率继续保持稳定,年末汇率82765元人民币兑1美元,比上年末上升2个基本点。全年各项税收收入25718亿元(不包括关税和农业税),比上年增加5256亿元,增长257。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达11342亿元,比上年增长381。截至2004年11月20日,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历史性地突破了1万亿美元,预计今年初全球贸易大国排序中,我国将有望超过日本,名列世界第三位。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基础还不稳固,保持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难度加大;在建和新开工项目较多,投资盲目扩张的冲动仍较强;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幅度较高;煤电油运供求关系紧张的矛盾仍然很突出;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资源浪费、环境污染问题还比较严重;部分居民生活仍较困难。第二节2005年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分析2004年的经济增长率是1996年以来的最高经济增长率,该数字也高出原先国家发改委和国内外研究机构普遍预测数字。2005年中国经济形势仍将保持高增长,中央确定2005年增长目标为8,实际增长仍有可能超过预期。主要有五个原因第一是投资的惯性。因为前几年是政府来拉动经济增长,政府投资量很大,项目在建必须继续投资。第二是因为中国目前正处在消费升级阶段。我国居民已进入人均GDP1000美元阶段,人们有扩大居住面积、改善周边环境、买车等消费需求。第三是因为经济增长除了靠改制后的国有企业以外,还要靠民营经济及外商的投资,这些投资是根据市场经济来调节的,只能用政策引导,而这些投资势头正在增加。第四是因为我国当前正处在固定资产大规模更新阶段,其主要原因是因为现在市场竞争更激烈了,环保的要求更严了,国家对于资源的控制也更严了,因此就要求能够更换成消耗原材料少、消耗能源低、对环境污染小的设备。第五是作为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地方各经济主体将努力为完成十五计划采取措施促进经济增长。由于这些原因,我们有理由对2005年中国经济抱乐观的态度经济增长将会继续保持良好势头,经济增长率有望达到859。但是2005年中国经济仍将面临一些不利于经济平稳和快速增长的体制性因素,经济增长将遇到两大约束一是瓶颈约束,如土地、资金、电力、交通运输等;二是市场制约,农村市场还没有真正打开,虽然农民的收入比过去增加快了一点,但是相对来说,广大农村市场没有打开,这限制了中国经济的发展。第二章煤炭产业概况描述第一节煤炭产业的定义和细分一、煤炭产业的定义煤炭产业指的是建国后,我国投资建设了相当规模的煤矿、煤矿配套工程项目和煤矿装备项目,形成了煤炭资源勘探、煤矿生产、煤矿建设、煤炭设备制造、煤炭科研、煤炭教育等比较完整的体系。煤炭产业的发展,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煤炭产业是我国重要的传统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产业和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的国家重点支持的支柱产业。二、煤炭产品分类1褐煤它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煤。其特点是水分高、比重小、挥发分高、不粘结、化学反应性强、热稳定性差、发热量低,含有不同数量的腐殖酸。多被用作燃料、气化或低温干馏的原料,也可用来提取褐煤蜡、腐殖酸,制造磺化煤或活性炭。一号褐煤还可以作农田、果园的有机肥料。2长焰煤它的挥发分含量很高,没有或只有很小的粘结性,胶质层厚度不超过5MM,易燃烧,燃烧时有很长的火焰,故得名长焰煤。可作为气化和低温干馏的原料,也可作民用和动力燃料。3不粘煤它水分大,没有粘结性,加热时基本上不产生胶质体,燃烧时发热量较小,含有一定的次生腐殖酸。主要用作制造煤气和民用或动力燃料。4弱粘煤水分大,粘结性较弱,挥发分较高,加热时能产生较少的胶质体,能单独结焦,但结成的焦块小而易碎,粉焦率高。这种煤主要用作气化原料和动力燃料。51/2中粘煤它具有中等粘结性和中高挥发分。可以作为配煤炼焦的原料,也可以作为气化用煤和动力燃料。6气煤挥发分高,胶质层较厚,热稳定性差。能单独结焦,但炼出的焦炭细长易碎,收缩率大,且纵裂纹多,抗碎和耐磨性较差。故只能用作配煤炼焦,还可用来炼油、制造煤气、生产氮肥或作动力燃料。7气肥煤它的挥发分和粘结性都很高,结焦性介于气煤和肥煤之间,单独炼焦时能产生大量的气体和液体化学物质。最适合高温干馏制造煤气,更是配煤炼焦的好原料。8肥煤具有很好的粘结性和中等及中高等挥发分,加热时能产生大量的胶质体,形成大于25MM的胶质层,结焦性最强。用这种煤来炼焦,可以炼出熔融性和耐磨性都很好的焦炭,但这种焦炭横裂纹多,且焦根部分常有蜂焦,易碎成小块。由于粘结性强,因此,它是配煤炼焦中的主要成分。91/3焦煤它是介于焦煤、肥煤和气煤之间的过渡煤,具有很强的粘结性和中高等挥发分,单独用来炼焦时,可以形成熔融性良好、强度较大的焦炭。因此,它是良好的配煤炼焦的基础煤。10焦煤具有中低等挥发分和中高等粘结性,加热时可形成稳定性很好的胶质体,单独用来炼焦,能形成结构致密、块度大、强度高、耐磨性好、裂纹少、不易破碎的焦炭。但因其膨胀压力大,易造成推焦困难,损坏炉体,故一般都作为炼焦配煤使用。