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第十二次改正刘濮毓_第1页
论文第十二次改正刘濮毓_第2页
论文第十二次改正刘濮毓_第3页
论文第十二次改正刘濮毓_第4页
论文第十二次改正刘濮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定边油田XX井区延9油层分布特征研究摘要在综合认识和分析定边油田XX井区延9油藏石油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利用测井、试油等资料,从油源条件、砂体展布、构造特征、储层特征以及储盖组合方面,对研究区的油层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进行研究;同时通过地质绘图软件绘制沉积、油藏连井剖面图以及构造、砂体厚度与有效厚度的叠合图大致得出以下结论定边油田XX井区延9油藏基本上只分布于延92亚油层组底部,延91基本上未见油气显示;油藏在顺物源方向呈现明显的条带状分布,在垂直物源的方向上,油藏剖面以呈带状排列的透镜体形式展布,平面上延9油层在西部和西南部呈片带状分布,面积较大,连片性较好;研究区延9油层为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环境,沉积的分支河道和河道侧翼发育为良好的储集层,分流间湾形成盖层,油源主要由下部延10、长1和长7的烃源岩;研究区整体构造平缓,局部有低幅度鼻状构造发育,对油层的分布造成一定的影响;延91与延92构造、沉积环境以及储层物性相似,但延91中不见油气显示,究其原因在于盖层的差异,延92上部有一套厚度较大的盖层,有效圈闭了油气形成油藏。关键词定边油田;延9;三角洲平原亚相;油层分布特征;控制因素STUDYONDISTRIBUTIONCHARACTERISTICSOFYAN9OILLAYERINAREAXXOFDINGBIANOILFIELDABSTRACTBASEDONTHECOMPREHENSIVEUNDERSTANDINGANDANALYSISOFTHEPETROLEUMGEOLOGICCONDITIONSWEOBTAINTHEDATAOFLOGGING,OILTESTINGANDOTHERINFORMATIONOFYAN9RESERVOIRINXXAREAOFDINGBIANOILFIELDTORESEARCHTHECHARACTERISTICSOFRESERVOIRDISTRIBUTIONANDCONTROLFACTORSINTHESOURCEROCKCONDITION,DISTRIBUTIONOFSANDBODIES,STRUCTURALFEATURES,RESERVOIRCHARACTERISTICANDTHECOMBINATIONOFCAPROCKWITHRESERVOIRMEANWHILE,THEMAPSOFWELLSSEDIMENTARYPROFILE,WELLSRESERVOIRPROFILEANDSUPERPOSITIONGRAPHWHICHDRAWBYTHEGEOLOGICALDRAWINGSOFTWARECANINDICATETHATTHEDISTRIBUTIONCHARACTERISTICSOFYAN9OILLAYERINAREAXXOFDINGBIANOILFIELDAREASFOLLOWS1YAN9OILLAYERONLYEXISTATTHEBOTTOMOFYAN92SUBOILBEARINGBEDANDTHERECANTFINDTHEOILLAYERINYAN91SUBOILBEARINGBEDS2INTHEDIRECTIONOFTHESOURCEOILLAYEREXISTWITHBANDEDSTRUCTURE,HOWEVER,ITAPPEARASALENTICULARANDARRANGEASASTRINGOFPEARLSINTHEVERTICALDIRECTIONOFTHESOURCEINTHEPLANE,THEYAN9OILLAYERMAINLYLOCATEDINWESTANDSOUTHWESTOFRESEARCHAREA,WHEREFORMSCONTINUITYANDCOVERALARGERAREA3THESEDIMENTARYENVIRONMENTOFYAN9OILLAYERINRESEARCHAREAISBELONGSTODELTAPLAINSUBFACIESTHEDELTAPLAINBRANCHCHANNELANDTHESIDEBRANCHCHANNELEVOLVEDINTORESERVOIR,WHILETHEINTERBRANCHCHANNELEVOLVEDINTOCAPROCKTHESOURCECOMESFROMYAN10,CHANG1,CHANG7SSOURCEROCK,WHICHLOCATEDINITSLOWERPART4TAKENASAWHOLE,THETERRAINOFTHERESEARCHAREAISGENTLEHOWEVER,THELIGHTEXTENTOFNOSESTRUCTUREISLOCATEDATTHEPARTIALAREAANDITWILLAFFECTTHEDISTRIBUTIONOFOILRESERVOIR5COMPARINGYAN91SSTRUCTUREWITHYAN92,THEYARESIMILARINSEDIMENTARYENVIRONMENTANDRESERVOIRPHYSICALPROPERTIES,BUTYAN91CANTFINDTHEEXISTENCEOFOILANDGAS,THEMAINREASONISYAN92HAVEASETOFTHICKERMUDSTONE,WHICHTRAPPEDOILANDGASANDFORMTHEOILRESOURCEEASILYKEYWORDSDINGBIANOILFIELDYAN9DELTAPLAINSUBFACIESDISTRIBUTIONCHARACTERISTICSOFOILLAYERCONTROLFACTOR1目录第一章绪论111研究目的及意义112研究现状1121油藏分布特征研