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礼俗称谓_第1页
中国古代礼俗称谓_第2页
中国古代礼俗称谓_第3页
中国古代礼俗称谓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礼俗称谓等级称谓类君周代称诸侯为君。君在天子之下,大夫之上,指的是诸侯。秦统一天下后,称皇帝为君。君还是战国、秦汉时期贵族、功臣的封号。如齐国田文号孟尝君,魏以子无忌号信陵君,汉郦食其号广野君,刘敬号奉春君,君后来又引申为对男子的尊称,故父和夫也可称君。臣商、西周、春秋时统治者的最低层及其成员。周天子有天下,诸侯有国,卿大夫有家。家是卿大夫的统治区域,担任家的官职的通常是士,称为家臣。士大夫受过教育,有知识、有才能,因此,后来逐渐成为知识分子的通称。在军事上、政治上、外交上形成不可忽视的力量。战国时代的士大体分为四类,一类为学士,如庄子、荀子等。一类为策士,如苏秦、张仪,即所谓纵横家。一类为方士或术士。最下的一类为食客,这类人有士之名,无士之实,多是贵族的鹰犬。民上古时把奴隶称作民。或称黎民、群黎、苗民、众人、庶人、庶民,通称庶民。臣与民在上方都是奴隶,但有区别臣是柔顺驯服的奴隶,民是暴戾难以驾驭的奴隶。奴隶为奴隶主劳动没有人身自由的人,常被奴隶主任意买卖甚至杀死。“工”、“奴”、“奚”、“臣”、“妾”等者是奴隶,小臣、仆侍、妾婢、阍人(看门人)、寺人(宦)等是从事家务劳动的奴隶,金工、车工等是从事工业生产的奴隶,大量的则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奴隶。君子古代对贵族男子的通称。又泛指有道德的人,君子常常和小人或野人对比。此外,妻称夫也叫君子。百姓古代对贵族的总称。商代的奴隶主是贵族,总称为“百姓”(因为当时只有贵族才有姓),商王是贵族的最高代表,自称为“余一人”,周代仍有这种称号,战国以后,“百姓”为平民的通称,与“民”为同义词。黎民平民也称黎民,亦即“众民”的意思。因“黎”通“骊”,黑色,“黎民”因黑发而名。黔首黔首是战国时秦国及秦代对平民的称呼。黔,黑色。“黔首”,犹如黑头。据说秦商黑色,平时平民都用黑布包头,帮称“黔首”。布衣即“平民”,古代人富人穿丝,平民穿麻布,所以称“布衣”。庶人又叫“庶民”,西周以后对农业生产者的称谓。西周时庶人可作为被封赐的对象,其身份比奴隶高,春秋时,庶人的地位在士以下,工商奴隶之上。秦汉以后,泛指没有官的一般平民。对自己的谦称类鄙人“鄙人”本意指发居于郊野之人。后古人用来谦称自己,表示地位不高,见识浅陋。臣古人对自己的谦称。“臣”表示自谦,多有君臣关第在内,后来也完全表示谦称。仆旧时男子自称谦词。仆即奴仆,下对上,幼对长自称奴仆,借以表示对对方的敬重。小可宋、元间人自称谦词。小生旧时晚辈对父兄尊长自称的谦词。晚生旧时父人对前辈称自己的谦词。不肖旧时男子自谦词。不肖原指子不似其父那样贤能,故男子在其父母死后多借以自称,表示谦恭。不才旧时男子自谦词。不才即没有才能,故借以自称,以示谦恭。不妄旧时男子对自己的谦称。不妄意为无才能的意思。不敏古人称自己不聪明,不敏捷,故自谦“不敏”。晚生、后学、晚侍年轻人在年长者面前的谦称在下自称的谦词,古时坐席,尊长在上座,所以自称在下。妾旧时妇女自称的谦词。妾是旧时正妻之外的小妻、侧室、偏房,在家庭中地位极低,故妇女借以自称,表示对对方的敬重。奴、奴家旧时妇女自称的谦词。奴即表示不自由,从人役使的仆役,故借以自称,表示对对方的敬重。有时男子亦以之为谦称。未亡人寡妇的自称。孤、孤家、寡、寡人、联、不谷古代皇帝的自称。不谷古代诸侯的自称。尊称类父古代对男子的尊称。“父”本义不是父亲,而是父系氏族社会中司火的长者,后成为对男子的尊称。大约至周代,“父”才成为父亲的别称。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甚至父亲对儿子说话。有时也以“公”相称,用来表示郑重或爱重。子古代尊称,男子皆可称之。学生对老师也称“子”。夫妻之间又互称“内子”和“外子”。长者古代尊称。指有徳行受尊敬的人。卿古代尊称,古时使用较广,君称臣为“卿”,夫妻之间称“卿”或“卿卿”。先生古代尊称,多称师长、老人或有徳行的人。阁下是旧时对一般人的尊称。常用于书信之中。原意也是由于亲属同辈间互相见面不便直呼其名,常常先呼其阁下的侍从转告,而将侍从称“阁下”,后来逐渐演变为对至友亲月间尊称的敬辞。足下在古代称谓上,或同辈相称,都用“足下”,足下意为“您”。麾下是对将帅的尊称。陛下陛下的“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敢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后来“陛下”就成为对帝王的敬辞。殿下和“陛下”是一个意思,原来也是对天子的尊称。汉代以后演变为对太子、帝王的的尊称,唐代以后只有皇子、皇后、皇太后可以称为“殿下”。令尊旧时称对方父亲的敬词。令有善、美之意,故用为敬词。尊公亦称“尊大人”、“尊大君”。旧时称对方父亲的敬词。尊与卑相对,指地位或辈分高,故用敬词。如“尊翁”、“尊驾”。令堂旧时称对方母亲的敬词。令郎旧时称对方儿子的敬词。原称“令郎君”。令嗣旧时称对方儿子的敬词。同“令郎”。令子旧时称对方儿子的敬词。令爱并作“令媛”。旧时称对方女儿的敬词。令正旧时称对方嫡妻的敬词。