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_第1页
最新新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_第2页
最新新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_第3页
最新新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_第4页
最新新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4单元 图形的变化折一折,做一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通过“折一折,剪一剪”“猜一猜,剪一剪”“画一画”和图形分类等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观察、欣赏民间艺术的剪纸作品,以及服饰、工艺品与建筑等图案,感知显示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情感与态度: 感知显示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教学重点:认识对称现象。教学难点: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教学用具:剪纸艺术作品,绘画颜料,白纸,剪刀等。教学时间:1课时课堂类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组织活动,揭示课题1.教师动手操作,学生认真观察。(1)教师取一张白纸、对折。(2)在白纸的一边画

2、上一个图案。(如图1)在图案中,添加彩色(或其他比较明显的颜色)颜色。(3)把白纸沿原来的折痕对折,并用力按一按,使这个图案印到白纸的另一边上。整个过程,要让全体学生看得清清楚楚,然后把它贴在黑板上。说说这图案有什么 特点?(沿中线(对称轴)左右两边图形是一样的。)这是图形,都是“对称图形”(板书:对称图形)二、认识对称图形1.展示民间剪纸艺术。(出示课本上剪纸图)2.学生动手操作。(1)各人取出一张纸,对折,并画上图案(参照课文)。(2)用剪刀剪下图形,再打开。(3)告诉学生,这样的图形是对称图形。3.认识对称轴。(1)告诉学生,刚才对折时出现的折痕,是这幅图的对称轴。对称有什么功能呢?(2

3、)把图形沿着对称轴对折,发现对称轴左右两边的图形完全重合。(3)让学生自己试一试。4.猜一猜,剪一剪。(课本27页的下半页部分)三、课堂活动1.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图形是对称的?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在这样交流中,能进一步感受对称图形在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2.练一练第1.2和3题。五、作业设计1.给对称图形打“”。2.找一找哪些字是对称的。6 8 h m 责 文 育教学反思:玩一玩,做一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够自己动手解决图形或平移或旋转的运动问题。过程与方法: 结合游戏活动,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情感与态度: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认识平移或旋转现象。教学难点:

4、,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教具准备:课件、圆形、正方形硬纸板、三角形、火柴棍、竹蜻蜓教学时间:1课时课堂类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小朋友们喜欢玩各种各样的游戏棋,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棋类商店看看,知道这是什么棋吗?二、 动手操作,探究新知活动一 玩一玩,华容道1.教师介绍华容道游戏的由来。师:华容道是个非常有趣的游戏,发明的人受到三国故事华容道的启发,制作了这个游戏棋。了解故事。华容道的玩法介绍。游戏规则:4个人物只能横向或纵向移动。谁来演示?(板书:左右、上下)(1) 分组活动。(2)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2.练一练:超级小司机谁知道是什么意思?(前进、后退)3.列举

5、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升国旗、缆车你还知道哪些?4.小结:玩一玩的台式,发现了物体可以上下、左右、前进、后退,真有数学的眼光。活动二、做一做,制作陀螺1.任选一个喜欢的图形,制作陀螺2.自己选择图形,制作。3.反馈。转一转,发现了什么?4.列举生活中物体旋转的样子。5.对比小结。这些运动和棋子运动一样吗?用手势做一做。活动三、做一做,竹蜻蜓1.介绍竹蜻蜓。演示玩法。2.放飞竹蜻蜓。观察竹蜻蜓翅膀是怎样飞的。3.介绍书上的竹蜻蜓,回家做竹蜻蜓。三、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在玩中学习,在完整感受了物体的运动,希望你们带着一双数学的眼睛去发现玩中的数学,玩中的乐趣,玩中的美。教学反思:第五单元 25的乘

6、法口诀数松果(5的乘法口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经历编制5 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使学生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初步体会口诀的优越性。2.过程与方法:掌握5的乘法口诀,会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教学重点:掌握5的乘法口诀,会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具准备: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课堂类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出示下面各题,指名口算,并把加法算式改成乘法算式。3+3+3 = 2+2+2+2+2= 4

