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导航】新课标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同步训练_第1页
【学海导航】新课标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同步训练_第2页
【学海导航】新课标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同步训练_第3页
【学海导航】新课标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同步训练_第4页
【学海导航】新课标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同步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3讲物质的分类一、选择题I.NazQ NaOH N*CO、NaCl、N*SO可按某种标准划为同一类物质,下列分类标准正 确的是()钠的化合物能与硝酸反应的物质可溶于水的物质电解质 钠盐 钠的含氧化合物A.B .C.D .2.(湖北2014届11月联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过氧化钠、烧碱、纯碱分别属于碱性氧化物、碱、盐B. N& Al、Cu可以分别用热还原法、热分解法和电解冶炼法得到C.天然气、沼气和液化石油气分别属于化石能源、不可再生能源和二次能源D.氯化银、冰醋酸、酒精、水银分别属于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既不是电 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3 .下列物质分

2、类的正确组合是 ()碱酸盐酸性氧化物A纯碱HNO胆矶SOB烧碱H2SONaClP COC苛性钠CHCOOH石灰心NQD熟石灰H2CO苏打SiO24 .(湖南湘中名校2013第一次联考)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通过电泳实验证明胶体带电B.通常利用丁达尔效应区别溶液与胶体C.渗析实验说明胶体粒子能透过半透膜D.向煮沸的NaOH§液中滴加FeCl3溶液可制备Fe(OH)3胶体5.(湖南湘中名校2013第一次联考)分类是化学学习与研究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正 确的是()A. N*Q CaO Al2Q均属于碱性氧化物B.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的程度,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C

3、.根据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D.烧碱、纯碱均属于碱6 .类比是研究物质性质的常用方法之一,可以预测许多物质的性质, 但类比是相对的,不能违背客观事实。下列各种类比推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已知Fe能和S直接化合生成FeS,推测Cu和S也能直接化合生成 CuS已知CaCO能与稀硝酸反应生成 CO,推测CaSO也能与稀硝酸反应生成 SQ已知丁达尔效应能鉴别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肥皂水也属于胶体,故丁达尔效应也能鉴别食盐水和肥皂水已知NaOH强电解质,其饱和溶液导电能力很强;Ca(OH)2也是强电解质,推测其饱和溶液导电能力也很强已知Fe和CuSO溶液能反应,推

4、测 Fe和AgNO溶液也能反应A. B .C.D .二、非选择题7 .下列4组物质均有一种物质的类别与其他3种不同:A. CaO NaQ CO、CuOB. hb、C P、CuC. Q、Fe、Cu ZnD. HCl、H2。HaSO、H2CQ(1)分别找出各组物质中与另外3种物质不同类的物质,它们是 (填化学式):A 组 CO ; B组 Cu ; C组 Q ; D 组 H2O 。(2)这四种物质相互作用可生成一种新物质碱式碳酸铜化学式 Cu2(OH)2CO,该反应是(填“是”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原因是铜元素或者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其他答案只要合理即可)。8 .有X、Y、Z三种元素,已知:

5、X2、丫一均与Y的气态氢化物分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数;Z与Y可组成化合物ZY>, ZY3溶液遇苯酚呈紫色。请回答:(1)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是HCIQ 。(2)将ZY3溶液滴入沸水可得到红褐色液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Fe3 + +3H2OFe(OH>(胶体)+3H ,此液体具有的性质是a、b、d (填写序号字母)。a.光束通过该液体时形成光亮的“通路”b.插入电极通直流电后,有一极附近液体颜色加深c.向该液体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无沉淀产生d.将该液体加热、蒸干、灼烧后,有氧化物生成(3)X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已知一定条件下,1 mol该气体被 Q

6、氧化放热98.0 kJ ,若2 mol该气体与1 mol O 2 在此条件下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是176.4 kJ ,则该气体的转化率为90% 。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与含 制取氧气)的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反应,1.5 mol Y 的一种含氧酸(该酸的某盐常用于实验室 可生成一种强酸和一种氧化物,若有1.5 X6.02 X 10 23个电子转移时,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SO+ 2HClQH2SO+ 2ClO2 。第4讲离子反应一、选择题1.(2013 新课标全国n)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浓盐酸与铁屑反应:2Fe+ 6H+=2Fe+ 3hbTB.钠与 CuSO溶液反应:2

