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_第1页
汕尾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_第2页
汕尾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_第3页
汕尾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_第4页
汕尾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汕尾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汕尾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年)(简本)汕尾市人民政府汕尾市人民政府二二九年十二月九年十二月汕尾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i目目 录录1 总则总则.11.1 规划目的 .11.2 规划依据 .11.3 规划范围与期限 .42 规划背景与形势规划背景与形势.52.1 市域土地利用现状 .52.2 现行规划实施评价结论 .52.3 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 .62.4 土地利用形势 .73 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83.1 指导思想 .83.2 规划原则 .84 土地利用战略与目标土地利用战略与目标.104.1 土地利用战略目标

2、 .104.3 土地利用主要控制指标 .115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125.1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25.2 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146 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建设用地空间管制.216.1 允许建设区 .216.2 有条件建设区 .216.3 禁止建设区 .226.4 限制建设区 .237 区域土地利用调控区域土地利用调控.247.1 区域空间发展战略 .247.2 统筹区域土地利用 .247.3 土地利用功能分区 .268 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318.1 城镇发展空间格局 .318.2 中心城区控制范围与规模 .318.3 中心城区用地布局

3、 .328.4 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349 土地利用重大工程土地利用重大工程.359.1 土地开发整理 .359.2 25以下园地、山坡地改造.359.3“三旧”改造.369.4 现代标准农田建设 .37汕尾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ii10 保障重点建设项目用地保障重点建设项目用地.3810.1 能源项目 .3810.2 交通项目 .3810.3 工业项目 .3810.4 水利项目 .3910.5 旅游项目 .3910.6 环卫及其他项目 .4011 土地利用生态环境建设土地利用生态环境建设.4111.1 构建良好的土地利用生态格局 .4111.2 加强生态环境整治

4、和污染防治 .4111.3 促进重大生态工程建设 .4212 规划方案环境影响评价规划方案环境影响评价.4512.1 市域环境与资源现状 .4512.2 规划方案环境影响定量分析 .4712.3 规划方案可能引致的环境影响 .5212.4 规划方案的环境协调度分析 .5912.5 不良环境影响的减缓措施 .5913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规划实施保障措施.6113.1 法律保障 .6113.2 经济保障 .6113.3 行政保障 .6213.4 技术保障 .6213.5 社会监督保障 .63附表附表.64汕尾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11 总则总则1.1 规划目的规划目的为深化落实

5、“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和国务院关于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以及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等重大决策,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提高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统筹城乡建设用地布局和优化区域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提高汕尾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用地保障能力和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开展汕尾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以下简称“本规划”)修编工作。1.2 规划依据规划依据规划修编主要依据国家和广东省有关政策法规以及汕尾市相关政策及行业规划等,具体如下:1.2.1 政策法规规范依据政策法规规范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 年 8 月 28

6、日修改通过后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1999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 年 12 月 26 日起施行);(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 年 9 月 1 日起施行);(5)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9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6)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7)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汕尾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2(8)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9)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

7、资源部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32 号);(10)关于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前期工作中“四查清、四对照”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5182 号);(11)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 号);(12)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76 号);(1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查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第 43 号);(14)广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条例(2009 年 3 月 1 日起施行);(15)关于印发的通知(粤国土资规保发2009198 号);(16)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

8、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1 号);(17)关于做好利用园地山坡地补充耕地有关工作的通知(粤国土资办公发2008106 号);(18)广东省市、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技术指引(试行);(19)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2009 年 10 月 1 日起施行);(20)广东省开发补充耕地项目管理办法(试行);(21)关于转发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试行)的通知(粤国土资规保发2009455号)。汕尾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31.2.2 相关规划依据相关规划依据(1)广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2)

9、广东省国土规划(2006-2020 年);(3)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2009-2020);(4)广东省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5)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6-2020);(6)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7)广东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8)广东省水环境功能区划;(9)汕尾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10)汕尾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 年)(11)汕尾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12)汕尾市公路网规划(2006-2030)(送审稿);(13)汕尾市公路水路交通十一五规划;(14)汕尾市林地保护利用总体规划(2001-2010);(15)

10、汕尾十一五电网规划;(16)汕尾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一五”规划;(17)汕尾市农业重点建设项目五年规划(2006-2010);(18)汕尾市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19)汕尾市饮用水源保护规划;(20)汕尾市环境保护规划(2008-2020 年)工作大纲;(21)汕尾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3-2015 年);(22)汕尾市林业“十一五”规划;(23)汕尾市海洋功能区划(2005-2015 年);(24)陆河县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年);汕尾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4(25)海丰县城市总体规划(1998-2020 年);(26)陆丰市城市总体规

