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的道德象征意义_第1页
乐的道德象征意义_第2页
乐的道德象征意义_第3页
乐的道德象征意义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div class="article_tit"> “乐的道德象征意义 </div> <span> 作者 &nbsp;:&nbsp; 赖萱萱 </span> <p> 摘要:?乐记?所言之“乐并非只是单纯 的艺术形式.从深层次看,它是具有道德象征功能的文化形态. “乐作为道德的象征载体, 可以对个体人格修养和社会伦理秩序发挥重要的作用. 正因这种道德内核, “乐 的价值得以 提升,成为一种造就完善人格的重要修养途径;同时电备受君主、圣贤的推崇,被视作维持 社会伦理秩序不可或缺的道德教化手段. <

2、br/> 关键词:?乐记?;道德象征;乐;德; 个体人格;社会人伦 <br/> 中图分类号: B2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984120105 0107 04 <br/><br/> ?乐记?是先秦儒家遗留下来的关于音乐和音乐文化的代表性与总结性著作.近年来,学术界对于?乐记?的研究甚多,在作者与成书 年代、哲学思想体系、音乐美学思想、音乐教化等方面有了深入挖掘,但关于“乐的道德 象征功能及其意义那么较少有人进行详细的论述.本文试图通过梳理?乐记?及相关文献,以 期说明“乐作为道德象征载体,对个体人格完善与社会人伦和谐所起的重要作用.

3、 <br/> <br/> 一、“乐象征“德 <br/> <br/> 在中国传统文化视阈中, “象征是一 种意义深远的思维方式和思想传述手段.可以说,自?周易?开创“象思维以来,象征成 为中国传统思维中的重要表达方式.如王夫之云: “乃盈天下而皆象矣. ?诗?之比兴, ?书? 之政事,?春秋?之名分, ?礼?之仪, ?乐?之律,莫非象也.而?易?统会其理. 王夫之 认为备受古代仁人圣贤推崇的“六经莫不以“象明义,其中?周易?更是这一思维模式 的理论纲要.我们注意到, ?乐记?在论述乐的功能时多采用象征这种思想传述方式,比方: “乐者,所以象德也 ?

4、乐施篇? 、“乐章德 ?乐象篇? 、“乐者,德之华也 ?乐象 篇? 等,通过“乐的表象传述着人格的完善与社会的和谐.可见, “乐决非仅是一种艺 术形态,而是暗含着道德意蕴、彰显着道德功能的象征符号.以下笔者将从两个方面来论述 “乐与“德的密切联系. <br/> 其一,“德上艺下的审美传统.从审美伦理学角度 看,“乐与“德表达为美与善的范畴.陈望衡先生指出: “中国传统文化有个重要特点, 就是强调善与美的统一,美不美,其前提是善不善.在儒家传统观念中, “乐的真正价值在于其富有“德的特质.孔子在论及?昭?时谓:“尽美矣,又尽善也 ,而谓?武?时那么遗憾道:“尽美矣,未尽善也 ?论语

5、?八佾? .原因在于孔子认为?昭?是赞扬尧将天子 之位禅让给舜,表达了“德 ;而?武?是歌颂武王讨伐商纣,有宣扬征伐之义,虽为正义之 战,但依孔子之意,它是不能到达“尽善的境界的.孔子云: “人而不仁,如礼何 ?人而不 仁,如乐何 ? ?论语 ?八佾? 孔子强调人如果不仁不义,礼乐对他还有什么意义呢?也就是说,没有仁义的人是无法体会到礼乐背后之“德的. <br/> ?乐记?总结并发挥了儒 家“德上艺下思想,提出: “乐者,非谓黄钟、大吕、弦、歌、干、扬也,乐之末节也,故 童者舞之乐师辨乎声诗,故北面而弦德成而上,艺成而下,行成而先,事成而后. 是故先王有上有下,有先有后,然后可以有

6、制于天下也.?乐情篇? 所谓的黄钟、大吕是律名,干、扬皆为舞具.乐律、弹瑟唱歌、手执干扬而舞等外在形式,仅作播扬乐声之用, 故日“乐之末节 ,因此让儿童来表演舞蹈,让只晓声诗的乐师,面朝北面弹瑟歌唱;而“德 成之人君, 因以道德成就的而能居于上位, 此即所谓“德成而上, 艺成而下.?礼记 -儒行? 也指出“歌乐者,仁之和也 ,歌舞音乐的和谐悦耳是由于有“仁这一道德意义. “歌乐 的形式是服从于仁义道德之内容的.由上可知,在中国古代传统美学中,音乐承载的伦理意 义远高于其本身的艺术审美价值. <br/> 其二,“德是古代乐教的核心.在中国古代, 音乐作为一种教育手段被广泛运用于各种社