究现状1122延9油层分布研究现状213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3131主要研究内容3132研究方法514完成工作量5第二章地层与构造特征621研究区位置622地层特征7221地层划分依据7222地层特征1223构造特征15231区域构造背景15232研究区构造特征16第三章沉积特征1831区域沉积背景1832沉积构造2034沉积相类型及特征2335单井相分析2436沉积相剖面特征2637沉积微相及砂体平面展布特征28第四章储层特征3341岩石学特征3342孔隙结构特征34421孔隙类型34422孔隙结构3543物性特征35431物性基本特征35432物性影响因素37西安石油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244成岩作用38441主要成岩作用38442成岩演化阶段40第五章油层分布特征4051油藏分布特征及类型4152油层纵向分布特征4253油层平面分布特征44第六章油层分布控制因素4661油源的控制因素4662储盖组合控制因素4763沉积相砂体展布的控制因素4964鼻状构造的控制因素50主要认识和结论53参考文献54致谢57西安石油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1第一章绪论11研究目的及意义定边油田XX井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伊陕斜坡一级构造单元的西部,与天环凹陷相连,整体呈一个东高西低的单斜,区内断层不发育,局部存在一系列小幅鼻状隆起。侏罗系延安组为一套河流相沉积层,厚度300400M,自下而上划分为10个油层组,其中延81、延83、延91、延92、延101为该区五套主要的含油层。随着油气成藏理论研究的发展及对油层特征的深入了解,对侏罗系延安组下部各油层组油层分布特征有了新的认识。众多探井于延81、延83、延91、延92、延101五套主力含油层取得了高产值的工业油流,这是延安组油层组勘探的一项重大突破。前人主要对侏罗系延安组延9油层组的油源、沉积相、成藏地质条件、石油运聚规律以及储层非均质性等方面进行研究,而针对定边地区延9油层组的油层分布特征缺乏更为具体的研究,从而影响了延9油层组油气勘探工作的深入实施。因此,此次研究区选取盆地内延9油层组勘探工作较为成熟的定边地区,对延9油层组地层进行更精细的划分并展开对比,分析地层、构造、沉积、储层特征及其对油层分布的控制作用,为指导下一步勘探提供依据。由于对研究区延9油藏分布特征及油气富集等缺乏深入认识,该区石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受到严重制约。因此,本文通过对油层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进行研究,为研究区增储上产、更加合理选择开发方案、提高石油采收率等提供充分可靠的地质依据。12研究现状121油藏分布特征研究现状国内学者关于油藏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的研究已进行过很多,因不同油藏的特点各异,目前的研究主要是从成岩作用、沉积特征、储层特征、生产动态数据等不同的角度入手,从而分析探讨油藏分布特征及主控因素。刘显阳等(2012)研究发现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含油层系主要为三叠系延长组和侏罗系延安组。长7优质烃源岩为中生界油藏的主要源岩,异常高压为中生界低渗透储层油气大规模运移的主要动力,孔隙性砂体和裂缝系统是中生界石油运移的主要通道,多种输导体系和异常压力的有效组合控制了油藏的展布特征。西安石油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2郭正权等(2008)将前侏罗纪古地貌形态划分为河谷、斜坡、阶地、高地、平原和潜丘6种古地貌单元。该种古地貌控制了下侏罗统富县组及延安组下部的沉积相类型、相带展布及压实披盖构造的形成。古河谷的下切作用不仅使延安组下部与油源层的接触距离缩短,又为油气运移提供了良好的通道,如遇到有利的储集体与背斜、鼻隆等构造,即可有机配置、富集成藏同时地层水特征表明斜坡带保存条件最好。指出前侏罗纪古地貌斜坡带上的坡嘴、阶地及潜丘是勘探延安组下部油藏的有利地带。李凤杰等(2013)也以河谷充填型侵蚀古河为背景的鄂尔多斯盆地吴起地区前侏罗纪发育下切河谷、斜坡带、河间丘和低残丘4种古地貌单元类型,其中河间丘、斜坡带和低残丘是油藏的主要分布单元。王宝萍(2014)通过对榆林己发现油藏分布规律的研究,认为位于榆林高地古地貌区的油藏分布主要受到沉积前古地貌、鼻状隆起和沉积相控制,其中沉积相对油藏分布的控制最为明显,己发现油藏基本都位于曲流河相的边滩砂坝微相内。此外,受到古地貌和差异压实双重作用影响的低幅构造即鼻状隆起也是控制油气分布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王碧涛等(2011)认为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休罗系延安组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油藏富集不仅受控于生油岩、沉积微相等因素,而且主要受古地貌条件控制。本文从研究侏罗系油藏特征出发,分析侏罗系古地貌形态特征,划分古地貌单元,最后得出侏罗系古地貌与油气富集规律。赵敏等(2010)分析了侏罗系沉积前古地貌与延10油藏、延9油藏和延8油藏的有利成藏关系,认为油藏主要分布于紧邻高地的斜坡等地势相对较高的地带。古地貌形成的有利成藏条件为下切河谷提供了来自延长组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向上运移通道,斜坡控制着储层砂体的类型和分布规模,以及坡咀、沟间梁和残丘所产生的差异压实形成了后期构造圈闭的相对高点。