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论文-中国大型石油化工公司发展战略研究._第1页
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论文-中国大型石油化工公司发展战略研究._第2页
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论文-中国大型石油化工公司发展战略研究._第3页
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论文-中国大型石油化工公司发展战略研究._第4页
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论文-中国大型石油化工公司发展战略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论文中国大型石油化工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摘要现代石油化工工业奠定了人类现代工业的基础,是人类进入现代化工业社会的金钥匙。随着“世界石油峰值”、“高油价时代”的到来,世界石油资源、石化市场的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中国改革开放30年,经济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我国石油化工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形成了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三家大型国有石油化工公司为主导、其他各类中小公司为补充的石油化工产业格局。三家大型国有石油化工公司是在上世纪80年代由国家行政部门改制成立,已基本建立了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已成为全球能源市场中的重要参与者。我国大型石油化工公司在“走出去”和“市场化”的过程中,遇到了公司治理不完善、科技水平不高、节能环保能力不够、产品结构单一、低水平产能过剩、全球竞争力和盈利水平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和困难阻止了我们的国家石油公司向国际石油公司转型的步伐。此时,研究为何发展、向哪发展、如何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我国大型石油化工公司在发展中所共同面对的主要问题和挑战,详细分析石油化工产业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并进行我国大型石油化工公司与一流国际石油化工公司(壳牌集团、埃克森美孚公司和BP公司)的竞争力对比与分析;在此基础上,以将我国大型石油化工公司早日打造成世界一流国际石油化工公司为战略目标,从宏观层面提出相应的发展战略体系,并从业务发展、企业文化、管理体制、科技创新等管理层面制定具体的战略实施和控制措施。ABSTRACTINTODAYSWORLD,ASACRUCIALKEYTOENTERTHEMODERNINDUSTRIALSOCIETY,PETROCHEMICALINDUSTRYHASLAIDASOLIDFOUNDATIONOFHUMANMODERNINDUSTRYWITHTHEARRIVALOF“WORLDPEAKOIL”ANDTHESUSTAININGINCREASINGOFOILPRICE,ACOMPETITIONFOROILRESOURCESANDPETROCHEMICALMARKETHASBECOMEMOREANDMOREINTENSIVEDURINGTHE30YEARSSINCECHINACARRIEDOUTREFORMANDOPENINGUPPOLICY,ASONEOFCHINASPILLARINDUSTRIES,PETROCHEMICALINDUSTRYHASMADESIGNIFICANTPROGRESS,ANDFORMEDACOMPREHENSIVEPETROCHEMICALINDUSTRYPATTERNWITHTHREEDOMESTICSUPERLARGESTATEOWNEDPETROCHEMICALCORPORATIONSCHINANATIONALPETROLEUMCORPORATION,CHINAPETROCHEMICALCORPORATIONANDCHINANATIONALOFFSHOREOILCORPORATIONASTHELEADANDOTHERSMALLANDMEDIUMSIZEDCOMPANIESASSUPPLEMENTRECREATEDBYTHESTATEADMINISTRATIVEDEPARTMENTSIN1980S,THETHREESTATEOWNEDPETROCHEMICALCORPORATIONSHAVEBECOMEIMPORTANTPARTICIPANTSINGLOBALENERGYMARKET,ANDBASICALLYESTABLISHEDAMODERNENTERPRISESYSTEMWITHCLEARDEFINITIONOFPROPERTYRIGHT,WELLDEFINEDPOWERANDRESPONSIBILITIES,SEPARATIONOFGOVERNMENTFUNCTIONSFROMENTERPRISEMANAGEMENTANDSCIENTIFICADMINISTRATIONHOWEVER,DURINGTHECOURSEOFGOINGGLOBALANDMARKETIZATION,CHINASSUPERLARGEPETROCHEMICALCORPORATIONSHAVECOMEACROSSVARIOUSPROBLEMS,INCLUDINGIMPERFECTGOVERNANCE,LOWLEVELOFSCIENCEANDTECHNOLOGY,LACKOFENERGYCONSERVATIONANDENVIRONMENTALPROTECTIONABILITY,SINGLEPRODUCTSTRUCTURE,LOWLEVELINDUSTRYOVERCAPACITYANDPOORGLOBALCOMPETIVENESSANDPROFITABILITY,HOLDINGBACKTHEIRTRANSITIONFROMSTATEPETROCHEMICALCOMPANIESTOINTERNATIONALPETROCHEMICALCORPORATIONSSO,ATTHISMOMENT,ITSEEMSPARTICULARLYIMPORTANTTOSTUDYWHY,WHEREANDHOWSHOULDCHINASSUPERLARGEPETROCHEMICALCORPORATIONSDEVELOPTHEMSELVESACCORDINGTOTHEMAINPROBLEMSANDCHALLENGESCHINASSUPERLARGEPETROCHEMICALCORPORATIONSAREFACING,THISTHESISWOULDSPECIFICALLYANALYZETHEINTERNATIONALANDDOMESTICENVIRONMENT,ANDMAKEACOMPARISONBETWEENCHINASSUPERLARGEPETROCHEMICALCORPORATIONSANDTHEWORLDFIRSTRATEONESROYALDUTCHSHELL,EXXONMOBILANDBRITISHPETROLEUMINCONCLUSION,TAKINGDEVELOPINGCHINASSUPERLARGEPETROCHEMICALCORPORATIONSINTOWORLDFIRSTCLASSONESASTHESTRATEGICOBJECTIVE,THISTHESISWOULDCOMEUPWITHADEVELOPMENTSTRATEGYSYSTEMATTHEMACROLEVEL,ANDTHENMAKEDETAILEDIMPLEMENTATIONANDCONTROLPLANSINASPECTSOFBUSINESSDEVELOPMENT,ENTERPRISECULTURE,MANAGEMENTSYSTEMANDSCIENTIFICINNOVATIONKEYWORDSSUPERLARGEPETROCHEMICALCORPORATIONS,PETROCHEMICAL,DEVELOPMENTSTRATEGY目录第1章前言111研究背景112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313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4第2章中国石油化工产业发展概述521石油化工工业简介522中国石油化工产业发展历程523中国大型石油化工企业概况7231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7232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8233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924中国大型石油化工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9241面临环保、减排压力,可持续发展遭遇挑战9242资源争夺日趋激烈,保供应难度不断加大10243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竞争力有待提升11244替代产业快速发展,中发展方向面临选择11245管理体制尚需进一步理顺12第3章国际环境分析1431世界经济形势变化对石油化工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14311全球金融危机带来新的经济格局14312新一轮工业化浪潮将推动石油化工行业快速发展15313各国贸易政策变化对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15314资源争夺激烈及油价高位持续震荡16315石油替代产业快速发展带来了重大影响1632全球石油资源需求持续增长,世界步入“高油价”时代17321全球石油储量、产量和消费量现状17322全球石油产量和消费量预测19323石油资源价格分析预测2133全球石油化工产业竞争日趋激烈,国际原油供应垄断趋势明显21331国际石油公司22332国家石油公司22333中国三大石油石化公司2334发达国家石油化工公司先发优势明显,我国企业增长潜力巨大24341日本石油石化产业发展24342与国际石油公司对比及启示25第4章国内环境分析2741中国石油化工公司仍处在发展战略机遇期27411国民经济发展持续向好27412能源消耗结构亟待调整28413资源供不应求2942以三大国有石油化工公司为主的市场竞争格局31421产业上游(勘探开发)由三大国有石油石化公司垄断31422产业中游由三大国有石油石化公司主导32423产业下游(销售)板块是政府价格管制、多方参与的市场竞争3343相关政策对我国石油化工企业发展环境产生重大影响33431“自贸区”建设给石油化工企业带来挑战和机遇33432“新36条”政策出台,民间资本加快进入石油化工产业34433成品油定价机制滞后于市场发展,亟待完善34第5章建立中国特色的石油化工企业发展战略体系3651“可持续发展”战略3652“走出去”战略3753“一体化”战略3854“差异化”战略3955“多元化”战略3956“能源引领”战略4057“人才”战略41第6章中国石油化工企业战略的实施与控制4261深化中央企业社会责任价值观4262打造创新型企业文化4363建立完善更加高效的管理组织结构4364制定长期有效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44第7章结论46中国大型石油化工公司发展战略研究第1章前言11研究背景1859年,西方世界在宾夕法尼亚开采了世界第一口油井。作为世界工业“血液”的石油,极大的推进了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现代社会提供了充足而宝贵的燃料能源和化工原料,人类社会由此进入石油时代。过去150多年间,全球石油年消费量已经跃升至4279亿吨,其中5060用于运输燃料(汽油、煤油、柴油),这些方便使用的液体燃料普遍用于各类交通工具,将人类个体的活动范围扩展到了全球;同时,随着现代石油化工工业体系的发展,一系列以石油、天然气为原料的基本有机化工产品逐步取代了煤化工产品,并发展出了大规模的合成材料、合成氨、农药、医药、涂料等现代工业。可以说,石油是人类进入现代化工业社会的金钥匙。石油消费的快速增长是石油时代的标志。2010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总量1200亿吨油当量,其中石油占比336居于首位;世界石油探明储量2008亿吨,石油产量为434亿吨,储采比为4627;据PFC能源咨询公司预测,“世界石油产量将于2025年达到525亿吨,石油峰值到来,2030年产量将下降到50亿吨/年”;伴随着“石油峰值”的临近,2008年石油价格上冲至147美元/桶,随后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油价短暂下冲至50美元/桶,随后全球经济缓慢复苏,2010年油价又快速回升至120美元/桶,全球的“高油价时代”、“世界石油峰值”已基本确认。2010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达到2432亿吨油当量,居世界第一,其中石油占比176;石油探明储量314亿吨,石油产量为203亿吨,储采比1547;石油消费量449亿吨,净进口量达246亿吨,对外依存度5481。随着中国石油消费的快速增长,其国内供需矛盾将越来越大,同时伴随着“高油价时代”、“世界石油峰值”的到来,中国目前的石油消费模式与增长速度将不可持续。1中国石油石化产业经济研究年度报告(2011),2011年11月,133136页。近百年的工业化时代、石油时代,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大大提升了人类探索自然、战胜自然的速度,但同时也带来了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恶化等严重问题。