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升级背景下化工类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究_第1页
产业结构升级背景下化工类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究_第2页
产业结构升级背景下化工类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究_第3页
产业结构升级背景下化工类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究_第4页
产业结构升级背景下化工类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产业结构升级背景下化工类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究摘要产业结构的升级导致区域经济的人才需求结 构有重大变化。文章对化工类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重新定 位,研究整体构建“大专业、多方向、分层次”人才培养模 式,并从大专业的构建、职业方向的打造、分流机制的建立 和课程体系的构建等方面进行研究。目的是使新培养模式具 有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专业定位更适合 现代化工企业的需求,兼顾人才培养的就业导向和个性化发 展,并有利于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和产学结合。关键词产业升级人才培养模式化工类高职作者简介潘勇(1976- ),男,安徽安庆人,南京化 工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工程系,讲师,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 含

2、能材料的结构与性能、高职教育;许宁(1961-),男, 江苏南京人,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工程系主任,教授, 研究方向为化工产品开发、高职教育。(江苏南京210048)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 项目“江苏产业结构升级下化工类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 新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0sjb880017) 中图分类号1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004-3985 (2014) 02-0110-022009年,江苏省出台了优先发展产业一一重点产业链 认定目录,强调优化产业布局,优先发展重点产业链,加 快淘汰落后产能。此次产业调整对象中涉及化工类的有石化 产业、

3、新能源产业和纺织工业等,随着一些化工类重点产业 链的技术升级和高新技术项目的投产,区域经济对化工类高 职人才的需求在类型、数量和能力层次方面有较大调整。为 此,我们对化工类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系统研究,构建适 应产业结构升级的'大专业、多方向、分层次”人才培养模 式。一、“大专业、多方向、分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构 建1化工类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通过对区域经 济中化工类髙职人才的需求类型和能力层次调查以及往届 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我们发现,产业结构升级后,化工企业 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高级技工相当缺乏,尤其是高级技师 和技师更是严重缺乏。当前化工类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 养面向化

4、工生产一线操作的高技能人才,对应的职业资格等 级是化工操作中级工,已经不能满足化工企业的实际需求。 同时,产业结构升级后,大中型化工企业生产的产品种类增 多,许多企业是同时生产无机类、有机类和精细类产品,即 使生产同一种产品也会涉及多种专业方向,这使得化工企业 的一线操作工需具备跨岗位甚至跨职业的工作能力,专业基 础知识扎实、专业能力较强的毕业生更适合企业需求。因此, 化工类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为:面向现代化工企业生产操作一 线,专业基础较宽、技术应用能力较强,具有良好跨岗位工 作能力、高素质、技术技能型的专门人才。2“大专业、多方向、分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整体 构建。“大专业”是指对现有人才培

5、养体系中“专业”进行 重新定位,以现行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 业目录(试行)(2004版)中所设的“专业类”为专业,将 原有能力要求和课程设置相近的专业合并,构成一个宽基 础、专业涵盖面广、就业适应性强的大专业。“多方向”指 在大专业基础的共同学习之上,根据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和 重点产业链的发展状况,在化工技术专业下开设多个职业方 向,供学生选择学习。学生在入学的第四学期,根据行业的 发展动态及各类职业人才当前行业经济的需求信息,结合自 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职业方向进行学习,“分层次”是职业 资格证书或技能证书等级因人而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或 岗位要求选择不同的等级申请考核,培养适

6、应不同层次需求 的化工技术类人才。二、'大专业、多方向、分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内 涵1整合专业资源,构建大专业。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以下简称我校)现有的专业设置中,属于化工技术类专业 的有应用化工生产技术、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有机化工生 产技术和高聚物生产技术四个专业。这四个专业同属于传统 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范畴,其能力要求和课程体系基 本相同,不仅有相同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而且 实践环节非常接近。因此,可以把这四个专业合并起来统称 化工技术专业,按照此大专业进行招生、培养和管理,打造 大专业平台。并根据大专业的要求,对原来各专业课程体系 的有关课程进行整合,构建

7、公共基础课模块、专业基础课模 块和专业核心课模块。2依据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打造多个职业方向。按照 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原则和区域经济对化工类 人才的需求,结合我校现有的专业资源,对原来开设的四个 化工类专业进行资源整合,重点打造四个职业方向:精细化 学品生产方向、有机化工生产方向、石油化工生产方向和新 材料化工生产方向。每个职业方向分别面向相关重点产业链 进行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见111页表)。3产学结合,构建“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平台+ 模块”的课程体系由大专业平台和职业平台组成,其中大专 业平台由公共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和专业核心模块组 成,大专业平台后接多个职业平台,每