11、划(2006-2020);(27)陆丰市域协调发展规划(2007-2020)。1.2.3 其他基础资料依据其他基础资料依据本规划以 2005 年全市土地变更调查成果作为土地利用规划基础数据,并按照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1 号)进行基数转换。其他基础数据包括历年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2004 年以来土地更新调查数据及土地开发整理等土地利用与管理的统计资料等;各部门提供的近年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各种统计数据,包括经济、人口、气象、地质、地貌、植被、水资源、水利工程、土壤普查、农业区划、粮食自给率等方面的资料。1.3 规划范围与期

12、限规划范围与期限本规划的范围是汕尾市行政辖区范围内的全部土地,包括汕尾市城区、海丰县、陆丰市、陆河县、红海湾经济开发区、星都经济开发区和华侨管理区,土地总面积为 4901.91 平方公里。本规划以 2005 年为基期,规划期限为 2006-2020 年,其中近期目标年是 2010 年,远期目标年是 2020 年。汕尾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52 规划背景与形势规划背景与形势2.1 市域土地利用现状市域土地利用现状根据土地利用规划基数1,汕尾市 2005 年土地总面积为 490191公顷,其中农用地 397470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81.08%,建设用地44804 公顷,

13、占土地总面积的 9.14%;未利用地 47917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9.78%。农用地中耕地面积 93172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19.01%;城乡建设用地面积 29881 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 66.69%,其中城镇工矿用地 12995 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为 16886 公顷;交通水利用地12084 公顷;其他建设用地面积 2839 公顷。2.2 现行规划现行规划2实施评价结论实施评价结论从现行规划实施情况来看,至 2005 年全市耕地保有量面积93172 公顷,基本农田面积 95880 公顷,按现行规划落实了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至 2005 年全市共新增建设用地 541

14、6 公顷,比现行规划用地指标少了 4890 公顷,其中:城乡建设用地比预期多 1007 公顷;交通水利用地比规划预期少 5897 公顷,全市实际建设占用耕地面积 904 公顷,比规划控制指标少 1762 公顷。现行规划的实施提高了规划用地的意识,实现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但现行规划建设用地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表现为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大大超出指标,而交通水利用地规模则远小于指标;规划实施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弹性措施,已不能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形势的发展需要。因此,本规划应充分分析论证,1规划基数是指依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指导意见的通知 (国土

15、资发200951 号) ,根据土地规划分类对 2005 年汕尾市土地利用变更数据进行转换,形成的规划基期年各类用地基础数据;2现行规划指汕尾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 年) ,该规划由汕尾市人民政府于 1997 年组织编制,以 1996 年为规划基期,以 2010 年为规划目标年,并于 2000 年 5 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复实施。汕尾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6加强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对土地需求预测的研究,在落实各项约束性指标的前提下,统筹安排各业、各区域用地,优化用地结构与布局,增加规划的科学性和弹性。2.3 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 (1)耕地

16、减少)耕地减少势头势头明明显显,耕地保,耕地保护护任任务务重重1996 年汕尾市耕地 106970 公顷,2005 年全市实有耕地 93172 公顷,耕地总计减少 13798 公顷,耕地减少的趋势很明显。全市耕地面积锐减的同时,人口却在不断增加,人地矛盾将进一步加剧。2005 年,全市人均耕地仅 0.44 亩,略高于广东省平均水平,但低于全国人均耕地(1.6 亩)水平,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 0.8 亩/人的人均耕地警戒线标准。随着人口增加、城市扩张、交通建设、工业发展等,汕尾市土地供求矛盾日益加剧,规划期间必须严格落实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严格保护耕地。( (2)建)建设设用地深度开用地深

17、度开发发不不够够, ,结结构不合理构不合理随着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城市(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加大,工业企业的发展,各类建设用地规模日益扩展,但深度开发利用不够,存在粗放利用的现象。基本上是“摊大饼”式的急剧外延扩张,主要是依靠征占城镇郊区质量较高的耕地及园地,而对城镇内部土地潜力的挖掘不够。按户籍人口数量计算,全市人均建设用地 142 平方米,已突破现行规划 2010 年人均建设用地 132 平方米的控制指标;随着城市(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镇),城市(镇)用地不断扩展,但是农村居民点用地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农村居民“一户多宅”的现象比较普遍;在工业发展

18、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通过“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办工业,工业的发展主要依靠工业用地规模的扩张,存在汕尾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7“征而不用”、 “圈而不开”、 “开而不发”的土地闲置和浪费现象。同时,建设用地的结构也有待进一步调整,尤其是城镇用地。目前,全市城镇用地中的道路广场用地、绿地和市政公用设施用地不足,表现为居民点用地规模偏大、工业用地布局凌乱、交通拥挤、公园绿地面积极少。城镇建设用地结构失调导致城市生活设施薄弱和环境质量下降等问题。( (3)交通运)交通运输输用地比重偏低用地比重偏低2005 年,汕尾市交通运输用地为 2328 公顷,仅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 0.4

