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学习任务设计_第1页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学习任务设计_第2页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学习任务设计_第3页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学习任务设计_第4页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学习任务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学习任务设计于思辨中传承中华文明之光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学习任务设计毕本弓寿婷尔(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浙江杭州310003)【设计说明】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属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 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耍求,该任务群旨在引导 学生进行思辨性阅读和表达,发展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增强思 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认清事物的本质,辨别是非、善恶、美丑,提高理性 思维水平。该单元的人文主题为“中华文明之光。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 应深化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强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增强文化自 信。这一理念在必修

2、上册第三单元也己出现,体现的核心素养为“文化传承 与理解,特别是“传承中华文化。本单元由3课5篇文言文组成。第一课为选自论语的子路、曾 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孟子的齐桓晋文之事和选自庄 子的庖丁解牛,分别出自诸子中的两大显学儒家和道家。第二课为选 自左传的烛之武退秦师。第三课为选自史记的鸿门宴。着 重需要完成的是两项任务:提高理性思维水平和理解、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这5篇文言文对于资深教师来说,都不陌生,所以我们必须提防一不小 心就堕入过去字词句、音形义的单篇教学老路上去。我们要着眼于此次教学 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从需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和完成的两项任务出发,进行 “逆推式教学设计。先明确把要培养

3、的核心素养目标细化为单元目标、学习 任务目标,然后结合这些目标设计出辅助学生习得核心素养的学习支架,再 根据教材的学习提示、单元学习任务和一系列线上线下多媒介的学习资源, 创设出贴近生活实际的任务情境,引导学生进入主动习得核心素养的情境。为了达成目标,笔者设计了“初识诸子学说,走进史传世界绘制诸子思 维图,品味史家之诗心辨析前人注解,培养质疑精神撰写史传新编,论辩借 古鉴今,四个学习任务,旨在通过梳理概括、媒介欣赏、辩论质疑、写作表 演等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提升思辨性阅读和表达能力,传承中华文明的绚丽 光华。【学习目标】1. 诵读本单元5篇课文,能按要求背诵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能掌握重

4、点实词和虚词,翻译重 点词句。2. 反复诵读课文,比较儒家和道家的不同特点,写出先贤对理想社会图 景的不同看法,理出史传中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3. 绘制思维导图,理出思辨性文章的逻辑结构,赏析语言,品味诸子雄 文的语言特色和史传类作品语言中蕴含的“诗心。完成仿写任务,学会迁移 运用诸子文的结构和语言特色,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4. 参与多媒介和多情境的任务活动,大胆主动质疑,能够提出合理的解 读,将逻辑思辨和质疑能力迁移运用到当代生活情境中去,发现问题,解决 问题。【学习评价】1. 梳理诸子治国理想:语言简洁、精准,于文有据;儒家和道家 特点明晰,定位准确;君臣匹配展开合理想象,以原

5、文为依归。2. 绘制结构图和赏析语言:绘制出思维导图,理解逻辑链条;完 成表格并写出比喻、引用、对比、因果、举例论证的效果;从语言特 色、人物形象、环境渲染等多个方面赏析诸子文和史传文的文学性和美感; 完成仿写,要求结构符合原文的逻辑,语言贴近原文风格。3. 质疑并实践:利用前人注释进行多元化思考,辨析前人解读,对前 人的质疑提出符合逻辑的回应;从自主质疑延展到积极质疑、合理质 疑;撰写出符合戏剧基本特征的小剧本,语言贴近历史剧风格,带有批 判性;依据量表(如表1)开展辩论赛。表1【学情分析】本教学设计的授课对象为普通高中高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其文言 文基础知识掌握较扎实,诸子和史传这两类文体