1992年5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在联合国总部通过,至今已有192个国家批准了公约;2009年12月,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全球各国共同商讨如何全球气候问题。中国本着负责任大国态度,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减少4045的目标”;“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把大幅降低能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2。石油化工行业是碳排放的大户,是污染环境的主要源头之一,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及环境友好已成为石油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头等大事。伴随着人类社会近百年石油开采和消费,世界各国石油公司作为石油开采、炼制与供应的主体,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完全竞争到市场垄断、从本土化到国际化的发展历程。西方发达国家在此过程中占据了领先优势地位,西方石油公司利用本国的政治、军事及先发优势,抢先完成了全球布局,确立了今天不可动摇的全球国际化石油巨头地位,例如全球最大的五家国际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英国石油(BP)、皇家壳牌、法国道达尔、美国雪佛龙。近几十年,为维护本国经济安全、确保资源安全,产油国与发展中国家纷纷成立国家石油公司,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参与全球石油竞争,例如巴西、沙特、伊朗等国的国家石油公司。同时,为确保自身利益的最大化,1960年9月以中东产油国为主的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成立,该组织对全球的石油供应保持着一定的石油供应垄断优势。目前,大多数石油公司在实现对本国能源市场控制的前提下,均走出国门,在本国政府的支持下通过实施国际化战略融入到国际能源市场的竞争行列中,以此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带动社会经济发展、推进企业发展进步。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发展,我国石油化工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总体水平的提高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目前形成了以三家大型国有石油化工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简称“三大石油化工公司”)为主导、其他各类中小石化公司为补充的石油化工产业格局。在2010年全球五百强企业排名中,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分列第7位、10位和252位。伴随着中国的市场持续开放,我国三大石油2中国石油石化产业经济研究年度报告(2010),2010年10月,67页。化工公司将全方位与全球石油公司展开竞争较量,2010年三大石油化工公司实现了超过300亿美元的海外资产收购。与发达国家的国际能源化工公司相比,我国大型石油化工公司的国际化仅仅处于起步阶段,整体竞争实力差距较大,同时还面临着“气候变化”、“高油价”、“资源匮乏”等一系列的问题和困难,保驾护航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受到严峻挑战。在此大背景下,本人将应用MBA课堂所学市场经济、企业战略、并购与重组等理论知识,并结合工作实践,从资源供应安全、可持续发展、国际化经营、企业管理等层面,探讨在新形势、新环境下中国大型石油化工公司的发展战略。12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在近代历史进程中,中国错过了世界第一、二次工业革命,导致了很长一段时期的贫穷、落后和备受欺凌。今天,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化改革把握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机遇,取得了近30年高速发展,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同时全社会也面临着贫富差距加大、环境污染严重、跟随模式单一、工业产能过剩、缺乏创新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可以说我们国家又一次来到了事业成败的关键时刻。顺应人类社会进步步伐与世界经济发展潮流,进行全社会发展模式的持续改革和转型,绝不能再一次被世界甩在身后,已成为我国全社会企业界的共识。石油化工企业更应该在这个过程中起到领头羊的表率作用,借着“走出去”与“市场化”的契机,调整发展思路,变模仿为创新,引领我国各行各业走向新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国石油化工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在产业规模、经营水平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提供了必须的能源、基础原材料以及各类石化产品,在生产建设、国防安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010年,产业总产值超过888万亿元人民币,产业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一。特别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全国进行了整个石油化工行业的市场化改革,短短的十几年时间,实现了石油化工产业由行政部门向现代化大型企业的管理体制转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以三大石油化工公司等企业为代表的国家大型石油石化公司,在完善企业法人制度、有限责任制度、股份董事制度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基本解决了石油石化企业的发展动力问题。但是,上述企业在实现规模扩张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公司治理不完善、科技水平不高、节能环保能力不够、产品结构单一、低水平产能过剩、全球竞争力和盈利水平不足等问题,特别是三大石油石化公司在克服“大企业”病的同时,还要处理好“多目标”问题,解决好垄断与市场、企业盈利与社会责任等问题,实现NOC(国家石油公司)向IOC(国际石油公司)的转型。