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及其处理_第1页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及其处理_第2页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及其处理_第3页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及其处理_第4页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及其处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的诊治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 1.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 2.心脏破裂 (1)游离壁破裂 (2)室间隔穿孔 3.栓塞; 4.心室壁瘤; 5.心肌梗死后综合征; 机械并发症 心脏破裂是心肌梗死最严重的并发症,其临床特征可有较大 变异,取决于破裂的部位,可累及乳头肌、室间隔或心室游离 壁。发生率难以确定,是因为临床和尸检资料有相当大差异。 曾应用皮质激素和非甾体类消炎药是影响愈合的因素,而有 道心肌破裂,但仍有争议。 早期应用溶栓治疗可减少心脏破裂的发生率,晚期溶栓可 能增加心脏破裂的危险。 一、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 总发生率:50%。 原因:二尖瓣乳头肌因缺血坏死等使收缩功能发生

2、障碍, 造成不同程度二尖瓣脱垂并关闭不全。 预后 乳头肌断裂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急性肺水肿、休克,常见于心梗后2-7天。听诊杂音:心尖 区出现收缩中晚期喀喇音或吹风样收缩期杂音,第一心音可不减弱。 特征不固定,甚至因左房压的快速升高而无杂音。因此,对于高度怀疑乳头肌断裂的患 者(特别是下壁心梗时),有无杂音并不能作为诊断标准。二维超声心动图通常能明确 诊断。 预后:轻症者可以恢复,其杂音可消失。 乳头肌整体断裂极少见,也是透壁性心肌梗死的并发症。左室下壁心肌梗死可引起后内 乳头肌断裂,比前外侧乳头肌断裂相对多见,后者是前壁侧壁心肌梗死引起。右室乳头 肌断裂相对罕见,但可引起三尖瓣反流和右心衰竭。

3、乳头肌断裂可导致严重二尖瓣返流,因其快速剧烈的返流而致命。 快速诊断和紧急手术是成功治疗的关键。手术死亡率 约为25%,左室射血分数60岁),女性,高血压患者。 突发的电机械分离通常是此类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急性心脏破 裂患者死亡率仍然相当高。亚急性心脏破裂患者仅有间断性、少量 血液渗漏至心包腔。如心电图提示局部心包炎,则需高度警惕心肌 破裂的可能。持续、严重的心包疼痛可能也是这种亚急性心脏破裂 的一种表现,随后的炎症修复过程形成的纤维组织将导致假性室壁 瘤形成。二维超声心动图依然是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检查方法,同时 也是评估预后、决定是否手术的有效指标。 急性心脏破裂预后差,手术修补机会较小。如

4、果患者 紧急手术及时,其手术成功率和预后仍令人满意。对于 亚急性心脏破裂患者,手术治疗后的长期生存率达 48.5%。决定预后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快速诊断,而后 者需要医生对那些突然产生血液动力学恶化的患者保持 高度的怀疑,特别是对于没有证据提示有再次缺血或梗 死范围扩展的患者。 三、室间隔穿孔(破裂) 急性心梗患者室间隔穿孔的发生率为1%-3%,占心梗 患者院内死亡原因的5%。室间隔穿孔在前壁心梗时多 见于室间隔心尖部,下壁心梗时多见于室间隔下基底部。 两种情况的发生率相似。 患者临床表现休克症状,同时出现新近产生全收缩期 杂音,S3及肺部罗音。二维超声心动图可见左向右分流。 手术治疗仍是第一选择

5、,药物保守治疗患者死亡率接 近100%。手术前通常需应用正性肌力药物、升压药及 气囊泵反搏治疗以维持动脉压和重要器官的血流灌注。 术后1月、1年及5年随访死亡率分别为64%、59%、 47%。手术包括穿孔修补和/或梗死心肌切除,合并二 尖瓣返流者可行修补或瓣膜置换术,以及冠脉旁路术。 约28%患者术后存在残余分流。糖尿病和术后右房压 力增高患者术后死亡率增高,右心室功能不全(右房压 增高,16mmHg)对患者预后产生不良影响。 主要见于左心室,发生率5-20%。体检可见于左侧心 界扩大,心脏搏动范围较广,可有收缩期杂音。瘤内发 生附壁血栓时,心音减弱。心电图ST段持续抬高。超 声心动图、放射性

