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材解读PPT课件_第1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材解读PPT课件_第2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材解读PPT课件_第3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材解读PPT课件_第4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材解读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分析,晋中市教研室 张晓刚 相关资料下载:554932772,2,教材课时安排(51课时,位置与方向(4课时)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3课时) 统计(4课时) 年、月、日(5课时) 两位数乘两位数(8课时) 面积(7课时) 解决问题(4课时) 数学广角(2课时) 总复习(4课时,3,一、位置与方向,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

2、路线,4,例1,教科书呈现了学生在操场上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已有的生活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自身的方位来形成辨认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的技能,并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5,教学思路,首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出新知识的学习。早晨太阳在什么方向。“早晨,太阳在东方(从东方升起)”这句话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接着,再利用学生已有的前、后、左、右的方位知识与东、南、西、北建立起联系,帮助学生认识这四个方向。让学生面向东站好,告诉学生他们背对着的方向是西; 再让学生伸开两臂,左手指的方向是北,右手指的方向是南。 最后,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让学生说出校园

3、内的四个方向各有什么建筑物,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建筑物所在的位置,6,例2,教材中的学生完成校园示意图的活动情境。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图上表示各建筑物的位置关系。学生完成后,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班内集体展示和交流各自的记录方式,比较各种方法,并引导学生按绘制地图通常所用的方式绘制示意图,7,教学思路,教师对绘制校园示意图的方法不必做统一要求,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完成后,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班内集体展示和交流各自的记录方式,比较各种方式并说一说怎样画更简便、更清楚。 教师根据地图讲解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并引导学生按绘制地图通常所

4、用的方式绘制示意图,8,例3,学生问路”的情境,意图就是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能准确描述行走的路线。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用多种方法操练,让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9,例4,情境是在学生学会辨认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辨认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等四个方向。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课件,也可以设计小组活动,还可以到操场上,让学生说一说。之后还可以让学生辨认教室中或者学校内的的八个方向,使学生进一步熟悉这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建筑物所在的位置,10,例5,观察“动物园导游图”的情境,就是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七个方向,能用这些词语描述各场馆所在的位置,并

5、能描述行走的路线。教学时,我们既可以利用图,也可以进行实地演习。无论哪种方法都可以先给定一个方向,让学生辨认其余七个方向,11,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 2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3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12,口算除法 - 例1,13,口算除法 - 例1,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索由主题图引出的三个除法式题(603、6003、2403)的计算方法。教

6、材通过呈现学生的不同算法,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补充理解它们的算理,掌握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14,三道小题(603,6003,2403)中,重点放在第(1)、(3)题。第(2)题可由第(1)题类推出来。第(1)题应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为了帮助抽象思维水平略低的学生理解算理,应提供操作材料(如小棒),使他们在活动中弄清算理,掌握计算的方法。教学时,应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果,以体现算法多样化。当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算出结果以后,应开展交流活动。先在小组内(或同桌)交流,每个人都说一说自己想的过程,然后组织几种不同算法的学生在全班交流,15,例2,教学估算,由

7、主题图中运送茄子的情境引出。教材给出了两个学生的不同解答策略,使学生明确:解决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方法,只要合理都可以采用,16,教学思路,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先自己估算,再进行交流。教师尽量把不同的策略展现出来,让学生通过讨论体会到:(1)解决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策略,只要合理都可以采用。策略不同,估算的结果也会不同。如把124看作120,1243的估算结果是40;如果124先分成1204,先算120340,再算43,最后结果是41。两种结果都是合理的,只是一个更精确些。(2)在解决具体问题时,估算、精确计算可以配合使用。如上面第二种策略,既用到了估算,又进行了精确计算,17,笔算除法-例1,

