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往年考试重点与课本重点内容归纳_第1页
《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往年考试重点与课本重点内容归纳_第2页
《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往年考试重点与课本重点内容归纳_第3页
《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往年考试重点与课本重点内容归纳_第4页
《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往年考试重点与课本重点内容归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海大学商学院考研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往年考试重点与课本重点内容归纳前言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是河海大学商学院考研初试的考试参考书目之一,该书中内容丰富、内涵深刻,其中不乏文化底蕴深厚、晦涩难懂的内容,应广大考研学子的迫切需求,本着化难为易、化厚为薄、内容全面、突出重点的目的,整理此份资料,以便在漫长而艰辛的考研复习途中,助广大考研学子一臂之力。这份复习资料由本人单独整理成册,内容包含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教材中往年考过的和今后可能考到的重要内容,资料内容包括两大部分,其中第一部分点明往年考试重点,第二部分则是对教材重点内容的全面归纳,在每一部分开头之处均给出了一定的说明,以便给大家在复习时指明方向。在资料整理完成之际,首先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由于时间仓促,本资料难免有疏漏之处,希望大家不吝指正、并提出宝贵意见,本人电子邮箱为HUANGZY1989163COM。最后,祝广大考研学子学习顺利、考研成功黄泽元2011年5月27日第一部分往年考试重点说明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和其他的管理学教材很不同,它跟其他的管理学教材不一样、它不是按照那几项管理职能组织内容,刚刚开始看的时候会让你感觉很痛苦,会觉得它里面很多内容晦涩难懂,很难找到条理。遇到这种情况,需要放慢点速度,耐心、仔细地看看。以下内容是课本目录,后面的号表示重要程度,号越多,表示越重要复习时,需要着重搞定它们;但是,为了考虑到今后的考试可能出现变动,其他内容同样不能忽视引论转型时代的管理创新(1)一、“跨世纪之争”问题的提出(1)二、基本假设(5)三、不同社会形态下的管理概念(7)四、文化激荡中的管理转型(10)五、反专制式人治管理残余(13)六、抗霸权主义干扰(15)七、改革开放中的管理转型(19)八、当代中国社会管理的根本任务(22)九、转型时代的管理创新(24)十、顺应管理多样性进行创新方法论基础之一(27)十一、尊重历史语境开拓创新资源方法论基础之二(29)十二、管理谐协创新十六字方针方法论基础之三(31)第一篇西方现代管理理论(37)第一章现代工商企业的崛起(37)第一节发现管理的世纪(38)第二节现代工商企业(47)第三节资本主义企业与资本主义精神(54)第二章科学的管理理论的创立(61)第一节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61)第二节法约尔的“行政管理理论”(71)第三节韦伯的“管僚制理论”(80)第三章管理思想文化激荡(86)第一节管理程序学派(87)第二节管理科学学派(98)第三节决策论学派(108)第四节行为科学学派(121)第五节经验学派(134)第四章管理知识爆炸(149)第一节公司文化研究(150)第二节战略管理(1)(160)第三节战略管理(2)(171)第四节流程再造(180)第五节学习型组织(188)第二篇中国古代管理思想(199)第五章古代血缘宗法组织及古代管理思想的形成(199)第一节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200)第二节中国古代血缘宗法组织(205)第三节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萌芽、发展与成熟(210)第六章先秦古代管理思想概述(1)(213)第一节儒家古代管理思想(1)(213)第二节儒家古代管理思想(2)(221)第三节道家古代管理思想(228)第七章先秦古代管理思想概述(2)(235)第一节法家古代管理思想(1)(235)第二节法家古代管理思想(2)(242)第三节墨家古代管理思想(247)第八章中国古代主干管理思想(256)第一节士人的崛起与百家争鸣(256)第二节中国古代主干管理思想的形成(264)第三节中国古代主干管理思想的学派构成(271)结论管理谐协创新理论纲要(279)【从这以后的可以不看】一、方法论说明(279)二、管理基本形式论(280)三、管理概念论(285)四、管理模式论(291)五、管理谐协创新论(297)第二部分课本重点内容归纳说明本部分归纳的内容主要是往年考过、尤其是常考的内容,以及个人认为比较重要、以后可能考到的内容。相关内容主要在名词解释、解答题、阅读理解题和综述题中考到。复习时,为了达到更好的复习效果,可以跟“名词解释大全”和“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课后重点习题及参考答案”配合使用。引论转型时代的管理创新说明引论部分比较晦涩难懂,而且似乎难以找到条理,需要好好地耐心琢磨。此部分是全书的出发点,有许多名词和概念,往往在名词解释中考到。1、管理的时空连续性管理发展不隔裂空间的连接和时间的延续,实现管理的过去与现在、本土与外域的谐协。2、社会转型伴随着管理转型,管理转型的核心是管理创新,对创新资源的发掘与创新方法的创新的要求,引出我们对转型时代管理创新方法论的讨论。