7、+4+4+4= 7+7=二、学习新知。1.创创设数松果情境,导入新课。2.提出问题,探究新知。(1)看着主题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个松果?)(2)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那可以怎样数呢?1,2,3,4,1个1个地数。55,105,155,205,连续加5算出得数。5,10,15,20,5个5个地数。(3)大家的数法真多,你喜欢哪一种数法?为什么?(4)你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吗?生答师板书:15=5 25=10 35=15 45=2055=25 65=30 75=35 85=40 95=45(5)你知道这些算式表示的意义吗?(6)刚才我们根据松果的排数,写出了这些乘法算式。看着这

8、些算式,你有什么想法?(算式和得数都有一定的规律。)(7)你能记住这些算式吗?动脑筋想想,然后4人小组商量一下,看谁有好办法记住这些算式和得数。(学生讨论。)(8)利用口诀顺口、方便。1个5是5,为了记起来顺口,编成口诀是:“一五得五”。你们能编出下面的口诀吗?如果有困难,可以先看图数一数有几个5,再根据乘法算式编出相应的乘法口诀,能编几句就编几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编制口诀,组织汇报,教师将相应的口诀卡片贴在黑板上。)三、巩固练习。(1)教师和学生对口令记口诀。(2)任意两小组“开火车”背口诀。(3)同桌一人说口诀,另一人口答相对应的两道乘法算式。(4)自由读口诀,比一比,谁能最先背出口

9、诀。四、课堂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哪些进步? 在实际生活中,你发现有哪些问题可以用5的乘法口诀来解决?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做家务(2的乘法口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掌握2的乘法口诀,会用已学过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 结合“摆筷子”的具体情境,经历编制2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教学重点:探索编制2的乘法口诀,掌握2的乘法口诀,会用2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利用数学的意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课堂

10、类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在家里会做家务吗?(投影仪出示主题图)2.星期天,家里来了好多客人,爸爸妈妈都忙着招待客人,烧菜、做饭,小明也过来帮着做家务活,你们看小明在做什么呢?3.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做家务(摆筷子)”这一情境来学习2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做家务)二、操作探究,学习新知。1.看图说一说。(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小明摆碗筷这幅图,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互相说说,再汇报。)(2)请同学们看看小明是怎样摆筷子的呢?你们能帮助小明把其余的筷子摆好吗?2.摆一摆,数一数。(1)请每位同学用小棒代替筷子摆一摆。想一想:共要摆几次。(9次)要求边摆边

11、说:一双筷子有2根,2双筷子有4根(2)学生自己动手摆,边摆边说。(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帮助,请个别同学示范。)(3)你摆了几双筷子?共几根?你是怎样数的? (4)比一比看谁数得又对又快!(有的学生一根一根地数:1,2,3,4,18根;有的学生两根两根跳着数:2,4,6,8,18根。)先让每个学生看着摆的小棒与同桌互相说,然后全班闭着眼睛说,小组内说,个别说。3.填一填。(用小黑板出示这个表格)几双筷子 1 2 3 4 5 6 7 8 9几根筷子 2 4(1)观察思考。这个表格表示什么意思?(2)试一试。独立把书上的表格填完整。(3)你填的数是几?为什么填这个数?说说你的算法。4.试一试。(1)

12、根据表格写乘法算式。1双筷子2根也就是几个2?(1个2),那么1个2是2,用乘法算式表示,你们会吗?(同桌交流、汇报。老师板书:12=2。)2双筷子呢?(2个2)2个2是4,用乘法算式来表示又是怎样的呢?(交流、汇报。老师板书:224。)同学们很聪明,那你们能根据表格写出3双、4双、5双9双所对应的乘法算式吗?(2)根据乘法算式,编一编乘法口诀。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学了5的乘法口诀。想一想,5的乘法口诀是怎么编的呢?你们能根据这9个乘法算式编出对应的2的乘法口诀吗?(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3)交流订正。让个别学生说说他们的想法,其他小组同学补充,根据学生的回答按顺序写出乘法口诀。

13、(4)学生齐读乘法口诀。同学们真不简单,自己编出了“2的乘法口诀”;仔细观察,同桌讨论“2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学生口述发现的规律,老师用彩色粉笔圈注。)5.读一读、记一记。(1)按顺序齐背。(2)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对口令。(3)教师指表格中任一组信息,学生说口诀。三、巩固新知、拓展思维。1.游戏(对口令)。两道乘法算式与一句口诀对。如,23,32,对口诀二三得六。2.圈一圈。观察这些圈起来的数,你发现了什么?没有圈起来的数呢?3.比一比,看看谁最棒!每一个同学先独立完成第15页第3题。4.综合拓展题(15页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反馈订正,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四、课堂总结。请小朋友