11瘦煤具有较低挥发分和中等粘结性。单独炼焦时,能形成块度大、裂纹少、抗碎强度较好,但耐磨性较差的焦炭。因此,用它加入配煤炼焦,可以增加焦炭的块度和强度。12贫瘦煤挥发分低,粘结性较弱,结焦性较差。单独炼焦时,生成的焦粉很多。但它能起到瘦化剂的作用。故可作炼焦配煤使用,同时,也是民用和动力的好燃料。13贫煤具有一定的挥发分,加热时不产生胶质体,没有粘结性或只有微弱的粘结性,燃烧火焰短,炼焦时不结焦。主要用于动力和民用燃料。在缺乏瘦料的地区,也可充当配煤炼焦的瘦化剂。14无烟煤它是煤化程度最高的煤。挥发分低、比重大、硬度高、燃烧时烟少火苗短、火力强。通常作民用和动力燃料。质量好的无烟煤可作气化原料、高炉喷吹和烧结铁矿石的燃料,以及制造电石、电极和炭素材料等。第二节目前全球能源结构分析一、非再生能源推动全球经济运行人类生活的一切活动都需要能量。凡是能为人类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都可以叫做能源。能源的广泛使用,促使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能源从不同角度可以划分不同的成员,从其产生的方式可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一次能源是指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其中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是千百万年前埋在地底下的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又称为化石能源,它们是当今世界中一次能源的三大支柱,构成了全球能源结构的基本框架。一次能源中还包括水能、太阳能、风能、低热能、海洋能以及核能等。二次能是指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经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的能源。例如电力、蒸汽、煤气、汽油、柴油、重油、液化石油气、酒精、沼气、氢气和焦炭等等,其中电能是最主要的二次能源。一次能源可以进一步分为再生能源和非再生能源两大类。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水力、风力、生物质能、波浪能、潮汐能、海洋温差能等等,它们在自然界可以循环再生。而非再生能源包括煤炭、原油、天然气、油页岩、核能等,使不能再生的,随着使用的过程而不断减少。从国际能源消费结构看,非再生能源和石油、天然气、煤炭和核能仍然是主要品种,水力资源的利用则相对有限。二、发达国家能源消费相对均衡由于非再生资源在能源消费中重要地位,使其必然成为最首要的二次能源电力的基础能源。表2各主要发达国家发电能源结构比例美国英国中欧日本市场煤炭533225天然气1538662核能21235028风能7水电31510其他444从上表中可以看到,主要发达国家的电力能源结构也是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其中煤炭仍是首选的基础能源之一;但结合各国资源的天然禀赋,核能和天然气发电也占较高比重。三、煤炭是全球性的经济能源煤炭在世界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构成中始终占到30以上。从全球范围看,世界煤炭消费的增速一直都高于其他任何能源,包括原油、天然气、水电及核能。据BPPLC统计,2003年全球煤炭消费上升69,而石油消费增幅则为21。同时,尽管在过去的12个月间,煤炭价格飙升80以上,达到50美元/吨左右;但煤炭每生产BTU热量仅需消耗3美元左右的成本,远低于天然气的453美元和石油的394美元。全球性的采矿及煤炭消费的大幅增长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因石油需求加大而对经济造成的压力,并意味着能源消费发生了重大的转变。这种趋势在世界能源需求增长的最主要因素。中国和印度都是煤炭矿藏丰富,而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不足。煤炭是世界储量最丰富的化石燃料。2000年来,世界煤炭探明可采储量为9842亿吨。这也意味着煤炭相对于石油、天然气更具有作为基础能源的长期优势。据国际能源机构的预测,到2020年,世界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消费量分别平均增长19、26和22。在世界煤炭需求量增长中,亚洲呈增长势头,大部分国家年平均增长38左右。四、煤炭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当前世界每年人均能源消费是16吨标准煤,其中发达国家则高达4吨标准煤。国际相同热值的能源价格比例是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5767100;而我国的价格比例为电煤是石油天然气电力5167100;而我国的价格比例为电煤石油天然气电力7“49”37100。煤炭是全球最经济的能源产品,在我国尤其显著。能源是我国经济活动的动力基础,石油构成化工、运输产业的能源基础,而煤炭则协同核能、水利和天然气成为电力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能源基础。