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企业信息化投入产出模型的优化和实证分析.pdf_第1页
对企业信息化投入产出模型的优化和实证分析.pdf_第2页
对企业信息化投入产出模型的优化和实证分析.pdf_第3页
对企业信息化投入产出模型的优化和实证分析.pdf_第4页
对企业信息化投入产出模型的优化和实证分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对企业信息化投入产出模型的优化和实证分析姓名:景兴明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产业经济学指导教师:杨一平20100316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论文对企业信息化投入产出模型的优化和实证分析摘要作者在运用数据对原有的模型进行验证的基础上,改变一些假设条件,得到了不同的分析结果。原有模型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应用价值,但是仍然需要进行一定的改进,以达到优化的效果。作者收集了企业信息化投入产出方面的数据,运用DEA投入产出模型对其进行分析,通过客观数据验证了DEA方法在评价企业信息化投入产出方面的有效性。在进行DEA有效性分析过程中,笔者分别选取了不同的评价指标和不同的DEA数

2、据处理方法,从而得到了有差别的分析结果。通过对这些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可以完成对该模型的优化和发展。在DEA投入产出模型中加入权重因素,实现对各指标的限制,突出不同的指标对评价结果的影响程度的差别。附带权重的评价模型是对原模型的更进一步改进,也客观的反映了决策者对不同指标的重视程度。在实际的信息化建设中,决策者由于所处行业的不同,造成了其对指标的选择是有差别的。比如,生产型的企业重视生产流程的管理,贸易型的企业则更加重视信息的流通和数据的传递,这样就造成了这两类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要求是有所差异的,因此这两类企业的决策者对指标的权重的选择也会有所不同。原有模型把信息化中的企业看作一个整体,从宏观上

3、对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规划;新的模型把企业信息化流程划分为系统,从微观上评价子系统的绩效,关注不同子系统的投入产出结果。子系统的评价模型,使得我们能够查找信息化建设中问题的所在,更容易分析出信息化建设无效的原因。在实证分析阶段,以信息化百强企业中选取50家作为样本,对其进行信息化有效性分析,以及超效率排名,从而验证了该模型在评价信息化企业方面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模型的检验仅仅用50家企业的数据是远远不够的,这样的检验只是一个尝试,要想得到更贴近真实的模型,还需要更多数据的支持和检验。实证验证是本作者所关注的一个问题,因为其他人对信息化建设问题的研究多停留在理论层面,最终并未达到很好的结果。实证分析

4、是理论回归事实的一个桥梁。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基本上等同于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所投入的费用、人力和物资;信息化建设的产出也就是企业信息化建设所形成的效益,所给企业带来的有益影响。作者在建立优化模型之前,先对企业的信息化费用构成和信息化效益进行了分类和定义,使得研究更加具有针对性。笔者选择一部分百强企业的数据对优化模型进行验证,并给出分析报告。分析报告包括企业信息化建设投入产出的效率、排名以及投资建议。效率值能直接反映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优化程度,优化的企业一般可以得到更高的效率值,而信息化建设绩效较差的企业在改进投资规划之后,也可以得到合理的效率值。由于笔者水平和阅历有限,本文的研究仍有很大的局限性以

5、及存在一些问题,希望各位专家和读者能够给以宝贵的指导和建议。关键词:信息化能力成熟度,优化模型,指标权重,独立子系统I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论文对企业信息化投入产出模型的优化和实证分析AbstractThe author uses the datas to validate the original model, then by changing someassumptions which resulting a different analytical results. The original model has acertain applicatable scopes and valus

6、es, however improvements are necessary in orderto achieve optimal results.The author collected the enterprise information input-output datas and appliedDEA input-output model to analyze these objecitve datas which verified theeffectiveness of DEA model in evaluating the input-output aspects of enter

7、priseinformation technology. During the process of anaylyzing the validity of DEA model,the author selected different evaluation criteria and DEA data processing methods,resulting different results. By comparing these results,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modeland development could be achieved.By weighti

8、ng the indicators of DEA input-output model and realizing thelimitations of various indicators, highlighting the different impacts of indicators onthe evaluation results. Weighting indicators with the evaluation model is furtherimprovement of the original one and also reflect the different attacheme

9、nts ofdecision-makers to the various indicators. In the actual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system, decision-makers will select different indicatiors due to the nature of differentindustries. For example, the production-oriented enterprises value to the productionprocess management, however, trade-ori