6、在初中时也有接触,但 根据教学经验,有可能会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1 .借助注释、工具书,可基本弄懂文意,但对高频虚词(高考考点18个重 点虚词)和一词多义的重点实词掌握不够全面、系统,可通过自主完成实 词、虚词预习卡片加深印象。2. 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赏析文辞、剖析论证手法等偏重于“应试”的环节表 现积极,训练有素。但在“学以致用”的实用类环节中则会显示出“畏难”情 绪,需要教师搭设有效支架,合理地启发引导。3. 学生能够积极质疑、设问,但所提问题可能会流于浅表,深度和思辨性 不 足,还需教师多引入历代名家的质疑评论作为支架,积极创设情 境。【学习过程】学习任务一:初识诸子学说,走进史传

7、世界(-)填写理想图景,游说主君纳谏1. 依据文中相关词句,用准确的词语概括表格(表3)中君主、臣子的治国 之道和理想社会图景。2. 阅读下面的材料,请分组讨论,孔子“与点之意更接近哪一种理解?材料l孔子与点,盖与圣人之志同,便是尧、舜气象也。一一论语集 注引程子语材料2:子曰:“.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论 语卫灵公3. 假如孔子、孟子和庖丁同时游说齐宣王采纳他们的政治主张,谁能够胜 出?要求:语言贴近人物个性,主张由课文中提炼。(二)史传大串联,君臣对对碰1. 依据文中相关词句,用准确的词语概括表格(表4)中君臣的性格特点。 表4君臣相关丽刘邦沛公奉卮酒为寿.约 为婚虬今若有

8、小人之言令 将军与臣有那。心机深沉,善于用 人,能言善辩.能屈 能伸细致周密项羽此沛公左司马我无 伤言之.不然籍何 以至此?项王默然不应。项王曰丁壮士 .财之 卮酒丁a矜功伐,妇人之 仁.豪爽宜率.胸无 城府烛之武邻之厚.壮之薄也。沉毯帔锐.以国家利 益为重张良f是张良至军门见 樊哙。浦公不胜柄杓,不 能辞。深谋远虑、处事评慎范增此其志不在小 急击勿失。竖子不足与谋!夺 项王天下若.必沛公 也o吾属今为之 虏矣!老课深算、急保骄横演以2. 假如历史的因缘际会,乱点了君臣“鸳鸯谱,将项羽和张度配作一对君 臣,刘邦和范增配作一对君臣,争霸的结局会如何?学习任务二:绘制诸子思维图,品味史家之诗 心(

9、-)切中肯紫,理清思路1.请画出庖丁解牛第三段的思维导图,理清其逻辑思辨顺序。示例i i |认识|刀用|现徉|规律| 1规律|养生全性从“目有全牛”到“目无全牛”再到“以神遇庖丁经历了“解牛”的三个阶段,牛”的“道”的阶段,与此相类比的正是庄子想要表达的人生中对于“规律”即“道”的把握,从不懂到认识最后到“游刃有余”地运用。用层层递进和类比论 证,将“依乎天理,因其固然”的“养生之道”如剥洋葱般理清。2.有这样三句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其 实,“人生之道往往要经历“三重境界,请仿照庖丁解牛的思维导

10、图画出 人生道路上的这“三重境界。示例图2成就人生(二)明晰手法,鉴赏语言1.复习学习过的论述文论证手法,列举本单元的论证手法,找出例句并阐释 论证效果,填在下表(表5)中。表5文题例句论证手法论证效果齐桓晋 文之事诗曰:“刑于 寡妻,至于兄 弟,以御于家 邦。”引用论证引用诗经 经典诗句, 加强观点的 说服力和权 威性。齐桓晋 文之事比喻论证庖丁解 牛对比论证烛之武 退秦师举例论证2.请根据对各篇文章的名家点评,补出例句,并对该例句进行语言运用方面 的鉴赏,体悟诸子文和史传文中的精妙用语和诗意美感,填在下表(表6) 中。表6文题名家点评例句赏析庖丁解 牛其文则汪 洋辟阖,仪 态万方,晚 周诸