8、选择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植树造林作为笔算除法的开篇情境,意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体会植树活动中也有数学,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 让学生在分小棒的过程中理解432的算理,学会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写法,18,引导学生利用“40220”的旧知来学习“422”的新知。 提供操作活动的材料,让每个学生经历将42根小棒平均分成两堆的过程。 将分小棒的过程与笔算竖式结合起来。如,当学生说“先将4捆平均分成2堆,每堆2捆”时,结合分的过程,在竖式的十位上商2:;当学生说“再将2根平均分成2堆,每堆1根”时,引导学生在竖式的个位上商1,19,例2,以解答主题图中涉及的另一个数学问题“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

9、树?”为背景,教学“522”的笔算除法。解决的问题是:当十位上的数除后还有余数,应该怎么办? 用直观操作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突出522的第二个计算过程,当余下1个十后应该怎么办? 学会笔算竖式的简便写法,初步形成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20,教学思路,1)让学生在解决植树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笔算除法的知识。 (2)尊重学生间的思维差异,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理解522的笔算算理。教学时,既突出用直观操作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又满足不需借助直观,只用口算就能得出结果的学生的需求。 (3)应注意使学生形成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本方法:先用一位数去除十位上的数,然后将余数和个位上的数合并

10、,再用除数去除,21,例3,教材以整理照片为素材引出除法算式2386,然后呈现了两个学生估算和笔算的过程,一方面注意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另一方面使学生体现估算、笔算各自不同的特点。 笔算中重点解决,当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要用除数去除被除数的前两位数的问题。笔算过程没全写出,目的是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出:当百位上的数小于除数时,应将百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合并,看成几十个十来计算,因此商的首位应在十位上,22,教学思路,把估算和笔算有机地结合起来。计算2386时,首先可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估算技能,估出大致结果,然后用笔算求出准确商,将两次结果进行对比,使学生体会用不同的算法可以起到互补的作用,可以

11、检验结果的正确性。 突出2386的笔算过程的教学。教学时,应引导学生有序的思考以下问题: ,先用6去除几? 当2个百除以6不够商1个百时,该怎么办? 23个十除以6,商应写在哪位上? 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在理解算理的同时,进一步形成笔算除法的一般思路,23,例4,以计算100可购多少本练习本为背景教学除法的验算,使学生体会验算的作用。 利用乘除法关系,教学用乘法验算除法,帮助学生了解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24,教学思路,教学时让学生体会在实际生活中经常要对一些计算进行验算。还可将题中数据100元换成120元或150元,让学生根据自选数据进行计算和验算。 如何验算1007142、100520

12、?首先,应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得出不同的验算方法。其次,组织好交流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验算有余数除法,应让学生弄清楚被除数与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这样当验算1007142时,才能对用74的积再加上2的和等于100的道理完全理解,因而不会忘记加上余数2,25,例5,围绕学生感兴趣的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展开情节,以生动有趣的“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为背景,教学“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26,教学思路,1)将四幅图制成课件,逐一显示,并配上解说,在故事中嵌入数学问题:4个西瓜,师徒4人,平均每人吃几个?当猪八戒把西瓜全吃光了,其他三人还能分到西瓜吗

13、?三人一个西瓜也分不到怎样用算式表示?引导学生通过故事情境写出030,并较深刻领会其中的含意。 (2)可让学生举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说明“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27,例6,第(1)题教学商的中间有0的除法,说明在除的过程中,遇到被除数哪一位上的数是0(且前面没有余数)时,这一位上的商就是0,要在这一位上写0。这个0起着占位的作用,不能不写。第(2)题教学没有余数的商末尾有0的除法,28,教学思路,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开展调查活动。请每个学生调查自己家里3个月(或6个月)的用电量。学生调查的数据中,如有类似3093、4203的问题,则可以学生的数据作为本例的素材,否则用例6的素材进行教学