因此,我们从讨论“跨世纪之争”问题出发,提出“社会转型伴随管理转型”与“管理嵌入社会文化”两个基本假设,剖析管理创新因文化激荡而面临的两项挑战,透视改革开放对管理创新所提出的新问题、新任务,在此基础上建立本书的管理创新方法论。(这是全书的思路)一、“跨世纪之争”问题的提出(略)二、基本假设1、当代世界存在着两股社会转型一股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转型;另一股则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2、基本假设1社会转型伴随管理转型社会转型引发管理转型,管理转型支撑社会转型。管理转型与社会转型的同步是确保和加速社会转型成功的重要条件。3、基本假设2管理嵌入社会文化管理是社会文化的有机构成部分,管理嵌入社会文化,亦即管理受制于并反作用于社会文化。4、社会转型社会转型即社会形态的转变,而管理转型,乃指管理组织、管理主客体、管理行为以及人们对待管理的总态度、思维方式和一般价值观等方面的重大变革。因此,管理转型必然带来管理的目的、任务、手段和方法等方面的根本改变。5、文化广义文化概念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自然界的本质差异,以人类独特的生活方式为基点,把文化界定为文化乃指世代积累和历史积淀,人类所创造的一切事物之总和。本书把文化分为三个层面物质层面人类所创造的各类器物之总和;制度层面人类所制定的处理人与人相互关系的准则,经规范化或约定俗成而形成的各种社会组织、社会制度、政治和法律形式,以及风俗、习惯、伦理道德、话语、教育等之总和;精神层面人类所创立的科学、技术、知识和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等之总和。其中,狭义文化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本书在不作特殊声明时,仅以狭义文化为讨论对象,亦即只有文化的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才进入我们的视野和讨论范围。三、不同社会形态下的管理概念1、定义1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管理管理就是由一个或多个人对他人施加影响,促使人们合乎规范地生活,强调平均与共存,达成以有序、统一和稳定为主要特征的社会与组织的内部和谐状态,实现预定的目标。2、定义2西方现代工业社会管理管理就是由一个或多个人对他人施加影响,促使人们积极协调地工作,强调效益与效率,达成以斗争、变革和创新为主要特征的社会与组织的外部竞争优势,实现预定的目标。3、定义3未来知识社会管理管理就是利用知识进一步发掘知识和把现有知识最大限度地转变为生产力,而进一步发掘和应用知识的知识称之为管理知识。四、文化激荡中的管理转型1、所谓“文化激荡”,乃指不同时空之间文化的冲撞、融合,以及由此所引发的社会进步和社会破坏之总称。文化激荡既可以出现在同一群体、地区、民族、国家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也可以出现在不同群体、地区、民族、国家文化之间,还可以两者兼而有之。2、文明或者代表人类的进步状态,与“野蛮”相对立;或者指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某种文化所代表的进步状态,如中国封建文明、近代资本主义文明等等。3、管理是人类文明的催化剂与延续剂,世界多元文明蕴涵着多元管理文化。任何一种新文明的出现,其本身即意味着一种新文化和根植于新文化的管理思想的产生。因为1首先,从“文明”与“文化”的关系中,立即可以得到一个不证自明或者说是同语反复的命题新文明的建设意味着一种新文化的创造。2其次,历史上与社会转型相关的新文化的创建通常都仰仗文化激荡。3最后,从管理思想来看,西方现代工业社会管理思想显然是建立在西方近代政治民主、经济自由和科学理性的文化根基之上,而中国至今仍缺乏完整独立的科学管理理论。4、发生在当代中国大地上的文化激荡的以下特征1当代中国文化激荡是近代开始的文化激荡在新时期的延续,它具有内涵的深刻性与外延的广阔性。2中国文化从未中断,中国传统文化必然是参与文化激荡的重要方面。3当代中国文化激荡客观上存在着另一个参与方面西方文化。五、反专制式人治管理残余1、所谓专制式人治管理,就是指整个社会或该组织存在着一个权力高于一切、大于一切,不受任何限制和可以为所欲为的最高领导者,这个领导者按个人的意志及情感对整个社会或组织实施管理。2、中国古代起始于秦王朝的君主专制式人治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皇帝至上观念。第二,皇帝极欲与重罚主义。六、抗霸权主义干扰伙伴关系伙伴关系要求人们合作并互相尊重。它包含参与、联系,并为大家的共同利益而和谐地工作。伙伴关系方式是通过联系而形成一个整体,它不同于在当今社会占据主导地位的等级服从体制。伙伴关系要求公平合理、意见一致、互利互惠、民主地参与决策;必须积极倾听,富有同情心的分担,相互支持,以促进共同兴旺发达。它包容并追求把人们结为一体。在伙伴关系的环境里人们感觉自己受到了重视,有真诚的关怀和安全感。真正的伙伴关系导致人人有权利并有条件实现自我。七、改革开放中的管理转型我们的社会管理和管理转型首先必须解决以下两个问题第一,如何控制社会分化(包括经济、政治和思想分化)的速度与力度,使其保持在社会可接受的程度之内。第二,如何保持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体制改革的同步发展,使这些本相关联的改革的基本目标和政策组成一个协调一致的有机整体,以避免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思想之过度分裂。八、当代中国社会管理的根本任务当代中国社会管理的根本任务如下在继续保证中国社会的“动态有序”的政治稳定的前提下,确保改革开放的持续进行,稳步地实现以“三个有利于”为根本判断标准的社会变革,避免文化激荡与改革开放可能引发的社会分化与分裂的速度加剧,以及由于这种加剧而可能产生的社会破坏力,加速中华新文明的建设。