122延9油层分布研究现状王海艳等(2008)通过对镇泾油田的研究发现延安组延9油层组是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重要的含油层段之一。将微地貌划分为高地、斜坡、山脊、山谷和洼地。结合古地貌、构造、沉积相分析得出,古地貌高部位所对应的延9期的现今构造高,砂体发育,对油藏分布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古地貌与油藏分布关系表明延9油层组油藏均分布于古地貌的高地和山脊处。镇泾地区的3个延9段油藏无一例外的分布于古地貌高部位,受古地貌控制明显。史德锋等(2011)综合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绥靖油田延安组延9油组油气成藏的油源条件、沉积储层特征并应用印模法对前侏罗纪古地貌进行了恢复,探讨了古地貌对延9油组的控制后得出了以下结论延9油组烃源岩为延长组长7期泥岩三角洲平原分流西安石油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3河道砂体为其主要储集层,且物性较好;同时受古地貌构造高部位控制,形成鼻隆状构造油气藏,成藏模式属它源双向排烃多期次生成藏或古生新储双向排烃多期次生成藏。孟立娜等(2012)认为早侏罗世富县组和中侏罗世延安组延10期为深切河谷充填的辫状河沉积,延9和延8期则发育曲流河沉积这2种河流沉积经历了有规律的继承性演化富县组河谷充填作用最强,辫状河道砂体沉积厚度最大延10期河谷进一步填平补齐,河谷斜坡上次级河道溯源增长、侧向侵蚀使河道变宽,漫滩分布面积减小。油气聚集主要受河道砂体展布控制,储层发育的河道砂体是该区今后勘探的主要目标。叶博等(2014)认为延9段和延8段油藏受沉积相和鼻状构造控制。高占虎等(2012)认为定边樊学油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带的西部边缘,中侏罗世延安组延9层位分为延91和延92两个砂层组,延9储层属中高孔隙度、中渗透率储层,储层物性较好,孔隙类型为剩余粒间孔和溶蚀孔;成岩作用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压溶作用、溶解作用及交代作用。宋凯等(2003)通过研究发现鄂尔多斯盆地前侏罗纪古地貌格局由“三斜坡、三河谷、两河间丘和一梁”组成,即姬源东斜坡、定边斜坡、靖边斜坡,宁陕河谷、蒙陕河谷、甘陕河谷,吴旗河间丘、金鼎河间丘和新安边梁。延9段沉积环境为三角洲到湖泊沉积环境,沉积相主要由三角洲平原亚相、三角洲前缘亚相组成,沉积微相以分流河道、分流间洼地、水下分流河道和分流间湾为主。同样性质的古地貌单元所处的沉积环境不同,必然造成储集砂体形态特征及分布规律的变化,进一步影响油藏的形成和分布。古地貌油藏的形成除受油源、圈闭等基本条件制约外,古地貌沉积组合和油气运移通道也是形成不同类型古地貌油藏的重要条件。13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131主要研究内容本次研究层位为定边油田延安组延9油层组,以延91、延92油层为主,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区石油地质条件综合概述查阅关于鄂尔多斯盆地的地质概况,参考有关研究区目的油层组前人的研究成果,对其石油地质条件分别从生、储、盖、圈、运、保等六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确定研究区的石油地质条件,并进行综合概述。(2)地层与构造西安石油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4根据测井、录井、完井、岩心、井位地层海拔等数据,对地层进行划分对比。根据砂体数据和地层海拔数据,描绘研究区的地层顶面构造图,观察其构造线的分布及疏密变化,分析该区域的构造特征。(3)沉积及储层特征研究1)沉积相研究根据前人研究成果,描述鄂尔多斯盆地大的沉积相,再根据地区沉积特征划分亚相,做单井相分析,做连井剖面,手标本的岩性、层理、造等确定相标志,岩心相标定测井相钻井岩心观察、测井曲线数据及砂体数据,制作砂体厚度平面等值线图;结合砂体厚度与地层厚度,计算砂地比,并完成砂地比图;根据砂体厚度平面等值线图,描述砂体分布,结合延9油层组地层顶面构造图和地层厚度平面等值线图,分析延9油层组地层沉积特征,对其沉积环境进行研究,确定其沉积相,并划分其沉积亚相、微相,描述沉积微相砂体的发育特征及空间分布规律,制作研究区沉积微相图及剖面图。2)储层特征研究储层的岩石学特征研究通过镜下观察薄片,结合测井数据,对延9油层组的矿物组合、组构特征进行研究。储层的物性研究储集型研究孔喉研究,孔喉类型影响;储层的物性研究主要为孔隙性和渗透性,根据物性资料,分析孔隙度、渗透率的大小及分布规律,建立孔隙度、渗透率分布直方图,并研究孔渗的变化关系,预测孔渗关系公式并做出合理的解释。结合以上四点,从构造特征、沉积特征以及储层特征等宏观因素对储层的储集性能进行分析研究。(4)油层的判识及分布特征根据电测曲线特征,确定合理的油层划分依据,对延9油层组的油层进行划分,统计油层在纵向、横向上的分布,分析油层分布特征及规律;建立油层厚度平面等值线图、油层厚度直方图、油层平面分布图、油藏剖面图以及油藏对比图,具体分析各油层的分布相带,统计油层自身厚度、各油层划分的小层数量,以及各油层厚度的主要分布区间,并总结规律。5油层控制因素综合上述石油地质条件、地层与构造特征、沉积与储层特征及油层分布特征及规律,利用构造、孔隙度、有效厚度单独研究的叠加判断,分析造成延安组延9油层组油层分布规律的影响因素,得出油层控制因素。西安石油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5132研究方法图11技术路线图根据静态的岩心、薄片、电测曲线、物性数据、地化资料等地质信息与动态的油层产量数据相结合,通过石油地质综合分析方法,对研究区延9油层分布特征进行研究。