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试题 (2)_第1页
高二语文试题 (2)_第2页
高二语文试题 (2)_第3页
高二语文试题 (2)_第4页
高二语文试题 (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古代社会长期以来是礼法结合、德主刑辅的社会,中国古代的刑这一概念兼有法与罚两种含义。秦王朝的“严刑峻法”使秦朝迅速灭亡,也使汉朝面临危机。此时,董仲舒适应历史需要,以孔孟思想为基础,吸收诸家学说,创造了一个新的儒家理论体系。在法律方面,他提出“德主刑辅”的主张,用“软硬两手”代替“专制刑治”。据此,董仲舒认为,官吏应该“据法听讼”和“依法刑人”,但他更侧重倡导“据义行法”和“春秋决狱”。“春秋决狱”亦称“经义决狱”,其特点是司法者不是引用正式的法律条文断罪

2、,而是凭借儒家经典中的微言大义来判案;被引用的儒家经典包括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等,尤其是孔子所辑的春秋最为常用,故名“春秋决狱”。“春秋决狱”对中国古代法律文化发展的最大贡献主要表现在它促进了法律儒家化的“礼法融合”,其表现为法律使用上的礼法融合和审判方法上的礼法融合。“春秋决狱”在法律使用上改变了以往依照客观情况“一刀切”的司法方式,采取根据不同案件情形区别对待的方式,在审判方法上改变了秦以来客观主义审判方法,开始特别重视对行为人主观心理动机因素的衡量。当法律与“春秋决狱”发生矛盾时,官吏们往往舍法律而取经义,并最终将经义法律化,即以礼入法。但“春秋决狱”也有其弊端,即加大了司法的随意性。“

3、春秋决狱”之后,“引经注律”的活动不断发展,唐朝统治者在法律中渗透了大量的礼教的精神内容,即唐代不少的法律是根据礼义制定的,特别是唐律疏议,作为古代法典的代表,它是我国古代文献中将法和礼的关系体现得最为完整而又较早的典型之作。它不仅是以经立法的结晶,也是整个法律儒家化的浓缩和再现。至此,法律已然完全伦理化。 清末的法律改革,实际上是清政府假借变法之名,而行修律之实。为此,以沈家本为代表的法理派,把原有的“一准乎礼”的立法原则向“一准于法”的立法原则改变,修改了很多涉及伦理道德的规则。他们的主张是,法律是国家的制裁,而道德是内在的制裁,因此道德的事情不能规定在法律中。但他们并非完全不考虑道德因素

4、,只是将道德与法律分开。与此相反,礼教派主张礼是刑法之本,伦理纲常应该是立法的指导思想、立法原则,如果失掉这个根本,刑法则失掉了固有的社会基础。“礼法之争”使得清末的修律采用了西方的法典体例和立法技术,确立了罪刑法定原则,贯彻刑罚人道主义,划清了法律和道德的界限,也使中国传统的礼刑关系到此发生了突变。尽管立法的指导思想不能脱离中国的传统文化,仍然把伦纪纲常礼教放在首位,但法律已经以独立的身份出现,表现出很强的法律自身独立的价值理念。(摘编自李玮中国古代社会的“礼”“法”考证)1下列表述,不能体现“礼法结合”思想的一项是 A鉴于秦朝迅速灭亡的历史事实,董仲舒适应历史的需要,提出“德主刑辅”的主张

5、,并且认为官吏依法断案刑罚的同时,更应该“据义行法”和“春秋决狱”。 B董仲舒为了使社会的法制建设适应历史需要,认为官吏断案应“据法听讼”和“依法刑人”,不否认法律条文在断案中的作用。 C董仲舒提出的法律主张其实是用“软硬两手”代替“专制刑治”,凭借儒家经典中的微言大义来判案的“春秋决狱”就出自这一思想。 D“春秋决狱”更注重礼的作用,它促进了法律儒家化的“礼法融合”,对中国古代法律文化发展有着很大的贡献。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由于司法者引用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等儒家经典判案,而春秋最为常用,所以有了“春秋决狱”这一称法。 B“春秋决狱”所表现出的审判方法上的礼法融合,改变了秦