九、转型时代的管理创新一方面,管理创新需要充足的创新知识资源;另一方面,管理创新需要有效的创新方法。管理创新归根结底是文化创新与文化建设,这就必然涉及到怎样对待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与西方管理理论的问题。十、顺应管理多样性进行创新方法论基础之一1、中国社会管理的多样性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代,传统农业、现代工业的长期共存,临近知识经济时代所产生的前瞻性要求,造就了今天中国社会管理的多样性现状。2、知识经济所谓知识经济,是指区别于以前的、以传统工业为产业支柱、以稀缺自然资源为主要依托的新型经济,它以高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因此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3、一种文明的永续发展,必须具备以下若干条件第一,建立一种能不断有效地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力载体。第二,建立一种能不断调整因生产力发展所引发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矛盾的制度。第三,建立一种面对外部世界激烈争斗而参与外部竞争以求生存与发展的竞争优势。4、以上这些条件必然发展为对管理学研究的微观与宏观要求第一,建立一种促进有效生产力载体正常运行与健康发展的微观管理理论。第二,建立一种不断保证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的宏观社会管理理论。十一、尊重历史语境开拓创新资源方法论基础之二管理文化管理文化就是一种带有管理哲学根基(如对待管理的总态度、思维方式和一般价值观念等)和具体结构的管理知识体系,而在研究管理转型与管理创新时,还必须添加进创新方法成分。十二、管理谐协创新十六字方针方法论基础之三1、管理谐协创新所谓管理谐协创新,乃指由以下一组操作所组成的过程或方法。具体过程如下第一,寻找诸极可以是两极或更多极。极则泛指一切具有差异从一般的“不同”直至“冲突”、“激烈对抗”之事物。这里主要指用作管理创新的管理知识与实践。第二,确指诸极,即明晰地界定各极的内涵、外延,发掘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各种联系。这其中,特别要重视可能组成“对偶”者。对于每一“对偶”,找出它们之间所存在的相对、相反和互伴、互生关系。第三,设计出为创新而整合诸极诸极本身或诸极所包含的因素、基因等的具体结构称之为“整合结构”或“谐协结构”。所谓结构则是指诸极在经整合后而得到的管理创新中所处的地位和彼此间的联系。第四,对所作创新进行严格的科学界定,并按一定标准,如“三个是否有利于”之“实用理性准则”、“以最小投入寻求最大产出”之“经济理性准则”,以及这些准则的具体分解来进行检验。2、管理谐协创新十六字方针博采众说、把握多极、允中谐协、知权通变,具体含义如下1)博采众说以平等、开放、宽容的态度对待、采集、了解和研究古今中外一切管理知识。2)把握多极从所采众说中分析、剥离出各种不同观点、思想、因素、基因即“多极”,研究发掘各极可能依赖的文化根基。3)允中谐协公平地对待各极,在“三个是否有利于”根本判断标准基础上,沟通各极,统摄各极,相反相成、相对互补,以求谐协创新。4)知权通变在谐协创新的诸多管理知识中,审时度势,根据文化差异和实际情况,以求通变和付诸实用。3、长入法所谓“长入法”,乃指以一种管理知识为主,辅助地吸收其他管理知识,融合而达到管理创新的方法。(代表“Z理论”)4、重组法文化差异使许多管理知识不能被简单地搬用到另一国度,但把它们分割为各种基本要素后,不同知识中若干要素进行重组,往往可以创造出适用于新文化根基的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我们把这种通过不同管理知识要素的重新组合而进行管理创新的做法,称之为“重组法”。(代表全面质量管理技术TQC)第一篇西方现代管理理论说明这一篇是全书的重中之重,尤其是第二章和第三章,更是需要达到了然于胸、滚瓜烂熟、熟练运用的境界。第一章现代工商企业的崛起第一节发现管理的世纪1、管理理论丛林当前来自学术界的研究和著作如洪水泛滥,由于众多学者对管理理论的广泛探索,先驱者和其他人的早期研究已发展成一片过于滋蔓的丛林。第一,由于各种专家及从事实际管理的人员都对“一个长期存在的管理领域”有了发现,所以形成了我们称之为“管理理论丛林”密不可穿的状况。第二,管理理论丛林使改进管理成为可能,但是在管理改进带来巨大的社会潜力的同时,管理理论不同的研究方法已经导致一场混乱的“丛林战”。第三,应对管理理论丛林进行清理,包括对不同学派进行分类,寻找出造成学派差异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清理丛林的建议。2、“发现管理”或“管理的发现”的含义管理成为一种职业而出现专职管理人员阶层;有关管理的科学理论及管理知识学科的创立;管理知识的大量积累;管理在社会主要领域得到广泛而成功的应用。3、管理理论主要可以分为六大学派,它们是管理程序学派、经验学派、行为科学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论学派、数理学派。4、麦肯西(MCKINSEY)的7S架构策略(STRATEGY)、结构STRUCTURE、制度SYSTEMS、作风STYLE、人员STAFF、技能SKILLS、共有价值观SHARDVALUES。5、管理思想所谓管理思想,就是来自于归纳和演绎推理,有广泛应用的系统化组织起来的知识,它们由假设、原则、规则、程序、方法等所组成,能指导和帮助管理者们分析、解释特定商业情景背后的内在原因,并预测其行为选择之结果。第二节现代工商企业1、德鲁克提出的“必须以工商管理为中心”三个理由1首先,工商企业是最早出现的现代机构。2其次,只有经济领域才能用数字对资源分配和决策成果加以度量。3最后,工商企业是20世纪成功的历史。