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绕城高速公路路面改造工程_第1页
广西桂林绕城高速公路路面改造工程_第2页
广西桂林绕城高速公路路面改造工程_第3页
广西桂林绕城高速公路路面改造工程_第4页
广西桂林绕城高速公路路面改造工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西桂林绕城高速公路路面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广西泰能工程咨询有限公司2014年2月1建设项目概况11项目背景桂林灵川至僚田高速公路(G72K1101550K1117717、G65K2477749K2485032,以下简称桂林绕城高速公路),不但是国家“7918”高速公路网中(G72泉南高速)泉州至南宁段、(G65包茂高速)包头茂名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西“6横7纵8支线”高速公路网重要的主骨架,建成以来,不但大大地减轻了桂林市过境交通的压力,而且对促进我区乃至我国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桂林绕城高速公路于2000年5月建成通车,由于受当时建设条件及人们认识局限,路面设计、施工上存在着一定缺陷;目前本路段路面状况较差,管养难度及安全运营风险大,常年分布较多的施工点,且由于水泥混凝土路面维护保养时间长,对交通影响较大,尤其是在柳南路大修后,本路段成为广西交通南北大动脉高速运行的一个瓶颈,很大程度的降低了全路段的通行效率,及行车的舒适性。而且,虽从06年开始虽加大了养护维修力度,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量的不断增长,尤其重车的通行,常规养护手段已经不能有效遏制路面病害逐年快速发展的势头。因此,为了切实提高该路段行车安全和舒适性,减少安全隐患和后期养护成本,同时提高广西高速公路形象,对广西桂林绕城高速公路进行路面改造是十分必要的。12地理位置及主要走向广西桂林绕城高速公路位于桂林市临桂区及灵川县,起点为桂林至黄沙河一级公路灵川段的粑粑厂村以北(与灵三高速相接),起点桩号为G72K1101550,经独田、定江、庙岭,终于包茂高速公路(原桂柳路)僚田互通立交,终点桩号为G65K2485032,全长2345KM,本工程地理位置图见图121。图121项目地理位置图13建设项目基本情况(2)建设单位广西交通投资集团高速公路运营有限责任公司柳州分公司(3)项目性质改扩建(4)建设地点桂林市临桂区和灵川县,项目地理位置见图121。(5)建设内容包括路面改造、桥梁补强加固、涵洞加固、交通安全设施等方面,改造段全长2345KM。(6)项目总投资300382939万元(7)建设工期预计2014年7月开始施工,2015年6月完工,建设工期约12个月。14主要技术标准本次改造工程是利用现有的广西桂林绕城高速公路进行改造,是在不调整原有公路平面线形的前提下对该段公路路面、护栏、交通标线进行改造,对桥涵进行加固,原道路技术等级、设计速度、路基宽度保持不变,即(1)公路等级高速公路(2)改建路线总长2345KM(3)设计行车速度120KM/H(4)路基宽度245M(5)车道数双向4车道本次改造工程主要技术指标见表221。表221改造工程主要技术指标一览表15政策、规划符合性分析本工程为路面改造工程,在原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混凝土,原道路技术等级、设计速度、路基宽度保持不变,工程建设符合广西高速公路路网规划修编(20102020)。本工程属于当前国家鼓励类产业“公路及道路运输”,项目的建设是符合当前国家的产业政策的。桂林灵川至僚田高速公路(G72K1101550K1117717、G65K2477749K2485032,以下简称桂林绕城高速公路),不但是国家“7918”高速公路网中(G72泉南高速)泉州至南宁段、(G65包茂高速)包头茂名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西“6横7纵8支线”高速公路网重要的主骨架,与桂林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灵川县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年)、桂林市城市交通专项规划(2012)和桂林市“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相协调。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21建设项目所在地环境现状21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环境空气现状监测结果表明僚田村和大泉水村PM10的24小时平均值、NO2和CO的24小时平均值、1小时平均值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评价区环境空气质量总体状况良好。