6、以来客观主义的审判方法,开始特别重视对行为人主观心理动机因素的衡量。 C当法律与“春秋决狱”发生矛盾时,官吏们往往舍法律而取经义,并最终将经义法律化,即以礼入法,他们的做法使“引经注律”的活动发展起来。 D唐朝统治者在法律中渗透了大量礼教的精神内容,不少法律是依礼义而定的,唐律疏议就是法律伦理化的代表。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处理案件时,“春秋决狱”改变了以往依照客观情况“一刀切”的司法方式,对不同案件区别对待,体现了法律使用上的“礼法融合”。 B作为古代法典代表的唐律疏议是我国较早的法礼关系体现得最为完整的典型之作,是以经立法的结晶,是法律儒家化的浓缩和再现。 C以

7、沈家本为代表的法理派,主张将道德与法律分开,认为法律是国家的制裁,而道德是内在的制裁,道德的事情不能规定在法律中。 D清末“礼法之争”的结果,使中国传统的礼刑关系发生了突变,法律已经以独立的身份出现,这有利于社会的法制建设。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唐休璟,京兆始平人也。少以明经擢第。调露中,单于突厥背叛,都督周道务遣休璟将兵击破之于独护山,斩获甚众,超拜丰州司马。 永淳中,突厥围丰州,都督崔智辩战殁。朝议欲罢丰州,徙百姓于灵、夏,休璟以为不可,上书曰:“丰州控河遏贼,实为襟带,自秦、汉已来,列为郡县,田畴良美,尤宜耕牧。

8、隋季丧乱,不能坚守,乃迁徙百姓就宁、庆二州,致使戎羯交侵。贞观之末,始募人以实之,西北一隅,方得宁谧。今若废弃,则河傍之地复为贼有,灵、夏等州人不安业,非国家之利也。”朝廷从其言,丰州复存。久视元年秋,吐蕃大将麹莽布支率骑数万寇凉州,入自洪源谷,将围昌松县。休璟以数千人往击之,临阵登高,望见贼衣甲鲜盛,谓麾下曰:“自钦陵死赞婆降麹莽布支新知贼兵欲曜威武故其国中贵臣酋豪子弟皆从之人马虽精不习军事吾为诸君取之”乃被甲先登,与贼六战六克,大破之。是后休璟入朝,吐蕃亦遣使来请和,因宴屡觇休璟。则天问其故,对曰:“往岁洪源战时,此将军雄猛无比,杀臣将士甚众,故欲识之。”则天大加叹异。 休璟尤谙练边事,自

9、碣石西逾四镇,绵亘万里,山川要害,皆能记之。长安中,西突厥乌质勒与诸蕃不和,举兵相持,安西道绝,表奏相继。则天令休璟与宰相商度事势,俄顷间草奏,便遣施行。后十余日,安西诸州表请兵马应接,程期一如休璟所画。则天谓休璟曰:“恨用卿晚。”又谓魏元忠及杨再思等曰:“休璟谙练边事,卿等十不当一也。”寻转太子右庶子,依旧知政事。景龙二年,致仕于家,年力虽衰,进取弥锐。时尚宫贺娄氏颇关预国政,凭附者皆得宠荣,休璟乃为其子娶贺娄氏养女为妻,因以自达。休璟年逾八十,而不知止足,依托求进,为时所讥。         

10、0;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四十三)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

11、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斩获甚众,超拜丰州司马           超:破格B. 吐蕃大将麹莽布支率骑数万寇凉州    寇:侵犯C. 因宴屡觇休璟 觇:拜见D. 恨用卿晚 恨:遗憾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自钦陵死/赞婆降/麹莽布支新知贼兵/欲曜威武/故其国中贵臣酋豪子弟皆从之/人马虽精/不习军事/吾为诸君取之/        B.自钦陵死/赞婆降/麹莽布支新知/贼兵欲曜威

12、武/故其国中贵臣酋豪子弟皆从之/人马虽精/不习军事/吾为诸君取之/         C.自钦陵死/赞婆降麹莽布支/新知贼兵欲曜威武/故其国中贵臣酋豪子弟皆从之/人马虽精/不习军事/吾为诸君取之/         D.自钦陵死/赞婆降麹莽布支/新知贼兵欲曜威武故/其国中贵臣酋豪子弟皆从之/人马虽精/不习军事/吾为诸君取之/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唐休璟文武双全,深受朝廷重用。唐休璟本是一个通晓经学的文士,凭“明