第三章2004年度煤炭产业发展现状分析第一节2004年度煤炭产业平均水平分析2004年度煤炭产业重要经济指标表32004年18月煤炭工业规模以上企业产品产量产值销售指标指标名称单位本月止累计去年同期增长率一、主要产品产量原煤合计万煤合计万吨200501316825311917二、生产销售总值工业总产值(当年价格)亿元2239921549724454其中出口交货值亿品销售率2204381504444653工业增加值(当年价格)亿元1119488612633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万人98419708134工业增加值全员劳动生产率元/人922637214469由上表可以看出,2004年1月到8月,我国的煤炭产业在产量、产值、出口以及工业增加值方面都呈增长趋势。特别是出口交货值的增长率高达31021。除了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是略有增长外,其余都有明显大副的增长。煤炭产业总体财务分析表42004年18月煤炭工业规模以上企业财务指标指标名称单位本月止累计去年同期增长率主要财务指标亏损企业个数个4325632327亏损面(补贴后)12641647383应收财款净额亿元4055240859075资产合计亿元6283975098352325应交增值税亿元17581116545086负债合计亿元370554287092907产品销售收入亿元226208149365145产品销售成本亿元152441029684805产品销售费用亿元13489106012724管理费用亿元33885227464897财务费用亿元436636062109其中利息支出亿元399834171698利润总额(补贴后)亿元18558804313072其中盈利总额亿元19102879111729其中亏损总额亿元5447472723从上表中可以看出,2004年1月到8月,我国煤炭产业的财务状况比较乐观。其中,亏损企业个数、亏损面以及亏损总额比2003年同期都有所降低。盈利总额比2003年同期增长高达11729。可以看出,煤炭产业的发展势头迅猛。第二节2004年度煤炭产业年度需求状况分析年我国煤炭产量超过亿吨,同比增长了。目前我国工业用煤占煤炭消费总量的90以上,其中电力、冶金、建材、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和化工五大行业煤炭消费量占全部煤炭消费量的比重超过75。年全国投产万千瓦的装机容量,大量电厂的投产,增大了对煤炭的需求,而冶金、焦化等行业的用煤需求也在快速增长。由于近年来新投产的大中型煤矿不能满足需求的更快增长,目前,我国各类煤矿基本处于满负荷、超能力生产状态,安全生产的压力很大,继续增产的余地有限,2005年年煤炭的供求矛盾将会更为尖锐。部分电厂供煤不足,存煤下降较快。年月末,直供电厂存煤仅有万吨,比上月末减少万吨。预计在2005年到2006年这种需求将保持增长。主要表现在一方面,火电机组投产量大电没去求稳定。20052006年电力仍然将保持3050的高速增长,年投产机组容量在5100万KW左右,其中火电机组占比达7080。因此,20042006年电煤的年均需求增长在1012。另一方面,冶金煤需求稳定供应偏紧。冶金行业的煤炭消费变化,主要表现在钢铁企业生产的变化上,钢铁行业是我国煤炭消费的第二大户。同时,钢铁行业的煤炭消费与发电煤炭消费的主要品种大不相同,其对煤炭品种、品质的要求更高。预计2005年钢铁产量的增长15左右,对冶金煤的需求增长率达到1280,而冶金煤的供应因其稀缺性和洗选性,总体供应跟不上目前的需求,特别是主焦煤和肥煤。预计年均供应的增量在3000万吨左右,增长率在10以下;再一方面,建材化工行业增速回落需求不减。建材行业对煤炭的消费比较稳定,主要是水泥、普通砖瓦等普通建材行业,高档建材产品生产企业虽然经济效益相对较好,但是能源消耗正逐渐向天然气、油品等能源转移。预计2005年建材行业产量增速在9以下,对煤炭需求的增长仅在20003000万吨。第三节2004年度煤炭产业年度生产情况分析表52004年洗煤全国合计月份单位本月止累计本月本月止累计比去年同期增长()本月比去年同期增长()2月吨46796184952496787005236930223月吨755354374286515203522520324月吨10299324012740338165226122175月吨1311119172814143221219520246月吨15996606212873101309213818517月吨187082557127061088198712778月吨21555766032783958921193614589月吨24464012872835368337198198310月吨273491325428781947751976194611月吨304821623330986563822078268112月吨33836517553077202732112431图12004年度我国煤炭产业洗煤产量月累计值统计050000000100000000150000000200000000250000000300000000350000000400000000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产量(吨)系列1图22004年度我国煤炭产业洗煤产量月值统计05000000100000001500000020000000250000003000000035000000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产量(吨)系列1从上图表可以看出,2004年我国的洗煤产量比去年同期有了长足的发展。并且每月比去年同期的增长率也都非常可观。2月份达到最高增长率3022。到12月份,总的生产量比同期增长211。同时2004年度的产量增长速度相对比较稳定,从月值看下半年比上半年有所上升,可见2004年度我国煤炭产业洗煤生产情况相对良好。