2、现代工商企业它有两个特点,它包含许多不同的营业单位,且由各层级支薪的行政人员管理。3、有效生产力载体有效生产力载体是“有效”与“生产力载体”的整合,所谓生产力载体乃指一种经济组织,它能把不同的社会生产力要素组织成一种现实生产力,并借助现实的生产向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4、有效生产力载体就必须具有的两个特征第一,这种生产力载体应具有某种“内在协调机制”,即它所体现的生产方式的两个方面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存在着自相适应与调节的关系(如少数人控股制)。第二,这种生产力载体具有不断适应外部生产力发展而提升自身生产力水平,进而形成更高层次的“内在协调机制”(如企业的创新机制)。第三节资本主义企业与资本主义精神1、资本主义经济活动就是指那种寄希望于利用交换的可能性获取利润的活动,也就是说那种建立在(表面上)和平地获取利润机遇上的活动。2、所谓资本主义企业,就是以最大限度利润为目的,以合理(或理性)地组织生产和劳动为手段的企业。具体地说,资本主义企业就是依靠持续地、合理(或理性)地组织生产和劳动,向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通过(表面上)和平的交换获取永不间断的利润的这样一种企业。3、合理(或理性)即指资本主义经济活动必须合乎经济理性,也就是以最小投入获取最大产出。这意味着,或投入一定时产出最大,或产出一定时投入最小。4、资本主义社会就是存在着资本主义企业的社会,在企业中合乎理性地使用资本和按资本主义方式合乎理性地组织劳动,成为决定经济活动的主导力量。第二章科学的管理理论的创立第一节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1、科学管理的实质科学管理的实质是企业工人和管理人员(管理方面的工长、厂长、雇主、董事会等)双方在思想上的一次完全的革命。有以下四层含义第一,工人与雇主必须建立共同富裕的思想。第二,变斗争为合作,把注意力转向增加盈余。第三,工人与雇主亲密合作,提高劳动生产率。第四,用科学的态度对待企业中的一切工作。2、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中,蕴含着“经济人”假设人是理性的、是具有利己本性的,人们从事经济活动无不以追求自己最大的经济利益为动机,人们在追求自己利益的同时,不仅会达到自身的最高目标,而且还有利于促进公共利益。在最理想的情况下,经济人的理性是以最小投入去寻求最大产出。3、管理技术定义确切地知道要别人干什么,并使他们用最好、最经济的方法去干。4、科学管理模式泰罗认为“必须经过长期而仔细的思考和研究”,去发掘出“像工程的基本原理那样精确和清楚的规律”。他明确提出,提高“效能的办法在于系统化管理,不在于收罗某些特殊的或非凡的人”,“过去,人是第一位的,将来体制必须是第一位的”。5、科学管理原理在科学管理模式下,管理人员除应把过去工人所有的传统知识进行汇集,制订规章制度、工作准则之外,还必须承担新的任务第一,对工人操作的每个动作进行科学研究,用以替代老的、单凭经验的方法;第二,科学地挑选工人,对他们进行培训和教育,使之成长;第三,雇主与工人们亲密协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按已发展起来的科学原则去干;第四,资方和工人之间在工作上应共同承担职责,不应把几乎所有的工作和大部分的职责都推到工人身上,而应把自己比工人更胜任的那部分工作承揽下来。6、科学管理制度包括工时研究、差别计件工资制、任务管理制、“职能工长”监督方式、例外原则、成本会计法。7、差别计件工资制在工时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工作的正确方法和标准,不按工人的职位和工作等级,而根据工人做出的努力和工作效率来付酬,使不按正确方法和达不到标准的工人得到很低的工资。具体地说,此项制度包括三个部分通过工时研究进行观察和分析,以确定“工资率”即工资标准;差别计件确定不同工资;把钱给人而不是给职位。(优点就是它能够迅速地清除所有低能的工人,吸收适合的工人来工作。)8、任务管理制每天给每一个工人都要分配一项具体的任务,并附有关于这项工作的每一个组成部分的详细书面指示以及确切的时限规定;在规定时限内完成任务的工人获得特别高的工资,而超过规定时间完成任务的工人将获得一般的工资。第二节法约尔的“行政管理理论”1、法约尔的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对管理学的贡献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该书第一次把管理当作一种职业而从其他活动中独立出来,为企业由专职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奠定了理论基础。2)该书第一次把管理当作一门专业知识,提出了建立管理的一般理论,通过“学校教育”培养学生的管理技能。3)该书给出了管理的可操作式职能定义,并对各职能进行了详细讨论,为对管理做出具体指导提供了理论依据。4)该书提出了14条管理的一般原则,为管理实践提供了有益的指导。2、法约尔的成就区别、分析及界定了各种管理概念和管理原则,他开创了管理的职能学派(后来发展成“管理程序学派”),并澄清了高层管理人员中的混乱思想。3、法约尔关于企业管理的六项活动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其中管理活动包括五项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4、法约尔对管理的定义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计划,就是探索未来,制定行动计划;组织,就是建立企业的物质和社会的双重结构;指挥,就是指使其人员发挥作用;协调,就是连接、联合、调和所有的活动和力量;控制,就是注意是否一切都按已制定的规章和下达的命令进行。5、管理原则法约尔把社会组织维持健康和正常的条件称为管理原则。