10、ented enterprises will pay more attention tothe flow of information and data transmission, thus these two types of enterprisesrequire different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so decision-makers on the choice of theweights of indicators will be different for these enterprises.The original model treate

11、d the enterprise as a whole, planning enterprise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from the macro level; new model divide enterpriseinformation flow into systemes, evaluating performance of subsystem from themicroscopic aspect and 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the input-output results fromdifferent subsystems. Sub

12、system evaluation model could help us search for theproblems in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more easily find out the reasons ifth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is not valid.In the empirical analysis stage, the author selected 50 from the top one hundredenterprises bases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

13、y aspect and carried the analysis of theeffectiveness, ranking according to super-efficiency level, thus verfied validity of themodel in evaluating the effectiveness and feasibility for the information basedenterprises. Only using the data from 50 companies is not enough for the model test.In order

14、to be closer to real model, but also need more datas are required forsupporting and testing. Empirical validation is the major concern of the author,because the analysi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rom other people are more focusedon the theoretical level, no good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as a resu

15、lt. Empiricalanalysis is bridge between the fact and theoretical regression.The inputs of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is basically eaqul to costs, humanII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论文对企业信息化投入产出模型的优化和实证分析resources and materialas from companies while output is the beneficial effects fromth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proc

16、ess. The author classify and define the componentsof business costs and information benefits before constructing the optimization model,making studies are more relevant.The author selectd the datas from the top one hundred enterprises to verfity thevalidity of the optimization model and came out wit

17、h analytical reportes. Thesereports include the input-output efficiency, ranking and investment advice on the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aspect. Efficiency value could be a direct reflection foroptimization level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ntruction, the optimizedenterprise usually generate

18、 higher efficiency value, while a reasonable efficient valuecould be obtained after the improvement of investment planning for some enterpriseswhich had poor performance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nstruction.As the limited level and experience the author had, there will be are limitations aswell as

19、 problems for this eassy, the author sincerely hope that the experts and readerscan give some valuable advice and suggestions.Key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apability maturity, Optimized Model,Weighting Indicators, Independent SubsystemsIII 独创性声明本 人郑 重声明 :今所 呈 交的 对 企业 信息 化 投入产 出 模型 的 优化 和 实 证 分 析

20、 论 文是我 个人在 导 师指 导 下 进行的 研究工 作及取得 的 科 研成 果。尽我 所知,文 中除了 特 别加 以 标注 和 致谢的 地方 外 ,论 文中不包含其 他 人已 经 发 表或 撰 写 的 内 容及科 研成 果, 也 不包含为 获 得 首 都 经 济 贸 易 大学或 其 它教材 料。育机 构 的 学位 或 证 书所 使 用 过 的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 人完 全 了 解 首 都 经 济 贸 易 大学有关保 留、 使 用 学位 论 文的 有关规定 , 即 :学校 有权 保 留送交论 文的 复印 件 , 允 许论 文被 查阅 、借阅 或 网络 索 引 ; 学

21、校 可 以 公布 论 文的 全 部或 部分 内 容, 可 以 采取影印 、 缩 印或 其 它复制 手 段 保 存 论 文。此 规定 )( 保 密 的 论 文在 解 密 后应 遵守作者签名: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论文对企业信息化投入产出模型的优化和实证分析1绪论1. 1研究背景概述成功的信息化建设提高了企业的效率,为企业带来了收益,但是失败的信息化建设如“黑洞”般吞噬着企业的资产,给企业带来沉重的灾难。从“索罗悖论”可知,企业 IT投资难以在财务报表中看到与之相适应的产出。同时国外的许多研究结果也表明,企业 IT投入几乎难以和企业收入建立相关的联系,企业信息化建设失败的案例

22、时有发生,特别是一些实力雄厚的企业的 ERP项目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据统计我国大中型企业 ERP实施成功并达到预期目的的比例仅为 20%。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负面案例,极大地挫伤了企业对 IT投入积极性,使得企业家对 IT项目的投资忧心忡忡。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什么原因造出了这种结果?如何才能避免资源的浪费?带着疑惑 ,国内外众多的 IT专家不断地进行着研究和实验,试图为这些问题找到答案。同时,在信息化建设失败的经验教训中,企业家们也开始了对信息化建设绩效的关注。企业认识到盲目的信息化投入,不仅仅是带来资金和时间上的浪费,更重要的是这让他们减少了企业效益,丧失了行业竞争力,阻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于是

