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女》教学实录_第1页
《静女》教学实录_第2页
《静女》教学实录_第3页
《静女》教学实录_第4页
《静女》教学实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静女教学实录刘恺彬师:在古典诗歌世界里,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大家想想,在咱们的记忆中,有哪些描写爱情的诗句?生 1:请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生 2: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师:我记得咱们初中学过一首诗,叫做蒹葭 ,蒹葭生: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师:还有呢!两情若是长久时生:又岂在朝朝暮暮。师:很好!大家请看屏幕上的两句诗,“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你看,这情人相约,花前月下,多少缠绵又多少诗意。这两句诗不写一个“爱”字,却尽显风流。古代诗歌就以其独有的笔墨,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浪漫经典的爱情画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爱情的诗歌静女。在学习这首诗歌之前,我们先来了解

2、一下与诗经有关的文学常识。(PPT 展示相关文学常识。稍作停顿,给学生时间看一遍相关文学常识。)师:我请大家注意两点,第一,关于诗经的内容,孔子对它的评价,“思无邪” ;静女这首诗选自诗经邶风,“风”,就是民间歌谣。第二,注意一下手法,“重章叠句”与“比兴”,何为“比兴”?( 再给学生一点时间关注刚才所说的两点。)师:接下来,请大家齐读这一首诗静女。生:(齐读。)师:读得很好。但是读得快了一点。让我们先来注意一下这几个字音。( PPT 展示重要字音。 )大家看,这个字怎么读?生:女 ( r ) 。师:这个呢?生:说 ( yu) 。师:为什么这么读?生:因为它们都是通假字。师:刚才大家还有两个地

3、方读得不大好,我说大家读得太快,特别是停顿、节奏,大家没能读出节奏。一般来说, 诗经以四言为主,大多数地方两两停顿。但这里两句:一, “俟我 / 于城隅”,大家跟我读这一句“俟我 / 于城隅”(生跟读两遍)。二,“匪 / 女之为美”(生跟读两遍)。来,咱们再把这首诗朗读一遍,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生:(朗读。)师:少了些深情,但总体不错。这首诗一共分为几章?生:三章。师:下面,我想请大家,用咱们现代的语言,分章节复述这首诗。第一章,( PPT 展示第一章)“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停顿)请大家结合注释,同学之间可相互参考。生:(相互交流。)师:(巡视后。)谁来复述这第一

4、章?生 1:(举手!老师示意站起。)师:请你尽量大声一点。其他同学认真听。生 1:有一个美女(生哗然大笑)有一个美女,约我在城墙边见面,却躲藏着不出现,“我” 那个男子就(用手搔头,生笑。)搔头,很迟疑的样子,犹豫不知道要不要走。师:他走了没有?生 1:没走。师:请坐。这位同学有一点非常好,他在最后说“我”或“男子”搔首踟蹰,他补充了这个主语。但是,咱们来看第一句“静女其姝”,“静女”什么意思?生:文雅。师:“其姝”呢?生:美丽。师:“其”是形容词词头。合起来该怎么说?生:文雅的女子非常美丽。师:俟我于城隅?生:在城角边等我。师:俟,什么意思?生:等待。师:这个词很重要,请大家留意。“爱而不见

5、”,谁“爱而不见”?生:静女。师:谁“搔首踟蹰”?生:“我”。师:很好!来,咱们看第二章,“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生 2:(举手,老师示意站起。)文雅的女子很美好,赠送我红色的管萧,管萧鲜明有光的样子,我很喜欢它的美。师:你第三句“管萧鲜明有光的样子”,用更简洁的语言,该怎么说?生 2:管萧鲜明有光。师:很好!请坐。来,咱们来把这第二章读一遍。生:齐读。师:好!第三章!(巡视)谁来试一试?生:(静默。)师:谁来试一试?生:(依然静默。)师:没人来试,那我只好叫个同学来了。语文科代表。生:(大笑。原来是生2 。)师:又是你?(惊讶状。)来,不怕,大胆尝试,一切因此而神圣。生

6、2:我在野外放牧的地方,采摘荑草赠送给静女,荑草确实美丽且稀少,不是哦,是静女送给他的。师:哦,看,发现问题了。来,接着,不怕。生 2:静女在野外放牧的地方,采摘荑草赠送给我,确实美丽且稀少,不是荑草美丽,而是因为那是静女所送。师:你刚才有一个字读错了,荑,应读( t ) 。第二,刚才你第三句说“确实美丽且稀少”该加个什么主语?,这里应生 2:荑草。师:他说荑草很美,你觉得这里有没有说女子很美?生 2:有。师:也就是说,他说荑草很美,实际上是说静女很美。很好!坐下!(停顿)这首诗一共有三章,咱们刚才也都复述了一边。下面,我想请问大家,能否用一句话,概述这首诗歌的主要内容?生:(思考,讨论。)师