原则虽是组织维持健康与正常的某些条件,但原则代表的是一种尺度,原则是灵活的,使用原则时应当注意各种可变条件,其中特别是可能涉及到的人的因素。使用原则注意尺度,是很难掌握的艺术,它主要不是靠理性思维,而是靠智慧、经验和判断。因而,由智慧、经验和判断合成的掌握尺度的能力是一个管理人员的主要才能之一。管理原则因人而异,即不同管理人员都有自己所特有的、习惯使用的管理原则。6、法约尔14大管理原则1)劳动分工。2权力与责任。3)纪律。4)统一指挥。无论对哪一件工作来说,一个下属人员应接受一个领导人的命令。它是一项普遍的、永久必要的准则。5)统一领导。对于为了实现同一目的的全部活动,只能有一个领导人和一项计划。“统一领导”不要与“统一指挥”相混淆,统一指挥不能没有统一领导,但统一指挥并不来源于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7)报酬。8)集中。9)等级制度。10)秩序。11)公平。12)人员的稳定。13)首创精神14)团结精神。第三节韦伯的“管僚制理论”1、“官僚制”又称“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科层制”。所谓“理想行政组织体系”,就是因占有、选举、任命或依据继承接班的指派而拥有权威地位的组织最高首长,使用官僚组成一支管理人员队伍,实施合法的权力。官僚的任命及职能实施则依据下述标准进行(1)官僚作为个人是自由的,仅仅涉及非个人的组织职责时才受权威的制约。(2)官僚处于固定的职务等级制度之中。(3)官僚拥有固定的职务权限。(4)官僚根据契约受命,即(原则上)建立在自由选择之上。(5)官僚是根据技术资格和技能,通过严格的考试和检测而被录用,他们的任职是通过任命而不是通过选举。(6)官僚领取固定薪水,一般都有领养老金的权利。只有在一定情况下,雇主、特别是私营企业的雇主才有权中止他们的任命,而这些人则可以随时辞职。工资主要根据他们在组织中的官阶等级分级,除此之外,还要考虑职务的责任和任职所需具有的社会地位。(7)部门现职应是官僚惟一的或至少是主要的职业。(8)存在着官僚职业发展的机会。存在着一套以资历或成就,或同时以这两个方面为依据的晋升制度。官僚的晋升取决于上级的判断。(9)官僚的工作与所有权完全分离,所有权与职位无联系,个人不得把职位占为己有。(10)官僚的工作接受严格制度化的纪律的约束。2、官僚制的主要特征(1)官僚的形式主义非人格化。在这种制度中,人人享有形式上的平等,提倡不考虑人的因素的明确的权力和职责,人已被职位这种法定权责所规范,并按此规范去工作,没有憎恨和激情,因此也没有爱和狂热。简言之,在这种制度中,人已被组织的职位所异化。(2)官僚制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控制。(3)合理合法的权力是韦伯官僚集权组织的基础。韦伯把权力分为三种合法的,即被社会所接受的纯粹的形式。“合理合法”的权力以由法律确定或通过任命所占有某职位、地位而获得的发布命令的权力为基础的权力形式。下级对权力的服从建立在依法所建立的等级制度上。“传统的”形式它以古老的传统、神圣不可侵犯的信念和对下属行使权力的人的地位的合法性为基础。服从则是由于个人占据着传统的具有神圣权力的职位而产生。“神授的”权力它是以对个人明确而特殊的尊严、英雄主义或典范的品格的信仰为基础的。服从来自个人对该权力所有者的仰慕或信任。韦伯认为,若缺少某种形式的权力来指导组织,任何组织都不能实现目标,权力能消除混乱,带来秩序。合理合法的权力是官僚集权制的基础,这是因为第一,该权力能为管理连续性提供基础;第二,担任管理职务的人员是按其胜任工作、完成任务的能力挑选的,所以是合理的;第三,领导人具有行使权力的法律保证;第四,所有权力都由明确规定而且按照完成组织任务所必需的职能加以仔细划分的。3、韦伯理性韦伯理性官僚制五要素分工;组织的等级结构;常规化趋向;官员形式主义非人格化;组织力争实现的高效运作目标。五要素韦伯的观点布劳的解释分工组织目标所要求的常规活动,被以一种固定的方式划归为官员的职责。明确的分工使组织有可能在每个特定的岗位上只雇用专业技术人员,并使每个人有可能负起有效履行其职责的责任。组织的等级结构把上级和下级相互联系起来的等级结构,这种联系涉及到权威和职责。官员对他的下属的工作负责,官员对他们拥有权威,这意味着他有发号施令的权力,而下属则有服从指令的义务。然而,这种权威是有严格限度的,只限于那些同正式操作有关的指令。如果超过这种限度用不适当的手段来扩大支配下属的权威,就不是对官僚组织的权威的合适的使用。常规化趋向官僚制组织的运行受一种固定的抽象规则体系的支配,并且由这种抽象规则在特殊情况中的动作“所构成”。运用这种规则体系的目的在于,通过常规化而使组织的运行有统一性。官员的形式主义非人格化理想的职员按照形式主义的非人格化精神来履行他的职责,没有怨恨或激情,因此也就没有爱心和积极性。在公务中排除个人考虑是公正和效率的前提条件。那些使政府官员不受其服务对象欢迎、使他们对委托人态度冷漠、对问题并非真正关心的因素,实际上正是有利于这些服务对象的,公正与无私总是连在一起的。作为组织目标的有效运行经验已普遍表明,纯粹的行政组织的官僚制模式,从纯技术的观点看,是能够获得最高效率的。已充分发展了的官僚制结构与其他组织相比,正像一种机器同非机械化的生产方式相比一样。第三章管理思想文化激荡第一节管理程序学派1、管理程序学派管理程序学派又叫管理过程学派、管理职能学派。通常认为该学派起源于法约尔的行政管理理论。该学派围绕管理人员所从事管理工作的过程,即管理职能过程来研究管理问题,而且认为这种管理职能适用于各专业管理领域工商企业、政府机构、宗教团体和军队等,也适用于不同组织、不同层次、不同职位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2、孔茨对管理的定义管理就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这一定义需要展开为1)作为管理人员,需完成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等管理职能;2)管理适用于任何一个组织机构;3)管理适用于各组织的管理人员;4)所有管理人员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创造盈余;5)管理关系到生产率,意指效益与效率。”