14、谈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间活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巩固5的乘法口诀,能够用5、2的乘法口诀计算乘法式题、比较算式与 数或算式与算式的大小、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过程与方法: 结合“课间活动”的具体情境,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活灵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巩固5的乘法口诀,能够用5、2的乘法口诀计算乘法式题、比较算式与 数或算式与算式的大小、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利用数学的意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课堂类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 1.绘声绘色地讲童

15、话故事。 2.出示主题图。比赛前,先带领学生复习的乘法口诀。二、摘桃比赛。 1.两名学生分别扮演大毛和二毛到台前比赛。其余学生在书上写得数, 跟同桌分别从两边算起,进行比赛。 2.每位同学与同桌交换“登山位置” ,再比赛一次。三、介绍乘法口诀。 让学生谈谈比赛的体会。师介绍:“乘法口决”是我们的祖先传下来的,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它读起来很顺口,使乘法算得又对又快。 学生自由读教材第35页”的内容,相互交流体会。 学生由此受到祖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并从中领略到数字的美,同时进行民族自尊、自强的教育。四、巩固练习。 完成“练一练”中的第1.3.4题。 1.第1题。 (1)读懂题目要求,看懂两幅图的

16、图意。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3)集体交流与订正答案。 2.第3题。 (1)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你从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2)学生口头解答或在练习本上列式解答。 (3)交流。 3.第题。 (1)读懂题意。 (2)独立思考。 (3)小组内讨论。 (4)统一认识。 五、 小结:学生在小组内谈体会和收获。 六、作业。 第35页第2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需要几个轮子(3的乘法口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结合“需要几个轮子”的具体情境,经历3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发展自主学习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的交流活动,体会记忆的策略,培养数感。情感与态度:会用乘法口诀进行乘法

17、运算,解决生活中简单的乘法问题。教学重点:巩固3的乘法口诀,能够用3的乘法口诀计算乘法式题、比较算式与 数或算式与算式的大小、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利用数学的意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课堂类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同学们,你们坐过三轮车吗?今天我们一起探索三轮车与车轮之间的数量关系,学习“3的乘法口诀”好吗?2.板书:3的乘法口诀。3.1辆三轮车有3个轮子,2辆三轮车有几个轮子呢?3辆呢?9辆三轮车有几个轮子呢?二、直观操作,解决问题。1.画一画、说一说。(1)你们能在这张草稿纸上通过画图来解决这

18、个问题吗?如果一个方格表示一辆三轮车,在一个方格里,你准备画几个小圆圈代表它的轮子呢?请同学们来画一画。(学生画图,教师巡视)(2)同学们,同桌能互相说一说“2辆车有几个轮子吗?3辆车呢?9辆车呢?”2.填一填,议一议。(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每个同学都动笔把“填一填”下面的表格填完整。(学生动手填,教师加强巡视。)(2) “需要几个轮子”的答案,都可以从这张表格中找到。究竟需要几个轮子,取决于有几辆三轮车。(3)小组讨论一下,从这张表格中能发现什么规律?(4)小结:轮子随着车辆的增加而增加;每多1辆三轮车就要增加3个轮子。三、利用表格,编制口诀。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利用“表格”,独立完成口

19、诀编制。(1)请同桌同学互相交换课本,互相检查,再读一读,看口诀编得顺不顺口。(2)展示一位学生所编的乘法口诀,让大家再读一读。2.乘法口诀会帮助我们做乘法运算,所以要把3的乘法口诀记牢。你是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的,有什么好办法?四、加强练习,熟练口诀。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1.2题。2.完成“练一练”的第4题,同桌进行“过河”比赛。五、总结收获,体验成功。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和体会?谁愿意来说一说?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小熊请客(4的乘法口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掌握4的乘法口诀,会用已学过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 结