13、经”入仕,但在他为官的生涯中却累战沙场,屡建战功,皇帝很器重他。B. 唐休璟尤其熟悉边疆防守事务。西突厥乌质勒与诸蕃不和,阻断了到安西的通道,武则天要他和宰相商量对策,他在很短时间内匆忙地写出了奏章。C. 唐休璟英勇善战,身先士卒。身为主帅的唐休璟在面对精兵强敌的情况下,主动出击,临阵冲杀在前,最终获得胜利,威震吐蕃。D. 唐休璟在晚年非常贪恋权位。他年已八十却仍不知足,还想做官,为加官晋级,还为儿子娶显贵人家的养女为妻,结果受到世人讥笑,声誉不佳。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 (1)隋季丧乱,不能坚守,乃迁徙百姓就宁、庆二州,致使戎羯交侵。译文: (2)景龙二年,致仕于家,

14、年力虽衰,进取弥锐。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临江仙夜登小阁,记洛中旧游 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注】北宋灭亡后,陈与义退居浙江湖州,这首词追忆了北宋徽宗政和年间和友人在洛中相聚的情景。8上阕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                

15、                                                  

16、           9作者在下阕中围绕一个“闲”字,抒发了哪些感慨?请简要分析。(6分)                                  &

17、#160;                                                  

18、                                                  

19、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8分) (1)望岳中能够表现杜甫豪迈的志向,远大的抱负的两句是“ , 。” (2)醉翁亭记中表现琅琊山一日之间景物变化的句子是“ , ”。 (3)在永遇乐一词中,辛弃疾用“ : , ?” 表达了要北伐抗敌的迫切愿望和报国无路的悲痛、愤慨。 (4)韩愈在师说中论述教师职能的句子是“ , 。”乙 选考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

20、)题。(25分) 别难过,妈妈 (加拿大)莫卡拉汉下班时间就要到了,阿尔弗雷多希金斯穿上外套正准备回家,刚出门就撞上老板卡尔先生。他上下打量阿尔弗雷多几眼,用极低的声调说:“我想你最好还是把兜里的东西留下再走。”他开始有些慌乱,但随即惊讶地说:“东西?什么东西?我不明白您在说些什么。”“一个粉盒,一支口红,还有要我说得更清楚些吗?”卡尔先生冷冷地说。阿尔弗雷多在卡尔先生冷峻的目光注视下,不知所措,根本不敢正视老板。又过了一会儿,他把手伸进口袋,交出了东西。“我知道你这样干已经很久了。我不喜欢警察,但我要叫警察。不过在此之前我想打电话给你的父亲,告诉他我要把他的宝贝儿子送进监狱。”卡尔先生说着,

21、向电话走去,脸上的笑容古怪极了。阿尔弗雷多知道爸爸上夜班,但妈妈一定在家。他想象着待会儿的情景:妈妈迫不及待地闯进门来,怒气冲冲,眼里噙着泪花;他想上前解释,可她一把推开了他。噢,那太难堪了!尽管如此,他还是盼着妈妈快来,好在卡尔先生叫警察之前把他接回去。终于,有人敲门了,卡尔先生开了门。“请进,您是希金斯太太吧?”他脸上毫无表情。“我是希金斯太太,阿尔弗雷多的母亲。”希金斯太太大方地做着自我介绍,笑容可掬地和卡尔先生握手。见此情景,卡尔先生一下子怔住了,他怎么也没想到她会那样从容不迫,落落大方。“阿尔弗雷多遇到麻烦了,是吗?”她很从容地问。“是的,太太。您儿子从我店里偷东西。不过都是些牙膏、

22、口红之类的小玩意儿。”“你干吗要干这种事?”她以略带伤感的口吻问儿子,并平静地看着他。“我需要钱,妈妈。”“钱?你要钱有什么用?跟坏孩子学坏吗?”希金斯太太在阿尔弗雷多肩上轻轻拍了拍,就像她非常理解他那样,然后说:“要是你愿意听我一句话的话”语气坚定,但忽然又停住了,她把头转到了一边,好像不该再往下说了。“您打算怎么处理这件事呢,卡尔先生?”希金斯太太转过身来,依然笑容可掬地望着卡尔先生。“我?我本想叫警察,那才是我该做的。”“我本来无权过问您如何处理这件事,不过我总觉得对于一个男孩来说,有时候给他点忠告比惩罚更有必要。”在阿尔弗雷多眼里,今晚妈妈好像完全是个陌生人。瞧,她笑得那么自然,神情那