本次研究在对石油生成、储层、盖层、运移、圈闭、保存等区域基本石油地质条件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主要以石油地质学、构造地质学、沉积岩石学、测井地质学和地质统计学等地质学相关理论为基础,利用地质、岩心分析、录井、测井等资料,进行典型油藏的解剖,分析油层分布特征并确定油藏类型,研究油层分布控制因素(图11)。14完成工作量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1收集整理研究区钻井、测井、化验分析等相关资料及相关报告、文献;2整理数据,绘制图件;3剖析研究(表11)。西安石油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6表11主要成果图列表项目内容数量资料收集与数据处理查阅文献80余篇相关科研报告2份测井资料32口绘制图表地层对比图4幅顶面构造图2幅单井沉积相图1幅沉积相剖面图4幅沉积微相图2幅砂体厚度等值线图3幅油层有效厚度等值线图1幅油藏剖面图4幅其他图件18幅表格4个第二章地层与构造特征21研究区位置定边油田XX井区地处定边县东南30KM,东边与靖边油田相连,东南南连接志丹油田和吴起油田,东近盐池县,研究区面积425KM2的(图21)。研究区位于伊陕斜坡中西缘,与天环坳陷相毗邻。伊陕斜坡是一个东高西低的西倾单斜,构造简单,倾角小于1度。该构造单元在盆地的六个一级构造中面积最大,也是盆地的主要油气聚集带,常见的聚集体是鼻状隆起,呈东西走向分布在斜坡上。研究区在区域西倾单斜的背景下,发育了较为独特的、与盆地中常见的鼻状隆起有所区别的小幅构造类型。地形起伏不平,沟壑纵横,地面海拔1350M1850M,相对高差较大区内交通较为便利,砂石公路横贯工区南北。日温差较大,气候干燥,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春天多有大风,雨量稀少且集中于秋季,属大陆性气候。西安石油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7图21定边油田研究区位置图22地层特征221地层划分依据在本次研究中研究区钻遇的地层由老到新依次为三叠系、侏罗系和白垩系,其中侏罗系缺失富县组和延安组第五段地层(J1Y5)即延1、延2、延3地层。鄂尔多斯盆地延安组一般分为五个岩性段(J1Y1J1Y5)以及可划分为十个油层组,自下而上分别为延10,延9,延8,延7,延6,延4,延5,延3,延2及延1油层组(表21)。本次研究层位为延9油层组。西安石油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8表21定边油田XX井区侏罗系地层简表名称位置白垩系下统志丹组K1Z安定组J2A直罗组J2Z延1延2延3延4延5J1Y3延6延7延8延91薄层煤顶部延92薄层煤线顶部延10大段泥岩顶部富县组J1F地层缺失长11长12长13长2长1T3Y5上统三叠系中生界延长组中统延9J1Y4J1Y5J1Y2延安组下统地层缺失备注J1Y1侏罗系系界标志层亚油层组油层组段组统地层划分与对比是研究的第一步,在油田勘探开发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次研究沿用了长庆油田制定的分层标准,对研究区32口井进行精细的地层划分与对比。基于三角洲平原亚相积体系自身特征,利用测井曲线等资料,运用石油地质学研究的原理与技术方法,完成地层的划分与对比。1地层划分原则与方法延9油层各小层通常包含几个单砂体或单砂层,为目前油气田开发的基本单元,不同小层沉积规律有所差别,在地层中形成的层序也会有区别,因此依据层序地层学原理,以沉积学、构造学理论为指导,根据岩性特征、沉积旋回及其地球物理特征进行划分。本次研究地层划分原则是以及稳定三角洲平原沉积环境下沉积旋回显著、沉积体厚度有规律可循的现实,选择沉积模式为引导、标志层为基准、分级控制为步骤、厚度旋西安石油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9回为参考对研究区块32口井进行了小层划分与对比。同时参考前人的地层对比成果,结合研究区地质背景资料,确定区域性标志层。(1)确定标准井本次研究的层位是延安组延9油层组,应该从已有的资料中选择研究区块中钻探深度大、层位全、标志明显的井作为标准井确保地层划分的精度。(2)邻井追踪由于标志层在平面上是逐步变化的,因此在对比标志层找准后,可以利用邻井追踪,进行邻近井组的地层划分和对比,这样可以确保地层对比的准确性和合理性。(3)标志层为基准参考研究标志层的分布规律及沉积的旋回变化。(5)分级控制先进性大段地层的划分、再对小段的地层进行划分。(6)参考沉积旋回沉积特征在纵向上具有明显的旋回性,以旋回作为各小层的划分标志,界限明显,易于区分。(7)参考岩性厚度因盆地内部以整体垂直升降运动为主,故地层厚度变化基本稳定,岩性的变化呈现规律性,故可以以岩性洪都为参考划分地层。2地层对比原则与方法本次研究采用“标准层控制下以相控为基础的旋回等时对比”方法。在区域标志层的控制下,依据电性曲线组合特征,以延91、延92沉积旋回为基础,以沉积韵律为划分标准,砂体为单元,结合地层厚度,在原来分层认识的基础上,对定边油田XX井区区的32口井进行小层进行对比,以完成对比工作。(1)以标志层为主要依据作为大段的层位控制,对标志层可辨识的层段,用标志层来划分;其它层则参照沉积旋回、岩性、测井曲线组合特征来进行划分,依据不同沉积相带中岩心和测井曲线显示的不同级次旋回层的性质、特征和界限,进行相控旋回等时对比;在旋回性质不清楚的层段内(如大段砂岩或大段泥岩集中发育的层段),则参照地层厚度的演变趋势。并建立覆盖全区的闭合剖面进行复查,在地层对比初步结果出来后,用构造图及新增的油藏资料进一步检验,避免串层现象的出现。(2)结合测井曲线资料,描述岩性在垂向上的物性变化、沉积相序组合特征,进行地层内单层的对比,使其砂体的展布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与相应的成因联系起来并得到切实可行的验证。