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王克江_第1页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王克江_第2页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王克江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王克江王克江 甘肃省会宁县翟家所乡初级中学730700摘 要:语文学科是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情感因素、审美能力、道德人格上更 是具有特殊的功能,对培养、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语言能力乃至学生的其他各 种素质起着非凡重要的作用。关键词:新课程语文教学素质教育措施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在培 养、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语言能力乃至学生的其他各种素质起着非凡重要的作 用,因此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探讨学牛综合素质在语文学科教学“导、学”机 制的渗透是很有必要的。学牛在学习与掌握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打下坚 实的文化基础,而且能够凭借这门工具

2、去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高尚的道德品 质、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发掘他们自身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那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呢?一、语文学科的教学是以培养和发展学牛的语文素质和能力为己任语文学科的教学要求教师立足于学生,发挥学牛的自主意识和能动性, 有目的、有系统地给予学牛有关语文知识和能力的指导,即根据教材,不但教给 学牛语言文字知识,还要让学牛掌握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实践活动的方法,使学生 听、说、读、写、想的能力都得到全面的训练,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 欲望,真正会学、会探究、会从事有关语文的思维和实践,从而实现学牛语文素 质和能力的自我发展。例如指导学牛阅读人民日报刊登的一篇

3、把坏事变成好事的文章, 该文的主要内容是:部分地区受了水灾,有的地方灾情十分严重。受灾是一件坏 事,但只要我们正确对待,坏事完全可以变成好事。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这篇文章 是怎样用辩证方法分析问题的:1坏事不会永远是坏事,只要我们有百折不挠的 精神,有坚强的意志和很大的干劲,“坏事可以变成好事”,这体现了发展的观点。2“坏事”和“好事”不是绝对的对立关系,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受 灾是一件坏事,但只要我们正确对待,坏事可以变成好事”,这又体现了联系的 观点。3灾情十分严重,给我们造成了困难。但不应该只看到困难而灰心丧气, 还应看到困难可以磨炼我们的意志,可以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这就是用

4、一 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二、语文学科的特色决定了它担负着培养学生高尚审美情趣的任务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学作品都体现着作者独特的审美理想、审美视野 和艺术品格,创作中都对自然与生活的美质进行了一番独到的选择和刻意的加工, 创造出了超现实和自然的艺术美。学生常能从发现和体验自己日常生活中没有的 或忽略了美的事物,并为之感动和兴奋,受之震憾和启迪,有的甚至出现创造艺 术美的冲动,这无疑是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了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 能力。语文学科的教学与学生艺术审美素质培养的天然结合,是别的学科无法替 代的。如卖炭翁中的一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分析这句 吋,教师可启发学生:

5、卖炭翁身上穿得很单薄,为什么还希望天气更寒冷些呢? 这不矛盾吗?衣单思暖,人之常情呀!为什么呢?因为卖炭老人希望天寒能卖上 好价钱,否则,不要说生活无着落,就连买件单薄衣裳的指望也会落空的。这样 一启发,学生就能理解老人这种矛盾的心理,蕴含着多么大的痛苦和辛酸啊!这 就激发了学生对卖炭老人的深切同情、对当时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三、语文学科的特质使思想品德素质教育得以潜移默化地进行语文教材收辑的文章均是典范的文章,不仅以情感人,而ii以理服人, 文道结合。教材中的文章大都凝聚了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深沉思考和真知灼见,体 现着作者的理想指向。另外,许多作者的生平轶事,文章对广阔社会生活(历史 的、现实

6、的)的艺术再现,更是对学生进行人生观、爱国主义与奉献、坚韧、求 实、自强不息精神教育的好材料。教学中,可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语文基 本训练过程中自觉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养成高 尚的道德情操。显然,思想品德、人格教育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既是天然和谐 的,也潜移默化的。四、语文学科的特质与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培养也是和谐自然的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叙事性强或富有思辩性的作品,还有充满幽默、风趣、 给人快感的佳作,那些刻画精妙、描写优美的作品对学生吸引力大,能够带给他 们自身生活环境的弥补或是人际之间的沟通,甚至是情感的转移和渲泄。如背 影一课中,作者朱自清在开篇写道:“我与父

7、亲不见四年有余,我最不能忘记 的是他的背影。”讲到此处,教师适时启发:为什么不能忘记的是父亲的背影呢? 这就给学生造成了一个悬念。跟着提问:一般作品描绘人物部位最多的是什么? 学生讨论明确:人最富于表情的部位应该是面部,应着力于面部神情、咅容笑貌 的描绘,这是文学作品惯有的手法。而背影这课书,为什么抓住人物的“背 影”不惜笔墨作具体细致的刻画呢?教师引导学生在讨论中逐步领悟:这里描写 的“背影”是进入老境、“颓唐”的父亲的背影,它刻下了父亲饱经忧患、半生 潦倒的一个印记。父亲在家境惨淡、奔走谋职之吋,还不辞劳苦、不怕麻烦送儿 子上北京,还艰难地爬过铁路为儿子买桔子这“背影”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真 挚的爱,是父子依依惜别中给儿子烙下的一个深刻、不可磨灭的印象。如果还是 囿于描绘人物的精神、音容笑貌,就不能像描写“背影”那样令人更想往下看, 品味字里行间所渗透的情感,学生的求知欲在悬念中被激发出来了。总之,提高学科教学质量是素质教育得以实现的保证,素质教育的渗透 会激活学科的教学。语文学科是基础学科,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