14、。 (2)放手让学生自主笔算3093和4203。根据学生笔算情况,把正确的与错误的、竖式简便的和不简便的进行对照,让学生在对比中理解:当商的十位或个位上为0时,这个0一定要写,0起占位的作用;由于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因此,写竖式时,可省略用0做被除数的这一过程,得出竖式的简便写法。 (3)书写竖式时,注意对齐各个数位,使竖式正确、工整、美观,29,例7,1)以学生参观天文馆、克隆鼠展览为背景,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另一种情况。 (2)第(1)题教学商中间有0的除法,说明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1,要在这一位上商0。第(2)题,教学有余数的商的末尾有0的除法,30,教学思路,采用

15、尝试、探究、讨论的学习方式。先让每个学生自己试算8324、5624。然后让学生解说试算的过程,突出在竖式。方框中填0的理由。使多数学生通过交流、讨论,明白当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1时,应在这一位写0。同时在用竖式书写时,这一过程可以省略,31,三、统计,1向学生介绍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使学生学会看这两种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32,例1,本例通过对一个超市四种品牌矿泉水上周的销售量进行统计,让学生

16、先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再根据统计的结果来决定下一步的进货计划,体现了统计对于决策的作用,33,教学思路,1、可以直接出示教材上的横向条形统计图(空白),让学生说说这个统计图与以前见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它的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然后让学生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通过小组讨论,自行完成统计图。 2、也可以在教学横向条形统计图之前,先提供一个空白的纵向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根据统计表完成统计图,然后提出问题“如果用横轴代表销售量,用纵轴代表不同的品牌,该怎样设计这样的统计图?”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创意,设计出各种各样的横向条形统计图,34,例2,本例通过一个复式统计表提供了某一

17、小组学生身高、体重的数据,让学生根据统计表完成条形统计图。在这儿,教材提供了一种新的条形统计图。以前学生所见的条形统计图表示数量的轴上,每一格表示的数量单位都是相同的。但在这两个条形统计图的纵轴上,起始格和其他格表示的单位量是不同的,35,教学思路,可以先让学生看统计表思考:如果用条形统计图表示这个小组学生的身高,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比较合适? 接下来,让学生观察体重统计图,看看这个图中的起始格表示多少个单位,其他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然后运用迁移类推的方法完成该统计图。 再出示“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把学生的身高、体重与正常值进行对比,找出哪些学生的身高在正常值以下,哪些学生的体重

18、超出了正常值,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如加强锻炼,36,平均数例1,本例通过求一个小组四个学生收集废旧矿泉水瓶的平均数量,使学生明确平均数量不是指每个学生实际收集到的矿泉水瓶数量,而是指“假设”四个学生收集到的瓶子同样多,每人收集到多少个,37,教学思路,出示例1的情境,使学生理解:要求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矿泉水瓶,就是指如果每人收集的数量一样多,这个数量是多少。 然后出示教材上的统计图,让学生通过讨论、探索,想办法在统计图上把四个人收集的矿泉水瓶变成同样多,这个数量就是四人收集到的矿泉水瓶的平均数量。 可以启发学生想:这个平均数量是每个学生收集到的矿泉水瓶的实际数量吗?为什么有的同学收集到的比这个数

19、量多,而有的比这个数量少?怎样直接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38,例2,学生理解:一组数据中的个别数据不能反映其总体情况,应该用一个统计量来描述这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并和其他组数据进行对比,平均数就是这样的一个统计量,39,教学思路,教学时,先出示两支篮球队的身高统计表,让学生根据统计表说一说谁最高,谁最矮,怎样比较两支球队的整体身高情况,引导学生利用平均数这一统计量进行比较。学生在例1已经学会了求平均数的方法,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计算。通过计算使学生看到:虽然欢乐队中的王强是两个队中最高的,但欢乐队的总体身高情况不如开心队,由此体会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的一个很好的统计量,40,四、年、月、

20、日,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2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41,例1,教材安排了让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年历,并回答问题。使学生初步学会看年历,知道一年有多少个月,哪几个月是31天(习惯上称大月),哪几个月是30天(习惯上称小月)以及二月有多少天,并且探讨一年有多少天(这里只是针对教材出示的年历,不考虑平年和闰年,这里不强调算法,42,教学思路,教师可以出示年历,让学生学着看年历,教师加以引导。让学生每人准备一张年历,让学生在独立探索的

