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灾害应急预案_第1页
气象灾害应急预案_第2页
气象灾害应急预案_第3页
气象灾害应急预案_第4页
气象灾害应急预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目录1 总则编制目的编制依据适用范围工作原则2 组织体系省级应急指挥机制省以下应急指挥机制工作制度3 监测预警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发布预警准备预警知识宣传教育4 应急处置信息报告响应启动10分灾种响应15现场处置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15信息公布16应急终止或解除16恢复与重建17制订规划和组织实施17调查评估17征用补偿17灾害保险18应急保障18预案管理19附则19气象灾害预警标准19名词术语241 总则编制目的为全省建立健全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机制, 提高气象灾害防范、 处置能力, 最大限度地减轻或者避免气象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

2、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 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气象灾害防御条例 、自然灾害救 助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 案和安徽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 、安徽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 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制定本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省范围内暴雨、 台风、 暴雪、干旱、寒潮、霜冻、 冰冻、低温、高温、大风、雷电、冰雹、大雾、霾等气象灾害的防范 和应对。因气象因素引发水旱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等其他灾害的处 置适用有关应急预案的规定。工作原则以人为本、减少危害。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 务和应急处置工作的出发点,全面加强应对气象

3、灾害体系建设,最大 程度减少灾害损失。预防为主、科学高效。实行工程性和非工程性措施相结合,提高 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和防御标准。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做好各 项应急准备,提高应急处置能力。部门联动、协调有序。各地、各部门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和相 关职责,加强地区、部门间信息沟通,实现资源共享,建立协调配合 机制,共同做好气象灾害防范应对工作。分级管理、属地为主。根据气象灾害造成或可能造成的危害和影 响的程度,对气象灾害实行分级管理。灾害发生地人民政府负责本行 政区域内气象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2 组织体系省级应急指挥机制发生跨市级行政区域或大范围气象灾害, 并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 人员伤亡、 财产

4、损失时, 由省政府决定启动相应的省级应急指挥机制, 统一领导和指挥气象灾害及其次生、衍生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气象灾害的监测、 预报、预警等工作, 由省气象局负责实施,根据灾害性天气发生发展情况,及时预报预警并通报相关部门和单 位。气象灾害受灾群众的生活救助, 由省减灾救灾委员会组织实施。台风、暴雨引发江河洪水、山洪、渍涝等洪涝灾害及由于持续少雨导致的干旱灾害,由省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指挥应对工作。暴雪、冰冻、低温灾害,由省抗雪防冻救灾指挥部负责指挥应对工作。寒潮、霜冻、高温、大风、雷电、冰雹、大雾、霾等灾害,由省政府视情启动相应的应急指挥机制或明确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处置。省以下应急指挥机制对上述各

5、种气象灾害,相关市、县(市、区,下同)人民政府要 先期启动或建立相应的应急指挥机制,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组 织做好应对处置工作。省有关部门进行指导。工作制度实行气象灾害综合研判工作制度。 气象部门根据气象灾害监测信息,分析汇总气象灾害监测预报和有关灾情、险情信息,判断预估气 对处置建议。象灾害的可能影响程度及未来发展态势,向同级人民政府提出相关应建立气象灾害应对部门联动制度。气象部门与公安、民政、国土 资源、环保、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农业、林业、水利、卫生、 安全监管、海事、通信、电力、铁路、民航等部门和单位建立协调联 动工作制度,在发生或可能发生气象灾害时,各成员单位加强信息互 通,

6、对气象灾害及其次生、衍生灾害的程度和范围进行分析会商,加 强配合协作,共同做好应急准备和防范处置工作。健全气象灾害防御部门联络员会议制度。 气象部门及时发布气象 灾害预警信息,听取各成员单位对气象灾害预警预报服务的需求,做 好气象应急保障服务。3 监测预警监测预报3.1.1 监测预报体系建设气象、水利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快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水文监测预报系统、应急移动气象灾害监测系统等建设,优化气象加密观 测站网,提高对气象灾害及其次生、衍生灾害的综合监测能力。加强 对灾害性天气事件的会商分析,做好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重大天 气过程的预报和趋势预测。3.1.2 信息共享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突发