表62004年原煤全国合计月份单位本月止累计本月本月止累计比去年同期增长()本月比去年同期增长()2月吨2067276929110015697713862443月吨33526105661281282257144316264月吨46927538071312904768162218595月吨60020224731287228796160615286月吨7430890348135408641514912267月吨875229802913150400391481148月吨10073051051325494237150617169月吨114338184713405980861576204110月吨128532016214018028031598162911月吨14273813771436977511562129112月吨160610816715269787131504819图32004年度我国煤炭产业原煤产量月累计值统计020000000040000000060000000080000000010000000001200000000140000000016000000001800000000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产量(吨)系列1图42004年度我国煤炭产业洗煤产量月值统计020000000400000006000000080000000100000000120000000140000000160000000180000000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产量(吨)系列1从上图可以看出,2004年我国原煤产量的增长率略低于洗煤,但增长的幅度也是比较大的。月比去年同期增长率在2月份达到最高244。到12月,累计比去年同期增长1504。另外2004年度我国原煤产量增长速度也是相对稳定,整体上波动很小,下半年的产量要比上半年来的大,而且增长幅度要比同期的洗煤产量来的高。2004年全国洗精煤生产情况2004年,我国的洗精煤产量进一步提高,库存有所增加,9月底达到140万吨,比上年底增加12万吨。但是,由于冶金行业的快速增长,炼焦用洗精煤的供需形势不容乐观。冶金行业生产的持续快速增长,增加了焦炭的消费量,进而对炼焦所需洗精煤的需求扩大。今年以来由于洗精煤产量进一步提高,但库存仍属于较低水平。由于洗精煤所需煤种资源有限,以及我国煤炭洗选水平较低仅为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一半左右,相对于今后冶金行业的高增长,洗精煤供需形势依然严峻。据国家煤炭工业局统计,2004年中国煤炭产量1956亿吨,出口8500万吨。煤炭产量已经突破19亿吨的大关,超过了历史上任何年份。预计2005年,电力工业煤炭需求为108亿吨,比2004年增加1亿吨,增长102;钢铁工业煤炭需求为23亿吨,比2004年增加2000万吨,增长95;化工、建材用煤需求将保持平稳,为28亿吨,比2004年略有增加;其它行业用煤需求呈下降趋势,全年约需28亿吨,比2004年减少3000万吨。预计2005年全国煤炭出口配额为8000万吨,煤炭进口量会继续增加,焦煤、动力煤、无烟煤进口总量将突破2000万吨,比2004年增加500万吨,全年煤炭净出口约6000万吨。第四节2004年度煤炭产业各类企业效益分析表72004年煤炭各类企业开采和洗选业统计指标单位国有企业企业私营企业企业股份制企业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累计工业总产值(当年价格)千元219431938268805134713513624660累计工业总产值(当年价格)比上年同期增长46783797累计利润额千元累计利润额比去年同期增长累计企业单位数个8539737516累计亏损企业单位数个1886845累计亏损企业亏损总额千元68761858879215438443累计亏损企业亏损总额比去年同期增长3423212299887011第五节2004年度煤炭产业所有制结构分析针对我国煤炭产业中存在的问题,如小煤矿的恶性膨胀、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国有大中型煤矿的生产能力停滞不前、中国煤炭产业与国际对比差距明显、中国社会商品全面过剩要求中国煤炭产业压缩生产总量等。从1998年12月开始,我国开始大力调整煤炭产业结构,与结构调整相关已经出台的主要政策有1、1998年12月,国务院颁发的国办(1998)43号文即关于关闭非法和布局不合理煤矿有关问题的通知。该通知要求煤炭行业关井压产。到1999年底,关井258万处,压产25亿吨,即1999年全国的原煤产量控制目标为11亿吨。通知明确界定了关井对象有三大类第一类是要取缔的非法煤矿。对凡是没有采矿许可证和煤炭生产许可证(简称“两证“)的以及1997年1月1日以后在国有煤矿矿区范围内开办的各类小煤矿一律依法取缔。第二类是要关闭的煤矿。一是1997年1月1日前在国有煤矿矿区范围内开办的“两证“不全的各类小煤矿;二是国有煤矿矿区范围以外的、凡是“两证“不全的各类小煤矿要全部停产整顿,到1999年底仍达不到发证条件的煤矿一律停产;三是开采高硫高灰煤又没采取有效降硫降灰措施的各类小煤矿。第三类是1997年1月1日以前在国有煤矿矿区范围内开办的、虽“两证“俱全且合法生产但因布局不合理、影响国有煤矿长远发展的各类小煤矿也要关闭。对这类煤矿的关闭政府给予适当补偿。2、1999年12月,国家经贸委下发关于下达2000年原煤生产总量控制目标通知。确定2000年全国原煤产量控制目标为87亿吨,并要求层层分解指标。同时,国家煤炭工业局和煤炭行业关井压产领导小组下发关井通知,确定2000年全国关闭乡镇煤矿189万处。3、2001年1月,国家经贸委下发关于2001年煤炭行业总量调控和关井压产工作的的通知。确定2001年全国原煤产量控制目标为为95亿吨,并提出要关闭国有煤矿的矿办小井和要继续关井压产。