19、7%,占全市建设用地面积的 5.20%。这主要是由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重视 gdp,重视工业等生产性建设,相对比较忽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导致交通基础设施用地比重偏低。2.4 土地利用形势土地利用形势规划期间,随着广东省促进粤东地区发展战略和粤东会议精神的进一步深化落实,以及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大决策的实施,全市将大力发展新兴工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石化、建筑材料等,巩固提升传统工业,发展承接大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工业,优先保障电力能源、交通、水利等重点基础设施项目用地,提升全市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水平,优化城乡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全市在加速工业化、城镇

20、化发展的同时,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突出、工业化及城镇化导致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等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步凸现出来。规划期间,土地利用形势将更为严峻。汕尾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83 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3.1 指导思想指导思想深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为依据,以“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为出发点,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坚持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相统一,推进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优化,协调汕尾市域内各县(区)土地利用关系,促进经济

21、社会与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3.2 规划原则规划原则规划编制遵循下列原则: ( (1) )严严格保格保护护耕地,控制非耕地,控制非农农建建设设占用耕地占用耕地本规划坚持保护农用地,特别是耕地,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积极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同时,正确处理好新形势下城市建设、经济发展与农地保护的关系,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进一步强化基本农田的保护和管理,推进耕地保护由单纯数量保护向数量、质量和生态全面管护的转变。( (2) )节约节约集集约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遵循“严控总量、盘活存量、用好增量、集约高效”的原则,充分利用闲置土地,挖掘低效用地,高效盘

22、活存量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集约利用水平。推进土地整理和复垦,改善生态建设,促进土地利用的有序化和集约化,保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强强化土地利用空化土地利用空间间管制,保障土地管制,保障土地资资源的可持源的可持续续利用利用通过明确区域空间开发管制范围,制定管制措施,协调城乡发展、资源综合利用、自然保护区及风景名胜区的保护与管理、历史文化遗汕尾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9产保护、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生态安全等之间的相互关系,建设自然生态和城市生态相交融的富有活力和持续发展的城乡协调发展格局。( (4) )优优化用地化用地结结构和布局,构和布局,统统筹安排各筹

23、安排各业业、各区域用地、各区域用地本规划在严格落实上级规划下达的各项约束性指标的前提下,充分研究国民经济各部门对土地的需求,以及全市土地资源状况、土地利用现状等,保障重点建设项目和民生工程用地,优化耕地、基本农田及各类建设用地等的结构与布局,统筹安排各行业、各区域用地,实现保护耕地与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的双重目标。( (5)公众参与同政府决策相)公众参与同政府决策相结结合合规划编制过程中广泛征求公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建立相关信息的交流和互动渠道,同时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听证或公示等手段,完善规划的决策机制和监督机制,做到规划“以人为本”、公正透明,以保证规划的可行性、适应性和高效性。( (6)

24、与相关部)与相关部门规门规划充分划充分衔衔接接协调协调规划用地规模及空间布局与各类相关规划协调衔接,尽量吸纳、协调发改、经贸、规划、建设、环保、交通、水利、农业、林业、海洋渔业等部门规划成果,减少矛盾和冲突,形成规划实施的合力,保障规划实施。汕尾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104 土地利用战略与目标土地利用战略与目标4.1 土地利用战略目标土地利用战略目标( (1)建)建设设人与自然和人与自然和谐谐的生的生态态空空间间建立汕尾市核心生态网络体系,形成市域内的耕地、园地、河湖、滩涂、草地、山林等构成的基本生态屏障。加强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构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生态林区等特殊生

25、态功能系统。保持河道、湖泊、湿地及滨水地带的自然形态,保障蓄水、泄洪通道通畅。布局环境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用地,提高防洪蓄洪能力,提高防污排污能力,推进环境综合整治,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空间。( (2)提升城市功能,构建城)提升城市功能,构建城乡协调发乡协调发展新格局展新格局积极实施“工业立市”、 “科教兴市”、 “外向带动”和“可持续发展”四大战略,加大力度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依据区域人口和产业迁移规律、城镇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建设用地适宜性,按照有利于发挥市级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有利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要求和城镇体系发展演化的一般规律,确定城镇体系空间布局及主要城镇用地的发展方向和空间形

26、态,提升中心城区的功能,统筹城市和乡村的发展,构建城乡协调发展新格局。( (3)保障基)保障基础设础设施和重点施和重点产业产业建建设设,提高土地,提高土地节约节约集集约约水平水平在严格控制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的前提下,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大决策。按照“积极主动服务,严格规范管理”的总体要求,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用地保障和服务。优先保障交通、水利、能源、环保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用地,通过“三旧”改造等方式,盘活存量建设用地,优化产业用地布局。严格按照国家或地区的产业政策、行业规划与用地标准等安排基础设施用地和产业用地新增规模,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汕

27、尾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114.3 土地利用主要控制指标土地利用主要控制指标4.3.1 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控制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控制指标指标2010 年汕尾市耕地保有量面积保持在 101005 公顷以上,到规划期末耕地保有量面积保持在 100821 公顷以上,规划期间,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保持在 87772 公顷以上,基本农田保护率为 87.06%。4.3.2 建设用地规模控制指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指标2010 年汕尾市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 48600 公顷以内,城乡用地规模控制在 32300 公顷以内,城镇工矿用地规模控制在 14700 公顷以内;2020年建设用