23、么和蔼可亲。“我不知道您是否介意让我把他带回去,”她补充道,“像他这么大的孩子,有头脑的没几个。”卡尔先生原以为希金斯太太会被吓得六神无主,一边流着泪,一边为她儿子求情,然而,事实却与此完全相反。她的沉着反倒使他自己感到很内疚。“当然可以,”他说,“我不想太不近情理。告诉您儿子别再上这儿来了,至于今晚的事嘛就让它过去吧。您看这样行吗,希金斯太太?”他们的手紧紧握在一起,就像交情深厚的老朋友一样。走出杂货铺,希金斯太太迈着大步,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前方,俩人都默默无语。过了一会儿,阿尔弗雷多终于忍不住开口了,“感谢上帝,结果是这样!”“求你安静一会儿,别说话。阿尔弗雷多。”到了家。希金斯太太脱了外套

24、,看也不看儿子一眼。“你不是好孩子,阿尔弗雷多,你为什么总是没完没了地闯祸呢?上帝饶恕他吧!你还傻愣着干什么?快睡去吧。今晚的事别告诉你爸爸。”说完她进了厨房。“妈妈太伟大了!”阿尔弗雷多自言自语道。他觉得应该立即去对她说她有多么了不起。他走向厨房,妈妈正在喝茶。但那情景,让他大吃一惊。妈妈失魂落魄地坐在那儿,神态糟糕透了,根本不是杂货铺里那个沉着冷静的妈妈。她颤抖地端起茶杯,茶溅到了桌上;嘴唇紧张地抿着,似乎一下子老了许多。阿尔弗雷多站在那里默默地看着,一声也不吭。他突然有股想哭的冲动。从那双颤巍巍的手上,那一条条刻在她脸上的皱纹里,他仿佛看到了妈妈内心所有的痛苦。他忽然意识到自己长大了。今

25、晚,阿尔弗雷多第一次认识了妈妈。(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希金斯太太不让阿尔弗雷多告诉爸爸发生的一切,可能是不想让阿尔弗雷多的爸爸因儿子不断闯祸而 痛苦。 B富有变化美是这篇小说的突出特点,不同场景之下人物的心理、言行皆有不同,而小说的主题也就蕴 含在这前后的比照中,耐人寻味。 C卡尔先生知道阿尔弗雷多干偷盗的勾当已经很久了,但他并没有早一点提醒、阻止他,这种等待他人多 行不义之后再给予严惩的做法是十分阴险卑鄙的。 D阿尔弗雷多是小说中具有线索作用的人物,小说的情节是由他的偷窃行为引起的,卡尔先生和妈妈的言 行也是通过他的观察和感受来描写的。 E小说结尾几段

26、通过对母亲喝茶的情景和阿尔弗雷多心理活动的描写,含蓄地表现了唯有母亲心如刀绞般 的疼痛,才能唤醒误入迷途的孩子这一主题。(2)简要概括卡尔先生见到希金斯太太后的心理变化过程,并指出这样写的主要作用。(6分) 答: (3)小说中的希金斯太太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答: (4)小说题目是“别难过,妈妈”,也有版本将其译为“另一个妈妈”,你认为哪一个更合适?请结合文本, 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管窥李政道 卞毓方 如果只举一个细节?理发。先请喜剧大师卓别林出场。一次,他来到一个偏远的小镇,想到要

27、理发,当地只有两位理发师,各自开了一家理发铺,第一家,房小,椅旧,地上撒满头发渣,理发师的发型尤其难以恭维,看上去像个麻雀窝,邋里邋遢。第二家,房大,椅新,地面非常洁净,理发师的发型,更是端庄整齐,一丝不乱。你猜,卓别林会在哪一家理发?第二家。不,错了,他选择第一家。为什么?卓别林认为,小镇只有两个理发师,他们的头发一定是相互帮着理,第二个理发师的漂亮发型,反映的是第一个理发师的高超水平。卓别林根据的是常识,他的判断被证明是正确的。假如他碰到李政道我是说,假如第二个理发师的习性像李政道,他就要傻眼了。此话怎讲?李政道有一个特殊的习惯,理发不用他人代劳,总是自己一手包办。当真?当真。从来如此?从