在目前这个全球经济动荡、我国社会和经济转型的紧要关头,工业领域“排头兵”石油化工企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发展模式及发展路径将突显的特别重要。因此,本文将着重分析国际能源市场大环境、国内经济发展形式及发展环境,总结我国大型石油化工企业发展中所遇到的困难与问题,预见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提出走向国际化、市场化以及构建创新型企业的建议,并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这对于我国大型石油化工企业早日实现世界一流、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对于促进经济发展转型、对于提升社会能源服务等均有一定的意义,同时,对于处于改革关键时期的其他各行各业也将具有借鉴意义。基辛格说过的一句很有名的话“如果你控制了石油,就控制了所有的国家”。13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我国的石油化工产业格局是以三家大型国有石油化工公司为主导、其他各类中小公司为补充的产业格局,三大石油化工公司通过多年的努力均基本实现了产业上、中、下游一体化,三家公司目前所处的市场环境、竞争环境、发展阶段以及所面临的问题在战略层面上具有共同性,所面对的竞争对象是国际一流的跨国石油化工公司。因此,本文针对我国大型石油化工公司在发展中所共同面对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在分析石油化工产业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的基础上,进行我国三家大型石油化工公司与一流国际石油化工公司(壳牌集团、埃克森美孚公司和BP公司)的竞争力对比与分析,在此基础上,以将我国大型石油化工公司早日打造成世界一流国际石油化工公司为战略目标,从宏观层面提出相应的发展战略体系,并从业务发展、企业文化、管理体制、科技创新等管理层面制定具体的战略实施和控制措施。第2章中国石油化工产业发展概述21石油化工工业简介石油又称原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在地底深处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的棕黑色可燃粘稠液体,是各类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等多种碳氢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人类通过物探、钻井、井下作业、采油、集输等专业过程,从地底发现石油并采出供人类社会使用;并通过炼制等物理化学过程得到人类现代化社会所必需的各类石油产品;石油产品主要包括各种动力用油、机械润滑油、溶剂油以及液化气、焦碳、石蜡、硫磺、沥青等,还包括各类化工产品,如乙烯、丙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等基本化工原料,以及种类繁多的多种有机化工原料及合成材料等3。石油化工工业是指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石油化工产品的加工工业。本文所用大型石油化工企业的概念是指从事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储运、贸易等上游环节业务,从事炼油、化工等加工环节业务,以及成品油、化工产品销售等下游环节业务的一体化大型企业。石油化工工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有重要作用,是我国的支柱产业部门之一,它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提供动力能源,主要指石油炼制生产的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以及天然气,是当前人类社会动力能源的主要供应者;二是材料工业三大支柱之一,其提供的高分子合成材料与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被合称为三大材料;三是助推现代农业发展,石化工业为现代农业提供了氮肥、农用塑料薄膜,农药以及农业机械所需各类燃料等;四是各工业部门离不开石化产品,现代交通工业所需的燃料、金属加工与各类机械所需的各类润滑材料及其它配套材料、建材工业、轻工与纺织工业、高速发展的电子工业以及诸多的高新技术产业都离不开大量石化产品的支撑。3邬国英、李为民、单玉华,石油化工概论,中国石化出版社,2008年第二版,17页。22中国石油化工产业发展历程中国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是中国崛起的一部分,是中国近代发展史的一部分。解放前,在战争动乱、落后挨打的那个年代,我们的石油化工工业一片空白,以百吨为单位的作坊炼油厂,鲜明的表明着旧中国的工业落后和生活苦难。解放后的50、60年代,新中国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石油化工工业开始有了雏形百万吨级的兰州、玉门、独山子炼油厂和抚顺人造石油厂等一批工厂得以建造,大庆等一批重大油气田得以发现,被誉为“五朵金花”的催化裂化等炼油化工技术得以突破,这一时期石油化工工业的发展稳定了新中国的经济与国防,结束了百年使用“洋油”的历史,挺直了中国的腰杆。70年代,在中央领导的直接指示下,中国开始了大规模的国外先进石化装备、技术的引进与吸收,新建了18个大型石油化工工业项目30万吨/年合成氨、50万吨/年的尿素等等,这些以解决人民吃穿用为目标的引进项目对于我国确定随后的对外经济战略具有开创性意义和借鉴作用,它带动了我国石油化工工业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80、90年代,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石油化工工业进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通过机制体制改革组建了石油化工“国家队”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集团公司化的道路使石油化工工业成为市场经济改革的带头者,同时也成为对外合作开放的探路者。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多年里,中国石油化工产业取得了跨越式的大发展。