28、地总量控制在 55400 公顷以内,城乡用地规模控制在 36400 公顷以内,城镇工矿用地规模控制在 18900 公顷以内。4.3.3 建设占用耕地调控指标建设占用耕地调控指标2006-2010 年,全市非农建设占用农用地控制在 2425 公顷,其中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控制在 625 公顷以内。4.3.4 补充耕地补充耕地指标指标2006-2010 年,全市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补充耕地义务量为 625 公顷。2006-2010 年通过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不低于 625 公顷。汕尾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125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5.1 土地利用结

29、构调整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根据全市土地资源特点、土地利用现状和后备资源情况、规划期内各行业的用地需求科学合理地预测各类用地规模,对全市土地利用结构进行调整。总体来看,规划期内,全市建设用地的面积将有一定幅度的增加,农用地和未利用地规模有一定幅度减少。全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情况见附表 2。5.1.1 农用地结构调整农用地结构调整规划到 2010 年汕尾市农用地面积为 392754 公顷,2020 年为389193 公顷。农用地各地类结构中:至 2010 年,耕地为 101005 公顷,园地面积为 32197 公顷,林地面积为 233077 公顷,牧草地为 25 公顷,其他农用地为 26450 公顷;至

30、 2020 年,耕地为 100821 公顷,园地面积为32935 公顷,林地面积为 230555 公顷,牧草地面积为 20 公顷,其他农用地面积为 24862 公顷。5.1.2 建设用地结构调整建设用地结构调整规划期间随着人口的增加,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城镇用地、工矿用地、交通基础设施等建设用地的需求将越来越大。( (1)城)城乡乡建建设设用地用地随着全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经济的迅速发展,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使城市人口的增长加快,刺激城镇用地迅速增加;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幅度较小;其他独立建设用地随着红海湾经济开发区、海丰经济开发区、陆丰东海经济开发区、星都经济开发区、深圳(汕尾)

31、产业转移园等 5 个经省批准的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以及新湖产业转移园区、公平镇金鹏工业园、汕尾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13长埔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城东镇民营科技工业园、东海产业转移园、碣石工业园、山尾产业转移园等专业工业园的逐步落成,将显著增长。到 2010 年,城乡建设用地比 2005 年增加 2419 公顷,达到 32300公顷,其中:城市用地面积为 3222 公顷,建制镇用地面积为 6319 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为 17600 公顷,其他独立建设用地 5145 公顷,采矿用地 14 公顷。到 2020 年城乡建设用地比 2005 年增加 6519公顷,达到 36400

32、公顷,其中:城市用地面积为 3977 公顷,建制镇用地面积为 6983 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为 17500 公顷,其他独立建设用地 7927 公顷,采矿用地 13 公顷。( (2)交通水利用地)交通水利用地随着汕尾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交通设施等基础设施的要求将不断提高,规划期内全市将加快交通建设,至规划期末将建成与周边地区联系紧密的现代化、多层次、高效流畅的综合交通体系。同时,全市将修建灌区改造工程、河堤工程、小水电工程、机电排灌建设、乡镇供水工程等水利工程,水利设施用地也将有一定增加。规划至 2010 年和 2020 年交通水利用地面积将分别增加至 13113 公顷和 14260 公顷。

33、( (3)其他建)其他建设设用地用地规划期间,随着风景名胜设施用地的增加,其他建设用地也将有一定增加。到 2010 年和 2020 年其他建设用地面积分别为 3187 公顷和 4741 公顷。5.1.3 未利用地结构调整未利用地结构调整规划期间,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为缓解汕尾市日益突出的人地矛盾,除了提高土地投入强度和利用效益,汕尾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14提高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外,必须充分利用未利用地,实现土地利用率的进一步提高。随着未利用地的开发力度的逐步加大,未利用地面积会有所减少。到 2010 年未利用地面积为 48837 公顷,202

34、0 年为 45598 公顷,期末面积比 2005 年减少 2319 公顷。5.2 土地利用布局优化土地利用布局优化结构与布局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上一级规划下达的用地控制性指标规模有限的前提下,优化各类用地布局是保持规划科学性和弹性的重要手段。合理的用地布局对于发挥地区优势、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兼顾发展和保护均有着重要作用。本规划从全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特征分析出发,在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基础上,按照经济合理和因地制宜的原则,优化各类用地的空间布局,以下对主要地类的布局调整情况进行分析说明。5.2.1 耕地与基本农田布局耕地与基本农田布局( (1)耕地布局)耕地布局规划期间,拟