其准则为先找出地区标志层,再探寻辅助标志层,对完大段之后,再对小段。研究结果表明,延9油层组内部有一个分布稳定、特征清晰可辨的区域标志层。根据以上原则,本次研究将眼9油层组内部按沉积旋回和标志层自上而下分为延91、延92两个砂层组;主力含油层位为延92。将层序对比和岩性对比结合起来,以延安组沉积旋回中的顶部泥岩段和薄煤层即泥岩隔层和煤隔层为标志层,确定每个砂层组的顶底界线,从而控制每个砂层组的展布并进行对比。具体划分依据如下西安石油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10(1)延8与延91分界(图22)延91顶部和延8底部薄层煤线标志层分界,标志层岩性主要薄层煤,电性上表现为高声波时差、低自然伽马、电阻率呈高值。分界线之上的延8油层组电性特征高自然伽马,低声波时差的泥岩。图22定边油田XX井区延8、延91煤层标志层(2)延91与延92分界(图23),分层标志是位于延92顶部的薄层煤线标志层。电性特征为自然伽马曲线值低,自然电位曲线接近泥岩基线,电阻率显示为中高阻,GR48119GAPISP6684MVR252358NONEDT248366US/M标志层解释结论岩性DEPTH亚油层组组统系界西安石油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11声波时差出现高值。分层标志位于延92顶部或上段泥岩顶部。图23定边油田XX井区延91、延92薄层煤标志层(3)延92与延10分界(图24)延10顶部和延92底部以厚层泥岩标志层分界,标志层岩性主要为泥岩和含少量细砂的泥岩,电性上表现为自然电位曲线接近于泥岩基线,自然伽马表现为异常高值,声波时差由高变低,电阻率表现为低值。GR13119GAPISP7686MVR252381NONEDT224411US/M标志层解释结论岩性DEPTH亚油层组组统系界西安石油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12图24定边油田XX井区延92、延10厚层泥岩标志层222地层特征根据地层划分方案,对研究区32口井进行了系统的划分与对比。根据地层对比结果和地层对比剖面(图25、图26、图27、图28),延9油层组地层厚度主要分布在3652M之间,平均厚度425M,地层厚度变化不大。其中延91亚油层组地层厚度主要分布在138287M之间,平均厚度219M。延92亚油层组地层厚度主要分布在18256M之间平均厚度206M。延9油层组的电性表现主要有,自然电位形态与自然伽马形态极为相似,自然电位呈现明显的负异常,有钟状高幅和指状,另外视电阻率值一般为中低阻,范围在L0L5M,多表现为尖峰状或齿状,局部存在的峰状高阻可达100M。GR42125GAPISP5987MVR251556NONEDT227274US/M标志层解释结论岩性DEPTH亚油层组组统系界西安石油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13图25D187611井D18284井地层剖面对比图(剖面位置见图29)图26D18766井D18286井地层剖面对比图(剖面位置见图29)延91砂层组是包含两个正旋回组合形成的砂泥组合,主要是中砂岩、细砂岩、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泥岩以及薄层煤不等厚互层。138287M之间,平均厚度219M。砂岩自然电位曲线多为箱型、钟形、漏斗形负异常,电阻率曲线为齿状中值。VGR13127GAPIVSP5178MVVR251685NONEVDT204426US/M2044261685DEPTH517813127分层VGR9128GAPIVSP2963MVVR259120NONEVDT194387US/M1943879120DEPTH29639128VGR15132GAPIVSP66101MVVR2511108NONEVDT211430US/M21143011108DEPTH6610115132VGR11139GAPIVSP3671MVVR258102NONEVDT189441US/M1894418102DEPTH367111139VGR12128GAPIVSP3775MVVR25984NONEVDT214464US/M分层214464984DEPTH377512128海拔标尺1451145614611466147114761481148614911496150115061511比例尺0M50100150200250300VGR13126GAPIVSP2664MVVR25963NONEVDT209431US/M209431963DEPTH266413126分层VGR16129GAPIVSP46104MVVR251584NONEVDT186432US/M1864321584DEPTH4610416129VGR10128GAPIVSP2963MVVR25896NONEVDT224403US/M224403896DEPTH296310128VGR7130GAPIVSP5993MVVR2512105NONEVDT198391US/M19839112105DEPTH59937130VGR16136GAPIVSP85112MVVR251035NONEVDT216417US/M分层2164171035DEPTH8511216136海拔标尺145414591464146914741479148414891494149915041509比例尺0M50100150200250300NENE西安石油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14图27D18601井D18291井地层剖面对比图(剖面位置见图29)图28D18768井D18295井地层剖面对比图(剖面位置见图29)延92砂层组的砂泥组合包含一到两个正旋回组合,以细砂岩夹泥岩、泥质粉砂岩为主。厚度2938M,平均34M。砂岩自然电位形态多为箱型或钟形负异常,电阻率形态为齿状中值。