令兄旧时称对方之兄的敬词。令弟旧时称对方之弟的敬词。令坦旧时称对方大婿的敬词。仁兄旧时对同辈友人的敬称。常用于书信。贤兄旧时对同辈友人的敬称,贤指徳才之众,故用为敬词。仁弟旧时对同辈中青年者的敬称。师长对学生,年长者对幼子亦常以之为称,表示爱重。贤弟贤弟意为“仁弟”,贤有徳行好、才能出众之意,故习以为敬词。科举称谓中国历代主要科举称谓孝廉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为士大夫的主要途径。明清俗称举人为孝廉。举主与门生汉代士人通过察举和征辟仁人做官,主持州郡察举的列侯、刺吏、郡称为举主,被举、被辟的贤士便成为举主、府主的门生故吏,后科举考试及第者对主考官亦自称门生。贡士古代向朝廷荐举人才的制度。自唐以后,经乡贡考试合格的叫贡士;清代,会试考中的为贡士。进士意即贡举的人员。唐代科目中以进士科最被重视,明清、清两代,始以进士为考中者的名称,凡是举人(乡试考中者)经过会试考中者为贡士,由贡士经过殿试录取者为进士。举人原指被推荐之人,为历代对各地乡贡入京应试者的通称。明、清两代,为乡试考中者的专称,作为一种出身资格,中了举人叫“发解”、“发达”、简称“发”。习惯上俗称为“老爷”。秀才别称“茂才”。本系优秀人才的通称。汉代以后,成为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南北朝时,最重此科。唐代初期,设秀才科,后来渐渐废去,仅作为对一般儒生的泛称。明太祖曾采取荐举的方法,举秀才数十人,反以知府为官,明、清两代,专门用来称府、州、县的学员。习惯上也称为“相公”。状元科举考试以名列第者为元。唐代举人赴京应礼部考试都须投状,因为称进士科及第的第一名为状元,也叫状头,宋代以殿试首名称状元,明、清会试以后,贡士须作殿试,分三甲取士,一甲三名,第一名为状元。榜眼科举殿试一甲第二名称榜眼。北宋初期,殿试录取的一甲第二、三名都称榜眼,意思是指榜中双眼。明、清两代专指第二名,第三名称探花。榜眼授翰林院编修。探花科举殿试一甲第三名称探花。唐代进士曲江杏园初宴,称“探花宴”,以同榜俊秀少年进士二三人为探花使,遍游名园,探采名花,探花之名始于此,宋代又称探花郎。南宋以后,专指殿试一甲第三名。元、明、清三代沿袭不改。探花授翰林院编修。解元唐代,举进士者皆由地方解送入试,故相沿称乡试第一名为解元。宋以前称解头。会元科举制度中乡试中式为举人,举人会试中试第一名为会元。贡生明、清府、州、县学的生员,凡已考选升入国子监肄业的称为贡生。意思是以人才贡献给皇帝。科举称谓知识集锦科举知识简介科举制度在不同时期规定不尽相同。举明、清两代为例读书人先须参加“童试”,参加者无论年龄大小皆称“儒童”或“童生”。寻取“入学”后称为“生员”,又名“庠生”,俗称“秀才”。秀才分三等,成绩最好的称“廩生”,由公家按月发给粮食;其次称“增生”,不供给粮食,“廪生”和“增生”是有一定名额的;三是“附生”,即才入学的附学生员。取得秀才资格的人,才可参加正式科举。正式科举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第三年在省城举行一次,称“大比”。取中者称“举人”,其第一名称为“解元”,第二名称为“亚元”。会试则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礼部举行,取中者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殿试则由皇帝亲自主持,只有贡士才有资格参加,分“三甲”录取,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会称“三状甲”。二甲赐士出身,第一名称“传胪”。三甲易同进士出在。以上的提到的“解元”、“会元”、“状元”,即所谓“三元”。状元的产生我国的科举制度始于隋朝,历经唐、宋、元、明、清各代,是历代封建知识分子跻身仕途的重要途径,从童生到状元,一般须经五个阶段。童生凡应考生员(秀才)之试者,不论年龄大小,皆称儒童,习惯上称为童生。院试由省学政主持,童生参加考中的称秀才,也叫生员,一般可称相公。此二者只是预选形式,乡试、会试、殿试才是正式的科举考试。乡试每隔三年在省城举行,秀才可以参加,考中的叫举人,可称老爷。举人第一名是解元,二至十名是亚元。会试乡试后次年春天在京城礼部举行,举人参加,第一名称会元。殿试会试合格后即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或钦命大臣代理主持的殿试。合格的统称进士,但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为探花。古代的博士、硕士、学士并非学位博士在我国古代是个官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代。秦始皇时,博士只作政府顾问。汉代以后,博士开始在学官,担任教学工作,博士除授予学官,还授予一些有专门技艺、专门学问的职官。如魏晋以后的太医博士、卜博士等。唐宋以后,社会上对从事某种职业的人也俗称博士,如“茶博士”、“酒博士”等。硕士在我国古代通常指那些徳高望重、博学多识之人,但在古代史籍中不多见,大概不是正式的官名或职称。古代常用与硕士含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