35、调出中心城镇周边部分耕地质量受到威胁的耕地。汕尾市城区耕地调出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东涌镇中心区、红草镇中心区、马宫镇中心区及其他部分规划重点建设项目区域。调出红海湾经济开发区近期城镇建设发展区域的耕地。调出海丰县的海城镇、附城镇、城东镇,陆丰市的东海镇、城东镇、陆河县河田镇及其他部分中心镇周边已不适宜做为耕地的部分用地。调出规划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范围内的耕地。调入区域主要为国家投资与省级投资土地整理项目区域和部分适宜耕作的荒草地、滩涂等土地开发区域。耕地布局调整的结果是:陆丰市和海丰县耕地分布最多,其次为汕尾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15陆河县,华侨管理区和星都经济开发区的耕地分布

36、最少。全市耕地沿主要库区、河流流域分布,中部平原地带的海丰县中南部及公平水库流域、陆丰市区西南部、东部及南部、汕尾市城区西北部的黄江下游流域耕地较为集中连片。( (2)基本)基本农农田布局田布局基本农田重点布局在平原河谷地段水利条件好、交通条件好、土质条件好的优质、高效的耕地区域。对全市各县(市、区)土地资源条件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及土地适宜性评价、各县(市、区)未来十五年的城市功能定位及经济发展趋势优化基本农田布局。规划期间,拟调出已落实布局的规划重点建设项目所占基本农田。调出汕尾市城区建设区周边部分耕地质量受到威胁的基本农田,调出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东涌镇中心区、红草镇中心区、

37、马宫镇中心区。调出红海湾经济开发区近期城镇建设发展区域的基本农田。调出海丰县的海城镇、附城镇、城东镇,陆丰的东海镇、城东镇、陆河河田镇及中心镇周边已不适宜做基本农田的地块。调出原划定的不适宜做基本农田的地块。将区域内优质耕地优先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以加强保护。规划期间,全市基本农田主要分布在螺河中下游的潭西镇、上英镇、西南镇等镇,公平水库周边的平东镇、公平镇、黄羌镇等区域,黄江流域的梅陇镇、鲘门镇、联安镇、陶河镇等区域,陆丰市东南部的博美镇、南塘镇、桥冲镇、湖东镇、内湖镇、甲西镇等区域。5.2.2 建设用地布局建设用地布局( (1)城)城乡乡建建设设用地布局用地布局城城镇镇用地布局用地布局从全市

38、城镇发展趋势来看,城镇用地主要分布在陆丰市,其汕尾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16次是海丰县和汕尾市城区,星都经济开发区分布最少。汕尾市城区是汕尾市人民政府和城区人民政府驻地,为全市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城市发展较迅速。汕尾市城区城市发展定位为建立在对本身自然与环境资源充分利用基础上的新型工业化地区和具有经济活力的外贸型工业城市,粤东滨海旅游度假胜地,充分发挥港口资源优势的广东省水产品和农副产品供应基地,规划期间城镇用地规模大幅增加。海丰县城镇化发展趋势良好。规划期间全县将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服装、食品、制鞋等行业,工业的快速发展将加快城镇化的步伐,促进商

39、业服务业的繁荣,城镇用地规模增加迅速。2005 年陆丰市总人口占汕尾市总人口的 50%,城镇人口占汕尾市城镇人口的 38.6%,城镇用地面积较大。陆丰市近年来加大了城镇建设的力度,城镇化水平得到一定的发展。相对于汕尾市城区和海丰县,陆丰市工业化、城镇化步伐较缓慢,但由于其城镇人口基数较大,规划期内陆丰市城镇用地仍然会因人口的增加而有较大幅度增加。汕尾市的其他县(区)如陆河县、红海湾经济开发区,特别是华侨管理区和星都经济开发区等由于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工业发展缓慢,农业发展相对占优势,而且区域面积不大,城镇用地增量相对较小。农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村居民点用地布局规划期间,陆丰市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最大

40、,其次是海丰县。陆河县的农村居民点规模也较大,星都经济开发区的农村居民点规模最小。农村居民点用地主要分散布局在主要交通沿线及耕地相对集中分布的区域。工工矿矿用地布局用地布局汕尾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17汕尾市工矿用地主要以其他独立建设用地为主,规划期间其他独立建设用地的布局将利用深汕高速公路和 324 国道交通优势,依托陆丰市市区、海丰县县城和沿线中心镇多年的发展基础,以民营科技园、产业转移工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载体,形成工业经济开发带。规划期内汕尾市各县(市、区)的其他独立建设用地规模都会有所增加,全市其他独立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汕尾市城区的东涌镇、红草镇,海丰县的

41、海城镇、城东镇、梅陇镇、附城镇、公平镇,陆丰市的东海镇、城东镇,陆河县的河田镇等区域。( (2)交通水利用地布局)交通水利用地布局规划期间交通运输用地主要沿主要交通干道及规划交通项目呈线状分布。交通运输用地主要分布在汕尾市城区、其次是海丰县、陆丰市,华侨管理区分布最少。水利设施用地主要分布在海丰县和陆丰市,沿主要水库、河流及沿海区域分布。规划期间,公路建设以汕尾市城区为中心,以高等级公路为主骨架,沟通广州、深圳、惠州、梅州、揭阳、汕头等市的运输通道,逐步纳入珠三角 2 小时经济消费圈;以干线公路为骨架,连接各县(市、区),辐射各乡镇,形成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齐全、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公路网