7、会活动,使民众在音乐的濡染中完善自我,友善 他人.而乐教能发挥如此巨大作用,正得益于“德这一重要内核.最早记载乐教的?尚书?舜典?中提到舜帝命乐官夔作乐,目的就是为了发挥“乐的道德核心作用,促使“胄子 们具备“直而温,宽而栗,刚而不虐,简而无傲的品行,使情感、行为平和而适度,形成 良好人格.?周礼 ?春官 ?宗伯?在记录古代音乐教育制度中, 更是将“德的重要性展现出来:<br/>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焉 以乐德教国子:中,和,祗,庸,孝,友.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br/>诵,言,语.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 、?大卷?、?大成?、?大磬?、?大夏?、?大??、?大武

8、?大合乐以致鬼神抵, 以和邦国,以谐万民,以安宾客, 以说远人,以作动物.<br/>由上可知,承当乐教的教育者必须是“有道者、有德者 ,教育的内容是“乐德、“乐语、“乐舞.其中“乐德一一中,和,祗,庸,孝,友这些具 体的德目是其教育的核心, 是培育品德高尚的理想继承者的理论依据; “乐语、“乐舞 那么是 以语言手法、艺术形式将“乐德表现出来,目的是“以致鬼神祗,以和邦国,以谐万民, 以安宾客,以说远人,以作动物 .因此,在古代的音乐教育中无论是教育者、教学理论抑或 是教育的最终目的都与“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br/> 孔子尤为重视乐教的道德内容,?论语 ?卫灵公?载:

9、“颜渊问为邦.子曰: 行夏之时, 乘殷之辂, 服周之冕,乐那么?韶? 、 ?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推崇?韶? 、?舞?,舍弃郑声,孔子的根据就 是音乐是否具有道德意义,由于他主张的“乐是融透了“仁的音乐,是艺术与道德在最 高境界的自然融和.通过“乐的传播,道德以情绪的方式流出.徐复观先生指出:“到了孔子,才有对于音乐的最高艺术价值的自觉;而在最高艺术价值的自觉中,建立了为人生而 艺术'的典型. 在艺术的熏陶中,实现崇高的道德人生,这也许就是孔子将“成于乐视为 最高修养境界的缘故吧 ! <br/><br/> 二、“乐的道德象征对个体人格

10、完善的意义<br/><br/> 从以上论述中,我们看到了“乐具有象征“德的功能.从个体修养的角度看, 通过象征,“乐确立了个体人格完善的坚决信念, 并昭示了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 据笔者统计, ?乐记?中“君子一词出现频率较高,达 15 次之多.这些“君子精通礼乐 文化,并善于利用礼乐以提升自身人格修养,达至“反情以和其志的境界.<br/> 首先,“乐是君子完善人格的象征.君子是儒家理想人格的典范,他应是品德高尚,又要精通 “六艺,德才兼备之人,即所谓“君子不器 ?论语 ?为政? .在?乐本篇?中,我们看 到了“乐对于成为君子的重要性: <br/>

11、 乐者,通伦理者也.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 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为能知乐.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 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是故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知乐那么几于知 礼矣. 礼乐皆得, 谓之有德. 德者, 得也. <br/> 如上所言, 其一, 懂不懂得欣赏 “乐 是“众庶与“君子之问的区别:众庶“知音而不知乐 ,“唯君子为能知乐 .一般人只会 沉醉于“音的听觉享受,唯有具备道德修养的君子才能领略“乐的内在韵味.其二,由 于“乐通伦理 ,“君子“审音 进而懂得伦理政治, 具有治国之素质. 其三,君子懂得了 “乐 就“几于知礼 ,于是就能 “