23、,人们对于信息化的建设也越来越趋于理性 ,人们更多地思考如何进行合理的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应该把握什么方向 ,信息化投入后的效果如何 ,信息化水平如何衡量,对于不同类型的组织如何进行信息化的评价。科学评价的过程是人们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分析和科学认识的过程,同时,亦是管理者了解研究对象变化规律的过程 ,从而使管理者能够把握住关键 ,分清主次,找出症结,为更好地制定规划、科学地进行决策提供依据。企业信息化效益研究是属于信息经济学研究范畴,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对经济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该课题的研究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1. 2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的特点之一是数据和理论模型的结合,通过企业信息化建设的

24、数据对 DEA投入产出模型进行验证,以此来判断模型的有效性。这些客观数据来自于企业的真实资料,是对模型进行检验的基础。为了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模型,我们必须进行必要的分析和验证。一个符合企业信息化发展规律的模型,应该和企业的数据具有很好的匹配性。模型的建立需要循序渐进的改善,不断通过实例的检验,才可以提高模型第1页,共49页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论文对企业信息化投入产出模型的优化和实证分析的适用范围。信息化的企业种类很多,每个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有很大差别,初次建立的评价模型很难达到通用性。为了找到一个更加合适的投入产出模型,我们需要不断的修正模型,使其符合信息化发展规律。模型可以反映企业信息化

25、建设的成果,帮助管理机构和企业客观地评价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取得的成绩,还可作为项目投资可行性分析的客观依据;帮助正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企业查找自身存在的不足,以找到合理的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有效地评价企业,为企业管理层进行信息化科学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准确把握企业现状,作为调研和决策的补充,帮助企业搞好地使信息化建设服从于自身发展战略。正确地指导信息化发展方向。宏观上可以指导一个地区的企业提高自身信息化发展水平,微观上引领企业有效地规避信息化建设中的风险,帮助企业更好地认识信息化建设的内涵。同时帮助企业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和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首先,在企业完成信息化建设后,科学评价企业信息化投入效

26、果,为衡量建设效果提供了标准,从而可以确定投入的要素是否充分发挥了作用,如果没有合理投入,应该如何改进才能达到预计的效果。其次,在企业信息化投入之前,就合理给出信息化最优资源投入方案,可以使企业以最优的比例最少的浪费投入资源,加大企业信息化的成功率。最后,通过对子系统绩效分析,来查找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较好的解决办法。1. 3本文的写作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点1.3.1 论文的写作思路本文是在杨一平教授的企业信息化能力成熟度的研究大课题下,对基于DEA企业信息化投入产出模型的深入研究。企业信息化投入产出模型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通过数据的验证和模型的修改,才能达到

27、更广的适用范围。首先,本文利用张阿莉的企业信息化的DEA投入产出有效性研究中的模型,对信息化百强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水平进行研究,得出这些企业投入产出方面的有效性,并分析其信息化整体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具体情况。其次,对原有模型的分析结果进行评价,发现原有模型在反映企业信息化发展实际水平水平方面仍有不足之处,也就是说该模型有需要改进和优化的地方。例如,投入产出指标的选择方面,投入指标只能反映出企业在信息化建设初期的投资额,而不能反映出企业逐年新增加的投资。先进的投入指标应包括初始投资额和追加的投资额。在产出指标方面,原有的产出指标只能反映出以往的财务数据,而不能反映当期的产出值,并且指标的选择范围较

28、窄,新的指第2页,共49页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论文对企业信息化投入产出模型的优化和实证分析标体系里面加入了更多的产出指标,使得企业的信息化效益能更加全面的反映出来。然后,对优化的企业信息化投入产出模型进行实例验证,来说明改进的模型具有更好地实用性。并根据对现状的分析,制定分析报告,提出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产出方案,指导企业的投入目标、原则和投资重点。最后,总结论文的成果,指出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对下一步研究进行展望。1.3.2论文研究方法1本文整体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国内外科学工作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收集和整理数据,优化和建立整合框架模型,对可以描述企业