42、体系。规划期间,继续建设区域干线公路骨干体系,建设江西瑞金至汕尾高速公路、揭惠高速公路、海丰至高潭高速公路等,完善公路网络并新建部分干线公路,对相关的站场进行建设,建成运输组织管理系统,续建、改建、新建一批客(货)运站,基本适应公路运输枢纽适站量。港口用地主要集中在沿海各镇。初步形成以汕尾新港深水码头为龙头,大中小港口相配套的港口体系。重点建设汕尾新港,建设总规模:710 万吨级泊位 4 个,1-5 万吨泊位 3 个,25 万吨级海上油品单汕尾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18点系泊位 1 个,1 千至 5 千吨泊位 10 个。把汕尾港口建设成为以通用泊位为主,兼顾专业化要求,大

43、、中、小泊位相结合,疏运畅通、功能较齐全的港口群。铁路用地布局在厦深沿海铁路汕尾段沿线、龙川至汕尾铁路沿线。主要的水利建设工程有:8 项中型水库(箖投围、平龙、朝面山、朝阳、新坑、南告、宝楼、三溪水)除险加固工程,3 项县城(海丰县、陆丰市、陆河县)防洪工程以及红海湾防洪潮工程,2 座大型水闸(乌坎水闸、西闸)加固工程,9 项堤围(三甲、乌坎、螺河、盐埕尾、大湖南北堤、白沙湖提、黄江、红草马宫堤、东关联安围)达标加固工程,以及 6 项灌区(龙潭、螺河、梅陇、青年、红花地、富梅)改造工程等。5.2.3 生态用地布局生态用地布局汕尾市依山面海,生态环境资源丰富。自然保护区有海丰公平大湖自然保护区、

44、陆河南万红锥林自然保护区、陆河花鳗鲡自然保护区3 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汕尾市九龙湾海洋生态市级自然保护区,另外还有海丰黄羌学堂坑、海丰莲花山、陆丰碣石湾湿地、陆丰三溪水候鸟、陆丰陂洋沉香、陆河南万大鲵等县级自然保护区。海丰公平大湖省级自然保护区为由湿地、水文、水鸟等构成的复合湿地生态系统,涉及公平分区、大湖分区和关东联安围三个片区,被联合国湿地公约秘书处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陆河南万红椎林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红锥天然林、珍惜野生动植物及其生长环境。2007 年汕尾市生态公益林面积达 111309 公顷。根据汕尾市林业“十一五”规划,至 2010 年,全市生态公益林面积将达到 146667 公

45、顷。根据国家沿海防护林建设总体规划和广东省生态环境规划,海丰县、陆丰市、市城区、红海湾经济开发区及东海岸林场、湖东林场,纳入海防林建设重点区域。汕尾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195.2.4 旅游用地布局旅游用地布局汕尾市山海风光具备,历史文物古迹众多,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均十分丰富,以“海、山、泉、文化”为主线,形成区域旅游功能合理分工。规划期内旅游开发的总体布局为:一个中心,三大组团,五个重点旅游区。 ( (1) )“一个中心一个中心”汕尾市城区城市旅游接待中心:游客集散中心;游客服务中心;购物、体育、娱乐中心;旅游文化中心。( (2) )“三大三大组团组团”市区红海

46、湾海滨旅游组团;陆丰陆河文化旅游组团;海丰综合旅游组团。( (3) )“五个重点旅游区五个重点旅游区”市区城市游憩旅游区:本规划区分为东翼“三山一湖”(凤山、鼎盖山、屿仔山和品清湖)和银龙湾(含沙舌)组团,西翼金町湾组团。东翼形成凤山、屿仔岛、银龙湾(含沙舌)、滨海大道和环湖路景观区;西翼形成以沙滩浴场、滨海娱乐度假服务休闲区。红海湾海洋运动旅游区:本规划区包括遮浪半岛和田乾湖东海滨两部分。遮浪半岛以海上运动俱乐部基地为主进行配套建设,该区域内的灯塔岛辟为海景观光区;湖东海滨区作为远期开发项目。碣石玄武山金厢滩宗教海滨旅游区:本规划区包括碣石镇玄武山宗教文化旅游组团和金厢的观音岭海滨生态文化组

47、团。本区域以“神、海、沙、石”为代表,建成“粤东旅游黄金海岸”。赤坑咸水温泉度假旅游区:本规划区位于海丰县赤坑镇南涂山以南、长陇村以东、流冲河以西、吉示山以北区域。本区域以健身疗汕尾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20养为主体,建成温泉池区、泥浴区、养生文化中心和度假服务区等功能的旅游区。陆河绿色走廊生态旅游区:本规划区位于陆河县河田镇和南万镇境内,范围为河田南万公路的两侧地带。本区域拥有黄金坑温泉度假区、鹰嘴峰风景区、南天湖景观区和祠堂山山野公园(南万红椎林自然保护区),并以祠堂山山野公园和黄金坑温泉度假区为启动项目带动其他几个项目的开发,形成生态旅游区。 通过五个重点旅游景区的