3、管理的五项职能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计划就是对未来各种行为做出抉择的职能,是五项职能中最基本的职能。编制计划包括选择任务、目标和完成计划的行动方案。计划是从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到达将来预期的目标之间的一座桥梁。组织组织工作旨在建立一个精心策划的角色结构,并分配给机构中的每一个成员。所谓精心策划,就是把为了完成任务而必须做的一切工作都分配给具体的人,同时希望任务能指派给最能胜任的人。组织结构的宗旨是为了创造一种促使人们完成任务的环境。它是一种管理手段,而不是目的,虽然结构一定要规定必须完成的任务,但是由此而制订的角色,必须根据现有人员的才能和积极性进行拟订。人事人事工作就是给设置的组织结构提供具体的编制、配备人员和保持满员。人事工作应该包括明确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的条件、编造在职人员的花名册、招聘和遴选新人员、安置工作岗位、提升人员、编制选拔计划和工资报酬、培训或用其他方式提高在职人员或备用人员的素质,使他们能够高效益和高效率地完成任务。领导指对工作人员施加影响,使他们对组织和集体的目标作出贡献。主管人员都知道,他们面临的最重要问题来自群众,即群众的要求和态度、个人的表现和在集体中的表现。有效的主管人员也应该是有作为的领导人。领导意味着服从,而大家往往跟随那些能满足大家的需要、愿望和要求的领导人,所以领导必然包含鼓励、领导作风和方法,以及思想交流。控制控制工作是衡量和纠正下属人员的各种活动,从而保证事态的发展符合计划要求。控制工作按照目标和计划表评定工作人员的业绩,找出消极偏差所在之处,采取措施加以改正,确保计划完成。4、以管理职能组织管理知识管理程序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之一是认为可以用管理职能组织管理知识。该学派主张按管理职能组成一个具有延续性和可扩展性的理论框架,以便把各种管理知识安放到此框架内。5、以管理职能组织管理工作管理程序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之二主张使用管理职能组织管理工作。该学派认为,不同组织、不同层次、不同部门和不同职位上的管理人员的各种管理工作,均可由若干相互关联的管理职能程序来组成。管理职能没有一定的划分方法,但是在选择管理职能表达管理工作或组织管理知识时,这种划分必须注意以下几点完备性所选择的职能应能包蕴全部管理工作;独立性不同职能之间尽量避免所包蕴管理工作的交叉与重叠;操作性能为管理人员提供可操作式的具体指导。管理职能的选择只有在满足上述要求时,才可以被称为是一种“科学的划分”。由于至今未能找到从理论上论证各种管理职能划分科学性的方法,所以大多数管理学书籍的作者在进行管理职能划分时,一般是凭个人经验先作出某种划分,然后在使用中根据实践经验再作补充和修正。6、管理原则与管理哲学管理程序学派还有两个主要观点。主要理论观点之三只要对实施各项职能所获得的经验进行科学分析,就可推断出各种管理原则。例如,在孔茨、韦里克管理学(第10版)的每一职能讨论的最后,作者汇总了实施该职能的“主要原则或指导方针”。又如,霍杰茨在企业管理理论、程序、实务中,针对计划、组织和控制职能,提出了以下三条原则计划职能计划为首的原则计划职能居其他职能之首,经理人员在从事管理工作时,首先要做好计划。理性管理要求不做无计划的管理工作。组织职能责任绝对性原则经理人员可将职权授给下属,但不能把责任授给下属,下属出了错,上级经理人员要负责任。控制职能例外原则经理人员关切的应是例外的事情,而不应该是寻常事件。因为凡遇例外的明显偏差时,说明企业出现了超常的情况,此时必须从管理上多花点时间。主要理论观点之四每个管理人员只要遵循和执行各项职能,就可形成一套各自实施这些职能的“运用法则”。这套法则会把经理人员的基本想法、概念和信念等互相连接起来,形成各自的管理哲学,这种管理哲学有可能使管理人员获得下属的支持和实现组织目标。7、管理哲学所谓管理哲学,主要包括管理人员对待管理的总态度、思维方式和一般价值观念。管理哲学因人而异,一般不以论述和思辨来表现,而体现在管理人员的实践之中,并影响管理工作的绩效。成熟的管理人员不仅应从自身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中借理性分析和悟性体验形成个人的管理哲学,还要通过反思去修正管理哲学,以提高管理绩效。第二节管理科学学派1、管理科学学派又称为计量学派、数理学派。概括地说,管理科学学派是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继续和发展。在该学派中,数学和其他科学工具被充分地用作帮助解决重要的问题把有限的资源最优地分配、运用来实现既定的目标。2、学习生产与作业管理的四点理由第一,生产与作业管理是一切组织的三个主要职能(市场营销、生产/作业、财务/会计)之一,对于理解组织职能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通过学习生产与作业管理,我们才能明白人们是怎样组织自己去运作生产企业的。第二,学习研究生产与作业管理可以明白商品和服务是如何生产出来的,因为我们使用的产品都是由生产活动创造出来的。第三,生产与作业管理是一切组织里耗费最大的部分之一。第四,通过学习,可以理解生产/作业管理者的职责与作用。理解了这一点,才能掌握这种管理者所必须掌握的决策技巧。3、十种战略性和战术性生产与作业管理决策1)质量战略。有关人员必须确定顾客的质量期望,并制定相应政策和步骤以取得这样的质量。2)产品战略。产品策略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生产过程。生产成本、质量和人力资源等各种决策与产品设计有很强的相互作用。产品设计通常决定了成本的下限和质量的上限。3)流程战略。一种产品常常有几种备选工艺方案。工艺决策决定了在技术、质量、人力资源利用以及设备维护方面的管理工作。