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教案——辽宁大学_第1页
国际经济学教案——辽宁大学_第2页
国际经济学教案——辽宁大学_第3页
国际经济学教案——辽宁大学_第4页
国际经济学教案——辽宁大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辽宁大学国际经济学教案教学对象国际政治经济专业教学总时数72学时主讲教师杨哲英主讲教师单位国际关系学院时间2004年2月20日2目录概要3第一章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及其现代分析8第一节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8第二节李嘉图模型11第三节标准贸易模型14第四节要素禀赋模型17第二章现代国际贸易理论23第一节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23第二节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24第三节不完全竞争与产业内贸易25第四节重叠需求理论27第五节动态国际贸易理论28第三章关税与非关税贸易壁垒30第一节关税壁垒30第二节非关税壁垒33第三节出口鼓励政策35第四章贸易保护的根据36第一节幼稚产业理论36第二节贸易条件恶化论373第三节国内市场失灵论37第四节战略性贸易政策38第五节贸易保护的政治经济学40第五章经济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42第一节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阶段42第二节关税同盟理论43第六章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46第一节资本的国际流动46第二节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理论47第七章国际收支分析49第一节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表49第二节国际收支的平衡与失衡54第八章外汇和汇率56第一节外汇、外汇市场和外汇交易56第二节均衡汇率的决定58第三节汇率决定理论61第九章国际收支调节理论64第一节价格铸币流动机制64第二节弹性分析法64第三节吸收分析法66第四节货币分析法68第十章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704第一节开放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与政策工具70第二节固定汇率制下宏观经济政策的效应分析73第三节浮动汇率制下宏观经济政策的效应分析74第四节浮动汇率制与固定汇率制的比较755概要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国与国之间的经济活动及由此而形成的国际经济关系,研究国际范围内资源的最优配置以及国际经济关系对资源配置的影响。要求学生掌握以下主要内容一、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二、汇率决定理论和国际收支调节理论;三、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教学要点一、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二、经济一体化理论与实践;三、国际要素流动理论;四、汇率决定理论;五、国际收支调节理论;六、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为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经济一体化理论与实践;汇率决定理论;国际收支调节理论;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难点为国际贸易和国际贸易政策的各种理论模型、汇率决定理论和国际收支调节理论、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教学方法课堂系统讲授为主,结合课堂提问、课后作业等方式。随着教学内容的进展和深入,将讲授与启发、讨论方式结合起来,形成师生互动的良好气氛。教学总时数72学时。教学参考书1美DOMINICKSALVATORE国际经济学(第五版),朱宝6宪、吴洪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2美保罗克鲁格曼、茅瑞斯奥伯斯费尔德国际经济学(第四版),海闻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3美托马斯普格尔、彼得林德特国际经济学(第十一版),李克宁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4美保罗克鲁格曼,战略性贸易政策与新国际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5美约翰威廉森,开放经济与世界经济,马建堂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90年出版。