48、开发建设,以及原有和在建的旅游景区(点)的配套完善,参照汕尾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3-2015 年)的“三大组团”方案,形成汕尾三大旅游区域布局。使汕尾市形成都市文化、滨海风光、宗教文化、农业生态、康体温泉和革命教育等多样化,多功能旅游城市。汕尾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216 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建设用地空间管制为了进一步协调生态保护与经济建设之间的矛盾,依据全市自然资源状况、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城镇、产业布局,以及不同地区开发现状、开发潜力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将全市行政辖区内土地划分为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和限制建设区,并明确各区域的空间管制规则。6.1 允许

49、建设区允许建设区允许建设区是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所包含的范围,是规划期内新增城镇、工矿、村镇建设用地规划选址的区域,也是规划确定的城乡建设用地指标落实到空间上的预期用地区。规划期末允许建设区规模为 41246 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 8.41%。本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集聚经济和人口条件较好,主要分布在汕尾市城区、陆丰市中心区、海丰县中心区、陆河县中心区、其他建制镇中心区以及农村居民点集中的区域。管制规则:(1)区内土地主导用途为城、镇、村或工矿建设发展空间,具体土地利用安排应与依法批准的相关规划相协调。(2)区内新增城乡建设用地受规划指标和年度计划指标约束,应统筹增量与存量用地,促进土地

50、节约集约利用。(3)允许建设区边界(规模边界)的调整,须报规划审批机关同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查批准。6.2 有条件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是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之外、扩展边界以内的区域。在不突破规划建设用地规模控制指标的前提下,区内土地可以用汕尾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22于规划建设用地区的布局调整。规划期间,划定有条件建设区规模1566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0.32%,主要分布在汕尾市城区、海丰县海城镇、陆丰市东海镇等区域。管制规则:(1)区内土地符合规定的,可依程序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同时相应核减允许建设区用地规模。(2)规划实施过程中,在允许建设区面积不改变

51、的前提下,其空间布局形态可依程序进行调整,但不得突破建设用地扩展边界。(3)区内村庄应限制新增规模,鼓励更新改造,逐步与城市功能相协调。(4)规划期内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原则上不得调整。如需调整按规划修改处理,严格论证,报规划审批机关批准。6.3 禁止建设区禁止建设区禁止建设区是具有重要资源、生态、环境、历史文化价值,必须禁止各类建设开发的区域。全市禁止建设区规模约为 16486 公顷,约占全市总面积的 3.36%, ,主要包括陆河南万红椎林、海丰公平大湖、陆河花鳗鲡 3 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汕尾市九龙湾海洋生态市级自然保护区,海丰黄羌学堂坑、海丰莲花山、陆丰碣石湾湿地、陆丰三溪水候鸟、陆丰陂洋沉香

52、、陆河南万大鲵等 6 个县级自然保护区,以及公平水库、青年水库、红花地水库、漯河、龙潭水库、龙津河拦河坝等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管制规则:(1)区内土地主导用途为生态与环境保护空间,严格禁止与主导功能不相符的各项建设。(2)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汕尾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23规划期内禁止建设用地边界不得调整。6.4 限制建设区限制建设区限制建设区是除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之外的其他区域。具体为通常所说的耕地、园地、牧草地、除自然保护核心区外的林地、其他农用地、未利用地以及除水源保护区外的河流湖泊水面等。规划期间全市限制建设区规模约为 430893 公顷,占全市土

53、地总面积的 87.90%。管制规则:(1)区内土地主导用途为农业生产和农村居民点,是开展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和基本农田建设的主要区域。区中可以细分为农业用地区、村庄工矿限制发展区、村庄工矿整理区等。(2)区内禁止城、镇、中心村建设,区内村庄应限制新增规模,鼓励更新改造,逐步与城市功能相协调。(3)合理布局线型基础设施和独立建设项目用地,对于已布局线路走向,在项目清单名录中,已预留用地规模的,未来布局需局部调整的视为符合规划。(4)严格限制在限制建设区内安排建设用地。交通、能源、水利、军事、国家安全、矿山和其他因生态环境保护要求需要单独选址且属于限制建设区用地项目目录范围的,可在限制建设区内安排建设