7、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建设,气象部门及时发布气象灾害监测预报信息, 并与相关气象灾害应对协调联动部 门实现灾情、险情信息实时共享。3.1.3 灾害普查在各级人民政府的组织和指导下,气象部门建立以乡镇、社区村)为基础的气象灾害调查收集网络,建立重大气象灾害信息综合 收集评估系统,组织气象灾害普查、风险评估和风险区划工作,编制 气象灾害防御规划。预警信息发布3.2.1 发布制度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遵循“归口管理、统一发布、快速传播” 的原则,由气象部门负责制作并按预警级别分级发布, 其他任何组织、 个人不得制作和向社会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3.2.2 发布内容根据各类气象灾害发展态势, 气象部门综合

8、预估分析确定预警级 别。预警级别分为I级(特别重大)、级(重大)、m级(较大)、级为最高级IV级(一般),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别。具体分级标准见附录。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内容包括气象灾害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 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3.2.3 发布途径建立和完善多种手段互补的信息发布系统, 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 息。同时,通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 有线广播等媒体和其他传播手段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气象灾害预警 信息。涉及可能引发次生、衍生灾害的预警信息通过有关信息共享平 台向相关部门发布。各级政府应结合实际,加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9、传播设施建设。要 在学校、机场、港口、车站、旅游景点等人员密集公共场所,高速公 路、国道、 省道等重要道路和易受气象灾害影响的桥梁、 涵洞、弯道、 坡路等重点路段建立起畅通、有效的预警信息发布与传播渠道,扩大 预警信息覆盖面。对老、幼、病、残、孕等特殊人群以及学校等特殊 场所和警报盲区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公告方式。发布I级、n级预警后,广播、电视、报纸等公共媒体和电信运及时向农民营企业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大预警信息播出频次,扩大发送范围。农 村地区应充分发挥乡镇综合信息服务站和信息员的作用, 群众传递气象灾害预警信息。预警准备各地、各部门要认真研究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息,密切关注天气 变化及灾害发展

10、趋势, 依法依规及时采取措施, 开展必要的处置工作。预警级别达到规定标准后,有关责任人员应立即上岗到位,组织力量 深入分析、评估可能造成的影响和危害,尤其是对本地区、本部门风险隐患的影响情况, 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控措施, 落实抢险队伍和物资, 做好启动应急响应的各项准备工作。预警知识宣传教育各级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做好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宣传教育 工作,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增强社会公众防灾减灾意识,提高自救互 救能力。4 应急处置信息报告有关部门按职责收集和提供气象灾害发生、发展、损失以及防御 等情况,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报告,并与相关部门实行信息共享。各 地、各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逐级向上报告;特别重

11、大、重大突发事件 信息,可直接向省政府报告。响应启动气象部门发布预警后, 灾害发生地人民政府和相关应急指挥机构 根据气象灾害影响程度和范围及其引发的次生、衍生灾害类别,结合按照实际情况,采取防范应对措施,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和响应级别。当同时发生两种以上气象灾害且分别发布不同预警级别时, 最高预警级别灾种启动应急响应。 当同时发生两种以上气象灾害且均 未达到预警标准但可能或已经造成损失和影响时, 根据不同程度的损 失和影响在综合评估基础上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分灾种响应气象部门发布预警后,灾害发生地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单位应 加强值班,密切监视灾情,针对不同气象灾害种类及其影响程度采取应急响应

12、措施和行动。 新闻媒体按要求随时播报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及 应急防范处置措施。4.3.1 暴雨、台风、大风气象部门加强监测预报,及时发布暴雨、台风、大风预警信号及 相关防御指南, 适时增加预报发布频次; 了解暴雨、 台风、大风影响, 进行综合分析评估。水利部门组织开展水利工程调度、巡护、查险、抢险等,各级地 方人民政府组织开展危险地带以及居住在危房内居民的转移工作。民政部门负责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安置并提供基本生活救助。教育部门根据防御指南、提示,通知幼儿园、托儿所、中小学和 中等职业学校做好停课准备,避免在暴雨、台风、大风严重影响时段 上学放学。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做好城市内涝排水和公共服务设施防风工作