20、合“小熊请客”的具体情境,经历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活灵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经历4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掌握4的乘法口诀。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利用数学的意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课堂类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小朋友,喜欢看动画片吗?那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动画片吧!2.课件出示:小朋友们,你们好!我的生日马上就要到了,那一天,我想请大家吃果子串。可是我一个人忙不过来,你们能不能按照我的要求帮帮忙?我想给每桌小朋友串9串果子,每串请串4颗。二、探究新知。1.小熊想把4个红果串成一串,那么2串有

21、多少个红果呢?3串、4串9串分别有多少个呢?你能用所学的方法列式解答,并编出乘法算式吗?(1)独立思考,填写表格。红果有几串 1 2 3 4 5 6 7 8 9红果有几个(2)小组交流填表结果和自己的思路。(3)小组派代表汇报结果。2.板书算式和口诀。3.帮助了小熊,你感到开心吗?4.请仔细观察你们串的果子,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5.你们会看着果子提问了吗?能不能把问题解决了?请四人小组试一试!6.请2个四人小组来汇报活动成果。7.谁来评一评,他俩说得怎么样?如果你们四人小组说得跟他们一样棒,请你送给自己一些掌声!你们小组有没有需要帮助的小朋友?你帮助了别人,你感觉怎么样?8.你

22、有信心把个表格填对吗?给你3分钟时间。填好的小朋友,请你想一想,你是怎样知道答案的?(用数的,用加法,用乘法。)9.你们都很棒!看到这个表格,你能猜到今天我们学习的课题是什么吗?(板书:4的乘法口诀)有没有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编出4的乘法口诀?请打开书20页动手试一试。1 4 一四得四2 4 二四得八3 4 三四十二4 4 四四十六4 5 四五二十4 6 四六二十四4 7 四七二十八4 8 四八三十二4 9 四九三十六10.小熊也把口诀写出来了,你们写的跟它一样吗?请你大声读出来。11.谁来说说,编这些口诀时,你是怎样想的?12.请你把4的口诀读给同桌听,看谁能最快把乘法口诀背出来。13.谁

23、记得这些乘法口诀?然后抽2至3人背一背。14.小朋友,你们观察这些口诀,相邻两句口诀之间有什么联系?相邻两个口诀之间相差4。15.你打算怎样记住这些口诀?(让学生讨论并汇报)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1.记忆口诀。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试一试。背好了请同桌互背;师生对口令;小组选代表比赛对口令,看谁说得又对又快。2.说一说。请你想一想,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4的乘法口诀解决?3.“练一练”第1题。学生理解题意,再独立完成,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4.“练一练”第4题。此题也应先让学生弄懂图意,再独立填写算式,说说自己列算式的思路和算式的含义。5.“走迷宫”先算出每个算式的结果,小组合作找出规律,按规

24、律走出迷宫。四、巩固练习,深化应用。1.看图,想一想,填空。一辆汽车有( )个轮子,乘法算式:_或_。口诀:_二辆汽车有( )个轮子,乘法算式:_或_。口诀:_三辆汽车有( )个轮子,乘法算式:_或_。口诀:_四辆汽车有( )个轮子,乘法算式:_或_。口诀:_2.实际应用有4条船,每条船只能坐4人,有15名学生能坐下吗?=(人)五、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回家路上(25的乘法口诀的应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25的乘法口诀,能比较熟练地用口诀进行表内乘法的口算。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情境,逐步发展提出问题

25、、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活灵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灵活运用25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学难点:运用口诀解决数学问题,熟练掌握口诀。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课堂类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讲故事,展现信息。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动物学校去看一看(出示主题图)。真巧,正好赶上小动物们放学。他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蹦蹦跳跳地往家走。1.仔细看图,你能把看到的情景讲给大家听吗?2.自己在下面练习说一说。3.同桌互相说一说。4.指名说。二、利用信息 提出问题。1.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2.小组合作写出所提的问题看哪一小组提的问题最多,同时

26、找一组学生到黑板上书写所提问题。船上有几只小动物? 44=16(只)河里有多少条鱼? 34=12(只)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53=15(只)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多花? 26=12(朵)岸上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 33=9(只)3.同学们真聪明,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那么你们会解答吗?三、运用信息 解决问题。1.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看哪个小组解决的问题最多。2.你解决了哪些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的?3.有没有不会解决的问题?4.同桌合作,你问我答。四、联系生活 拓展应用。1.基本应用。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中的13题。(第2题组织学生交流时,让学生讲清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列出算式。)2.