12、礼乐皆得 ,而礼乐皆得到了, 就是“有德 之人.孔子在谈论射礼时亦谓: “循声而发,发而不失正鹄者,其唯贤者乎.假设夫不肖之人,那么彼将 安能以中 ? ?礼记 ?射义? 也就是说,只有贤者才懂得根据音乐的节奏发射,发而射中靶 心.如果是无德无才的人,那他怎能射中 ?吕氏春秋 ?季夏纪第六 ?音初?亦谓: “闻其声而 知其风, 察其风而知其志, 观其志而知其德. 盛衰、贤不肖、 君子小人皆形于乐, 不可隐匿. 由此可见,能否听懂“乐成了评判一个人道德境界上下的标准.<br/> 在?乐记?的语境中,上古时期的帝王将相,德高望重、功业显赫,属“君子之列.只有这些具备崇高 道德操守的君子才

13、能获得“乐的歌颂与赞扬. ?乐施篇?曰: “?大章?,章之也.?咸池?, 备矣.?韶?,继也.?夏?,大也. 殷、周之乐尽矣. ?大章? 是用来表彰尧的德行的. ?咸池? 是用来歌颂黄帝的德行完备的. ?韶?是用来颂扬舜能继承尧的德政的. ?夏?是用来赞美禹 的行政发扬光大的. 殷周两代的乐都是赞扬能够尽到人为的努力. 由是可知,君子不仅懂“乐, 还成为“乐歌颂的对象, “乐成了象征君子人格境界的符号. <br/> 其次,礼乐修养 是塑造完善人格的重要途径. ?乐化篇?中云: “故乐也者,动于内者也.礼也者,动于外者 也.乐极和,礼极顺,内和而外顺乐能使人的内心十分平和,礼能使人的

14、外貌十分恭 顺,内心平和而外貌恭顺那么是成为君子的必备条件. “建安七子 之一的徐干亦指出: “艺者,德之枝叶也;德者,人之根干 ,而“艺者所以事成德者也 、“人无艺那么不能成其德 . ?中 论?艺纪? 这里的“艺主要指礼乐.礼乐虽是“德之枝叶 ,但德行的修养又必须以礼乐为 途径. 礼使行为面貌表现得文饰有度, 乐能化育人的内在情感. ?乐化篇? 将礼乐之人格修养 功能阐释得清楚透彻: “君子日:礼乐不可斯须去身.致乐以治心,那么易、直、子、谅之心油 然生矣.易、直、子、谅之心生那么乐,乐那么安,安那么久,久那么天,天那么神.天那么不言而信, 神那么不怒而威,致乐以治心者也.致礼以治躬那么庄敬

15、,庄敬那么严威. 可见,“乐之修养以 “治心,“礼之躬行显“庄敬 ,礼与乐里应外合,相辅相成.但从以上引文中,我们不难 发现,先贤们似乎更重视“乐的内在修养, “乐能“至于天且神 ,而礼却不能.陈来先 生指出:“用伦理学的话来说,礼之性质与功能是使人得以他律' ,而乐的性质和功能是使 人得以 自律'.梁漱溟先生对此也有一段论述: “儒家极重礼乐仪文, 盖谓其能从外而内以 诱发修养乎情感也.必情感敦厚深醇,有发抒,有节蓄,喜怒哀乐不失中和,而后人生意味 绵永乃自然稳定. 因此,在礼一乐结构中突出 “乐的意义是不无道理的. “乐能促使 “他 律上升为“自律,通过内在道德情感的激发,

16、 使外在礼的标准内化为个体的道德自觉. <br/> “乐的这种诱发情感的功能,对于造就完善的人格境界是相当重要的,可能惟其如此,才 备受儒家的推崇.那么, “乐是如何激发人的道德情感的呢?在谈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先理清音乐与情感的关系.美国著名美学家苏珊- 朗格指出:“音乐是情感生活的音调摹写.也就是说, 情感生活是音乐描摹的主要对象, 情感的表达也是音乐最强有力的功能. 人 心感受外物形成各式各样的情感,在音乐的流动中直接地显现出来,引起人的联想与共鸣, 无怪乎先人感慨 “唯乐不可以为伪 ?乐象篇? ! <br/> 然而,一般的音乐也只能激发、 显现一般的 “七

17、情六欲 ,对个人的修养并无益处. 因此,古代的君子们尤慎 “奸声的侵入, 试图在“乐的陶冶中,激发内在的道德情感,不断地完善自身: <br/> 是故君子反情 以和其志,比类以成其行,奸声、乱色不留聪明,淫乐、慝礼不接心术,惰慢、邪辟之气不 设于身体, 使耳、目、鼻、口、心知、 百体皆由顺正以行其义. 然后发以声音, 而文以琴瑟, 动以干戚,饰以羽旄,从以箫管.奋至德之光,动四气之和,以著万物之理.故乐行而 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广乐以成 其教.乐行而民乡方,可以观德矣. ?乐象篇? <br/> 这是?乐记?比较集中论述君 子