4、2000年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了做好矿山企业关闭破产的政策规定和操作办法。使国有煤炭企业关闭破产项目的上报审批、准备工作、法律程序、职工安置的原则和政策及善后处理等都有章可循。国家煤炭工业局提出了破产14个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关闭40个国有重点煤矿的“1440“工程。5、2001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做好关闭国有煤矿矿办小井和乡镇煤矿停产整顿的紧急通知的25号明电。提出凡国有煤矿矿区内的小煤矿,一律予以关闭;凡采矿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和矿长资格证(简称“四证“)不全的,一律关闭;生产高硫高灰的,一律关闭;凡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一律关闭;合法乡镇煤矿要经整顿验收合格后才能恢复生产。6、2001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关闭整顿小煤矿和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通知在要求加快小煤矿“四个一律关闭“的关闭进度同时,从加强行政监管方面出台了新措施。包括上收“四证“审核发放权,将“四证“的审核发放权力都上收到省级政府有关部门;严格劳动用工管理,小煤矿用工必须报当地劳动保障、公安部门备案,煤矿企业要为煤矿井下作业人员办意外伤害保险,支付保险费。7、2001年,国家经贸委发布了煤炭工业“十五“规划。该规划提出,“十五“时期要通过实施大集团、科教兴煤、洁净煤技术开发与应用和综合经营四大战略和四类最小井型规模限制(15万吨/A、9万吨/A、6万吨/A和3万吨/A)等政策进行结构调整,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另外,1998年以来,国家宏观经济结构调整政策中有关煤炭产业的政策也在起重要作用。可以看出,国家对煤炭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和对象是清晰的,调整手段是全方位多角度的。大量压减产业总规模,促进煤炭市场供需平衡;大量地关闭小煤矿,提高平均单井规模;淘汰落后生产技术和落后设备;关闭高硫高灰煤矿,推广洁净煤技术应用,保护环境;对大中型煤矿企业进行公司化改造,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促使企业大型化、集团化。其中,通过关闭小煤矿、企业破产和实施大集团战略等政策进行煤炭产业结构调整具有历史意义。经过调整,煤炭产业所有制产业显现出了成效1、全国原煤生产总量下降,煤炭社会库存大幅度下降,煤炭供需关系出现基本平衡。据资料,2000年全国生产原煤998亿吨,比1997年减少327亿吨,下降247。2000年底,全国煤炭社会库存14亿吨,比1997年底减少06亿吨,其中煤矿库存由1997年底的095亿吨减少到2000年底的053亿吨。2、部分落后生产力被淘汰,先进生产力能力市场份额增加且经营状况开始好转。小煤矿数量由1997年的8万处减少到2000年的33万处。乡镇煤矿原煤产量占全国原煤产量的比例从1997年的431下降到2000年的270,国有重点煤矿原煤产量占全国原煤产量的比例由399提高到536。国有煤矿特别是国有重点煤矿的经营状况逐步好转。3、国有重点煤炭企业以破产形式退出煤炭产业的结构调整取得突破,煤炭企业的治理结构、投资结构和资产结构调整也取得进展。到2000年底,国有重点煤炭企业中,国家已批准65个破产项目,其中已实施11个(其中6家煤矿独立法人企业),进入破产法律程序的33个;有35户企业完成公司制改造;有5家在境内外上市,融资约60亿元;有39户企业实施债转股,金额392亿元,使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下降。4、企业集团化取得进展。到2000年底,在中央直接管理的44家国有特大型企业中,煤炭行业有神华集团;在国家的120家企业集团试点中,有兖州矿业集团公司;在全国520家国家重点企业中,煤炭行业有34家。1995年成立的神华集团,是集煤炭、电力、铁路、港口、航运等于一体的特大型企业集团。2000年,该集团生产原煤3600万吨,目前,该集团已立项进行煤炭液化生产。兖州矿业集团公司是煤炭行业近几年迅速崛起的大公司,其利润、外资利用等已连续几年位居行业第一,其股票已在境内、纽约、香港等地上市。其产权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2000年,该集团公司生产原煤2800万吨,出口煤炭超1000万吨。中国煤炭工业进出口集团公司由单一的煤炭工业产品进出口领域向煤炭工业产品和综合利用等领域拓展壮大。1999年,该集团兼并重组了平朔煤炭公司、大屯煤电公司、太原市煤气化公司,2000年生产原煤2500万吨。山西焦煤集团公司是由西山煤电公司、汾西矿业公司和霍州煤电公司三大焦煤企业为主体组建的国有独资公司,其持有华晋焦煤公司50的股份,是国内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焦煤企业。该公司规划2005年煤炭产量达到7000万吨,焦炭1000万吨,发电50亿KWH。2004年,我国注意从以下几点来调整煤炭产业结构科学合理地确定结构调整目标和进度;在淘汰落后生产力的同时要鼓励先进生产力发展;多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而少用行政手段;提高煤炭产业进入门槛,降低退出门槛,降低结构调整成本;消除结构调整中管理体制障碍等,成效明显。