21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项目雨水流域属于桃花江流域。桂林绕城高速公路跨越地表水体为桃花江、金龟河、定江河及阳沟河(桃花江干流及其支流),项目雨水汇流进入桃花江。根据2012年桂林市环境状况公报,桃花江水质满足目标水质的要求,达到类水质。监测结果,桃花江、金龟河及定江河的地表水水质评价指标满足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标准(悬浮物指标满足地表水资源质量标准(SL6394)类标准)。213声环境质量现状通过对道路沿线布点进行现状监测,监测结果表明,项目沿线除兰田村、沧头村、田心村及独田村等敏感点处昼间声环境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4A类和2类标准的要求外,其余敏感点昼夜间声环境均超过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4A类和2类标准的要求。衰减断面监测结果表明,桂林绕城高速公路两侧4A类区域昼间噪声均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4A类标准的要求,夜间噪声则超过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4A类标准的要求;除部分监测点外桂林绕城高速公路两侧2类区域昼夜间噪声监测值均大于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的要求。214生态环境现状评价区位于城镇附近,人类开发活动频繁,原生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已无原生植被,现存植被为人工植被和次生灌草丛植被。根据现场调查,评价范围区域生态系统敏感程度较低,未发现原始植被生长和国家及自治区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名木古树分布。道路沿线以栽培植被为主,主要为旱地、水田,人工栽培植物主要有香蕉、水稻、各类蔬菜等;自然植被较少,石山上分布有灌草丛,荒地则以草本为主,灌木主要种类有构树、黄荆、乌桕、苦楝、桃金娘、山麻杆、野牡丹等,草本种类有芒萁、五节芒、黄茅、龙须草、牛筋等。除此之外缓丘坡还分布有松树、杉树及枫树等人工林,村前村后及水塘边分布有较多竹丛。因评价区处于人类活动频繁区,评价区已不存在大型野生动物。现存的主要是一些鼠类、爬行类、鸟类及昆虫类等小型常见动物。2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根据各专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21、HJ22、HJ/T23、HJ24、HJ19)以及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GB032006)的要求,确定拟建项目评价范围为(1)社会环境以项目沿线涉及的直接影响区域为主,为桂林市临桂区及灵川县。(2)声环境项目道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内。(3)大气环境项目道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内。(4)地表水环境项目道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内地表水体,跨河桥上游100M至下游1000M范围内的水域。(5)地下水环境项目建设期地下水受影响区域。(6)生态环境项目改造路段主体工程建设区及直接影响区,以及临时占地区域(包括临时弃渣场及施工便道)。2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标准231环境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2地表水环境桃花江、金龟河、定江河和阳沟河评价河段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3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4A类标准。232污染物排放标准1废气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2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24环境保护目标241大气及声环境保护目标本工程为路面改造工程,原道路技术等级、设计速度、路基宽度保持不变,工程沿线用地尚未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沿线区域以现状农村用地、村庄为主,工程沿线大气及声环境敏感点详见表表241。