21、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交流。首先,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有目的地观察,如“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的天数一样吗?”“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等等,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然后分小组讨论交流。对于“一年有多少天?”,教师不必过多的探讨计算的方法,学生可以通过计算,也可以直接由生活经验说出这里一年有365天,让学生初步感受年、月、日的关系。在学生熟悉了年历之后,可利用年历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有趣的活动。接下来,教师可以提出怎样较快地记住各月有多少天的问题,让学生先思考,再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在总结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引出用拳头记忆的方法。让学生在左手拳头上从一月数到七月,再从八月数到十二月。数八

22、月时,要注意告诉学生再从数一月的地方数起。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学会数,并学会记大月的歌诀,43,例 2,教材这里分别给出了2004年和2005年的二月月历,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二月的天数并不都是一样的,然后说明:二月有28天的那一年叫平年,有29天的那一年叫闰年。然后让学生探讨闰年全年有多少天,44,例2教学,教师可以先提出两个日历的二月份相比较,发现了什么问题?学生找出2004年的二月是29天,2005年的二月是28天。接下来学生再观察“做一做”中19932004年二月的月历,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互相交流都发现了什么,对有困难的教师可以适当的加以引导,让每个小组说一说观察的结果。有的学生可能会

23、说:“我观察到最后一行的二月都是29天。”还有的说:“我发现每4年中二月是28天的有3年,二月是29天的只有一年。”对学生的发言,只要是有道理的,教师都应给予肯定。然后在总结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说明:二月有28天的那一年叫平年,有29天的那一年叫闰年,并简要的介绍闰年的判断方法,45,例3,教材密切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解决坐火车从北京到石家庄要多长时间的情境,引出知道开车时刻和到达时刻来求经过时间的问题,46,教学思路,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先独立探索,然后小组交流。交流时学生会出现疑惑:这两个时刻的计时法不一样,怎么办呢?这时,教师可以借助钟面教具,让学生根据题意同时在两个钟面上

24、都拨出出发时刻,让学生说出对应的24时计时法的时刻,然后采用演示的方法在第2个钟面上从出发时刻开始,转动分针到到达时刻,让学生直观观察并口算得出经过的时间。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两个钟面上分别拨出出发和到达时刻,拨的时候要注意两种计时法的不同,47,五、两位数乘两位数,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48,例1,教学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5、图下面先出现解决“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的实际问题,并显示出学生自主探讨的计算方法。接着,提出“要送多少封信?”的问题,49,教学思路,教学时,对于口算方法的探讨,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怎样算”,再分组交流讨论。然后,向全班展示本组的口算方法。对学生想出的口算方法及时给予鼓励,增强学生探索的信心,50,例2,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教材呈现一幅情境图,让学生解决“有350个同学来听课,能坐下吗?”的问题。教材呈现不同的估算方法:把两个因数看作与它们接近的整十数,再用口算确定它们积的范围;把其中一个因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再用口算确定它们积的范围,51,教学思路,教学

26、时,利用教材资源,让学生根据情境图中的信息,解决问题。在列出2218(或1822)之后,请学生完成估算。此时,既允许学生独立思考估算方法,也允许学生讨论,让每个学生都能圆满完成估算。最后,组织学生交流,加深学生对估算过程的了解,5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例1,教学不进位的乘法。教材呈现一幅妈妈给小红买书的情境图,并引出解决“一共要付多少钱?”问题的算式:2412,把乘法计算的教学置入具体情境之中。小精灵明明询问:“你喜欢哪种方法?”要让学生经历讨论两种方法的过程,53,教学时,我们可以先估一估大约要付多少钱,再试算,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算法。然后,全班展示本组的算法。在展示交流过程中,及时对