29、投入产出情况的指标加以量化分析,使其评价更具有科学性。利用数据包络线方法建立数学模型进行效率分析,改进分析和投影分析等,并提出企业信息化建设改进方案和绩效控制的重点。2采用对企业进行问卷调查的方法,设计表格获得一手数据资料,并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得到模型所用指标的类型。3比较研究方法。本文对原模型进行验证时,利用企业的实际信息化情况和模型的分析结果进行比价,找出差距,从而达到修改和优化模型的目的。4实证研究方法。本文在理论和模型研究基础上,利用100家信息化企业为样本,来验证和修改模型,客观的证明的模型的有效性和科学性。1.3.3 论文的创新点第一,把 DEA子系统研究方法运用到企业信息化成熟

30、度方面,分析子系统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影响程度。第二,验证和发展模型。利用 50家信息化企业建设的数据,检验运筹学中的 DEA方法在评估投入产出方面的有效性,并针对问题优化模型。第三,把理论模型运用于实践。优化模型的检验需要客观数据的支持,把优化模型运用于实践才具有实际意义。对参与信息化投入产出评价的企业作出分析报告。第四,变换投入和产出因素的权重,从而分析各因素对信息化建设成果的作用。以往的研究成果并没有关注权重对信息化建设绩效的影响,在这里笔者通过权重的设置,来考察信息化投入产出的效益。第3页,共49页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论文对企业信息化投入产出模型的优化和实证分析2理论依据、项目背景及研

31、究框架2. 1国内外研究现状2. 1. 1 企业信息化能力成熟度的测度研究现状信息化评价理论和方法产生于上世纪 60年代,并在 70和 80年代得到发展与应用。国外的评价方法,一般侧重于绩效评价,大致可分为:追求经济利益、稳固竞争地位、获得市场优势、实现战略目标等。建设或者改善企业的信息化,首先要弄明白企业自身所处的信息化等级,才可以根据企业的特点进行有效的投入和规划。因为我国的现代化工业基础薄弱,信息化发展水平较低,所以有必要借鉴当前发达国家成功的信息化测度方法。在国外,学者们已经提出了许多的模型和方法。2. 1. 1. 1国外研究现状在国外,对信息化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划分方式,如哈佛大学的

32、教授R. L. Nol an,把信息化发展阶段分为:初始阶段、传播阶段、控制阶段(集成阶段、数据管理阶段)和成熟阶段,之后他又提出了初始、扩展、控制、集成、数据阶段和成熟阶段六阶段模型;B. H. Boar则把这个过程分为:本地化应用、集成化应用、业务流程重新设计、业务网络重新设计和业务范围重新定义五个阶段;另外埃德沃斯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来描述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他认为应划分为:内部效率阶段、内部有效性阶段、内部综合阶段、外部效率阶段、外部有效性阶段、外部综合阶段。虽然这些学者对信息化发展阶段的定义不同,但是共同反映出信息化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离散应用到综合应用的过程。这些划分

33、方法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参考性,我们应该根据所研究的侧重点不同,选取合适的划分方法。在信息化的成熟度的测度研究方面,国外也有很多的研究成果。上世纪 60年代,马克卢普在美国知识的生产与分配一书中认为,应该从宏观上测算信息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信息部门的收入占国民总收入的比重大小以及信息部门就业人数的比例来间接描述信息资源的作用与贡献,提出了一套测算信息经济规模的理论与方法,证明了信息业的独立存在及其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波拉特在上世纪 70年代提出了新的测度方法,他在马克卢普的理论基础上,成功地利用现有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统计数据对信息产业的结构和经济规模做出了

34、更为精确的描述,该模型叫做波利特模型。这个模第 4页,共 49页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论文对企业信息化投入产出模型的优化和实证分析型的核心内容是:把信息部门从社会经济各部门中抽取出来,并将其划分为一级信息部门和二级信息部门。一级信息部门指向市场提供信息产品和服务的企业,二级信息部门指向政府和非信息企业为了内部消费而创造的一切信息服务,它的明确划分和测度更具创造性。这是科学界首次从国民经济各部门中识别信息行业,并开拓性的以定量方式反应出信息行业或信息劳动力在整个经济部门中的比重及其变化。这对于用联系的方式研究信息产业与国民经济结构及其它产业部门间的关系具有重大意义。日本学者对信息化建设的研究也起