1978年初,党中央国务院就决定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下,从海洋石油勘探开发领域着手探索开展对外合作的道路;1982年2月,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负责实施中国海域石油对外合作;1983年2月,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对炼油、石油化工、化纤企业实行统筹规划、统一管理;1988年,国家成立能源部,撤销石油部,成立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这是石油工业进行“政企分开”的一次重大变革;1998年,国家对石油工业和石化工业实行战略性重组,形成了上下游、内外贸、产供销一体化的三家大型国有石油化工公司;随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各自组建的股份公司相继在纽约、伦敦、香港成功上市,进入了国际资本市场4。同时,随着炼油、化工、成品油批发零售行业的不断放开,国际资本与民营资本开始大量进入石油化工产业,一大批民营油企、合资油企、外资油企如雨后春笋开始出现并成长。目前已形成了以国有三大石油石化公司为主导、其他各类经济体制中小石油化工公司为补充的石油化工产业格局,在确保市场供应的同时,也通过相互竞争促进效率。截至2010年,我国已建成24个大型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拥有超过2亿吨/年原油和超过1000亿立方米/年天然气的生产能力(石油产量居世界第五位,跻身世界产油大国的行列);建成石油天然气输送管道超过67万公里,实现了西气东输、川气东送、海气登陆;并建立起了世界级规模的炼油及石油化工工业体系5。在科研技术领域,通过60多年的自力更生与艰苦奋斗,石油工业科研人员坚持自主创新,反复探索研究,创建了陆相生油理论、陆相油气藏成藏理论,以及与之配套的勘探开发技术;建立了成套炼油化工工艺及装备技术,具备了独立建造千万吨级炼油化工基地的实力,之前全球仅美国具有该实力。近年来,随着中国石油化工企业的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海外业务已遍及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0年,海外权益油气产量达到7393万吨油当量;海外合资炼厂加工原油量达到1055万吨,中国石油产业的发展正在逐步融入世界6。23中国大型石油化工企业概况中国石油化工产业经过一系列改革后,形成了一批国有、民营及外资的石油化工企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也是全产业链一体化的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这三家大型国有石油化工公司在市场中具有领头羊地位。231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是1998年由原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重组成立的国有特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集团。它是中国最大的油气生产商,油气资源占有量居国内公司首位,也是中国在海外最大的油气生产商,是国内最大的润滑油生产商、4中国石油工业经济若干问题回顾与思考,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年第一版,P101。52010年中国石化股份公司年报。6张家茂、王志明,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简要回顾,中国石油报,2009年9月。第二大炼油、乙烯生产商,拥有国内最多的原油、天然气管网,是世界第一大石蜡生产商及出口商。2010年在世界50家大石油公司中排名第5位7。表2120082010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主要财务指标单位亿元项目2008年2009年2010年主营业务收入127157012197881720184利润总额134202128420172657净利润9105087367124184其中归属母公司707796957197252资产总额180374122213972629956股东权益131026814203251568111其中归属母公司117627812718931395652资料来源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年报。232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是1998年由原中国石化总公司重组成立的国有特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集团。它是中国最大的炼油化工产品生产商和供应商,中国第二大原油、天然气生产商和供应商,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大炼油生产商,世界第四大乙烯生产商。2010年在世界50家大石油公司中排名第26位8。表2220082010年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主要财务指标单位亿元项目2008年2009年2010年主营业务收入144708513754311947870利润总额26397814361052167HTTP/WWWCNPCCOMCN。8HTTP/WWWSINOPECGROUPCOM。净利润200485785872124其中归属母公司136303919051640资产总额104484912913371485241股东权益481133550164633604其中归属母公司378265432353504371资料来源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年报。233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成立于1982年,是中国第三大国有石油石化公司,也是中国最大的海上油气生产商。公司通过实施资本运营、改革重组、海外并购、上下游一体化等重大举措,已由一家海上油气开采的上游公司,发展成为上下游一体化的大型石油化工集团9。表2320082010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主要财务指标单位亿元项目2008年2009年2010年主营业务收入211674208345354762利润总额671905199697651净利润522643834274231其中归属母公司331982451749000资产总额430476517740617200股东权益292531325157390787其中归属母公司207297231711278844资料来源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年报9HTTP/WWWCNOOCCOMCN。24中国大型石油化工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241面临环保、减排压力,可持续发展遭遇挑战随着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的不断推进,可持续性发展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绿色、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方向。