27、拓展应用。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教室,你能否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请你喜欢的同学帮你解答问题。(引导学生应用口诀解决现实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也便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乘法口诀,自觉地记忆口诀。)五、走出课堂,感受数学的价值。1.在我们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在商店中你留心看就会发现很多的乘法问题。2.出示一箱酸奶,谁能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3.下课后,请同学们走出教室,到我们的教学楼内找一找、到操场上找一找;放学后,我们走出校园到大街上找一找、到商场中找一找你一定会有许多欣喜地发现。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练 习 三(复习25的乘法口诀)教学目标:1.通过15的乘法口诀和15乘法口诀以内两个数相乘的练习

28、,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2.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口诀的排列规律,能发现其中积相同的部分,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3.创设情境,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竞争能力。教学重点:巩固乘法运算。教学难点:发现乘法口诀的排列规律,能发现其中积相同的部分,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课堂类型:练习课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25的乘法口诀。1.口算。2.把口诀补充完整。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提供数学信息。(1)老师星期天去超市,观察了一些商品的价格,请同学们看。(老师边往黑板上贴图片,边让学生说出图片上商品的名称和价钱。)(2)这样贴,好不好?为什么?那应该怎么办呢?谁能帮帮我?(把它们整理整理,

29、归归类。)(3)请一名学生到黑板前,对贴在黑板上的图片进行整理。2.提出数学问题。(1)看着黑板,同学们能提乘法问题吗?(2)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二、游戏。(采用比赛形式).先由学生独立完成,同桌相互检查。.集体交流、反馈。.评一评:哪个小组完成最好,并给这个小组一颗星星。.请小朋友说说怎样读表内乘法。.对口令,同桌相互提问。.卡片抢答。(完成练习一第题)三、数学活动。.出示卡片,用“开火车”的形式,说出乘法口诀。.找朋友,用数学语言描述题中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小组合作、汇报成果。(完成第题)四、游戏。.谁能说说青蛙的形状。.播放歌曲数数歌片断。.独立填写第题。.小组相互检查。.集体

30、交流反馈。(完成练习一第题)五、找座位。.“找新家”活动,将算式写在卡片后,让学生扮演小动物上台“找新家”。.对号入座。悄悄的坐上,然后说明原因。六、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教学反思:整理与复习教学目标: 让学生对自己在本阶段所学的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及情感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与反思。教学重点:复习本阶段所学的知识的技能。教学难点:对本阶段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与反思。课堂类型:复习课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师;在最近的一段时间里,大家学会了很多东西,我们一起来整理一下,看看你都学会了什么。好吗?二、解释运用,建立模型 1.你学到了什么?

31、(出示44页主图) 师;今天,老师带着小朋友们去果园游玩,找找看果园里有没有我们学过的知识,好吗? 让学生观察图,明确图意 师;来到果园里,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3排果树,每排有8棵。 生2: 师:大家观察得很仔细,那么,你们能根据这幅图,提出哪些问题呢?请小朋友们小组讨论一下,提完后想一想,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 生小组讨论。 反馈。 2.我的成长足迹。 师:在这段时间里,小朋友们觉得自己长大了吗?如果是,你愿意和大家说一说,在数学方面,你觉得最骄傲的自豪的事吗? (让学生自由说一说,也可以将自己最满意的作业、作品展示给大家看。)三、解释运用,巩固练习 1

32、.乘车游戏。(练一练第1题) 师;今天,老师准备带着大家乘车去森林公园游玩,老师给每个小朋友一张车票,小朋友们要找对车才能去游玩 。 师:车票老师都藏在课本的第一题中,找到的小朋友就可以开始了,我们比一比,看谁先上车? (生独立完成,后反馈) 2.运木头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可真厉害!都很快地上车了。我们的目的地森林公园到了。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一头大象和一头小象。 生2 师:既然大家观察得这么仔细,老师就要提一个问题了,你知道“大象一次运几根木头吗?” 生:大象一次运10根木头,因为25=10(根) 3.可爱的昆虫。(练一练第2题) 师:接着我们一起去昆虫园看看有什么可爱的