11、子之 作,莫能先 也。手之所触, 肩之所倚, 足之所履, 膝之所蹄, 者然向然, 奏刀用然, 莫不中音。运用排比,丰富 的动词、拟声 词。凸显出肢 体语言的丰富, 解牛之声如乐 音,解牛之姿如 舞蹈。烛之武 退秦师言近而旨 远,辞浅而 意深,虽发 语已蜂,而 含意未尽。鸿门宴史家之绝 唱,无韵之 离骚。(三)学以致用,游刃有余阅读下列齐桓晋文之事选段: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 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 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请根据这段材料画出论证思维导图,找出论证方法,将“王之不王”话 题更换为“生之无学

12、,运用这种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讲述“学生无法获取 知识,乃不为也,非不能也”的道理,尽力使语言贴近孟子的特色,拥有 “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的气势。学习任务三:辨析前人注解,培养质疑精神孟子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前人的知识我们要学习和借鉴,但也 不能就以此为圭臬,既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我们要拿出第三 种态度,那就是大胆质疑。(-)观影知惑,小组讨论观看电影王的盛宴(陆川导演,讲述“鸿门宴的故事),对其中针 对“鸿门宴提出的几点疑问,进行小组讨论,尝试解答。1. 项羽帐外有三百执戟郎中,帐内有二十八死士,樊哙一个人怎么能冲得进 去?2. 按律一进项羽营帐就应该交出所有武器,可樊哙冲

13、进帐内,手里为何会有 一块盾牌?3.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项庄有剑是为剑舞提前准备,但项伯竟也有剑,挺 而保护沛公,项伯为何有剑?经过一番热烈的小组讨论,教师播放影片中的“答案:其实在鸿门宴上,项羽知道许多人要杀刘邦,但他并不打算也觉得无 必要此时杀刘邦,所以项羽派出了一个人一直在鸿门宴上秘密保护刘 邦,这个人就是当年项羽帐下的执戟郎中韩信。这与项羽刚愎自用又讲义 气的个性吻合。(二)前人质疑,后辈论证宋代朱熹和明代杨慎都曾对孔子“与点”志向这件事进行过质疑,你 们怎么看?朱熹:某平生不喜人说此话(与点之意)。.悔不改浴沂一章,留 为后学病根。此可谓正论矣。.充点之志而不知圣人之裁,则与桀溺之

14、 忘世,庄列之虚无,晋人之清谈,宋人之禅学,皆声应气求,响合影附, 不至于猖狂自恣、放浪无检不止也。杨慎:孔子曰:“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孔子自 陈归鲁欲裁正之者,正为皙辈。惜乎不知所以裁点之事,而徒传与点之 语,使实学不明于千载,而虚谈大误于后人也。(三)大胆质疑,小心求证请同学们对本单元的课文大胆质疑,由课代表搜集上交,全班同学投 票,选出最有共通性和探讨价值的两个“疑点。疑点一: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他的“与点”之说是不是近似于道家?疑点二:烛之武真的是凭借三寸不烂之舌退了秦师吗?求证一:“与点说描绘了一幅安详自得的太平盛世的图景,与孔子 “礼治教化的政治主张相符,是儒家

15、学说。“与点”说恬退避世,暗合了孔 子当时欲隐居出世的心态,是一种偏向于道家的学说。求证二:因为当时的秦国还不够强大,在当时的情势下,退兵才是保存 实力、再图东出的最佳做法。所以烛之武能成功退秦,固然要靠他灵巧的 舌头,但更需要的是他对天下大势的把握。学习任务四:撰写史传新编,论辩借古鉴今(-)创作剧本,历史新编1.学习剧本创作的基本知识,了解“三一律,要求剧本主体以对话形式呈 现,用圆括号提示人物的动作、神态,用方括号提示当时的情景,力图把 “疑史”之点在“历史新编”剧中展现。2.剧本演绎。由学生“导演”和“编剧”组织,涮组,将新编剧本搬上舞台,在演绎中进一步体会历史的多义性与复杂性。(二)古为今用,论辩争铃孔子以“中庸”为至德,但也认为“中庸"境界难以达到,退而求其次,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