35、步较早,小松峙在 1965年提出信息化指数模型的研究。该模型从信息系数、信息量、信息装备率、通信主题水平四个主要因素来体现社会信息化程度。这是一种定性分析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方法。2. 1. 1. 2国内研究现状在信息化分级方面,国内学者左美云建立了信息化成熟度模型 I MM,该模型研究了企业的信息建设方式,还探讨了信息制度、外部协同、信息战略等企业管理组织的问题。通过对专家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并作了聚类分析处理。该学者将企业信息化能力划分为技术支撑、管理优化、战略支持等级别。这种方法具有很好借鉴意义,但是没有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刘英姿、邱长波等人也对企业信息化阶段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杨一平教授

36、在企业信息化能力成熟度的研究一文中建立了 EI CMM(企业信息化能力成熟度)模型,为企业的过程能力提供了一个阶梯式的进化框架。为了适应不同的需要,该模型采用分层的方式来安排它的组成部分,信息化建设阶梯共有五级,从第 1级(初始级),第 2级(技术支撑级),第 3级(管理模式级),第 4级(综合集成级)到第 5级(优化级)。这种分层结构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那些与判定成熟度等级有关的组成部分处于模型的顶层。它们是:成熟度等级、关键过程域(Key Pr oces s Ar eas,KPA)与各个关键过程域的目标。这个模型细节的组成部分- -关键实践( Key Pr act i ces,KP)、从属活

37、动以及基础构造都是资料性的。这些资料性的部分指导 EI CMM的使用者运用他们的专业判断力来作出应用上的决定。从 20世纪 80年代中期开始,国内学者对信息化测度进行了研究。例如,国家统计信息中心对关系到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指标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筛选,根据情况,按国家确定的信息化 6要素(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将每个要素都分解为25项具体指标,共 21项指标,权数采用德尔菲法,于 2001年公布了国家信第 5页,共 49页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论文对企业信息化投入产出模型的优化和实证分析息化指标构成方案。同时也有不少学者发表了有关

38、信息化测度和成熟度方面的文章。杨一平教授认为:企业信息化是企业为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挖掘先进的管理理念,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去整合企业现有的资源,它是一个能为企业健康发展和壮大提高效率和效益的动态平衡过程。信息化能力成熟度是指按照信息化水平,对企业实行等级分类,并以此评价其信息化各方面的成熟特征及优劣程度。具体指对已经实行信息化的企业,用一个或几个关键指标对企业信息化的各相关环节进行定量评估,对企业信息化的过程实行等级分类,并明确描述各级特征。企业信息化成熟度是对企业信息化水平和实施情况的一个综合评价。2. 1. 2 企业信息化建设投入产出问题的研究现状投入产出分析是对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果进

39、行的考核,是对企业各信息系统项目的方案、开发或运行的经济效益的评价。按照时间因素,可以把信息化投入产出进行事前评价、事中评价和事后评价。按照评价方法所涉及的学科知识,通常把这些方法分为以下几类:1投入产出表法投入产出表对于研究宏观经济中,各部门之间投入产出联系时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在福建省信息经济投入产出分析中,作者编制了信息部门投入产出表,试图评价信息部门对其他经济部门的贡献程度。该方法并不能确切地描绘出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的绩效问题,也不能为信息投资提供指导。生产函数法2对一个企业部门进行评价时,建立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得到产出增长型生产函数 Y=Af ( K , L , I ),式中:

40、A为技术进步水平;K为资本投入量;L为劳动投入量;I为企业信息化投入量。在工业企业信息化投入产出的经济学分析一文中,张凌实证分析了信息化建设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3费用/效益分析法分别对信息化建设的费用和效益进行计量,然后相互比较,从而评价信息化投入产出效果。在企业信息化效益及保障体系研究中,作者尝试着分析包括间接费用和效益在内的全部费用和效益,并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但是并没有进行实例验证和数据的处理分析。这种分析方法包括“功能-费用分析法”、“影子收益分析法”、“成本效益分析法”等。其中成本效益分析法又可分为三种:净现值法,是指投资方案各年收入的现值总和与支出的现值总和之差。内部收益率法

41、,是指按照该贴现率计算,项目周期内使得费用总额现值和效益现值刚好相等。成本收益率法,指信息系统的成本收益率等于它的效益现值总额与成本现值总额之比。这三种方法对于信息系统方案的取舍来说是一致的,不同的是,它们放映信息系统获益水平的方式,在实际工作中决策者应根据不同的信息系统项目规模选择不同的评价方法。第 6页,共 49页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论文对企业信息化投入产出模型的优化和实证分析4.运筹学和数学评价方法,如多目标决策、层次分析法、多元统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数据包络分析( DEA)和神经元网络等。2. 2本研究的理论依据2. 2. 1 相关概念企业信息化能力成熟度:企业信息化能力成熟度是杨