这些开支和资本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厂商的基本成本结构。4)选址战略。对制造业和服务业企业而言,选址决策有可能从根本上决定经营的成败。在这个环节上犯的错误可能抵消其他环节的效率。5)布局战略。生产能力需求、人员素质、采购决策和存货需求都会影响现场布局。此外,工艺和物料必须按照其相互关系进行妥善安排。6)人力资源战略。人力资源策略是总体系统设计中一个昂贵而又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企业要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明确所需的技术和技能,确定它们的成本。7)采购与准时生产制战略。这些策略决定哪些东西由自己生产,哪些东西从外部采购。在满意的价格下,质量、交货条件和产品的新颖性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买主和供应商之间的相互尊重是成功采购的必备条件。8)库存策略。只有在全面考虑顾客满意度、供应商、生产进度和人力资源规划之后,库存决策才可能达到最优。9)排程策略。企业必须建立灵活高效的生产进程,必须确定并控制对人力资源和厂房设施的需求。10)维护与可靠性保障策略。企业应当按所需的可靠性和维护水平做出决策。对实施过程的计划、对可靠性的控制以及维护都是必要的。4、广义生产管理“生产管理”就是做出与生产过程有关的决定,以便按照规格、数量、进度和最小的成本生产出货物和服务等。5、生产管理的分析方法确定研究的系统;确定衡量效率的尺度;建立数学模型;在分析的基础上产生可供选择的方案;全面衡量和作出决定。6、理性决策模式所谓理性决策模式,就是假定人类的行动应当合乎理性,或者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决策分为四个阶段提出问题,确定目标;列出所有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案;评判所有方案,排出次序;最后抉择,确定决策方案。第三节决策论学派1、决策论学派决策论是以社会系统理论为基础,吸收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内容而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学科。2、管理行为、管理决策新科学以及西蒙的整个决策理论的最主要贡献是关于决策的基本准则和有关决策过程的理论。具体地说,这就是第一,“有限理性”和“令人满意准则”两个决策理论基本命题的建立,对理性决策提出了挑战。第二,打破传统决策理论囿于研究决策成果合理性的做法,从对决策过程进行科学分析出发,建立系统的决策过程理论。3、“管理就是决策”的真正涵义管理过程就是决策的过程,决策贯穿于管理的整个进程,如企业制定计划是决策,组织结构的设计是决策,组织中的干部配备是决策,实施管理控制的时候采取措施来纠正偏差也是决策。决策论学派的学者就是以这个观点为基本出发点来构造管理理论体系的。4、西蒙提出的重要思想管理人员应该有效地利用各种形式的外部影响和内部影响来塑造职工的性格,使他们变得“能自动地而不是时时由上级指示地”按组织的需要来决策和行事。在这里,外部影响指按规章制度从外部给予成员的影响,包括权威、信息联系等。内部影响指通过教育培训等对组织成员的思想和心理加以影响,内容包括效率的准则、对组织的忠诚和团结等。通过这些影响,使组织成员的决策前提符合组织决策的要求。5、西蒙把决策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找出制定决策的理由探察环境,寻求要求决策的条件,即“情报活动”。第二阶段找到可能的行动方案创造、制定和分析可能采取的行动方案,即“设计活动”。第三阶段在诸行动方案中进行抉择从可资利用的方案中选出一条特别的行动方案,即“抉择活动”。第四阶段对已进行的抉择进行评价对抉择选出的方案进行检验、修正和评价,即“审查活动”。重要结论第一,决策四阶段在管理中是循环往复而没有休止的,当一次决策进入最后阶段时,人们对抉择方案进行审查的同时,也就开始了为进行新决策所需要的搜集情报的活动。第二,决策四个阶段中的每一阶段本身都是一个复杂的决策过程,每一阶段又蕴含着决策的四个阶段。例如,就“情报活动”来说,为了使得该阶段工作有效,也就需要设计情报活动的方案,抉择出一种特别的情报活动的方案,对此作出审查,而在此之前当然需要探察环境,为这些工作提供条件。6、微观经济学经济人假设这种人在行动过程中既具有“经济”特征,同时也具有“理性”。他们具备关于其所处环境的各方面知识,而且这些知识是如此完备,使之在决策中完全够用;他们完全了解有哪些备选的方案;他们有一个完整而内在一致的价值体系,使其能够在所面临的备选方案中作出抉择;他们具有择善而从的能力以及相应的计算能力,以保证择优的顺利进行。7、“令人满意准则”及其提出以往的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往往把人看成是以“无限理性”为指导,按“最优化准则”行动的经济人或理性人,但事实上这是做不到的。因为要实现“无限的理性”就要有三个前提(1)决策者对可供选择的方案及其未来的后果要“无所不知”;(2)决策者要具有无限的估算能力;(3)决策者的脑中对各种可能的后果有一个“完全而一贯的优先顺序”。由于决策者在认识能力上和时间、经费、情报来源等方面的限制,不可能具备这些前提。一方面,人类实际的理性不是完美无缺的“无限理性”,而是一种“有限(度的)理性”;另一方面,人们在决策时难以实现最优,常常只能得到“比较满意的”或“令人满意的”决策。因此,西蒙提出以“管理人”来代替“经济人”,并对管理决策提出两点要求第一,用“令人满意准则”代替“最优化准则”;第二,决策时不考虑一切可能的复杂情况,只考虑与问题有关的特定情况。8、“令人满意准则”的使用,一方面必须建立决策的共同标准。另一方面,“令人满意准则”不仅指决策对目标的实现方面,还包括决策实施后对副作用的防止和控制方面,这就要进行“防范分析”,即“可能出现问题的分析”。防范分析的目的是寻求经济而可行的防患于未然的措施。