表241评价范围内现状大气及声环境敏感点一览表242地表水环境保护目标本工程潦塘河大桥跨越桃花江(K1116360,11712M)、金龟河中桥跨越金龟河(K1114050,8505M)、定江河中桥跨越定江河(K1107626,5570M)、阳沟河中桥跨越阳沟河(K1104008,4855M),本工程地表水环境保护对象为桃花江、金龟河、定江河和阳沟河。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桂林市地表水环境功能空气质量功能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使用区划的通知(市政200023号)及现状调查,桃花江、金龟河、定江河和阳沟河评价河段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243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经现场踏勘及咨询相关部门,评价区域现状主要为农业生态系统,工程评价范围内不涉及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等特殊生态敏感区,也不涉及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重要生态敏感区,无国家和地方保护的野生动物。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为沿线的耕地和植被,以及河流中的水生生物。因此,本工程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主要是沿线评价范围内的植被,特别是弃土(渣)场的植被保护。244社会环境保护目标本工程为公路改造工程,建设内容包括路面改造、桥梁补强加固、涵洞加固、交通安全设施改造等,原道路技术等级、设计速度、路基宽度保持不变,工程不涉及房屋拆迁,仅弃渣场及施工便道需占少量临时土地,社会环境保护目标为涉及临时征地的群众,以及沿线村庄的居民。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31工程分析311现有公路工程环境影响回顾性调查3111生态环境现有桂林绕城高速公路于1998年4月开工建设,2000年5月建成通车,至今已运营近13年,根据现场调查,沿线路基边坡大多植树、植草进行绿化防护,植被长势良好,起到较好的防冲刷作用,公路两侧边坡稳定,沿线无明显水力侵蚀迹象;沿线农灌系统完好,可以满足当地农业生产需要。本工程所在区域生态环境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强,主要由次生人工林生态系统、河岸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以及村镇生态系统相间组成,不涉及基本农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生态敏感区域,未发现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总体上本项目原有道路基本上无遗留生态环境问题。3112声环境项目沿线噪声源主要为现有公路行驶车辆产生的交通噪声和沿线居民生活产生的噪声。根据沿线敏感点声环境质量监测结果,项目沿线除兰田村、沧头村、田心村及独田村等敏感点处昼间声环境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4A类和2类标准的要求外,其余敏感点昼夜间声环境均超过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4A类和2类标准的要求,说明公路交通噪声对沿线敏感点的声环境质量产生一定影响。3113大气环境项目沿线大气污染源主要为现有公路车辆行驶排放的汽车尾气和沿线居民的生活燃料废气。根据大气环境监测结果,本项目区大气环境质量可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现有公路车辆产生的尾气排放基本不会对项目区大气环境质量产生影响。3114水环境现有桂林绕城高速公路水污染源主要来自路桥表面径流。路面径流污水通过两侧边沟汇集后排入附近沟、渠、河塘等水体;桥面径流污水通过两侧的排水口直接排入。本次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结果表明,项目区附近桃花江、定江河和金龟河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的要求。312施工期污染源分析3111噪声施工期噪声主要源于施工机械作业以及材料运输车辆行驶。材料运输车辆多为大、中型车,公路改造所使用的施工机械设备种类较多,且源强高,根据常用公路施工机械实测资料,施工机械噪声强度在7690DBA。3112空气污染源项目在施工期间产生的空气污染主要是原有公路混凝土面板修复、以及建筑材料运输、装卸、使用过程产生的扬尘,施工机械产生的燃油机械废气,铺摊沥青挥发的沥青烟。3113地表水污染源施工期地表水污染源主要有施工废水、生活污水。由于本工程施工机械修理维护将依托周边城镇现有企业进行,施工场地内不设置修理厂,因此没有机械冲洗、保养等含油废水产生。