13、, 通知高空等户外建筑施工作业单位做好防风准备。卫生部门采取措施,开展各项医疗救治和救灾防病工作。电力部门加强设施检查和电网运行监控, 及时排查消除危及电网 安全运行的各类隐患。公安、交通运输部门对积水道路实行交通引导,必要时由公安部 门实施交通管制。交通运输部门、我省长江段海事部门督促指导相关 单位加固港口、 码头有关设施, 督促船舶到安全场所避风; 通知水上、 水下等户外作业单位做好防风准备,必要时停止作业。民航部门组织对机场供水、 供电、通信等重要设施设备采取防护、 加固等措施,及时做好航空器转场和系留设置以及旅客安抚安置工作。农业部门针对农业生产,落实防御措施,组织抗灾救灾和灾后恢 复

14、生产。灾害发生后,民政、防汛抗旱、气象等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灾 情调查、收集、分析和评估工作。4.3.2 暴雪、低温、冰冻、寒潮、霜冻气象部门加强监测预报,及时发布雪灾、低温、大风降温、道路 结冰等预警信号及相关防御指南,适时增加预报发布频次。公安部门加强交通秩序维护,注意指挥、疏导行驶车辆;必要时 对易发生交通事故的结冰路段实施交通管制。交通运输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积雪情况及时组织力量或采取 措施做好管理养护职责范围内道路清扫和积雪融化工作。电力部门加强电力调度及相关措施落实,加强电力设备巡视维 护,及时排查清除危及电网安全运行的各类隐患,做好电力设施应急 处置工作。民航部门根据气象预警适时

15、做好机场场道除冰扫雪和航空器除 冰等工作,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尽快恢复机场正常运行状态,同时做 好航班计划调整和旅客安抚安置工作,必要时按程序关闭机场。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指导和组织市政、供水、供暖、供气、园林 绿化、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等市政公用行业落实防冻措施,确保城市 主要道路和桥梁畅通以及公用行业稳定运行。 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加强 危房检查, 会同有关部门及时动员或组织撤离可能因雪压倒塌的房屋 内人员。经济和信息化部门要加强协调,做好煤、电、运的调度。商务部门做好成品油调度以及粮、油、肉、蛋、菜等生活必需品 的市场供应,保障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卫生部门采取措施,组织做好伤员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病工

16、作。民政部门负责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安置,并为受灾群众和公路、铁 路等滞留人员提供基本生活救助。农业部门组织对农作物、 畜牧业、水产养殖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做好牲畜、家禽、水生动物等防寒保暖工作。灾害发生后,民政、气象等部门按照规定进行灾情调查、收集、 分析和评估工作。4.3.3 干旱气象部门加强监测预报,及时发布干旱预警信号及相关防御指 南,适时增加预报发布频次;了解干旱影响,开展综合分析;适时组 织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减轻干旱影响。农业部门指导农业、畜牧、水产养殖生产单位采取管理和技术措施,减轻干旱影响。水利部门加强旱情、墒情监测分析,合理调度水源,组织实施抗旱减灾等工作。住房城乡建设、水

17、利等部门要采取相应措施,优先保障群众生活 生产用水。卫生部门采取措施,防范应对旱灾导致食品、饮用水卫生安全问 题引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民政部门采取应急措施,对因旱缺水缺粮群众提供基本生活救助。灾害发生后,民政、农业、气象等部门按照规定进行灾情调查、 收集、分析和评估工作。4.3.4 高温气象部门加强监测预报,及时发布高温预警信号及相关防御指 南,适时增加预报发布频次;了解高温影响,开展综合分析评估。经济和信息化、商务部门做好煤、电、油、运的调度,保障群众 正常的生产生活。电力部门加强高温期间电力调度,落实保障措施,保证居民和重 要电力用户用电,根据高温期间电力安全生产情况,按照政府批准的 拉