6美罗塞罗伯茨,抉择关于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主义的寓言,刘琳娜、栾晔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7薛敬孝、佟家栋、李坤望,国际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出版。8华民,国际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9佟家栋、高乐咏,国际经济学(修订版),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10袁志刚、宋京,国际经济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出版。11杨惠昶,国际经济学,吉林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12朱邦宁,国际经济学,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年出版。713陈家勤,当代国际贸易新理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14姜波克,国际金融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15金祥荣等,贸易保护制度的经济分析,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16任烈,贸易保护理论与政策,立信会计出版社,1997年出版。17美拉尔夫戈莫里、威廉鲍莫尔,全球贸易和国家利益冲突,文爽、乔羽译,中信出版社,2003年出版。18美贾格迪什巴格瓦蒂,现代自由贸易,雷薇译,中信出版社,2003年出版。19美雅各布瓦伊纳,倾销国际贸易中的一个问题,沈瑶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出版。20美杰弗里萨克斯、菲利浦拉雷恩,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费方域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21李东阳,当代西方国际投资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8第一章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及其现代分析8学时教学目标和要求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包括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和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本章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过程、基本内容和分析框架,在理论内容上要求学生掌握三个基本问题(1)贸易基础和贸易模式的确定;(2)国际贸易的交换比率或贸易条件;(3)贸易利益的分配。教学重点和难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模型和内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脉络和理论渊源。教学方式(课堂讲授8学时,以课后作业方式考察)第一节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1学时一、重商主义及其贸易观点简要介绍重商主义的财富观和保护主义的贸易观,这是斯密和李加图为代表的以自由贸易为核心的古典国际贸易理论提出的背景。二、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斯密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用来解释国际贸易的基础。他认为国际贸易之所以发生,其基础在于各国生产成本存在绝对差异。当一国相对另一国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有更高效率(或有绝对优势),但在另一种商品的生产上效率更低(或有绝对劣势),那么两国就可以通过专门生产自己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用其中一部分来交换其有绝对劣势的商品,这样贸易双方都可以获益。见表11表11绝对优势葡萄牙英国葡萄酒(加仑/劳动小时)61布匹(码/劳动小时)459上表表明,两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劳动生产率存在着差异1小时的劳动在葡萄牙可生产6加仑的葡萄酒,但在英国只能生产1加仑葡萄酒;另一方面,1小时劳动在葡萄牙可生产4码布,但在英国可生产5码布。因此,葡萄牙在葡萄酒生产上有绝对优势,英国则在布匹生产上有绝对优势,因为它们生产这些产品所花费的成本即劳动量绝对地低于对方国家。按照绝对利益理论,两国具有了开展贸易的基础。如果葡萄牙用6加仑葡萄酒交换英国的6码布,这样,葡萄牙获利2码布或节省了1/2小时的劳动(因为在葡萄牙国内只能用6加仑葡萄酒换4码布)。同样,英国从葡萄牙获得的6加仑葡萄酒如在国内生产需6小时劳动,而6小时劳动在英国可以生产30码布,这样英国获利24码布或节省了大约5个小时的劳动。