其底部各有一大段泥岩作为与延91和延92分界的标志。VGR15132GAPIVSP66101MVVR2511108NONEVDT211430US/M21143011108DEPTH6610115132分层VGR7130GAPIVSP5993MVVR2512105NONEVDT198391US/M19839112105DEPTH59937130VGR12127GAPIVSP6898MVVR25762NONEVDT206425US/M206425762DEPTH689812127VGR18121GAPIVSP2167MVVR2520107NONEVDT184435US/EPTH216718121VGR14141GAPIVSP6794MVVR25792NONEVDT216404US/M216404792DEPTH679414141VGR9100GAPIVSP3567MVVR253280NONEVDT201415US/M分层2014153280DEPTH35679100海拔标尺145114561461146614711476148114861491149615011506比例尺0M50100150200250300VGR9128GAPIVSP2963MVVR259120NONEVDT194387US/M1943879120DEPTH29639128分层VGR10128GAPIVSP2963MVVR25896NONEVDT224403US/M224403896DEPTH296310128VGR15133GAPIVSP4884MVVR251398NONEVDT206424US/M2064241398DEPTH488415133VGR18135GAPIVSP4191MVVR25865NONEVDT208424US/M208424865DEPTH419118135VGR14131GAPIVSP3375MVVR251671NONEVDT216439US/M2164391671DEPTH337514131VGR12130GAPIVSP3166MVVR251163NONEVDT199426US/M分层1994261163DEPTH316612130比例尺0M50100150200250300海拔标尺14611466147114761481148614911496150115061511SESE西安石油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15图29研究区剖面位置图(顺物源方向AA,BB,垂直物源方向CC,DD)23构造特征231区域构造背景鄂尔多斯盆地具有稳定的结晶基底,这一特征使得其在后期的构造演化活动中相比其他地区能够更加稳定。现今构造开始于燕山运动期,在燕山运动时期构造活动开始之前,研究区所在区域的沉积基底处于自西向东倾斜的状态,在印支运动期内构造应力场的推挤作用西强东弱,使得盆地东部逐渐隆起;由于燕山时期强大的近南北向的左行剪切作用及其派生出的北西南东方向的压力作用的影响,盆地东部大幅度翘升,致使盆地多部分地区变成西倾单斜,原本东倾的面貌被彻底改变;最后在喜马拉雅期自西南方向挤压作用下,盆地进一步抬升,发展、完善并最终形成目前盆地构造格局。各时期构造运动对盆地边缘部分的影响较大,断裂褶皱较发育,对盆地内部的影响则很小,表现为构造简单且地层平缓。其上部又依次发育了在早中侏罗世的内陆坳陷碎屑沉积,其形成在相对稳定的背景下,之后在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时期进行了碎屑沉积,形成于前陆式挠曲背景,在这一时期,延安组处于最大埋深期,研究证明石油的大量生成及运移也00KM01020305N西安石油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16发生在这一时期。进入早白垩世之后,鄂尔多斯盆地发生抬升剥蚀现象,最终造就了现如今中生代盆地的基本构造格局。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含油气盆地,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盆地在三叠纪时期总体为一西翼陡窄、东翼宽缓的不对称南北向矩形盆地,盆地边缘断裂褶皱较发育,而盆地内部构造相对简单,地层平缓,一般不足10。研究区定边位于鄂尔多斯盆地的西部。鄂尔多斯盆地位于华北地台西部,是一个复合、多旋回的克拉通凹陷盆地,面积逾20万KM2,地层近水平,是一个向西微倾的大单斜。盆地基底由太古界结晶变质岩和下元古界变质岩组成。盆地经历了中、晚元古代拗拉谷,早古生代浅海台地,晚古生代滨浅海平原,中生代内陆坳陷和新生代周缘断陷等5个构造演化阶段最终形成了现今盆地的六大一级构造单元,即伊盟隆起、西缘逆冲带、天环坳陷、伊陕斜坡、晋西挠褶带和渭北隆起叫。姬源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伊陕斜坡中西部,与天环坳陷毗邻,勘探范围北起杨井、南至环县、西到麻黄山、东抵长官庙一线,面积约为976KM2。侏罗系自下而上分为下侏罗统富县组、中侏罗统延安组、直罗组、安定组和上侏罗统芬芳河组曰。中侏罗统延安组是鄂尔多斯盆地最重要的含油气层和含煤层之一,厚度200300M,主要为一套深灰色粉砂岩、泥岩以及灰黄色砂岩夹油页岩、煤层的一套碎屑岩系,其下以假整合接触关系覆于富县组之上或以微角度不整合直接覆于上三叠统延长组之上其上与上覆直罗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延安组沉积时期,研究区沉积体系处于宁陕古河道下游的西南岸,故储层发育,油气分布广泛,是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川。232研究区构造特征根据本次研究区32口井的地层划分与对比成果,选择1M的等高距,考虑区域构造线的大体走势和绘制构造图时的继承性特征,编制完成延91和延92各层的顶面构造图。