33、昆虫好吗? 师:我们来到了昆虫园,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4只蝴蝶。 生: 师:真棒!大家也能学着老师这样提问题吗?(能) (生小组讨论,后反馈)四、小结 师:今天,小朋友们的表现老师很满意,大家不但在课上找到了很多的数学问题,而且还将自己最值得自豪和骄傲的事说给其他小朋友听,真不错。五、作业 完成书本知识。教学反思:巩固应用 教学目标: 让学生对自己在本阶段所学的知识技能、教学思想和方法及情感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与反思,并在具体的情境中轻松地解决问题。教学重点:对本阶段所学的知识进行统一的复习。教学难点: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轻松地解决问题。课堂类型:复习课教学用具:投影仪教学时间:

34、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是小冰的生日,我们一起去看看他是怎样过生日的好吗?二、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1.商店购物。(练一练第4题) 师:小冰生日这天,他请了好多的小朋友来做客。这不,一大清早,他就和妈妈和来到商店购物了,我们一起去瞧瞧,商店里有什么呢? 生1:我看到商店里有苹果汁、有饼干、有生日蛋糕、有汽水和面包。 生2: 师:两位同学都观察得很认真。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我有12元钱,可以买几饼汽水呢? 生:可以买6饼。因为122=6(饼) 师:那买3饼苹果汁够吗? 生:够。因为123=4(元)124=3(瓶)或34=12(元)43=12(元)。 师:除了这些外,12元钱我

35、还能买哪些食品呢?买多少?请大家小组交流一下,看看哪一组买的食品样式又多,数量又多? (小组讨论,后反馈) 2.排座位。(练一练第5题) 师:小冰和妈妈接受了小朋友们的提议,他们很快买完东西回家了,我们再到小冰的家去看看,接着发生了什么事,好吗? 师:妈妈和小冰回家后不久,客人们就到了,于是他们准备给客人排位子。请小朋友认真观察图,看看他们是怎样安排的? 师: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第一幅图,他们是怎样排的? 生:有两绛张桌子,每张坐4个小朋友。 师:那第二幅图呢? 生:把2张桌子并成一张桌子,就坐6个小朋友。 师:从1张桌子并成1张大桌子,人数有什么变化? 生;增加了2人。 师:老师现在就要提个高

36、难度的问题。如果把3张桌子并起来能坐几个人呢?4张呢?5张呢?请小组之间讨论这个问题,然后再把下面的表格填完整。 (生互动活动,后反馈) 3.智力测验。 按规律写数。 师:他们玩的第一个游戏是按规律写数。先请同学们观察数的规律,可以小组讨论。然后试一试,填写一填。(学生讨论,后反馈) 机灵狗探险。 师:他们玩的第二个游戏是机灵狗探险。也请小朋友观察图中画了什么,说了什么。然后试一试。走一走。(学生讨论,后反馈)三、小结 师:今天,我们看了小冰过生日,小朋友们能说说,你有什么收获吗?四、作业 复习本单元的知识。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试卷测评)第三课时(教学内容:试卷讲评)期中复习计划一、 复习各单

37、元知识点,对知识进行归类总结。第一单元: 100以内连加连减口算、列竖式计算方法。第二单元:1.人民币的分类。 2.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3.购物方法。 4.人民币加减法。第三单元:1.乘法的意义。 2.乘法各部分的名称。 3.用乘法解决问题时数数的方法。 4.用乘法解决问题。第四单元:1.轴对称图形。 2.平移和旋转。第五单元:1.25的乘法口诀。 2.乘法口诀编制。 3.乘法口诀解决问题。计划课时:2课时二、 试卷测评及讲评(2份试卷)计划课时:4课时第六单元 测量教室有多长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厘米,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会用尺子中的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不

38、同标准测量同一物体所得长度不同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情感与态度: 学生在亲身经历的活动过程中,体会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用自己的活动建立对人类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理解。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难点:在活动中让学生用自己的活动建立对人类已有数学知识的理解。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课堂类型:新授课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师:同学们,我们上学时每天都在教室里学习,你知道我们的教室有多长吗?我们应该怎样测量我们教室的长度呢?学生可能会说:看一看有几把尺子长。看看有几本书长。看看有多少个脚