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同时面临自身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正在着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走上绿色、低碳发展之路。中国现已成为全球第一大二氧化碳排放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也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为此中国制订了“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减少4045的目标”。中国石油化工企业作为耗能、排放工业大户,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将持续面临着二氧化碳减排和绿色发展的巨大压力。具体体现在一是在能源需求不断增加、供应日趋紧张的情况下,资源选择和低碳减排的矛盾日趋激烈,低碳清洁能源在可采量、经济性、适用性等方面尚存在很多问题;二是缺乏技术创新能力,缺少高水平的核心技术和专有技术,面临发达国家的高新技术垄断,现有技术体系需要整体创新与变革方能起到战略支撑作用;三是节能减排的压力越来越大,产品质量升级步伐不断加快,新设备投入、新工艺开发、新产品开发导致成本负担不断加重;四是高能耗、高排放等落后产能的退出将加剧日益紧张的能源供应,进一步激化能源供需矛盾。242资源争夺日趋激烈,保供应难度不断加大爆发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彻底改变了全球经济运行环境。由美国住房市场泡沫破裂引发的次贷危机迅速全面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在这场金融风暴中,欧美的大多数金融机构都遭到严重冲击,损失惊人,同时危机不断从金融业向其他行业、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扩散,当年致使美欧日三大经济体陷入衰退,世界经济发展严重减速。为应对这场大萧条以来“百年一遇”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各国一方面纷纷推出各自的经济刺激方案,同时通力协作,共同对抗,并于2009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全球经济随后开始了艰苦的复苏之路。但2011年随着“欧债危机”的越演越烈,全球经济再次坠入谷底,“二次探底”在所难免。目前的形势是美国经济遭受重创、自顾不暇,欧洲债务缠身、束手无策,新兴经济体连带受创,全球经济发展前景一片茫然。在如此宏观经济背景下,中国石油化工企业眼前困难重重,亟待应对的几个当前问题如下一是危机面前各国贸易政策保护主义纷纷抬头,为了使本国企业在危急中更好的生存下来,各国政府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贸易保护,如技术性壁垒、环境保护性壁垒、征收“碳关税”等等;二是全球需求不断萎缩,在经济萧条、债务危机的阴影笼罩下,化工产品消费需求不断下降,生产过剩问题开始突显,石油化工景气周期处于下行通道,特别对出口型经济国家如中国影响极大;三是带有金融属性的原油期货市场波荡起伏,原油价格从08年150美元/桶的历史高位快速跳水至30美元/桶,随后又快速回升至100美元/桶上方,其价格已不能反应正常的供求关系,这对大量进口原油的中国极为不利;四是中东地区政治局势不稳、战争阴影笼罩,美国为转嫁国内危机,开始在全球采取咄咄逼人的态势,短短几年分别在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亚等国开辟战场,最近在中东的叙利亚和伊朗又准备动武,这将直接导致原油的供应安全问题;五是海外资源收购风险巨大,利用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中国大型石油化工企业自2008年以来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收购海外油气资源,但受发达国家制约及自身经验匮乏的限制,海外并购的风险不能有效规避。243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竞争力有待提升随着石油化工技术日臻成熟,世界石化工业持续快速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石化工业发展更趋快速,为了控制资源、提高盈利水平和抗风险能力,各国石油化工公司均向上下游一体化方向延伸发展,如壳牌、埃克森美孚等老牌石油公司、中东、巴西、俄罗斯、印度等各国国家石油公司,均建立了勘探、开采、炼制、化工、销售一条龙的业务体系;同时,为了降低单位产能投资,发挥规模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石化工业则向规模化、集约化、大型化方向发展;为了有利于原料优化配置,综合利用炼厂和石化厂各种中间产品和副产品,减少公用工程系统的投资和费用,全球炼油化工则呈一体化、园区化、基地化发展趋势。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石化产品需求下降,新增产能必将加剧产能过剩率,国外石油化工巨头均将中国市场看作其最主要的目标市场,国内石化产品市场竞争正越演越烈。我国石油化工企业面临着全球极具竞争力的国际石油巨头的严峻竞争与挑战。近年来,我国石油化工企业加快推进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节能减排、降本增效等工作,但与国际石油公司相比,仍然存在集约化发展程度偏低,产业布局分散;整体实力欠缺、技术创新能力有待增强;资源环境约束加大,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加剧等方面的矛盾,以及国际化能力欠缺等比较突出的一系列问题。特别是我国石化企业产品结构单一,初级石化产品比重较高,产品的差异化和功能化程度较低,高端石化产品国内市场自给率严重不足,以上种种问题直接导致中国石油化工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244替代产业快速发展,中发展方向面临选择随着“石油峰值”、“高油价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都着眼未来,高度重视可再生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2008年全球燃料乙醇产量5100万吨,预计2015年美国和巴西燃料乙醇产量将分别达到3950万吨和3100万吨以上;2008年全球生物柴油产量1050万吨,预计2020年欧盟生物燃料的使用量将达车用燃料总量的10;南非煤制油能力已达700万吨/年;预计2015年全球GTL(天然气合成油)产能将达1870万吨/年,大部分位于中东地区。