18、限电序位表,制订拉闸限电方案并在必要时实施;加强电力设备巡 视检查,及时排查和消除设备故障。水利部门做好用水安排,协调上下游水源,优先保障群众生活生 产水源需求和安全。卫生部门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高温中暑、食物中毒事 件。教育部门采取措施,指导学校防范中小学生溺水事件发生。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指导建筑施工单位做好户外作业职工的防暑 降温工作。安全生产监管、交通运输部门指导危化品生产、运输企业做好安 全生产工作。农业部门指导紧急预防高温对种植业和畜牧、水产养殖业的影 响。4.3.5 雷电、冰雹气象部门加强监测预报,及时发布雷电、冰雹预警信号及相关防 御指南,适时增加预报发布频次;灾害发生后,有

19、关技术人员及时赶 赴现场,会同有关部门做好灾情应急处置、分析评估工作。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提醒、督促施工单位必要时暂停户外作业。卫生部门采取措施,保障医疗卫生服务正常开展,并组织做好伤 员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病工作。电力部门加强电力设施检查和电网运行监控, 及时排除故障和险 情。民航部门做好雷电防护,保障运行安全,做好运行计划调整和旅 客安抚安置工作。农业部门针对农业生产落实防御措施, 组织抗灾救灾和灾后恢复 生产。4.3.6 大雾(霾)气象部门加强监测预报,及时发布大雾(霾)预警信号及相关防 御指南,适时增加预报发布频次;对大雾的影响,要适时开展综合分 析。公安部门、 交通运输部门加强对大雾天气行车

20、的协调指挥和管制 疏导,确保高速公路和国、省道路交通安全。交通运输部门、我省长江段海事部门加强水上船舶航行安全监 管。电力部门加强电网运行监控, 采取措施尽量避免发生设备污闪故 障,及时消除或减轻因设备污闪造成的影响。农业部门加强对捕捞渔船雾天作业的管理。民航部门根据气象预警提前对运行安全和计划调整做好安排, 时发布航班延误信息,同时做好旅客的安抚安置工作。现场处置气象灾害现场应急处置由灾害发生地人民政府或相关应急指挥 机构统一组织,各部门按职责参与应急处置工作,包括组织营救、伤 员救治、疏散撤离和妥善安置受到灾害威胁人员,及时上报灾情和人 员伤亡情况,协调各级各类应急救援队伍救援任务,查明并

21、及时组织 力量消除次生、衍生灾害,组织抢修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接收分 配援助物资等。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气象灾害发生地各级人民政府或相关应急指挥机构可根据气象 灾害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和范围,广泛动员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 气象灾害突发事件的处置,紧急情况下可依法征用和调动车辆、物资、 人员等。气象灾害事件发生后,灾区各级人民政府或相关应急指挥机构组 织各方面救援力量迅速抢救人员,组织基层单位和人员开展自救互 救;邻近市、县人民政府根据灾情组织和动员社会力量对灾区提供救 助。鼓励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包括国际组织)按照中华人 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捐赠和援助。审计、 监察部

22、门对捐赠资金与物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和监督。信息公布公布气象灾害信息应及时、 准确、 客观、全面, 灾情公布由民政、 气象、防汛抗旱、国土资源、农业等部门按规定办理。信息公布形式主要包括权威发布、提供新闻稿、组织报道、接受 记者采访、举行新闻发布会等。信息公布内容主要包括气象灾害种类及其次生、 衍生灾害的监测 和预警,因灾伤亡人员、经济损失、救援情况等。应急终止或解除气象灾害得到有效处置后, 经评估短期内灾害影响不再扩大或已减轻,气象部门发布灾害预警级别降低或解除预警,启动应急响应的 应须报经省人民政府同意。机构或部门降低应急响应级别或终止响应。省级应急指挥机构终止响5 恢复与重建制订规划和组织

23、实施受灾地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制订恢复重建规划, 快组织修复受损公益设施及交通运输、水利、电力、通信、供排水、 供气、输油、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使受灾地区早日恢复正常生产生 活秩序。发生特别重大、 重大灾害超出重灾区市级人民政府恢复重建能力 的,省政府组织制订恢复重建规划,出台相关扶持优惠政策,给予相 应资金支持,帮助受灾地区开展生产自救、重建家园。同时,依据支 援方经济能力和受援方灾害程度,建立地区之间对口支援机制,为受 灾地区提供多种形式支援。 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各方力量参与灾后恢 复重建工作。调查评估灾害发生地人民政府或应急指挥机构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对气象 灾害造成的损失及气象灾