39、印长。师:同学们想到的方法可真多呀!二、自主探究1.小组合作,选择一种测量工具,量一量,填一填。完成教材49页表格。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组织学生交流一下各小组测量过程及结果。只要学生说出的方法正确、切实可行就给予肯定。2.测量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师:你觉得测量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什么?如何才能使测量的结果比较准确呢?师生总结三、总结提升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呢?到底是不是只有使用相同的测量工具,测量的结果才有可能相同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作业设计:测量自己卧室的长度。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桌有多长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对1厘米的印象。过程与方法

40、:让学生会使用刻度尺测量较小的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情感与态度: 学生在亲身经历的活动过程中,体会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用自己的活动建立对人类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理解。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初步建立对1厘米的印象。难点:能刻度尺测量较小的物体的长度。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时间:2课时课堂类型:新授课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问题情境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测量的相关问题。课件出示:教材51页第一幅图。师:为什么同样长度的课桌,这两个同学测量的结果却不相同呢?学生思考,汇报。二、自主探究1.认识刻度尺。师:现在我们认识一下简单的测量工具刻度尺,

41、请大家都拿出尺子,认真观察一下,然后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后交流汇报:直尺上有小格,有数字0、1.2.3还有cm等。师:尺子上的“厘米”就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一个长度单位,用字母“cm”来表示。1厘米有多长呢?直尺上从0到1的这一段长度就是1厘米。你还能再直尺上找到哪段1厘米的长度呢?启发学生找一找,说一说。如直尺上从3到4这段长度就是1厘米等。师:请同学们找出几种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物品。手指的宽度、图钉的长度、订书钉的长度等。师:我们已经认识了1厘米,2厘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在直尺上找出2厘米的长度,然后用手比一比。学生观察直尺,交流。如直尺上从0到2的长度是2厘米,从3到5的长度是2厘

42、米。2.用厘米测量。师:请仔细观察图中铅笔的长是多少?它们这样测量对吗?说一说测量物体长度时应该注意什么、课件出示:教材51页第三幅图。生交流汇报。3.量一量、画一画。师:同学们,我们通过直尺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厘米,请大家用直尺测量教材第51页最下面的线段,量一量它有多长。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注意了解学生的测量方法是否正确。师:你能不能借助直尺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呢?注意线段有两个端点哦。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展示画图结果,可以与同桌比比看画的是否正确。三、总结提升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了1厘米大约有一个手指那么宽,并且知道了测量较短的物体要用“厘米”做单位,还

43、学会了测量物体的长度,注意测量时要从0刻度量起。板书设计:第二课时练习设计:教材第52页1. 估一估,量一量。先估计,再测量。2. 画一条长8厘米。3. 说一说各是几厘米。4. 思考:怎样用下面的“断尺子”画出一条长6厘米的线?教学反思;1米有多长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使学生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测量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米尺测量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情感与态度: 学生在亲身经历的活动过程中,体会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用自己的活动建立对人类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理解。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

44、100厘米。难点:用米尺测量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教学准备:课件、米尺教学时间:1课时课堂类型:新授课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看看长颈鹿和小乌龟子在游乐园的门口遇到了什么问题?课件出示:教材53页情境图。生观察汇报。二、自主探究1.认一认,想一想。师: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我们食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现在请大家拿出直尺,找出1厘米给同桌看。学生找出1厘米的长度,展示给同桌看。师:同学们找的非常准确,100段这样的1厘米接起来就是1米。看(出示米尺),这就是米尺,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新朋友。注意看,自己数一数是不是有100厘米。

45、学生自己数,明确:1米就是100厘米。我们可以写成:1米=100厘米。测量比较短的物体,一般我们用“厘米”作单位。在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时,通常用“米”作单位,“米”也是国际上通用的一个长度单位,“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2.比一比,说一说。师: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式描述一下1米有多长。对于学生的多种回答,只要合理都要给予鼓励。学生用米尺进行测量,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组织学生交流,演示自己伸开手臂比划1米长。3.小组合作,用尺子量一量。师: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测量,从教室的一头到另一头大约有多长?教室里的黑板大约有多长?小组同学分工合作,测量教室的长、黑板的长。4.