施工废水主要来自道路路基施工产生泥浆废水,建筑材料及施工场地地面被雨水冲刷造成地表水污染,以及施工路面的养护、砂石料冲洗等污水排放也会对地表水体造成污染,主要污染物为SS。本工程施工人员主要租用当地村民废弃或闲置房屋。施工人员生活产生生活污水,主要为粪便污水和洗漱污水,生活污水量约为144M3/D,污染物主要为COD、BOD5、NH3N、SS。3114地下水污染本项目施工期产生的施工废水、生活污水,若不经处理、随意排放,则可能渗入地下,对地下水水质造成短暂的不利影响。3115固体废弃物施工期固体废弃物包括原有公路混凝土面板修复产生的废弃混凝土块及安装路灯和交通标志等产生的少量垃圾,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施工期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及去向见表311。表311施工期固体废弃物产生及处置情况一览表3116生态环境影响(1)对土地利用属性和农业生产的影响本工程对农业的影响主要是施工扬尘对周围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其次为新增占地占用耕地,减少农作物的产量。(2)对公路沿线动、植物的影响本次路面改造过程中,施工机械作业产生的施工噪声使野生动物受到惊吓,迫使施工区周围动物被迫暂时迁移到适宜的环境中栖息和繁衍,将导致工程用地区内野生动物活动的减少,对评价区生态环境带来一定不利影响。(3)水土流失施工期间作业场地清理等使征地范围的植被遭到破坏,施工人员活动也会对施工生活区周边的植被造成破坏,临时堆土场、弃渣场等用地导致部分林地、荒草地被占用,造成植被破坏、地表裸露,在降雨期间被雨水冲刷将造成水土流失。另外,原有公路砼面板修复时产生的废弃混凝土块、施工物料堆放过程中未采取覆盖、遮挡措施,遇雨季易被雨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4)对景观的影响施工场地范围内的施工会影响当地原有的景观,施工过程中临时堆放的建筑材料以及建筑垃圾等也会妨碍当地原有景观。312营运期污染源分析3121噪声营运期噪声源主要来自路面行驶的机动车辆产生的交通噪声。机动车辆交通噪声源强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GB052006)的推荐公式进行计算。本工程在各特征年各时段的辐射噪声级见表312。表312本项目不同类型车辆的平均辐射声级一览表单位DBA3122大气污染源营运期,大气污染源主要表现为过往车辆产生的汽车尾气,污染物主要为CO、NO2和HC。本项目汽车污染物单车因子排放参数选用车用压燃式发动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阶段)(GB176912005)、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阶段)(GB1835222005)及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五阶段)(GB1835252013)推荐的参数。由于2010年7月1日起全国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实施国标准,2018年1月1日起以后开始逐步实行国标准,因此,项目近期(2015年)的单车排放因子按照国标准取值,中期(2021年)和远期(2029年)的单车排放因子按照国标准取值,本工程各道路的CO、NO2排放源强见表313。表313项目不同预测年份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源强一览表单位MG/SM3123地表水污染源本工程改造完毕通车后,污水主要为降雨产生的路(桥)面径流污水。路(桥)面径流所含污染物主要源于车辆排气、车辆部件磨损、路面磨损、运输物洒落及大气降尘,浓度与路面行驶的机动车流量、类型、降水强度、周期、道路性质及机动车燃料性质等多项因素有关,主要污染物为COD、石油类和SS,而且污染物浓度主要集中在降雨初期(降雨15MIN),之后污染物浓度随降雨时间增加逐渐减小。运载石油或其他危险品的车辆可能发生翻车事故,事故一旦发生,将对附近地表水体局部水域和农田灌溉水体造成污染,并直接危害水生生物的生存。3124地下水污染营运期水污染源主要是路(桥)面径流雨水,路(桥)面径流污水一般通过公路两侧边沟、桥面排水口排至周边地表水体,对地下水无直接影响。3125固体废弃物公路运营时固体废物主要源于运输车辆的洒落的运载物,发生交通事故车辆洒落的运载物,以及乘客和行人丢弃的物品,数量较少,由高速公路维护人员定期清扫。3126对社会环境的影响本项目为路面改造工程,符合桂林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灵川县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年)、广西高速公路路网规划修编(20102020)、桂林市城市交通专项规划(2012)和桂林市“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它的实施将提高沿线公路的行车安全和舒适性,减少安全隐患和后期养护成本,同时提高广西高速公路形象,改善区域交通条件,优化城市投资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3127环境风险分析工程运营期可能诱发的环境风险主要为公路运输事故隐患等。