可见,通过国际分工,然后按适当比例进行交换,两国都能获得贸易利益。但是,绝对优势理论只能解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一些贸易。大多数世界贸易尤其是发达国家间的贸易,用绝对优势理论无法加以解释,即绝对优势理论不能解释一国在所有部门的生产上都处于优势地位,而另一国在所有部门的生产上都处于劣势地位时仍存在贸易的情况。李嘉图在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基础上,应用比较优势理论,更好地解释了贸易基础和贸易所得。1817年,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他的经典著作政治经济学和赋税原理中提出了比较利益理论(THEORYOFCOMPARATIVEADVANTAGE)。根据比较利益理论,在两国生产两种产品的条件下,即使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较之于另一国均处于劣势(即没有绝对优势),但只要在这两种商品生产上的劣势存在程度上的差别,则双方仍有可能进行互利贸易。这个国家可以专门生产和出口它的绝对劣势相对较小的商品(这是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同时进口其绝对劣势相对较大的商品(这是其具有比较劣势的商品);反过来,另一个国家可以专门生产和出口它的绝对优势相对较大的商品(这是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同时进口其绝对优势较小的商品(这是其具有比较劣势的商品)。这样,双方都可以从贸易中获得利益。见表12表12比较优势10葡萄牙英国葡萄酒(加仑/劳动小时)61布匹(码/劳动小时)42表12与表11的惟一不同在于英国现在1小时劳动仅能生产2码布而不是5码布。因此,现在英国在葡萄酒和布匹的生产上与葡萄牙相比均处于劣势。但是,由于英国的劳动生产率在葡萄酒生产上仅是葡萄牙的1/6,而在布匹生产上是葡萄牙的1/2,因此,英国在布匹生产上有比较优势;另一方面,葡萄牙在布匹和葡萄酒生产上都有绝对优势,但由于葡萄酒的绝对优势(61)比布匹的绝对优势(42)大,因此葡萄牙在葡萄酒生产上有比较优势。根据比较优势原理,葡萄牙专门生产葡萄酒并出口一部分去交换英国的布匹,同时,英国专门生产并出口布匹去交换葡萄牙的葡萄酒,则两国都会在贸易中获利。下面我们来说明在上例中,如果用6加仑(6W)葡萄酒仅仅换得取4码布(4C),葡萄牙将会对贸易采取无所谓的态度;如果用6加仑葡萄酒获得少于4码的布,葡萄牙将拒绝贸易。同样,如果用2码布仅仅换取1加仑葡萄酒,英国也将会对贸易采取无所谓的态度,如果用多于2码的布换取1加仑葡萄酒,英国也将拒绝贸易。我们假设葡萄牙用6加仑葡萄酒去换取英国的6码布,则葡萄牙可获利2码布或节省了1/2小时劳动,因为在葡萄牙国内6加仑葡萄酒仅可换取4码布。英国同样可从贸易中获利,因为英国从葡萄牙获得的6加仑葡萄酒在国内生产需要6小时劳动,而6小时劳动在英国可生产12码布,英国用6码布交换了葡萄牙的6加仑葡萄酒。因此,英国获利6码布或者说节省了3小时劳动。以上我们假设两国是以11的比例进行交换,但是,这并不是交换双方均可获利的唯一交换比率。由于在葡萄牙国内6加仑葡萄酒可以交换4码布(两者均需1个劳动小时生产),如果葡萄牙可用6加仑葡萄酒从英国换取多于4码的布,葡萄牙就可获利。另一方面,在英国国内,6加仑葡萄酒12码布(两者都需6个劳动小时生产),如果可以用少于12码的布从葡萄牙换取6加仑葡萄酒,则英国就可以获利。因此,双方互利贸易比率的范围是4C1即为马歇尔勒纳条件表达式。其基本含义为贬值能够改善国际XM收支的条件是进出口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若进出口需求弹性之和等于1,则贬值对国际收支没有影响;若进出口需求弹性之和小于1,则贬值会恶化国际收支。三、“J型曲线”效应69经济学家们发现,即使货币贬值的国家能够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货币贬值带来的经常项目改善也需要1年或更长的时间才能达到,而且贬值初期经常项目往往伴有恶化现象。也就是说,贬值对经常项目的有利影响要经过一段时滞才能达到。因为贬值后经常项目变化的轨迹类似于英文字母J,所以将货币贬值后经常项目在初期恶化、而在长期改善的时滞效应称为J曲线效应。贬值后经常项目的变化情况可以用图92来表示。顺差逆差TT1T2T3图92“J型曲线”效应四、汇率变动与贸易条件货币贬值对贸易条件的影响是不确定的,要根据进出口商品供给弹性之乘积与需求弹性之乘积大小的比较来确定。一国货币贬值能否改善该国贸易条件,取决于进出口商品的供求弹性。若,则贸易条件改善;XM,则贸易条件恶化;,则贸易条件不变。X第三节吸收分析法2学时一、吸收分析法的基本思想亚历山大针对弹性分析法仅强调贬值对国际收支改善的相对价格效应而忽视了收入效应这一缺陷,主张从凯恩斯的宏观经济运行模型出发,用收入水平和支出行为来分析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二、货币贬值对收入和吸收的影响吸收分析理论认为,货币贬值对收入和吸收产生的影响有两个效应收入的间接效应和吸收的直接效应。701收入的间接效应。所谓间接效应,是指中的DD1TBYAAADY(1A)部分,即贬值后由于国民收入扩张进而导致进口上升而对国际收支产生的影响。它又可以分解为以下效应(1)闲置资源效应。