7、Na+ CiT=CuJ + 2Na+C. NaHCOO与稀 HbSQ反应:CO +2H+=HBCOTD.向 FeCl3溶液中加入 Mg(OH»: 3Mg(OH>+2Fe3+=2Fe(OH>+3Mgp2.(2013 大纲)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用过量氨水吸收工业尾气中的SQ: 2NH H2BSO=2NH+sO-+ HOB.氯化钠与浓硫酸混合加热:HSQ+ 2Cl =SQ T + Cl 2 T + HO、 2+3 +C.磁性氧化铁溶于稀硝酸:3Fe +4H+NO=3Fe +NOT + 3H2OD.明矶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使 SOT恰好完全沉淀:2Ba

8、2 + + 3OH + Al3 + + 2SC2=2BaSO! + Al(OH) 3(3.(2013 四川)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Cl 2通入水中:Cl 2+ H2O=2H + Cl + ClOB,双氧水中加入稀硫酸和KI溶液:H2Q+2H+ + 2=l2+2h2O .一 .一 2+电解+C.用铜作电极电解 CuSO溶椒:2Cu + 2HO=2Cu+QT + 4HD. NaaSaQ 溶液中加入稀硫酸:2&O2+4H+=sOT + 3SJ + 2屋。4.(2013 北京)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准确的是()A.用浓盐酸检验氨:NH+HCl=NHClB.碳酸钠溶液显碱性:C(O

9、+ H2OHCO + OHC.钢铁发生吸氧腐蚀时,铁作负极被氧化:Fe-3e =F3+D.长期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出现白色固体:Ca(OH)2+ CO=CaCO + H2O5.(2013江南十校联考)下列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A.在强碱溶液中 NaClO与 Fe(OH)3反应生成 N&FeQ: 3ClO +4OH + 2Fe(OH)3=3Cl + 5H28 2FedB.少量SO通入苯酚钠溶液中:2G6H5。一+SO+H2O=2C5O出SOC.用稀硫酸酸化的 KMn§液与 HbQ反应:2MnO+6H+ + 5H2Q=2Mi2f + 5Q T + 8HOD. SO

10、通入 NaClO溶液中:SO+ClO +OH =S6 + Cl + H6 .(2013 安徽)下列分子或离子在指定的分散系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A.银氨溶液:Na > K+、NG、NH H2OB.空气:、CO、SO、NOC.氢氧化铁胶体:h+、k+、S2 BrD.高镒酸钾溶液:H+、Na+、SO、葡萄糖分子二、非选择题7 .有一瓶澄清溶液,可能含有大量HNHLK > M0+、Bs2 +、Al3+、Fe3+、Sd>C(O、NG、Cl > I ,现进行如下实验:(1)测知溶液显强酸性;(2)取样加少量四氯化碳和数滴新制氯水,CCl4层为紫红色;(3)另取样滴加稀NaOH&

11、#167;液,使溶液变为碱性,此过程无沉淀生成;(4)取少量上述碱性溶液,加NaCO溶液出现白色沉淀;(5)将实验(3)中的碱性溶液加热,有气体放出,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由此可以推断:溶 液 中 肯 定 存 在 的 离 子 有溶液中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有MgT、Al3+、Fe3+、Sd > CO,NG ;溶 液 中 不 能 确 定 是 否 存 在 的 离 子 有8 .(2012 浙江)大气中SO和NO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某地酸雨中可能含有下列 离子:Nd、Mc2+> NH Cl,set、SO、NQ和NQ等。某研究小组取该地一定量的酸雨, 浓缩后将所得试液分成 4份,进行

12、如下实验:第一份酸化后滴加适量的淀粉KI溶液,呈蓝色;第二份滴加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析出;第三份滴加NaO哈液,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第四份加入硝酸酸化的 AgNO溶液,有沉淀产生,静置,在上层清液中滴加酸性KMnM液,不褪色。已知:Ksp(Ag 2SO) = 1.20 X 10 5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酸雨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有SO、NG、nh4 ;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有 SO > N(J说 明 其 不 存 在 的 理 由: O写出试液中滴加淀粉KI溶液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O设计实验方案,检验该试液中是否存在 Cl O(4)该研究小组为了探究 NO