装载危险品的车辆因交通事故泄露或洒落后排到附近水体,将污染附近水体的局部水域,或者在事故发生后进行路面清洗时产生的废水若排到农田,将对农业水系造成污染危害;车辆出现事故状况下其泄露的容易挥发的有毒有害气体还将对公路附近的居民集中区等环境空气敏感点造成不利影响。32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321社会环境影响评价本工程与桂林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灵川县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年)、桂林市城市交通专项规划(2012)和桂林市“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相协调。本项目无永久占地,仅弃渣场及临时便道临时占地535HM2,主要用地为荒草地和林地。土地的占用将改变土地利用性质,但不会对沿线的土地资源利用带来影响。项目评价范围内无桂林市登记在册的文物保护单位,项目建设不会对该类资源造成影响;对施工车辆出入可能影响交通的路口设置警示标志牌并设专人在现场负责施工车辆的通行调配。322生态环境影响评价(1)本项目无永久占地,仅弃渣场及临时便道临时占地535HM2,影响的植被主要有林地及疏灌草丛等。土地利用性质的完全改变会对评价区动植物、植被、土地资源利用和景观格局产生影响。减少的生物数量可以通过物种种群的自我调节得到补偿,总体影响较小。(2)工程建设完成后,减少的生物量可通过道路绿化及植被恢复措施补偿部分损失的生物量。工程建设对评价区内的自然生产力有一定的影响,但工程对自然体系生产力的影响是能够承受的,引起的干扰是可以接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会发生大的改变。(3)本项目设置了2处弃渣场,占地类型为林地和荒草地,分别位于距离粟家互通和庙头互通2处互通最近的位于规划区以外的位置。施工结束后,对弃渣场进行绿化或复垦。通过环境合理性分析,拟建项目所设的弃渣场是合理的。弃渣及时运至推荐的弃渣场堆放。323大气环境影响评价3231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公路改造施工阶段对环境空气的影响主要来自施工扬尘的影响,包括来往车辆扬尘、施工场地扬尘、施工机械尾气和沥青烟气。在施工阶段加强对汽车行驶路面洒水降尘(每天45次),同时限值施工路段的车辆行驶速度;加强机械设备的维护;硬化的混凝土应采用商品混凝土;采用商品沥青,注意控制沥青的温度,同时采取水冷措施,使沥青烟的产生量明显减少,从而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采取以上措施后,可有效降低施工期的空气影响。3232营运期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评价按照导则要求对道路营运期NO2、CO浓度进行预测,至项目营运远期,各敏感点NO2和CO24小时平均值浓度、1小时平均值浓度均可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62012)二级标准。324声环境影响评价3241施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1)施工机械噪声在无遮挡情况下,如果使用单台机械,对环境的影响范围为昼间50M,夜间281M,在此距离之外可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的要求。如果是多台机械设备同时使用,对环境的影响范围为昼间86M,夜间484M,在此距离之外可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的要求。(2)项目施工期对拟建道路沿线敏感点的影响较大,施工噪声均会使得附近敏感点超出声环境质量标准4A类和2类标准,昼间超标47157DB(A),夜间超标147307DB(A)。根据现场调查,施工期受施工噪声影响的人口约2500人,应采取一定的噪声防护措施减小施工期机械噪声对沿线敏感点的影响。(3)本项目施工所需大量的各类材料经公路以卡车运输,繁忙的公路运输引起的噪声会对沿途居民的生活、工作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为减少噪声影响,过往车辆在途经环境敏感点时应禁止鸣喇叭,同时施工管理部门应合理安排,尽量减少运送材料的车辆在休息时间经过环境敏感点。