54、用地。汕尾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247 区域土地利用调控区域土地利用调控7.1 区域空间发展战略区域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期间,汕尾市实施“西靠、东联、北拓、南优”的空间发展战略。“西靠”,主动融入大珠三角地区(包括香港、澳门、珠三角地区),依靠珠三角地区,发挥比较优势,抓住机遇积极主动承接辐射带动,以错位发展加快工业化。“东联”,加强与汕头、揭阳、潮州等市的联系协作,优势互补,发展以潮汕文化为特色的商贸业,实施市场对接。“北拓”,汕尾市域内,实行以功能分类的“组团模式”扩张,通过市区和县城、镇的组团发展,加快城乡连接。一是在市区北部建设规模较大工业园区,市区的工业向北转移,待

55、以后进一步发展,通过城郊型农业过渡,将陆丰市的东海镇和海丰的海城镇与市区融为一体;二是加快北部山区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市域外,重视与梅州、河源的交流,充分利用京九铁路线的物流、信息流、技术流、人才流。“南优”,优化海洋产业;优化岸线经济,发展港口和临港工业;优化滨海旅游环境,大力发展滨海旅游。7.2 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统筹区域土地利用根据汕尾市不同地区的城镇建设水平、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以及土地利用现状的差异,结合土地利用综合分区原则,将全区划分成三个区:即农林生态涵养区、农业重点发展区和城镇经济建设区。7.2.1 农林生态涵养区农林生态涵养区本区域包括海丰县的平东镇、黄羌镇、赤石镇,

56、陆河县全县,陆丰市的八万镇、陂洋镇、西南镇、大汕尾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25安镇等。区内 80%为山地,土壤类型以红壤和赤红壤为主,适宜种植水果、茶叶等。规划期间,依据本区域山地资源丰富,宜林、宜牧等优势,应侧重发展本地资源的开发加工和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工农一体化;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经营,加强水果、茶叶的基地化建设,充分利用山坡地扩种水果、茶叶等。发展小水电和农副产品加工,改善交通条件,拓展市场,提高综合经济效益;发展速生丰产林和阔叶混交林、水源林,建立林木生产基地。7.2.2 农业重点发展区农业重点发展区本区域包括海丰县的小漠镇、鹅埠镇、鲘门镇、梅陇镇、联安

57、镇、公平镇、大湖镇、赤坑镇、陶河镇和可塘镇,陆丰市的内湖镇、铜锣湖农场、潭西镇、河西镇、东海镇、城东镇、上英镇、金厢镇、桥冲镇、博美镇、碣石镇、南塘镇、湖东镇、甲西镇等和华侨管理区、星都经济开发区。该区域以平原、丘陵为主,耕地占全市耕地面积的 60%以上,交通方便,是农业经济比较活跃的地区。本区域水利条件较好,灌溉渠道和河流纵横交错,平原宽广,滩涂连片,水域辽阔,适宜种植业和养殖业,发展渔业得天独厚。规划期间,本区域应充分利用交通便利和资源优势,增强农业发展的后劲,要形成具有规模效益的粮食、水产养殖、名优特水果、蔬菜等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城郊型副食品基地。7.2.3 城镇经济建设区城镇经济

58、建设区本区域位于汕尾市南部,包括汕尾市城区的香洲街道、凤山街道、新港街道、东涌镇、红草镇、马宫街道、捷胜镇,红海湾经济开发区,海丰县的海城镇、城东镇、附城镇等。本区主要以城镇建设和工业发展为主,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市的 55%以上,为拉动全市经济发展的主汕尾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26要区域。规划期间,力争提高本区域的城镇经济辐射能力,使本区域继续成为带动全市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本区域应利用地区优势,以电厂、港口为龙头,加快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建立起多种企业群体集结的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强工业产业建设,形成电子信息等能带动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要继续加强港口、铁路、

59、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要以港口为依托,外贸为导向,轻工业为重点,海陆丰及其周围城市为腹地,大力促进贸、工、渔综合发展。7.3 土地土地利用功能分区利用功能分区为了加强土地的科学管理,提高用地效益,根据汕尾市土地利用和管制目标的差异将全市土地利用划分为城镇村发展区、基本农田集中区、独立工矿区、一般农业发展区、林业发展区、自然和人文景观保护区及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等 7 个功能区。7.3.1 城镇村发展区城镇村发展区城镇村发展区,是为城镇(城市和建制镇,含各类开发区和园区)和农村居民点(村庄和集镇)建设需要划定的土地用途区。本区划定面积 28458 公顷,约占汕尾市土地总面积的 5.81%,主要

60、分布在汕尾市城区、陆丰市和海丰县。管制规则:(1)土地利用以城镇村功能为主导用途,是非农产业和人口高度集聚的区域,区内各行政辖区的城镇村建设用地原则上不得超过规划确定的城镇村用地指标。(2)严格按照城镇村建设规划布局用地,合理配置城镇村的各功能用地。(3)优先保障城镇村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居住配套等功能用地,汕尾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27节约集约用地,新增的城镇村建设用地充分利用现有存量土地或闲置地,避免或减少建设占用耕地。(4)加大环境整治力度,保护城镇村生态环境,发展城镇村建设的同时须重视并实施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7.3.2 基本农田集中区基本农田集中区基本农田集中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