13、参与的硫酸型酸雨的形成, 在烧瓶中充入含有少量 NO的SO 气体,慢慢通入 Q, 该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再喷射适量蒸储水即得硫酸型酸雨。说明NOW作用:催化剂 。9 .某结晶水合物含有两种阳离子和一种阴离子。称取两份质量均为1.96 g的该结晶水合物,分别制成溶液。一份加入足量Ba(OH)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随即沉淀变为灰绿色, 最后带有红褐色;加热该混合物,逸出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用稀盐酸处理沉淀物,经洗涤和干燥,得到白色固体2.33 g。另一份加入含0.001 mol KMnOW酸性溶液,MnO恰好完全被还原为 Mr2+O请回答以下问题:(1)该结晶水合物中含有的两种

14、阳离子是 和,阴离子是 。(2)试通过计算确定该结晶水合物的化学式。第5讲氧化还原反应、选择题1.水做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是()A.氯气和水的反应:CI2+2H2OHCl+HClOB.氟气和水的反应:2F2+2屋O=4HF QC.氧化钙和水的反应:CaO HO=Ca(OH)_ ,人, 一 一 _ _通电_ 人 _ 人D.电解食盐水:2NaCl +2H2O=2NaOHHd + C12T2.下列反应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 3C12 + 6KOH=5KCl- KC1Q+ 3HOB. 2NO+ 2NaOH=NahJO NaNO+ HOC. SnC14+2H2O=SnO4HC1D. MnO+

15、4HC1=MnC2+C12, + 2H2。3 . (2013 湛江二模)下列物质的应用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用稀硝酸洗去附在试管内壁的银镜B.用热的纯碱溶液清洗油污C.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与病人的尿液混合加热,来检验病人是否患糖尿病D.在铁质镀件上镀铜4 .向Fel2、FeBr2的混合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溶液中某些离子的物质的量变化如下 图所示。已知:2Fe" + Br2=2Fe+2B一,2Fe3 + 2I =2Fe + 120 则下列有关说法中, 不正砚的是()1网离于,"mol6K羊""""ia(ClJ/nci IA.还

16、原性:I ->Fe2+>BlB.原混合溶液中FeBr2的物质的量为6mo1C.当通入 2mo1 C1 2时,溶液中已发生的离子反应可表示为:2Fe2+ + 2I + 2C12=2F3+ I2+4C1D.原溶?中:n(Fe2+) : n(I ) : n(Br )=2: 1 : 35.R2O一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把 mK+氧化成MnO,若反应中 RC变为RO,又知反应中 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2,则n值为()A. 1 B . 2C. 3 D . 46 .下列各组离子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A. Fe"、OH、Sd、COB. Cl Fe2+、4、NGC.

17、 Ag+、Na+、SO、C1D.、J、CO、Mn。7 .已知强弱顺序:还原性 I >B>Fe2+>C1,氧化性 C12>Fe3+>Br2>I2,下列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或叙述不成立的是()A. Br2+2HI=I2+2HBrB. 2FeCL+C12=2FeC13C. 2FeC12+ 2HC1+I 2=2FeCb+2HID. C12通入到NaBr和NaI的混合溶液中: 先被氧化二、非选择题8 .“绿色试剂”双氧水可作为矿业废液消毒剂,如消除采矿业废液中的氧化物(如KCN),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CW h2Q+hbO=4 NHT,回答下列问题:(1)生成物A的化学

18、式为KHCO 。(2)在标准状况下有0.448 L氨气生成,则转移的电子数为0.04 M 。(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3)HzQ被称为“绿色试剂”的理由是还原产物是水,无污染 。9 .某一反应体系中的物质有HCl、SnCW H2SnCl6、As、HAsO、H20,其中As是产物之一":(1) 写 出 并 配 平 该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第3讲1. C 解析:这些物质都是钠的化合物、均是能溶于水的强电解质;但NaCl、N&SQ不能和硝酸反应,其中 N*Q NaOM属于钠盐,NaCl不属于含氧化合物。2. D3. D解析:A项中纯碱主要成分是 NkCO,属于盐类;