6、核素心脏血池显影以及左心室造影可 见局部心缘突出,搏动减弱或有反常搏动。室壁瘤可导 致心功能不全、栓塞和室性心律失常。 室壁瘤形成 室壁瘤(真性室壁瘤) 用于描述左室势必的宽颈反常运动区(以与包括心 肌破裂部位的窄颈假性室壁瘤鉴别)。心肌梗死后左室 的反常收缩区和无收缩区比真性室壁瘤更为常见,这种 收缩不良的心肌节段称为局部室壁活动异常 心室内张力使无收缩的梗死心肌拉长,产生梗死区膨出, 随每次心脏收缩梗死区相对薄弱的坏死心肌和显微组织 薄层隆起。随时间延长,室壁瘤的瘤壁成为致密的纤维 组织,但仍随每次心脏收缩向外隆起,使左室心搏量有 部分是无效的。 室壁瘤的产生也是患者更易发生心律失常的一个

7、征兆, 因为正常心肌和室壁瘤的交接部分为折返回路的形成提 供了良好的条件。 相对假性室壁瘤而言,真性室壁瘤发生破裂的机会相当 少见。 栓塞 发生率1-6%。 常见于起病后1-2周,可为左心室附壁血栓所致,引起 脑肾脾或四肢等动脉栓塞,也可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部 分脱落所致,产生肺动脉栓塞,大块肺栓塞可导致猝死。 左室血栓形成 左室血栓形成多见于前壁心梗患者(10%-40%), 而下壁心梗者少见。 血栓形成通常位于左室心尖部,大块活动性血栓发生 栓塞的风险较高。 对有以下情况的患者通常需抗凝治疗3-6月:大面积 前壁心梗;充血性心力衰竭;已证实的附壁血栓;大范 围心尖部室壁瘤或局部无收缩节段。 左

8、室血栓形成治疗 随着急性心梗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广泛开展,左室血 栓形成的发生率已大大降低。 但当心梗患者确诊存在左室血栓形成时,溶栓将成为 治疗禁忌证,以减低血栓脱落、引起栓塞的可能性。 梗死后综合症 发生率10%。于心肌梗死后数周至数月内出现,可反 复发生,表现为心包炎、胸膜炎或肺炎,有发热、胸痛 等症状,可能为机体对坏死物质的过敏反应。 心包炎 心包炎常见于急性心梗的早期,主要表现为胸痛,体格 检查可闻及心包摩擦音。 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可示心包积液。局限性心包炎可有 心电图T波恢复延迟。 心包炎治疗 心包疾病引起的症状可用阿司匹林,但比心肌梗死后常 规用量要大,需要每次650mg,每4-6

9、小时一次,非 甾体抗炎药物和甾体激素应避免使用,因为会妨碍瘢痕 形成。 超声心动图在评价心包炎患者积液程度以及排除亚急 性心脏破裂或假性室壁瘤中具重要的作用。 急性心梗后早期、完全的IRA开通极为重要,尤其是 对并发心源性休克的患者。静脉内溶栓和主动脉内气囊 泵反搏的联合治疗对增加IRA开通率具明显的益处。 心肌血运重建(尤其是经皮冠脉内支架术)可获得迅 速和完全的IRA开通,使急性心梗并发症(例如心源性 休克)患者的死亡率显著减低。介入治疗值得在临床抢 救急性心梗并发症患者中推广。 总结 随着技术和经验的不断改进(心电监测、复律和除 颤),目前心梗患者院内死亡的主要原因已由既往的室 性心律失常(室速、室颤)转变为由泵衰竭或心脏破裂 导致的血液动力学障碍。 心肌梗死后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导致心脏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