3242营运期声环境影响分析(1)拟建公路各路段交通噪声贡献值经距离衰减后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4A类标准的最小达标距离为公路红线外9M(昼间)、50M(夜间);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的最小达标距离为公路红线外36M(昼间)、85M(夜间)。(2)沿线敏感点中,至营运远期,工程沿线受交通噪声超标影响的人群估算354户/1869人。敏感点噪声预测结果如下本项目营运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标准的敏感点共10个,至营运远期,沧头村、刀坡村、铁炉村、僚田村、花堽村、堽背村和兰田村昼间噪声均达标,八里街粑粑厂、粟家村和大桥村昼间噪声超标,超标0141DBA;夜间噪声均超标,超标01122DBA。同时执行4A类区标准和2类区标准的共7处敏感点,其中4A类区域昼间噪声均达标,夜间超标0396DBA;2类区域敏感点小合头村、定江村、花江村、坪田村、铁炉村昼间噪声均达标,田心村、大泉水村昼间噪声超标,超标03DBA,夜间噪声除小合头村第二排达标外其余均超标,超标0277DBADBA。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4A类标准的敏感点共1个,至营运远期,独田村昼间噪声均达标;夜间噪声超标,超标3470DBA。325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3251施工期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1)本改造工程不设置集中施工生活区,施工人员租住在道路沿线村庄的民房内。施工生活污水利用当地原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目前沿线村庄房屋均设置化粪池处理生活污水,处理水收集后用于当地农田灌溉,不排入区域地表水体中。(2)本项目施工期间基本无生产废水排放,仅在混凝土路面养护会产生少量的养护废水,其生产量较小,在正常情况下在进入周边地表水体之前就会被蒸发消耗完,不会对周边的地表水水质产生影响。(3)本工程仅为桥梁补强加固,施工规模及范围均较小,且沿线桃花江、金龟河、定江河及阳沟河等水体敏感程度较低,采取拦渣网、施工废渣及时清运、采取严格的环境管理等措施后桥梁的补强加固施工对环境影响较小;随着工程的结束,影响也随之消失。3252营运期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1)本项目采用边沟收集路面径流,集中排放至沿线水体。边沟截留了降水在路面和路基边坡上形成的径流,不会产生雨水漫流的现象,避免了雨水径流对沿线农田的冲刷。根据工程分析,路面径流污染物以COD、SS和石油类为主,形成初期污染物浓度较高,但随着降雨历时的增加,径流中污染物的浓度迅速降低,总体而言,径流中的污染物平均浓度维持在较低的水平。(2)本项目路面及桥面径流对受纳水体的影响,在降雨初期,路面径流通过降水稀释、边坡的吸附等作用后,在到达周边水体时污染物浓度基本均可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限值的要求。路面径流从公路边沟、雨水管出口或桥梁泄水孔进入水体后,将在径流落水点附近的局部小范围内造成污染物浓度的瞬时升高,但在向下游流动的过程中,随着水体的湍流混合,污染物迅速在整个断面上混合均匀,其对河流污染物浓度升高的贡献微乎其微,基本不会对沿线水体水质造成影响。326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本工程为路面改造,不涉及道路扩建和新建的路基开挖活动,因此施工活动不会对地下水水位造成影响。施工期主要建筑材料混凝土和沥青均采用外购商品料,无集中建材堆放场地;施工机械依托周边乡镇进行修配和保养,不设置集中的机械修配保养场地;施工过程中除少量以悬浮物为主的混凝土养护废水外,基本无施工生产废水产生;施工人员租住在沿线村镇的民房内,其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周边农田灌溉,因此施工活动基本也不会对区域地下水水质造成影响。本工程运行期对区域地下水环境基本无影响。327固体废弃物影响评价(1)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分为废弃土方和生活垃圾两种。废弃土方量为285万M3,拟运往环评推荐的弃渣场堆放堆放。施工生活垃圾通过带盖垃圾桶收集,定期由环卫部门上门清运,最后运往垃圾填埋场处置。(2)营运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是运输车辆撒落的运载物、发生交通事故的车辆装载的货物、乘客丢弃的物品等,其形式为沿道路呈线性分布。由于道路建成后有相关部门对道路全线进行养护,对垃圾进行收集,清扫、集中处理,故营运期固体废弃物对环境影响不大。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及效果41生态影响环保措施(1)加强施工期的组织管理,提高工效,缩短工期;施工期最好选在旱季,避开暴雨期施工;临时便道及弃渣场的占地使用严禁随意开挖取土取石,破坏植被;裸露的土地应尽快种上植被和采取封闭措施,以防坍塌,造成水土流失。