19、B项中CO为不成盐氧化物;C 项中NO与水反应生成 HNO和NO即NO不属于酸性氧化物。4. B5. B6. C解析:中S的氧化性较弱,与 Cu生成CuaS;硝酸具有氧化性与 CaSO发生 氧化还原反应;中丁达尔效应能鉴别溶液和胶体; Ca(OH) 2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其饱 和溶液导电能力较弱;Fe具有还原性,Cu2+和Ag+都有较强的氧化性,即Fe和CuSG AgNO 溶液均能发生置换反应。即本题答案是C项。7. (1)CO2 Cu Q H2O (2)是铜元素或者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其他答案只要合理即可)_ _3 +_一、,+_8. (1)HClO 4 (2)Fe + 3HO=Fe(O

20、H)3(胶体)+ 3H a、b、d (3)90% SQ + 2HClQ=HSO+ 2cIO2解析:根据信息 ZY3溶液遇苯酚显紫色,说明 ZY3为FeCL。则丫为Cl元素,Z为Fe元 素。又因为X2与C电子总数相同,所以 X为S元素。(2)FeCl 3滴入沸水制得Fe(OH)3胶体。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可以发生电泳,将胶体加热蒸干得Fe(OH)3,灼烧得Fe2C3o故选择a、b、d。向胶体中加入电解质可发生聚沉,故 c 不正确。(3)2 mol SO 2若完全转化,放出的热量为196 kJ ,所以转化率为 噜.4 X 100%= 90%196(4)1.5 mol HClQ参加反应,转移1.5

21、mol e,则氯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一价,生成ClO2。第4讲1. D解析:A项错误,浓盐酸与铁屑反应生成Fe" B项错误,钠与 CuSO溶液反应,Na先与水反应,生成的 NaOFW与硫酸铜反应;C项错误,HCO与M反应。2. A 解析:B错在不是离子反应;C错在磁性氧化铁不能拆写;D错在此时氢氧根过量(不是2 : 3,而是2 : 4)溶液中会有偏铝酸根,不是沉淀。3. B解析:A中HClO是弱电解质不拆,C中Cu做电解池电极时参加反应失电子做阳 极,不是水中的氢氧根失电子,D不符合反应事实。4. C解析:A.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HCl与氨气反应生成氯化俊,冒白烟,故正确;B.碳酸钠

22、是强碱弱酸盐,溶液中存在CO水解平衡:CC2 + H2OHCO+OH使溶液呈碱性,故正确;C.钢铁发生吸氧腐蚀,铁作负极被氧化,电极反应式为Fe- 2e =F2+ ,故错误;D.石灰水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故正确。5. D6. A解析:考查粒子共存问题,涉及胶体的性质、物质的性质、氧化还原反应等。A、可以共存;B、NO被空气中氧气氧化生成NO,不能共存;C氢氧化铁的胶体在酸性条件下不能共存;H高镒酸根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葡萄糖具有还原性,能发生氧化还 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7. 4、N日、Ba"、IM、Al"、Fe3+> S。、CO、NQ K*、Cl解

23、析:由知一定含4 (溶液呈强酸性),则不含CO;由(2)知含有I,则不含Fe3+ 与NG(在酸性溶液中Fe"与N均可与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由(3)知一定无Mj+、Al”; 由(4)知一定含有Ba2+,则不含SO ;由(5)证明含有Nht,故综合分析可知溶液中一定存在 的离子有:4、NhLBa"、I ;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有:Mg Al 3+>Fe3+、SO、CO、NQ ;不能确定的离子有:/、Cl o8. (1)SO、NG、nh4 SO、NS SO具有较强的还原性,酸性条件下,与 NG不能 共存。若有 NQ,能使酸性 KMnO溶液褪色 (2)61 + 2NQ + 8HI

24、+ =3l2 + 2Nd + 4HO (3) 取少量试液,滴加足量的 Ba(NQ)2溶液,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存在Cl (4)2NO+Q=2NO NO+SO=SO+ NO 催化剂解析:(1)从酸雨中可能含有的离子分析,SO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因此酸性条件下 sd与NG是不能共存的。从浓缩后所得的4份试液进行的实验分析可知:第一份酸化后滴加适 量的淀粉 KI溶液,呈蓝色,说明有NG或NG(6I + 2NG + 8H+=3l2+2NOr + 4屋O或2N0 + 2I +4H =l2+2NOT + 2HO);第二份滴加用盐酸酸化的BaCL溶液,有白色沉淀析