第六节2004年度煤炭产业运输状况分析2004年的电力增长为148,这低于2003年154的增长率;预计2005年电力需求增长大约在13左右,按此计算,2005年相应的新增电煤需求8600万吨标准煤,大约相当于12040万吨的原煤;全国将有3000万吨的新增钢铁产能,全年钢材产量有可能达到35亿吨,增加煤炭需求3000万吨;建材化工行业也将增加煤炭需求1000万吨左右,照此估计,2005年煤炭需求增加2亿吨左右,煤炭供给增长将在152亿吨之间,煤炭供求紧张的局面很难改变,保守估计2005年煤炭供需缺口在3000万吨左右。短期看,我国煤炭供不应求的局面将难以改变。从供应方面说,我国煤炭安全供应能力缺乏保障,长期稳定供应受到威胁。近年来,现有各类煤矿大多数处于满负荷和超负荷生产状态,全国29个省份中有20个省份出现超产。而“十五”期间开工建设的煤矿,大多要到“十一五”才能投产,今明两年大中型煤矿投产规模分别为12和07亿吨,新增产量分别为1和05亿吨。目前乡镇小煤矿产量增幅较高,其产量和增量已分别占全国的35和38,但由于其技术与管理水平低,安全生产缺乏基本保障,大幅增产受到制约。运输瓶颈制约煤炭产量进一步增长,据铁路部门统计,我国跨省区煤炭调运量约占煤炭消耗总量的1/3,多年来铁路部门一直把煤炭运输作为重点,在运力增长有限的情况下煤炭运输实现了较快增长,目前煤炭运输占铁路货运能力的45以上。大秦、侯月两线通过改造,使运往华东地区的下水煤的能力有较大增长,但石太、京原、丰沙大等其它运煤通道基本无新增能力,均处于超负荷状态。晋东南煤炭外运能力十分紧张,特别是增加铁路直达华东、中南地区的煤炭运力比较困难。第四章煤炭产业发展趋势预测第一节所有制结构变化预测国有企业将成为行业的主导力量。从总产量来看,国有重点煤矿的总产量是地方国有煤矿综产量的268倍,是乡镇煤矿的173倍,地方国有煤矿的产量仅是乡镇煤矿的65。从单位煤矿生产规模看,由于地方狗有煤矿与乡镇煤矿数量众多,所有单产量不高。国有重点煤矿品均产量602万吨左右,是地方国有煤矿的36倍左右、乡镇煤矿的443倍左右。因此,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的发展成为必需,并必须有资源保障,使煤炭资源向大型煤炭企业集团集中,为大型煤炭集团的发展留有充足的后备资源。第二节集中度变化预测与地方国有煤矿和乡镇煤矿比较,国有重点煤矿在全国煤矿开采中的集中度较强,品均生产规模高出许多。表8我国煤炭产业集中趋势分布企业集合产量合计(亿吨)占全国总产量比重产量排名前33家701369产量排名前22家602317产量排名前10家386203产量排名前4家24126近两年实现的煤炭产量增长,相当程度上建立在各类大、中型煤矿超能力生产的基础上;而且更令人尴尬的是乡镇煤矿的产量增长达40左右,远远超过国有煤矿。但乡镇煤矿在煤炭生产过程中存在产能低、布局分散、浪费资源、竞争无序、巢产能生产、安全保障差等一些列问题,其在总产量中的券种加大,会降低整体煤炭生产的均衡性和稳定性,导致煤炭市场运行的基础不稳。因此,预计,今后几年开采将集中在集中度较强的国有重点煤矿,而非地方国有煤矿和乡镇煤矿。第三节煤炭产业相关政策分析及预测一、我国煤炭产业经济政策的内涵及目标1、煤炭产业经济政策的基本概念产业政策是国家调整产业结构的经济政策。我国煤炭产业经济政策是国家为实现经济发展目标与资源有效配置而制定的国家规划、干预和引导煤炭工业改革、发展的总体经济政策。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仍较落后。我国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在产业结构的调整、生产要素的整合、技术改造、企业改组主要由市场决定和选择的同时,政府应发挥规划、干预和引导作用,为煤炭工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和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我国的煤炭产业政策必须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干预资源配置的中、长期的经济政策体系,它是政府调控煤炭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经济政策体系。2、煤炭产业经济政策的基本内涵及目标我国煤炭产业经济政策,大致包含六个方面内涵一是制定煤炭产业政策的目的是振兴煤炭工业,继续保持煤炭生产较快的增长,以减轻或消除煤炭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瓶颈”制约;二是国家继续为煤炭产业健康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内外部环境;三是明确煤炭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产业和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的国家重点支持的支柱产业,把煤炭定位于我国能源安全基石。把煤炭产业定位于第一产业,实行第一产业的有关政策,实现煤炭工业健康发展。四是实行国家的财政、金融、税收等经济政策适当向煤炭产业倾斜的产业政策。从煤炭作为我国现阶段能源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和煤炭产业的特殊性出发,借鉴世界各国对采矿业的优惠政策,充分利用WTO对矿产品等初级产品及对发展中国家的有关特殊规则,相应制定我国煤炭产业优惠的财政、金融、税收等经济政策,支持煤炭产业走出困境,获得生机和活力。