若一国处于非充分就业状态,同时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在货币贬值后,出口的增长会导致国民收入的扩张。但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如何,则要看(1A)的符号是正还是负而定。亚历山大认为,由于收入提高可以刺激更大的消费和投资,所以贸易差额作为收入增加的结果将会恶化。(2)贸易条件效应。亚历山大等多数经济学家认为,贬值会导致一国的贸易条件恶化。原因是一国的出口比进口更加专业化,贬值导致以外币计算的出口价格下降大于以外币计算的进口价格下降。这样,贬值国要以更多的出口来换取一单位的进口,实际国民收入将遭到损失。(3)资源再分配效应。在考察贬值对收入的经济效应时,还需要考虑贬值对资源重新配置的影响。在这方面做出贡献的是经济学家马可卢普。他认为,一国汇率定值过高等于为非贸易部门提供了补贴,贬值后虽然使贸易条件恶化,但如果贬值导致资源从生产效率较低的部门向生产效率较高的出口部门移动,生产效率的提高可以抵消贸易条件恶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其结果提高了国民收入。2吸收的直接效应。所谓直接效应,是指式中DD1TBYAAA的部分,即由于贬值而导致进口品价格上涨并推动国内物价上涨,而物价上DA涨被吸收到消费、投资等支出中对国际收支所产生的影响。这里假设不存在收入效应,贬值国已经达到充分就业,而且进口供给弹性和出口供给弹性都足够大。它又可以分解为以下效应(1)真实货币余额效应。所谓真实货币余额,是指人们愿意以一定货币数量余额持有固定比例的实际收入。当一国发生货币贬值时,会导致进口品价格上涨并推动国内物价上涨,这意味着人们持有的实际货币余额减少,为维持原有货币余额不变,人们将减少支出或出售资产,由此会减少消费和投资支出,并导致利率升高,结果是总吸收下降,国际收支改善。(2)收入再分配效应。所谓收入再分配效应,是指货币贬值会导致收入在不同阶层中重新分配,而由于各阶层的进口边际支出倾向不同,会导致贸易收71支发生变化。亚历山大认为,实际收入的转移有三种A从固定收入集团转移至变动收入集团;B从工资收入者转移至利润收入者;C从纳税人转移至政府。(3)货币幻觉效应。所谓货币幻觉,是指人们较注重名义货币收入,对物价的变化并不敏感,在物价水平与收入都上涨的情况下,人们不会按照相应的比例增加名义货币消费,这在一国发生货币贬值时会令直接吸收减少,国际收支余额得到改善。第四节货币分析法2学时一、货币分析法的基本思想货币分析法认为,国际收支失衡是由于国内货币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不平衡造成的,国内的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就会导致国际收支逆差,反之则会形成国际收支顺差。国际收支本质上是一种货币现象,影响它的根本因素是货币供应量,只要将货币供给调节到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相一致的水平,就可以使国际收支达到均衡。根据货币分析法的基本公式,国际收支逆差,即国际储备R减少,是由于国内的货币供给(D)大于货币需求(MD)所造成的;国际收支顺差,即国际储备R增加,则是由于货币需求(M)超过国内的货币供给(D)而形成的。具体来说,如果一国国内的货币供给超过货币需求,公众手中的实际货币余额超出其意愿持有的水平,因此就会增加对外国商品和劳务的购买,以及对外投资,这种对实际货币余额的调整表现为货币外流,即国际储备减少,国际收支出现逆差;相反,如果一国国内的货币需求超过货币供给,公众手中的实际货币余额低于意愿的水平,因此就会向国外出口商品和劳务,以及吸收外国投资,这种调整表现为货币流入,即国际储备增加,国际收支出现顺差。二、货币分析法对国际收支的调节货币分析法将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归结于国内货币市场的失衡,相应地,调节国际收支失衡的途径也就在于恢复国内货币市场的均衡。在固定汇率制下,它可以通过货币供给的自动调节机制而自行消除,即货币供给通过国际储备的流动(增减变化)来适应货币需求。具体来说,如果由于国内超额的货币供给导致国际收支逆差,就引起国际储备减少,作为一国基础货币的国外部分,储备外流会使该国的货币供给相应减少,公众手持的实际货币余额水平随之降低,72从而会减少支出。当储备外流逐渐消除了超额的货币供给后就会停止,国际收支就会随着国内货币供求实现平衡而恢复均衡。对于顺差的调节,情况则恰好相反。在浮动汇率制下,国际收支的失衡会由于汇率的变动而自行消除,即货币需求通过汇率的变化来适应货币供给。具体来说,如果由于国内超额的货币供给发生国际收支逆差,会导致逆差国货币自动贬值,这会引起国内价格上涨和对货币需求的增加,从而会吸收超额的货币供给。当超额货币供给被增加的货币需求完全吸收掉后,国际收支逆差即得到消除。对于顺差的调节,情况恰好相反。复习与思考题1简述价格铸币流动机制。2什么是“马歇尔勒纳条件”3试述国际收支的弹性分析法。4简述“J型曲线”效应。5试述国际收支的吸收分析法。6试述国际收支的货币分析法。7货币分析法与传统分析法的比较。73第十章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8学时教学目标和要求本章是国际经济学中的重点章,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1)开放条件下实现内外均衡的政策组合;(2)固定汇率制下宏观经济政策的效应;(3)浮动汇率制下宏观经济政策的效应;(4)浮动汇率制与固定汇率制的比较。