结果表明,研究区的构造基本继承了区域构造特征,无断层发育,总体表现为东高西低的平缓单斜构造,坡降每公里710M;由于砂体沉积时及后期成岩压实作用强度的不同,各层段形成分布位置和规模不尽相同的低幅度鼻状隆起,且鼻状构造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继承性。这些鼻状隆起不仅与砂岩的发育程度有关,还影响着油气的富集。各小层总体表现为单斜构造,类型较单一,区域内构造高差基本相同,表现出各砂层具有较好的继承性。说明在延9油层组沉积时,区域构造环境相对比较稳定,只发生整体性的抬升或沉降作用。具体构造特征如下延91砂层组的东部高点海拔64M,西部低点海拔765M,区域内构造高差125M。整体为西倾单斜,局部表现为东北高,西南低,总体海拔为向西下降倾斜的趋势。在D18767D18762D18571井、D18762D18764D18584井一带发育鼻状隆起,以及D18571D18572井发育低幅度鼻状构造,最大高差小于2M(图210),对比与西安石油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17延92砂层组顶面构造图图211,可以发现整体研究区的鼻状隆起具有良好的发育继承性。图210延91顶面构造图延92砂层组的东部高点海拔8219M,西部低点海拔97M,区域内构造高差148。整体为西倾单斜,局部同样表现为东北高,西南低,总体海拔为向西下降倾斜的趋势。在D1828D18603D18286井区、D18764D18584D18293井区一带发育鼻状隆起,以及D18763D18571井井区发育低幅度鼻状构造,最大高差小于5M(图211),对比与延10砂层组顶面构造图,可以发现整体研究区的鼻状隆起也具有良好的发育继承性。67574737271717070707966996868676766666656564646380787674727068666462600M160320480640799西安石油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18图211延92顶面构造图第三章沉积特征31区域沉积背景鄂尔多斯盆地位于华北地块西部,是一个稳定沉降、坳陷迁移的多旋回克拉通盆地,蕴含着丰富的油、气、煤及其他矿产资源。鄂尔多斯盆地的发育时限为中晚三叠世纸坊期一早白玺世,晚白玺世以来为盆地的后改造时欺盆地主体具克拉通内盆地属性和特征,现今盆地为经过多期不同形式改造的残留盆地,因此具明显的二元结构。鄂尔多斯盆地现今构造格局奠基于燕山运动,发展完成于喜马拉雅运动,构造形态总体呈现为一东翼宽缓西翼陡窄的不对称大向斜的南北向矩形盆地盆地边缘断裂褶皱较发育,而盆地内部构造相对简单,以整体升降运动为主,地层倾角不足1根据盆地现今构造形态基底856959493929199109090998899888888887878786868685858428100989694929088868482800M160320480640799西安石油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19性质及构造特征,鄂尔多斯盆地可划分为伊盟隆起、渭北隆起、晋西挠褶带、陕北斜坡、天环拗陷及西缘逆冲构造带6个一级构造单元。研究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中西部,与西部天环坳陷中东部相接的定边境内,侏罗系是鄂尔多斯盆地发育良好、分布较广的一套潜力较大的含油地层。前期研究认为,研究区主要储层延10段可能属于河流沉积环境,延9段属于河湖三角洲到湖泊沉积环境,受前侏罗纪局部古地貌控制作用明显。不同的沉积环境必然造成储集砂体形态特征及分布规律的变化,进一步影响油藏的形成和分布。研究区内延长组下组合主力产层长9、长8属于三角洲沉积,有利沉积相带主要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具有较高的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受上三叠统顶面古地貌控制,延安组主力产层延10接受了以河流相为主的充填沉积,有利沉积相带为河流相的边滩、心滩沉积。延9沉积期普遍接受了河湖三角洲沉积,有利储集体为三角洲平原亚相的分流河道沉积。据资料显示研究区内的延安组沉积的2、3、4、5、6号共五组煤组,将延安组划分为五段。延安组第一、二段地层划分为该组之底至5号煤组之顶延安组第一段下部以灰白色中、粗粒石英砂岩为主上部以灰色砂岩与深灰色粉砂岩、砂质泥岩互层为主沉积。6号煤组延安组第二段地层岩石主要为浅灰、灰色砂质泥岩、泥岩,夹粉砂岩和细砂岩,发育有水平纹理。第一、二段地层沉积时期整个鄂尔多斯盆地处于初始充填体系域中,研究区处于地台北缘隆起带古隆起逐渐缩小,构造活动相对较强,冲积体系规模逐渐增大,辫状河流规模也同样加大,并不断向源头侵蚀,砂体规模变宽增厚,水动为条件逐渐增强成煤基地经过多次动荡,形成的煤层夹于多期河流沉积之中部分地区接受细碎屑物沉积,水体不断加深,在其边缘决口扇三角洲便开始大规模发育,最后形成地理景观。前侏罗纪古地貌控制着下侏罗统延安组早期沉积。鄂尔多斯盆地在侏罗纪早期主要为河流相沉积,发育的沉积微相有主河道、支流河道、河漫滩河漫沼泽。到延9期逐渐发展成为河湖三角洲相沉积。通过对研究区内的岩心观察以及测井相分析,并结合研究区的地质背景,进一步得出延10段属河流沉积环境,发育的沉积微相有主河道、支流河道、河漫滩、河漫沼泽。延9段沉积环境为三角洲到湖泊沉积环境,沉积相主要由三角洲平原亚相、三角洲前缘亚相组成,沉积微相以分流河道、分流间洼地、水下分流河道和分流间湾为主(图31)。西安石油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20图31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延安组延9油层组沉积相(据邓秀芹,2011)32沉积构造沉积构造是判断和分析沉积相的重要标志。碎屑岩中的原生沉积构造因为在成岩阶段只受到较小影响,故能够很好地反映沉积物在形成过程中身处的水动力条件。