世界主要跨国石油石化公司都高度重视替代能源的发展,埃克森美孚对GTL(天然气合成油)、MTO(甲醇制烯烃)、乙醇汽油高度关注,目前燃料乙醇产量为150万吨/年,计划2012年产量达2000万吨以上;壳牌拥有先进的GTL(天然气合成油)、MTO(甲醇制烯烃)技术,2008年建成世界第一套纤维素制乙醇生产装置等等10。各国替代能源等战略性新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我国石化产业的未来形成新的挑战和威胁。中国也在努力发展可再生能源,规划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不容置疑,在世界正面临着能源更替转折点的此时,先发将在未来抢占高地优势。替代能源方向众多,有核能、风能、水能、太阳能、煤转化等等,但目前均存在规模小、成本高、技术不完善等问题,在存在机遇的同时蕴含着巨大的投资风险,中国石油化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面临抉择。中国石油化工企业近几年利用自身优势因地制宜的发展了一些替代能源,开发了一些新能源技术,如乙醇汽油、煤化工、煤制油等,但从替代能源发展整体形势来看,其方向选择、技术储备、投资规模、项目进度等方面均已落后于国外大型石油公司。中国石油化工企业又一次面临输在起跑线的巨大风险。245管理体制尚需进一步理顺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导下,中国经过近三十多年的改革,经济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基本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目10陈俊武、李春年、陈香生,石油替代综论,中国石化出版社,2009年第一版,3页。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主要是通过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方针,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政企分开、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化企业制度。中国石油化工行业体制改革作为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份,经历了政府职能转变、国有企业经营机制转化以及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全过程,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锋和实践者。通过多年的努力,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延长石油等大型石油化工公司相继成立,均基本建立了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体制。但与国际石油公司相比,我国石油化工企业管理体制仍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一是政府石油管理部门较多,同时石油法律体制尚未健全,企业发展的外部市场环境仍不理想,同时大型石油化工公司企业办社会的问题仍然存在,包袱较重;二是与世界级的石油跨国公司相比,中国大型石油化工企业管理制度尚不完善,内部管理体制还需进一步理顺,包括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规范的董事会制度;三是企业内部绩效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立困难重重,在分配制度方面仍存在较为普遍的“大锅饭”现象,在用人方面存在“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等问题,制约了管理者和从业者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四是跨国企业管理经验不足,海外分公司管理制度存在盲区,随着海外投资的不断加大加快,相应的管理制度亟待建立与完善。第3章国际环境分析31世界经济形势变化对石油化工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世界各国政府开始了“积极的救市”,2010年全球经济开始缓慢复苏,但随着2011年欧债危机的不断恶化、美国经济的持续低迷,世界经济的“二次探底”已经开始严重的影响着各行各业的运行与发展。同时,在此期间,还发生了日本“核泄漏”、美国“页岩气”等一系列重大事件,这些新情况、新变化将对石油化工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311全球金融危机带来新的经济格局11通过近百年的世界经济运行观察,可以发现世界经济周期性波动非常明显,分别经历了19751982年、19821991年、19912001年和2001年开始的4轮经济周期。每轮10年左右的周期都经历复苏、繁荣、衰退和萧条四个阶段。同样,按20082010年世界经济衰退触底估计,2011年世界经济本该缓慢复苏,但由于“二次探底”的影响,本轮经济周期的萧条时间将延长。因此,预计从2013年以后,世界经济将在波动中缓慢开始新一轮周期的上行期。在此期间,世界经济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一、美国经济陷入严重衰退但并未伤筋动骨,未来仍是世界最大经济体。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已经完成了深刻的经济结构调整,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科技产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特别是在一些附加值高的尖端科技行业占有垄断地位,其科技和信息产业部门依然在全球保持优势,未来美元贬值将推动美国出口增长,有利于美国经济恢复。二是欧洲经济衰退程度较深,未来仍能实现稳定增长。目前欧盟已有27个成员国,一体化程度进一步提高,逐步实现了商品、劳动力、资本和劳务在成员国之间的自由流动,高端的制造业、高素质劳动力带来的高端出口和低端资源类进口形成的进出口优势,将推动欧盟经济恢复。三是日本经济衰退严重,未来经济增长空间有限。日本经济模式高度依赖出口,其中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大约占据一半,欧美需求减少将会对日本经济造11中国工程院,中国制造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第一版,P318。成严重影响。