8、个职业平台由职业技 术模块和拓展模块组成,这些课程集合了化工技术类相关职 业所必需的通用知识、理论和技能,侧重于学生的综合职业 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培养。公共基础模块包含以思想道德修养、科学人文素养和自 然科学基本素质为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基础课程,如“高等数 学” “大学英语”和“思想政治理论”等。专业基础模块包 含从事化工技术类专业相关工作而必备的基础课程,如“基 础化学”“化工设备技术”“化工自动化和仪表”''化工 基本生产技术”等,该模块重在培养从事化工企业一线生产 岗位所需要的基本能力。专业核心模块由“化工单元操作技 术”和“反应器操作技术”组成,这两门专业核心课程基于 职业

9、群的共同能力要求进行开发,包含化工技术专业必需的 核心知识和专业理论,该模块重在培养从事化工生产岗位所 必需的专项能力。职业技术模块关注产业结构升级后相关产业链的技术 内容,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将技术发展的相关内容及时引 入专业教学中,并结合不同的职业标准,将职业资格取证与 常规教学有机对接,开发各个职业所对应的工作过程系统化 课程,源于岗位而高于岗位,该模块重在培养从事化工生产 中某职业方向所必需的综合应用能力。每个职业方向一般包 含34门职业技术课程,例如精细化学品生产方向的职业 技术课程包括“精细有机合成技术” “催化剂与助剂生产 技术” “日用品生产技术”。拓展模块关注产业链关键技术

10、的应用,提升学生的职业技术水平和综合职业能力,增强人 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供学生根据知识能力需求和个人 兴趣选修,也体现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多样性和层次性。 例如精细化学品生产方向的拓展模块由“原子经济反应工 艺技术” “新型单元反应技术”“高效精馆技术”组成,主 要关注精细化学品产业链中所重点推广的关键技术。4兼顾就业导向和个性化发展,建立分流机制。经过第一阶 段的大专业平台学习之后,学生开始分流,进入各个职业方 向学习。我校通过校企合作、行业交流、重点企业走访、劳 动市场调研等渠道及时了解重点企业的年度用人需求,研究 区域经济中各产业的人才需求趋势和就业信息,前瞻性地判 断和预测各个职

11、业方向的人才需求类型和数量。在此基础 上,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和就业意向选择职业方向,对于就业 前景好和薪酬较高的热门职业方向,学校根据学生的前三学 期的整体表现,如课程成绩、操行分、课外表现等进行量化 排序,综合表现较好的同学优先选择。三、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预期效果1专业设置得以动态调整。由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周 期一般为3年,存在一个滞后期,因此学校对专业结构的调 整总是比产业结构调整“慢一拍”。而按照'大专业、多方 向、分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从第4学期开始才真正 选择自己的专业方向,与企业的招聘时间相差只有半年,学 校可以根据行业的人才需求的类型、层次和数量及时调整所 开设的专业

12、方向及相应规模,使得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结构 与劳动力需求结构协调发展。同时,新培养模式能推动校企 深度合作,培养过程与产业紧密结合,为开发产学结合课程、 开展“订单式”培养打下良好基础。2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专业基础的拓宽 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能使学生具有适应多方面就业、工 作变动和进一步深造的能力,能更好地适应技术更新加快、 行业调整加快的经济形势,也为个人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 础。3大专业设置兼具稳定性和灵活性。大专业有利于学校 专业建设的相对稳定,即可以不变动专业,只需根据区域经 济的人才需求变化灵活调整或开设职业方向,避免过多地调 整专业结构和专业方向造成的资源浪费。同时

13、,大专业的设 置,可促进师资配备、课程体系和教学资源的优化重整,提 高人才培养的资源利用效率。4.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教学质量。分流机制会 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很好的激励作用,有利于学生打下扎实的 专业基础。同时,学生在选择职业方向时,必然会比较各个 职业方向的专业水平和师资水平,这对专业建设和教师的素 质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5关注了人的个性化发展和全面发展。学生可以主动选 择适合个人发展的专业方向或职业类型,可以选择适合自身需求的课程,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有力保证,体现了以人 为本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参考文献1查吉德.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新思考j.中国 职业技术教育,2011 (18).2程立生,吴小玲,王冰冰,万力维.海南省高等职业 教育专业设置与结构优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3) .3戴涵莘,高小惠经济转型背景下高技能创新人才开 发机制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1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