25、出,说明有Sd ;第三份滴加 NaOH§液,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 明有Nrf;第四份加入足量硝酸酸化的AgNO溶液,有沉淀产生,说明可能有C或SO(生成AgClJ或Ag2SO4 ,均不溶于稀硝酸),静置,在上层清液中滴加酸性KMnO§液,不褪色,说明没有N0,否则NG能与具强氧化性的酸性 KMnO溶液反应,使KMnO容液未1色(5NQ + 2MnO+6H+=5NO+2Mr2+ + 3H2O)。所以,该酸雨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有SC4 > N、NbJ ;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有 SO、N。(2)试液中滴加淀粉 KI溶液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6I +

26、 2NQ + 8HI+=3l2+ 2NOT + 4H2。(3)由于该试液中存在着 SO, 所以,检验该试液中 是否存在C时要考虑排除SCT的干扰。检验的方法为:取少量试液,滴加足量的Ba(NQ)2溶液,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存在 Cl o(4)据题目告知,是探究NO参与硫酸型酸雨形成,根据硫酸型酸雨形成的机理:化石燃料的燃烧、含硫金属矿石的冶炼和硫磺的生产等过程中产生的SO释放到空气中,在光照、烟尘中的金属氧化物等的催化作用下,SO与氧气反应生成SQ, SO溶于雨水后形成H2SQ0因此当在烧瓶中充入含有少量 NO的SO气体,慢慢通入 Q时,要生成SO

27、必须要有催化剂参与, 所以NO应该是起了催化剂的作用,该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应该是2NO Q=2NO NO+SO=SO+ NO9. (1)NH; Fe2+ S。(2)答:据题意:n(SO2 ) =233318g/mol= 0.03 mol该结晶水合物的化学式为 (NH4)2Fe(SO4)2 6HaO或(NH4)2SO FeSQ 6HO 第5讲 B解析:Cl2+2H2O=HCH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有的升高有的降低,所以该 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而水中氢氧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所以水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故A错误;2F2+2H2O=4HFQ中氟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所以该

28、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且水是还原剂,故B正确;Ca» HO=Ca(OH)中各元素的化合价都 诵由 不变,所以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2NaCl+ 2H2O=2=NaOH H4 + Cl 2 T中氯兀素化合价升高,氢元素化合价降低,所以是氧化还原反应,且水是氧化剂,故D错误。 C 3.B 4. B解析:因为还原性>Fe2+>Br,所以通入的Cl2先与反应,随后与Fe"反应, 最后与B一反应。从图上可以看出, n(I ) =2mol, n(Fe2 ) = 4mol, n(Br ) =6moL原混合 溶液中FeBr2的物质的量为 3mol,当通入2moi Cl 2时

29、,I消耗1mol Cl 2,剩余的1mol Cl 2 与Fe"反应,溶液中已发生的离子反应可表示为2Fe2+2/+ 2Cl2=2Fe5+I2+4C。moi =0.01 mol5Fe2+ + MnO + 8H+=5F3+MrT+4H2O51_2+n(Fe ) 0.001 mol 2n(Fe ) =0.001 mol X5= 0.005 mol根据离子化合物中阴、阳离子电荷守恒的原理, n(NH4) +2n(Fe") =2n(SO4 )n(NH4) =0.01 moln(H2O) =1.96g 0.01mol x 96g/mol 0.005mol x 56g/mol 0.01m

30、ol x 18g/mol 水解生成Fe(OH)3胶体,吸附水中的杂质而净水解析: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配平及有关概念的理解。(1)利用题中信息可知维生素C可将Fe3+还原为Fe",可见维生素 C具有还原性、同时说明 Fe3+具有氧化性;从第二则信 息中知在CO的作用下,Fe"被氧化为Fe3+(Fe2Q),故在此转化过程中 CO作氧化剂。(2)利 用“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结合各物质的化合价可以配平该反应。在上述反应中Fe3+被氧化为+ 6价、NaCl为还原产物,故可知反应中Fe元素被氧化,当生成 3 mol NaCl时转移电子数目为3NA。在消毒过程中,+ 6价Fe被还原为Fe3+,在此过程中起到对水的消毒 的作用,而还原产物 Fe3+水解生成Fe(OH)3胶体,吸附水中的杂质而起到净水的作用。(2)在该反应中,得电子的物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