四是新兴经济体经济复苏将早于发达经济体。新兴经济体一般是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外需放缓引起出口下降,依赖外部融资和初级产品出口将受到汇率和资本市场剧烈波动的影响,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速大幅放缓。但中国和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吸取了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教训,主动调整产业结构和宏观经济政策,金融状况十分稳健,同时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为新兴经济体经济未来快速增长提供了有利条件。312新一轮工业化浪潮将推动石油化工行业快速发展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后,在全球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的推动下,世界经济正在调整中缓慢恢复增长,2010年全年实现了正增长。在此过程中,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经济体,为了提振经济,将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深度调整,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再次振兴制造业,积极扩大出口,仍将在世界经济增长中发挥核心作用,2010年增长情况是美国3、欧元区18、日本40;新兴经济体(包括“金砖”五国、印尼、越南和一些中东国家等,总人口约40亿)为赶超发达国家,掀起了新一轮工业化浪潮,力求在未来50100年间完成工业化进程,实现跨越式发展,2010年增长达到74,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据世界银行预测,“20112015年新兴经济体GDP年均增长率将达到47,远高于发达国家23的年均增长率;到2025年,新兴经济体占全球经济总产出的比例将从目前的37增加到45;特别是新兴经济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将带动世界炼化产业规模和石化产品需求不断增长”。2010年世界石油供需创6年来最高增幅,产量达3914亿吨,同比增长22;乙烯产能达138亿吨/年,同比增加66,需求量为123亿吨,同比增加81;五大通用合成树脂产能227亿吨,同比增长7,消费量达176亿吨,同比增长83;合成纤维产能53274万吨/年,同比增长3,产量破纪录的同比大增13。313各国贸易政策变化对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不断变化,各国的贸易政策也随之应变。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发达国家贸易保护愈演愈烈。主要有以下几种贸易保护方式通过制定环境政策、产品工艺、检验标准等技术性壁垒来限制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以保护环境为名,通过制定环境标准和法规来限制国际贸易活动,如美国环保署对汽油中含有的硫、苯等有害物质的含量进行了限制,要求国内生产商逐步达到有关标准,而进口汽油必须立即达到,否则禁止进口;以抑制碳排放为名,对高耗能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如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2009清洁能源安全法案,提议授权从2020年起对不实施碳减排的国家征收惩罚性的“碳关税”;欧盟颁布REACH法案以管理和控制化学品市场准入,未来美日等发达国家也可能会颁布类似法案。二是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迅猛发展,亚洲地区已经或即将建立多个自贸区。如中国东盟自贸区、中国新加坡自贸区已经建立,中国与台湾省的ECFA协议也已经生效,同时包含韩国、日本、东盟等更大范围的自贸区的前期工作也在开展。这些自贸区的建立,为亚洲国家或地区进行油气合作和向其出口石化产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投资机会。314资源争夺激烈及油价高位持续震荡未来二十年,在世界能源消费中化石能源仍将占主导地位,但是由于受日本福岛地震次生核事故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将发生变化,煤炭、石油所占比重将逐步下降,天然气及可再生能源所占比重将不断上升。受减排二氧化碳的影响,世界煤炭产量和消费量增长速度将放缓,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增长速度将加快。世界石油产量和需求量仍将不断增加,且供需基本保持平衡,但是新增石油资源的硫含量、酸含量将逐渐升高,重质原油和非常规原油产量将不断增加。天然气将迎来大发展时期,产量和需求量将持续快速增长,特别是页岩气将出现跨越式发展,LNG贸易比例不断上升。因此,未来二十年世界油气资源仍可满足需求,但由于新兴经济体经济快速发展导致的油气需求量大幅增加,将使全球对油气等资源的争夺更为激烈。同时,由于石油的金融属性越来越强,再加之受美元政策的影响、基金炒作、产油国局势动荡以及勘探开发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世界已经进入高油价时代,国际油价很可能长期在100美元/桶以上高位震荡,甚至更高。315石油替代产业快速发展带来了重大影响近年来,由于高油价和技术进步,替代能源和非油化工产业得以高速发展。一是页岩气大规模开发带来的影响。美国页岩气大规模开发取得突破后,美国天然气产量大幅增加,使美国近年天然气价格不仅未随油价上涨,反而出现了较大幅度下降,为此雪佛龙菲利普斯化工、陶氏化学、台湾台塑集团等公司纷纷用页岩气凝液做乙烯原料,并计划新建和扩建乙烯裂解和丙烷脱氢制丙烯装置产能。此外,拥有丰富页岩气资源的数十个国家也准备大规模开发页岩气。二是新型煤化工快速发展。中国神华包头煤制烯烃(MTO)示范装置已成功投产,标志着MTO技术已趋于成熟。国际油价居高不下,煤制烯烃等新型煤化工比较优势逐渐显现,生产能力将会较快扩张。正在兴起的新型煤化工产业虽只是石油化工的补充,但无疑将对未来乙烯及其下游衍生物市场带来重大影响。三是替代能源得以快速发展。近年来,由于油价大幅上涨和要求减少碳排放,燃料乙醇、燃料甲醇、生物柴油、煤制油、CNG、电动汽车等已呈现加速发展趋势,将对传统成品油市场产生一定影响。特别是纤维素制乙醇技术一旦取得突破,产生的影响会更大。32全球石油资源需求持续增长,世界步入“高油价”时代321全球石油储量、产量和消费量现状储量情况20052010年间世界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