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学翻译中的误译_第1页
浅谈文学翻译中的误译_第2页
浅谈文学翻译中的误译_第3页
浅谈文学翻译中的误译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浅谈文学翻译中的误译    【摘要】翻译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转换,更是文化的传递。尽管无数翻译工作者在翻译实践中致力于呈献原汁原味的文字,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限制,误译现象在所难免。本文以英国汉学家h.a.giles所译醉翁亭记为例,对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中几类典型误译进行剖析,并试图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并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关键词】误译 醉翁亭记 giles 文化差异翻译不仅是语言文字的沟通和交流,更是文化之间的碰撞和传递。翻译的原则与标准林林总总,然而无论是严复提出的“信、达、雅”原则,还是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他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都是尽可能还原和再现原文。要做到这一点实则不易,且不提美学层面上对译者语言文字功底的极高要求,即便只是语言层面上的靠拢也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这其中,即有诸如译者的个人修养、语言功底、文化背景等主观因素,也有语言体系差异、时代背景等客观因素。文学作品作为一个民族精神文明的集大成者,集中体现了民族的文化特色和底蕴,这使得文学翻译较之其他类型文本的翻译更加复杂艰难,也成为误译现象出现的“重灾区”。一、何为“误译”翻译讲求原文和译文之间的“忠实”、“对等”,而“误译”便是没有做到这一点的翻译,是与原文不符的翻译。但若究其原因会发现,误译还分两种情况,一类是无意误译,即主要由于译者的理解不当出现的失实表

3、述;另一类是有意误译,这是译者出于某些方面的特殊考虑而故意进行的“改写”,也即翻译的“创造性叛逆”。本文中所讨论的误译主要是前一种。二、h.a.giles译醉翁亭记中误译现象考证醉翁亭记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所创作的一篇记叙散文,文章语言凝练生动,简洁明快,富有节奏感和音律美,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该文的译本众多,且各具特色,其中英国汉学家翟理思(herbert allen giles,18451935)的译本以其地道优美的语言独树一帜,然而,由于中西文化背景的差异,翟理思译文中出现了较多的误译现象,现笔者结合具体译例进行分析,并试图在勘误之余总结文学翻译中几种常见的误译类型。1.概念误译。根据

4、符号学相关知识,语言符号具有三类意义,分别是指称意义、言内意义和语用意义。指称意义是语言符号所代表的事物的基本特征的抽象概括;言内意义是语言符号间的关系;语用意义是语言符号的在特殊语境中的用途。概念误译主要是由非文化因素造成的指称意义理解偏差,非文化因素主要指交际环境和上下文,现结合实例分析。例1:原文: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译文:.these,nicely spread out beforehand,constitute the governors feast.译文中使用的beforehand意为“事先,预先”,可文中的“前”意思是“前面,面前”,此处把空间概念误译成了时间概念。例2:原文

5、: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译文:among them is an old man with white hair,bald at the top of his head. this is the drunken governor.此处译者对于“颓然”的理解有误,“颓然”在文中的本意是“醉醺醺的样子”,可是译文中却是bald at the top of his head(头顶秃了)。2.文化误译。根据前文,语言符号有指称意义、言内意义和语用意义,文化误译亦是指称意义的理解偏差,只是这里的偏差是由文化因素即不同文化间的差异而引起的。例1:原文: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译文:.a dense an

6、d beautiful growth of trees,over which the eye wanders in rapture away to the confines of shantung.原文的“琅琊”指的是滁州的琅琊山,而译者因中国地理知识的缺乏而错误地理解成了山东胶南的琅琊郡。例2:原文: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译文:and in the revelry of the banquet hour there is no thought of toil or trouble. every archer hits his mark.中国读者结合语境不难理解,此处的“丝”和“竹”所取意

7、义是中国古代的丝弦乐器和竹制管乐器,在文中代指宫廷舞乐,可译者却处理成了“没有烦恼和忧虑”,显然是对原文语意的背离;而原文的“射”也是极富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词,所指代的是古代的投壶游戏,可译者却按照字面意思简单理解,翻译成了射箭的意思,也是对文意的曲解。3.语法误译。语法误译牵涉的主要是语言符号的言内意义,也即语言的音系结构、语法、修辞等。例1:原文: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译文:.stands a kiosque.原文中的“翼然”是神来之笔,以后置定语修饰醉翁亭,惟妙惟肖地描绘出亭子的样貌“像张开翅膀的鸟儿”,可这么生动形象的比喻却没能在译文中体现,实属遗憾。例2:原文: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译文

8、:.deathless wisdom,who lived.and who received the above name from the governor himself.这里译文将上句和此句放在一起翻译,可是却出现了错误。原文的“之”指代的是醉翁亭,而译文中的name主语却变成了deathless wisdom。例3:原文: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译文:drunk,he can rejoice with them; sober,he can discourse with them;such is the governor.这句翻译在结构上可谓与原文如出一辙,本应让人拍手叫好,可译

9、者将“述以文”的意思理解错了。原文中省略了“之”,即本应为“述之以文”,这是古汉语中典型的省略句,由于译者相关知识的缺乏,将其理解为了与宾客对话,也是典型误译。三、结语文学翻译由于其特殊的文化内涵和文学语言手段而使译者容易出现理解偏差,从而造成误译,也是情理之中,而类似醉翁亭记一类的古文英译则更容易出现此类错误,因为其涉及两类翻译,一为语内翻译,二为语际翻译。这给了我们一个启示,那便是我们要从事文学翻译除了要具备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更要对不同语言体系内的文化背景知识有较为深入的理解,本着严谨的学术态度对待文学翻译,遇到具有特殊文化内涵的词语一定要查阅词典、文献等资料,不能想当然随便翻译,尽可能减少乃至避免误译现象的发生。参考文献:1柯平.英汉与汉英翻译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2梁其宝.文学翻译中的无意误译与有意误译简析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13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