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高新区创新发展问题研究_第1页
重庆高新区创新发展问题研究_第2页
重庆高新区创新发展问题研究_第3页
重庆高新区创新发展问题研究_第4页
重庆高新区创新发展问题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重庆高新区创新发展问题研究    高淑娟摘 要十八大以来,创新驱动战略已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创新被列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十九大后创新引领发展第一动力地位更加凸显。创新资源集聚的多寡、创新能力的高下,直接带来了各地区经济运行走势的分化。文章以重庆高新区为研究对象,对其创新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分析,提出了高起点谋划创新、培育提升创新能力、营造引才留才良好环境等建议,旨在为重庆高新区创新发展迈入2.0时代建言献策。关键词重庆高新区;创新发展;科技指标;科技进步贡献率doi10.13939/ki.zgsc.2020.02.1771

2、创新发展现状重庆高新区于199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是首批5个国家综合改革试点开发区之一,经济总量年均增速达14.4%,高新技术企业、科研机构、r&d投入强度、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等多项科技创新指标全市领先。2017年成功获批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国家赋予重庆高新区的又一重大战略,为重新树立引领重庆创新发展的独特地位提供了难得机遇。目前,推出实施了加快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十大重点工程”,包括创业孵化集聚、创新主体培育、创新氛围营造、改革创新引领等共55个举措。2018年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8%、高于全市9.5个百分点,r&d投入强度达到4.7%,远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3、2 创新发展存在问题及原因国家高新区建立30年来,生产总值占国内比重从2010年的2.6%提升到2017年的11.5%,在支撑中国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由此可见,国家高新区不仅仅是传统意义的创新科技园,更是作为追求产业和经济的规模发展、开展创新和实现创新驱动的复合价值而存在1。随着“竞争优势”理论2的与时俱进,基于自然禀赋的“比较优势”或产业规模的“竞争优势”向营造“创新生态”的竞争优势转变,加之创新驱动发展成为各地区的普遍共识,对科研院所、创新型企业、高层次人才等创新资源的竞争日益加剧;近年来国家高新区迅速扩容,总量接近200家,主导集聚创新要素的品牌效应日渐衰减,创新资源向优质

4、高新区汇集致使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马太效应”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教育、金融以及科学等众多领域。其名字来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 “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日渐突出;伴随国家加强布局与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经济增长的依赖方式从少元的规模经济转变到多元的“范围经济”3,现有传统发展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创新发展新要求。重庆高新区正处于二次创业与三次创业的并行转型期,创新发展基础十分薄弱,没有形成极具竞争力的“创新核心”,与中关村、张江、成都等老牌高新区相比,建设国家自主创新

5、示范区、提升创新发展能力还任重道远。2.1 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升第一,又强又大企业偏少。重庆高新区2018年高新技术企业、上市挂牌企业数量仅是成都的1/4、1/3;规上高新技术企业占比不足30%。无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33家、全国排名184,占全国总量比重不足1.5%。第二,产业层次低、领先技术少。重庆高新区拥有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产业,但放眼全市乃至全国,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能力指标仅位列全国高新区33名5。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不够,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全区企业比重仅30.3%,低于全国均值47.2%。重点产业中拥有核心技术和带动性强的企业不多,如营业收入超3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仅有1家。

6、第三,科研实力不强。国家级科研平台不超过20家,仅为武汉东湖的1/3,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引领性要素稀缺,没有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或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工程落户;高等院校或其设立的研发平台少,与一流科技园区中关村80余所高等院校、近500余家研发机构相比差距十分巨大。2017年r&d經费内部支出75亿元,仅是成都的64%(成都118亿元)6,获得的各级科技进步奖、专利奖屈指可数。2.2 创业孵化水平亟待提高一是大孵化面临可用空间载体短缺困境。孵化空间载体较少、分布散乱杂,创新潜力不大,企业因前期投资无意退出而长期占用场地资源。自2010年至今,因空间问题流失的如城投金卡、扬讯软件等优质高新技术

7、企业21家。孵化器严重缺乏,国家级孵化器仅5个,占比不足全国总量的千分之一,孵化成长企业基数较小,无力源源不断地培育出高质量的创新型企业。二是引入高水平孵化服务团队面临被忽悠和后期难管理困境。知名孵化服务团队为享受更大优惠政策入驻企业,流向新的政策洼地。孵化服务团队一旦撤离,被孵企业流失风险也大增,前期付出可能得不到企业壮大时带来的经济税收回报。三是自主孵化服务团队面临水平不高困境。自主孵化服务团队更具有亲和力,会按照本土产业进行孵化引导。重庆高新区唯一本土孵化团队育成公司,建设起步较晚,错过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与创新工场、启迪之星等孵化品牌相比,还有较大差距。2.3 科技金融发展仍待加速一