24、害的起因、性质、影响等进行调查、评估与 总结,分析应对处置工作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灾情评估核定由 各级民政部门会同气象、水利、农业、国土资源、交通运输、通信、 电力等部门开展。灾害结束后,灾害发生地人民政府或应急指挥机构 应将调查评估结果与应急工作情况报送上级人民政府。特别重大、重 大灾害的调查评估结果与应急工作情况应逐级报至省人民政府。征用补偿气象灾害应急工作结束后,被征用的单位和个人财产应及时返 还。财产被征用或者征用后毁损、灭失的,应当给予补偿。灾害保险鼓励公民、 企事业单位积极参加与气象灾害事故相关的政策性保 险和商业保险。保险机构对被保险人防灾减损工作加强指导,保险事 故发生后,

25、按保险合同约定履行赔偿保险金义务。保险监管机构督促 保险机构做好灾区有关保险防灾减损、查勘理赔等工作。6 应急保障由气象部门负责以公用通信网为主体建立跨部门、 跨地区气象灾 害应急通信保障系统。 通信管理部门应及时组织电信运营企业采取措 施恢复受损公用通信设施,保障重要应急指挥通信畅通,尽早恢复灾 区正常通信。广电部门加强广播电视台站基础设施建设,保证紧急状 态下广播电视节目正常播出,各种信息得到及时发布。水利、民政等部门应按规范储备重大气象灾害抢险救灾物资,并做好生产流程和生产能力储备有关工作。交通运输、铁路、民航部门制定完善抢险救灾、灾区群众转移所 需交通工具的调配方案,确保抢险救灾物资运

26、输畅通。经济和信息化部门应会同相关部门做好抢险救灾所需的救援装 备、医药和防护用品等重要工业品保障。商务部门做好城乡居民重要生活必需品的供应, 做好市场调控工 作,负责协调成品油的市场供应。公安部门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畅通,做好灾区治安管理、救助和服 务群众等工作。农业部门做好救灾备荒种子储备、调运工作,会同相关部门做好 农业救灾物资、生产资料储备、调剂和调运工作;做好渔船应急救助 工作。财政部门根据灾情及自然灾害救助相关规定给予相应支持。7 预案管理本预案由省政府办公厅会同省气象局负责解释。预案施行后,随着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 的修订和完善,部门职责或应急工作发生变化,省政府办公

27、厅会同省 气象局适时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进行评估,及时修订完善本预案。市、县人民政府应根据本预案,制订本地区气象灾害应急预案, 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有关部门应根据本预案,制定气象灾害应急行动方案和保障计 划。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8 附则气象灾害预警标准本预案规定的各级别预警标准适用于省级气象灾害预警。8.1.1 I级预警1 )暴雨:过去 48 小时全省 15 个及以上县(市)的大部地区出现特大暴雨天气, 预计未来 24 小时上述地区仍将出现大暴雨天气。2)台风:受台风影响,过去 24小时全省 1 0个及以上县(市)的大部地区出现特大暴雨天气并伴有 11 级或以上大风,预计未来 24小时上

28、述地区仍将出现大暴雨天气。3)暴雪:过去 24 小时 15 个及以上县(市)的大部地区出现20 毫米及以上的暴雪天气,预计未来24 小时上述地区仍将出现 15毫米及以上的暴雪天气。4)干旱:全省大部地区达到气象干旱特旱等级,预计干旱进步持续。5)各种灾害性天气已对群众生产生活造成特别重大损失和影响,以及上述灾害已经启动n级响应但仍可能持续发展或影响其他地 区的。8.1.2 n 级预警1)暴雨:过去 48 小时 15 个及以上县(市)的大部地区出现大暴雨天气,预计未来 24 小时上述地区仍将出现暴雨天气;或者预 计未来 24小时 15个及以上县(市)的大部地区将出现特大暴雨天气。24 小2)台风