在正常情况下,煤炭产业的净资产利润率略高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平均的水平(19972003年为854)。五是调整资源、环境、安全政策,减轻或消除煤炭产业的经济、环境、资源、安全等制约因素对其健康发展的影响,促进煤炭产业快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六是推动煤炭企业深化改革和战略重组,加快结构调整,加强企业管理,进一步挖掘煤炭企业潜力,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增强煤炭企业自我生存和发展能力。我国目前煤炭的生产、建设及资源勘探情况和我国现行的煤炭产业经济政策,不可能达到振兴煤炭工业,实现快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目标,因此调整我国现行的煤炭产业经济政策成为当务之急。二、我国煤炭产业经济政策的地位与作用1、煤炭产业经济政策的地位煤炭产业政策是国家调整煤炭产业结构和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是明确煤炭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和振兴煤炭产业的经济政策,也是明确和落实煤炭工业中各领域支持和限制重点领域的经济政策。煤炭产业政策是一个国家宏观调控煤炭市场,煤炭市场引导煤炭企业的经济政策体系。这个体系,是一个整体的、动态的、开放性的,在一定时期又是相对稳定的经济政策体系。2、煤炭产业经济政策的作用煤炭产业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煤炭市场,煤炭市场引导煤炭企业的经济政策体系,是国家实现经济发展目标和资源有效配置总体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煤炭产业经济政策的作用主要是,以产业政策推动煤炭产业结构合理化、科学化、现代化和促进煤炭产业经济发展;以产业经济政策为煤炭产业的健康发展创造必要的内外部环境;以产业经济政策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并和市场机制共同作用,充分发挥煤炭产业经济政策的规划、干预和引导作用;以煤炭产业的健康发展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煤炭工业是资源制约型、环境制约型、经济制约型、安全制约型的产业,通过产业政策在实现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减少以上制约对其健康发展的影响。煤炭产业政策必须和市场机制共同发挥作用。煤炭产业政策只有与其他经济政策相协调,才能发挥煤炭产业政策的规划、干预和引导作用。在充分发挥政府的产业政策弥补市场机制不足的同时,还必须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防止政府对煤炭企业过度干预的弊端,以促进煤炭产业的健康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实现煤炭工业健康发展,需要煤炭产业政策来保障。改变煤炭工业的落后状态,需要煤炭产业政策来引导。把我国煤炭的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使产业优势进而形成经济优势,必须有一个好的煤炭产业政策作保证。能否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经济的、完全可以清洁利用的产品,使煤炭成为我国能源安全的基石;能否把煤炭工业建成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重要的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能否在煤炭开发中保护、利用好不可再生的煤炭资源;能否实现煤炭产业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能否实现煤矿安全状况根本好转;煤炭产业能否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煤炭产业能否充分抓住这一机遇,除了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外,还必须有一个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符合国际准则、符合发展中国家国情、符合煤炭行业特点的、科学的煤炭产业经济政策。三、现行煤炭产业经济政策的局限性现行的煤炭产业经济政策,在推动煤炭企业深化改革、扭亏脱困和结构调整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加快了煤炭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逐步扭转煤炭产品严重过剩的局面。2001年煤炭市场供求基本平衡,充分发挥了国有煤矿的作用,2003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4007亿元,原中央财政重点煤炭企业补贴后盈利2542亿元。现行煤炭产业经济政策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1、国家把煤炭工业仅当成一般性加工工业来进行管理,产业经济政策基本上没有体现出煤炭产业特有的规律,没有把煤炭工业当成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没有把煤炭产业列为国家必须重点支持的支柱产业。