46、巩固练习。师:“厘米”和“米”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结合实际情况完成下面的填空。课件出示:教材第53页最下面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室巡视了解情况。组织学生交流,重点说说自己是通过怎样对比确定填写什么单位的。三、总结提升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个长度单位米,知道了课桌的长度大约有1米,并且知道了测量较短的物体要用“厘米”做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要用“米”做单位,要记住1米=100厘米。还学会了测量物体的长度,注意测量时要从0刻度量起。练习设计:教材54、55页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练习四教学目标:1.巩固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47、培养学生估计测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逐步形成一定的技巧技能。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难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形成估测的技能技巧。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类型:新授课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师:同学们,我们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生:米和厘米。师:一般情况下,“厘米”用来表示较短的物体长度或距离,“米”用来表示较长的物体长度或距离。你能举出例子吗?生举例,师评价。课件出示:教材53页情境图。二、自主探究师:看下面的物体,比1米长的画“”,比1米短的画“”。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课件出示

48、:教材第57页第4题。学生判断,说理由。教师讲解:当选择合适的单位时,就应该这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自己熟悉的事物作比较,进行判断区分,才能选出合适的。三、总结提升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积累的同学,解决问题时说得有理有据,真棒!希望今后大家都能做生活的有心人,运用我们所学习的知识解决生活在的实际问题。练习设计:教材56.57页教学反思:第七单元 分一分与除法分物游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摆一摆”“分一分”、“试一试”的活动,体会在分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着重理解“平均分”,为学习除法打下基础。过程与方法:注重学生进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情感与态度:

49、经历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会将物体平均分。教学难点:发现、经历多种分法的操作过程。教学时间:1课时课堂类型:新授课教学准备:挂图、每人20个圆片或者小棒。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1谈话:一天,猴哥哥和猴弟弟一起到山上摘桃子,俩人合作摘了8个桃子,回来后,开始分桃子。2.板书课题二、问题探究1.同学们帮他们想一想,8个桃子分给两只小猴,每只小猴吃几个好呢?(猴哥哥吃几个?猴弟弟吃几个?)2.磁性黑板并贴上8个桃子图片。师听汇报后根据学生说的板书3.评价:同学们的分法都有道理,日常生活中我们分东西时常会碰到分得一样多和不一样多的事物。刚才分的

50、这几种方法,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最公平呢?板书:同样多4.请学生分小棒,老师巡视,指导。5.出示“小猫分鱼”,要求分得同样多,6.出示小狗分骨头,老师相机指导,平均分分的同样多.三、体验感悟1.角师问:一个奥运会标志须要几个圆环。这些圆环可以拼几个五环。2.师出示 8本本子奖给近阶段表现好的同学4位,第二次9本本子奖给上课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的同学(4名)请全班同学帮老师想想平均每人可以分几本?还剩几本?针对(2)题,问:剩下的1本还能不能再分?四、实践应用1.试一试第5题,飞走了一半后,还剩几只?一半是什么意思。一共有几只,这里的一半是几只,还剩的一半是 几只。2.下课后,请同学们细心观察,找一找

51、生活中平均分的事物,和你的家人,朋友说一说五、小结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六、布置作业课堂作业本板书设计分桃子一样多、同样多、平均分1.8个桃子分给2个猴子,每个猴子分(4)个桃子2.每只小猫分到(3)条鱼3.每只小狗分到(6)根骨头教学反思:分苹果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经历分苹果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的意义。过程与方法:进一步引导学生在分一分的活动中,体会平均分的意义。情感与态度: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教学重点:进一步领会平均分的含义。教学难点:提高自己语言表达能力。教学时间:1课时课堂类型:新授课教学准备:挂图、20个圆片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1.谈话:淘气家里来客人啦,妈妈拿出了一些苹果招待客人,要淘气把苹果分一分.2.板书二、问题探究1.出示12个苹果图片和4个盘子图片贴在磁力板上。2.问:看到了什么,能帮淘气分一分吗?3.老师收走盘子,问:现在没有盘子了,还可以怎样把这些苹果平均分呢?a老师巡视,指导。b老师边听汇报边板书:12个苹果,每个盘放( )个,需要个盘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