29、:受台风影响,过去 24小时全省 1 0个及以上县(市)的大部地区出现大暴雨天气并伴有 9 级或以上大风,预计未来时上述地区仍将出现大暴雨天气。3)暴雪:过去 24 小时 15 个及以上县(市)的大部地区出现15毫米及以上的暴雪天气,预计未来 24 小时上述地区仍将出现暴雪天气。4)干旱:全省大部地区达到气象干旱重旱等级,其中30 个及以上县(市)的大部地区达到气象干旱特旱等级,预计干旱天气或干 旱范围进一步发展。5)冰冻:过去 48 小时 15 个及以上县(市)的大部地区出现冰冻天气,预计未来 24 小时上述地区仍将出现冰冻天气。(6)寒潮:预计未来24小时全省大部分地区气温下降 16C以上

30、并伴有6级或以上大风,最低气温降至 0C以下。7)低温:过去 48 小时 15 个及以上县(市)出现较常年同期24 小时异常偏低的持续低温天气并出现雨(雪)和冰冻,预计未来 上述地区气温持续偏低。8)高温:过去 24 小时全省大部分地区出现最高气温达 37 摄氏度,且有15个或以上县(市)的大部分地区达到 40C及以上,预计未来 48 小时上述地区仍将出现 37 摄氏度及以上高温天气。9)灾害性天气已对群众生产生活造成重大损失和影响,以及上述灾害已经启动m级响应但仍可能持续发展或影响其他地区的。8.1.3 m级预警1)暴雨:过去 24 小时 15 个及以上县(市)的大部地区出现暴雨天气,预计未

31、来 24 小时上述地区仍将出现暴雨天气;或者预计 未来 24小时 15 个及以上县(市)的大部地区将出现大暴雨天气,且有分散的特大暴雨。2)台风:受台风影响,过去 24 小时全省 10个及以上县(市)的大部地区出现大暴雨天气,预计未来24 小时上述地区仍将出现暴雨天气。3)暴雪:过去 24 小时 15 个及以上县(市)的大部地区出现暴雪天气,预计未来 24 小时上述地区仍将出现暴雪。4)干旱:全省 30 个及以上县(市)的大部地区达到气象干旱重旱等级,其中15 个及以上县(市)的大部地区达到气象干旱特旱等级,预计干旱天气或干旱范围进一步发展。5)冰冻:预计未来 48 小时 15 个及以上县(市

32、)的大部地区出现冰冻天气。(6)寒潮:预计未来24小时全省大部分地区气温下降12C以上并伴有6级或以上大风,最低气温降至 4C以下。(7)低温:预计未来48小时15个及以上县(市)出现0 C以下低温天气并伴有雨(雪) 。8)高温:过去 24 小时全省大部分地区出现最高气温达 37 摄氏度,且有10个或以上县(市)的大部分地区达到 40C及以上,预计未来 48小时上述地区仍将出现 37 摄氏度及以上高温天气。9)大风:预计未来 48 小时 15 个及以上县(市)将出现平均风力达 11 级及以上大风天气。10)大雾:预计未来 24 小时 15 个及以上县(市)的大部地区将出现能见度小于 200米的

33、浓雾天气。11 )各种灾害性天气已对群众生产生活造成较大损失和影响,以及上述灾害已经启动 IV级响应但仍可能持续发展或影响其他地区的。8.1.4 V 级预警1)暴雨:预计未来 24 小时15 个及以上县(市)的大部地区将出现暴雨天气,且有分散的大暴雨。2)台风:受台风影响,过去24 小时全省 10个及以上县(市)的大部地区出现暴雨天气,预计未来24 小时上述地区仍将出现暴雨天气。3)暴雪:预计未来 24 小时15 个及以上县(市)的大部地区将出现暴雪天气。(4)寒潮:预计未来24小时全省大部分地区气温下降 8 C以上并伴有6级或以上大风,最低气温降至 4C以下。5)大风:预计未来 48 小时 15 个及以上县(市)将出现平均风力达910级及以上大风天气。6)霜冻:预计未来 24 小时 15 个及以上县(市)将出现霜冻天气。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