2、国内外、行业间和行业内各类煤矿之间的不公平竞争问题还大量存在,因不公平竞争使煤炭行业与其他行业及行业内各类煤矿的差距越来越大。3、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发布的煤炭产业政策,虽然把煤炭工业定位于国家必须重点支持的基础产业,但是没有相应的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相配套,仅是一些鼓励或限制发展的产品目录,而没有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和保障措施。造成国家煤炭产业政策的总体目标定位与单个经济政策互相矛盾,总体目标与具体经济政策脱节。不少经济政策考虑单项调控多,考虑产业总体发展目标少,考虑需要多,考虑行业、企业承受能力和行业特点少。比如,国家在把煤炭工业定位于必须重点支持的基础产业的同时,实施的一系列经济改革政策反而增加了煤炭企业的负担。煤炭企业沉重的社会负担、基金负担和税收负担超过了煤炭企业的承受能力。不管是“九五”后期煤炭严重过剩,还是近期煤炭严重供应紧张,规模以上煤炭产业的净资产利润率始终在1296至603之间徘徊,始终低于银行存款贷款利息,比规模以上全国工业净资产利润率低4028892个百分点19982003年六年平均低588个百分点。2003年是煤炭行业经济效益最好的一年,净资产利润率为603,依然比全国平均水平1206低603个百分点。(见表)表9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煤炭企业利润率与全国对比表单位亿元项目净资产实现利润净资产利润率年份全国煤炭全国煤炭全国煤炭比较1998年394451299145811426370032840241999年305671397997861810327129645612000年494071341439348050889000088922001年5542411574733434183854361749232002年6024220455784488481960414754552003年691292321833724140071206603603六年平均5070015934284104081845257588图519982003年我国全国平均净资产利润率和煤炭行业净资产利润率变化趋势202468101214199819992000200120022003年份净资产利润率()全国煤炭表10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煤炭企业净资产收益率与全国对比表年度煤炭净资产收益率全国净资产收益率对比(百分点)1998805140059519996431335691200086919251057200116161859244200212801996715200315602296736六年平均11741884710图619982003年我国全国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和煤炭行业净资产收益率变化趋势0510152025199819992000200120022003年份净资产收益率()全国煤炭煤炭企业低下的经济收益,形成煤炭市场信号失灵,制约了煤炭工业的发展后劲和经济运行的良性循环,影响了市场配置资源机制的形成。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煤炭企业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利润率低于全国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企业。表112003年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分行业净资产利润率表单位亿元行业净资产实现利润净产值利润率全国总计69129548337241206其中国有38381023836201000轻工业20813562354731131重工业48316015982511238煤炭工业23207414007603注国有含国有控股,根据国家统计局2004年统计资料整理4、煤矿从投产到报废过程中,煤矿建设标准的提高和通货膨涨的加剧,现行的折旧政策、现行的维持简单再生产费用提取政策和现行井巷基金提取政策,不足以确保在煤矿生产矿井生产期间提足生产矿井和接替矿井投产前必需的投资和费用。现行的折旧政策不符合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的特点,生产前形不成固定资产的投资和费用,在矿井报废前得不到必要的补偿。造成矿井接替困难和接替矿井建设由国家再行基本建设的恶性循环。5、对煤炭资源保护的力度、对环境保护的力度、对安全生产促进的力度过小。我国现行的煤炭产业经济政策,极不适应中国煤炭资源状况的实际。2001年国土资源部组织的矿产资源可供性论证工作组根据要素分配理论,采用现值收益法,建立煤炭资源可供性评价模型,对中国保有的煤炭资源的最新评价研究成果显示我国现被利用的煤炭资源仅有355亿吨储量是可供的(可经济开采的),仅占已被占用的煤炭储量114085亿吨的31;尚未利用煤炭储量可供的仅有9849亿吨,占尚未利用煤炭储量63864亿吨的1542。现行的经济政策使三分之二以上的已被利用的煤炭资源不能经济开采,使六分之五以上的尚未利用煤炭资源不能经济开采,脱离了中国经济发展对煤炭依赖性大的国情。6、过低的劳动报酬不但影响了职工队伍的稳定,还影响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