42、一平教授研究课题中的一个概念,它代表信息化建设中的企业所达到的信息化水平,这个水平是由一些关键指标和关键过程域来诠释。信息化建设投入产出分析:投入产出分析,是研究经济系统各个部分间表现为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经济数量方法(钟契夫,陈锡康,刘起运,投入产出分析)。投入是进行一项活动的消耗和花费,如生产过程的消耗包括本系统内各部门产品的消耗(中间投入)和初始投入要素的消耗(最初投入)。产出是指进行一项活动的结果,如生产活动的结果是为本系统各部分生产的产品(物质产品和劳务)。(陈锡康,投入产出分析讲义, 2004)本文所讲投入是指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所消耗的资源和投入的费用,例如企业构建信息

43、基础设施、应用软件、开发系统、数据库,向咨询公司咨询和进行管理模式变革等方面的投资总和。产出是指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所获得的收益,包括利润的增加额、生产效率的提高、生产成本的下降、竞争力的增强、库存成本的减少、营业收入的增加等等。在这里我们对投入产出的原始定义进行了改进,为了可以更方便的进行研究,更好的评价出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所取得的绩效。指标权重:在 DEA模型中,我们选取一些投入因素作为投入指标,并选取一些产出因素作为产出指标。由于各个指标对处理结果的影响不同,它们各自占有一定的影响分量,这些影响分量就是我们所研究的指标。2. 2. 2 DEA方法概述数据包络分析法(DEA,Dat a En

44、vel opment Anal ysi s)为 1978年由 A. Char nes和 W. W. Cooper在“相对效率评价”概念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系统评价体系。它是一种非参数的分析法,这种方法事先并不需要预设一个投入、产出之函数关系,可直接从各个决策单元(DMU,Deci si on Maki ng Uni t )的实际观察资料中找出最合适的效率值。DEA方法是以相对效率概念为基础,以凸分析和线形规划为工具第 7页,共 49页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论文对企业信息化投入产出模型的优化和实证分析的一种评价方法,应用数学规划模型计算比较决策单元之间的相对效率,对评价对象做出评价。它能充分考虑对于

45、决策单元本身最优的投入产出方案,因而能够更理想地反映评价对象自身的信息和特点;同时对于评价复杂系统的多投入多产出分析具有独到之处。在具体评估效率时,DEA方法又包括投入导向型和产出导向型两种形式。前者以企业产出水平一定、最小化投入为假设估计效率;后者以投入一定、最大化产出为假设估计效率。DEA方法的特点是:适用于复杂系统,比如说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有效性综合评价问题,在评价此类系统的有效性评价方面具有绝对优势;DEA方法不采取对数据进行综合评价的方式,所以策单元的最优效率指标与产出指标值投入指标值的量纲选取无关,该方法建立模型前不必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DEA方法不必确定各量间关系的显示表达式

46、。虽然有时每个输入都关联到一个或者多个输出,且输入输出之间确实存在某种联系。2. 3项目背景在企业信息化能力成熟度研究的大项目的基础上建立 DEA投入产出模型,但是原有的投入产出模型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为了使原模型更加优化,更真实的反映客观事实,本文对信息化投入产出模型加以深入的研究。项目背景和本研究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基于 DEA投入产出模型模型的优化和实例分析本论文所研究内容第 8页,共 49页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论文对企业信息化投入产出模型的优化和实证分析2. 4本论文研究框架笔者本着一个实事求是的态度,力争使所研究问题能够清晰完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在论文布局方面,按照惯用的写作结构,共

47、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基本理论及项目背景介绍,第三章基于 DEA企业信息化投入产出模型的验证和优化,第四章企业信息化投入产出优化模型的运用,第五章为论文的总结与展望。本论文的整体框架如下图所示:研究背景概述、研究目的第一章绪论和意义、写作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点国内外研究现状、基本理论知识和概念、项目背景和基础模型介绍第二章基本理论及项目背景介绍论文框架图验证模型并提出优化方案,建立全重限制模型和独立子系统模型第三章基于 DEA企业信息化投入产出模型的验证和优化利用企业数据对优化后的模型进行验证,分析新模型的处理结果,并对信息化建设企业提出建议第四章企业信息化投入产出优化模型的运用第五