研究区西安石油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21各取心井段所显示的延长组沉积构造,可以为沉积相的研究提供重要依据。研究区主要发育槽状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沙纹交错层理等滞留沉积。(1)块状层理沉积的水动力环境较为平静时会在泥岩中形成块状层理,或当沉积物受到生物扰动的影响而使原有层理不明显时也会在泥岩中呈现块状层理;与之不同的是块状层理出现在砂岩中往往代表着稳定、迅速、连续的沉积过程,此种层理在研究区所对应的是水下分流河道沉积。(2)板状交错层理此种层理主要出现在砂岩中,特征为纹层很细很薄显示清晰,细层相互之间平行并与层面保持平行,岩心的断面平滑且呈平行关系;一般形成于高能的沉积环境,研究区的水下分流河道沉积中较常见到。(3)水平层理主要发育在泥岩、粉砂岩等细粒碎屑岩中,细层相互之间平行并与层面保持平行,纹层很细很薄显示清晰,代表低能环境的低流态特征,由悬浮物质沉积而成,分流间湾沉积中常见。延9段常见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及泥岩,水平层理、碳质纹层较发育,这些岩性中的水平层理、沙纹层理可能形成于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间及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间湾等沉积环境中。(4)平行层理主要发育于细砂以上粒级的砂岩中,在外观上与其水平层理相似性极高。砂粒所处的水动力环境能量较强,在高流态中连续滚动进行迁移,粗细逐渐分离而产生平行层理。这种层理在能量高的环境及急流中存在较多,常见于水下分流河道上部及三角洲分流河道间的决口扇沉积。研究区内常见于水下分流河道沉积。(5)沙纹交错层理多见于粉细砂岩中,倾斜的细层与层面或层系界面相交,细层规模小,呈毫米级,层系厚度一般小于3CM,沙纹层理属于小型交错层理。在水动力条件较弱的条件下形成,多见于环境比较安静的浅水沉积环境中(梅志超,1994)。三角洲分流河道沉积的上部细粒沉积及分流河道间天然堤、河口坝等沉积中等较常见。(6)槽状交错层理细层呈倾斜状与层面或层系界面相交是该层理一大特征,细层的规模较沙纹交错大,可呈厘米级,研究区多出现在分流河道沉积中(图32)。西安石油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22(A)交错层理(B)水平层理(C)板状层理(D)平行层理图32定边油田邻区延9油层组沉积构造33测井相特征测井资料经过处理可以间接地用于表现地层的不同物理性质。利用研究区的测井曲线信息,通过综合分析,获得有关沉积构造、岩性、古水流、储层粒度的变化等方面的相关地质信息,进而综合研究沉积相及其微相特征,并对其分布规律有进一步认识。由此可见,综合分析各种测井曲线有助于对沉积微相及其分布特征的正确认识。当前沉积微相分析最常用的测井曲线类型是自然电位和自然伽玛。分析测井曲线的组合形态、变化幅度、顶和底的接触关系、光滑程度等基本要素,有助于区分岩性及其垂向变化(表31)。本次研究方法是利用已取心井段的资料如岩石颜色、岩石类型组合、成分、沉积构造、结构等,综合分析后确定其对应的沉积微相;再将所对应的测井曲线与该沉积微相进行对比,找出本区的测井曲线特征,最终确定出研究区未取心井相关研究层位对应的沉积微相类型。西安石油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23表31不同沉积微相测井相特征测井相SP、GR曲线形态沉积构造韵律曲线形态分流河道槽状、板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块状层理等正韵律或复合韵律箱形、钟形、叠置钟形,齿化箱形;呈微齿状或光滑型;顶底面均突变或顶突底渐天然堤或决口扇波状层理、小型交错层理或层理不显正韵律钟形曲线细尾部分,有时出现锯齿状河口坝低平槽状交错层理,砂纹交错层理等反粒序漏斗形,齿化、复合漏斗形分流间湾水平层理、波纹层理、小型交错层理复合韵律较平缓,有时表现为低平指状,锯齿状34沉积相类型及特征通过对研究区测井相的分析,参照前人研究成果,认为本区下侏罗系延安组延9油层为角洲相沉积,主要发育三角洲平原亚相相带,主要微相类型为分流河道及其侧缘,天然堤、分流间湾、河漫沼泽等(表32)。限于资料及本区地质特点,细分所有微相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将本区微相划分为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河漫沼泽3类。其砂体主要为三角洲平原亚相的的分流河道砂体。表32研究区沉积相类型划分表相亚相微相三角洲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漫滩沼泽西安石油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24研究区的延9段沉积体系判定为河湖三角洲沉积体系。河流注入湖泊,由于坡度变缓,流速变小,水流扩散,水体携带的大量泥砂堆积而形成的一套三角洲沉积体系。延安组延9段的三角洲与延长组的三角洲类型不同,后者属进积式建设性三角洲,而前者则为退积式破坏性三角洲类型,其分流河道砂体的规模远小于延长组。研究区延9期属于三角洲平原亚根主要由分流河道和分流河道间湾及漫滩沼泽组成,沉积物总体粒度较细,分选性较好,曲线幅值较低研究区延9沉期识别出的的沉积有分流河道,分流间湾及漫滩沼泽三种微相沉积类型。1分流河道分流河道通常弯度低,岩性主要为灰、灰褐色细砂岩、中一细砂岩、粉砂岩,砂岩分选性较好,砂体厚度一般为几米到十几米,剖面上呈近于对称的顶平底凸的透镜状,平面上呈条带状底部具冲刷面,冲刷面上充填少量泥砾,垂向上呈粒度向上变细的沉积序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