7、:如何用一句话概述一个故事?谁来试一试?生:(静默。)师:一句话?咱们应该注意什么?那就有一些很重要的要素不能丢。来,谁来尝试一下?生:(静默。)师:知以行为本。你知道,但是你不做,不实践,你就发现不了问题。大胆实践,不要太在意结果。生 3:(举手!老师示意站起。)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约会的情景。师:他这么说可不可以?生:可以!师:他这句话中包含了哪些要素?生:谁,在做什么。师:还可以加个“在哪里”。很好!这样已经很简洁了。能不能用更简洁的语言概括?四个字?生:(学生讨论。)师:恋人约会!是不是很简洁?生:是。师:咱们看,这首诗讲述了一对恋人甜蜜约会的过程,那么,这对恋人具有什么样的人物形象特点呢

8、?请看问题。(PPT 展示问题)诗歌为我们刻画了两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诗句分析。请大家相互讨论交流,共同解决这个问题。生:(热烈讨论。 )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交流。师:来,讨论好的话,谁主动来说一说?生:(不少学生举手。)师:(老师惊讶状。)哇!这么多?(指一学生)来,你先来!生 4:从“静女其姝”这句话中,我们可看出静女美丽文雅。师:很好,能结合文本。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静女是美丽文雅。(板书)接着说。生 4:从“爱而不见”中可生:现。(“见”通“现”)生 4:(尴尬状。)从“爱而不见”中可以看出她很调皮活泼。师:(板书)我突然想问你,“爱而不见”,这里用了什么描写手法?生 4:动作描写。

9、师:哪一个字表现动作呢?生 4:见。师:那“爱”字是不是?生 4:是。师:“爱”字什么意思?生:隐藏。躲藏。师:嗯!这“爱”可不指爱情。还有没有要补充的?生 4:有。男子“我”。从“搔首踟蹰”看出他憨厚痴情。师:是,这男子“我”是憨态可掬。(板书)还有没有?生 4:没了。师:很好,请坐下,讲的非常好!其他人有没有要补充的?生:都被他说完了。师:都说完了?生 5:(举手,老师示意站起。)师:你来补充。生 5:静女“贻我彤管“,可见静女大胆主动。师:为什么“贻我彤管”就能表现静女的大胆主动?生 5:一般是男生比较主动送东西的。师:对 ! 一般来说,男生比较主动。可这首诗里,静女却非常主动。赠你一朵

10、花,爱你没商量。大笑。)这静女,主动送东西,可见她非常大胆主动。(板书)师:我请问你,“贻我彤管”,这里用了什么手法?生 5:双关。(生师:双关?如何解释?生:(笑。)生 5:(静默摇头。)师:这里,静女送“我”彤管,我是怎么赞美这个彤管的?生:洵美且异,非常漂亮。师:这里,表面赞美彤管,实际生:实际是赞美女子漂亮。师:这里,如果用赋、比、兴的手法来说,它应属哪种手法?生 5:(恍然大悟。)比兴。师:同时,这也是个侧面烘托的手法对吧?生 5:对!师:还有没有要补充的?生 5:(摇头。)师:请坐。其他同学,还有没有要补充的?生:(静默。摇头。)师:(扫视一周。)这里,除了“搔首踟蹰”这个动作描写

11、或细节描写只写男子憨厚痴情之外,还有没有刻画男子的句子?生:(依然静默。)师:刻画一个人,除了动作描写之外,还可运用其他手法的啊?比如语言描写(环视一周。)来,谁来补充?生:(交头接耳,却无人举手。)师:(等待。)好吧,我来提醒大家。大家看看诗歌最后两句。“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这句话是谁说的?生:男子。师:那么,这两句表现了男子什么样的特点?生 6:(小声地。)狡猾。师:(走近。)什么?生 6:(大声地。)狡猾。师:(惊讶状!)狡猾?生:(大笑!)师:大家看,他把心里所想的说出来了,有没有掩饰?生:没有!师:毫不遮掩,毫无掩饰就直说出来,他非常地生 6:坦率。师:很好!(板书)谁说的?生:

12、(笑。)师:是啊!这位男子非常地坦率。咱们来看这首诗,这首诗借助各种手法,如动作、语言等正面描写,还有比兴等侧面烘托的手法,为我们刻画了两个性情各异的主人公形象。女主人公静女貌美如花、活泼可爱,追求爱情大胆热烈。而男主人公则是憨厚实在,痴情重义。他“搔首踟蹰”的憨态,“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的坦言,早已深入每一个读者的心中。面对这样一个痴心男子的满腔真情,我们除了感动之外,还能说些什么呢?于是,在这首诗里,一个灵动如水,一个质朴如山,一动一静,勾勒出千古流传的经典爱情场面。接下来,请同学们饱含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生:(齐声朗读。)师:很好!大家回忆一下,咱们学这首诗,发现诗歌运用各种各样的手法为

13、我们刻画了这样两个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可是,这首诗除了运用动作、细节、比兴手法之外,还运用了一种手法,叫重章叠句。 ( PPT 展示例子蒹葭 )何谓重章叠句呢?诗歌作品中,在不同章节的同一位置,相同或相近的语句重复出现,结构上的回环往复增强了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使感情得到尽情抒发,从而深化诗的主题,这种手法我们称之为重章叠句。 静女这首诗同样具有这样的特点。诗歌前两章都以“静女其”开头,按重章叠唱的手法,诗歌第三章本可以用“静女其倩”或“静女其妍”等开头,可诗歌却以“自牧归荑”开头。如何理解这种现象?诗歌究竟想表达什么?(展示探究的问题)请大家思考并讨论解决这个问题。生:(思考、讨论。 )生

14、7:(举手、老师示意站起)老师,我觉得诗歌第三章用“自牧归荑”开头,可让诗歌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因为诗歌第二章静女赠送彤管给“我” ,第三章赠送荑草给“我” ,如果都用“静女其”开头,这样显得呆板生硬。用“自牧归荑”开头,过渡就自然多了。师:(面向其他同学。 )大家觉得她这样解释合不合理?生:合理!师:是的。合理。 (转向该同学)我想请问,你这个解释,是从那个角度切入的?生 7:结构。师:很好。那如果从内容上看呢?生 7:(摇了摇头。 )师:那好!请坐。 (面向其他同学)谁能从内容的角度解释这个现象?生:(静默、摇头。 )师:来,咱们请咱班的学习委员来回答这个问题行不行?生:好!生 8:(学习

15、委员站起。 )老师,我不懂。师:不懂,别急!来,咱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行不行?生 8:(点头。)师:好,我请问你,作者在诗歌中用了这句诗,就代表什么?生 8:这句诗有作用。师:对了。很好。那么既然有作用,我们就得先了解这句话在说什么,对吧?生 8:是的。这句话说“静女从野外放牧的地方采摘了荑草,并把它赠送给我”。师:对了。那我想请问你,这句话中,最能表现静女身份的是哪一个字?生:牧师:这个字告诉我们什么?生 8:静女是一个牧女。师:应该说,很可能是个牧女,但她绝对是个生:女人!(大笑)师:没错!是个女人。大家想想,这首诗选自诗经邶风,风,指什么?生:民间歌谣。师:对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静女绝

16、对是个生 8:劳动者。师:对!很好!你看,很多读者只觉得静女美丽文雅、活泼可爱,大胆主动追求爱情的女子,可是,在“自牧归荑”四个字中,我们却读出了,在静女身上,还有着劳动人民勤劳质朴的本色。这样就使得静女这个人物形象更加地生:饱满!师:对!咱们在回过头看这首诗,我们说,诗歌是借助静女与“我”之间发生的事,借两人的人物形象来表现两人之间的爱情的。可是, 诗经,特别是“风” ,它是民间歌谣,它歌颂的爱情,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书生的爱情。你看,这书生之爱是,你唱歌来我作诗,你弹琴来我挥毫。这种书生之爱,确实文雅,但是,老师觉得少了些泥土的芳香。反观静女之爱,它是与劳动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因此,我想请问同学们,这首诗歌的主题是不是仅仅在表现爱情呢?生:不是!师:那应该是表现什么?生:表现劳动人民的生活。师:对!同学们,扎根于土地的人们,最质朴健康的爱情往往是和艰辛苦累的劳动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有爱的劳动是快乐的,有劳动的爱一定是最质朴的。静女之爱,让我们明白,千百年来,人世间有一种爱,如清水芙蓉,天然去雕饰,如牧野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