27、正确算法给予肯定,保护、调动学生探索的积极性。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说清楚计算过程,给学生体会各种算法的繁简程度与特点的机会。教学中,对于用竖式计算,学生在完成 后发生困难时,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再用哪一位上的数乘24?乘得的数是多少?写在哪儿?共同解决怎样算的问题。如果有学生顺利完成了竖式计算,就请他(他们)向全班同学交流计算的过程,解释为什么把用十位上的数乘得的24的个位对准因数的十位。有效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使全体学生都在探索、交流中清楚了解笔算的过程和算理,54,例2,教学进位的乘法。教材呈现给学生下围棋的情境图:有两个小朋友下围棋,运用旁边小朋友思考的方式显示“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

28、”的问题,由小精灵聪聪告诉大家“围棋的棋盘面由纵横各19道线交叉组成。”并显示算式:1919_。教材以小组合作学习的画面,呈现给学生不同的计算方法,55,教学思路,重点放在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上。当列出1919的算式后,鼓励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计算出得数。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允许学生讨论计算方法。学生完成计算后,组织交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或几个小伙伴)的计算方法,要特别注意强化不同方法的计算过程,促使学生了解各种方法。对于用竖式计算的评议,突出进位的过程,帮助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的)把处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问题的技能,迁移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中,56,六、面积,1结合实例使学生

29、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和公顷,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57,例1,面积的概念可以从比较物体表面积的大小和比较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两方面引入。前者可以从主题图中找到观察比较的对象,如比较黑板和电视机屏幕哪个大,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本的提示,比较数学课本和练习本封面的大小。从中还能比较自然

30、地引出两种直接比较物体表面或平面封闭图形大小的方法,一是观察比较,二是重叠比较,58,理解引入面积单位的必要性。首先,这两个长方形靠观察很难看出哪个大。其次,由于形状不同,用重叠的方法也难以比较出大小。这就造成了认知冲突,促使学生尝试用间接比较的方法,即用其他图形作标准来比较。由此让学生自行选择测量标准进行比较,可能学生会选择不同的标准:不同的图形(如圆片、正方形);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的图形(如大小不同的正方形);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如同一种正方形)等。通过亲身体验让学生发现:要得到一致的测量结果,作为比较标准的图形,形状不同不行,大小不同也不行。从而得出:“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

31、的面积单位来测量。”进一步再让学生思考,用什么样的图形表示面积单位比较合适?教材介绍了常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规定,并通过多种活动:“哪个手指甲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厘米?”“用手比划1平方分米的大小。”“试一试,1平方米的正方形能站下几个同学?”让学生感知这些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59,例2,例2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画方格或摆面积单位,采用计数或计算的方法得出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面积是15平方厘米。从中形成猜想,进而想到:“其他长方形的面积是不是也可以用长宽来计算呢?”然后采用列表的形式,引导学生任取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不同的长方形,并填表。然后,启发学生在一系

32、列验证的基础上,概括出结论,即得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60,教学思路,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画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自主研究、小组讨论,共同寻找测量办法,也可以同一小组采用想到的不同办法测量。例如画方格,摆面积单位等。可以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1平方厘米,也可以数出一行有几个、有几行,用乘法算出所含的平方厘米数。通过交流,形成共识,用乘法计算比一一计数更简便。从而得出猜想,长方形所含面积单位的个数等于长、宽厘米数的积。然后让学生看课本,思考聪聪提出的问题,并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学具拼出不同的长方形,一边操作一边填表,61,例3,例3是一道实际问题,直接运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就能解决。

33、配合例3的“做一做”,是求课本封面的面积。要求学生先估测,再计算。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例3的审题和解答,然后交流解答过程和答案,62,例4,教材采用由旧引新的方式,提出学习课题,即相邻两个常用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那么,相邻两个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引导学生讨论1平方分米与1平方厘米之间的关系。教材采用11的比例画出了1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并在正方形内用虚线画出了1平方厘米的小方格,然后引导学生根据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推算出边长1分米即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63,教学思路,教材首先通过插图,让学生感受体育场的广阔面积。以此感性认识为基础,说明测量土地