8、是科技金融思路不清晰、目标不明确。科技金融缺乏总体规划,服务职能不统一,分散在财务局、创新服务中心、高开投等多个部门。二是科技金融缺乏影响力。缺少以产品、机构、服务为核心的国有科技金融综合性服务平台。在建设运营补贴、信用评级激励、金融机构落户、金融服务补贴、上市扶持、降低投资成本、建立风险补偿机制等政策方面,对科技金融机构的吸引力不够。三是风投基金和投资项目未形成产业链。区内2011年组建了科兴乾健、高新金控风投基金,受项目源限制,无项目可投;因可投创新型项目少,受区内投资比例约束,达不到基金后期资金拨付条件,基金停运风险大。而科技型企业大部分处于种子期和创业期,净资产规模不大,难以获得银行信

9、贷资金,投贷通道不畅捷带来的融资难、融资贵、融资不可期难题一直存在。2.4 高层次创新人才引进难度大第一,人才环境不具优势。自2012年出台高新区高层次人才引进和激励办法后未进行修订,部分条款实用性不强、激励效果有限。同时,城市形象建设、生活配套设施等创新生态环境不利于优秀人才大量涌现和居住。第二,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严重缺乏。海外高层次人才仅92人次,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战略还不相适应,不能满足区域快速发展的需要。第三,现行科技人才管理体制存在条块分割。管理缺乏高度的权威性、规划性和协调性,组织人事部门对人才有一定的管理职能,但缺乏必要的培养手段,科技部门有培养手段却不具备

10、管理职能,引进、培养、使用上存在短期行为,造成政策不能落到实处。3 具体建议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中国到2035年和到2050年两个阶段的国家发展目标,实现这两个目标的根本点都在创新。而国家高新区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主力军和主阵地,在中国新时代的发展中需要肩负引领发展和支撑发展的新使命,这是新时代国家对高新区建设提出的新要求7。重庆高新区应立足当下,以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为总目标,高起点谋划创新发展,大幅提升创新发展能力,成为重庆市新的经济增长极和创新驱动新引擎。3.1 积极探索实践赶超发展的路径和模式借助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良好契机,全面梳理矛盾、问题、基础、条件和优势,明确创新生态发展核心内容

11、,制定基础数据库和目标任务图,强化他山成功经验和先进模式的再创新,探索基于现实基础的跨越式发展新路径和新模式,重新树立起独特的创新地位优势。争取国家部委、市级部门支持重庆高新区发展,开展若干先行先试。高标准、高起点谋划好创新创业中心、重庆科学城两大创新区域,集中力量形成12个有牵引和带动功能的创新要素核心集聚区。3.2 持续夯实提升创新水平的基础和动力按照“科技型企业牛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的培育路径,构建有利于高成长性科技企业发展的产业生态环境。对接国家新一轮创新资源战略布局,在新材料、精准医疗、大数据、芯片设计、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布局建设一批国家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12、支持规模以上企业创建国家级创新平台。选择12个高端产业,攻克创新型产品关键环节,提升技术层级,集中力量做大做强。3.3 加速提升区域引才、留才的生态环境明确科技创新人才由一个部门统筹管理,并赋予相应的管理权限和服务功能。修订人才引进方案、出台激励政策。立足高标准建设国家自创区的要求,每年安排人才专项资金,对接国家、市级高层次人才计划,刚性引入、柔性引入与团队引入多方式相结合,重点引进和培育科技类、经济类、国际贸易类、金融类、城市建设类、文化创意类六大领域高层次人才、团队落户高新区。打造国际化办公区、学校和生活社区,匹配交通、医院、教育等设施,为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交流提供信息查找、岗位匹配、

13、精英交流等“一站式”服务。3.4 进一步做优做细创新服务的方式和内容提升育成公司孵化服务能力,打造重庆高新区的双创孵化品牌。系统盘活闲置厂房、楼宇、园区等存量资源,打造一批产业载体。探索创新创业用房配建新模式,既满足企业新增产业空间需求,同时按一定比例提供产业孵化培育空间。制定全面的科技金融发展规划,融合科技、产业、金融相结合的金融服务链以及集信贷、担保、保险、小贷、股权、众筹等为一体,形成针对企业“落户经营融资上市”的链式金融政策服务体系,打造集金融产品服务、股权投资服务、科技金融活动等多项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参考文献:1王胜光,程郁.国家高新区的本质与历史作用j.中国高新区,2012(2):114-118.2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李明轩,邱如美,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3姜奇平.从国家规模经济到国家范围经济j.互联网周刊,2008(z1):76-77.4马宇文,刘偲.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发展报告(2018)eb/ol.(201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