教学重点和难点(1)固定汇率制下宏观经济政策的效应;(2)浮动汇率制下宏观经济政策的效应。教学方式(课堂讲授8学时)第一节开放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与政策工具2学时一、开放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在开放经济下,一国的宏观经济目标主要有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当一国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时,称之为内部均衡(INTERNALBALANCE);当达到国际收支平衡时,称之为外部均衡(EXTERNALBALANCE)。因此,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政府对经济进行调控的目标就是同时实现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英国经济学家詹姆斯米德(JMEADE)于1951年在其名著国际收支中最早指出了固定汇率制下的内外均衡冲突问题。他指出,在汇率固定不变时,政府只能运用影响社会总需求的政策来调节内外均衡,这将会导致一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之间的冲突,这种情况被称为米德冲突(MEADESCONFLICT)。这样74在开放经济运行的特定区间,便会出现内外均衡难以兼顾的情况,如表101所示。表101固定汇率制下的内外均衡的矛盾内部经济状况外部经济状况1经济衰退/失业增加国际收支逆差2经济衰退/失业增加国际收支顺差3通货膨胀国际收支逆差4通货膨胀国际收支顺差由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1)内外均衡冲突的根源在于经济的开放性;(2)内外均衡冲突的产生是与某种特定的调控方式直接相对应的;(3)内外均衡冲突问题说明,在开放经济下,单纯运用调节社会总需求这一封闭经济下的政策工具是不能够同时实现内外均衡目标的,开放经济的调控需要有新的政策工具及对政策工具有新的运用方式。二、开放经济的政策工具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支出增减政策(EXPENDITURECHANGINGPOLICIES)和支出转换政策(EXPENDITURESWITCHINGPOLICIES)。1支出增减政策支出增减政策主要通过支出水平的变动来调节社会需求的总水平,包括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利用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和国债对经济进行调控的经济政策,它的主要工具包括财政收入政策、财政支出政策和国债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的经济政策,它的主要工具是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以及改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等。2支出转换政策支出转换政策在开放经济中主要通过支出方向的变动来调节社会需求的内部结构,调节总需求内部外国商品和劳务与本国商品和劳务的结构比例。支出转换政策主要包括汇率政策与直接管制政策。在不进行管制的情况下,汇率政策主要通过确定汇率制度与汇率水平来对经济产生影响。3直接管制政策75直接管制政策是指政府对经济交易实施的直接行政控制,主要包括贸易管制(如关税、进出口配额和许可证等)和金融管制(如外汇兑换管制、汇率管制和资本管制等)。直接管制政策是通过改变各种商品的相对可获得性来改变贸易和资本的流向,进而达到支出转换的目的。三、实现内外均衡的政策组合1有效市场分类原则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组合蒙代尔(RMUNDELL)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关于政策指派的“有效市场分类原则”,他指出,在许多情况下,不同政策工具实际上掌握在不同的决策者手中,如果决策者并不能紧密协调这些政策而是独立地进行决策的话,就不能达到最佳的政策效果。他的结论是,如果每一工具都被合理地指派给一个目标,并且在该目标偏离其最佳水平时按规则进行调控,那么在分期决策时仍有可能得到最佳调控效果。关于政策工具的指派原则,蒙代尔认为,应将每一种政策工具指派给其最具相对影响力的目标,即在影响此政策目标上具有相对优势。如果在指派问题上出现错误,则经济会产生不稳定而离均衡点越来越远。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可以用图101来说明。AEO预算增加EBIB货币供给图101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表102为在各种区间内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搭配。