28、来如此。难以想象,是吧。李政道说:“其实很简单,只要有两只手、一把剪刀,就可以完成。困难在于脑后的部分,要用一手的食指和中指夹住头发这相当于梳子和尺子,再用一手握住剪刀操作。”熟能生巧。在早先,多半出于贫穷,及至现在,习惯就成了自然。堂堂诺贝尔奖金得主,终生坚持自己给自己理发,我相信,在这世界上是独一份。 如果只举一位恩师?吴大猷。相信这是很多人的答案。1945年春天,太阳旗还没有在神州大地倒下,日寇困兽犹斗,铤而走险,贵阳告急,内迁到那儿的浙大濒于瘫痪,该校物理系一年级学生、19岁的李政道转而投奔昆明西南联大,经吴大猷帮忙,插班读物理系二年级,一年后,又是经吴大猷的破格举荐,被保送

29、到美国深造。而我的答案却是束星北。李政道进浙大,本来选择的是电机系,是束星北发现了他的数理天才,建议他改读物理系。因是之故,1972年,李政道赴美后首次重返故国,写信给束星北,说:“先生当年的教导,历历在念,而我的物理基础都是在浙大一年所建,此后的成就,归源都是受先生之益。”如果只举一篇文章?2005年在“爱因斯坦年”纪念大会上的讲演。李政道说:“我们的地球在太阳系是一个不大的行星,我们的太阳在整个银河星云系4000亿颗恒星中也好像是不怎么出奇的星,我们整个银河星云系在整个宇宙中也是非常渺小的。可是,因为爱因斯坦在我们小小的地球上生活过,我们这颗蓝色的地球就比宇宙的其他部分有特色、有智慧、有人

30、的道德。”纪念爱因斯坦的文章何止千万,笔者认为,这一篇最令人感到慰藉,感到温暖。如果只举一件礼品?手稿。1956年夏,李政道在美国布鲁克海文实验室做访问学者,那时,他正埋头研究宇称不守恒的问题,为此而做了大量的演算。演算的过程,也就是草稿,统统扔进了废纸篓。实验室有位有心人,他将李政道扔弃的草稿一一捡起来,保管好。1957年,李政道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此君就将他保存的李政道手稿赠给了美国物理学会,其中有一张,后来被采用为今日物理杂志的封面。2006年6月,李政道把今日物理封面采用的那份手稿的复印件,以及他近期有关中微子研究的手稿,也是复印件,镶在了镜框里,郑重送给温家宝总理。这大概是温总理收

31、到的最宝贵的礼物之一了。事后,他对别人说,这两份手稿,“代表着一位物理学家一生奋斗不息的精神。不管是从事理论物理,还是从事实验物理,没有这种甘于寂寞、无私奉献的精神成不了才。”如果只举一句名言?“一个人想做点事业,非得走自己的路。要开创新路子,最关键的是你会不会自己提出问题,能正确地提出问题就是迈开了创新的第一步。” (1)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这是一篇简述性传记文,文章通过写李政道“自己给自己理发”“恩师举荐”“不寻常的讲演”“赠 手稿”等内容,展示出一位多才多艺的科技工作者的形象。 B李政道在“爱因斯坦年”纪念大会上的讲演显示李政道

32、不仅是一位严谨的科学家,也是一位充满温情、 极具感染力的演说家。C文章写李政道“赠手稿”,不仅表现了他对温家宝总理的敬重,更表达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热爱和期望之情。  D文章结尾处的“名言”,既是李政道走向成功的经验之谈,同时也是对科学工作者的要求,该句在结构上起着画龙点睛、卒章显志的作用。E本文形式新颖,构思独特,文章没有停留在人物事迹的简单叙述上,而是通过场景描绘的方式,勾勒一位科学巨匠独特而动人的形象。(2)文章开头部分作者为什么要写卓别林理发的故事,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6分)答: (3)联系全文,概括李政道作为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在他身上所体现的精神品质。(6分)答: (4)很多人认为,在李政道成长过程中,他恩师吴大猷起了重要作用,但作者认为束星北才是李政道一生成就的归源。请结合文章有关内容谈谈你的看法。(8分)答: 第卷 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18分)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多年来,他在自己的学术领域 ,艰苦奋斗,终于取得了重大成果。 这家企业的领导为了带领大家走出困境,真可谓 ,煞费苦心。 一些不法分子 地设置网络陷阱,骗取网上购物者的钱财。 A殚精竭虑 处心积虑 苦心孤诣 B殚精竭虑 苦心孤诣 处心积虑 C苦心孤诣 处心积虑 殚精竭虑 D苦心孤诣 殚精竭虑 处心积虑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