一般采用的两种方法是一种是分析并防止副作用的发生;另一种是在副作用一旦发生后,尽量设法使其不良影响减到最小。9、超理性决策模式决策主要依据超理性特点进行,不顾忌是否有合理联系,甚至可以是不合理的。第四节行为科学学派1、行为科学派(狭义的行为科学,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是系统研究组织环境中所有成员的行为的一门学科,它以成员与个人、团体、整个组织及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行为作为研究对象。2、早期行为科学的主要理论观点1)“社会人”假设对社会和个人来讲,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而不是人们在无组织的人群中相互竞争;所有的个人主要是为保护自己在集团中的地位而不是为自我利益而行动的。2)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所谓正式组织就是古典管理理论所指出的,为了有效地实现企业的目标,规定企业各成员之间相互关系和职责范围的一定组织体系。但是,梅奥认为,人是社会的动物,人们在企业内共同工作的过程中,相互之间必然发生一定的关系而形成非正式的集团或团体。在这种团体中,形成了共同的感情,进而构成一个体系,即非正式组织。3)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职工的满足度主要指职工的安全的感觉和归属的感觉这些社会需求方面的满足程度而言。它依存于两个因素工人的个人情况,即工人由于其个人经历、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所形成的个人态度和情绪;工作场所的情况,即工人相互之间或工人与上级之间的人际关系。所谓新的领导能力,就是能够区分事实和感情,能够在经济的逻辑同非逻辑的感情之间取得平衡。3、正式组织的三个基本要素第一,协作的意愿;第二,共同的目标;第三,信息联系。4、经理人员的三项职能第一,提供一个信息交流系统;第二,制定组织目标;第三,获得必要的个人努力。第五节经验学派1、经验学派经验学派又称为经理主义学派,该学派以从大企业管理实践总结出一般管理原理与向经理提供管理企业的当代经验和科学方法为目标。2、德鲁克这样界定管理这是一个有着多重目的的机制,它管理着企业,管理管理人员,管理工人和工作。如果略去其中一项,我们就不会再有管理,也不会有企业和工业社会。他认为管理的三项职能是管理企业、管理管理人员、管理工人和工作。所谓管理企业是指管理一家企业意味着通过目标进行管理,管理人员不只是经济的产物,也是一个创造者,他只有能真正控制经济环境,并且采取有意识、有目的的行动来改变这些环境,才算是实施了管理。所谓管理管理人员,是指管理人员是企业的基本资源,并且是企业最稀有的资源,强调机构中人的重要性是企业的客观需要,否认或者轻视这种重要性是在葬送企业。所谓管理工人和工作,是指人力资源是最未有效利用的资源,同时也是最有希望提高经济效益的资源,因此企业能否运作,归根结底取决于他促使人们尽职尽力完成工作的能力。3、德鲁克对如何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提出了五种练习,希望借此训练而养成以下五种习惯1)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懂得如何有效地利用他们的时间,他们会利用自己所能控制的点点滴滴时间开展有条不紊的工作。2)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重视对外界的贡献,他们不满足于埋头工作,而注意如何使自己的努力产生必要的成果。3)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不仅善于利用他们自己的长处,而且也知道如何利用上司、同事及下属的长处。4)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知道如何将自己的精力集中在一些重要的领域里,这样一来,上佳的表现便能结出丰硕的成果。5)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善于作出有效的决策。第四章管理知识爆炸第一节公司文化研究1、广义组织文化的概念组织文化代表着组织成员所共同拥有的信仰、期待、思想、价值观、态度和行为的一种复合型式。具体而言,组织文化包括以下内容1)人们相互影响的常规性,就像组织的仪式和典礼,以及人们共同使用的语言;2)组织内工作集体共同遵守的规范和标准,比如“按劳付酬、多劳多得”;3)组织具有的主要价值观念,如“产品质量”或“价格导向”;4)指导组织对待员工和顾客的政策哲学;5)组织中长期遵循的策略规则,或新成员必须学习以成为组织所接纳的成员的规则;6)通过有形的设计而在组织中传播的情绪和氛围,以及组织成员同顾客或其他外部人员相互影响的方式。2、狭义组织文化的概念企业文化可被分为两个不同层面,在较深而不易觉察的层面,文化代表着基本价值观念,它们是企业成员所共有的、改革难度极大、代表企业最稳定的核心部分;在较浅而较易觉察的层面,文化体现了企业的行为方式或经营风格,改革起来虽很难,但与基本价值观念相比稍为容易些。3、“7S架构”所谓组织的“7S架构”,就是这些学者在研究日本的管理艺术和美国杰出公司不断创新的大公司的成功经验时所提出的用作架构企业组织的七种要素。由于这些要素的英文词汇都由“S”开头,故简称“7S要素”。它们是结构(STRUCTURE)、策略(STRATEGY)、制度(SYSTEM)、作风(STYLE)、人员(STAFF)、技巧(SKILLS)、最高目标(SHAREDVALUE)。前三项称作“硬性要素”,后四项称为“软性要素”4、杰出公司的成功经倾向实干;接近顾客;让员工发挥自主性和创新精神;生产力靠人来提高;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内行的事;组织单纯与人事精简;宽严相济。5、企业文化与企业长期经营业绩之间可能存在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