表10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区间经济状况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失业/国际收支逆差扩张紧缩通货膨胀/国际收支逆差紧缩紧缩通货膨胀/国际收支顺差紧缩扩张失业/国际收支顺差扩张扩张2斯旺图形支出变动与支出转换政策组合76斯旺提出的支出政策与汇率政策的搭配可以用下图说明。这里假定没有国际资本流动,外部均衡就是经常项目平衡,价格水平保持不变。1Y32CDO升值贬值国内支出增加国内支出本国贷币的实际汇率ABE4图102支出增减政策与支出转换政策的搭配支出增减政策与支出转换政策的各种政策配合情况如表103所示。表103支出增减政策与支出转换政策的搭配区间经济状况支出增减政策支出转换政策(1)通货膨胀/国际收支逆差紧缩贬值(2)失业/国际收支逆差扩张贬值(3)失业/国际收支顺差扩张升值(4)通货膨胀/国际收支顺差紧缩升值第二节固定汇率制下宏观经济政策的效应分析2学时蒙代尔弗莱明模型(MUNDELLFLEMINGMODEL)是以资本具有完全流动性为假设前提的开放经济模型,它是一类特殊的ISLMBP模型,其特殊性表现在BP曲线由于资本的完全流动性而成为一条水平线。此模型是在20世纪60年代浮动汇率盛行前,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蒙代尔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研究员弗莱明所创立的。尽管其分析后来被不断地修正,但最初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有关解释资本具有高度流动性情况下政策如何发挥作用的部分均被完整地保留下来。一、货币政策的效应分析77OIEEILMISYBP0Y0图103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货币政策)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如果资本具有完全的流动性,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立地执行货币政策,不可能偏离世界市场通行的利率水平。任何独立执行货币政策的企图都将引起资本的大量流入或流出,并迫使货币当局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从而使利率回到世界市场上通行的水平,经济重新恢复到原来状态。二、财政政策的效应分析IIEOEEILMISBP0ISYYY“Y图104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财政政策)由上述分析可见,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如果资本具有完全流动性,则一国不可能执行独立的货币政策。任何扩张或紧缩货币供给的企图都将被巨额资本的迅速流动及央行保持固定汇率的努力而抵消,而财政政策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三、固定汇率制下内外均衡的实现在固定汇率制下,可以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搭配使用来实现内外均衡。第三节浮动汇率制下宏观经济政策的效应分析2学时78一、货币政策的效应分析Y0YISEOIIEEILMYBP0ISLM图105浮动汇率制下的贷币政策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中央银行必须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货币当局实际上不能控制货币存量。因为当它扩张货币存量的时候,外汇储备的损失将会抵消国内货币存量的增长。而在浮动汇率制度下,中央银行不必干预外汇市场,所以货币存量的增加就不会构成对外汇市场的干预的抵消作用。在浮动汇率下,中央银行可以控制货币存量是上述分析的一个重要结论。二、财政政策的效应分析IOEEILMISYBP0ISY0图106浮动汇率制下的财政政策上述分析表明,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如果资本具有完全的流动性,通过财政政策刺激总需求不会实现影响均衡产量或均衡收入的目的。三、浮动汇率制下内外均衡的实现在浮动汇率制下,汇率的可变动性使得政府又增加了一种调控经济的手段,可以通过支出变动政策和支出转换政策的有效组合来实现内外均衡。第四节浮动汇率制与固定汇率制的比较2学时79一、赞成浮动汇率制的理由1在经济调节方面更具市场效率在浮动汇率制下,当国际收支出现失衡现象时,只需汇率这一个变量的调整(汇率贬值或升值)即可使国际世界收支恢复均衡。而在固定汇率制下,调整变量的数目要多于浮动汇率制,因而调整成本也就增加。浮动汇率的市场效率还表现在它对国际收支的调整是自发的,无须任何外在的干预和强制。而且这种调整是通过连续微调的方式来纠正失衡的,避免了经济的急剧波动。2具有政策实施上的优势浮动汇率的政策优势首先体现为货币政策的自主性。由于在浮动汇率制下,外部均衡可以通过汇率自发调节实现,政府无须像在固定汇率制下那样要用货币政策来维持不变的汇率水平,所以货币政策可与财政政策一起被用来解决充分就业和通货膨胀等国内经济失衡问题。政府可支配的有效政策工具的增多会使内部均衡的实现变得更加容易。其次,在浮动汇率制下,各国可根据自身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的特点在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