18、如何进行“乐之修养的一段话.由上述可见,君子从内外两方面进行修养一一“反情以 和其志与“比类以成其行 .“反情以和其志即是复返人的本性来安和人的心志,就是使 “奸声乱色,不留聪明,淫乐慝礼,不接心术,惰慢邪辟之气不设于身体.让耳目鼻口和内心理智以及身体的各局部 “皆由顺正以行其义 .然后还需“比较善恶之类, 去其恶而从其善 , 才能完成正心修身之事.然而,自我修身的完成并不是君子行为的终结.君子自觉本于自身 之德行以教人, 通过声音、 琴瑟、干戚、羽旄、箫管这些符号形式将最美好的德行发扬出来. 在音乐的推广中谐和人之心性,激发道德情感,使“民乡方 ,从而移风易俗,天下安宁,这 就是儒家所谓“内

19、圣外王的人生境界. <br/><br/> 三、“乐的道德象征对社会人伦和谐的作用 <br/><br/>“乐的道德本质作用于个体修身,可使人“心平德和;而推广于社会那么能“乐行而伦清 .因此,君子贤人“奋至德之光于“乐以教人; 古之王者,更是制礼作乐,充分发挥“乐的符号象征功能,传递着儒家传统的宗法伦理价 值观,以期达至“天下之大齐?吕氏春秋 ?仲夏纪? 的社会理想.笔者拟从如下两个角度说明“乐对社会伦理秩序之和谐所起的重要作用.<br/> 第一,从先王圣贤对“乐教的重视来看. ?乐本篇?云:“乐者,通伦理者也. 在古代的养老礼中最重要

20、的局部就是在 乐舞中体会尊卑上下之义: “登歌?清庙?,既歌而语, 以成之也: 言父子、 君臣、长幼之道, 合德音之致,礼之大者也.下管?象? ,舞?大武? ,大合众以事,达有神,兴有德也.正君 臣之位,贵贱之等焉,而上下之义行矣. ?礼记 ?文王世子? 古代先王、圣贤素来十分重 视“乐的这种社会教化功能, ?周易 ?豫卦?大象?日:“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 配祖考.君王期望通过“乐这一载体来推崇“德 ,由于“乐不仅能使道德人格不断完 善,更多的是它能唤醒潜藏于个人中的德性,使人“领父子君臣之节 ?乐情篇? ,亦如?魏文侯篇?所言:“德音之音所以官序贵贱、各得其宜也,所以示后世有尊卑长

21、幼之序也 ?魏文侯篇? .可见, “乐这一道德主旋律,是凝聚人心,维持社会秩序和谐稳定的 有效手段. <br/> 第二,从“和这一音乐的最高境界来看. “乐将“和视为最高境 界.就音乐的形态构成而论, “和 是音乐成为艺术形态的根本条件. 春秋齐相晏婴对音乐的 界定生动地表达了“和这一特性: “声亦如味.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 音、八风、九歌,以相成也.清浊大小,长短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低,出入周疏,以相 济也.?左传 ?襄公二十九年? 乐之“和境界不仅是音乐形式的“中和之美,更在于 可通过“和美的音乐培养人格之“和德 ,促进社会人伦的“合和 .?乐化篇?对这种社

22、会 人伦和谐的景象有如下描述: “是故乐在宗庙之中, 君臣上下同听之那么莫不和敬; 在族长乡里 之中,长幼同听之那么莫不和顺;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那么莫不和亲.故乐者,审一以 定和,比物以饰节,节奏合以成文,所以合和父子君臣,附亲万民也.是先王立乐之方也. 由是可知, “乐所到之处皆可见 “和的印迹.在以血缘为脉络的中国古代宗法伦理体系中, 宗庙的“和敬、乡里的“和顺、父子兄弟的 “和亲是社会最大的 “德.先王制乐之用意, 就是为了使“上下相生以“合和父子君臣从而达至“附亲万民.不难看出, “和不仅是音乐本身的艺术境界,更是“德这一“乐的内在价值的充分表达.<br/> 但必须指出,“乐具备社会伦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