48、章总结与展望论文的总结、不足和展望第 9页,共 49页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论文对企业信息化投入产出模型的优化和实证分析3 基于DEA企业信息化投入产出模型的验证和优化3.1 基于DEA企业信息化投入产出模型的验证3.1.1 原模型的处理结果 (1)数据的准备原模型所选16家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对这16家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数据进行整理,使得它符合DEA投入产出指标的要求。三个产出要素指标为:信息平台、流程软件、管理模式;两个投入要素指标为:利润增加、人均生产率。其详细数据请查阅附录。(2)处理结果运用原模型中的CCR、BBC、Super-CCR进行处理,可得到如下的结果:企业2、3、4、7、10、

49、12是相对有效的企业,其中企业4的效率最高,达到1.9398356,在有效企业中排名最高;企业1、5、6、8、9、11为相对无效的企业,说明这些企业均存在投入产出效率方面存在改进的地方,不能作为样本企业。其效率折线图如下所示:Super-Score2.521.514103122785611190.50123456789 10 11 12企业Super-Score图 3.1 12个企业投入产出模型超效率第 10页,共 49页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论文对企业信息化投入产出模型的优化和实证分析表 3.2 12个企业 DEA有效性排序对比Super-Score( super-CCR)0.8815994

50、1.09993931.16377721.93983560.94014310.89368221.0292114Super-Rank企业121153341586106780.98365030.75868321.27533950.9003447912210111291.163398743.1.2 对指标赋予权重 在原模型中对权重u和v没有任何的限制,也就是说原模型默认各种输入和输出指标的地位是平等的。事实上每个指标对模型计算结果的影响有很大的不同,而且决策者对产出指标的偏好也不同,所以模型必须考虑到权重的影响。在这里我们通过对模型的指标赋予权重值来检验决策单元的效率和原模型测得的效率是否相同。我们假

51、设利润增加额的权重要大于人均劳动生产率,分别为0.6和0.4;假设信息平台投入、流程软件投入、管理模式变革投入的权重分别为0.3、0.4和0.3(该值来自于行业经验)。利润增加额人均劳动生 信息平台投入 流程软件投入 管理模式变革产率投入权重值0.60.40.30.40.3把权重加入模型中,重新对原决策单元进行处理,以此来检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效率排名是否会有变化。通过以上的检验过程,可以衡量原模型的普遍适用性。我们得到的超效率折线图和有效性排序如下:第 11页,共 49页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论文对企业信息化投入产出模型的优化和实证分析Super-Score21.510.501 2 3 4 5

52、 6 7 8 9 10 11 12企业Super-Score图 3.1 权重限制的投入产出模型超效率表 3.2 权重限制的企业 DEA有效性排序对比Super-Score( super-CCR)0.62385141.03225731.56372781.89835631.02016520.89368221.01821770.76363010.91728021.19536620.80633231.3633996Super-Rank企业112523241566977811891011124103通过对超效率折线图3.1 和3.2的比较发现,这12家企业的效率值和排名都有所变化。企业4的超效率值由1.

53、9398356降至1.8983563,仍然排在第1;企业10的超效率值由1.2753395降至1.1953662,排名由第2位降至第4位;企业 1、2、3、5、6、7、8、9、11、12 的排名都有所变化。经过权重限制,超效率有效的企业为2、3、4、5、7、10、12 。由上可见,当指标权重改变之后,评价结果发生了变化,也就是说原模型在指标权重限制方面仍然有待改进。这也激发了研究的另外一个方向,即权重限制下的DEA有效性问题。如何确定指标的权重,如何建立一个在指标权重限制下的DEA投入产出模型,是把原模型进行实际应用的主要问题。第 12页,共 49页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论文对企业信息化投入产出模型的优化和实证分析3. 2 对原模型的思考3.2.1 关于绩效评价指标 要想对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果进行评价,关键的一步是要确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如果评价指标选择的不恰当、缺少关键指标、指标选择片面等,都会影响到最终的评价结果和评价的精度,甚至有可能对企业的信息化投资造成错误的导向。在建立指标时,我们要尽量做到如下几个方面:1.全面性:评价指标的建立应该能反映评价对象的各个方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