(2)加强对原有植被等长久性环保体系的保护。施工需要必须砍伐破坏时,持有者和业主的批示同意,不超范围砍伐,并尽可能予以恢复。(3)对于施工范围外的植被应加以保护,严禁乱砍乱伐,对既有的生态环境保护。(4)充分利用及保护已有排水和截水沟渠、护坡、挡土墙等水保设施,防止水土流失。(5)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宣传教育,固体废物禁止随意堆放。(6)严格按照施工边界进行施工,不得随意扩大施工范围,施工车辆和施工人员必须按照规定的路线行驶或行走;(7)工程占地范围、施工期临时用地等,开工前场地清理时,应将表层耕作土收集堆放,并作水土流失防护,以备绿化恢复使用;施工结束及时进行清理、土地整治种灌草或植树绿化恢复植被。(8)按项目绿化设计的要求,完成道路边坡及征地范围内可绿化地面的植树种草工作,以达到恢复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减少雨季路面径流污染路侧水体等目的。绿化植被选择本地易生耐活树种。42环境空气影响环保措施(1)施工便道、弃渣场及破损路面的开挖、填筑等施工过程,有时还需进行排水、降水、土壁支撑等准备工作。遇到干燥、易起尘的土方工程作业时,应辅以洒水压尘,尽量缩短起尘操作时间。遇到四级或四级以上大风天气,应停止土方作业,同时作业处覆以防尘网。(2)施工工程中产生的弃土、弃料及其他建筑垃圾,应及时清运。(3)合理安排进出工地的物料、渣土、垃圾运输车辆的防尘措施、运输路线和时间。(4)施工工地道路积尘清洁措施。可采用吸尘或水冲洗的方法清洁施工工地道路积尘,不得在未实施洒水等抑尘措施情况下进行直接清扫。(5)混凝土的防尘措施。项目不设置拌和站,所需混凝土在桂林市商品混凝土市场上购买;施工期间需使用混凝土时,可使用预拌商品混凝土或者进行密闭搅拌并配备防尘除尘装置,不得现场露天搅拌混凝土、消化石灰及拌石灰土等。(6)地周围环境的保洁。施工单位保洁责任区的范围应根据施工扬尘影响情况确定,一般设在施工工地周围20米范围内。(7)运输车辆和施工机械要及时进行保养,保证其正常运行,避免因机械保养不当而导致的尾气排放量增大,对于排放量严重超标的机械应禁止使用。(8)采用商品沥青,注意控制沥青的温度,同时采取水冷措施,使沥青烟的产生量明显减少,从而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9)在靠近敏感点及农田的施工区域,应增加施工区,施工便道的洒水次数;尤其对于距敏感点50M范围内的施工现场,旱季应注意对施工施工区、施工便道进行清扫,保持洁净,并加大洒水次数43声环境影响环保措施431施工期(1)项目施工区域过敏感点附近和施工运输便道过敏感点附近设置警示标志和限速标志,严禁超速行驶影响居民的安全和生活。(2)离敏感点较近的区域进行施工时,固定的施工机械减振、隔声板进行降噪,对于移动施工机械,则考虑在安装消声器或移动声屏障等措施。(3)施工单位应当使用低噪声机械,并注意保养机械,使机械维持最低声级水平;安排工人轮流操作机械,减少工作接触高噪声的时间;对在声源附近工作时间较长的工人,可采取发放防声耳塞、头盔等保护措施,使工人进行自身保护。(4)敏感点施工噪声和扬尘减缓措施控制各项作业时间,中午12001430和夜间2200次日0600及中高考期间应严格禁止施工作业;加强施工组织管理,优化施工工艺,尽量缩短该处施工时间;设置敏感点施工区内的钢筋切割机、焊机、电锯等高噪声设备,应采用封闭作业的方式。432营运期合理规划布局噪声源控制车辆制造部门宜提高道路车辆的设计、制造水平,以载重汽车、大型客车等高噪声车辆为重点,降低其环境噪声排放。道路的建设需要慎重考虑噪声现状的改变和噪声敏感建筑物的保护,从线路避让、建设形式等方面有效降低交通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传声途径噪声消减宜合理利用地形地貌、绿化带等作为隔声屏障,其建设应结合噪声衰减要求、周围土地利用现状与规划、景观要求、水土保持规划等进行。绿化带宜根据当地自然条件选择枝叶繁茂、生长迅速的常绿植物,乔、灌、草应合理搭配密植。加强交通噪声管理敏感建筑噪声防护根据对项目沿线声环境敏感点的预测结果,对超标建筑拟采取的措施见表431。表431拟建项目声环境敏感点降噪措施一览表44地表水环境影响环保措施441施工期(1)加强文明施工和环保意识教育,妥善处理生活垃圾,搞好清洁卫生工作,严禁生活垃圾乱丢乱弃污染水体。(2)本改造工程不设置集中施工生活区,施工人员租住在道路沿线村庄的民房内。施工生活污水利用当地原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目前沿线村庄房屋均设置化粪池处理生活污水,处理水收集后用于当地农田灌溉,不排入区域地表水体中。(3)优化施工方案,抓紧施工进度,避开在雨季破损路面的开挖及临时便道进行开挖,对施工产生的废渣及时清运,临时占地裸露土地应及时采取覆土和绿化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