34、面积时,常常要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然后介绍1公顷、1平方千米的具体规定。考虑到学生尚未学习100100、10001000等计算,所以平方千米、公顷与平方米之间的进率不要求学生推算。 为了帮助学生了解1公顷、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教材还采用“生活中的数学”的形式告诉学生200个教室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140个足球场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千米。教学时可以先复习常用的面积单位,让学生说说它们的含义,并举例说明它们的实际大小。然后让学生看课本的插图,想像要测量体育场或更大的场地的面积用平方米做单位太小了,需要引进更大的面积单位,64,七、小数的初步认识,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

35、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3使学生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65,例1,以一组同学测量身高为题材,教学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含义及其写法。 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学生已经学过分数的初步认识,又学过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有了这些基础,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一位、两位小数的具体含义,66,教学思路,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报出自己的身高是1米多少厘米,然后提出问题,只用米作单位,该怎样表示?接下去可让学生看书或组织讨论。先讨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怎样用分数表示,还可以写成什么;然后讨论把1

36、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怎样用分数表示,怎样用小数表示。最后解决前面提出的问题,67,例2,教学小数的大小比较。教材给出了四位同学参加跳高比赛的成绩,都是以米为单位的小数,要求学生根据这些成绩给他们排出名次。学生一般都有参加跳高运动的经历,因此都知道表示跳高成绩的小数越大,成绩就越好。例题下面的插图提示了几种学生比较容易想到的方法。一种是根据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具体含义来比较,另一种是化成厘米来比较,还有一种利用卷尺,根据四个成绩在卷尺上的位置来比较大小。至于比较的结果,则留给学生自己填写,68,教学思路,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说说各自跳高的成绩。然后给出例题,并提出排名次的要求。要使学生

37、明确名次先后与米数大小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寻找比较的方法,通过交流,相互启发。除了课本插图提示的几种方法之外,学生还很容易想到,直接看到小数比大小。实际上是把整数比大小的方法,迁移到小数中来。教师可以出示皮尺,让学生找出四个成绩在皮尺上的位置,以此验证直接比较的结果是否正确,69,例3、例4,教材中的插图画了文具商店的一角,有许多小朋友正在挑选文具。图中标出了8种文具的价格。例3和例4以及“做一做”的三个问题,都来自于这幅插图。学生一般都有自己购物付钱的经历,这方面的经验和整数加减法的认知经历,对于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有比较直接的帮助,70,教学思路,教

38、学前可以先复习整数加减法及其竖式计算,以便学生将这些知识迁移到新的学习课题中来。教学时,除了采用课本的例题之外,还可以让学生看图说说图意,并自己提出问题。再从中选择一个加法的问题和一个减法的问题,进行讨论。教师应当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算出答案。教师可以请用竖式计算的同学,把竖式写在黑板上,一般有两种情况。然后教师在小数竖式的上面写上“元、角”,以便学生看清相同单位的数上下对齐,便于加减,并感悟其中的算理。以例4的算式为例,学生可以从两方面解释计算过程。一是从小数看,十分位上的2减去6不够减,向个位退1,作10,在十分位上加10再减,也就是12个0.1,减去6个0.1。二是联系人民币的单位看,是

39、把1元化成10角,加上原来的2角,用12角减去6角,71,元 角 1.21 元2 角 0.66 角 0.66 角 还可以让学生观察、思考:在小数加减法中,要使相同数位的数对齐,只要什么对齐就行了? 最后,联系复习题与例题,比较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的相同点,使学生明确它们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都从最低位算起,而且同样是“满十进一”或“退一作十”。只是小数加减法注意了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也就对齐了,72,八、解决问题,1使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73,例1,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教材呈现给学生一幅广播操表演的情境图。图下面小精灵明明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